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格列柯传》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格列柯传》读后感10篇

2018-09-02 05:26: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格列柯传》读后感10篇

  《格列柯传》是一本由巴比斯·普拉伊塔基斯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12,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格列柯传》读后感(一):伟大的西班牙画家自觉的灵埃尔·格列柯(El Greco)

  埃尔·格列柯,作为世纪西班牙的伟大画家而广为人知,他是西班牙绘画的开拓者,是文艺复兴时期著名幻想风格主义画家。埃尔·格尔·格列柯是一位肖像画家,他特别擅长宗教画,并为托莱多以及其它地方教堂创作了众多的祭坛画。格列柯去世后,他的名声随之衰落,作品也被认为是“荒唐无聊不值一提”而遭到冷落。进入到19世纪后,他独特而充满魅力的绘画风格,在美术史上终于得到了广泛认可。他的作品构图奇特布局多呈幻想结构,用色大胆新奇,呈现出梦幻般的奇特效果。其代表作品有:《圣母子与圣马丁》、《托莱多风景》、《圣母子与圣马丁》、《脱掉基督外衣》、《奥尔加斯伯爵的葬礼》、《圣母升天》、《圣名之赞仰》、《基督復活》、《受胎告知》、《基督洗礼》、《圣名之赞仰》、《貂衣贵妇》、《最后审判》以及《拉奥孔》等。格列柯是一个天才人物,他的作品充满神秘,有一种内在精神质的东西体现画面中。他的自画像“令整个罗马的画家们惊叹”。埃尔·格列柯是西方绘画史上最具个人风格的大画家,他把所有人物都画得很长,有人说他是所有艺术家中最伟大的艺术家,是西班牙画坛的灵魂。他本人则永远保持沉默,任人评说。

  埃尔·格列柯(El Greco,“希腊人”)(1541~1614)出生于希腊的克里特岛,原名多米尼克斯·希奥托科普罗斯。他学习时代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意大利度过,但他在三十六岁的时候移居到西班牙。现在没有任何关于他出生的记录,能证明他出生年代出生地的,只是后来他本人的陈述。在西班牙,他的名字在日常使用发音相当拗口,因此,人们称呼他为多米尼柯·格列柯(希腊人多米尼柯),或者简单地叫他埃尔·格列柯(希腊人)。人们广泛地使用“埃尔·格列柯”这一奇妙的名字,所谓奇妙,是因为“埃尔”是西班牙语的冠词,而“格列柯”却是意大利语。画家本人在作品的署名中常常用希腊文字书写原名,有时也加上“克里斯(克里特人)”一词,以自豪表示出生其地。他的艺术创作生涯是在西班牙度过的,所以画史上将他归入西班牙画家之列。他还幸遇过米开朗基罗,有接受人文主义高度的绘画技巧,他明确表示他要修改米开朗基罗的巨作《最后的审判》,他说:“如果这幅画翻倒在地,我可以画出另一幅更好、更加体面的,不亚于米开朗基罗的画。”他在罗马曾非常醉心于拉斐尔与米开朗基罗的艺术。1577年,他完成了第一幅巨作订件作品——圣多明戈·埃尔·安提瓜教堂的祭坛画《圣母升天》。同年,他着手创作其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托莱多大教堂的《剥去基督的外衣》。这幅作品于1579年完成,为画家确立了名声。他是一位非常有理性的人物,头脑灵活敏捷,具有苛刻职业意识。埃尔·格列柯认为,画家是一个有威严并值得尊敬的职业。埃尔·格列柯曾一度居住在西班牙旧都托莱多。托莱多具有与格列柯故乡克里特岛相似风情习俗,东方的伊斯兰教、犹太教和拜占庭文化在托莱多有相当的影响。他在托莱多过着与世隔绝生活,他住进别墅再也不出门,终日拉上窗帘,他是“为了不让自然光影响我心中的光”,他每天闭门生活,吃饭时会要有乐队伴奏。他在绝世幽居中得到了心灵净化自由,并因此爆发了他潜在神秘主义气质,这与当时流行于西班牙社会神秘主义相吻合。因此他远离了意大利的传统,在作品中常用抽象的宗教题材离奇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

  格列柯是欧洲矫饰主义后期最具独创性的宗教画家、肖像画家,以描绘敏感、动势、异常细长的身躯人物为其特色。他的这种独特艺术风格,是在综合一些手法主义大师基础发展出来的。他将一反常规的不平衡构图法,将拉长人物形象的手法推到了逻辑顶点文艺复兴时期所表现现世愉悦画面,在格列柯的画面上已消失。他深深吸收了中世纪的神秘思想,融入其作品中。他的作品色彩运用变化细致,像宝石一般闪耀着五彩的光辉。当时伟大的传记作家瓦萨里曾批评丁托列托打破常规的作法,认为要是他坚持前辈优美风格作画,早就可能成为威尼斯最伟大的画家了。然而,在托莱多这个偏远的西班牙镇上,他的极端做法没有受到指责,反而大受欢迎,到他画室定画的人群络绎不绝,竟致他不得不雇用大批助手去应付繁忙的订货。到了晚年,格列柯脱离了矫饰主义,发展出自己的独特风格,以熟练的技巧描绘人物。他以明暗色彩对比,自然地衬托出人物的轮廓主题造型富有画家的主观感觉。这是他的艺术给予后代画家及近代绘画的最大影响。

  格列柯的绘画,主要是肖像画和宗教画,也画过《托莱多的风景》这样的风景画。他对人体解剖学很有研究,可是他笔下塑造的人物身体总是拉得很长,人物的面容清瘦而有一双忧郁冷漠的大眼睛表情阴沉,令人望而生畏;弯弯曲曲的衣褶令观者产生不安视觉感受;充满心神不宁的闪亮色彩;构图上几乎找不到一般画面常见的视点、视平线和任何透视线;分不清人间还是天上,只看到画中聚着一群瘦削细长的人互不交流而各自独立。但是他的画无论是形象还是环境又使人感到是真实的。可以说他的画既有中世纪拜占庭艺术的神秘性,又有人文主义的倾向,可以看成是神秘主义与现实主义结合的艺术,他著名的作品有《阿尔加斯伯爵的葬礼》、《托莱多的风景》、《拉奥孔》,在这些作品中体现了他特殊的艺术风格。西班牙画家、美术教育家帕切科在《论绘画》中写道:我们不能把格列柯从大画家的名单上勾掉。对于他的艺术表现手法我们姑且不论,但就其作品的生动性和说服力来说,他可以和世界上最杰出的大画家们的作品相媲美。据史料所载,格列柯知识渊博兴趣多样,涉猎的面也极广泛。从他死后遗留下来的藏书中,人们发现他喜欢读希腊古代作家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作家的文学作品。作为西班牙伟大的宗教画家和思想家,他的艺术是他的思想的映象。

  埃尔·格列柯把东罗马帝国的圣像艺术和西欧文艺复兴艺术融合在一起,创造了自己独特卓异的画风。虽然同时代的画家们并没有特别欣赏他的作品,格列柯的艺术也很长时期未被美术史肯定,但至本世纪初,在当代流派纷争之中,人们又重新想起了这位西班牙画家。格列柯在20世纪却赢得了大量的知音,他的特殊艺术品质始被许多人研究,从而也加深了对他的认识。 立体主义的毕加索,印象派的马奈、塞尚,表现主义的波洛克都深受他的影响,他的影响甚至扩展到其他领域,如诗人里尔克和作家卡赞扎加斯都受到过他的启发

  《格列柯传》读后感(二):臆想的传记

  如果你看过罗慕洛•辛辛那托画的《圣莫里斯殉教图》,再回头审视格列柯的同名作品,会有一种愉悦与杂乱的比对——辛辛那托画得大气磅礴,格列柯则略逊一筹。是的,当你看了多遍,这种感觉就更强烈。再翻览格列柯的其他作品,尤其是圣像画,这样的感觉愈发明朗,他笔下人物几乎千篇一律的呈现出“长颏的脸颊、细高的身体、僵硬肌肉”这三大特色。在人物摆布上,视野放得过于宽泛,以至于无法整合众多人物的关系,给人一种疏离感。

  传记作品可以虚构吗?当然可以,而且热烈欢迎。问题是任何虚构都要建立在传主所处的时代里面,充分尊重当时的社会背景。过去我以为只有国内作家犯这方面错误,原来国外也有。举个例子,这个作者尽心尽力想把格列柯打造成反宗教统治英雄,先抛开为什么这样立意,他给格列柯设计的出场就是藏匿一个克利特岛上的造反者,来到托莱多以后,更是毫无缘由的与他的雇主——各大教堂的主教作对、打官司,与西班牙宗教裁判所的大裁判官斗法,公然烧毁菲利浦二世的手札,不顾国王订购作品提出的要求,擅自按照自己的想法绘画等等。想想这些,都是几乎不可能发生事情,国王是雇主,人家订单,要求你画“六又四分之一英尺”的人物,你既然收了人家的订金,就必须这样画,这是合同,是契约

  至于那位大裁判官,他哪有如此多的时间整天p事不做,专门瞪着眼珠子监视你格列柯的一举一动???

  《格列柯传》读后感(三):神圣的怪人——评历史小说《格列柯传》

  克里特大学教授 吉亚尼斯•菲尔吉奥塔科斯

  迄今为止已有数千册读物描写这位绘画和艺术界的“神圣的怪人”——多米尼加•泰奥托科普利奥斯的了,他在画作末尾总是这样签名——“希腊人,格列柯”。

  有数百万双专家或非专家的眼睛在他的作品上逗留,他们赞美精湛的艺术、明亮光线和色彩,灵魂与身体的完美结合。无数笔墨描写和展现了这位艺术家的贡献,五个多世纪以来,一直激励感动着人们。

  今天,我很高兴能够介绍另一份出人意料的贡献:巴比斯•普拉伊塔基斯创作的《格列柯传》(原名《格列柯与大审判官》)。这部作品也很与众不同,因为这并非为专家们创作的学术作品,而是一部小说,一部历史小说。我之所以认为它出人意料,因为我认为这还有点冒险,不只是大胆,事实上用小说再现一位伟人一生和作品简直就是在冒险,比如说埃尔•格列柯的人生

  当这位“神圣的怪人”一生的行为拥有如此多的历史空白时,你该如何评价他呢?你又如何去填补那个年代的空白呢?那个年代如此遥远如此陌生,以至于很难领会其精神,了解其生活习惯和社会总体面貌,更难用令人信服方式将一位伟大画家的人生和行为置于其中。

  但是巴比斯•普拉伊塔基斯就是用这种方式进行创作的。也就是说,他并非随意的创作一本小说,而是如封面所示,他撰写的是一本“历史小说”,当然,他的笔仍然可以发挥想象,任思绪自由驰骋。同时由于作者本人在艺术史、考古学和电影方面都拥有广博的知识,因此他转而研究格列柯。

  可见,作者对于格列柯的人生和行为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因为书中他试图一步步跟随其人生历程,从甘地亚、克里特到威尼斯、罗马和托莱多,试图再现这位伟大画家的整个心路历程。

  事实上并不存在什么历史证据,格列柯人生进程中的谜团也无法联系起来。无情的时间已经拭去了伟大的格列柯留下的许多印记,唯一肯定存在的只有大师的作品,因此有很多空白难以填补。

  普拉伊塔基斯研究了从甘地亚到托莱多的许多历史证据,同时以一位艺术史专家的眼光、而非普通人的眼光大量研究其画作。

  格列柯人生中的空白,作者只能用想象联系起来,但是这一想象又并非漫无边际,而是基于格列柯的作品产生的。作者通常运用格列柯作品中展现的事件场景来填补这些空白,因为他觉得,这些画并不是偶然的情感表达,而是大师用画笔颜料表现自己的生活状态,这正是其人生或精神的组成部分

  在本书中,除了创作者以外,作品也以另一种面貌生动地呈现在读者眼前,因为作者仔细研究并分享了格列柯画作的每一个细节,也研究了其他研究者有关分析,他的研究获得了成功,并从中汲取了元素来填补空白。因此本书对于格列柯的画作进行了完整丰富诠释,这对读者来说是非重要的贡献。当然专家肯定无法从此书中获益,他们或许并不赞同以这种形式接触格列柯,但是对于业余人士来说,普拉伊塔基斯在格列柯的作品中融入了生活的气息,让读者有兴趣一再回味。至少我个人有这种强烈的愿望需要。一个问题是:作者用他自己的方式是否真实地重塑了格列柯的人生、行为和性格?还是用自己的想象和智慧,创造了一个他自己的格列柯,即“普拉伊塔基斯式的格列柯”?

  我愿意相信确实如此。读者带着这种信念在一页页、一个个事件中转换,这种说服力让人毋庸置疑。一种内在的连贯性组成了一个整体,使人很难判断什么是历史什么是想象和错觉。这一整体让人觉得,作者亲历了那个时代和当时的文化,甚至亲历了格列柯的创作和行为,这种诠释让人觉得与现实无异。

  然而,我并不适合下定论,在这一点上,专家们能够发表专业意见。我只是把这部作品当成一部小说,而并非一本学术研究。作为小说,我认为它非常完美,其中某些章节非常吸引人。首先,普拉伊塔基斯保留了“历史性”,他没有把事件搬到现代,没有用当代的想法来评判它,而是把自己带到那个年代,融入那些事件,作者在研究这些事件时总是与历史条件实际联系在一起。他试图在内心经历并再现当时的习惯、生活方式和权力,以及不为百姓所知的权力游戏纠葛。多米尼加•泰奥托科普利就是这些纠葛的牺牲品,他经常与异端裁判所和小心眼的大裁判官发生冲突,后者用他的一生作为赌注来阻止格列柯的职业生涯。仅仅这个章节就证明了普拉伊塔基斯的能力,他深入主人公们的内心世界,进行心理描写。他轻松地运用文字与含义来表现人物和人物性格与整个社会背景和文化之间的联系。正是这种文化和时代的渗透使小说更有教育意义。

  我觉得在全书中,天主教义和异端裁判所占统治地位,这也许成为了小说的背景语言,因为这些神秘的事物形象地重现了,令人毛骨悚然又有趣。另外,这些事件,还有格列柯与大裁判官之间的冲突,帮助作者表现泰奥托科普利无畏又难以忍受的性格,以及他坚持自己深信的原则和价值观。

  看完此书,我明白,天主教通过异端裁判所强加于一切的宗教狂热和审查机制是史无前例的。既然当时这一宗教狂热控制了西方的社会生活、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且限定了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为何不能主宰一部重现那个年代的小说呢?这也成为了另一个证据,证明此书是一本历史书,它立足于那个时代,以当时的条件为基础,没有隔阂和时间差异。

  所有这一切与巴比斯•普拉伊塔基斯流畅的语言和优美的文字结合在一起,他将创作者与创作过程,将生活和作品完美的联系起来,作品点亮了人生,人生又在格列柯的作品中反映出来,这一切都构成了这本佳作。

  《格列柯传》读后感(四):媒体评价

  希腊《勇气报》评价:

  巴比斯•普拉伊塔基斯的作品法语版登上“亚马逊”最畅销榜单,并数月排名第一,同时电影人对将该作品搬上大银幕有极大的兴趣。

  法国著名导演帕特里斯•勒孔特专门写给作者的评论提到:

  对于像我这样对此人从不感兴趣的人来说,这真是一本令人惊叹的读物。这本书引人入胜,活灵活现。同时,对于那个时代的深入描写也令人印象深刻,就像一部时光机,让我们回到过去……

  希腊克里特大学教授格兰尼斯•吉奥塔科斯 评价:

  所有这一切与巴比斯•普拉伊塔基斯流畅的语言和优美的文字结合在一起,他将创作者与创作过程,将生活和作品完美的联系起来,作品点亮了人生,人生又在格列柯的作品中反映出来,这一切都构成了一本值得一读的书。

  希腊报纸《黎明》的书评评价:

  巴比斯•普拉伊塔基斯的尝试确实相当大胆,一是他敢于采用小说的形式展示多米尼加•泰奥托科普利的一生及其作品,更主要的是他敢于填补这位伟大画家生命中的历史空白。

  希腊画家兼院士巴纳约蒂斯•特齐斯评价:

  这是一次对泰奥托科普利作品的深入探究,深入其杰作的心灵。

  《格列柯传》读后感(五):格列柯:他的人生之画

  巴纳约蒂斯•特齐斯 雅典科学院院士

  这是一次对希腊大画家埃尔•格列柯(泰奥托科普利奥斯)作品的深入探究,深入其杰作的心灵。作者巴比斯轻描淡写,简约洗练,却饱含感情。他给人的印象已不再是一位作家,而是一个主题的重塑者,这一主题创造出的视觉盛宴能够使人于数百年后亲历格列柯的一生。

  肯定是某一件作品鼓舞了同样身为克里特人的作者,他也是艺术家和语言大师。某一件作品引导他重塑宏伟的景色,并把画家被捕的儿子作为苦难的一面。在作品中,作者将他的儿子表现为一个孩子,他手中拿着这座动荡城市的图纸,将被告因艺术天分而被捕的残酷场面表现得更加强烈。

  巴比斯•普拉伊塔基斯不仅在此处参与了格列柯的作品,在这本书的字里行间,他都对画家的经历感同身受。他根据画家的观点和信念,运用艺术手法、渊博的学识以及巧妙的结构,表达了画家坚定的自由精神,让他能在同行之中独树一帜。这部作品也将这种精神延续到了现代。

  巴比斯•普拉伊塔基斯借着他的作品,带领我们亲临画家的工作室。我们能看到画家的创作过程——从颜料的调配到用刚劲的手法完成作品——以及他在艺术中体现的气质

  作者对绘画颇有见解,也可以算得上是一个画家,因而没有人能责怪他是错的。任何人都能看到他的创作过程,直至最后阶段才发现他的表达是如此清晰。但是我认为,在短时间内,在强度非常大的创作过程中完成的作品会与现实混淆不清,因为我相信巨著的完成是需要大量时间的。然而作者的优点在于他能用成熟笔法隐藏创作的艰辛,如实地反映一部作品,。

  巴比斯•普拉伊塔基斯的作品有两条主线:一条是艺术的表达和简洁的语言,一条是对道德扭曲、专治独裁、极权主义、阴暗灵魂及暴力的谴责。作者怀着对艺术家(尤其是年轻艺术家)们的同情,捍卫思想的自由。这种自由直到现在还被反复提到,特别是当突破禁忌的时候。

  除此之外,那个年代甚至在现代,限制自由的一个潜在因素,是与订购者(也就是今日的画商)的交易。在这些交易中,买家会因经济利益,根据自己的想法强加各种条件,导致自由思想的匮乏和消失。而在当时,这一限制还包括人身自由,直到画家在折磨和痛苦中死去。如今的20世纪并不比16世纪好。

  我认为这条主线是作者的目的所在。在华丽的天鹅绒之下,本书谴责了绵延几个世纪的暴力,捍卫着每个人尤其是思想家的自由。

  这本书间接反映了20世纪尤其是二战后的许多问题:阴险谋杀、政变、准国家和准军事组织、背叛、间谍、施行,以及军事法庭和宗教法庭用超出想象的最残酷的行刑方式强加罪行,而不是伸张正义。所有这些都与我们在前半个世纪所经历的非常接近:思想禁忌、书籍禁售、危险论泛滥、骚动四起、领袖无能以及政权的频繁更迭,可以说是“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一个注脚。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