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天堂的颜色》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天堂的颜色》影评10篇

2017-11-10 21:25: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天堂的颜色》影评10篇

  《天堂的颜色》是一部由马基德·马基迪执导,侯赛因·马哈古 / Mohsen Ramezani / Salameh Feyzi主演的一部剧情 / 家庭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天堂的颜色》影评(一):真主的水

一,水,水在这部影片当中就是一个危险的东西,每次男孩一接近水,就有一种他会受到生命威胁的感觉 二,父子关系,父亲孩子放学的时候的眼神和男孩的反应,从中可以看出父子之间关系的裂痕,父亲想抛弃他,他又并不信任父亲 第一次的水,回村子的路上的河边,镜头色调虽然也是暖色的,水也很清澈,就整个一个温暖的场景,但是一个快速的推进镜头,就感觉会出事,给一个父亲会把他推下水的一种错觉 第二次的水,相对来说,是比较薄弱的,就给一种父亲还是会把他弄进海里的感觉,还是会让他死掉,而且也给了父亲好几个特写镜头,父亲的脸上的表情依然让人耐人寻味 第三次的水,父亲去接他的时候,就已经父子关系好转的预兆,掉下水的时候,父亲就很纠结和矛盾,但最后还是跳下水准备去救他了,最后孩子是在父亲的怀抱当中手动了、醒来的预兆。 从影片一开始呈现的破碎的父子关系到影片最后父亲抱着孩子的时候孩子要苏醒的时候,那段裂痕是可以弥补的,这段破碎的、分裂的父子关系已经修复了,影片不是背离家庭的中心的,整部影片围绕着家庭这个中心,这个中心最后是完整的。

  《天堂的颜色》影评(二):天堂的颜色

别致的长镜头给我们讲述一个盲童的另一个世界。天堂的颜色,在他们的世界充满漫无边际的黑暗,或许唯一的颜色,便是那鲜为人知的天堂的颜色。那是怎样的颜色?我不知道,但我唯一可以确信的是,那是一个只有懂得和处于黑暗中的人才会了解到的梦幻世界。
儿时也曾有过的一些害怕与彷徨
不知为何,哭了,很伤心。默罕默德的爸爸迟迟不来接等候已久的他,一种恐惧与害怕袭满我的心包,为默罕默德担心着,为他害怕着,害怕被抛弃,害怕本来无光的世界没有了一双坚实可靠地大手。对于小默罕默德来说,手便是他的一双触及这个真实世界的唯一可以信赖的媒介。他触摸着任何事物,一切得一切,一种心灵震撼压抑着我那抽泣的心灵。
苦苦等寻得爸爸终于来了,太好了,默罕默德没有被抛弃,他还是有家的。
我的心微微一颤,那双小手探探的向前寻找着爸爸那双坚实的大手。多么动情的一幕,刺痛着我的眼睛,我又一次的留下无言的泪水
儿时中也有过的慈祥老人
奶奶,一个童年印象里,慈祥可爱的老人,骆驼一样的驼背,布满皱纹的老脸,总是露出慈爱的微笑,是那么的温馨。奶奶在我儿时的印象里是一个万能老人,是一个博彩的老人。给我讲述那悠久悠久的老故事,那是永远永远也讲不完的故事。每每讲到高潮,奶奶会露出一种淡然与欣慰的笑容,我也会因为有趣,傻傻的……给我缝制各种玩具,儿时总是缠着她给我缝那种六个包缝在一起的毽子。还时不时的给玩伴炫耀是奶奶缝的,现在想来,好幸福呀!她还会折各种纸东东,画各种漂亮的花纹,听说年轻的时候刺过秀。
欣慰的是,默罕默德有一个跟我一样的奶奶,奶奶十分疼爱小默罕默德,给与他无限的温暖与光明。
奶奶,你的手又白又滑,默罕默德紧握奶奶的那双老手,一双黝黑粗糙布满老茧的双手。
奶奶淡淡的笑着否认默罕默德的说法
可是他却坚信着,那是一双又白又滑的手,因为那是通往天堂的手。
倾听着,抚摸着,微微自语着,默罕默德感受这个黑暗世界的颜色,寻找天堂的路径。
一个可悲的父亲
爸爸不喜爱默罕默德,因为感觉默罕默德是他人生中的一个巨大的累赘,于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抉择中,想摆脱这个包袱,最终,他的一时错念,将默罕默德幼小稚嫩的生命送往了天堂,留下的是永久的悔恨与自责。
对那片黑暗,我们,就会看到那奇幻的色彩

  《天堂的颜色》影评(三):亲情现实的较量

       老师告诉我上帝爱每个人,他更爱盲人,可是却没有人爱我。默罕默德终于忍不住,哭出来了。
       短短九十分钟的影片,最初的一幕深深的触动了自己。当默罕默德,整个校园就剩下他一人时,他的注意力被一声声急促的鸟叫声拉过去了。敏锐的听觉让他知道这声音,不一般。有幼鸟的,有成鸟的,而且十分的急促。是刚出生的小鸟掉下来了,他想。又传来一只野猫的喵喵声。这是个威胁。默罕默德用声音吓走了小猫。接着往小鸟的生源摸索着走去。每一步都是战战兢兢的,伸开手向前走去。走到差不多时,用手在落叶中,小心翼翼地摸索着。更难以想象的是,当默罕默德真的摸到小鸟时,他居然要把它放回树上去!更不可思议的是,他做到了。当默罕默德用手指头点点成鸟的嘴巴时,他笑了。我想他应该是把自己想象成那只小鸟了吧,终于回到了大鸟的身边,忐忑不安的心得到了抚慰,安静的呆在爸妈的护翼下。其实这样的镜头用了反讽的手法。因为现实中的默罕默德,没有人把他这只掉下去的“小鸟”送回温暖的“巢窝”,到最后,他只能前往天堂,寻找奶奶,看看那亲情的颜色。
      父亲,是一个孩子人生中,很重要的角色。可是,在默罕默德的人生中,这是个狠心的角色。
      父亲第一次的出现,却不是直接拥抱墨曼,而是躲着树丛背后看着他,妻子死了,他想续弦,盲童成了累赘,如何处置这孩子?第一次面对抉择,天平朝向了自己的幸福,父亲向学校申请将墨曼留校。 抉择当然没有如愿以偿,父亲带墨曼回到老家,续弦的事宜逼迫他很快做出第二次抉择,要新娘还是要盲童?天平依旧朝向自己。但这次却有过更大的犹豫,海滩边的一幕,导演不怀好意的场景设置,总让人误会墨曼的小命会断送在这里。父亲的心灵在这里得到些许救赎。 奶奶以死相逼,父亲面对第三次抉择,和前两次不同,这时他的婚约已经告吹,按常理,带回墨曼应该不会有别的顾虑,但路却越走越深,树林死气沉沉,导演又开始模拟死亡的前一刻,其场景之逼真,让人毫不怀疑:这次墨曼该死了吧?这是我看到这里的时候发出的疑问。很遗憾,墨曼没有死在他爸爸的手里,上帝眷顾瞎子,要亲手牵着他回天堂。墨曼落水,父亲开始面对第四次抉择:让他就这样去了吧,魔鬼说。当父亲抱着默罕默德的身体的时候,他在忏悔了吗?他会想些什么呢?
      不知道妈妈在世的时候,爸爸是不是也是这样对待盲孩子默罕默德的。在导演的安排中,父亲的第一次出场就奠定了整个父子关系的基调。那复杂的眼神,父亲与校长的交涉,与默罕默德的互动,丝毫没有展现出,一个父亲,对于儿子该有的责任和亲情。整部影片中,父亲面临的四次抉择,都是对心灵最残酷的考验。在情节深入的时候,就一直很担心哪一幕,爸爸会不会就突然把默罕默德给扔了。是啊,这样的孩子,对于一般的家庭,会是个累赘吧。父亲是不易的,生活的压力,生活的苦闷,他无处诉说。但是,这些都不能构成理由。我无法接受他的抉择。因为,默罕默德,是个孩子。小孩子就是小孩子,当阳光照进来的时候,所有的阴霾都不见了。这就是天堂的颜色吧。当他奔跑在田野里,拥抱着奶奶,拿出礼物给姐妹时,所有的不快乐、疑惑,全都不见了。当他拥抱阳光,触摸谷物,抚摸奶奶的脸庞,还有用敏感的手指按着突起的盲文,学习着知识的时候,才是最孩子的时候。
      奶奶,在影片中,对于默罕默德,是至关重要的角色。她应该是默罕默德回忆起时,那个会永远站在他身旁的人吧。就算看不见,可是默罕默德知道,奶奶的手一定是白白的,漂亮的。就算看不见,默罕默德知道,奶奶的笑容一定是最美丽的。奶奶是世界上最好的奶奶。
所幸,他还有奶奶。录着奶奶声音的磁带,应该被默罕默德听了无数遍了吧。想家的时候,受委屈的时候,一个人的时候,抱着它,就有家的感觉。终于可以见到奶奶了,默罕默德很是兴奋。当发现奶奶在田里干活时,他毅然决定要自己去找奶奶。调皮的默罕默德还想跟奶奶捉迷藏,躲在一颗大树后面。可是他又怕奶奶找不到自己,沉不住气了,慌张了。尽管奶奶已经走到身旁了,但他看不见。所以他大声地喊:“美丽的奶奶,我在这儿!”在奶奶身旁,默罕默德才是个孩子啊。而他还要装做大人模样,装神秘,多可爱的孩子。
      站在三个大水罐前,奶奶跟他说,撒花之前跟上帝许个愿吧。默罕默德跟上帝许的愿是什么呢?他想让上帝给他的是什么呢?一个爱他的父亲?奶奶永远年轻,永远陪伴在他身边?妹妹快乐长大?学习更多的知识?太多了太多了,是不是我太贪心了?可是看着默罕默德,真的想给他很多很多。因为他拥有的真的太少太少了。奶奶最终是没能敌过上帝的力量,离开了默罕默德,去了善良的人都会去的天堂。
拥有一个障碍儿童,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呢?有着缺陷的儿童,终究还是儿童啊。伟大的亲情,在现实面前,真的就这么不堪一击吗?现实真的就如此残酷吗?
        整部影片中,丝毫没有提及其他社会资源给予这个家庭的支持,政府、社区、学校,他们都缺位了吗?如果能够得到些许的支持,是不是默罕默德一家也不至于走到这样的境地?家庭是社会的一份子,可是社会却是家庭最后的依靠。社会应该承担起对残障儿童家庭的责任,为他们撑起一片天,这样,家庭才能为儿童撑起一片天。

  《天堂的颜色》影评(四):心情挺复杂

这样的题材,倒是很久没接触过了,年纪轻轻的,一直在看些男欢女爱,壮志雄心的东西,对于亲情的缺失,残疾儿童这方面的东西,看的很少。讲故事的手法蛮老套,人物也老套,一个倒霉贫困的农村家庭,缺乏吸引力。审美什么的。。。也实在是太朴素了一点。。。
但还是很感人
被爱被承认的需求,被放弃伤害痛苦,依然是每个人都能体会和理解的。
男人真的挺苦的,生活对他来说真是一场接一场的考验,种种坎坷和辛苦,都只有自己来承担。
他的性格优柔寡断了,和我一样,犹犹豫豫反反复复的,总是下不了决心,最后两面不讨好。他早就想那个小孩死了,不是吗?终于,那个模模糊糊的想法,那个不敢承认的想法,终于实现了。现在,可以彻底摆脱他了呢。他做的又是什么呢,他跳到水里去了。一念之间,一念之间。
不怎么喜欢这个结局,简直可以说讨厌这个结局。唉,怎么说?因为这场事故,从此两人就互相谅解互相依靠啦?该穷的还穷,该瞎的还瞎。当初不就是因为觉得是负担,所以才要抛弃的人,现在就不是负担了吗?现在家里还少了个劳动力呢。
可是,还有更好的办法吗?失而复得,现在,他用自己的生命,对自己证明了,让自己明确了,自己对这个小孩的爱。以前的种种疑虑,现在都抛掉了,因为这样彻底的付出,终于换回了重生。我知道,以后他们还是会很辛苦,不过,心中的芥蒂消失了,信任与关爱,会让日子好过很多,呵呵,有情饮水饱?我对此稍稍有些怀疑,可是在这个导演手下,又不得不相信了,不得不相信感情的力量,爱的力量。不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
唉,这个导演,心地是太温柔了。也好了解小孩子的心理,记得看小鞋子,我就看过一遍,再也没办法忘怀,怎么可以这么的温柔呢?真的是一种,说不出来的爱与温柔,你完全没法想象他去伤害任何一个人。宽容和爱,真是,难以形容。每次想到小鞋子里最后那个场景,我就觉得没法去拒绝别人。真是一种可怕的力量。

  《天堂的颜色》影评(五):无瞳却探整个天穹

天堂是什么颜色?如果有天堂的话,那么就在穆罕默德的眼里。天堂可以说是一切美好的事物的存在,电影通过人性的拷问来给我们一个答案。
8岁的穆罕默德是盲人学校里最用功的孩子,视障也没能妨碍他对美妙的自然万物的独特感受力,他时常虔诚地用双手去找寻心中的真主安拉。然而,命运却喜欢同他开玩笑,母亲离去多年后,父亲 为了再娶,决定甩掉他这个拖油瓶。多年的贫困生活让爸爸身上的重担不堪,他想重新找回精神的支柱,也就是生活的另一半,爸爸不想一辈子就这么养着一个瞎子。为了不妨碍自己以后的生活,他把穆罕默德送到了一个远离家乡的木工作坊当学徒。得知消息的奶奶心痛不已,下雨天跑去找穆罕默德,却从此染病,最终离世。爸爸的婚事也因为奶奶的去世而不了了之,父亲最后还是到木工作坊把穆罕默德接回了家。但是就在回家的路上,因为桥梁折断,小默罕默德和马匹掉入了湍急的河水中,父亲在内心的矛盾和犹豫中选择了放弃立刻救他。可能是因为是自己孩子的缘故,父亲随着水流一直到了下游的海边.他在海滩上醒来后绝望的寻找着穆罕默德,毕竟小穆罕默德是他的孩子。
父亲是一个自私的人,连自己的孩子在犹豫之下都甘心舍弃;而穆罕默德却是和父亲做出了鲜明的对比。一开始他在听到雏鸟的叫呼声之后赶走了猫并把雏鸟放回了鸟巢之中,在去祖母的路途中穆罕默德把手伸出去感受着微风,他与自然在以自己的方式而交流着,这些也是属于他的天堂。盲人看不了整个天穹,所有的对于外界的印象只能依靠双耳的皮肤的触觉,或许对于他们而言,这才是真正的天堂。就像穆罕默德一样,他没有被纷繁的外界所打扰,他接触到了一个最纯净的天堂,父亲显得可怜,活着没有一个坚定的信仰和信念,是天堂边缘的人,祖母是一个慈祥的老人,她对穆罕默德的爱是无私而又伟大的。让人眼前一亮的还有电影还利用了一些动物与自然现象作为一种伏笔和象征来描述父亲的状态和穆罕默德的自由解脱,例如奶奶将路边挣扎的鱼放入水中,卡在石缝中乌龟,以及从天空中飞过的鸟儿。这些使得影片显得更加的深刻同时有一丝禅意。
“天空不留鸟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这是我最喜欢的泰戈尔的一句诗,穆罕默德也是这样的鸟儿。最后的那一片光芒,可以说是一种希望,一种美好的寄托,穆罕默德在那一刻站在天堂的门前。人之所以成为人,应该就是心中存有善意和有一颗虔诚的心。虽然我们都不了解天使,但愿我们都能接触天堂。

  《天堂的颜色》影评(六):无处不在的人性的善念与私欲

世界上并没有纯粹美好的事物。得到多少必将失去多少。善念与私欲之间并不遥远,都只存在于一个肉身。我们体内有个精神的主宰,当这个主宰把注意力投放到自身肉体之外时,它会心存善意去温柔地对待这个世界,但是当这个主宰一旦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它就会产生无尽的私欲。所以我们总是被那些无私奉献的人的行为所震撼,因为我们都做不到,做不到舍弃私欲选择不为自己而活。人性的本质是私欲,如果私欲最终将产生恶的结果的话,那么任性本恶是对的。那么我们又有善意,这些善意都是以旁观者的角度生发出来的,我们见不得那些悲惨的人和事。
妈妈常告诉我人不要活得那么明白,傻一点很好。可我总忍不住想要弄清楚最终的源头。天堂的颜色,只考验了三个人。一个是父亲,显然穆罕默德的父亲是没能压制住自己的私欲,想要抛弃穆罕默德这个拖油瓶,他盘算着自己的生活,要续弦另娶,满足自己的生理需求。考验的第二个人是老师,没有人会为了别人的可怜而让自己受累的,并找些麻烦给自己。考验的第三个人是默罕默德父亲将要娶的那个妇人,并非出于爱情或真诚的情感要嫁给默罕默德的父亲,婚事不堪一击的失败。
唯有不涉及到私欲的童真爱意是全片中最美的部分,默罕默德把他认为最好的东西送给奶奶和姐妹,满满的全是爱意。如果要让这种幸福继续维持下去,那必定要牺牲一个人,那就是全家的顶梁柱父亲。他没有大错,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他只是没认命而已,不想牺牲自己,没有想过要感动自己,只想过好日子。错也不大。他去接默罕默德或许也只是出于对报应的恐惧,做了件不被真主保佑的事情。只是在最后那一刻,我想他终于明白了更悲惨的默罕默德的命运。

  《天堂的颜色》影评(七):天堂的三种颜色

2005年12月发于后窗论坛。
      看了magid magidi 的《天堂的颜色》,不禁思寻起天堂的真相。在《天堂的颜色中》,天堂显然是五彩斑斓的。导演用颜色诠释了孩子心中的天堂。
      整部电影充满了光鲜明亮的色彩,小穆罕默德虽然失了双目,但那眼中的灵光全部移到了那纯洁的灵魂中,透过小穆罕默德的表情,这灵魂散发出来。这盲童心中的活力仿佛要撑破画面的边框。尽管盲童看不见这现实世界的五彩斑斓,但却由心中的对生活的渴望,建筑起了自己心中更为绚丽的世界。穆罕默德笃信上帝,即便在对生活怀疑的时候,他仍渴望天堂的光芒照耀。即便生命是一个悲剧的结尾,希望之光带着天堂的颜色,温暖了盲童,温暖了世界,温暖了观众的心。
      盲童之五色不见,使得一切对于他们,都成为对颜色的希望。他们仿佛要把一切声音、感觉都化为脑海中的一种颜色。导演用这种精神的颜色结构了整部电影。除了画面上的五颜六色,导演还将蕴藏在穆罕默德心中的颜色仿佛不经意的表现出来,了无痕迹,毫不刻意得让我们读透了这孩子敏感的心灵。
      声音是导演一开始便表现出的“颜色”。从盲童那失去光亮的眼睛中望去,我们只能看见一片无边的黑暗。于是,声音成为了这黑暗一角所放射出的强烈光束,无时无刻不给小穆罕默德的心中抹上各种色彩。在穆罕默德心中,鸟儿的声音是最美丽的,每当他听见鸟儿的声音,便出了神,这时,环境音的嘈杂被导演轻轻去掉,于是我们和穆罕默德一起,只听到这鸟儿的鸣叫轻轻敲击心扉。这声音是那样动听,这声音的色彩是那样悦心,于是,孩子心中对鸟儿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喜爱。在盲校等待爸爸来接的时候,穆罕默德听见了一只稚鸟的鸣叫,这只鸟由树上的窝中跌落在满是落叶的地上,穆罕默德辨明了声音的方向,找到小鸟,艰难的摸索着爬上树,把小鸟送回了窝里,送回鸟妈妈的身边。这温馨的一幕令人心动,穆罕默德在小鸟和鸟妈妈的叫声中,寻找到了一种慰藉心灵的色彩。其实盲了的穆罕默德也像一只落地的稚鸟,等待着生活的拯救。在跟随爸爸回到了奶奶家后,穆罕默德听到了家乡各种鸟儿的声音,布谷鸟、啄木鸟、大雁……每当听到一种鸟儿的声音,穆罕默德便笑起来,那笑是天堂光芒之颜色在孩子心中的反射。
      声音之外,便是触摸的直接感受,这是更加形而上的“颜色”。穆罕默德在盲校时,在课本上那些触点中努力学习着,知识进入心灵的方式,便是那一个一个凸出的点。离开了学校,穆罕默德的手仍然不住地在各处摸索着,他将河底的细碎沙石当作盲文书上的触点文字,根据那些沙石的排列,嘴中不住地念着字母。借助这自然的凹凸,穆罕默德仍在感受着知识的色彩。知识难道不是最具精神性的色彩么?穆罕默德在奶奶家附近的小学校里,比那些正常健康的孩子们认识更多的字,那些五官健全的孩子们对这种知识的色彩视而不见,只愿在童年的快乐中嬉戏。而穆罕默德正因为两眼失明,却在心中渴望着知识,渴望着这精神的颜色。他比那些正常孩子们更加了解这颜色的真谛。如果说鸟儿的声音在电影里体现的是穆罕默德对大自然“颜色”的体会,那么,这对知识的触摸,则是穆罕默德沉浸于精神世界的象征。即便被送到了那个盲人木雕师那里去做学徒,穆罕默德仍是要靠了对各种木材的触摸,去掌握谋生的本领。当然,对风的感受,对花儿的轻抚,对河水的搅动,对姐姐脸的感觉,对奶奶手的抚摸,仍然是孩子对周围这个黑暗世界的不断体验,并且把这些体验全部化为渴望看见的颜色,贮存于稚嫩而略带伤感的心灵之中。
      在穆罕默德抚摸奶奶手的时候,他告诉奶奶说,奶奶的手是白嫩的,像小姑娘的手,奶奶说自己的手又老又黄了。孩子坚持说是白嫩的,他说这是他看到的。这时导演所表现的穆罕默德心中最美丽的颜色,这是爱的色彩。
      穆罕默德看不见这世界,其实他比正常人看到更多的色彩。导演用极朴素的镜头语言叙述了这个充满了色彩的故事。尽管这是一个穷苦人家的悲剧故事,到故事最后,一切都显得那样凄惨,但就在这最凄惨的时候,一缕天堂之光照耀在垂死的孩子的手上。这一缕金光是导演的美丽的心愿,是颇具神光的希望象征。
      想起文德斯的《柏林苍穹下》,天使身处天堂以俯观这大地,但天使却只能看见直指本质的黑和白。黑白使颜色的完全聚合与尽数发散,他们道出天使眼中颜色的真相。文德斯用这无色诠释了另一个灵魂枯竭的天堂。最终天使却投身于这尘世,沉浸于现实的多彩之中,这是文德斯关于天堂颜色的另一种隐喻,真正天堂的颜色,还是在这可触、可闻、可见的人世之中。
      majid majidi透过盲童心灵所见的天堂之颜色,与文德斯的隐喻,暗暗相合。

  《天堂的颜色》影评(八):心盲才是缺陷

我觉得小朋友是能懂动物的语言,知道父亲的想法的,虽然眼睛看不见,但心很清楚的。在给奶奶妹妹们准备礼物的时候,拒绝老师给的饼干,等礼物收拾好先。穆罕默德知道鸟掉下来,所以大胆的去救了小鸟,他能听懂动物的语言。知道父亲一直在典卖物品,脸上出现很痛苦的表情,但是不说话。穆罕默德第一次在溪水触摸的时候,忽然撒起了水,我想溪水也告诉他之后可能发生的故事,而父亲也若有所思地注视着小男孩的背影和前方的激流,但是小男孩内心是天真的,相信父亲的他没有表现出来。小男孩摸了奶奶和妹妹的脸,却没有摸父亲的脸,也能知道父亲心里的其实并不那么爱他。第一次啄木鸟叫的时候,父亲在刮胡子准备去订亲,鸟的叫声把他吓到了,镜子碎了,脸也出了很多血,本身预示着父亲内心是很心虚的,知道自己违背了常理。后一个镜头就到了穆罕默德和奶奶在路上听到啄木鸟叫,他说鸟在对话,并用手计算着,口中念着数字,我想他可能掌握了和动物的语言。最后穆罕默德被遗弃到木匠的工作坊当学徒,奶奶因此而心伤致死,就像她之前说的为了孙子愿意去死。穆罕默德在清晨忽然醒来,晨间大雾,在悲凉的鸟叫声中知道奶奶辞世,并且死得很慈祥,那微笑似乎在预示着什么。后来父亲来带他回家的时候,也是晨间大雾,小男孩起身,面无表情,貌似早已知道一切。经过阴郁的丛林时,又响起啄木鸟沉重的声音。经过小桥时,桥居然断了,小男孩跌下马坠入湍急的河流,父亲脸上表现出复杂的表情,一方面这是他一直所希望出现的意外,另一方面,母亲辞世婚姻泡汤后,小男孩在其心中的地位上升了,父亲犹豫片刻后,便决定去救自己的孩子,或许是幡然醒悟亲情的可贵。最后两人被冲上沙滩,只是小男孩已死,触摸到金黄色的阳光,表示天堂的温度和颜色。而父亲抱着身体,痛苦,应该是为自己不幸的命运而哭,也或许时懊悔不已。小男孩内心的秘密或许就是发现了父亲内心的秘密,而不敢向任何人说。

  《天堂的颜色》影评(九):穆罕默德的一段独白

“没有人爱我,连奶奶也一样。他们都因为我是瞎子而离开了我。若我能看得见的话,我就可以跟别人一样上学,但现在,我必须上盲人学校,就像在世界的另一端一样。老师说主比较疼爱瞎子,因为他们看不见。但是,我说若是真的如此,上帝不会让我们瞎掉,所以我们见不到上帝。老师回答说,‘主是不可见的。无所不在,你能感觉到。你用指尖了解。’现在,我不停地伸出手,直到有一天我感受到上帝的存在为止。我要告诉他每件事,甚至是我内心的秘密。”他不停地伸出手,把掉下来的小鸟重新放回巢中,用触觉来感受父亲、奶奶和妹妹们的脸和手以及那流动的风,用嗅觉来体会美丽的花,用听觉来观察鸟,尤其是啄木鸟的声音。看到这个八岁的孩子这么执著的寻找着信仰,让不由得感动不已,同时也忽然觉得很疑惑,我们整天忙忙碌碌到底都在干些什么呢?

  《天堂的颜色》影评(十):天堂遗弃的孩子

<天堂的颜色>,我想给它换个名字,天堂遗弃的孩子[泪],难道因为瞎就要被遗弃吗[泪],片尾手似乎被神圣的光笼罩着,却还是改变不了被上帝舍弃了这个事实啊,就是死了[泪],我一直说桥不会断了吧,不要断了啊,赶紧跳下去救啊,如我预言,醒悟的父亲也还是没救回来默罕默德[泪],奶奶和妹妹的画面都好温馨,只要没有父亲的画面都好温馨[泪],喜欢所有手的特写的镜头[泪],眼睛看不见的,用心用耳朵用手去感知[泪],天堂的颜色是什么呢[泪] ~~~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