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大故宫》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大故宫》读后感10篇

2018-09-24 03:51: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大故宫》读后感10篇

  《大故宫》是一本由阎崇年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80元,页数:272,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大故宫》读后感(一):可以多角度了解故宫的一本书

  最近读完《大故宫》,阎崇年老师只是在百家讲坛上看过他的节目。这次书与节目同读同看,感觉内涵知识面广,不仅仅涉及历史,还有建筑、古代明清宫廷习俗等,读后感觉收获颇多。我想,等我今后再去故宫参观肯定不会像以前一样只是走马观花的游览。很期待《大故宫2》的面市

  《大故宫》读后感(二):兴衰已逝,江河依旧

  阎崇年教授以故宫的建筑介绍为切入点,介绍了明清两朝的很多重要事件,而对于建筑本身,阎老师也做了较深入的介绍,有收获,很多事件之前都以有所了解,但这种通过建筑来重新梳理,让我对他们的理解深刻,而且阎老师总结做人做事之理,也值得深思。看完之后,徒步走了一遍老北京中轴线,重游故宫。感慨颇多。 -2018年8月13日于北京

  《大故宫》读后感(三):True History。

  讀完第一本大故宮感覺好像看見暸曾經噠北平。

  不繁華卻莊嚴。

  第一部主要是從故宮前庭引伸出噠所有歷史故事和相關人物故事。

  集中在"外政內戚"噠外政二字上。

  明清兩代被介紹噠比重基本上是五五分。

  其實剛買這三本書噠時候有些不喜歡讀。

  因為受袁騰飛噠影響總覺得閻崇年對待歷史太過嚴肅。

  可是慢慢卻發現歷史本就是嚴肅噠。

  環環相扣榮辱興衰怎麼還能經得起戲謔噠口吻

  總之閻崇年老師噠大故宮讓我受益匪淺。

  準備開始讀第二本啦。

  《大故宫》读后感(四):图文并茂的故宫

  很喜欢故宫,对故宫里的一切都感兴趣。这本图书虽说只是第一册,阅后也基本算对故宫有了一个重新的小认识

  其实这书图书(百家讲坛)很难写。说史吧,能说过经典的图书《明朝那些事儿》么?说建筑,也比过连续剧《故宫100》?我感觉:确实也没有多大的超越,里面说的许多历史故事,大部分都已熟悉,很没兴趣。

  我对此书兴趣最大的就是说说故宫那些古老的建筑,可惜书中并没多大的细说,比如暴雨会将故宫淹没么?有时还听说故宫有许多红墙的故事,咋也不拿来说说,是不是感到吓人,不说罢了。

  对书中兴趣最大的就是看故宫地图,还有那些古老建筑的老照片,可惜很少,太少,真的太少啦。辛亏《故宫100》没出图书,这书就算是给《故宫100》当个纸质补充资料吧。

  《大故宫》读后感(五):阎崇年《大故宫》读后

  爱国有两种,一种是歌颂祖国文化,一种是批判政府国民性,后者如柏杨,前者的例子就是阎崇年。批判国民性是站在现在民主意识的角度来检讨我们历史和文化中的问题,而歌颂中华文化,则是站在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历史角度,寄予历史之同情。换而言之,如果仅仅是不能超越历史的局限,那么作为个体生命是无罪的。

  这个道理非常简单。举个例子而言:当一个时代全民没有生发出民主意识,这个时候统治者主张独裁知识分子还为集权统治赞歌,这样的民族不可哀。而当民主意识已深入人心,统治者还要搞集权政治,还有知识分子高唱集权好,那么这样的政治才可耻

  阎崇年先生运用还原历史背景后的视角对历史进行解读。与现在风靡的诸多学者相比,阎是一位更传统而无立场的史学家。说传统,是因为他的视角;说无立场,则这立场又是今天的,是民主的,是民众的,是历史审判的。《大故宫》一书就是这样的作品

  本书与作者其它作品不同,是用空间的角度讲述故宫的建筑、帝后的生活、皇朝的制度、历史的兴亡,带领读者在历史的时间和共时的空间里尽情地穿梭,神游驰骋,兴怀不已。

  《大故宫》读后感(六):谁是真故宫?

  这是一本以故宫为脉络畅谈往事的著作,它将这座宫殿实体记忆巧妙结合了起来。

  历史上,故宫曾经过无数次修葺,由于是砖木结构,受白蚁侵蚀甚巨,故板材不断更换,几百年来,换下的材料也许够修另一座故宫了,而随着新材料不断换上,可能我们今天看到的故宫,已无任何细节是当年旧物。那么,哪个才是故宫呢?是换下来的那堆材料,还是新材料构成的这座宫殿?

  其实,这是一个著名悖论,即“特修斯之船悖论”,任何实体都是细节组成的,可细节完全换掉了以后,实体是不是也被改变了呢?

  当然不是,所谓实体,是时空延续的,任何同一性,并不依赖细节的替换。就像我身体细胞已经完全被替换过好几次,但我依然是我。

  同理,真正的故宫,就是时空延续的实体,你可以修建更美丽的宫殿,也可以把故宫换下的材料再修建同样的建筑,可你永远得不到故宫的时空延续——在这里,有500年的历史与悲欢,有无数次的慷慨无奈

  故宫的生命,在于它的历史,正是这历史,让它唯一且永恒。于是,从阎崇年先生的讲述中,一个真正的故宫,得以在读者面前展开它的真面目

  《大故宫》读后感(七):《大故宫1》——2014.5.9读后笔记

  看完最大的有两个感触

  1.明朝的皇帝个顶个荒唐;2.康熙真的是称得上千古一帝。

  鉴于这一条,我又买了《明朝那些事儿》准备补补,荒唐的年代拿正史看就少了点乐趣。不过也正因为出了这么些荒唐的皇帝,才显现出了那么多“死忠”的大臣们。

  书里面讲到陈鹏年三次武英殿避难,其实说陈鹏年,我个人感觉还是在褒奖康熙博览群书明察秋毫

  再说康熙勤勉,提到太多次,一帝王如此克己遵守,对于我这种没有自制力真心望尘莫及

  书里有提到多尔衮对于明朝遗孤们的处理,也是一改在我脑里的影响,以前所了解这些史事的途径无非是电视剧,真心觉得被坑残了。我觉着康熙帝能如此优秀,也是亏了他优秀的“敌人们”。

  ”内阁大堂建筑,同三殿和三宫比,显得多么狭窄,多么寒酸,堂堂宰辅,堂堂大学士,在皇帝面前,在军前之下,只不过是个臣子,也只不过是个奴才!“这一段我影响也极深,我们这个年代都是讲公平,但那个年代再不公平的事情也是理所应当。我想起以前在杭州一家台资企业上班,中高层除一两个外清一色都是台湾人,不管我们这些”大陆人“怎么优秀,怎么努力,就是很难渗透他们。一进公司台湾人工资至少过完,我们只能几千打转。

  ******************************************************************************

  其实第一遍看完,有点晕晕乎乎,但短期内是不会看第二遍,只能怪自己文学功底太差,很多生僻字连认下来都很困难

  这样一篇读书笔记都不知道该写点什么,只能硬着头皮胡乱扯几句,以待看到自己的进步。

  《大故宫》读后感(八):谢谢阎崇年老师

  听说老北京已经被拆的没有古都之风味了,我想再拆也不可能拆紫禁城吧,阎崇年老师写这本书不容易,应该鼎力支持,阎先生总结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的北京皇宫,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北京城分为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四重城。宫城就是皇宫,也称大内,又称紫禁城,是皇帝理政居住地方。宫城之外套着皇城,分布着朝廷办事机构,是为皇家服务的地方。皇城外又套内城,内城又称大城,是旗人居住的地方。可惜这样的分布今已不复纯在。

  从宫门正门午门,向南望去,北京中轴线上排列着五座大门——端门、承天门(天安门)、大明门、正阳门和永定门,南北距离4500米,约合9华里。华表在承天门的前后各有一对。门北侧为望君出,南侧为望君归。承天门是明清皇帝举行金凤颁诏礼仪场所。午门坐北朝南,又叫五凤楼。有五个门洞,正门三个,正中只有皇帝才能出入。皇后在大婚时可以走一次。殿试三甲出来时也可走一次。亲王宰相、嫔妃、公主皇子、皇孙只能走两个侧门。其他文物官员只能走两掖门,文走东,武走西。进入午门就正式进入故宫,进入了太和门大庭院,这可能是世界上最宽敞、最美丽的庭院,面积约26000平方米。进入太和门就正式进入紫禁城前朝的—三大殿(太和、中和、保和)。太和殿是中国最高、体量最大、装饰最美、等级最尊的宫殿。太和殿是皇帝举行大典礼仪的殿堂,如三大节(春节、万寿节皇帝生日、冬至),其他如登极、大婚、立储、亲征等典礼在此举行。中和殿相当于多功能厅,可以是皇帝的休息厅、宴会厅、议事厅或典仪厅。保和殿在外朝三大殿中是唯一的既是殿,又曾是宫的宫殿。向来帝王寝居,居宫而不居殿。顺治和康熙都在此居住过。殿后大石雕是紫禁城游客必看的一个景观平台即保和殿的后左门和后右门。保和殿除了曾作为顺治和康熙的寝宫,以及皇家宴会厅、会议厅、接见厅、仪礼厅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举行殿试的场所。

  紫禁城外朝除三大殿外,还有文华殿和武英殿,左文右武,东西对称。文华殿的作用在明清主要是充当皇帝经筵的殿堂。在文华殿后乾隆时专为储藏《四库全书》而在文华殿后按照天一阁式样兴建的文渊阁。北京现存文渊阁的功能主要是藏书。武英殿和文华殿规制基本相同,相互仿建。明末清初,朱由检崇祯八年搬到武英殿居住。李自成兵败回京在武英殿登极称帝,结束后焚烧皇宫,但武英殿未被殃及。清摄政王多尔衮率清军入城,登临武英殿开始七年的摄政王生活。明清两代的武英殿,大部分时间发挥着文化功能,如明曾在这里召集画师作画,而清康熙十九年设立武英殿修书处,武英殿成为宫廷修书印数之所,也就是皇家出版社和印刷厂。武英殿和文渊阁在明清两代,特别是在清代,既是中华各族传统文化之收集、整理、校勘、编辑、出版、珍藏的历史见证,也是专制君主扼杀大批知识精英学术批判精神思想创新精神的历史见证。明清内阁在皇宫外朝,非常重要。

  后三宫是一个相对独立后宫庭院,主要是帝后的生活区。后三宫区的建筑与格局,可以概括为“三宫两院十二门”:三宫是指核心建筑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两院就是由交泰殿分割为前后两个宫廷院落,即乾清宫前院和坤宁宫后院。十二门构成了东西南北的内外通道。明初在奉天门御门听政,那些相应的内阁机构,分布在奉天门(太和门)外两侧。清朝特别是顺、康、雍、乾等朝,主要在乾清门御门听政。御门听政是明清皇帝处理军政要务的一种重要会议形式。所谓御门听政通俗的说就是皇帝办公会议,御门听政,常在早上举行,所以又称早朝。皇帝在太和殿举行的朝会叫做大朝。御门听政参加的官员有大学士、六部九卿、内阁学士、各部官员等,一般十多人。在乾清门到乾清宫这个相对独立的乾清宫廷院里,有四殿三房、两处、一宫,康熙书房就是其中的南书房。乾清宫是明清皇帝的正宫,还是皇家举行宴会的场所,几次千叟宴就是在此举行。

  大故宫第一部主要就讲到乾清宫的位置,从南相北讲建筑以及与其有关的相关故事,说的都让我在此到故宫看看了,不过很多地方似乎不对外开放的,有些遗憾期待下一部的到来。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