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奶奶的星星》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书笔记 >

《奶奶的星星》读后感10篇

2018-10-10 04:17: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奶奶的星星》读后感10篇

  《奶奶星星》是一本由史铁生著作,花城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3.00元,页数:17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奶奶的星星》读后感(一):奶奶的星星

  看完了史铁生写的奶奶的星星,要不是书上写的小说集,我还一直以为是一篇叙事的散文文章中的奶奶是一个地主出身,但天性善良,在地主家受尽了苦,却在解放后以地主的成分被批斗,但从来没有怨言,很愿意接受事物,体恤劳苦人民,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奶奶形象

  《奶奶的星星》读后感(二):笔记001:守护亲情

  亲情,是最真挚纯净的,

  不管什么历史年代,无论什么动荡起伏,

  亲情总能触动个人内心柔软的那一部分

  呵护着每个人心灵的光明

  让人在躁动的社会中留存人之所以为人本性

  保持对家的热爱,守护那一份亲情,

  一个人的成长成熟是如此,

  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向前发展亦是如此,

  如文中结尾所言:“人类浩荡前行,在这条路上,不是靠的恨,而是靠的爱……”

  2014年9月15日

  《奶奶的星星》读后感(三):带着爱去修行

  在朗读者节目听徐静蕾读这一篇时,我被深深打动,随即就去图书馆借了这本书回来看。

  《奶奶的星星》所塑造的这一位奶奶,她的勇敢坚韧执着善良,让很多人都想到自己的奶奶;她不得不接受的不公命运和嘴里时常念叨的“你们都赶上了好时候”,又让人不免心疼。虽说历史可能注定要让一些人默默承受不幸委屈,但有时候真希望有轮回转世这东西,能让那些没活痛快的人再能好好地活一回。

  我也是奶奶带大的,直到上初中去西安住校,才离开家离开奶奶爷爷小时后,不管是从外面回来进门还是打电话回家,第一句话总是:“我奶呢?!”爷爷有一次都嫉妒了,就说:“每次回来第一句都是奶奶呢奶奶呢,咋都不见你问爷爷呢~”我只得不好意思地傻笑,但后面还是总问奶奶。

  那时夏天的夜晚凉风习习,白天的蝉鸣燥热都悉数褪去。我家楼前有一条清澈小河,在月下潺潺的流水声就是最唯美背景音。每天晚上我总要和奶奶一起睡在一张大床上,用四肢钳住她的身体,让她给我讲故事或者教我唱歌。她总是讲年轻时候的事情,我都听不懂,只记得党家村里的小羊羔,还有年轻的时候一家人总是吃不饱肚子的苦日子,虽然现在想起来好像懂了,但还是无法想象曾经光景。她无意之间教会了我小学音乐课本里的《绣金匾》,所以我在老师还没教过的时候就可以站在讲台上为大家唱这首歌,当时为这件事我嘚瑟了好久。

  奶奶虽然识字不多,但是很爱学习床头总摆着一本圣经,虽然她不算合格的教徒,却总是在白天戴着她的老花镜,一字一句旁若无人地念着;奶奶很精明能干,经常带着我上山去摘野菜,回来再用这些菜做成菜馒头和焖饭,美味极了,后来听老妈说家里之前的苹果醋也是奶奶自己酿的;奶奶很善良,从没为难过别人,别人家婆媳问题,在我们家确实从未存在过,奶奶一辈子都没怎么跟妈妈说过一句重话,唯一一次是在我妈因为我闹着不愿意洗澡而给了我一巴掌之后,奶奶说:“你再动她下次就别进这个家门了!”连脾气火爆的老妈自己都经常说,她真的很幸运遇见了一个非常好的婆婆

  当然奶奶最疼的还是她的小孙女,小时后在院子里玩完回来不想爬楼梯,每次都要奶奶背着我,躺在她的背上一下就安静了,有一次还主动趴在她耳边说:“奶奶,等我长大了,你老了,换我背你。”就记得奶奶当时特别开心,在街坊邻居面前得意了很久。

  现在,奶奶真的老了,身体也大不如前,今年过年的时候,我拉着她的手,坐在床上,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虽然她耳朵背已经听不太清我在说什么了,还总是“噢,噢……”地应和着,因为她知道最爱的孙女在陪着她,不管我说什么她都爱听。等毕业了,我要回到奶奶的身边,好好地陪她住几天,拉着她在小时后的院子里再多走几圈。

  关于奶奶的回忆,真是太多了。现在我只想趁着某些记忆清晰,用文字把他们记录下来,这是小孙女为奶奶亲手写的故事。愿天下的奶奶都能够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

  这本书里另一篇我非常喜欢的是《我与地坛》,史铁生确实是对生与死和人生意义的有着深刻思考作家上帝拿走了他的“发动机轮子”,但为思想插上了一双翅膀

  读的时候,我尽力让自己去感受作者轮椅的那一份焦灼和煎熬,之后也会数度想到父亲初病时辗转反侧的难眠之夜。我想每个人,在被生活狠狠扇了一巴掌之后,总是含着泪想:为什么是我?为什么是我?然而,哭过、闹过、想逃过,最终总会回到现实

  是啊,生命起点和途中翻车的无奈我们可能无法改变,但重点是:怎么活?

  这问题怕是要用一辈子的时间去思考,在25岁,我只能弱弱地讲出自己的答案:带着爱去修行。

  《奶奶的星星》读后感(四):你去,人生只剩归途

  午夜,总是莫名流泪惊醒。 直到一次偶然听《朗诵者》徐静蕾的朗读,我才慢慢深挖自己的潜意识,五年了,我还是会想您。 每当别人在回忆自己童年愉快的种种时,我总是偏过头看向苍穹我的童年,如同那乌云密布的天空,布满了惨淡的灰色与黑压压的气流,纵使我努力想要拨开乌云见彩虹,却发现,只不过是我异想天开罢了。 而那唯一一点光亮,便是我最亲爱姥姥。 东野圭吾的《白夜行》里,雪穗说:“我的天空里没有太阳,总是黑夜,但并不暗,因为有东西代替了太阳,虽然没有太阳那么明亮,但对我来说已经足够,凭借着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当成白天。” 而姥姥,便是照亮我整个童年的光亮。 我的奶奶有很严重的“重男轻女”思想,现在想想,许是那个年代的她从小也没有得到过关爱吧。父母从小的外出工作,爷爷奶奶的强制重压下,导致了我深到骨子里的不安全感自卑叛逆。 从小,姥姥总是绕远道来我家,以各种理由把我接到姥姥家玩耍,矮矮的泥土墙里总有姥姥给予我的各位惊喜,只是我敏感又自卑的性格使然,越是对我好的人,我反而脾气越大行为越叛逆,我一次次对姥姥的顶嘴与使小性子,在她看来却是对我更深的疼爱小时候,最喜欢的路,不是放学回家的路。 而是,那条通向姥姥家的泥泞小路春天,它会开满野花,夏天,它会长出绿油油的小野草,秋天,它枯萎的草地显得十分柔软,冬天,白皑皑的长路上有我迫不及待的印记。 那条泥泞小路,承载着一个小女孩全部快乐与希翼。 姥姥走的那天,正是高三的那年冬天。 不知为何,彻骨的寒。 正准备上晚自习的我在寝室收拾东西,妈妈打来电话“你能不能给老师请个假,你姥姥她……她明天下葬。” 电话未断,欲语泪先流。 如今,我总是逃避想起那些感受,我总是骗自己,她还在。 夜里十点多,爸爸骑着摩托车载我到姥姥家,深冬的夜里,放肆的寒。一路上,爸爸不曾与我说过只言片语死寂沉默,我的心被寒风吹得阵阵疼痛。 熬过这个冬天就好了,姥姥到底还是没有熬过这个冬天,把所有的记忆全部定格在了这个寒冷季节。 姥姥躺在那,一动不动,她不在笑着叫我的名字,她不在在我叛逆捣蛋害怕受到惩罚的时候,轻轻的拉着我的小手,她不在,在我无助恐惧的时候,接我回家。 他们推姥姥进火葬场时,我独自在外面车上坐了很久很久,抬头,浓浓的黑色炊烟飘向了远方,我紧紧地盯着那炊烟看了许久许久,害怕它越飘越远,只是,它还是飘向了我看不见的地方。 我木讷的看着天空,姥姥,你会变成星星吗? 我,还能看见你吗? 姥姥走的前一个月,我在爸爸的带领下来姥姥家找妈妈拿钥匙,听闻妈妈去了大姨妈家,我便顺势要离开,正在院子里晒太阳的姥姥,拼命的拉着我的双手,我轻轻的说道“我还要找我妈拿钥匙,下午有事呢,我下次再来看您啊”,已经行动蹒跚口齿不便的姥姥此刻紧紧地不肯放手,似是眼含泪珠的看着我,我轻轻拿开她的双手,说着“下次再来看您”,匆忙离去。 我不知,那是我最后一次见她。 四姨哭着说“姥姥走时眼睛是睁开的。” 她一定,一定还有很多想要说的话。 时隔这么久,我总是想起她眼含泪水拉着我双手的模样,姥姥,一定有很多很多话说与我听。 她总是说“以后你长大了就要向我照顾一样照顾一下我啊,恩不,你只需要在我动不了的时候帮我洗洗床单就行了。” 我还一次都没有帮她洗过床单,她怎么就离我而去了呢。 当我亲手丢下一块泥土的时候,我知道,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牵着我的手,给予我绝对安全感。 姥姥,从没有和我说过什么大道理,她总是用最质朴、纯善的心抵御生活的艰辛,在她身上,我看到了坚韧,看到了承受,看到了担当,看到了无怨无悔。 史铁生《奶奶的星星》里写道“那时候,我还不懂得问,是不是每个人死了都可以变成星星,都能给活着的人把路照亮。如今,奶奶已经死了好多年。她带大的孙子忘不了她。在夏天的晚上,我时常还像孩子那样,仰着头,猜想那一颗星是奶奶……我慢慢地回想奶奶讲过的那个神话。我相信,每一个活过的人,都能给后人的路上添一丝光亮。也许是一颗巨星,也许是一把火炬,也许只是一支含泪的蜡烛。” 你在,人生尚有出处,你去,人生只剩归途。

  《奶奶的星星》读后感(五):作奶奶的眼睛

  我的奶奶今年八十岁了,前段时间作了白内障的微创手术,手术后我才知道,是我小姑给我说的。她先说我是一个没有良心的人,然后又说了常对我说的那些话“你家妈是作小姐的命,生了你一餐,一点事都不要顾稳你,都是你家奶累死累命,跟稳你屁股淘气(这是一段赣普话,意思是说我妈把我生下来就没怎么操过心,都是我奶奶把我拉扯大)。

  我当然知道,小姑对我和我妈有埋怨的,我比小姑的儿子小一岁半,小姑爷家是农村人,不太讲卫生而且邋遢到小姑每次去婆家充满了嫌弃,小姑爷当时又在党校学习,所以我表哥从生下来就交给我奶奶带,直到我快要出生才送回去。小时候不懂事,表哥一来家里,爷爷奶奶都会煮他爱吃的蒸蛋,我就会抢着吃,虽然我每天都有酒酿蛋,然后什么东西都要跟他争,就好像那是我家,把我小姑惹生气,而我奶奶都依着我,也不说我什么不好,长大后才知道,原来要平衡手心手背都很难。从小姑的说辞里,我忘不了“我小时候的尿布疹是奶奶洗的”,“我从小穿到大的毛衣毛裤都是我奶奶织的”,“我奶奶给我调制芝麻糊给我喂饭”,“我奶奶给我洗澡,接我上下幼儿园”……只要是有关于学龄期一切的生活日常,都是我奶奶带着我长大的。

  我从小的确是被娇宠大的,因为大伯是爷爷在老家和另一个女人生的孩子,我奶奶是工人出身,所以有点不是特别亲我大伯和他的孩子,她常说,我是她唯一的孙子。除此之外,学龄期的印象很深的几个记忆,一个是我一个人睡觉会害怕,一做噩梦都会钻到我奶奶的床上然后要奶奶的手臂压着我的手睡觉,奶奶的手拿开我就会哭。后来才知道一般那个时候的奶奶都会睡不好,因为她害怕压伤我,手很多时候都是悬着,僵硬整晚。还有就是我睡觉前特别爱吃奶奶跑的芝麻糊,奶奶的芝麻糊特别香稠,然后我会喊奶奶放很多的糖,奶奶都依着我。剩下的有关于奶奶的记忆都是在和我妈的争吵里。

  那些争吵的内容主要是围绕着“是不是应该春捂秋冻才是对身体好”这个长达五六年的争执,奶奶常说我妈不知道冷热,冬天穿个裙子出门,自己不会着凉就以为我也没事,每次我生病,受苦照顾的还是我奶奶,我妈就成了甩手掌柜。还有就是挑嘴的毛病,我奶奶忌口葱姜蒜韭菜系列佐料类的辅菜,我也从不吃胡萝卜芹菜,然而胡萝卜和芹菜是我妈的最爱,所以我七八岁的时候一度家里开小灶整整三个月都有一小盘粉蒸肉/梅菜扣肉/红烧带鱼轮着只供应给我,爷爷奶奶就是依着我,从不说我什么不好,我也以为自己什么都是对的。奶奶和妈妈围绕我的争执直到我读初中,不住在爷爷奶奶那之后才逐渐平缓。可我还是会想爷爷奶奶。“奶奶带起来的,长大了也忘不了奶奶”,我就是这样的吧,从我读初中到高中的这六年,我每周末都要挑一天陪爷爷奶奶。爷爷奶奶住的地方是一个很像萧红笔下的呼兰小镇,那里的老人都是彼此熟络的老同事,而年轻人都是我父母的同学或者同事。每次我回到“老家”,各种邻里都会争相告知“家里做了一大桌好菜,为我”。

  后来读大学,远离家乡,见到奶奶的次数越来越少,奶奶的头发在70多岁的时候都还是黑的,直到我高考那年下楼梯的时候摔了一跤,就随着走动不便,开始越来越花白。奶奶有长期的风湿和关节炎,加上年轻的时候食物匮乏带来的饥渴感,所以日子一富足,那些肥猪肉和猪蹄,鸡鸭特别追捧。而那些高蛋白的比如鱼虾贝类,因为见得少都不舍得自己吃留给我了。爷爷奶奶的爱是沉默的爱。他们不多嘴的要什么,一直都在给着他们能给的全部。我家买房子,一个月两个人加起来退休工资还不到的爷爷奶奶,硬是塞给我爸妈2万块钱,我高考,考研,奶奶也都给我爸加起来过三万。平时回家还有各种各样的什么零花钱,路费。奶奶说,现在的人情世故很多,经常有老同事去了,所以给礼,让我不要嫌少。我也从来不敢拒绝,害怕他们以为我真的嫌少,看不上。只能在平时多打打电话,每次回家多带一些特产。

  去年六月,爷爷奶奶搬进了养老院。他们不想给自己的子女经济和精力上的负担。我心里百般不是滋味,给我奶奶打电话,我奶奶哭腔说着,自己也不想(离开家),但是如果不这样,结果是两个人一个月都无法下楼(爷爷奶奶住在老式楼房的五楼,长时间没人买菜(有很长的时间都是我大姑买菜送过去),家里烧柴火的灶台需要老人长时间的站立,而爷爷奶奶都不能再负荷那样的烹饪时长,连洗衣服下冷水都会手指僵硬到刺骨的疼。我听着爷爷奶奶说这些,第一次感觉到原来他们真的老了。

  小时候,我跟着爷爷去砍柴,人家都夸我爷爷的身板是脱了衣服可以直接打老虎的身材,现在却英雄迟暮到他们多久没下楼我都不知道。小时候的奶奶是可以陪我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去喂牛的好腿脚,到现在连站着都要拄拐棍,然后一个劲的不服气地不让任何搀扶,她总说自己可以,不要依赖任何人。今年是第一次家里在外吃团圆饭的年,再也没有过煮一锅鸡汤里的两个鸡腿,我中午吃一个,晚上吃一个的幸福了。前一周,我去长沙考试,当晚得知我奶奶去做手术,因为白内障。她现在开始看不清了,我不敢想奶奶以后会怎么样,只是害怕自己不在她身边,会被她忘记。小时候奶奶常唱儿歌“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然后奶奶会停下来跟我说,“长大了不要忘了奶奶”。被奶奶带大的我,怎么可能忘记奶奶?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