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大地读后感10篇
《人的大地》是一本由圣埃克苏佩里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00元,页数:27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的大地》读后感(一):人的大地
如果你读完《小王子》,并且很喜欢它,那么请你再读读《人的大地》。我最喜欢第六章(在沙漠中)和第七章(沙漠中心),因为我可以通过文字试着去感受大地,试着去了解那种大自然面前陷入绝境中的人类渺小。这位法国作者也很有意思,他同时也是一位飞行员。对于这种特殊的身份,他有着比常人更主动去思考大自然和人类关系的心。1944年7月31日,他竟像他书中的小王子一样,在地中海上空执行任务时消失得无影无踪。几十年来,虽然多方的努力调查,可这位可爱作家的消失却仍然是个不解之谜。
《人的大地》读后感(二):俯瞰大地,仰望星空
#旅行阅读#圣埃克苏佩里的散文体小说集,作为一位资深飞行员,书中漫谈了航线、飞机、星球、绿洲、沙漠等,而贯穿的主题是人与大地的关系,人生存,死亡的意义和作为人为其生存意义所做的选择。书中充满了存在主意哲学的思考。人们很熟悉他的《小王子》,读了这本书才会对小王子在各个星球的际遇有更深刻的理解。作者曾在法国,非洲和南美洲航线上飞行,他的初次飞行、夜航的经历,飞机跌落在在撒哈拉沙漠与死亡插肩而过的经历,他在南美洲营救遇险同事的经历…每每读来惊心动魄处,不得不中断调整下呼吸再读。细腻的描述,深深的思索,把人带入星空,沙漠,战争,既俯瞰人类的境遇,解读人与大地的关系,又仰望星空寻找人与宇宙的关系,思考人生存的意义。
《人的大地》读后感(三):书摘
1:我们对自身的了解,来自大地,更多于来自全部书本,因为大地桀骜不驯。人在跟障碍较量时,才发现自己的价值。
47: 如果对死亡的蔑视不是植根于公认的责任感,这只是意志消沉或者血气过旺的一种表现。我认识一个自杀的青年,我不知道哪一桩恋爱上的伤心事,使他经过周密思考后对着自己的胸脯打了一枪。我也不知道他受到什么样的文学作品的诱惑,两手还戴着白手套,但是我记得看到这种装模作样的悲剧,留给我的不是高贵的而是卑下的印象。在这张可爱的脸庞后面,在这个人的头颅里,实在是空洞无物,除了一个傻里傻气、平淡无奇的女孩子的肖像而已。 面对这种贫乏的人生,我记起一个真正的人的死。这是一个园丁的死,他跟我说:“你知道……翻土的时候有几次我要出汗。关节炎使我的腿脚不灵,我咒骂这样的奴役。可是今天我乐意在地上翻呀翻的。我觉得翻土真是一桩美事!翻土时感动多么自在!以后,又是谁来修剪我的树呢?”他留下一块有待耕作的土地。他对所有的土地,以及土地上所有的树木都寄予深情。他才是一个慷慨的人,一位施主,一位显贵!以【创造】的名义与死亡进行斗争时,才算得是一名勇士。
借我这本书的人,他的王国存在于他的内心。
他说书堆在他床头,常常深夜拾起来随便翻开中间一页,随意从一个位置开始,浅读或思考几句。书角已经磨边了。送给我的时候,里面夹了印度带回来的菩提树叶。
他有两张图,代表了他理想的两种生活状态。一位长发银须带着列侬式墨镜、看起来风餐露宿却精神矍铄在野外骑车远行的健硕老者,另一位就是1982年在Woodside禅房式的house家中静修思考的乔布斯(断舍离伪命题的代表照)。他的王国存在于他内心。不管你能多接近他,多被他喜悦、欣赏和宠爱,你不能进入他的内心,甚至不敢窥探。你像圣埃克苏佩里对那些原住民一样,远远敬重,不惶加评论。
哪怕你没有看过康素爱萝的《玫瑰信札》,也能想到她心中对这样一个飞行在风中的男子是如何的爱与忍、对这位无法留在身边的空中骑士不确定的离别的等待。
骑士心痛的,是本来能洞察和懂得那些野性的喜悦的公主,把一颗野花蔓草般的心奉献给了一个只喜欢田园景致的人,和傻小子去过奴隶般的生活。可是,把心和生命都给了骑士的公主,一生将在如何的患得患失和等待痛苦中度过呢。
希望自己就是那骑士。不必羡慕你,不必在凡尘大地上仰望星辰般的你。
看完这本,去看《夜航西飞》吧。
我还不了、也不想还这本染着他故事和气息的书给他。买一本还在塑封的新的寄还,断割一切。
《人的大地》读后感(五):理解你的生活
我们是在使用昨日世界创造的语言来理解今日世界,过去的生活在我们看来更适应我们的天性,唯一的原因是它适合我们的语言。每一个进步使我们更远离一点我们刚形成的习惯。我们说实在的,只是一些还没有建立家园的移民。
不同职业的人,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对生活的理解的差别实在太大了。在今日之国情下完美的共存着,IT人士打农药,呆在家里休息,玩,学习,干活。70后的人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也活得很洒脱。80后伴着刚形成家庭,孩子等的状态,也在努力的过着。
如果这个宗教,这个文化,这个价值标准,这些行动方式,而不是其他种种,可以丰富我们的内心世界,发挥我们潜在的高贵品质这个价值便找这个文化,这些行动方式就可以代表人的真理。 逻辑呢,只能由它自己应付着去向人生负责了。
真赞,在去新疆来回的飞机上看完了这本书,令人印象深刻。新疆的美景,险山让人体会了自然的伟大,牧民的生活虽然受到了游客的影响,但还是很好的和人融合在一起。团队很欢乐,跟着70后的人学习到很多东西,骑马的好处,洒脱的生活方式,还有对人生的看法,和我的看法和生活是如此的不同。《人的大地》给了很好的解释,只要可以丰富我们的内心世界,那摸这种行动方式就是好了。
北疆的民族和汉族很好的融合,南疆确很困难。和作者描述的摩尔人如出一辙,有些时候人们之间的伤害是由于轻蔑,所有如果维族的人和汉族多些了解,会不会好些?
这可能是目前看过的最好的一本书,在对的时间,地点看到了对的书。
《人的大地》读后感(六):精神明亮的人
风,沙,星星。
他,孑立在黄沙与群星之间,身上带着孤寂的苦味,与热带耀眼的月光;他,飞行在漫漫黑夜中,眺望生命的灯火,听任风的飘逸,落向不可知的未来。
“最奇妙的莫过于在这个星球的拱背上,在这块有灵性的布和星星之间,站着一个有灵性的人。”飞行员的身份使他拥有开阔的视角。可以享受飞行之夜的清朗,可以欣赏星火划过夜空的绚烂,可以领略荒寥地区的风土人情。
阿兰言“对于犹豫者,我只有一句话,向远处看。如果眼睛自由了,头脑便是自由的。”圣埃克苏佩里永远是个在路上的行者,在常人不易见的风景中思索人生。
阅读小王子时惊叹,什么样的人可写出如此清新脱俗的童话?他怎么会想到小王子与一个飞行员的邂逅,与一只小狐狸的友谊,与一枝玫瑰的爱情。读完《人的大地》,想必一切有了答案。他去过的地方,探索的事情,真的离我们很远。所以读他的童话场景时,我们感觉一切那么温暖。如王开岭言,我们每天蜷缩在被子里,第一次,几万次打着呼噜,在天亮前,我们已下定决心重复昨天。我们面对的是朔风灰空与疲倦的眼圈,我是高楼林立的钢铁森林,是被打造过的游人如织的旅游景点,是无尽的应付,排场,习俗……
他呢?他经历过沙漠上独行的寂寞,于是写出小王子的开篇;他在夜间倾听群星的声音,如小王子般对星辰迷恋;他航行时把一束束火光看做群星,像小王子般旅行星际间……特殊的经历,造就了精神明亮的他,也汇聚了成为小王子之路。
又想起王开岭这位精神导师的话:千万别当什么专业作家职业写手,他们离文坛很近,离文学很远。真的,或许不必读中文系,写作最吸引人的来源,便是生活。
去吧,尝试着,做一个精神明亮的人。
《人的大地》读后感(七):飞行之书
大部分读者都是知道《小王子》却不太认识它的作者圣埃克苏佩里。然而,当人们怀着《小王子》留下的惆怅与忧伤去阅读圣埃克苏佩里的其他几部作品时,会有另一种发现。近日世纪文睿出品的“成为小王子之路”系列就为读者提供了一个重温经典的途径。
其中,我最想推荐的是《人的大地》。它告别了传统小说,标志一种新小说的诞生。这不是形式的新,而是观念的新。这部形式介于小说与散文之间的集子,共分8章,每章独立成篇,都有一个主题,各章之间血脉相连,从航线说到同志、飞机、飞机与星球 、绿洲、沙漠、沙漠中心,最后归结到人。 主题就是这个别致独到的书名所揭示的:人及其生存的大地。这部被萨特成为“存在主义小说里的滥觞”的作品,充分体现了圣埃克苏佩里从自己的身体力行出发来探寻生命最终的意义。
他站在宇宙高度观察人类,发现人类只是生存在一个大部分是群山、风沙、盐碱地和海洋组成的星球上,生命在这里只是像瓦砾堆上的青苔,稀稀落落地在夹缝中滋生。文明像夕阳余辉似的脆弱,火山爆发,海陆变迁,风沙都可以使它毁灭无遗。这些形成圣埃克苏佩里的看法:人生归根结蒂不是上帝赐予的一件礼物,而是人人要面临的一个问题。人的价值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获得的。“我的行动,从今以后,一个接一个,组成我的未来。” 这和萨特的存在主义非常相似,“人被抛入这个世界”,必须作出自己的选择。人只是在实施自己的意图时才表明自己存在,决定自己的未来。
圣埃克苏佩里要越过表象达到本质,本质是眼睛看不见的;越过行动达到爱,爱是语言不能表达的;越过黑夜与星辰去感觉永恒,永恒是无法测量的。《人的大地》里没有情节,没有故事,没有爱情叙说,没有外貌描写,没有心理分析,独特之处是他把结构作了非常规处理,使人读来觉得这些内容可以触摸。
读了《人的大地》,也会更理解《小王子》的含义,不会肤浅地认为小王子的玫瑰仅仅是指爱情。如果只是一则作者个人的爱情故事,《小王子》就不会在二战后60余年间取得那么持久的成功,时局的发展,证明了圣埃克苏佩里的担忧多么有预见。
《人的大地》读后感(八):我也想当一个飞行员
刚拿到《人的大地》这本书的时候,我还没有坐过飞机。
读前面几篇文章,满心只念着要坐一次飞机。想看飞机上的人是怎样与绵延在远方星星点点散落在原野的亮光联系在一起,想体验体验物理书上学来的“失重”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而不是一个充满想象却没有过体验的词语。
因家在西南而人在北,火车客车终究路途颠簸而且费时,便选了飞机往返。第一次坐飞机,是晚上,位置靠走廊。两个多小时的航程,被满满一腔心事包裹,无能为力的小计俩和满心期待而不得实现的诺许,让我的飞机处女行变得毫无话题点。我总也觉得不好意思给人家说,我两个多钟头的飞机处女行全部都在念想一个处女座的男人。
归程时候一切尘埃落定,坏的好的都开了花结了果,构筑和破坏都达成之后,心反倒踏实安稳下来。也巧合坐到了窗边,落日与云海皆数尽收眼前。云在飞机的下端,铺陈开,像是一条巨大的毯子,也像一场厚实的雪。这时候坐在飞机里的我就已经不觉得自己是在一个漂浮的机体里了,而好像是在车里,好像飞机也有车轮,而车轮行走穿行在云路里。
看着云海,还顺便想了想神话电视剧里必不可少的腾云驾雾的仙人们,她们会不会突然来到机窗外,没忍住便被自己的这种想法给逗了一乐。仙人们一定会认为这是怪物或者UFO哈哈哈。
回头看看拥挤在狭小机舱里面的人,我开始去想象他们各自所可能从事的职业,搭乘这趟航班的原因,以及要去见的是什么人,开赴什么样的人生。
这个时候我的心里便开始衍生一种想要当一个飞行员的冲动了。
或许,如果我早一点看到这本书,早一点坐上飞机,我已经是一个飞行员了。
只可惜,我已经不再是一颗行星上的居民了,我也不徒然提出得不到解答的问题。我像极了图卢兹的一个小布尔乔亚。在还不太晚的时候,没有人来唤我回头。(大多数时候大多人他们只会说,你不要回头,你往前冲)现在,我的躯壳像黏土一样又干又硬,已经没有什么可用把那位沉睡的音乐家,或者原来我天禀中的那位天文学家或者飞行员唤醒了。
然后,我下了飞机。继续走在地上,一遍一遍地想往天上荡。
《人的大地》读后感(九):本命年该读的一本书
偶遇圣埃克苏佩里小传,偷师一日,甚是喜爱,就像当初喜欢小王子一样。我想他很适合像我一样正处本命年的人读一读。
关于本命年的传说,最近在我们93年出生的同辈们之间流传开来。不知为何,周边的伙伴或多或少都开始变得不顺利。生病住院的大有人在,更多的人则是困于无法重复的实验数据。难以相遇的另一半,渺茫不确定的未来,理想与现实的冲撞,突然开始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事情。或许这就是24、5岁该有的状态叭。
不知从什么时候,踌躇已经是生命的常态,那是从少年到青年的标志之一。我曾以为,渡过这段黑暗就可以了,谁知道后来再也没有真的光明。有时候我甚至不知道自己是真的开心,还是在强颜欢笑,我不知道该接受这一切,还是应该努力去改变现状。我时而充满干劲,时而又陷入抑郁的悬崖。
就是在这样绝望和消极的心境下,我遇见这本书,像飞行员在荒漠偶遇小王子一样。一口气读完,印象最深的是吉约梅在深山遇难后的蚁行。他用刀不断割破自己的鞋,因为它已经无法容纳那双被冻得又肿又硬的脚。在他在快要睡过去时,他想到的是妻子,想到他死后没有被找到的话,妻子不能立即享用他的保险金,因着这份爱他在风雪中走了五天五夜。我想死神是被感动了,才让他活着回到大家身边。
除了这样英勇的事迹,那个50多岁的老奴隶同样令人动容。当他获得自由后,为了融入这冰冷但是自由的社会中,他用自己的所有财富换来玩具,零食,以博那群孩童欢心。旁人看了,为其不值,可是在那一刻,在那获得重生的一刻,这个有名有姓的人用这样的方式为自己狂欢。
这世上的苦难多种多样,圣埃克苏佩里似乎乐在其中,他说:人在跟障碍较量时,才会显示出自己的价值。他曾经真正地与自然为友,亦与自然作战。那片哺育我们的大地,那片桀骜不驯的大地,让人更加认识自己,而那也是我们的起点。
我曾以为那个关于飞行员,小王子,沙漠,星球,玫瑰的故事仅仅是一种想象,原来是真实存在过的。
《人的大地》读后感(十):《人的大地》和《小王子》的一些联系(随记,非专论)
译序中说:“读了《人的大地》,再读《小王子》,就容易切入。”确实如此。下面是随读随记的一些“切入点”,可能会略微牵强,但或可作为参考。
.11 吉约梅帮“我”温习航程的时候,“不跟我谈瓜迪什,而谈瓜迪什附近一块农田旁边的三棵桔子树”,谈农庄主妇等等。“这些不为世界上任何地理学家知道的细枝末节,又被我们从遗忘中,从不可思议的远方召回来了……花的养育者,则引不起人们的兴趣。”
小王子遇到地理学家,地理学家对小王子的玫瑰就完全不感兴趣。
.47-48 有两段关于“死”的论述,也许可以为小王子的死做注。
.76 “涉足绿洲并不算接触到了沙漠,而是要把一口水井看做宗教一样神圣。”
小王子则说:“沙漠所以美,是因为在某个地方藏了一口水井……”
.126 这篇故事讲“我”和普雷沃遭遇事故,“落在离周围四百公里的沙漠中”。在这次遇险中,“我”和普雷沃因为缺水(可能还有中毒),都出现过非常逼真的幻视。据说《小王子》就是根据这次经历写的。
此时我心中隐约出现一个想法:《小王子》中的小王子其实并不存在,只是“我”因为缺水而产生的幻觉。且不论小王子出身和动物说话这类超自然现象,即便是没必要反常的地方也出现矛盾,即沙漠里的水井,“我们找到的那口井并不像撒哈拉的井。撒哈拉的井只是在沙地上凿个小洞。这口井像村子里的井。但是前后左右没有村子,我怀疑是在做梦。”
最后“我”没有发现小王子的遗体也说明一切是幻想出来的。
:诚然,小说都是虚构的,但仍有分别:虚构的真实故事和虚构的虚构故事。如果把《小王子》看成虚构的真实故事,那它就是一个伤感的故事;如果把它看成虚构的幻想故事,那它就平添了一份空虚感、虚无感,就像之前盛传的哆啦A梦的结局是大雄的一场梦一样。
.147 “我们不是在沉船上,在沉船上的是那些等待着的人们!”
我们也都在沉船上,等待着小王子。
:这一句和太宰治的“不知道是等人难过,还是被等的人难过?”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156 “我不理解那些要乘郊区火车的居民,这些人自以为在过人的生活,却因循坐误,像蚂蚁似的忙忙碌碌而不自知。”
.163 关于水的论述,在《小王子》中也有(P.262)。
————————————————————————
《小王子》这部分,也许因为看过了几个英文和汉语版的,感觉不是特别出彩。但最不能接受的是删去了大量插图,这个有点不能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