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江:公主们的战国》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江:公主们的战国》经典影评10篇

2017-11-19 21:1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江:公主们的战国》经典影评10篇

  《江:公主们的战国》是一部由伊势田雅也执导,上野树里 / 宫泽理惠 / 水川麻美主演的一部剧情 / 历史 / 古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江:公主们的战国》影评(一):没有恶的世界

我本来以为我很爱大河剧,结果发现原来其实不是,我爱的只是大奥。。。龙马传虽然有福山雅治这个帅锅在,我还是看到一半就弃了,这次冲着上野树里去的,结果差点也坑了。但是我终于看完了!握拳!我是有多坚韧!!
我就觉得日本人真特么能忽悠。明明就是想一统天下,还把自己吹捧得咋样咋样的。明明就是想把跟自己不同意见不服自己的人给砍了,还硬要表现得好伤心╮(╯▽╰)╭然后这种大义禀然(《——我有么有写错别字?)还被好多人相信,真是。。。我有好多次想问剧中角色,呐,乃是脑残么,居然相信这种话?
这个本子把里面所有人都塑造成天使一般,为了自己的信念坚持啊,伤害别人是不得已啊。太差太不真实了。但是我居然看完了,我太佩服我自己了。

  《江:公主们的战国》影评(二):分享写的论文 历史剧《江公主们的战国》

生死的观念方面对于国民性格的体现
(一)日本人独特的“死生观”
独特的“死生观”塑造了日本人看淡生死的观念,认为死不是结束,而是另一种轮回。但另一方面也塑造了日本人不珍视生命,在战场上极其残酷的个性。
全剧旁白叙述是由女主角江死去的母亲来说的,而且剧中也有死去的人以灵魂幻象的方式重现,众所周知大河剧是严谨的历史剧,而这种做法并非是魔幻元素,而是日本人“生死观”的直观体现,即死去的人仍然参与活着的人的生活,产生影响。例如,在江逃难之时,秀吉将她放在一匹马上,命她逃跑,但年幼的江并不会骑马,心中充满恐惧,而此时,镜头中出现了她崇拜的舅舅织田信长的身影,去世的舅舅坐在她的马上,不断鼓励她:“江,不要放弃,往前走,往前走。”江最终战胜了内心的恐惧,而在恐惧消失的那一刻,舅舅也从画面中消失,可见,死去的人对活着的人仍有心理上和行为上的影响。
《江公主们的战国》最后一集对于女主角江的死亡描写也十分意味深长,江和丈夫德川秀忠骑马,聊天,气氛很轻松欢乐,完全没有一丝的死亡的悲痛,知道江骑上自己的马,说,“我要走了。”秀忠十分不舍地说,“和你一起生活,是我一生最骄傲的事。你还会回来吗?”江没有回答,只是微笑,然后驾马离开
这个情景是用非常浪漫的特殊手法描写死亡。“我要走了”的含义是即将死亡,是江公主死前的遗言。死亡写得如此诗意和美好,也只有菊般温柔细腻的日本人才会描绘出,那种对死亡的淡然,并且认为死亡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死亡通向的是生,是更加美妙的天地。
江公主骑马经过一片一望无际的麦田,而此时,江的母亲市夫人也骑马在她的身旁。这个情景暗示江公主已经死去了,因为,剧集之初,市夫人决定守城自杀前,江说,“母亲,我还会见到你吗?“市说:“会的,等你到那个世界,第一个见的就是我。”这样死亡的隐喻,前后呼应,不得不赞叹编剧的手法之高超和用心细致。
日本人独特的“死生观”形成受宗教的影响,在对待死去的人的态度上,看法和其他的民族有很大的差别,日本人认为,死人和活人是一样真实的。他们生前参与着阳间的生活,影响着周围人的思想和行动。而死后,死人也仍然指挥着时局的变化,国家的兴衰和人民的命运。小泉八云在《日本与日本人》中说:“在日本,对死人的感情是完全不同的。那是一种感激的爱和尊敬的爱的感情,那恐怕也是民族情绪中,最精深,最有力的情绪,它尤其会指导民族升级,模范民族性格。爱国心是属于它的,孝心是倚赖它的,家庭之爱是托根于它里面的,忠义是根植在它上面的。”
这种“死生观”一方面塑造了日本人看淡生死,悠然超脱的柔和个性,另一方面也使得日本人并不像其它民族一样重视生命,武士在战场拼死到最后一刻,残忍如冰冷的刀剑。
(二)自杀是维护尊严的高尚行为
《江公主们的战国》中本能寺之变,织田信长居所被明智不对包围,明知一定失败,但仍坚决不投降对抗明智光秀的军队,而是选择自杀来结束自己荣耀的一生,那种气魄令人佩服,而他的部下森兰丸更是不惧生死,放弃逃生机会,坚持为主公信长战斗,最终也选择切腹自杀捍卫作为武士的忠诚和气节。“战国第一美女”市夫人面对觊觎她美貌的丰臣秀吉,即使秀吉为抢夺她兵临城下,仍然不愿妥协,保留一腔傲气,宁可和夫君留在弃城之中,以切腹结束自己的生命
“自杀”在日本并非一种消极的逃避现实的手段,而是一种人格的升华的另一种途径,形成这种看法的原因有多方面。
从地理环境上看,在水质纯美的日本,清洁最受尊崇,不仅仅是身体的清洁,还有心灵的清纯洁净。“清明心,正直,城”水和人性格有密切关系[1]。在电视剧《江公主们的战国》不难发现,人物居住的室内干净,没有一丝灰尘,人物的宽大行动不便的拖地和服也常常是整洁,不容一丝的污垢。此外,武士的忠诚和妇女的忠贞也特别受重视。
文化环境来看,日本属于儒学文化圈,耻是中国儒教文化中的礼仪廉耻解析出的文化元素。日本人把名誉看得比正义,责任,高尚情操更加重要。日本是“耻感文化”为主导的社会耻感文化,是个体在社会中的位置和行为,所作所为的后果在别人看来是否嘲笑,侮辱。尊严高于一切,日本人极其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甚至为此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而“自杀”对于日本人而言,不是一种消极的逃避困难的方式,而是一种体面的,保持尊严的高尚行为。
二、“菊与刀“式国民性格
美国人类学家鲁斯本尼迪克特用“菊与刀”来揭示日本人矛盾的性格,“菊”是日本皇家的象征,代表民族性格中柔美恬静的一面,“刀”则代表武士道精神,呈现了民族性格中凶狠决绝的一面。这两种截然对立的性格融合在日本人的血液中,使我们看到这样一个独一无二的东亚民族,好斗却尚礼,黩武又爱美,顺从又不驯,喜新又顽固。
(一)江公主的刚烈和顺从
《江公主们的战国》的主角公主,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浅井江,江户幕府第二任将军德川秀忠的正室,在剧中,对于她的“菊与刀“式的性格描写刻画非常细致和丰富。
江公主有十分刚性的一面,即“刀“般坚定强硬的一面。对于世上不公平之事无法容忍,执著的想要去寻求答案,比如,江公主十分崇拜自己的舅舅天下人织田信长,认为他是世上最伟大勇猛的英雄,但是当她得知舅舅是攻陷自己父亲领地,害父亲自杀的凶手的时候,愤怒失望一发不可收拾,甚至断绝和舅舅的来往,但最终她还是因为心里的疑问折磨,冒生命危险去安土城找舅舅,问他为什么那样对待自己的父亲,以及命令德川家康杀害自己的儿子。这是江公主执拗的一方面,日本人这个民族极其较真和严谨,有着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执着和认真,对于任何事,都分析及其仔细,不留一点的疑问,这和中国人“差不多”的精神是有巨大差别的。
另一方面,“菊“的柔弱一面在江公主身上体现明显。江公主性格感性爱哭,虽然固执,有男子气魄,却仍然保持着日本女人骨子里的柔顺,如果不是这样,她也不会此次听养父丰臣秀吉的安排,接受三次政治婚姻,第一次和初恋表哥,正享受举案齐眉的美满幸福之时,却被秀吉要求离婚,强行带回了大阪城。第二次,夫君秀次战死朝鲜,她抚养幼年的孩子丸子,却又被强迫母子分离,嫁到遥远的江户德川家去。而江公主都忍耐着执行这些不合理的命运安排。在日本人的观念里,顺从这一德行对于女性十分重要,如同中国的三从四德,女性被视为弱势,无法掌控自己的婚姻
(二)德川家康的忍耐和野心
在《江公主们的战国》里面,德川家康作为战国时代杰出武将,德川家康给人的印象大抵是学者般的儒雅,而非外表之下那般残暴邪恶。在电视剧里,经常看到他细细品味茶艺的精妙,并且亲手制作,药材制作这样精细的事物有着痴迷的热爱,这是他性格中“菊与刀”性格的体现。
同时家康自己命运就坎坷,七岁就作为人质离开故乡,幼年丧父丧母,在恐惧恶劣的环境下成长的家康对于人情世故的琢磨之仔细超出常人,在剧中可以看出,德川家康剧中虽然台词甚少,但是却蕴藏着精明,他可以在织田信长发怒时候,面对辱骂,他的头永远抵着地板,深跪下的姿态像一只乌龟,但是这并非怯懦,心思细腻的家康洞悉信长的脾性,他为自己制作了一个强有力的盾牌,忍得了胯下之辱,方有数年后的权倾天下。这是他个性中“菊”的一面的体现。
德川家康,身上“刀“凶残的一面也弥补了顺从的个性。生于风起云涌的战国时代,作为一个男人,他得以存活,得以出人头地,仅仅做一个风度翩翩的博学武士是不够的,温和处世态度之下的野心在诸多情节中一目了然,当织田信长下令他杀死大儿子和儿媳时候,他毫不犹豫接受命令,没有一丝犹豫,为了前途可以残忍冷血到这样的田地,令人不禁发指。而后来对于攻打亲家丰臣家族的大阪城来巩固自己的幕府统治,不惜直接攻陷儿媳姐姐居住的寓所,逼孙女婿切腹,德川家康的残酷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可见一将功成万骨枯。
[1] [5]山本常朝:《叶隐》,东京:国术刊行会,2007,第206页
(三)明智光秀的忍从和叛变
《江公主们的战国》中还有一位“菊与刀“性格式明显的人物,织田信长的大将明智光秀,最初为织田信长的忠诚手下,但信长为人桀骜不驯,性格乖张,脾气暴躁,对于明智光秀常常拳打脚踢,如奴隶般对待,常常辱骂,但明智光秀却没有体悟到织田信长有心提拔培养他的苦心,顺从又倔强,敏感细腻又狭隘的性格,促使他对于自身的境遇产生强烈的危机感,担心自己的地位被取代,担心被主公抛弃。他虽然行军打仗努力,但明显可以看出是自卑和自负共存的性格驱使。最终,明智光秀背叛了织田信长,发动本能寺之变。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正如菊和刀这一对互相矛盾的事物。纤细敏感背后是强烈的危机感,自强不息背后是盲目自卑,唯我独尊。明智光秀便是这样的典型代表。
日本人的民族性格中,有“热带性的和寒带性的双重特征”,加上台风的季节性和突发性特征。和迁认为这造就和培养了日本人“丰富而外露,与变化中见沉静且持久的情感”和“活泼敏感”,相反也造就了日本人“崇尚昂扬的感情又机会执拗的日本式气质”,季风型型的忍从性和热带性的非抗争型的认命是不同的,即“认命又抗争,通过变化焦虑地忍耐的忍从性”,进而形成“在持续反复的忍从的每一瞬间都隐藏着突然爆发的可能。[1]
在《江公主们的战国》中,对于明智光秀,有许多意味深长的特写来暗示“在持续反复的忍从的每一瞬间都隐藏着突然爆发的可能”,例如明智光秀在一次战争失败后被信长鞭打,他虽然长跪不起,卑微认错,但面目表情充满怨恨和不甘心,咬牙切齿,精神紧张导致的手臂无故发抖都暗示了他的忍从都快到达到了极限。
四、服装和场景方面对日本民族性格的体现
(一)服装蕴含的柔与刚
服装方面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妇女五彩缤纷的和服。仅江公主一人的服饰,便有五十多套之多,每一件都做工精细,图案多以自然物种为主,如花,草,虫,鱼等,在电视剧中,淡粉樱花和服衬托江公主温柔的一面,江公主作为普通的女人,时常爱哭,任性,柔弱,樱花恰好体现了她的柔弱性格一面。蓝鸟芭蕉图案的和服,着重体现江公主强硬的一面,是幕府将军夫人应有的坚强和果断。江公主的性格的两个一刚一柔方面,在和服的颜色图案中也得到了极好的体现。
《江公主们的战国》日常穿着的和服,颜色都偏爱素淡,女性多以粉色,淡橘色,白色,桃红为主,《江公主们的战国》中,江公主就寝时候的和服,简单的一身雪白,柔软整洁。和服这种束缚优雅含蓄之美,体现了日本人内敛,矜持,含蓄的性格特征,和对于自然的亲近和淳朴的气息,给日本人增添了一种祥和的气质,即使是杀人狂般的德川家康,穿着宽大的和服,在日光下安静研究草药,也给人一种慈祥的感觉
然而,在战场上,日本服饰刚性的一面显现的极为明显,德川家康战袍和服质地和日常及其不同,质地厚硬,十分适合作战时候恶劣的环境。尤其是将军的战袍,坚硬锃亮的盔甲给人一种不寒而栗的兽类凶残质感,千奇百怪的巨型头盔,造型多以兽类头部为模板,比如象,虎,狼等大型食肉动物,这一方面提升自己的领袖气魄,而且对于将士起到激励作用,提升士气,战场上的日本人之凶残拼命,在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二)精致静美的庭院和杀机四伏的茶室
在《江公主们的战国》中电视剧场景方面,场景多以室内戏居多,外景中壮丽广阔的场景也是少数,比如江公主故乡秀美的琵琶湖的全景和信长的辉煌的安土城。在德川秀忠夫人有第一个孩子时候,他抱着孩子在假山下聊天,逗乐,假山虽然不大,但是却袖珍别致,鸟语花香,景物的美好充分衬托了德川秀忠得子的愉快心态。
日本特殊的地理环境,养成了日本民族纤细的感觉,他们乐于欣赏纤丽细小的景物,从日本庭园中常常可以看到禅意,强调“悟”“以小见大”,[2]《江公主们的战国》中这样别致纤丽的庭院出现极其频繁,假山,温泉,枫树,花丛,虽然没有中国历史剧中清代紫禁城,唐代大明宫那样壮丽,但精致的日式庭院也别有一番诗意和情趣,对于剧中大量微妙的心理戏,感情戏的渲染和体现有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江公主们的战国》中场景狭窄逼仄,优雅而含羞,但是除了表现国民性中较为温柔的一面,对于“刀”这一面也是有所渲染。电视剧里茶室是一个印象深刻的房间,这个房间狭小,仅能容下三四个人,且室内简陋,只有茶碗,坐垫,但是战国名将丰臣秀吉却在这里和干利休畅谈国家大事,讨论战争的可行性,谈话气氛紧张急促,密闭的空间里充满杀气,不比战场上来得弱。
《江公主们的战国》这部历史剧,对比中国的历史剧,比如《汉武大帝》,《康熙王朝》等,可以看出明显的不同,在制作规模上,中国历史剧壮丽恢弘大场面是大河剧望尘莫及的,横店影视城,大明宫,紫禁城,装修奢华广阔,堪比原建筑。大河剧以室内戏剧多,而室内剧则着重于细节,在人物的语言,服装道具上下功夫极为深厚,而这些方面体现了两个国家截然不同的民族性格。
结语
日本历史剧对比中国历史剧,我们不得不反思,中国历史剧这些年走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为了吸引观众眼球,为了提高收视率获取高额利润,大量低智商的台词,胡编乱造的历史情节,完全背离史实,没有任何合理性,在古代服装上21世纪现代时尚元素过强,历史年代更是混乱不堪。中国历史剧如果想要成功,必须要反思自己,从成功的范例中吸取经验教训,增加电视剧的精神内涵,合理化故事情节,而非误导观众,造成对历史的误读,要以敬畏历史的态度去用影视去诠释历史。
通过《江公主们的战国》这部历史剧,我们看到日本人复杂独特的民族性格在整个亚洲甚至世界独树一帜,他们认为,生的时候,拼尽全力,如樱花一般努力奋斗,勤劳团结,武士为君主效忠,女人遵守三从四德,并且看待荣誉和尊严为生命之上。作为多灾多难的地震带国家,日本人有独特的死生观。看淡生死,崇敬神灵,无常的季风台风使得他们以一种无常的态度看待事物,多愁善感,随波逐流。而且正是这种无常,使得日本人更加欣赏稍纵即逝之美,如花开七日的樱花和命运莫测的武士,这种美同时并没有因死亡而消减,反而死亡使得这种美更加圆满。
这部波澜壮阔的巨型历史剧作,通过饱满鲜活的历史人物所造,扣人心弦的情节,考究严谨的史实基础,使得观众在观赏历史的同时,不仅欣赏到美好的自然风光,雅致的庭院,摆设,古典精良的服装,更加对于国民性格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体味。

  《江:公主们的战国》影评(三):分享写的论文 历史剧《江公主们的战国》中的日本

一、引言
《江公主们的战国》是日本最具影响力的NHK电视台制作的一部波澜壮阔的大型历史剧,该剧为1960年《花与生涯》以来制作的第50部作品,这类历史类题材作品统称为“大河剧”,主要以古代历史为题材,经过严谨的历史考证,服装,道具都相当精致,剧本也极其具有张力和内涵,每部大河剧拍摄时间为一年,可谓“慢工出细活”。大河剧以宣扬优秀的民族精神为主旨,倡导自信,自强,友爱,奋斗的美好品德,以史为鉴,通过坚韧努力的历史人物和励志的故事情节,激励国民为创造美好生活而勇往直前。
《江公主们的战国》这部历史剧以女性视角讲述了日本历史上最为激动人心的战国时代,该剧主角为江户幕府第二任将军德川秀忠的正室浅井江(崇源院),江的一生极其具有传奇色彩,作为战国大名浅井长政的三女,枭雄织田信长的侄女,后来又成为德川家康的儿媳,她经历过本能寺之变,关原合战等一系列影响日本历史的大事件,整部剧以她多舛的命运走向为主线,介绍了与之相关的历史人物和影响日本历史的大事件。
二、生死的观念方面对于国民性格的体现
(一)日本人独特的“死生观”
独特的“死生观”塑造了日本人看淡生死的观念,认为死不是结束,而是另一种轮回。但另一方面也塑造了日本人不珍视生命,在战场上极其残酷的个性。
全剧旁白叙述是由女主角江死去的母亲来说的,而且剧中也有死去的人以灵魂幻象的方式重现,众所周知大河剧是严谨的历史剧,而这种做法并非是魔幻元素,而是日本人“生死观”的直观体现,即死去的人仍然参与活着的人的生活,产生影响。例如,在江逃难之时,秀吉将她放在一匹马上,命她逃跑,但年幼的江并不会骑马,心中充满恐惧,而此时,镜头中出现了她崇拜的舅舅织田信长的身影,去世的舅舅坐在她的马上,不断鼓励她:“江,不要放弃,往前走,往前走。”江最终战胜了内心的恐惧,而在恐惧消失的那一刻,舅舅也从画面中消失,可见,死去的人对活着的人仍有心理上和行为上的影响。
《江公主们的战国》最后一集对于女主角江的死亡描写也十分意味深长,江和丈夫德川秀忠骑马,聊天,气氛很轻松,欢乐,完全没有一丝的死亡的悲痛,知道江骑上自己的马,说,“我要走了。”秀忠十分不舍地说,“和你一起生活,是我一生最骄傲的事。你还会回来吗?”江没有回答,只是微笑,然后驾马离开。
这个情景是用非常浪漫的特殊手法描写死亡。“我要走了”的含义是即将死亡,是江公主死前的遗言。死亡写得如此诗意和美好,也只有菊般温柔细腻的日本人才会描绘出,那种对死亡的淡然,并且认为死亡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死亡通向的是生,是更加美妙的天地。
江公主骑马经过一片一望无际的麦田,而此时,江的母亲市夫人也骑马在她的身旁。这个情景暗示江公主已经死去了,因为,剧集之初,市夫人决定守城自杀前,江说,“母亲,我还会见到你吗?“市说:“会的,等你到那个世界,第一个见的就是我。”这样死亡的隐喻,前后呼应,不得不赞叹编剧的手法之高超和用心细致。
日本人独特的“死生观”形成受宗教的影响,在对待死去的人的态度上,看法和其他的民族有很大的差别,日本人认为,死人和活人是一样真实的。他们生前参与着阳间的生活,影响着周围人的思想和行动。而死后,死人也仍然指挥着时局的变化,国家的兴衰和人民的命运。小泉八云在《日本与日本人》中说:“在日本,对死人的感情是完全不同的。那是一种感激的爱和尊敬的爱的感情,那恐怕也是民族情绪中,最精深,最有力的情绪,它尤其会指导民族升级,模范民族性格。爱国心是属于它的,孝心是倚赖它的,家庭之爱是托根于它里面的,忠义是根植在它上面的。”
这种“死生观”一方面塑造了日本人看淡生死,悠然超脱的柔和个性,另一方面也使得日本人并不像其它民族一样重视生命,武士在战场拼死到最后一刻,残忍如冰冷的刀剑。
(二)自杀是维护尊严的高尚行为
《江公主们的战国》中本能寺之变,织田信长居所被明智不对包围,明知一定失败,但仍坚决不投降对抗明智光秀的军队,而是选择自杀来结束自己荣耀的一生,那种气魄令人佩服,而他的部下森兰丸更是不惧生死,放弃逃生机会,坚持为主公信长战斗,最终也选择切腹自杀捍卫作为武士的忠诚和气节。“战国第一美女”市夫人面对觊觎她美貌的丰臣秀吉,即使秀吉为抢夺她兵临城下,仍然不愿妥协,保留一腔傲气,宁可和夫君留在弃城之中,以切腹结束自己的生命。
“自杀”在日本并非一种消极的逃避现实的手段,而是一种人格的升华的另一种途径,形成这种看法的原因有多方面。
从地理环境上看,在水质纯美的日本,清洁最受尊崇,不仅仅是身体的清洁,还有心灵的清纯洁净。“清明心,正直,城”水和人性格有密切关系[1]。在电视剧《江公主们的战国》不难发现,人物居住的室内干净,没有一丝灰尘,人物的宽大行动不便的拖地和服也常常是整洁,不容一丝的污垢。此外,武士的忠诚和妇女的忠贞也特别受重视。
从文化环境来看,日本属于儒学文化圈,耻是中国儒教文化中的礼仪廉耻解析出的文化元素。日本人把名誉看得比正义,责任,高尚情操更加重要。日本是“耻感文化”为主导的社会耻感文化,是个体在社会中的位置和行为,所作所为的后果在别人看来是否嘲笑,侮辱。尊严高于一切,日本人极其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甚至为此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而“自杀”对于日本人而言,不是一种消极的逃避困难的方式,而是一种体面的,保持尊严的高尚行为。
二、“菊与刀“式国民性格
美国人类学家鲁斯本尼迪克特用“菊与刀”来揭示日本人矛盾的性格,“菊”是日本皇家的象征,代表民族性格中柔美恬静的一面,“刀”则代表武士道精神,呈现了民族性格中凶狠决绝的一面。这两种截然对立的性格融合在日本人的血液中,使我们看到这样一个独一无二的东亚民族,好斗却尚礼,黩武又爱美,顺从又不驯,喜新又顽固。
(一)江公主的刚烈和顺从
《江公主们的战国》的主角公主,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浅井江,江户幕府第二任将军德川秀忠的正室,在剧中,对于她的“菊与刀“式的性格描写刻画非常细致和丰富。
江公主有十分刚性的一面,即“刀“般坚定强硬的一面。对于世上不公平之事无法容忍,执著的想要去寻求答案,比如,江公主十分崇拜自己的舅舅天下人织田信长,认为他是世上最伟大勇猛的英雄,但是当她得知舅舅是攻陷自己父亲领地,害父亲自杀的凶手的时候,愤怒和失望一发不可收拾,甚至断绝和舅舅的来往,但最终她还是因为心里的疑问折磨,冒生命危险去安土城找舅舅,问他为什么那样对待自己的父亲,以及命令德川家康杀害自己的儿子。这是江公主执拗的一方面,日本人这个民族极其较真和严谨,有着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执着和认真,对于任何事,都分析及其仔细,不留一点的疑问,这和中国人“差不多”的精神是有巨大差别的。
另一方面,“菊“的柔弱一面在江公主身上体现明显。江公主性格感性爱哭,虽然固执,有男子气魄,却仍然保持着日本女人骨子里的柔顺,如果不是这样,她也不会此次听养父丰臣秀吉的安排,接受三次政治婚姻,第一次和初恋表哥,正享受举案齐眉的美满幸福之时,却被秀吉要求离婚,强行带回了大阪城。第二次,夫君秀次战死朝鲜,她抚养幼年的孩子丸子,却又被强迫母子分离,嫁到遥远的江户德川家去。而江公主都忍耐着执行这些不合理的命运安排。在日本人的观念里,顺从这一德行对于女性十分重要,如同中国的三从四德,女性被视为弱势,无法掌控自己的婚姻。
(二)德川家康的忍耐和野心
在《江公主们的战国》里面,德川家康作为战国时代杰出武将,德川家康给人的印象大抵是学者般的儒雅,而非外表之下那般残暴邪恶。在电视剧里,经常看到他细细品味茶艺的精妙,并且亲手制作,药材制作这样精细的事物有着痴迷的热爱,这是他性格中“菊与刀”性格的体现。
同时家康自己命运就坎坷,七岁就作为人质离开故乡,幼年丧父丧母,在恐惧恶劣的环境下成长的家康对于人情世故的琢磨之仔细超出常人,在剧中可以看出,德川家康剧中虽然台词甚少,但是却蕴藏着精明,他可以在织田信长发怒时候,面对辱骂,他的头永远抵着地板,深跪下的姿态像一只乌龟,但是这并非怯懦,心思细腻的家康洞悉信长的脾性,他为自己制作了一个强有力的盾牌,忍得了胯下之辱,方有数年后的权倾天下。这是他个性中“菊”的一面的体现。
德川家康,身上“刀“凶残的一面也弥补了顺从的个性。生于风起云涌的战国时代,作为一个男人,他得以存活,得以出人头地,仅仅做一个风度翩翩的博学武士是不够的,温和处世态度之下的野心在诸多情节中一目了然,当织田信长下令他杀死大儿子和儿媳时候,他毫不犹豫接受命令,没有一丝犹豫,为了前途可以残忍冷血到这样的田地,令人不禁发指。而后来对于攻打亲家丰臣家族的大阪城来巩固自己的幕府统治,不惜直接攻陷儿媳姐姐居住的寓所,逼孙女婿切腹,德川家康的残酷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可见一将功成万骨枯。
(三)明智光秀的忍从和叛变
《江公主们的战国》中还有一位“菊与刀“性格式明显的人物,织田信长的大将明智光秀,最初为织田信长的忠诚手下,但信长为人桀骜不驯,性格乖张,脾气暴躁,对于明智光秀常常拳打脚踢,如奴隶般对待,常常辱骂,但明智光秀却没有体悟到织田信长有心提拔培养他的苦心,顺从又倔强,敏感细腻又狭隘的性格,促使他对于自身的境遇产生强烈的危机感,担心自己的地位被取代,担心被主公抛弃。他虽然行军打仗努力,但明显可以看出是自卑和自负共存的性格驱使。最终,明智光秀背叛了织田信长,发动本能寺之变。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正如菊和刀这一对互相矛盾的事物。纤细敏感背后是强烈的危机感,自强不息背后是盲目自卑,唯我独尊。明智光秀便是这样的典型代表。
日本人的民族性格中,有“热带性的和寒带性的双重特征”,加上台风的季节性和突发性特征。和迁认为这造就和培养了日本人“丰富而外露,与变化中见沉静且持久的情感”和“活泼敏感”,相反也造就了日本人“崇尚昂扬的感情又机会执拗的日本式气质”,季风型型的忍从性和热带性的非抗争型的认命是不同的,即“认命又抗争,通过变化焦虑地忍耐的忍从性”,进而形成“在持续反复的忍从的每一瞬间都隐藏着突然爆发的可能。[1]
在《江公主们的战国》中,对于明智光秀,有许多意味深长的特写来暗示“在持续反复的忍从的每一瞬间都隐藏着突然爆发的可能”,例如明智光秀在一次战争失败后被信长鞭打,他虽然长跪不起,卑微认错,但面目表情充满怨恨和不甘心,咬牙切齿,精神紧张导致的手臂无故发抖都暗示了他的忍从都快到达到了极限。
四、服装和场景方面对日本民族性格的体现
(一)服装蕴含的柔与刚
服装方面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妇女五彩缤纷的和服。仅江公主一人的服饰,便有五十多套之多,每一件都做工精细,图案多以自然物种为主,如花,草,虫,鱼等,在电视剧中,淡粉樱花和服衬托江公主温柔的一面,江公主作为普通的女人,时常爱哭,任性,柔弱,樱花恰好体现了她的柔弱性格一面。蓝鸟芭蕉图案的和服,着重体现江公主强硬的一面,是幕府将军夫人应有的坚强和果断。江公主的性格的两个一刚一柔方面,在和服的颜色图案中也得到了极好的体现。
《江公主们的战国》日常穿着的和服,颜色都偏爱素淡,女性多以粉色,淡橘色,白色,桃红为主,《江公主们的战国》中,江公主就寝时候的和服,简单的一身雪白,柔软整洁。和服这种束缚优雅含蓄之美,体现了日本人内敛,矜持,含蓄的性格特征,和对于自然的亲近和淳朴的气息,给日本人增添了一种祥和的气质,即使是杀人狂般的德川家康,穿着宽大的和服,在日光下安静研究草药,也给人一种慈祥的感觉。
然而,在战场上,日本服饰刚性的一面显现的极为明显,德川家康战袍和服质地和日常及其不同,质地厚硬,十分适合作战时候恶劣的环境。尤其是将军的战袍,坚硬锃亮的盔甲给人一种不寒而栗的兽类凶残质感,千奇百怪的巨型头盔,造型多以兽类头部为模板,比如象,虎,狼等大型食肉动物,这一方面提升自己的领袖气魄,而且对于将士起到激励作用,提升士气,战场上的日本人之凶残拼命,在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二)精致静美的庭院和杀机四伏的茶室
在《江公主们的战国》中电视剧场景方面,场景多以室内戏居多,外景中壮丽广阔的场景也是少数,比如江公主故乡秀美的琵琶湖的全景和信长的辉煌的安土城。在德川秀忠夫人有第一个孩子时候,他抱着孩子在假山下聊天,逗乐,假山虽然不大,但是却袖珍别致,鸟语花香,景物的美好充分衬托了德川秀忠得子的愉快心态。
日本特殊的地理环境,养成了日本民族纤细的感觉,他们乐于欣赏纤丽细小的景物,从日本庭园中常常可以看到禅意,强调“悟”“以小见大”,[2]《江公主们的战国》中这样别致纤丽的庭院出现极其频繁,假山,温泉,枫树,花丛,虽然没有中国历史剧中清代紫禁城,唐代大明宫那样壮丽,但精致的日式庭院也别有一番诗意和情趣,对于剧中大量微妙的心理戏,感情戏的渲染和体现有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江公主们的战国》中场景狭窄逼仄,优雅而含羞,但是除了表现国民性中较为温柔的一面,对于“刀”这一面也是有所渲染。电视剧里茶室是一个印象深刻的房间,这个房间狭小,仅能容下三四个人,且室内简陋,只有茶碗,坐垫,但是战国名将丰臣秀吉却在这里和干利休畅谈国家大事,讨论战争的可行性,谈话气氛紧张急促,密闭的空间里充满杀气,不比战场上来得弱。
《江公主们的战国》这部历史剧,对比中国的历史剧,比如《汉武大帝》,《康熙王朝》等,可以看出明显的不同,在制作规模上,中国历史剧壮丽恢弘大场面是大河剧望尘莫及的,横店影视城,大明宫,紫禁城,装修奢华广阔,堪比原建筑。大河剧以室内戏剧多,而室内剧则着重于细节,在人物的语言,服装道具上下功夫极为深厚,而这些方面体现了两个国家截然不同的民族性格。
结语
日本历史剧对比中国历史剧,我们不得不反思,中国历史剧这些年走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为了吸引观众眼球,为了提高收视率获取高额利润,大量低智商的台词,胡编乱造的历史情节,完全背离史实,没有任何合理性,在古代服装上21世纪现代时尚元素过强,历史年代更是混乱不堪。中国历史剧如果想要成功,必须要反思自己,从成功的范例中吸取经验教训,增加电视剧的精神内涵,合理化故事情节,而非误导观众,造成对历史的误读,要以敬畏历史的态度去用影视去诠释历史。
通过《江公主们的战国》这部历史剧,我们看到日本人复杂独特的民族性格在整个亚洲甚至世界独树一帜,他们认为,生的时候,拼尽全力,如樱花一般努力奋斗,勤劳团结,武士为君主效忠,女人遵守三从四德,并且看待荣誉和尊严为生命之上。作为多灾多难的地震带国家,日本人有独特的死生观。看淡生死,崇敬神灵,无常的季风台风使得他们以一种无常的态度看待事物,多愁善感,随波逐流。而且正是这种无常,使得日本人更加欣赏稍纵即逝之美,如花开七日的樱花和命运莫测的武士,这种美同时并没有因死亡而消减,反而死亡使得这种美更加圆满。
这部波澜壮阔的巨型历史剧作,通过饱满鲜活的历史人物所造,扣人心弦的情节,考究严谨的史实基础,使得观众在观赏历史的同时,不仅欣赏到美好的自然风光,雅致的庭院,摆设,古典精良的服装,更加对于国民性格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体味。

  《江:公主们的战国》影评(四):很好的入门

哈哈这部剧成功燃起了我对日本战国史的热情,虽然瑕疵不少。 个人觉得,这部戏主要是靠三个枭雄,信长,秀吉,家康,还有阿市,茶茶,秀赖,以及诸位配角比如真田幸村等等撑起来的。比如真田幸村出场不多但在力挽狂澜下出现马上让人有兴趣,可以说大坂风云关原会战那一段的场景铺陈和节奏还是不错的,后来查资料才知道他是历史上有名的悲情人物。而这些人之间的互动也特别有趣,比如秀赖进京时和家康大人的对峙简直精彩,秀赖同学的眼神真的很絕,相比之下,秀忠大人您在干啥?至于茶茶,简直越演到后来越有味道,可能和演员本身有关系。从此之后宫泽理惠妥妥成为我的女神了。她在困守大阪时的绝望,怨恨,无奈,仓促,和对儿子秀赖的温柔溺爱,过度爱护……多种复杂的情愫就细腻地传达出来了,让人觉得这就是当年的茶茶,不是那个不可一世权倾一时的贵妃,而是一个,渴望过好一生,不愿轻易低头却最终输给命运的女性。在看她的戏的时候,我会想到很多命题。

这部戏更像是一个引子,让一部分历史活了过来,虽然在很多地方都有过度YY 的倾向,不过另一方面,那些人物也曾如此真实地生活过,在我们现在生活的这个世界上。所以,不妨代入。过去和现在本就不是全然割裂的。

  《江:公主们的战国》影评(五):悲戚人生——江

犹如水中浮萍 一直乱世中飘荡
这三姐妹的人生说来太传奇了 江与大姐茶茶最后不得不变成了对抗的局面 终是为了天下人的幸福
茶茶小时候的留下江的决定 等待以后看来 果真是有些讽刺
江辗转了三个夫君 终是在秀忠这里找到了安定的归宿 倒是让人感慨不已
秀忠与江的爱情倒是这乱世中让人得以安慰的一点温情 其实早就已经确定是你了 只不过需要时间慢慢培养
三公主们之间的纠缠看似很乱 实则是场心理战 江有时候也是无可奈何
最感慨便是阿福与江之间的对话 赤裸裸的夺取了一个母亲的资格 让人心疼 可惜阿江并不是手段高强的女人 只能不断发出无力的嘶喊 结果不敌春日局的手腕
其实感觉江过的还是很压抑的 太多的无可奈何让她就像一颗棋子 不知道后来的千姬和完子会不会怪罪自己的母亲

  《江:公主们的战国》影评(六):如果可以的话,我还是想打个3点5分的。

  看之前很期待,很难得功名十字路、风林火山和天地人之后又有战国背景大河剧了。我很想看一下日本人对于浅井三姐妹会有个什么样的评价。
 但!看了前十集,非常失望咯。
 首先,一,剧情虚构得不想吐槽,你是骗小孩子啊?江是1573年出生的,信长命令家康杀死自己的儿子信康和妻子是在1579年,才6岁小孩的江去家康那慰你妹的问啊?然后本能寺之变是1582年,江那时候也才9岁,9岁的孩子会因为对人生的不解和想更了解自己的叔父而去跟信长探讨人生吗?为后续剧情编剧想营造一个与信长带有深深羁绊的江,但是大河剧作为历史片这样虚构起来不好吧。
 二,秀吉与江的关系。跟你说打断我的狗腿我也不相信江与秀吉有这么亲昵的关系。秀吉会看到一个9岁的小孩发怒而看到信长的影子?其他就不说了
 第三,上野树里的演技。。。。 不是全盘否定她40多集的努力,只是特别在前期演绎的幼儿时代的江,真的很有野田妹的影子。历史上的浅井江是一个彪悍,让男人惧怕的女人。但全剧完全没让人感觉到这点。
 不过有一个不错的优点就是秀吉和茶茶的爱情也是本剧的一个重点,而演绎得很好,被感动了。
 最后,他是NHK大河剧,可以的话我其实想打个3点5分的。

  《江:公主们的战国》影评(七):诶?竟然还挺好看的

    当我看出了点趣味的时候试图看评论找点共鸣,结果发现好像多是看了个开头就弃剧盖章到此一游的。我倒相反,作为一个少看长剧的人自己也有点意外。其实好久之前这剧刚出的时候看到各种友邻分享的图片点进去看过,看剧照的服装扮相有点想到谷崎润一郎的阴翳礼赞,某处情节讲到一个著名的美人出场,描写看到的是层层叠叠华美的衣袖。具体故事忘了,就觉得这个细节的表达很得体,谷崎润一郎一直强调东方的审美,是存在于物与物产生的阴翳的波纹和明暗之中。而这个细节把一些抽象的诸如含蓄内敛之类单薄概括给实体化成了一个可感知的物。
       一直以来觉得自己的审美受西方美帝毒害比较多,随便拎一只差不多年代和成长环境的天朝小盆友出来,你回忆起童年听的故事细想一下大多是翻译腔的西方童话吧?阅读的时候你可以想象出西方故事里的城堡公主和巫婆的特征,可是当读到古文里的狐仙和老儒你能在脑海构建出画面吗?我觉得很大程度上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视觉形象储备是缺失的。
 刚开始看的时候,内心小剧场还是以现在视角三观对野蛮落后古代人的吐槽模式,满屏幕油光光的月代头,在阿市远嫁的轿子于两国边界交接时,一个稍远的镜头显得两方军队小小的,印花的布旗,过家家似的。突然觉得有点亲切,想到省博中展示的曾侯乙墓,各种物件也是小小的,古人身材本不高大,加上生产力有限,即便是彼时被认为奢华的皇家用品在当代人的目光看来造型也显得质朴。另外有点触动我的是几个主角之外的人物,各个家臣的形象绝对称不上好看,畏缩夸张的动作貌似是种日本人自己才能理解的滑稽,可是那种夸张到戏剧化的表情真心跟浮世绘里的肖像神似,曾经买过一本名叫Haiku的英文版绯句搭配浮世绘的小书,其中有个武士的画像,半醒半睡的表情,五官夸张,半侧着脸,一个鼻孔下还挂着半条鼻涕。看到剧里的猴子、光秀还有德川家康瞬间觉得古人诚不欺我,浮世绘艺术家的作品还真没有艺术的夸张,三次元真人原来真心可以有这样的气场。
     我对日本文化也没啥了解,看剧后出于好奇特意去搜索了一下相关历史人物事件的百科,从吐槽的角度来说贵国真乱,各种无理由杀人与自杀,死得莫名其妙毫无节操,贵族也是不易为了讨生活。但是他们自成一个世界,至少没有完全迎合现代人的伦理原则来表现。我觉得看一个故事就是要给你一个不同的角度,知道世界有不同存在,而不是以一个文明人类的优越感自居。道德与观点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坚守,而不是用来指责故事与艺术,可现实中人们通常反过来用了,因为这样比较容易。

  《江:公主们的战国》影评(八):大江偶像剧

  关于大河剧,印象中依稀只有《武田信玄》,虽然只略略看了几集,但印象深刻,十几年后还读了武田以及其他三杰(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的传记。
  本来此剧的切入点不错,由浅井三姐妹特殊的身份以及经历带出战国时代的人与事。不过我在丰臣身上看到了喜剧,在丰臣与茶茶上看到了爱情剧,在江与秀忠生活中感觉到了偶像剧以及家庭剧,可是怎么也没感受到历史剧。
  历史是沉重的,当然讲述历史不需要那么沉重,而且是做为通俗的电视剧集,可是也不能通俗到这种程度吧。除了简单的罗列历史事实以及浅浅的分析历史人物性格,其实此剧没有什么历史的厚重感。
  做为重大历史时期的女子,也许确实见证不了战场政局等第一手资料,但做为完全可以接触到历史人物(战国三杰)的江对三人的性格挖掘以及周围次一等历史人物的性格形成以及特色都没有深入的剖析。表面上来看人物没有统一的高大全,但事实上呢,每个人物的追求都是那么有理有利,都有着完全可以值得同情的道理,似乎人的私心都不存在了。不管是谁,这怎么可能!德川难道一心只为天下太平,没有追逐个人以及家庭利益的目的。丰臣嫁江明显就是政治利用,说几句你要幸福就行了。还有茶茶,难道没有被名利所吸引或者野心勃勃所才会嫁与丰臣,我似乎也记得三代将军之争在历史上也是风起云涌,可没有那么父慈子孝。其实所谓历史伟大人物也是平常人,也有着私心以及黑暗面,过多的为他们寻找理由反而是丑化了他们。想想剧中“布武天下”的解释,不知道是拔高信长,还是矮化了他。
  如果对偶像感兴趣的话,此剧还不错,如果想看历史,此剧就算了。
  还有,江也太能生了,我在想,是不是要嫁出这么多孙女,家康才拼命要夺取天下,否则德川家送不起嫁妆。

  《江:公主们的战国》影评(九):为了家族利益和为了自由

在看nhk 的 《江~公主们的战国》
        德川家康被称作老狐狸是有理由的,他活得够长,凭借着时势和自己的能力在纷乱的战国时代成为最终的胜利者,他必须够沉着,够狡猾,够心狠手辣。臣服于织田信长的时候,他就是信长首要防备的对象,为了试探他的臣服之心,织田信长要他逼死自己的夫人和长男。当丰臣家掌权的时候,他依然韬光养晦,把自己的二儿子送过去当人质。德川家康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整个家族的利益,所以他也会去要求身边的人也要为了家族的利益牺牲小我。他会愧对自己的长子,但是绝对不会后悔那么去做了。在那个动乱的年代成长起来,从小就成为人质的家康,他深深明白一个强大的家族作为后盾,甚至是站在战国时代的顶峰,才能活得自由自在,才能让自己更多的家人和家臣活下去。
        而秀忠是幸运的三男。不像中国,长子继承,在日本的战国时代,儿子的殒命几率太高了,儿子多才能延续家族。秀忠的大哥被父亲逼死,二哥死于疾病,而他从小就被钦定为继承人,是幸运的三男。虽然战国的风波也会波及他的生活,但是显然他更在意的是自由自在的生活,不受父亲的摆布,德川家不受丰臣家的摆布。所以才会说出“我的人生只是遵循父亲大人之意而已。”
        家康抱怨他不懂儿子在想什么,其实这两个分明是鸡同鸭讲,出发点不同,又没有沟通的意愿,结果就是自说自话。
        在谈论秀忠和江的婚事的时候,秀忠表示接受,和谁结婚都无所谓,反正是听从父亲的安排。而家康马上拦住秀忠,让他用“毫无阴霾之心”来考虑这件事。显然家康知道秀忠一直以来和自己不对付,但又对儿子的才能十分自信,头脑非常聪明,也能够看透时势,只不过出发点经常是阴暗的,有一些被害妄想吧。但是对于“阴霾之心”的理解,两代人仍然是不同的。家康和家臣都认为所谓“没有阴霾之心”是指,此次婚事不是向丰臣家臣服而被迫接受,迎娶浅井家的三小姐、织田信长的外甥女是一件对德川家也十分有利的好事。而秀忠却再次强调“不介意,我的人生只是遵循父亲大人之意而已”,秀忠的阴霾来自于不自由。
         两代人的立场不同,角度不同,很难理解对方吧!

  《江:公主们的战国》影评(十):公主们的战国

看了春日局的介绍,才发现表面上看只能看到浅井家与丰臣家的恩怨情仇这条主线,但实际上原来织田家与明智家之间的恩怨一直未断,并最后以明智家的胜利告终。
    织田即将统一天下时,被明智反叛,大业中断,可接着丰臣打败了明智并统一了天下,可最后还是被德川消灭。你以为德川家真正开始统一大业了,但实际上德川的三代将军却被明智系的后人操纵,垂帘掌管天下。
    还想一提的是,丰臣出身农家,虽说取得了关白的职位,统一日本并实际掌管了一段时期,可是最终继承人战败自杀,精心建立的大阪城也毁于战火。丰臣是从无到有到无,当然这其中他所做出的成果被后世永远记住,但如果从悲观的角度来看,他到头来还是质本无来还无去,可叹可叹。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