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日落大道》的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日落大道》的观后感10篇

2017-11-30 21:1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日落大道》的观后感10篇

  《日落大道》是一部由比利·怀尔德执导,威廉·霍尔登 / 葛洛丽亚·斯旺森 / 埃里克·冯·施特罗海姆主演的一部剧情 / 黑色电影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日落大道》观后感(一):《日落大道》曲径通幽处,有个被阉割的男人

日落大道一个幽深的道路尽头,坐落着一个破败不已,阴深凋敝的宅邸。那里墙皮脱落像是皴裂的手背,野草丛生的嗅不到一点活物的生气。可看似 “残垣断壁”的废宅,里面却华丽似宫殿,殷实如官邸。那里面住着一位身着绫罗绸缎,涂满各种胭脂水粉的贵妇人。冷冰冰的墨镜搭在妇人的鼻梁上,向世人昭示她不可名状的一切。曲径通幽处,这是破败兼华丽的世界,勾勒了一个女人性情,续写两个男人的阉割。
丢弃的口香糖
“你一定爱吃口香糖吧”说话间,贵妇诺玛一脸的轻蔑和排斥。乔不得不扔掉入口刚刚温热的口香糖。一个被丢掉的口香糖,顷刻间将一个男人的一切打回他出生的时刻——那个只有依靠母亲乳汁可以过活的男婴时代。
如果没有追债人的步步相逼,没有车子爆胎后偶然的躲避,没有在“废宅”中遇见贵妇诺玛,也没有那个丢弃的口香糖。也许乔还是那个在现实中苦苦挣扎的没落编剧,一个苦于在社会中劳苦奔波的男人,一个寂寞孤苦无法释放性欲的雄性动物。
镀满黄金的烟盒,显示一个生活在1950年左右男人的生活格调。小羊驼毛质感厚重的大衣,彰显一个男人细腻的品味。还有绫罗绸缎丝滑的床铺,成为一个男人无限安逸的安乐乡。而这一切,不是所有男人的专属,兴许唯有诺玛给得起。
乔成了年老色衰贵妇人诺玛包养的小白脸,一个为她自己写剧本的娇子,一个徘徊在现实苦闭与欲望安逸深渊挣扎的所谓的“男人”。他被舒舒服服的安乐乡眩晕的睁不开自己的眼睛。沉迷于富丽堂皇,坐享避世的幸福,就像是诱人的女人的胴体一般,缠住男人的腿,男人会丝毫没有放松的意念。
乔游走在现实苦闷幻想的欲望之间徘徊。他理解一个女人这样的迷恋自己,这样倾尽所有于自己无非是抹杀了他作为一个男人的自尊自由、自立、独当一面的雄性形象。他不愿意被一个女人彻底的阉割他男人的意志,男人的形象。一个仿似只有依托女性的婴儿。他选择反抗,脱离那个欲望安逸的世界,找回那种男人涉世的挑战感,积极面对生活的心跳时刻。然而,他的反抗是在一个似母系氏族的环境里渐渐的走向死亡了的门槛。
装在套子里的女人
一个生活在自己电影里,幻想自己依旧不老的近50岁的贵妇诺玛。就像是一个涉世未深,未经情爱,未睹男人的大家闺秀一般。她脱离于现实的波折,匿藏自己在一个看似破败却满满童话故事宫殿般的世界里。她内心不染风尘,无法认清现实,无法笃定社会的走向。一意孤行的她,唯一的资本就是多的花不完的钱,和一个忠诚的侍者兼前夫的Max。
在日落大道转角一隅的诺玛的世界,这里显然是母系氏族至高无上的统治地。这里的一切,诺玛说了算。男人们在这里沉沦,在这里消散自己的意志。兴许屈从软弱,遭受诱惑的乔是最后一个极力挣扎脱离华美安逸世界的最后一员。最起码他比起那个隐忍,被爱极力压缩而变态化,屈从奴化的Max,更加看重一个男人亘古不变的决绝支配地位。
一个活在单纯电影世界,纯幻境里的女人。写着自己的剧本,表演着自己的角色。这种罗曼提克式的世界,锋利的割去男人唯一残留的命根。把一个个男人阉割的只剩下对女性保有最为天性的依赖
雄性丧绝之时,曲径通幽处,那女人支配男人的魔力将会变得憋涨和疼痛。就像是男人性欲满满却在阳痿早泄中逝去男人自尊一般,男人在诺玛的世界里,阉割的彻底而果决。

  《日落大道》观后感(二):大主题下的故事把握


导演比利.怀尔德意图通过一场发生在日落大道豪宅里的情感纠葛来展现默片时代的好莱坞(旧)和有声电影时代的好莱坞(新)相互更替之间的矛盾冲突,如何拿捏大环境下的更替就成为了重中之重。从人物设置上来讲,电影里的四个角色就承担了时代洪流中的不同流派的缩影。
过期的女明星若玛是默片时代的代表,虽然早已被时代抛弃但仍沉浸在昔日的辉煌中难以自拔。丰厚的财产和衷心的仆人是若玛的保护壳,她依旧在这与世隔绝的角落做着关于过去的梦,和她同样过气的“蜡像”朋友们打桥牌,用老式放映机一遍遍放映自己的电影,这里所有的一切都像豪宅外腐朽的外表和车库里陈旧的老爷车一样,空有华丽的价值但实质已经腐败。从若玛身上还能窥见好莱坞无声电影时代的辉煌,一呼百应的“明星制”构建起来的大片场,靠浮夸演技支撑起来的高人气,都抵不过时间的打磨最终成为记忆里的“老古董”。
穷困落魄的编剧卓伊斯是当时好莱坞无数秉持着“美国梦”打拼,热血满满但天资平平的小角色。如果没有若玛,乔伊斯绝对不可能趾高气扬的坐着老爷车享受着顶级待遇进入制片厂的大门。但对于若玛来讲,乔伊斯的贸然出现刚好和她的宠物猴子逝去形成了衔接,或许当她正值年华时曾有无数人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但当她成为一件孤独的摆设被遗忘在日落大道的豪宅里时,年轻帅气的乔伊斯的闯入无疑为她打了一针强心剂,让她得以依靠并重新唤起她昔日的感觉
忠实的管家和青春洋溢的女文员分别是新旧势力的簇拥。管家沉默忠实的帮助若玛续写着美梦,编造粉丝来信让若玛相信自己依旧当红。而女文员则象征着全新的世界,用青春和无限的激情让在若玛身边萎靡的乔伊斯重拾自我。当女文员闯入属于若玛的领地,新旧之间微妙的平衡关系就被打破,最终被女文员抛弃的乔伊斯愤恨的告诉了若玛真相并在企图离开若玛时被失态的若玛用枪打死,这一段纠葛才得以告终。
本片的人物数量上并不多,但每一个角色的性格以及他们身后的价值观都彰显淋漓。导演比利.怀尔德在处理大背景的冲突上的天才不仅体现在角色运用上的独具匠心,影片倒叙的叙述模式也堪称经典。影片开头是一起凶杀案,乔伊斯的尸体在游泳池里发现并且这宗凶杀案被指与一名过气女星有关,之后就采用乔伊斯灵魂的回溯口吻将这个故事娓娓道来。明明是局中者又以局外人的立场来叙述,显得客观又富有戏剧性。开头乔伊斯被若玛打死象征着旧势力对新势力的打压,结尾若玛被警察带走又象征着旧势力最终屈服于新潮流,这首尾呼应的对照也表现了导演自己的态度——过去终究属于过去。结尾乔伊斯灵魂叹息“可怜的若玛”是新世界对过去依依不舍但不得不进行的替换告别,如果执念太深就让若玛在管家那一句“action”里继续梦下去吧。

  《日落大道》观后感(三):执念的黑色幽默

《日落大道》是由美国导演比利 怀尔德执导的经典黑色影片,通过叙述穷困潦倒的编剧偶遇过气女明星,从此过着物欲横流的生活,精神空虚驱使他与好友未婚妻产生暧昧情愫,最终被女星一枪击毙的故事。1、本片作为黑色电影的代表,以城市为背景,黑夜的场面居多,摄影与灯光有强烈的明暗对比,影片色调阴暗昏沉。同时,影片主题观点较为灰暗,默片时代的女明星沉浸在往日的光鲜生活中不能自拔,竭力编写剧本为重返镜头做出不懈努力,管家为配合女星伪造假意受宠事实。男编剧的剧本屡次被弃用,无法支付房费和车贷而委屈寄居在女星家中,被“无形的囚狱”所禁锢。2、影片采用插叙的方式,叙事角度独辟蹊径,编剧死者为第一人称叙述,以编剧之死为切入点讲述通篇故事,结尾再次回到案发现场,结构完整。设密-探密-解密的叙事线索与《公民凯恩》有类似之处。3、该影片作为代表,其意义还在于把背景放在电影发展史中无声到有声的革命性阶段当中。通过默片时代女星的辉煌到有声时代的失意这一重大转折,论述了技术的变革对艺术的深远影响,进而探讨好莱坞电影的明星制度、商业效益等问题,“以电影说电影”的自我审视了电影工业当中存在的问题与矛盾,具有一定的警醒与启示意义。

  《日落大道》观后感(四):太阳落山了

有的时候你不得不相信宿命论,一得必有一失,盛极必衰。
年轻女孩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好有意思的东西之一,曼妙的曲线,大理石象牙似的肩膀,茂密浓盛就像海洋一样夹杂着体香的发浪,像蒲公英一样相信整个世界的微笑,嗔怒含羞时撅起的小嘴,生气着急时小小神经质的跺脚,圆的侧脸就像是银币上的橡皮章,那主动流向你手掌晶莹剔透的乳房。尤其是,那玉葱小手不经意的碰到你,那股感觉就像是拿着电苍蝇让自己的拇指碰到中间那层电网——本能的抽动。然后哈哈大笑
女人一老,啥都变了。
上帝是公平的,让你在年轻时在女孩身上享受到所有的快乐,在年老时一一偿还过来。
虚荣的女人。
这个定语放在女性的所有年龄段都像是碰到解析几何中点问题先用点差法一样恰当。也许有的女人不爱美,但,绝对,绝对没有一个女人不爱听奉承话。如果你发现她不爱听一定是因为你太直白,麻痹的就像契诃夫变色龙那个连内心独白都不会做想啥说啥的家伙,当然会被笑。
女人白头时,和太阳落山不一样,后者别有一番风味并且赋予平白的层云们新的生命,前者。。。去居委会树荫底下麻将桌旁转转就知道了。
就像是杜拉斯的情人开头,那个年轻时纯洁漂亮的女孩,她和诺玛一样,年轻时被男人围得团团转,眉头一皱世界就会像黑洞一样坍缩,年老之后无人问津只能用回忆来麻痹自己,怪谁呢?自己已经死了,那些男人们一直在等你的死讯。
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时容颜,可是谁愿承受岁月无情的变迁?
最可怕的是,韶华已去,虚荣日增。
为什么你们还是不懂?
看看这些年轻可爱呼出青草气息的少女们吧,我的天呐,我有多爱她们!可是五十年之后是一堆白发还是一堆骨灰呢?
据说薛西斯看着自己一望无际的大军不由得潸然泪下,百年之后谁会记得这些人这些白骨?
亲爱的,我死了,谁会记得你?
毕竟我们不是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男男女女,不能永远活在人类透气的地方。
在我真切活着的现在,不由想到自己死之时的景象。
我不想永远活着吗?
我不知道,我是个年轻人。我必须遵从牛顿的力学定律爱因斯坦的思维模式,我不会像诺玛一样每天美容只求青春再现,我也不会像史泰龙一样每天雄性激素安慰自己巅峰重演,也许我会像梵高,在生命最光辉的时候,站在一片麦田随便什么田边,用枪吗啡砍刀清算自己的一生。
想想还是蛮兴奋的,除了主动跳进黑洞自杀外这应该是最美妙的死法了。
太阳落下去了,阿里曼再一次战胜了阿胡拉玛兹达,但是太阳终究还是会出来的,阿鲁拉马兹达还是会再一次战胜阿里曼的。
又是该死的循环。

  《日落大道》观后感(五):09年:跨越生死的叙事——电影《日落大道》旁白手法的分析


从粼粼的游泳池底望去,一具男性尸体正面朝下四肢张开漂浮水中。在阳光和水的共同作用下,这个男人的身躯和面孔都处于扭曲的晃动中。可这时,Joe的声音出现了:
“大概是早上五点钟吧,日落大道上的一户大房子里传出了命案。明天早上所有的报纸都会把这案子列为头条新闻,那时你就会发现很久以前的一个电影明星也和这案子有关……也许应该说是最有名的明星。”
的确,这个死人不仅在泳池中晃动,还镇定不失幽默地开始讲一个故事。一切倒回到6个月之前、派拉蒙电影公司摄影棚里、年轻的剧本作家 Joe、追债人、经纪人……
公映于1950年的影片《日落大道》的旁白叙述至今仍令人眼前一亮。生死的界限一下被模糊了,悬念在一种扑朔迷离的特定情绪感觉抓住观众的心。
 
 
时空疆域的延展
“王家卫电影在叙事结构上虽然常常是断裂、靠旁白补足贯穿,但这并不影响结构的完整性”[1]絮絮叨叨的旁白成了王家卫电影的粘合剂,是一条完整的意识之流。“这种倾诉是面向大众的,它貌似私语,却是真正的流行消费品。”[2]
“《罗生门》由三个人物的旁白道出,叙事镜头的运用有板有眼有条不紊。”[3]不同的叙事视角揭示了同一事物的不同侧面。
决定故事的是讲述者的嘴巴和听者的耳朵。对于一个叙事来说,精彩与否取决于说者和听者的默契。“叙事学关注说故事的‘修辞学’,也就是‘传送信息者’所用的形式,来与‘接受信息者’沟通。在电影中,这个传播模式却含有难以决定谁是传送信息者的问题。作者首先当然是导演。”[4]《日落大道》便是“黑色电影”的鼻祖级人物比利·怀尓德(Billy Wilder)自编自导之作。而特殊的旁白处理,便是大师讲这个故事的特别选择。
在《日本电影100年》一书中,提到日本电影很能接受有声片的转变,是因为在默片时代,他们就采用一种真人的旁白形式,叫做“辩士”制度,一个类似于说书者角色的人。很多观众在选择影片观看时甚至以谁是辩士为标准。可见叙述者的力量之大。
“比起默片来,有声片的时空变化大大扩展,电影包括叙事时空和非叙事时空,当银幕上出现的外部世界被叫做叙事时空时,处于那个叙事时空之外的人物内心活动、怀想、回忆以及旁白。”[5]
在多重的时空可能性下,作者被赋予了虚构的自由、表现力的延展。旁白的运用就是一个明证。“旁白的丰富复杂特别表现在表面是第一人称叙事的内心剖白中,实际超出她可知的范围,有她在场的叙述评价,也有不在场的、过去时态的。旁白的无所不知有时令人惊异,有时甚至显得复杂和混乱。”[6]
旁白不仅仅是向观众述说人物内心活动的工具,更具有了整部影片叙事意义上的重要性。
当然,不同类型电影的讲述方式各有风格,“写实的电影里,作者完全是隐形的,事件自然呈现。”而“古典叙事结构里,我们却很能察觉操控故事的那只手。”“形式主义叙事很明白地是作者在操控故事,有时故意打乱时序,或彰显、重组事件以得到最明确的主题。”[7]
真实电影是一种现场拍摄、非虚构的电影类型,使用轻型摄影机和录音机记录事件实际发生的状况,避免旁白叙述。
当然还有那些刺耳的政治宣传都集中在新闻影片和纪录片领域,也就是非虚构电影领域,甚至旁白的最初广泛应用用一种全知全能的智慧进行意识形态的宣传。
但是如今,在故事片等虚构电影中,旁白叙述屡见不鲜,并且不断进行时空延展的尝试。虚构影片甚至有意识地“破坏”了叙事的真实感,使叙事从一种“历史”代言人变成为一种人为的叙述游戏。
比利·怀尓德就通过一个死亡了的Joe之口进行倒叙,变化了正常故事发生的时序,还另加入一层超时空,用死亡的灵魂凌驾于现实世界。这种对于时空的无限延展便是旁白手法加入电影叙事后带来的可能性。
“如果再把旁白(voice over)考虑进去,作者是谁就更难以厘清了。通常这种画外叙述者也是故事角色之一,似乎在帮助观众了解事件。”[8]因此,归根旁白叙述者的选择标准,还是以“得到最明确的主题”和“帮助观众了解‘导演想要观众知道的那部分’事件”,无论导演背后的驱动是市场利益还是艺术创新。
 
 
旁白暗示观点
旁白作为一个叙述者的存在,是电影观点的一种信息透露。由一个死人来讲述自己遭遇的虽然还活着但却早已死去的过气女明星的故事,就传达了最深的意味。
通过Joe的旁白,我们开始跟随着这个不得志的好莱坞编剧回到他死前六个月的生活。他的剧本并不被看好,他的公寓是租来的,他的豪车是债款的抵押担保,他不知道下一顿饭的钱从哪里来;但离了好车,他生活不下去,他幻想的就是拥有一套带游泳池的大房子。
以他的视角——一个正常的、殚精竭虑试图跟上社会进步发展步伐的人,闯入了另一种生活,属于上一个时代的糜烂生活。
我们和Joe一样,是个普通人,一群力争上游来赢得安逸生活的中产阶级。况且,“小说中,叙述者和读者的角色分明,但是电影里,观众认同镜头,所以常与叙述者角色混淆。”[9]
当我们用一种认同Joe的“正常”眼光去打量Norma的生活,一只幼猴的棺材令我们不寒而栗,铺满树叶的游泳池弥漫出阴森的味道,她船形的睡床招致瞠目,我们和Joe一样意外地慢慢探索这个住在日落大道上的老女人的世界,对相片的充斥感到意外,对Norma自作主张决定Joe的来去感到厌恶。
同时,随着他展开与债权人、经纪人、制片公司等等社会关系,观众似乎在与一个上世纪50年代的低微的谋生者共呼吸,去仰视当时社会的等级、权力、金钱、生计。在进入Norma的世界的同时,Joe也试图逃离,试图寻找属于自己的真爱和事业。他矛盾、挣扎,他反叛,却又同情Norma的自杀,沉溺在轻而易举的安逸之中。
“观点决定叙述者与其材料间的关系,故事是透过谁的眼睛看事件。意念与事件是由叙述者意识及语言铺陈。”[10]更可以说是叙述透露了观点。本片旁白的选择直接暗示了对Norma生活的窥视、嘲讽和Joe生活的自我反思。
 
 
旁白暗示命运
“旁白的独白通常是用来制造过去与现在的讽刺对比。不可避免的,这种对比即暗示了命运。”[11]
拉开电影序幕的,或者说为观众讲故事的竟然是一个正漂浮在游泳池中,在光影的折射下破碎迷离的躯体。死亡就是最大、最终极的命运。
用以“已死”的身份来担任影片解说任务,这一点如同希区柯克在电影《精神病患者》中让观众投入一个角色却中途突然将她杀掉一样属于十分奇特的表现手法。但是《日落大道》并没有纠缠于死亡悬念的深入和破解,这并不是一部以死为线的侦探片、复仇片,而是用好莱坞经典的叙事方式呈现Joe与Norma的奇遇和Joe的自我挣扎。直到影片最后Joe决定要离开Norma,Norma在自己固执的爱和自尊下错手射死Joe,观众才恍然大悟凶手,这场闹剧在高潮嘎然而止,剩下一场戏:Norma再一次面对她盼望已久的镜头,只能让观众无限心痛、扼腕叹息。
有趣的是2000年的好莱坞大片《美国丽人》也采用了男主公的旁白作为叙事主线,并且他也是一个知道自己的死亡。影片开头的旁白:“我叫Lester,这是我的小区,我的街道,我的生活。我今年42岁。不到一年时间,我将死去。当然,我现在还不知道。但从某种意义上,我现在就是‘死’的,行尸走肉般的。”同样,故事的展开并不是一味在解答,为什么一年之内Lester就会失去,这个悬念最后只是一个意外。相反,故事倒是以为什么人到中年的Lester此刻的生活是“死”的来展开,更令观众感同身受。
在影片结尾,Lester述说在死的那瞬间,眼前会回闪人的一辈子,在野营时看星星、看到第一个令人心动的女孩子……他说:“你可能完全不懂我现在在说什么,我肯定。但是不要担心,有一天你会明白的。”这是一个死人跨越生死界限与我们的对话吗?人生是一趟单程旅行,终点就是死亡,当旁白用超越故事的叙事时空来与观众的思考和心灵对话时,我们坦然地被触动了自己的终极思考,在忧伤中品咂主人公的调侃。
而Joe最后的旁白“相当富诗意,而且如此温和”[12]:“终究,摄影机再度转动起来。命运之神竟以如此奇异的仁慈来对待诺玛·戴斯蒙。她曾一度如此渴望的梦想现在已将她团团围住。
影片的倒叙方式和独特的旁白选择从一开始,就给影片定下了一个伤感式幽默的调子。这不是一部喜剧,片中透出来的那种绝望,比任何悲剧都要令人痛苦和忧伤,这种痛苦是无法用任何药物来医治的。就像女人的容颜慢慢老去,即使用上所有的化妆品和科学仪器依旧挽回不了挂着细纹的眼角。因为死亡是注定了的,衰老和更替也是注定了的。
因此有人评论说,“《日落大道》以冷酷的笔触,打破了罩在好莱坞巨星身上的假想性的幻觉光影。因为揭示了另一层幻觉空间的虚假性,即好莱坞对集体神话的有意识的不间断构制。”[13]
好莱坞梦工厂不断为普通人造梦,并且将梦推向无以伦比的高度,却也毫不留情地用新的梦来更迭,不会顾及做梦者醒来后的痛楚。还有什么比一个死亡者眼光中的好莱坞故事更清醒的看透这场梦呢?死亡的最终命运也暗示了哀伤与无可奈何是与Norma夸张的表情、华丽的服饰与高傲的态度双生共体的,让影片更具有思想深度。
 
 
导演、叙述者的旁白是否完全可信呢?观影的还是观众自己,命运和观点也都境由心生。电影是游走于真实影像与虚构影像之间的艺术,挑战观者对影像的解读。《日落大道》作为好莱坞的自我审视,用一种多样性的叙述方式呈现了同一事物的多面性,个中滋味还是由做梦者和观梦者自己享用。
 

  《日落大道》观后感(六):从《蓝色茉莉》到《日落大道》,说一下那些永远活在幻想里的人类

去年伍迪•艾伦新出了一部电影,叫做《蓝色茉莉》,讲的是一个在纽约曼哈顿刚刚经历过丈夫出轨破产自杀、继子出走的落魄女名流,搬到了旧金山的妹妹家里,想要重新开始生活的故事,故事的女主人公就叫茉莉。
茉莉花素洁、浓郁、清芬、久远,花语为官能的、你是我的,因为它的香味迷人,很多人会把她当成装饰品一样地别在身上。故事中茉莉的丈夫哈尔比茉莉大九岁,是一个事业有成光鲜亮丽的曼哈顿商界名流,当时他们结婚时她还未完成大学学业,可以想象当时年轻可爱的茉莉,那样一个稚嫩无知的小女人,是怎样无意地就抓住了哈尔的心。
可惜天真可爱的女人不能永远年轻,当你年纪越大,心底里却没有东西时,那些衣着光鲜亮丽的视觉系男人们便会离你而去。当茉莉从自己的闺蜜口中得知哈尔婚外情的消息时,哈尔出轨已经三四年了,闺蜜对茉莉的神经大条感到惊讶,那一句“大家都知道了就你还不知道”深深地刺痛了茉莉的自尊心。
哈尔的出轨对象有茉莉的女性朋友、他的高尔夫教练、女秘书,金融律师等等,只要是围绕在哈尔身边的女人,似乎没有不跟他有一腿的。听到这样一个消息,她怎么也不相信,她眼中的那位幽默帅气,爱自己如爱生命一般的男人,怎么会变成这样子。茉莉几近崩溃。
直到知道哈尔的最新出轨对象后,茉莉终于彻底崩溃了。哈尔这次不是单纯的玩玩了,他明确表示要离开茉莉和那个女孩儿生活。 “天哪!她还是未成年!一个法国女佣!别人会怎样看我?你考虑过我的感受吗?太丢脸了!”茉莉这样强调。哈尔走后,愤怒的茉莉拿起电话,一个电话打到了FBI,警方介入调查后发现,哈尔的公司原来一直经营的是金融诈骗,哈尔被捕,破产自杀,儿子亦觉父亲是个伪君子,无脸呆在曼哈顿,继而出走。茉莉眨眼间失去了一切,从天堂坠落地下。
茉莉一无所有了,于是她去了旧金山的妹妹家,故事真正的开始了。
她在旧金山的新生活简要地概况下:放不下以前的富贵生活,和现在的生活格格不入,想要学习一个体面的谋生技能却力不从心,找到了一份工作却被老板性骚扰。茉莉觉得快要不能呼吸了,她把自己的未来终于又一次地寄托在了遇到另一个男人身上。我们的茉莉毕竟曾是纽约曼哈顿的上流人物,谈吐不凡再加上姿色尚可,她又遇到了一个想往政界发展的优秀男士。这位绅士也被茉莉身上残存的上流气质和改编后的职业所吸引,很快便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
好运不再光顾她了,就在茉莉和她的新未婚夫去买订婚钻戒那天,她的从前被无情揭穿,未婚夫觉得自己被欺骗,愤而离去。她找到了自己的继子,想从他那里得到一点安慰,继子却让她别再来找他,滚出他的生活。她落寞的回到妹妹家,和妹妹吵了一架后,她陷入了“回忆”……
故事里的女主角茉莉因为经受了一系列变故,她变得敏感、脆弱、神经质。她常常自言自语,在大街上突然就对着空气说话,喋喋不休。她没能重新开始她的新生活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放不下”,她放不下从前的富贵和高傲,鄙视所有普通的职业,却不愿面对自己已然身处普通人当中的现实,而多年的上流社会贵太太生活,已经让她丧失了学习和工作能力,变成一个只能依附男人而生活的劣质花瓶。
我仍然记得年初的时候在看《蓝色茉莉》这部电影时的惊叹,我惊叹于伍迪•艾伦对于这一类人的心理和动作刻画的如此清晰,惊叹于凯特•布兰切特的表演如此入木三分,惊叹于影片的结构如此精致迷人。看完后我久久不能平静,我想要对此说些什么,却怎么也说不出口。直到昨晚我看了《日落大道》之后,我再也忍不住对这两部影片的热爱,想要说些话了。
而《日落大道》的女主角诺玛•戴斯蒙,和茉莉的病因如出一辙。
我曾经也遇到过这样一个女人,她陷在过去的生活里不能自拔,喋喋不休地跟你诉说她曾经的辉煌和成就,她受到了伤害,她孤独寂寞压抑脆弱,她失眠多梦神经衰弱,她其实极度自卑,缺乏安全感,但表现出来的却是极度高傲,孤芳自赏,像一朵行将凋零的花儿。
我也曾经短暂地被她吸引,因为她丰富多彩的过去,填补了我对于未来的幻想;而她偶尔展露的妩媚,在同龄人中更是从未得见。然而这些闪亮的终究只是瞬间,生活永远是枯燥和乏味的。当她那些尘事浮华散去后,留下的只是一个停留在过去的人。她们唯一想的到改变自己生活方式的法子,就是再找另一个男人。这个男人或有钱,可以满足她对于上流社会的执念,这个男人或年轻,可以让她觉得自己依然是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女孩儿,而不管自己是四十还是五十岁了。
诺玛不需要那个男人有钱,作为一个默片时代的女明星,她在电影里说了一句这样的台词:“没有我就没有派拉蒙”,她曾经挣的钱已经够她挥霍一生了。当年轻帅气的乔•格里斯站在她位于好莱坞日落大道的豪宅外面时,她站在房子里对着窗户外面的乔喊道:“你,站在那里的那个人,你为什么来的那么迟?你为什么要让我等这么久?”至此,两个完全陌生的人的命运就紧紧地牵连在了一起。
乔•格里斯是好莱坞的一个落魄编剧,因为无人赏识他的剧本,他已经负债多时了,房租已经3个月没交,车子的分期付款也没交完,车子正面临被公司收回的艰难处境。不过他的年纪30出头,英俊挺拔,正值一个男人身体上的黄金时期。当这样一个男人来到寂寞多金却早已无人问津的过气女明星家时,50岁的诺玛深深地“爱”上了他。
诺玛的爱是令人窒息的,是疯狂的,因为他爱的不仅仅是一个年轻的男人,她爱的更是一个年轻的自己。在格里斯面前,她的过去终于可以向人提及,她们一起在她家的私人电影院里看电影,而银幕上的正是她年轻时候的作品。每当她觉得他无聊时,五十岁的她便像一个小女人一般,为他表演她曾经的拿手好戏——美人出浴,她模仿的卓别林惟妙惟肖,韵味十足。她想尽她能做到的一切办法来留住格里斯。
可悲的是年轻的格里斯怎么会甘心待在一个年老色衰的老女人身边呢?就算她有钱,可以给他买一切他想要的东西。有梦想的男人永远不会被钱圈养,当诺玛发现格里斯有了另一个女人之后,她惊慌失措,她担心年轻的格里斯会离开自己。她怎么允许格里斯离开自己呢?格里斯对她意味着年轻的生命,意味着她还有魅力,格里斯是她活在幻想里的寄托者,是她的全部。她问格里斯想要什么,想要什么她都会给他,只要可以用钱买得到。她打电话给贝蒂——格里斯的新欢,告诉她格里斯是个吃软饭的家伙,格里斯不是一个好男人,让她要看清这个男人的真面目……她所做的所有这些只为能留住格里斯,留住过去那个年轻迷人的自己。
故事终于到了结尾,格里斯决意离去,诺玛开枪射杀了他,诺玛疯了。
诺玛和茉莉,多么相似的两个人物,多么相似的命运。她们都是同一类人,因为自身的某种思想上或性格上的缺陷——活在过去,活在幻想里,活在无法达成的某种痴狂中,而当幻想破灭,现实倾倒在眼前时,她们的人生不可避免地走向了悲剧。
而在后一部影片《日落大道》里,有一个人物不得不提,那就是女主角诺玛唯一的仆人——麦克斯。
麦克斯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人物,他也是一个病人,而且也病的不轻。他的病因就是对诺玛的爱,诺玛一步步地走向毁灭的地步,跟麦克斯的爱脱不了干系,甚至可以说他就是诺玛生活在谎言和幻想之中最直接的缔造者。
诺玛曾经是大明星,万人迷,而一手把她捧起来的人,正是她现在的仆人麦克斯,麦克斯曾经是默片时期最有名望的三位导演之一。诺玛有过四段婚姻,而她的第一任丈夫,也正是这位昔日的大导演,如今陪伴在她身边唯一的仆人麦克斯。
麦克斯是爱她的,他也曾辉煌过,也许他也爱过别的女人,可是在诺玛年华老去,身边无人的时候,他甘愿放弃自己的一生,陪伴在这位昔日的“小公主”身边,只为做她忠实的仆从,麦克斯的爱是世界上最最无私的爱。可也恰恰是因为麦克斯的这种无私的爱,而让诺玛的人生走向毁灭。
麦克斯每天都假装是诺玛的影迷并匿名写信给她,让她觉得自己仍然是那个万人迷的大明星。他处处维护她,不让她受到哪怕一丁点儿伤害。当他得知派拉蒙的工作人员打电话给她并不是因为她的剧本,而是想要租她那部车子时,他也把这个消息长埋心底,不让诺玛知道。麦克斯是最最忠诚的侍卫,他把外界的一切会给诺玛带来伤害的东西都狙杀在她的视线之外,并努力让她觉得这个世界仍然是属于她的。
多么伟大的爱!就像李双江对他的儿子一样。
可是,不经历风雨的树木,怎能茁壮成长,不敢独自睡觉的小孩儿,永远也不会长大。一个人的精力和能力是有限的,就算你再有钱,再强壮,也不能把整个世界捏在手里。当事情不在你的控制之外,当你的年华老去,再也无能应对周围的一切,你不得不撒手时,那个从未受过风雨打击的小树苗,面对突如而来的暴风雨,只有被毁灭的命运。
所以聪明的人啊,那不是爱,那是溺爱。爱要有分寸,爱要有所保留。如果你恨一个人时,那就不顾一切的爱他吧!
2014年9月19日完。

  《日落大道》观后感(七):好莱坞的经典伤口

       “SUNSET BLVD”影片一开头,随着令人毛骨悚然的背景音乐响起,一个固定的特写镜头落在了这个标志上。中文翻译过来就是“日落大道”,这既是影片的片名,也是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县西部的一条街道。而它早已成为好莱坞名流文化的标志符号以及好莱坞星光璀璨的代名词。接着镜头开始从这条街道上倒退,依然是特写,清晰得可以看到街道上的凹凸不平和水渍,以及柏油马路的特殊光色。跟着这条路好像也在述说着电影本身的一条发展轨迹,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从好莱坞的发展轨迹来看,导演用影片表达的含义无疑是具有预见性和讽刺性的,他这样的表现似乎也在暗示着好莱坞本身的一条发展轨迹,好莱坞终将会在它所制造的美国梦中醒来。“日落”一词本身带有一种悲壮的美感,正如影片所产生的时代,那是好莱坞的经典电影时期,但是当辉煌到达顶端的时候,也是开始走向衰败的时候。“日落大道”一语不止双关,既表达出电影发生的地点和影片的线索,也隐喻了导演所想表达的诸多主题。
    导演比利•怀尔德,是一位犹太裔的美国导演、制作人与编剧家,是美国电影史上最重要的导演之一。他曾经是一名编剧,为了躲避希特勒的反犹太活动而移民到了美国,重操旧业做起了编剧,接着开始导演电影。他的老电影与当代电影一样提供给我们对生活的洞见,同样提供强烈的美感经验或者使我们洞察生活在另一个时空的人类生活。
    《日落大道》产生于1949年至1950年,这个时期也是许多无声片时代的类型电影在有声电影时期也在不断发展的时候。然而,电影工业的技术改进,以及更为广泛的整体社会变迁,造成一些新类型电影的诞生,并且在旧有类型电影里加入了一些新元素。例如本片就符合这个时期的黑色电影,它涵盖了黑色电影的诸多规律:首先是电影黑夜的场面特别多,无论是内景或外景,总给人以阴森可怖、前途莫测的感觉,更随时表现出一种危机感,例如男主人公的剧作前途的迷茫和被追债时的逃亡,以及男主人公误入古老别墅后被强迫拘留,男主人公雨夜出门看望年轻女编辑等;其次是采用德国表现主义的摄影风格,以古怪的深影和阴沉的影调来造成一个梦魇世界的幻觉,这一点体现得最为深刻的地方是在女主人公别墅的装饰以及埋葬猴子的那一段,充分展现了这栋别墅的庞大空洞以及虚幻的繁华,死亡的猴子的拍摄更体现了女主人公的孤独怪癖,同时也具有某种不好的暗示;然后,黑色电影的主人公往往是道德上具有双重人格、对周围世界充满敌意、失望孤独、最后在死亡中找到归宿的叛逆人物,这一点在男主人公身上体现的不为女主人公深刻,虽然男主人公的性格中也充满着矛盾和不堪,但是在女主人变态的性格刻画中导演在塑造上更为成功;最后,黑色电影惯常采用倒叙法或第一人称叙述法作为描写心理的手段。影片以男主人公的视角为我们展现各个人物的面貌,并且传达出他对每个人的喜好评判,当然他也是剧中人物之一,因此也有着他对于自身认识的局限性。以这样的第一人称视角来讲述故事使观影变得更为有趣也让观众有了如审判官一样的视角去观看影片,给予了观众评判角色的充分权力。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却又更容易让男主人公的情绪和想法感染观众,从而带动观众投入影片。影片中的男主人公是一个不入流的编剧作家,他在面对社会生存环境的压力与金钱的诱惑中迷失了自己,他向往美好却又
    电影的叙述方式吸取了强盗电影中的愤世嫉俗,极端,强烈,这几点在几个人物的性格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特别是女主人公在痴迷于名利和曾经的明星光环中所体现出的癫狂和不近人情的极端,使她展现出了狰狞,无耻,贪得无厌得欲望等人性中最黑暗的种种面目。影片中的女主人公的装扮看起来是很古怪的,有时候甚至与我们今天的思维习惯格格不入,但这不是反到迫使我们认识到电影可以是与我们所习惯的生活完全不同的,强迫我们必须调整我们的自我认知观念,以适应那些被其他人视为想当然的生活。一如影片中的女主人公,然而她却又是一个值得被人同情的角色,因为她仅仅是一个牺牲者,是好莱坞明星制的负面影响中一个牺牲者而已。
    好莱坞的明星制使大制片公司重要影片的生产、宣传都围绕明星进行,从而使明星成为一部影片或一系列影片的品牌,成为企业进行产品差异化策略以及和其他对手展开竞争的最重要手段。片中的女主人公曾经就是好莱坞默片时期的大明星,一夜暴富,生活在纸醉金迷中,生活在各种导演和制片人,制片公司的追捧下,生活在数以万计的影迷的梦中。但美女总有年老色衰之时,明星也总有更新换代的时候,这是世间万物发展的真理,不可逆转的新陈代谢规律,而女主人公却妄想着有一天能够东山再起,更可悲的是她的管家-----她的第一任丈夫,也曾经是把她一手捧红的导演对她无休止的纵容和欺骗。他的种种行为,例如每天假装影迷给她写无数封的明信片和信,明知道她不可能如往日一般再红极一时,却处处给她任然能够肆意妄为的机会,这是他彻头彻尾的逃避方式。或许是逃避她不爱他的这个事实,也是同样在逃避无声片的没落,逃避人们的喜新厌旧,逃避他曾经最美好的作品的凋零。
    女主人公自己写了一个俗套的剧本,强迫男主人公为她修改,她希望通过这个类似于好莱坞梦幻的剧本来复出,她的幻想就好像好莱坞电影,虽然它是以强大的工业基础做后盾的技术主义电影,在形式上追求制作的精美完整,内容上可以制造生活幻觉,但是电影的目的就是制造梦幻吗?这一点,影片的导演显然是持着否定的态度,因此显而易见,女主人公制造梦幻的美丽童话,只有破灭这一条出路。也算是导演在当下的好莱坞环境下做出的一种反思与抗争。有评论说“他通过创作这个关于好莱坞内部人士的哥特式恐怖故事而不费力得冒险去刺痛那只养活他的手”《时代周刊》电影评论家里查德.施克说:“怀尔德具有独到的一种感觉,《日落大道》是好莱坞生活最伟大最精彩的描述,每一个镜头都显得非常特别。” 扭曲的情节表达了比利在自己创作事业前期的焦虑。故事中的爱情成为人生的最后一搏的砝码,但如同女明星复出的可能性一样,这场爱情注定是走向绝望。这场爱情的困境,便如同1950年的好莱坞面对“派拉蒙法案”的困境。(1948年美国最高法院对派拉蒙公司耗时多年的法案作出最后裁决,规定电影公司必须卖掉他们的戏院,派拉蒙法案的通过,直接导致了制片厂制度的瓦解和经典好莱坞破败的开始。大公司不得不缩减每年影片的拍摄量,提高单部影片成本并进行了大规模裁员。在1950年,美国电影的收入只占娱乐产业的12.3%。而在过去,这个数字高达25%左右。)
       影片的进行伴随着男主人公的自诉和极富特色的交响乐,背景音乐多变,但是整体基调是激进的亢奋的充满悬念和诡谲的。纵使你观看影片,仅仅通过配音和画外音以及背景音乐的配合,你依然可以猜到剧情的大概起伏,并且随着它起伏。影片最为令人津津乐道的是片尾,杀了男主人公后已经进入癫狂状态的女主人公以为自己的新片开拍,于是她经过精致的打扮,穿着华丽的礼服,从旋转楼梯上昂着头,缓缓得向下行走,周围的记者和警察都在这一瞬间定格了,忘记了自己的职责,仿佛他们也被女主人公的魄力摄去了魂魄,以为自己正身在片场,混淆了时空,迎接着年老却风韵依旧,高傲无比的公主从扶梯缓缓走下,此时,镜头转换成了一个摄影机的主观镜头,镜头中的女主人公妖艳如魔,伸出了她瘦骨嶙峋的手,张开五指,仿佛要将一切收入她的掌中。影片就在这里终止了,留给人们一个难忘的面容。那是一张不甘被遗忘的面容,其实这世上人类是多么渺小,尽管大多数人都希望自己留下痕迹,但是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幸运的被历史记住呢?一切不过都如同浮云,如同梦幻。一如好莱坞,真正风光的背后隐藏着多少牺牲和不堪,导演已经给出了答案,它有多少风光就有多少暗伤。

  《日落大道》观后感(八):派拉蒙眼里的派拉蒙

楚姐姐课上放过男主拿着剧本找制作人初见女二,及女主男主开车去派拉蒙片场。剧本真的好棒,默片到有声过渡时期的女明星(1927爵士歌王敲响默片丧钟,4050年代正是新事物的高潮旧事物死得不能再死的时候吧)、年已50青春不再,她的17岁确是默片黄金时代啊,她坚持用默片明星的瓷砖地跳舞,不赞成宽大的外套而是买蓝丝绒和燕尾服,开着喝油的老车,不能适应这个突变的时代;她满屋放着自己的照片,私人影院放着自己演的默片,她看着管家扮演的影迷来信,签着名,把自己的签名当作光荣的赠予,给男主的金烟盒上也是,她沉浸在自己光辉的明星生涯难以自拔。

被爱和绝望冲昏头脑开枪打死男主,然后这个曾经的女明星出现在大众视野,一听到摄影机就来劲,把对着自己的新闻摄像头当作电影摄影机。剧本太妙了。

明明是被枪杀这么可怕的重大的事,男主第一口吻却一直轻松地讲述着自己的死亡,黑色幽默。

得知管家是女主三个丈夫中的第一任,且是把她捧为明星的导演……有种《控方证人》一样的神编剧感。那么后两个也一定是和男主一样的小白脸骗钱的吧。

不只有主线的落寞女明星及背后巨变的电影时代,还有不得志的编剧,管家对女主扭曲的爱和宠溺…明说的暗示的,1950年的派拉蒙电影。

电影音乐得了奖,没怎么看得出来…就记得男主上楼梯时候配合脚步的音效,是紧张down的情节却是有点幽默搞笑的音效,也是黑色幽默吧。

女主演技绝了,截了好多图,电影海报确实很传神地体现了。尤其扮演卓别林出来的时候,幽默背后真的能看到美国电影本身对自身发展的反思,他们也在祭奠和怀念卓别林等的默片时代吧。1931城市之光,1936摩登时代,也是刚过去十几年而已啊。

  《日落大道》观后感(九):得而复失的煎熬

影片最后,过气女明星一脸诡异与满足地从楼梯走下,在环绕着的摄影机前重复着早已练就多年的技艺时,油然而生的是对她深刻的同情而不是仇恨,尽管她并没有死去。她的生命力与灵魂早已滞留在多年前那众星捧月的时光中无法前行,只一心躲在自己营造的世外桃源,精心地维系着辉煌的假象。假作真时真亦假,时间是残忍的杀手,很多时候,唯有自我催眠才能从虚幻中汲取到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哪怕这是建立在海市蜃楼上,可是又有几人能拥有超级强悍的内心去揭开血淋淋的真相,去承担应该付出的代价。非常棒的片子,那份对人性深刻的剖析重重地撞击着观众的内心,人生的残酷与悲剧就像是璀璨的樱花,往往最绚烂的那一刻便是开启流星般陨落的起点,所谓得与失的辩证不正是如此吗?!

  《日落大道》观后感(十):一个城市能承载多少人的梦想——《日落大道》及其他

在一连拍摄了《双重赔偿》和《失去的周末》这样两部杰作之后,比利•怀尔德又一口气拍了两部平庸之作——《璇宫艳舞》和《柏林艳史》。两部电影都是具有异域风情的爱情讽刺喜剧。派拉蒙的商人们显然也意识到它们在艺术上并没有太大的价值,不久便把它们卖给了拥有电视发行业务的环球影业公司,以赚取更多的利润。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现在观看这两部电影时,首先看到的是环球公司那光芒四射的地球标志,然后才看到派拉蒙公司的白色雪山。虽然两部电影均不被重视,但对于比利•怀尔德来说,他的电影即使再差,也不会差到哪里去的。如果我们拿它们和当今国内的绝大多数电影做一个比较的话,便会发现这种论断是多么的有道理。就目前的国产电影而言,它的首要任务显然是学习如何通过银幕来讲述一个全世界人民都看的懂的、流畅并且还吸引人的故事,而这显然是比利•怀尔德所最擅长的。
《璇宫艳舞》是比利•怀尔德的第一部彩色片,也是一部歌舞风光片。影片的故事发生在阿尔卑斯山中的奥地利,但实际却在加拿大的贾斯珀国家公园进行拍摄。比利•怀尔德对自己的第一部彩色片相当重视,由于对加拿大的常青树不满意,他花费巨资从加利福尼亚运来一批常青树种植在贾斯珀国家公园,并且把4000株白色雏菊染成了蓝色。再加上美国天才歌星平•克劳斯贝的动听的嗓音,大美女琼•芳登的联袂出演,以及两只小狗的杰出表演,把原本简单的爱情故事讲述的颇为曲折动人,置身影片之中,倒也着实让人流连忘返。影片中有一个滑稽的场景,奥地利国王和随行二人端坐着观看琼•芳登打网球,三个人的脑袋仿佛被拴在了网球上,时左时右、忽上忽下地跟着网球来回运动,让人忍俊不禁。这让我想起了希区柯克的电影《列车上的陌生人》中的一个类似的场景,只不过那是一群人的脑袋跟着网球做有规律的摇摆运动,只有一个人的脑袋专注盯着一个方向,置身人群中便十分显眼。我不是十分清楚希区柯克在拍摄这段场景时是否对《璇宫艳舞》进行了借鉴,他后来在《群鸟》中使用的特技也让我想起了《失去的周末》中的那只硕大的蝙蝠。不过有一段趣事倒可以让我们确信,希区柯克对比利•怀尔德仍然是十分重视的。一次,制片人大卫•塞尔兹尼克宣称他制作的电影《自君别后》是电影史上自《乱世佳人》以来最重要的四个字。比利•怀尔德对大卫的这种吹牛逼不打草稿的广告语很是恼火,于是宣称《双重赔偿》(英文名“Double Indemnity”)是电影史上自《凋谢的花朵》(英文名“Broken Blossoms”)以来最重要的两个字。大卫气的牙痒痒,扬言要跟比利小子打官司。而大卫的铁哥们希区柯克却毅然抛出豪言:“比利•怀尔德是电影史上的今天最重要的两个字。”
《列车上的陌生人》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