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小别离》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小别离》观后感10篇

2017-10-28 21:0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小别离》观后感10篇

  《小别离》是一部由汪俊执导,黄磊 / 海清 / 张子枫主演的一部剧情 / 家庭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小别离》观后感(一):我看《小别离》

断断续续看完了《小别离》,些许感受:
1,这样的电视剧,即便是看一集落两集,剧情也完全能接的上或者猜的到的,何况每天还有好几分钟的下集预告。
2,上了年纪,同时段的《青云志》之类的已经完全提不起兴趣,《小别离》却看的乐此不疲。鲜肉是养眼,但是粗粮最实在啊。
3,父母有一百种方法教育小孩,出国留学只是其中一种。可若要选择它,就必须承受相应的副产品,包括经济上的压力,教育理念的差异,对孩子思念,不舍,控制欲,等等等等。当然,小宇家要承受的少一点,面对大多数问题,当有足够多的钱的时候,解决起来也容易的多。
4,海清饰演的童文洁这个角色真是一无是处,方圆对她是真爱,而她上辈子应该拯救过银河系。没错,一定是的。PS:受《夫妻那些事儿》《我爱男闺蜜》等剧的影响,看到黄磊和陈数的时候总是跳戏,确定他们不是一对?
5,给剧中的演员的演技打一下分:
黄磊 / 海清 / 张子枫 / 朱媛媛 / 韩青 / 汪俊 / 陈数 / 陈小纭 / 胡先煦 / 赵今麦 / 江语晨 / 邬君梅 / 高明 / 王姬 /等 全部满分!!!!
 王俊凯 / 王源 / 易烊千玺 0分。
没有针对他们,《young》和《大梦想家》都很好听,但是演技还是0分。
6,再热的剧,遇到我们G20峰会都要让路。地铁为你设安检,高速为你单双号,浙江人出去旅游不要钱,现在连黄金段肥皂剧也要给你跪舔。让我们大声喊出来,G20最牛逼,世界为你欢唱。
PS:发现小彩蛋一枚。某一集,黄磊告诉海清要和女徒弟单独出去,海清抱怨,黄磊解释说 以前都是男徒弟,海清说,之前就有个女徒弟——黄怡。
黄怡就是演员海清的原名,海清读大学时还叫黄怡这个名字,当时他的老师就是黄磊。相信这段是两位演员现场即兴发挥的结果,给观众秀了一回小幽默

  《小别离》观后感(二):亲情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我觉得做个作品剧情写的非常好,
《小别离》里朵朵的故事跟我们读书的时候是一样的,朵朵和海清演的妈妈为了学习争吵的片段,而我的家庭,我从小没母亲父亲从来不管我,渴望像朵朵的那种家庭
我很小的时候,妈妈每天都不会管我,把我扔在别让家,他是个很勤快的人,等到10岁时,母亲去世了,父亲一次次的把我抛弃,爸爸最终没能抛弃我成功,由于爸爸不喜欢我,天天在家被骂,,但我从来没恨他,他们一次次为了她打我,妈妈去世之后家里发生了很多坎坷,我选择坚强的走过来,从来没恨他,08年那年,爸爸娶了后妈之后,我经常订我爸的最,他为了后妈一次次的打我,骂我,直到今年他还是把我打了一顿,爸爸的烫伤,有次的翻车手摔断,额头摔碎,去年的手摔断,都是我照顾他,
每次看到海清演的妈妈去女儿房间给女儿道歉,我泪情不自禁流下,很渴望那种被父母关心,被父母疼,虽然我的父亲那样对我,,但看完这部电视剧,我意识到我错了,不应该顶撞我爸爸,
大概在他们这一代心中,父母是绝对权威的代表。无论错没错,都不能向子女低头,尤其不能承认错误,向其道歉。
看到朵朵的姥爷在他们全家吃饭的时候朗诵的那首纪伯伦的《论孩子》,真是听泪流满面
看这个电视剧哭了好几次,
看完电视剧之后,懂得了不管怎么样,父母永远都是为孩子着想,

  《小别离》观后感(三):别离是为了更好的相聚

该剧围绕中学生是应该努力上名校还是出国展开,讲述了三个家庭面对孩子升学、留学、青春期叛逆的故事,很符合中国现在部分家庭的教育观念,挺切合现实的,蛮好看。 三个不同条件的家庭,三个不同性格的孩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一直以来是每个父母对子女的期望,不管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父母都渴望给子女最好的教育和生活,希望他们过的比自己好。 通过该剧我们可以看到,大部份家长都和朵朵的妈妈一样,觉得任何和学习无关的爱好都是不好的,都是影响学习的,所以朵朵妈妈不允许朵朵写小说。慢慢的文杰觉得只有送朵朵出国才是更好的选择,当文洁得知安妮的女儿Rose因在国外中学受同学欺凌而患上精神疾病,文洁和方圆也因此打消了送朵朵出国的想法,专心国内中考,在学习上和生活上都对朵朵频频施压。身为“学神琴琴”之母的吴佳妮为了给琴琴追求完美的前途,却动了把琴琴送到国外念高中的心思,甚至为了让女儿出国让女儿认自己的姐姐为妈妈,聪明的琴琴故意和大姨亲近忽略妈妈,慢慢的让妈妈感觉自己女儿要是离开了就好像失去女儿一样,也放弃了让女儿出国的念头。“混世魔王”小宇因缺乏母爱父亲再婚不怎么管自己不听管教,身为父亲的张亮忠怕小宇走歪路,软硬皆施地把小宇从老老丈人那接回了家,儿子和老婆之间的矛盾,加上吴佳妮的撺腾和方圆的建议下,也把儿子的归途寄予在了出国这条路上。

最后小宇通过朋友和蒂娜的帮助奋发图强,终于拿到签证,越来越懂事优秀得到父亲和后妈的刮目相看。朵朵的小书大卖,文洁的事业也再次东山再起,和方圆和好如初。琴琴也考上了重点高中,父母也复婚了。

三个家庭经历了百般波折和好如初,三个孩子也经历了叛逆期成长了很多,各自对未来充满了期许,很圆满的结局

这部戏以中学生教育为题引,每个家庭对孩子未来的期许展开不同观点,以及背负学习压力的孩子们在青春期的叛逆和迷茫思考着自己的未来。

经历一些的家庭变故,父母们也经历着观念和态度的蜕变,最终他们明白,陪孩子一起勇敢面对成长,才是撑起每个小家庭的大信念,最终他们也收获了圆满的生活。

我们感谢父母的爱,感谢他们的付出。我们感谢青春,青春让我们成长。相信爱不怕别离,别离是为了更好的相聚。

  《小别离》观后感(四):孩子们都是演技派

几个都市家庭的生活,包含着社会的各个阶层,有富豪,有中产,有工薪,各自面对教育,面对孩子成长,面对出国潮的各种反应,很真实,有客观。
    演员们演技都在线,尤其是小演员们。三个小主演,演技自然、生动,潜力十足。
    尤其针对教育问题,引人深思。想一想,其实应试教育虽有弊端,但也是真正能够让学子们凭借自己的努力上升的相对公平的途径,是能以之打破自己阶层的最有可能的方法。面对出国留学的探讨,让剧外的人,都开始关注这一问题。
    最后,小女主的发言强行拔高主题,跟全剧基调有点不搭。

  《小别离》观后感(五):从《小别离》谈美感教育的重要性

暑假有一部电视剧《小别离》又掀起了对教育问题的思考的热潮。剧里的初三女生方朵朵英语成绩不佳,她的妈妈看到成绩就大动干戈,搞得全家不得安宁。朵朵不愿意去上辅导班,但是她的妈妈逼着她去上课。结果怎么样?孩子让自己的同学去代替自己上课。这部剧之所以这么火,我想原因之一在于能够引起两代人的共鸣。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考不出好的成绩,就上不了好的大学,上不了好的大学,就没有好的工作,所以逼着学生一门功课都不能落下。而孩子呢,他们有自己的想法。他们的天赋也许在写作上、在唱歌上、在运动上······比如朵朵年纪轻轻就成为了青春小作家,拥有几万粉丝。但她的父母看不到她写作上的天赋。她的妈妈一旦发现朵朵在偷偷写作就想方设法阻止女儿写作。结果又是怎么样的呢?朵朵受不了这样大的压力,离家出走了。
在孩子的世界里,我们能仅仅重视智育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当今的学校开设的科目有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历史等等,但很少有一门课去教学生怎么发现美、欣赏美。
再放眼当今的社会。微商兴起,什么卖得最火?衣服鞋包化妆品卖得最火。工作消遣之余,人们都会去做什么呢?看电影、下馆子、打牌、追剧······一国的文化程度的高低,可以从民众的娱乐测量出来。
物有真善美三个方面,心有知情意行三个方面。于是在教育上就有了智育、德育和美育。在 当下的教育中,智育是最为人们重视的,德育在各类学校中也有展开,而美育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很少有人顾及。
朱光潜先生说:“美育必须从年轻时就下手。年纪愈大,外务愈纷繁,习惯的牢笼愈牢固,感觉愈迟钝,心理愈复杂,艺术欣赏力就愈薄弱。”然而,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家长占用孩子休息的时间给孩子补课。孩子永远不停地在上数学、英语、美术、舞蹈辅导班。不管孩子愿不愿意学,家长一股脑塞给孩子很多知识。
比如,朵朵热爱写作。作为父母的应该给予支持,毕竟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同时,也要告诉孩子,写作固然好,但学业成绩也不能太落下,帮助孩子处理好写作与学习的关系。
我为什么说要赞成朵朵的写作呢?
我们看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尽性”,启发人性中所固有的求知、想好、爱美的本能。那人类的写作可以说也是一种本能和情感的释放。我们通常所说,一个人的情感要有所寄托,才不致生活得太苦闷
看这个例子,歌德在写《少年维特之烦恼》时,把自己的心中的愁苦一齐倾泻到书中去,自杀的念头也就消失了。平时的经验也启发我们,当我们苦闷之时,去看看小说,或欣赏自然风景,心中的烦闷也会随着欣赏活动而减少。 或许朵朵的妈妈能处理好朵朵写作与学习的关系,朵朵也不至于离家出走。
从历史看,一个民族在最兴旺的时候,艺术和美育都很发达。改革开放以来,人们逐渐摆脱了贫困。但在思想上很多人都有一种“穷怕了”的思想困境。他们重视理工科,要求自己的孩子必须考好成绩好大学,读一些热门的挣钱的专业。实在成绩不行,也要学门手艺养家糊口。所以即使像方朵朵的父母,一个是北京三甲医院的医生,一个是上市公司的主管,他们有着不错的家境,但对孩子的期待却也是考上好大学找好工作。这本无可厚非,但他们却忽略了孩子的身心成长。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创办了历史上著名的“帕夫雷什中学”。在这个学校里,校长并没有要求孩子长大以后一定要成为什么什么家,而是给孩子充分的“人”的自由。他的《帕夫雷什中学》一书中提到美育最重要的任务是教会孩子能从周围世界的美中看到精神的高尚、善良、真挚,并以此为基础确立自身的美。审美教育意味着向孩子们广泛介绍世界文化成就,介绍人类文化珍品。感知和领会美,是审美教育的核心。认为很重要的一项任务是教会孩子能看到和感受到美,而待他有了这些能力之后,则要教会他终生保持他心灵的赞美之情和善良之意。他们带孩子去田野、草地、池塘……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当教师用言语向孩子们揭示周围世界的美时,孩子们凝神观赏、细耳倾听。由此,我不由得联想到我们的孩子身处的中国式的教育。这种美的享受是多么奢侈!每年的春游秋游还不一定能办得起来。而且要时时注意学生的安全问题,进行了多次安全教育,学生们在春游秋游之后还要写游记。一旦老师布置了写作任务,那么学生还能享受大自然的美吗?
    
   审美教育是一个很值得当今教育界值得思考的命题。

  《小别离》观后感(六):爸妈是第一次做爸妈,我们也是第一次做孩子

这部剧是一部关于亲情、友情与成长的故事。这个成长是终身的,不限于小孩子,还适用于爸爸妈妈。剧中讲述了三个孩子不同的成长经历,三个家庭不同的矛盾与温馨,以及无数个个体的思考与成长。
个人觉得,这部剧其实没有影射高考制度,不是致力于批判期待孩子挣大钱的潜伏的思想,也没有非要突出阶级差异。而只是抽取出三个经济水平不同的家庭,试图更好地反映当代家庭生活与工作学习的现状。
吸引我看这部剧的,是黄磊。之前热衷于看爸爸去哪儿,曾经因为黄磊劝女儿的一段话而哭。(可见我是死忠粉啊!)再加上一直爱看家庭剧,觉得看看别人都是怎么处理家里的事情,怎么处理自己的情绪,也是一种学习。刚考完期末考试的时候也看了一部,《请回答1988》。标题的想法是出自这部剧,当时德善作为家里的老二,妈爸不知不觉的优有时忽视她的感受,爸爸跟德善道歉的时候,说:“爸爸也是第一次当爸爸啊”
从这部剧里看到很多自己和爸妈身上的影子,也学到很多吧。最开始体会到的一点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体谅”,换个词也可以说是“理解”。
最典型的就是,爸妈也是第一次做爸妈,他们之前没有养育过孩子,并不知道到底怎样才能最好的和孩子相处。文洁只是希望朵朵能够过得比她自己更好,却忽略了需要更多地听孩子意见,但是不经历这些,文洁也不知道应该怎样做一个妈妈呀。所以即便使他们有时候不对,我们也应该理解,并且和他们沟通商量。更何况,爸妈是深爱着我们的,不管怎样他们的出发点是对我们好,他们人生经验比我们丰富,在大多数时候做出的也是相对正确的选择。
当然,孩子也是第一次做孩子,并不知道怎么和爸妈相处,并不知道怎么面对自己的成长的烦恼和青春期的叛逆。以前有惹爸妈生气的地方,还请多多担待哈哈。我从小比较懂事,但是也是有和妈妈剧烈的争吵过的。但是我妈妈特别好,她从不和我生气,而是会跟我沟通,最终达成一致的意见,相互理解。感觉剧里的三个孩子的成长总体来说还算是顺利的,现实生活可能更为残酷,也更为复杂吧。
学到的第二个词是“积极”。这个积极不是说一定要考上清华北大,一定要拿到哈佛的offer,一定要做到总经理,一定要挣到一百万。而是对于生活有自己的想法和追求,有自己的投入和努力。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这个“积极”可能是坚持自己喜欢的工作,并且把它做到最好,比如方圆的医生职业生涯;可以是保持身材;可以是帮助别人;可以是照顾好家人……
这个“积极”也不是说人必须一直在前进,不能有挫折和后退,也不能有怀疑和迷茫。而是说在短时间的痛苦过后,能够逐渐站起来,能够一直相信生活会继续前进,比如文洁重回职务,方圆再次拿起手术刀,朵儿在美国读书一年后重新选择回国读书。“不念过往,不惧将来”,文洁说这句话的时候我好感动。
以前我也有过很难受很崩溃的时候,有过从年级前十一下子考到第八十一的时候,有过遇到很奇葩的人被气哭的时候,有过很回想起自己以前的好多事情没有做好非常自责后悔痛苦的时候。总会想起妈妈跟我强调过的一个道理,“向前看”。什么事情都会过去的,做好自己的事情,心里要有当下和未来的美好。
学到的第三个道理是信任。相信自己的亲人朋友有能力渡过难关,不埋怨不抛弃;不撒谎,也优先相信最爱的人不会对我们撒谎;相信他们的兴趣所在是有意义的,(不良嗜好除外),不强行打断他们的爱好。
妈妈很少过问我的成绩,所以其实他们没有什么机会怀疑我哈哈。不过,从小到大他们都会说别人家的孩子多会说话,多会撒娇,因为我比较内向不会说话不会撒娇哈哈哈。但是我小时候完全没有重视他们说的这一点,所以也没有看做这是他们对我的不信任哈哈哈。当然长大了懂事了自己也会纠正。
上大学之后他们依然会常常告诉我,谁家谁家的孩子又考到哪儿啦,为了让远在西南的爸妈不要怀疑在北京的我,平时从不自夸但是在这种时候会哈哈哈,告诉他们你们的女儿是优秀的,即便不是拔尖的但是会努力,不要担心。
感觉其实看这类剧是很有好处的哈哈,但是学生党快开学啦,所以后面好多是跳着看的。说得不好还请见谅。
我其实挺感谢我妈妈,虽说她总是对外说没怎么管我,但是她和爸爸的很多行为是在无形中影响我的。比如出门之前习惯性地问我,今天打算做什么。也就是教我学会安排自己的一天。再比如问我身边比较崇拜的人是谁,在培养我的模范与偶像。对于小时候要学什么特长,妈妈也是充分征求我的意见。我要补什么课,妈妈也是全力支持。我也有我的很多缺点,但是妈妈很理解我,理解我烦恼和担忧,及时开导。
上大学之后,我渐渐发现觉得爸妈的很多教育方法是很棒的,虽说也渐渐意识到,爸妈自己的一些特点无形的出现在我身上,当然这特点是有好有坏的,我们不能妄想有一个完美的父母。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大学生活,通过自己的历练和学习,来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而不是只是完完全全是家庭教育的产物。
谢谢这部剧,还是喜欢黄磊!快开学啦,一起加油!

  《小别离》观后感(七):浮想联翩小记录

最近每天早上都利用宝宝睡回笼,和老公吃早饭时间,竖起平板看十几二十分钟的小别离。目前看到了27集。
        这个片子很不错。看到现在,有回忆也有反思。
        回忆,不用说,来自于我的学习经历。很多怀念过去学校时光的梗都看过。但是我一点儿都不想回到我任何一段学校时光,都令我讨厌。
        小学,父母就没让我快乐过。我父亲有句话贯穿我整个童年,就是谁谁(某科学家)说,我没有童年。他意思就是要一直好好学习。小学一年级,因为我爷爷去世,都在忙,没人看着我学习,结果期末考了刚及格。后来就一直没低于90分。这个成绩按老师话说就是中上等。(我自小学到高中,一直都被老师划分到这一梯队。)小学四年级我就记得,父亲说不到九点不许睡觉。哪怕是坐着到九点。更别提看电视,那是周末、暑假才允许有活动。我至今都怀疑他真有些许强迫症。当然,他可能那时候也不懂他其实存在这种傲娇的状态。
        中学,为了中考,老师家长一起压。我的成绩在初三呈现了波浪式的跳跃。就是剧中老师说方朵朵成绩不稳定。记得初三每个月都要月考,月考完就开家长会。我的成绩一次好能进年级前三十,一次差能跌出年级前一百二。(三十人一个考场,我经常会辗转第一还有第四五考场)。这种现象也促成另一个现象,就是班主任的面部表情变化分级巨大。每次考好了,她对我母亲那种微笑,媲美现在海底捞迎宾。而每次考差了,她又如鲁迅先生说的,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对待我的父亲。为什么会这么说,可能是父亲疼母亲的一种表现,每次考差他自己去开家长会,考好了,我母亲去开家长会。这种恩爱方式我也是到了成年才体会到。
         高中,简直是一段魔幻的经历。好不容易考上重点高中,高一高二成绩直线下降,因为老师不再管那么严厉。重点高中嘛,生源都优秀,哪用老师多下功夫严防死堵呢?还有就是我和父亲的猫鼠游戏。这个后面再提。我的成绩真是一泻千里。总成绩班级倒数。父亲几乎对我不再抱任何希望,对我有种破罐破摔的感觉。顺便提下,自小到大,我父母分工很明确,母亲负责我道德方面的教育,父亲负责我学业方面的教育。换言之,就是生活中做错事,我母亲打,学习下降,我爸打。没有混合双打的情况。到了高二下半学期,我懵懵懂懂意识到这样不是办法,自己慢慢开始自觉看书,又复读了,才考上一所三流大学本科。那段锥刺股的时光真是不堪回首,我现在经常做梦,梦见自己又回去学习考大学。然后从睡梦中惊醒。
         大学,还是不提了。由你玩四年。玩的还不开心。
         看这部剧就回忆起各种过去种种父亲母亲对我的教育。尤其父亲,我倒是没怪他打我,我唯一觉得他错的离谱的就是我有什么事儿告诉他,他当时不说什么,但是下次就会提起上次我告诉他的事儿。就跟把柄拿捏我一样。我挺讨厌这点。以至于后来我什么话都不和他交心。处处防着他。比如我买很多磁带,偷着听随身听,看武侠小说。他逮了我一次,那我下次防御他的等级会提升。在各种提升中,他基本什么都抓不到我。然后我的成绩在高一高二迅速下滑。他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儿,单纯就以为我怎么学都不行了。这点剧中就比较假了。每次方朵朵背着她妈妈作幺蛾子都会被她妈妈各种发现。我只能说,要么编剧傻,要么就是这闺女傻。
          至于反思,我觉得要培养孩子抗压能力。不是有句话说,你不刺儿你孩子,你孩子到社会上,自有人刺儿他。剧中方朵朵不过被传了早恋,就在那个学校待不下去了。她爸妈居然因为她成绩不好要送她出国。这种心理承受能力,去哪都会待不了,最后搞不好和那个安妮的孩子一样。现在的孩子太脆弱了。我希望我的孩子能成熟,坚强,独立。我觉得这些都比学习成绩重要得多。当然也不是不学习。女孩子,考个大学其实很好,她的人生会有另一番美好。要是男孩子,只要不犯法,我基本对学业没要求。

  《小别离》观后感(八):究竟是海清的焦灼,还是两代人的不安?

正在热播的电视剧《小别离》聚焦于中学生出国的社会现象,并由此展开阐述了三个家庭面对孩子升学考试、出国留学以及青春期教育的故事,其中由海清和黄磊“师生”搭档的朵朵家,作为剧中的“主力”家庭,上演了一幕幕的悲欢离合,当然,说悲欢离合有些严重,但这个典型的“慈父严母”家庭,为下一代的成长和发展真的是竭尽心力,也是酸甜苦辣咸,其味自知,海清饰演的短发干练的知性母亲童文洁,牵动了亿万观众的心,也让大家深刻理解到天下父母心的千般滋味。
海清所扮演的童文洁,在如今的现实生活中,很有代表性,对生活颇多的苛责,看什么似乎都不满意,但童文洁又不是简单的严妈或者啰嗦的“婆婆妈妈”,这个角色有强悍的地方,也有软弱的内心,有向往现代化先进生活的激情,也有固守中华传统的本真,属于在新旧文化和中外理念的多重夹击下,努力生存的一代,毕竟,这是上有老下有小,出门顾工作,入门管家庭的人生“多面手”,任何一个地方脱节掉链子,就会引发连锁性的恶性反应,所以当剧中文洁精神不济、雌性激素失调之后,本来平静的生活,便开始上了崎岖的车道,甚至连吃错药吃多药的事故都会发生,人生如戏般跌宕起伏。
《小别离》不仅仅聚焦于亲子关系的疏密,以及孩子留学的故事,同时围绕女主角——童文洁,从社会、家庭、职场三个方面,来看她在人生中的奋斗,当然,就如我们常说“戏似人生”,海清虽然扮演过无数角色,但当童文洁“上身入戏”之后,还是很完美的呈现出了这个与众不同的年轻母亲角色,她是属于不停的“刷存在感”的女人,无论家庭,还是单位,如果不能在“怒不可遏”中飙出最强音,真的是不知道该如何熄灭她情绪中随时被点燃的熊熊烈火。
由海清扮演的童文洁,是典型的“好强+敏感”性格,她有坚持,有妥协,有憧憬,有落寞,在不同的生存环境中,能迅速的进行角色转换和职能递交,当然,连夜加班做方案,误把女儿的留学资料发了工作邮件,无疑是天大的意外,是偶然的事件,并不能以偏概全,但她的严谨,却是让人刮目相看。剧中的她,虽然努力的成全自己的所有人生职务,但终其半生,仍然是劳苦的命,这与全国众多的女同胞,有着很多的共情,着实令人唏嘘。
不是参演《小别离》还真的不知道,黄磊是海清的大学老师,这一次师生扮演夫妻,也真真让人看到飙戏的酣畅淋漓,只不过大部分时间,海清的步步紧逼和黄磊的委曲求全相映成趣,给到的是“忆当年、解仇怨”的戏份,也是戏剧感十足。
一直以来,海清的角色,从国民儿媳到妈妈代言人,看似比较固有的风格领域,每每都被她演绎出 不同的风情,毕竟千人千面,虽然影视剧中的人物,都有着其艺术处理后的代表性价值,但每个角色的人格魅力,却是需要演员进行入心的揣摩,才能在剧中呈现出来,表演,从来都不仅仅是肢体的语言和面部的表情,而是扮一发而动全身的协调感,至少在《小别离》中,海清又将这样一个精分型的年轻妈妈童文洁带到了观众面前,共同感受基于社会和自我的压力,由此而来的焦虑、急躁以及释怀,从这里看《小别离》,其实对当下的众多家庭而言,有着励志的意义。

  《小别离》观后感(九):从我的职业谈方圆为什么要回医院

刚刚放完的《小别离》是一部讲述子女教育的电视剧,剧本本身并不是十分精彩,但主演的演技征服了我,几次落泪。关于主要剧情因为涉及剧透就不透露了,我想来谈谈方圆的医生情节(有少量剧透)和我的感想。方圆是北京市一名普通医院的眼科大夫,副主任医师,眼科专家,在北京这个城市,这也应该是一个不错的职业,家庭幸福、其乐融融。因为受女儿方朵朵离家出走事情的影响,在一次小孩的手术中不慎将巩膜切深一些,虽说当时补救及时,但还是埋下了隐患。眼科大夫其实一直不是热门职业,剧中方圆自己也自嘲就是个开白内障的,他老婆童文杰更是说从毕业了就开白内障,而现在离开医院之前还是开白内障。只有他的学生周佳成提出质疑,说不知道为什么国内都佩服那些肝胆、胃肠的医生,而不喜欢眼科大夫,更是举例说在美国最受欢迎的是口腔科医生,因为他们让每个人都可以自信的微笑。再来说说他的收入,剧中提到年薪是20万,因为是私下和老婆的交谈,我个人觉得是全部收入。在北京这所城市,房价可以达到8万左右了,这个工资真心不高;后来辞职去了医药代表公司工资虽然没交代,不过剧中提到比医院挣得多多了;然后到了地产公司更是达到了月收入4万的水平。后来方圆手术的那个小女孩复发,加上医院整顿检查,他便被停职调查,这个时候无论是他还是我,都觉得回到医院的可能性不大。在如今的医患关系下,一旦出现纠纷,双方的地位是不对等的,社会媒体或者医院领导都会偏向于患者,于是只要患者一闹,医院就赔钱。在剧中也是如此,因为在手术中操作失误,因此便自动认为是医疗事故,才有了停职一说。后来证实是小女孩自身的原因。医疗事故的认定和医疗纠纷的处理其实是一个法律问题,并不简单的是医德问题。因此处理也应该有一套完整的法律途径,如今这个方面法律有所不足,故而医闹猖獗,医生、患者的权利没有通过法律来体现,这是不对的。但是方圆在剧中还是回到医院,再次成为医生。方圆在剧中提到,自己除了当医生,其它的都不会,事实证明如此,他虽然得益于老同学和初恋的帮助,但他在别的行业并不比在医院干得好,尽管收入高,可是应酬太多,和当医生时候的生活截然相反,应酬太多以及和上司的关系复杂后来甚至导致婚姻破裂。当医生则不一样,你可以一生不喝酒不应酬也不会对事业产生影响,甚至还有利于健康。尽管医生要值夜班工作时间长,但是医生这个职业的好处在于它的单纯,没有那么多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医院的环境纯洁,和领导相处容易,像方圆这种性格的人,医院再合适不过。医生这个行业有其它行业无法比拟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在于每一台手术的成功不止是手术的成就感,还有背后善念的积累,每一个医生无论他在生活中多么坏,只要一上手术,他的心便和和眼前的患者合二为一,每一次切开、每一处止血、每一次游离都是认真完成的,这个时候和金钱无关,和名利无关。眼科医生虽然不受重视,但他们的工作是为人带来光明,这是地产老总无法比拟的。再来说说收入,医生的收入一直被神秘化,在国内,有些教授的收入确实很高,但大部分的医生收入和普通白领差不多,也就是普通个工薪阶层,剧中方圆作为副主任医师,年收入20万,也算是不错的收入了。因此,结合方圆的性格,和他的医生情节,回医院上班是他最好的归宿。最后再说点题外话,作为一名医生,我们在这条路上备受质疑,其实我们的工作单纯、想法单纯,我们希望有稳定的收入,希望每个经受病痛折磨的患者都康复。我作为一名年轻医生,希望这个社会病痛会少一些,这样我们的付出就没有白费。我们不希望自己的收入和疾病挂钩,也希望老百姓免费看病,我身边的很多医生不止是医生,也是患者,看病也要花钱。我们不愿意离开医院,不愿放弃这个职业。尽管现在医改让我们处于风口浪尖,但我始终相信医生这个职业始终是最有人性,最讲道德的职业,相信历史会给医生正名。看到最后,方圆在得知可以回到医院的时候和老婆深情相拥,我落泪了。

  《小别离》观后感(十):小别离


       第一次看到对这部剧的评价,是说,特别真实。
       让我更加愿意去追看,是因为黄磊和海清。
       我觉得这部剧能抓住我,是因为我的这个年龄阶段。
       现在的我,还没有忘记青春期的那些点点滴滴。被剧情一点,又能想起不少。
       现在的我,有了自己的宝宝,那种一切为她好,一切为她着想的心情正在燃起。看着剧情,不由地想象自己会是怎样。
       这种好玩的剧里,往往都有三个家庭。而且三个男人是哥们儿,三个女人是姐们儿,三个孩子是发小。有时候我都会瞎想,我们身边没有这样的几个人,万一以后我和我老公吵架了可咋办。哈哈哈。
       琴琴家的这条线是最简单的。主要还是讲父母两个人的意见分歧。恋爱的时候,两个人生活的时候,吵吵架是生活的调味剂。可是当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夫妻俩就会变得谁都不肯让步,谁都觉得自己心里委屈。然后不知不觉走向陌路。虽然真正相爱的人,还是能走到一起。但是真的,价值观什么的是不是相匹配,太重要了。
       小宇家这条线有点复杂。小时候缺少父爱的,对继母不放心的,还有交杂着丈母娘的问题,七大姑八大姨的关系,另外还添了点产后抑郁、精神出轨什么的。太复杂了。这家人能够平平安安,真是生活的神奇呀。
       朵朵家的故事是主线。最能有讨论的就是,支持朵朵爸还是支持朵朵妈了。当孩子还小的时候,我们都会说,希望宝宝能一直开开心心的,可是当孩子长大,我们却渐渐忘了这个愿望;当孩子还小的时候,我们用尽自己的能力各种保护,可是突然有一天,她说自己长大了,还真的会接受不了;当孩子还小的时候,她依偎在身边,可是终有一天她要离开的呀。
       就是看了一部剧,一部挺不错的剧,津津有味的追剧。
       我不敢说自己学到了什么。因为我知道,关上剧,还是会继续希望自己能掌握小畅的一切。
       但要说,我还是不喜欢这个结尾,最最后的结尾。前一刻还挺有意思的呢,怎么到了最后这么脱离实际,说好的现实呢?!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