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写给幸福》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写给幸福》的读后感10篇

2018-09-05 03:00: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写给幸福》的读后感10篇

  《写给幸福》是一本由席慕蓉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2018-8图书,本书定价:45.00,页数:,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写给幸福》读后感(一):写给幸福,祝你幸福

  我了解席慕蓉比较深是高中一个朋友,她特别喜欢席慕蓉的诗,每天都要朗诵几遍。特别是那首《一朵开花的树》。

  当时我个人喜欢三毛,她喜欢席慕蓉,我俩经常去学校隔壁书店看他们的书,还用零钱买了厚厚的盗版书,每天上课不听课,看书交谈。慢慢的,她也喜欢上了三毛,我也喜欢上了席慕蓉。总是臆想着成为她俩一样浪漫自由的人。文人总是文人,他不会把自己心酸一面完全暴露给你,我们必须得慢慢品味。才会体会到他们内心真正的声音

  特别喜欢席慕蓉的文字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真情,没有任何辞藻修饰,一切都是很平淡美好。看她的散文是一件很放松事情,总是能读出至真至情出来。

  席慕蓉说,在她看来,生命是不断的经过、经过、经过,她写的东西都是在生命现场里所得到的触动,尽管有些触动要等到一二十年后才恍然大悟。这本书是写给幸福,这本书包括了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淡雅剔透,抒情灵动,饱含着对生命的挚爱真情,影响了整整一代人成长历程

  拿起这本书,一页一页得翻。平静感受幸福,感受心安。又想起了那个朋友,她过得好么,她过得开心么,她是不是还在喜欢着席慕蓉,是不是找到了自己的幸福,是不是也还记得曾经最爱的那首诗: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它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 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 是我等待热情 而你终于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

  写给幸福,祝你幸福。

  《写给幸福》读后感(二):向往幸福,踏步走

  当今,在这个以快致胜的时代,很少有人能沉下心去做一些慢功夫,比如写作,即使有写作爱好者这种稀有动物存在,他们也偏好小说,通过情节构造形象的树立,在短时间内可以起到风起水生的效果。然而,很少有人愿意写作和阅读散文。在我的印象中,很多人从校门走出来之后,就不再接触散文这种体裁。 不过,散文大家的作品,我们还是趋之若鹜,特别是席慕容的作品,每一篇都绽放生活露珠泥土,让我们觉知她所说的就是邻家大叔小妹故事,读来读去,仿佛我们就回到了童年。或许,当我们在父母的荫护下,才有心情精力观察身边的花草树木,即使是观看蝌蚪变成青蛙过程需要花费大量的眼力,我们也只能在童年时期才有着深切的感受。 《写给幸福》不是我今年所读的第一部散文作品,也不是最后一部,但我深知这是我从元旦至今觉得最好的作品,我们总是感觉日子过得很快,几乎是从一睁眼到一闭眼之间没有做什么有意义的事情就已经在生命的刻度上少了一格,但是对于席慕容而言每天都是有意义的,她可以从村头的炊烟想到一家人围着桌子晚饭情景孙儿依偎在爷爷的怀里,说着自己的见闻,或者骄傲地说着自己会数数、会认字;她可以从波澜不惊池塘发现一两群浮萍不深不浅地活跃着,也许浮萍下是鱼儿的狂欢,忽戏莲叶东、忽戏莲叶西;她可以感悟一望无垠沙漠中,对于行走的人儿总是盼望着下一步会出现绿洲,去歇一歇乏,听一听风;她还可以在教室中,看到一群孩子端坐在桌边,眼巴巴地看着黑板,遥想若干年后这群孩子分赴东南西北,成为祖国大厦规划者与建筑者。更多的时候,席慕容以文会友,与叶嘉莹、马白水、鲍吉尔隔空呐喊,我听见了你们内心中的宁静或狂乱,你知道我们生活在同一个时代,有着不同梦想吗? 无论是在故乡,还是在他乡,我们心中念念不忘的都是日月影子时光碎片,乡关何处,只在情深意重处。梦想总是有的,只是我们不总是追梦、圆梦者,追的时候累了,我们也放弃了对目标追寻,或者总是一百步笑五十步,不知不觉地先行者就成为了那只丧失动能的齿轮。散文不总是能给予人力量信心,但是它绝对是最好的心灵安慰,让我们知道同一片蓝空下,有着形形色色的人,做着光怪陆离的梦。 席慕容之所以写给幸福,我想她一定是内心充盈的人,对于世界有着独特视角。无论是无生命的草木还是有生命的父母兄弟姐妹,他们都会因为自己的存在与互动而感到荣幸,这本散文集不仅对于我本人,而且对于志同道合的读者而言,都将开启幸福的宝藏走向幸福的未来

  《写给幸福》读后感(三):行至此处,驻足感悟

  谈起幸福,未免泛泛,在我看来,幸福是多么抽象的一个名词,太难解释幸福究竟是什么,每个人对于幸福的理解千差万别。在天真孩童眼中,幸福是一粒甜甜的糖果垂垂暮已的老人看来,幸福就是健健康康,有人相伴……幸福很大,也很小,很简单,也很复杂。大到找到人生所爱,小到获得一句简单的褒扬,简单到懒洋洋的躺在窗前享受午后的阳光,复杂到时至今日,也没有人可以给出一个准确的定义。其实不用定义什么,幸福,是心中所感,脑中所想得以实现和回馈,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满足感,是一种让人嘴角上扬的魔力

  一直以来都很喜爱席慕蓉老师的文字,淡然从容,却有一种坚毅的力量。读过很多她的现代诗和散文,轻轻浅浅的灵动,对爱情描绘,没那么热烈真挚感人;对人生的感悟深刻发人深省。那种文字的力量很让人感动,每每面对挫折困苦,总能带来驱赶彷徨的力量,甜也好苦也罢,都是会过去的,有什么好左右心绪?所有走过的路,不过都是成长历程的小小驿站。席慕蓉的文字,灵动中带有智慧,没有那种无病呻吟矫揉造作,读之,给心灵以享受。

  这一本《写给幸福》,是席慕蓉亲子编选的散文精选集,囊括了她整个创作生涯,从早期、中期一直到现在,可以说,是席慕蓉散文观的总览。她不仅在写作方面有着显著成就,在绘画创作上,也有着极高的声誉。用席慕蓉自己的话来说,绘画是理想,诗是痴狂,散文则是生活的笔记,是对生活的记录和整理。所以从这一本散文精选中,就可以深刻体现出席慕蓉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如同为我们打开一扇窗,得以窥得生命与幸福更多的美妙感动。抒情而不矫情温存却不温吞,她以一个女性特有的细腻的视角,带来一种温和的浪漫。

  全书分为七个篇章,每个篇章都有它独特的主题,从爱情、艺术创作、对故乡的怀念、对人生的感悟等等,让我们多方面地了解到一个更加真实可亲的席慕蓉。在浮躁的时代,喧嚣社会,读一读席慕蓉的文字,往往可以带来心之宁静,给灵魂找到一丝共鸣。拨开层层表象,去生活深处探寻内心暗涌的澎湃。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喜欢读席慕蓉,是因为能够从她的文字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虽然不曾像她一样,经历战乱动荡不安年代,不曾辗转多处,颠沛流离,但是对幸福的体会和向往却是有着相似和共鸣。无论遇到过什么,经历过什么,始终不忘初心,最这个世界报以温柔的爱,那是一种柔软的心情,却有着雕琢生命的力量,将生命雕琢成一个熠熠闪光艺术品,也是对自己的一种回答。从她的文章里折射出的或浓或淡的感情,爱情的甜蜜亲情温暖友情坚韧爱国之情的雄浑,都让我们可以找到自己心中的另一面,于席慕蓉流淌于文字之间的情感里,享受自己内心随之而来的喜和悲,看似漫不经心闲庭信步似的描绘,心中却波涛起伏。

  时光啊,请慢下来听我的倾诉;幸福啊,感谢你带来的无尽的愉悦感恩生活带来的一切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享受人生赠予的酸甜苦辣坦途坎坷永远不要放弃对生活的热情,热爱,就是最好的方式,爱着这一切,幸福便无时不于身边围绕。

  《写给幸福》读后感(四):也 写给幸福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於是把我化做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

  这是学生时代最喜欢的一首诗。那时候,专门有一个抄诗的本子,里面大部分都是席慕蓉的诗作

  在那时,一直暗恋着的隔壁班男生,偶尔投过来的一眼对视,就是幸福

  席慕蓉说:有些事物,你不能用简单和明白语句来为它下一个定义,当那个定义斩钉截铁地出现了以后,它原来最温柔、最令人感动的那一种特质也就没有了。当你终于明白了,也就会知道,一直烦扰在我们心中的种种焦虑不安,其实都是不必要莫须有的,没有比自然更美、更坦白和更真诚的了。

  就好象,终于没能牵上暗恋男生的手,也是一份别样的幸福。

  席慕蓉的《写给幸福》散文精选,讲述的都是生活中平凡小事情,行文间透着平淡朴实,却能在段落间感受到浓浓的温情,家人的、朋友的、师生的。

  我小学的时候,一到暑假我必去住在村子里的姑姑家生活些日子,一来村东头有条河,可以下河摸鱼,夏日里站在清凉河道中,即使一无所获也开心得不得了;二来有两个表哥可以和我一起玩,有个玩伴对于独生子女的我来说是很幸福的事情。

  姑姑家院里的偏房一侧有一个自窗台伸出的梯子,每天吃过午饭,两个表哥就顺着梯子爬到偏房的屋顶上去。院子里那棵大树枝桠上长满了宽厚绿叶,把整个屋顶遮罩在其间,夏日的午后,这是最舒服惬意所在。我比最小的表哥还要小个六七岁,姑姑担心我们在屋顶打闹,并不同意我与两个表哥一起去屋顶。

  两个表哥常常趁着姑姑在堂屋午休时攀着窗沿轻声唤我。表哥小心翼翼地唤着,生怕吵醒了小眠的姑姑。其实,姑姑是在电视机的轻躁声中入睡的,表哥的声量还不足以盖过电视的声音。我被两个表哥横托着抬出窗子,三人轻手轻脚地爬梯上了屋顶,常常这时,我们俺不住心中的窃喜笑出了声,又在互相急急的掩嘴之下消匿了欢喜

  在那些年少的时光里,树荫遮蔽下的屋顶,陪伴我们度过每一个聒噪午后,躺在粗陋席铺上的少年壮志豪情志向远大;或静默不语,蝉呜呱噪。

  《父亲教我的歌》一文中,席慕容写道:她央求父亲教她一首蒙古民谣,起初有点手忙脚乱,又要记曲调又要记歌词,还要不时用字母或注音符号来拼音,没想到学习的过程却出奇地顺利。日后,她常常唱起这首歌,一次也没有唱错过

  我的父亲会好几种乐器,自己谱曲自己填词。年少时,每一次有联欢活动,都会看到台侧或观众席上仰着下巴的我,那个骄傲幸福劲就别提了。父亲常常是演奏手风琴伴奏的,台上父亲从未开口唱过歌,但是我知道父亲有一副好嗓子,到现在我依然可以唱出几首属于父辈那个年代的歌曲,父亲并没有特意教过我,我只是倚坐在父亲身旁,不经意间就学会了。只是,父亲未能有余时教我一件乐器。

  “我想做一棵很敏感很快乐的树,可以活好几千好几万年,而每一年春夏秋冬变化都能记住,所有美丽的回忆都可以存进年轮里面,一层松一层紧,一圈淡一圈深的,都妥妥贴贴地放在心里,该有多好!”

  是啊,该有多好!

  《写给幸福》读后感(五):写给彩色的幸福

  我想把日子写下来,我想把晴天写下来,我想把未来写下来,这一切,我想写给幸福。

  最早接触到席慕容是她的诗《青春》,也是这样一首诗,从初中大学,一直喜欢着,喜欢这首诗的情感,喜欢文字间的温柔,喜欢青春的仓促,喜欢席慕容的诗。再看到《写给幸福》,席慕容的散文集,也是满心喜悦,翻开扉页,竟觉得自己回到了初中,那个烂漫纯真少女时代的那种心境,席慕容的散文不是读来的,是品味是感受是触动是词句间带给我的温柔。

  席慕容的散文带给读者一股清新气息,也蕴藏这家国天下的澎湃,席慕容这个名字就是一阵淡淡的香。我想以每一篇章中的一两篇散文为例,来说说席慕容来给我的那些色彩

生命的滋味——纯白

  《初为人师》,被那些小淘气们捉弄,又为他们恋恋不舍,这是作为席老师的欢喜。那样可爱的学生,在席老师的笔下像极了我们小学时候那些调皮同学们,多年后我们还有联系吗?我们是否还记得有像席老师那样的人生启蒙者吗?

  纯白,不沾染尘嚣,傲然地独立,就像刚刚体味到生命的滋味一样,眼里全是美好的纯白。

写给幸福——粉红

  《星期天的早上》,每个星期天是洗菜煮饭的日子,去菜市场一点点挑选,在后院里摘菜,看着菜叶子一层层剥落,想想自己到底是谁,这样细腻丰富的情感,是我喜欢席慕容喜欢席慕容文字的来由,我们是不是被这快节奏的生活打乱了静心体味生活的情趣啊。

  《槭树下的家》,喜欢那个低沉而宽厚的男中音喝止孩子:“小声一点,你妈妈还在睡觉”。其实早已被鸟儿吵醒,懒懒地躺在床上享受着这种关怀。爱这个家,孩子们爬到树上拿下一个圆圆的温暖的鸟窝,而这棵树是在房子刚盖好的时候种下的,有了这个家才有了安心的地方,是心中渴望的家。

  你说幸福是什么颜色的?席慕容写给我的幸福是粉红色的,不似鲜红般耀眼,不是浅红般单薄,那是一种冒着甜蜜幸福泡泡的粉红色,多一份太浓,少一分太淡。

相见不恨晚——翠绿

  《相见不恨晚》,席慕容和张晓风的友情不必恨晚,张晓风可以在一个下午三个小时里看尽席慕容的状态,这是真心关切的人儿之间才有的,张晓风的文字是席慕容喜欢的,是席慕容一直想要放进自己书籍里的文字,朋友间的相互钦佩,给她们这样一对烟火中的伙伴更多的斑斓。

  遇见的一切都不晚,不去恨晚,相见即使匆匆,情缘早已千年,如一颗参天大树,仍在长在翠绿的新芽。

心灵的飨食——菊蓝

  《水彩课》,初夏的午后,一班学生在植物园写生,调皮的男孩子将“我”的小狗扔进水里,“我”忘记了小狗会游泳而急促地哭了起来,给我安慰的是老师连名带姓的喊了那个男孩子的名字,虽然只有三个字,却像父亲一样,满满都是坚强的语气,求学途中有太多同学有不少老师,而那年初夏那个午后,确实不曾忘记的天真烂漫受尽宠爱却毫不自知的青春年华。

  《别离》,太快了,哪能想到被隔绝了半个多世纪的大陆与台湾,已经可以自由的通信,来往着络绎不绝的商人与游客。师母却在当年没能和自己的母亲好好告别,虽然已接受了永别的事实,但还是想说:“如果,如果我早知道……”

  这么多年的心灵感情,是不会褪色的,就像那菊蓝色一样花儿一样,不是那么一眼万年,可就是那么一眼,就不能忽视它的存在,人生几十年,好多事儿我们不知道,好多事儿我们记忆在心底。

夏夜的记忆——茶色

  《常玉》《傅先生》《傅太太》,每一个人在生命中都有着怀念的心结,用一生来捕捉与追忆的,不仅仅是他自己的梦里家乡,也是每个中国人深深疼惜的中国。席慕容温柔的笔触写着国家情怀也是那么有力量,那是我们的中国,是每一个漂泊在外的儿女心中的念想。

  如那茶香一般,中国不仅仅是汉字,更是留在心底的迷香,这些夏夜的记忆是茶色的,是永不凋退的茶香。

今夕何夕——薄荷色

  《父亲教我的歌》,“采热奈痕查干那!查日布奈痕拿日英那!”父亲在火车上教我的蒙古歌谣,终于弥补了 “我”忘记了蒙古话的遗憾,这首歌谣再也没有唱错一个字,也没有唱走一个音,那是蒙古家乡的音,那是血液里流淌着的调,“我”这样一个蒙古娃娃,在生命初初启程的时候就曾唱过。

  一路辗转,踏遍祖国的土地,长在南方也惦念蒙古的家,不需跨越千山万水,跟都在一起,唱起这首歌谣,如同薄荷的清香持久,沁入心扉,再也无法飘散,无论走到哪里。

异乡的河流——浅紫色

  《乡关何处》,和那个拥有浅褐色双眸的女子一样,我们都在异乡,在异乡探寻中相遇,“远离乡关”“追寻母土”,生命里最基本的主题,在异国的东方女子和西方女子间暗暗涌动,一段旅途中的两个人,以为会成为朋友,而在通信几次后再也没有回音,那又怎样呢?相信友谊还在,都在异乡去死海的途中互相倾诉对家人对家乡的思念了。

  你说思念是什么颜色?我说它是浅紫色的,因为它有浪漫,有恒久,有激烈,有喷发,也有温暖。这就是在异乡的人儿想要对家乡的回答。

  写给七彩的幸福。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