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牵手出头天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牵手出头天读后感10篇

2018-08-31 05:26: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牵手出头天读后感10篇

  《牵手出头天》是一本由【英】艾莉森·麦昆著作,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40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牵手出头天》读后感(一):改变命运亦有遗憾

  比起小说中的两姐妹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作出的种种震颤人心选择,小说的背景显得要表面化。英国开垦印度殖民地大量的种植园以及驻印英国人在印度寻欢作乐,要胁当地印度人,猥亵印度少女,偷娶妻妾,甚至生下私生子,再加上战争,分离,冷落家庭不和,以及内心道德负担等等元素,让这部发生在印度这片热土地上的故事看得人百感交集。那些因乱世而跨越了千里家园时间跨度超过两代人的生平故事留给我们的有残酷,有温情,所有的爱恨交织,隐忍与痛苦救赎与漠视,所有的情绪回忆,都如同一团团麻绳,纠缠生活在其中的人们,直至棺盖论定之时,沉默着回忆与追思。

  小说里,英国前途无量的帅小伙詹姆斯也是这样的一个人,只是从小说中看来,他还带着几分善良正义和道德感,他的余生还未自己曾经所作所为有所忏悔。而小说里与之相反的那些利用美好的印度小姑娘内心的纯真与善良,为私欲胁迫威利者得到应有的惩罚也颇让人大快人心。而最让人触动的是这两姐妹为改变命运不同的生存姿态和向自由生活迸发的坚强韧性。这两位曾经是詹姆斯的宝贝小天使终于掌握了自己命运。

  对比两姐妹的努力,很难对塞拉或玛丽的选择与归属多加责备,两人本都是时代牺牲物,自己走过的路,幸福与否,也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小说里,塞拉与玛丽的母亲以及詹姆斯的妻子也是一对鲜明的对照。前者琴缇玛尼是当地美女,怀着对爱情向往期待走入詹姆斯的别宅,只是明白自己只是花钱买来的玩物时,爱情失落婚姻破灭,于是酗酒买醉,沉沦不可自拔,最终病逝在无人照看的小黑屋里。而詹姆斯的妻子多萝西则是一个忍辱负重,帮助丈夫圆谎并试图挽救破裂亲子关系的另一位受害的善良女人。当然还有在琴缇玛尼穷困潦倒之时对她不离不弃的女仆,以及在詹姆斯事业鼎胜时,橡树园里的给两位小天使雕刻木刻小象的男仆希瓦等等。小说里的女性虽然地位低下,却远比那些道貌岸然的男性更加坚强和勇敢

  在远离故土成功改换自己身份与地位的两姐妹心里,最美的家园依然是小时候植物园里无忧无虑的那段日子,只是背弃了她们出身的他们再也回去,也无可能回去了。出头之后到底还是有遗憾。

  《牵手出头天》读后感(二):《牵手出头天》血脉相连,抗衡命运

  尽管我们同处于一个地球,但是我们的命运却不尽相同。有人富裕,有人潦倒,有人嚣张,有人抗衡----一旦某些人物的命运更在莫名之中和一个时代的因素社会干扰环境影响紧密关联,那注定着更多的未知因素的生成。是人定胜天,又或是相反呢?孰是孰非中,我们倒不如直接步入故事的真实背景中一窥端倪

  《牵手出头天》通过两个女孩子人生成长际遇紧密地将两个不同的国度,不同的社会,不同的人生阴差阳错地摆放到了一起。尽管在那个年代看似根本不可能发生的男女关联,却就是在那种浮躁的,荒谬的关联下形成了可能。但是,由此而生的一系列问题其实也是至关重要,也是影响深远产生着一幕又一幕令人深思的画面探讨与深究的主题

  小说中的女孩出生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印度,但是她们却更是拥有着和印度女孩完全不同的人生之途。她们的父亲是来自于英格兰的一个植物园的庄主,有钱,有势,有魅力。在一个陌生的国度印度,我相信他对自己的人生同样很是迷茫。于是乎,在某种本能驱使下,他利用着自己手中的财富和一名美丽的印度女子发生了交集。然而,并非建立于爱情基础之上的男女情爱终究维系不了长久。尤其是他遇到了自己心中的真爱之时,他更是想要断绝一切和那个曾经有着肌肤之亲的女人关联。于他而言,这个印度女子只是他人生的荒谬之举,只是一个生命中一个过客。然而,他们的过往却早已经孕育了爱的结晶。两个性格完全迥然不同女儿塞拉菲娜和玛丽。随后,全书的主要内容围绕着这样特殊出身的混血儿身上。她们身处印度,但是她们却并不被印度社会所接受,因为女孩们的身上流动着来自于英格兰的血液。与此同时的是,她们的母亲早已经在这样毫无感情折磨失去了本有的母性关怀,终日的酗酒,虐待奴仆,让女孩们无法享受那本有的母爱关怀。而她们的父亲,更是在随后接踵而至的家庭,爱情,战争中舍弃了她们而远赴他处。尽管他心中有着她们的身影,但是他却根本无力应对。留给女孩们的是不得不接受的残酷现实和不得不抗衡的人生命运。尽管她们是同一个父母所生,但是性格心理的影响,促成了她们截然不同的人生处世方式。虽然她们有着诸多的不同,但是她们却最终在血脉相连影响下共同抗衡着无法改变的人生命运-----以姐姐塞拉菲娜女儿的追寻母亲的寻缘之路,全文高潮迭起带领着我们观看了一部跌宕起伏有关执著追寻、相依相护的心酸遭遇。而在这其中的,更是交错上演的猝不及防的人物悲喜挣扎彷徨

  不可否认的是此小说一个非常生动难忘的故事勾勒出了颇有深意寓意的人生际遇。更在这此中引领着读者回顾当年的殖民地,当年的不同国度,种族之间的纷争-----耐热回味百转千回

  《牵手出头天》读后感(三):生活,我们来了

  在英语中,有个专有名词British Raj,中文翻译成英属印度,意指英国哎1858年到1947年之间对于印度次大陆建议的殖民统治。1877年,随着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加冕为印度女王,英国对于印度的全面统治宣告正式开始。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加入战局后,也中断了对印度的殖民统治,印度国民组织各种抗议示威活动压力要求英国退出印度。1947年8月15日,印度正式宣告独立,而当时在印度的英国殖民者们也陆续撤离了那里。

  英国作家艾莉森•麦昆小说《牵手出头天》的历史背景便是印度从英国殖民者统治中逐渐走向独立的变革过程,但她并没有把写作焦点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残酷与血腥上,也没有放在印度人民不断尝试的独立斗争中,而是将目光锁定在一个在印度开辟茶园的英国农场主家庭上。这里远离了战争的硝烟,却无法远离历史的沉重,爱被时代强加上枷锁,情也不再如天空一样纯粹

  故事发生在印度一片美丽的茶园,英国人詹姆斯享受着这片广阔的土地带给他的优渥富足,日子过得平静自然,直到那个异常美丽的印度女人闯入他的生活。詹姆斯疯狂的爱上了她,却碍于世俗不能给她名分与地位。畸形爱恋注定不会幸福,而上天赐给他们的两个小天使却带来无尽的纠结与烦忧。在那个年代,混血儿与私生子双重身份的叠加,塞拉菲娜和玛丽从出生便注定了命运多舛。在那个远离主宅的小院落,她们的童年几乎在盼望中度过,盼望着高大的父亲能够走进这个简朴宅院,把她们高高举过头顶,开心地大笑;盼望父亲和母亲能够牵手在碧绿的草地上漫步,享受难得的午后阳光;更希望能够在热闹集市上,能够大声的呼喊爸爸妈妈!”

  可惜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父亲的探望频率越来越低,母亲也陷入沉默甚至疯癫。姐妹俩除了在女仆那里能觅到一些关爱外,似乎只能相互取暖。相同的背景却塑造了不同的性格,姐姐塞拉菲娜敏感倔强,很早就清楚自己的地位,并在人生的道路上努力去扭转自己的命运,哪怕抛弃纯真,吞咽苦涩,也要将全身武装上尖刺,不断完善自己,追求认为值得追求的人和事。当终于费劲心思俘获了英国人约瑟夫的心,步入了盼望已久的上流社会,她对妹妹说:“生活是不公平的,我们都知道了,生活需要你自己去改变。至于我,我已经改变完了。现在,轮到我来生活了。”是啊,轮到塞拉菲娜生活了,但她的内心呢,是否真的轻松下来了,是否又释然了一切?

  相对于姐姐的矛盾与纠结,玛丽的生活似乎就单纯了许多,在她的心中充满了爱,仇恨哀怨并没有太多的积聚其中,有的更多的是对生活的希望和家人思念。她也目睹了家人的悲欢离合,甚至参与了姐姐的对于自己生活的经营可喜的是,她仍坚持着自己的原则,遵照内心,她也在与自己的命运做着斗争,但却选择了一条更为温和道路

  其实在彼时风雨飘摇的大历史下,能够掌握自己命运的人并不多,虽然整部小说弥漫着浓郁悲剧气氛,但我仍从中读出了倔强与坚强,读出了成长的力量

  《牵手出头天》读后感(四):一个人一个世界

  为了寻欢,久驻印度的英国帅小伙詹姆斯托人找来了一位当地美女琴缇玛尼,他将她供养在一处隐蔽的宅院里。只是寻欢。然而,神的意志是无法阻挡的,人性法则也无法改变。琴缇玛尼怀上了詹姆斯的孩子。詹姆斯将手放在琴缇玛尼凸起的小腹上,意识到了肚子里面的孩子,心想着自己本应该更小心,“他没有料到事情会变得这么复杂,但要她去死的话,他良心上也承受不住”。于是他就这样让琴缇玛尼生下了自己的私生女,第一个、第二个。

  《牵手出头天》的英文名字叫the secret children,秘密的孩子,也就是詹姆斯和琴缇玛尼生下的这两个私生女,塞拉菲那和玛丽。她们本不属于这个世界,要不是他父亲的“一念之仁”,她们或许不会经历生后的一切。而正是这一念之仁,她们又不得不面对世间艰辛,父亲的刻意疏远,母亲因爱生恨的酗酒,当时间慢慢揭开遮掩的面纱露出残酷的本色,两个小女孩只剩下了逃跑。

  读《牵手出头天》的时候,正值莫言获得诺贝尔奖。在其中纷纷杂杂的评述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或许是德国汉学家顾彬对于莫言的批判。顾彬说,像莫言这样通过对一个家族史诗般的描述现在已经过时了,世界文学热点集中在对于时刻描写,比如就这11个小时发生的事,从而突出小说的文学性。虽然也有人反击,但我觉得顾彬其实提出了一个很有趣命题:是要史诗般的可歌可泣,还是要一叶知秋的解构。

  《牵手出头天》的作者艾莉森·麦昆,本人就是一个混血儿,正如小说里的塞拉菲那和玛丽一样,母亲是印度人,父亲是英国的爵士乐手,不过不同的是出生年代不同,而小说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她家族的故事。通过小说,我们可以看到在亚欧次大陆上曾经发生的故事,殖民与奴隶贫穷落后。尤其是写到父亲这个人时,你会觉得这个又有礼貌富有同情,但同时又是一个地道的凌驾于土著之上的庄园主的形象是如此的生动,而也因为这个形象重新去看待发生在离我们不远又不近的印度。或许当你读完这本小说,你对于印度的理解不仅仅是穷乱脏。

  当然,这个故事又或许带有个人性,塞拉菲那甚至连死前也没有向自己的女儿说起。仿佛女儿一出生,塞拉菲那就在那里。回到顾彬的问题上,个人的看法是,文学之所以被人称颂,甚至作为影响其他科学母体,他不仅仅是记录一个时代,而应该是超越时代,使每个人都能从中有所领悟的一门艺术。从这点来看,你能读懂《牵手出头天》,那么这个作者就算是成功了。

  《牵手出头天》读后感(五):身世恨,共谁语

  《牵手出头天》的作者艾莉森·麦昆,用那份寻常的淡然和平静,诉说那一段百感交集的被尘封的历史,被刻意掩埋的身份的忧虑终于在无声无息流淌的时时刻刻,得到完整破土而出,整段故事也变得充盈而完满起来。季节更替,你是否在忘记。这段往事,到底是适合用来遗憾,还是适合拿来缅怀?如果没有凯特琳的追问过世母亲的身世,那么这段深藏的秘密,似乎再也不会有人记起,那么让我们随着姨妈玛丽的回忆,回到那个鲜明的年代,寻找不语的深意。

  28岁的印度殖民地种植园主詹姆斯·麦克唐纳,他是出生在这片土地的第一代英国人。尚且不羁的年纪,燃烧着那颗跳跃雄心,而不想早早的成婚,落于平淡安定的生活。可是男人激情,总需要释放的出口,不能苦熬着。于是他花了一笔钱托当地的媒婆物色女人,并买下印度少女琴缇玛尼,放入另处庄园以作自己的情人。这一年,十六岁的少女苏丽卡带着废材弟弟孤身四处漂泊,流浪到这处庄园成为琴缇玛尼的侍女。詹姆斯与琴缇玛尼,剩下两个混血女儿,塞拉菲娜与玛丽。在当时是不被允许的通婚,这会乱了帝国的血脉,不应该延续。但詹姆斯的父爱,虽说不如平常家庭,但显得可贵,不时的离开主宅去看望两个女儿。

  饱受歧视,带着卑微的社会烙印的私生子,是很多欧洲文学作品常见的人物形象。这两个女孩,同样是私生子,当渐懂人事的塞拉菲娜明白这个身份的可悲,那么人生忧患,自此开始。詹姆斯为了与多萝西成婚,远送两个女孩到修道院,之后母亲与苏丽卡下落不明,参军的父亲又迁居非洲,昔日的灿烂生活荡然无存,那种害怕被抛弃的危机始终放不下,她们开始痛感生活的艰辛与沉重,而塞拉菲娜在自我的折磨下某种认知逐渐扭曲与变形,她痛恨这个身份,等到成年后的种种执与迷,只是这份缺失的反弹。相比之下,玛丽没有那份对生活的恐惧,反而活得自在。

  小两岁的玛丽跟随姐姐的脚步来到孟买,做着护士开始自己的生活,却发现姐姐塞拉菲娜很努力活得精彩,好让看起来活得精彩,突然觉得不解,为什么要拼命撇清自己的身份,还要勉力举债去接触上层交际,可是越是掩饰越是心照不宣,周围的人只是假装在为她们这群人守着秘密。而过分关注身份,总有一天会迷失自己,塞拉菲娜与约瑟夫相爱,她知道他是那个带着她摆脱这份生活,她却被理查德借此威胁屈辱的被入身,又远赴班加罗尔堕胎隐藏这个不光彩的意外。她鼓动约瑟夫离开孟买定居吉大港,逃离了这个伤心地。不过她之前过的糟糕日子似乎都有点咎由自取的味道。

  塞拉菲娜一直不愿提起自己的身世,哪怕是对自己的女儿,也许剩下自己的妹妹知道她的那些过往,等约瑟夫死去,自己老了,她或许明白自己的一生其实不经意的遗漏了一种平静,曾经努力的妆点的身份,不过是在消耗生命的活力与精神。这份身世恨,似乎也一直都存在我们的现在,甚至未来。我想,你生来是怎样的人,就注定了是怎样的人,无论你有多羡慕别人的人生,那都不是你的,你只有通过自己的人生创造想要的人生,那样才是最好的方式,而不是拒绝融入原有的或者逃离注定的前半生,你把下半身过得好好的,不是更有感觉吗?要知道,什么样的出身都不重要

  希望你能记得一句,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

  《牵手出头天》读后感(六):每一个角色都耐人寻味

  年迈的玛丽接到外甥女的电话,玛丽的姐姐塞拉菲娜就要离开人世了,她在一家小疗养院中孤独地等待死亡的降临。玛丽必须去姐姐身边,去见她最后一面,然后应外甥女的要求,为外甥女讲讲她母亲塞拉菲娜绝口不提的年轻时候的故事。

  ——开始是这样的。

  但我们不谈苦难,那让人绝望,而且有些腻味。硬要说的话,全世界的人都在受苦。

  也不谈姐妹情深清浅,天下所有的姐妹之间都忽近忽远,忽爱忽恨。因为是女人。

  更不谈历史,有些历史大家都知道,再说就只沦为重复。

  我们只是来看看故事里的每个人。

  首先是塞拉菲娜。玛丽的姐姐,女一号。一开始就说她快死了,但她固执地一个人留在疗养院,至死都不松口,她以一种别人无法理解的高贵姿态,离开这个她不留恋、不热爱却在此挣扎一生的世界。

  在印度,小时候的塞拉菲娜就目睹了出身卑贱的母亲的一生。父亲是英格兰人,殖民领主,母亲是父亲吩咐仆人在附近的农村买来的印度姑娘,安置在一处别院里。说不好听点,就是私藏的情人,没有地位,没有权利,见不得光。母亲从纯真,到虚荣,到歇斯底里,到绝望,到心死。父亲在母亲生下她们姐妹之后,就再也不碰她了,连来都很少来。塞拉菲娜或许已经在她原本可以最美好的年华里,就过完了假想的可悲的一生。所以,今后的几十年的岁月,她只是极力避免自己重走母亲的老路。

  她或许成功了,她狠绝,对别人狠,包括妹妹玛丽,对自己更狠。就算内心正受凌迟之苦,脸上也会笑面春风。她看不起底层社会的人,竭力晋身上流社会。她对自己的身世过去绝口不提,好像她之前的二十年不存在一样。她自尊、虚荣,外强中干。

  但我心疼她。

  没有她,没有她的强势,也许姐妹俩很难在动乱和战争中存活。

  只是也许她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尽管她一直认为妹妹玛丽是个拖油瓶,拖累了她,但玛丽一直是她内心深处仅剩的一点人性的温暖的存在。

  然后是玛丽。初始,我们肯定都觉得她仅仅是姐姐塞拉菲娜的附庸。她天真烂漫,不经世事,善良,相信美好的东西。她无比依赖姐姐,即使姐姐常常呵斥她、训责她。姐姐去哪儿,她就去哪儿;姐姐说忘记,她就忘记。晚上害怕了,就钻到姐姐的被子里,完全无视姐姐嫌弃的眼神。

  但我们都没有想到在最后,她会采取那样的举动。那简直是一种献身,为了她最宝贝的姐姐。

  再看詹姆斯。两姐妹的父亲。我并不讨厌他,我能感受到詹姆斯的煎熬、犹豫和责任。其实他比同期有些移居印度的英国人好很多,也算道义。只是,他的确亏欠了女儿们,亏欠了他的妻子多萝西,亏欠了女儿们的母亲——琴缇玛尼。他的后半生仿佛一直被一种不明所以的情绪所蚕食着,不得解脱。

  琴缇玛尼,两姐妹的母亲。原本天真,少许虚荣,最后被逼至绝望,直至行尸走肉。她深爱詹姆斯,不过也许可以解释为她深刻希望自己能成为詹姆斯的妻子,获得尊荣,至少成为詹姆斯附庸也好。在意识到自己在詹姆斯心中的地位之后,她开始瓦解,她至死都没能踏进詹姆斯的主宅一步。

  苏丽卡,琴缇玛尼的女仆。幼年有惨痛的经历,家破人亡之后带着无知懒惰的弟弟流浪,勉强能活着。成为琴缇玛尼的女仆之后,她献上了自己最彻底的忠诚。可以这么说,在其中一段非常艰难的岁月,她是琴缇玛尼和两姐妹,以及弟弟的保护神。她宽厚,善良,懂得感恩。只是过于逆来顺受,卑微到了泥土里。

  希瓦是我最喜欢的人,他是詹姆斯的管家,确切地说,他是那栋主宅的管家。他忠诚,而且聪明,进退有度,还善良。是因为有他,琴缇玛尼和苏丽卡主仆才能找到暂时安身立命的地方,他甚至让苏丽卡懒惰的弟弟重拾农具。他最后的拒绝,是出于他的尊严,可敬的尊严。

  多萝西,詹姆斯的正式妻子,圣徒一般的存在,无怨无悔地爱着并支持着詹姆斯,她一向宽容善良,包容,这一点毋庸置疑。她没有孩子,只因为詹姆斯不愿意再有孩子。(两个女儿已经让詹姆斯有的烦恼了。)詹姆斯爱她,却不能全心全意爱她。她不介意,她只一心陪伴在詹姆斯的身边,哪怕沙漠,哪怕寸草不生的蛮荒之地。

  剩下的都是群众演员,里面有个大坏蛋我讨厌他,甚至都不想提他,你自己看。

  于是,真的,每个角色都耐人寻味。单是做到这些,我就认为这本书很成功。

  《牵手出头天》读后感(七):《牵手出头天》----印度版的《活着》

  《牵手出头天》----印度版的《活着》

  读罢艾莉森.麦昆所著的《牵手出头天》,隐隐觉得有余华的《活着》的味道。

  故事的背景起于1925年的印度。四名女子琴缇玛尼、苏丽卡、塞拉菲娜、玛丽经历了她们坎坷曲折的命运。

  贫民窟中的美貌少女被家人卖给了东印度公司的项目经理詹姆斯做妾。在享受“女主人”的荣华富贵之后并生养了两个女儿之后,终被已厌倦的詹姆斯抛弃。最终在酗酒与贫病中无声无息的死去。

  苏丽卡父母早亡,又被追债人侮辱。她带着弟弟做了塞拉菲娜的仆人后,忠心耿耿服侍主人一家。并追随女主人流浪,可谓受尽苦难。但最终她的忠诚、善良和勤劳打动了一位优秀的青年和他的母亲,不可思议地过上了安稳的日子。

  塞拉菲娜是琴缇玛尼的长女,敏感而又工于心计,一心想要摆脱混血儿的耻辱印记。不料却被流氓抓住把柄侮辱。终生郁郁寡欢死 去。

  琴缇玛尼的次女玛丽开朗活泼,敢想敢为。虽然也像姐姐一样历经磨难,但她勇于抗争,不但替姐姐报仇,还得到了自己的幸福生活。

  四位女性以各自不同的遭遇阐述了与《活着》同样的主题:活着不易,敢于抗争才能带来生机。

  在大时代的背景下,作者还描写了东印度公司对印度的掠夺、二战中英国人与日本军队的战斗、圣雄甘地的故事。

  小说文字流畅,娓娓道来,史实清楚连贯。但也许是出于殖民地文化的思想,作者对詹姆斯这一造成众多女性不幸遭遇的男主角并没有大加鞭挞,相反却似乎对其为了所谓荣誉、道德而做的事给予某种肯定。这是本书的败笔。

  至于中文译本名为《牵手出头天》,令人第一感觉是琼瑶的作品,与本书的内容也不搭调。不如直接译成《少女的苦难》。

  《牵手出头天》读后感(八):泪与笑里,青春未曾错付 ——《牵手出头天》的坎坷人生

  泪与笑里,青春未曾错付

  ——《牵手出头天》的坎坷人生

  “只愿我们不曾辜负,那泪水沾湿的成长的纹路。”封面上,奔跑的身影,天空阴郁的墨蓝色下,这句隐藏在标题下的话语,就这样淡淡地刻写在我们的心底。无可言说的私生女的命运与渴望时代对于自己的身份包容和认同,渴求能够找到希望的那种执着的祈愿,让我们也不禁错入这样一段带着岁月的辛酸的往日时光。

  故事的开头,镜头带到的是06年英格兰初夏细雨绵密的墓园,年近半百的中年女子悲伤又哀婉,而老妪坚强而平和,她像是没有能够打倒她似的,撑着同行的女子走到墓碑前,那里,埋葬她的姐姐,她身边侄女的母亲。长眠地下的塞拉菲娜,隐藏了属于她的故事,当子女试图了解她的故事,她残忍地拒绝,仿佛想要埋藏什么,而她的妹妹玛丽,坐在长长的有些潮湿的木板上,摸着一条带着过去记忆的手帕,开始讲述那些残忍、艰难、痛苦、挣扎、却又最终开始拥有勇气和力量的故事,一如那年她向姐姐承诺过的——“只要我们都还活着”……

  于是,时光流转八十年,我们又回到1925年那个小镇,从殖民地历史开始,进入属于殖民者与被当做奴隶的贫民之间的斗争。在那里,女性地位是如此低下,被当做牲畜和诅咒的身躯,受尽了虐待;在那里,她们的母亲,是掩藏起来被当做耻辱的情人;她们是不应该出现的秘密的孩子,带着身世的苦痛而长大;她们受到歧视,又面临社会压力、战火和时间的考验……姐姐是那个最先开始懂得这一切的孩子,她忧郁而心碎,不知如何承担关于她们身世的秘密;她渴望通过找到一个能够带给她身份改变的丈夫,却不禁陷入圈套,饱受凌辱;她看上去对妹妹苛责而刁难,而事实上是,她只是不懂得如何去保护她的天使。妹妹是那个与众不同的纯真的“小飞侠”,她相信每一个人,乐观着看一切,她渴望着纯粹的爱,没有负担,没有伤害;当她知晓身世的谜团,却坚强着用更加纯粹的爱去抵挡风雨;她明白她的姐姐,当那个带着坏心的影子走进,她拿起武器,去保卫她的姐姐、她的朋友……

  她们都最终踏上了离开的渡船,青春、背叛、伤害,那些曾经困扰她们的故事已然留在港口。塞拉菲娜是那个显得孤独的灵魂,她希望把这个故事留给自己,让那些曾经残忍的伤口留给自己,带着它进入坟墓,留给后来的女子们,一段带着臆想的纯粹的故事:不再有歧视、不再地位低微、不再隔离了种姓和种族。玛丽是那个快乐的灵魂,她永远饱含希望,那些过去在那里,她告诉给这个世界,她把故事传给又一个她,告诉这些水一般的精灵们,曾经的磨难,以及牵手走过共同承担起的未来。

  在泪与笑里,她们承担起了一生。也许,母亲、姐妹、女仆,这些来自岁月的身影,她们匆匆走过,带给我们那段时期的故事。她们不是课本里那句“女性的地位在二战中大大提高,二战后女权运动达到了新的高度”,而是历尽磨难,终究汇成海洋的河流,即便历经过多少险滩,也要走她们该走的成长的路。她们的故事里,是青春未曾错付。

  y 林怿

  2012年10月20日13:27:37

  写于履坦巷19#

  《牵手出头天》读后感(九):活着,就要勇敢

  “只要我还活着,生活能坏到哪儿去。”

  小的时候总觉得生活太辛苦,整天将死啊活啊的挂在嘴边,自打进了30岁,自己感觉身体一日不如一日,便开始觉出生命的珍贵来,所以对这样一句话,竟然心下颇为唏嘘。

  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的生活并不轻松,而对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英印混血儿来说,或许更有切肤之痛。《牵手出头天》就是两个混血儿的故事,作者的叙述冷静自持,而读者则会清晰地感受到残忍与无奈。

  塞拉一直在努力改变自己命运,因为自己在当时并不够光明的出身。她坚持,隐忍,凭借一己之力费尽心思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作者将塞拉的高傲刻画得淋漓尽致,她对妹妹一直严格对待,对和自己一样出身的人们保持距离,她只提父亲否认母亲,她要让所有人都相信她就是一个真真正正的出身良好的英国人。这一切的渲染,在那个塞拉被男友带去参加同事舞会的夜晚撕开面具,真相让人难以接受却同时感到欣慰——无论塞拉如何努力,人们最终还是对她的出身产生非议;无论塞拉是否有着良好的出身,她的爱人都对她死心塌地。

  塞拉想要的是富足的英国上流社会的生活,所以被人略施小计就付出了最宝贵的童贞;而约瑟夫想要的只是塞拉,无论她是英国人还是印度人亦或是中印混血。终其一生,塞拉都不愿提及自己的身世,她为自己的身世感到羞耻,她活着,做出一副打不倒摧不垮的姿态,然而她的内心在小时候就埋下了恐惧的种子,她的所作所为不过是给自己一副坚硬的躯壳而已。面对生活,她不是逆来顺受的,却远远称不上是勇敢的,她一直不敢承认自己的出身,哪怕是对最亲近的人。所以,她的女儿才会因为对自己的母亲几乎一无所知而伤心。由此看来,塞拉的一生虽然足够富足,却远远达不到快乐——这是一个弱者的人生,一个外强中干的悲剧。

  玛丽,看起来更为柔弱的一个,小时候她就喜欢粘着姐姐塞拉,单纯地爱着爸爸和妈妈,虽然生活看起来有些奇怪,她却从没有放弃希望。她相信爸爸的爱,相信妈妈的美好,她的世界是单纯的,充满了爱的。所以,无论在什么时候她都有着自己的好友,虽然这让姐姐塞拉大伤脑筋。

  玛丽曾为自己的母亲难过,却从未觉得耻辱。她坦然面对自己的所有,并不刻意隐藏。她一直真实地活着,爱或者恨。

  生活如此艰难,塞拉和玛丽,谁才是真正的勇者?一个迎难而上,如愿以偿;一个坦然面对,安静柔和。或许用玛丽的一句话来作答案最为合适——永远要对自己感到骄傲!

  这是一部寻找归属感的故事,塞拉因为不肯承认自己的出身而如秋叶一样萧索,玛丽却因为坦然接受而活得如春花般灿烂。归属感,有时候只是一个对自己简单的认可而已……

  《牵手出头天》读后感(十):即便最终落魄潦倒,也没有谁有资格嘲笑——我所理解的成长小说

  时间讨人嫌,那副任何时候都不动声色的样子更讨人嫌,凡尘小儿女的挣扎、苦痛、眼泪、极致的幸福、悲哀、心死,在它眼里还不如观看一只蚂蚁打哈欠精彩。

  没有瞧不起蚂蚁,我只是觉得,在这段可长可短的人生路途,在时间冷眼旁观的时候,我们一路挣扎彷徨,一路辛劳憔悴,哭哭笑笑,一个人。别人临时伸出的援手帮不到我们,别人浅显的笑容也走不进我们的心里。在我们的内心,一直有一个隐形的“我们”,一辈子都在自我成长、自我苏醒,一辈子都在小心翼翼地求索、修正,直到肉体走进地下,这个过程才停止。就算到了七老八十,我们也许可以原谅一些年轻时的伤痛,也还是有些伤痛,原谅不了,忘却不了,放弃不了,宽容不了。

  我现在拿在手里的是一本成长小说——《牵手出头天》。

  关于成长小说,也许已经有更高明的人为这一类别定义了,但我仍需要重新清理一下自己对它的定义。

  成长无关年龄。成长小说的主角可以是任何年龄段的任何人,他们的故事可以荡气回肠,可以暗潮汹涌;可以江南小桥流水,可以漠北孤烟落日。无论用何种语言,都是一首时间的诗。就算是讨人嫌的时间,也还是用它串起了许多人的诗。

  《牵手出头天》是一部很有厚度的成长小说,稍微偏女性成长。故事的开始,是20世纪20年代的印度。大家知道,那时候的印度,是英格兰的殖民地,甘地领导的民族解放运动正如火如荼。可我们的主角不知道这些,这些都太遥远、太虚幻了,她们那时候,还只是个孩子,还只是两个过着隐秘、孤单却安定的生活的小丫头。

  她们不知道,在那时候的印度本土,重男轻女的观念根深蒂固,每天都有刚出生的女婴被父亲掐死、溺死或扔掉,每天都有很多很多小女孩因为不堪繁重的劳作遭受严酷的打骂。

  她们那时候最开心的事,是见到平日极少见到的爸爸。爸爸是英国人,当地的殖民领主。顺便一提,她们的母亲,是印度农民的女儿,美丽,或许还有些虚荣,但在孩子们的父亲不再光顾她的庭院之后,她已经沦为歇斯底里的怨妇一枚。

  是的,我想你也猜得到,她们的母亲并不是父亲的正式妻子。她们是私生混血儿,一个比一般印度家庭的女儿更不被接受的身份。

  到这里我觉得,我必须知道她们以及他们的结局,那泪水沾湿的如泣如诉的成长纹路的终焉,那些接踵而来的战乱、离散、背弃、事故、愧疚、爱情,以及从不曾改变的,执念。

  二战蔓延至印度后,她们失去消息的母亲,远赴战场的父亲,我们的主角在过早的时候失去了一切庇佑。至此,唯有牵手相依。如果命运执意让她们经受如此坎坷,我倒要看看,到底是什么让这些对残酷的命运无知无觉的人们一直相信前方有亮光,前方有希望。

  从小说的开篇我们就能预料,整个故事跨越了80年的光阴。80年足够一个正常人完成正常意义上的成长、人格完善、内心成熟和得到最后的安宁。但读到一半时我不禁忍不住问:我们的主角们,在经过了漫长的80年后,她们真的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安宁之地吗?会不会在头发白了,牙齿掉光了,还是无法原谅一些人、一些事,还是无法放下那些执念?会不会当某些决定早已被时间证明是错误的,却仍然坚持不后悔?

  也许一味坚持构不成所谓的成长,既成长了,有变化了,有所领悟了,有些任性的坚持的正确性就不再那么有保证。一般的成长小说,主角到最后都会处于一种释然或半释然状态。

  但是,也许恰恰有一种成长,是在经过了千锤百炼,最初的信念仍然完好如初、热情如初、纯粹如初,甚至比当初更坚定。读了《牵手出头天》,我开始觉得,这样的成长,也不错,这样的成长隐藏着一种可称高贵的自尊和强劲的生命力。即便最终落魄潦倒,也没有谁有资格嘲笑。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