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上海王》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上海王》观后感10篇

2017-12-21 20:4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上海王》观后感10篇

  《上海王》是一部由潘文杰执导,钟汉良 / 袁立 / 巍子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上海王》观后感(一):借我春风如少年

  ——他强任他强,你是余其扬

  我本人更喜欢悲剧,并不是说我偏爱天下鸳鸯破镜难圆,世间骨肉生离死别,近年来有太多为了虐而虐的言情IP,阅毕无半分悲凉,尽是欲迎还拒的矫情。成功的悲剧,其艺术感染力来自于全剧没有一个令人痛恨的角色,每个角色都是可怜之人,他们的自私凉薄背后都有深深的迫不得已。正是对每个角色命运的悲悯与同情,造就了这部悲剧的忧郁味道。《甄嬛传》做到了,《上海王》也做到了。不管前期是何等缱绻浓情郎情妾意,开头是何等太平盛世歌舞升平,梦里不知身是客,临了了,每个人依然两手空空。悲剧,没有百转千回后走向团圆的喜悦,像极了从不圆满的人生

  阿其令我心疼,不安全感,伴随了阿其一辈子,我不希望他来做这个上海王。他没有享受过真正的父母之爱,没有享受过真正的兄弟之义,没有享受过真正的夫妻之情,他的人生是缺失的。 时代在变,他的原则无所适从,他的情义总是被漠视被辜负,他永远是那个倔强的壁花少年。

  在别人看来,阿其为情所困,为义所趋,不适合当王,至少在中国,除智勇外,任何负累与牵挂,都会被认为软弱。项羽仁义,却被后世称为“妇人之仁”,这就是中国社会所不认可的领导者身上的贵族气质。阿其一辈子风度翩翩,对下人友善,对对手慈悲,他相信真情,相信道义,他相信命运会待他公平,他从不让别人为难,他追求的是真心跟随以德服人。 可到头来,受伤的却永远是他自己

  阿其和弟兄们的关系维系也不是依靠强权。这也就是为什么三爷五爷被黄佩玉逼得负气出走却敢于和阿其叫板甚至软禁阿其,为什么凯西那个法国流氓在黄佩玉面前衣冠楚楚却在阿其上任后衣冠禽兽,黄佩玉在苦日子磨练后,目无尊长,不择手段。同理,刘邦为了称帝可以用尽下三滥的手段,而项羽手握刘邦家人生杀大权却未报复索命。项羽相较于刘邦,阿其相比于黄佩玉,较为顺遂的人生反而成为了一种诅咒,曾经修养反倒束缚了他们手脚,尘世的苦难最终都背上了他们一人肩头。何曾不怨,只是不忍。

  阿其,真真是月桂树下劳碌的吴刚,守望了一辈子,却永远活在她的余光里。我喜欢小月桂,她色艺双全,兼具骨气和胆识,聪明一世,尽管有玛丽苏之嫌,但还是喜欢她心疼她。她活得那么清醒,那么成功,但也活得无可奈何坚韧如小月桂,历经几度生死,一次次错失和心爱的人相守的机会,命运待她优厚也刻薄。玛丽苏女主们,自然是开了光的:甄嬛之于其他妃嫔开了许多外挂(槿汐等忠仆/温实初/十七爷/有名望的母家/貌似纯元)其他嫔妃可能具备其中的一样,甚至一样都不具备(如安陵容),而其中任何一样都能让她固宠,但甄嬛一辈子太平吗?小月桂和三代上海王纠葛不清的爱恨情仇让她为此大起大落,她和常爷/阿其的一见钟情虽说是辛妈妈/沁云苦守一生求不来的福气,但为此,她又怎能预料她亲眼见证了三代上海王倒在枪口之下,甚至是因她而死,其中也包括她最爱的人?甄嬛和小月桂,都经历了和亲骨肉的生别离,挚爱死在自己怀里,差点曝尸街头等磨难,她们都是笑到最后的女强人,但,依然是输家,输掉了一生的安稳幸福。造化弄人时过境迁固然是一回事,但命运和缘分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说到底,不过是人事后对求之不得的一种归因,天命就是一个人的人格,在每个转折点的不起眼的作用,从涓涓细流汇集成帘帘飞瀑,最终成为滔滔江水。

  我时常在想,如果小月桂在常爷死后和阿其在一起,在重回上海后和阿其在一起,在黄佩玉死后和阿其在一起,结局会不会不一样。但事实上,这些时刻,小月桂甚至都没有下意识地找过阿其,何谈长厢厮守。落魄之际,她想到的都是不依附于人,她从未想过此时的阿其活得好不好,心里想没想着她。小月桂比沁云独立,但她没有沁云勇敢,至少她不敢把自己的心交付给阿其。

  所以,我个人认为,小月桂和黄佩玉的爱情,才算是棋逢对手。否则,真是对阿其极大的不公平。

  因为我希望阿其,永远做一个明媚的少年郎。

  到山上,栽一片苹果树,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你和她抱着你们的胖娃娃(们),不说话,就十分美好

  任它山下风云变幻,谁称霸称王。

  .s.我超级喜欢钟先生和袁小姐的演绎!瞬间沉溺,无法自拔。希望钟先生能多接正剧,不要在一众霸道总裁的角色中无法自拔,多和老戏骨切磋演技~袁立轻松驾驭各个年龄段,大气沉稳妩媚端庄;辛妈妈和沁云风情万种;上海王们各领风骚……总之一句话:这些角色简直找不到更适合的人来演了!不能日日沉湎于此,我要去早朝了。(袁立本人会唱申曲吗?陶昕然本人会花样滑冰吗?好佩服这些演员呀)

  .p.s 我觉得阿其特别像那种从小就被称赞乖巧懂事的孩子,自己忍下来特别多的委屈,一直谦让,恪守礼仪,长大后还要被看着长大的长辈们指手画脚地规划人生,独立做出的决定永远被质疑,放不开脸面和手脚,从未真正的独立,也从未真心的顺从。

  《上海王》观后感(二):当时的爱你还记得吗?

  阿其最终也没有能和小月桂在一起。

  余其扬最终也没有能成为超越过去的上海王。

  当时的爱你还记得吗?

  到了中年的阿其和小月桂,其实说话的机会很少,一张嘴,总会说“小时候”,是的小时候,他们分明还记得他们认识这么多年来的点点滴滴,记得当时说过的话,做过的事。

  那时候的小月桂,是个乡下来的野丫头,胆子大,不怕人,做事肯出力气,被一些人喜爱,也被一些人嫉恨,阿其是个单纯快乐的小跟班,和长工们关系很好,有时候也会和辛妈妈撒娇,也被沁云迷恋着,是常爷看重的接班人。

  我猜,他们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就互相喜欢了吧,就像厨房边的水,淡淡地荡漾着波纹,心里是知道的,不用说出来,如果没有接下来的事情,也许几年后,他们会结婚,像阿其梦想的那样,买一个山头,种一大片苹果林,生很多孩子,看他们光着屁股在林子里跑来跑去。这个简单的梦想让我想起了重光,她是独立有思想女人生活在一个喧闹的都市,她穿绣花鞋,鲜与人交往,恋父,在遇到宋清佑之前有很激烈的恋爱,她也只是想找个和她一起种树的男人罢了,幸好,宋有所庄园,可以种树,还有可以种莲花的池塘。扯远了,其实我是想说,无论多么简单的梦想,多么简单就可以办到的事情,一和人掺和在一起,就会变得复杂,而且难以实现。

  小月桂的出现对于一品楼里的一些女人来说,是一个谁都不愿想起来的事情吧,她不好看,也不优雅,可是就是有这么多人喜欢她,秦老板喜欢她的福气,阿其喜欢她的单纯,常爷喜欢她的菜泡饭,我不知道我是否可以用这简短的两个短句来概括阿其和常爷对她的喜欢和爱,姑且如此罢。她就是不经意间成了一个闪光的女人,而这样的光芒成了横亘在她与阿其之间的鸿沟。

  “我只是一个小跟班。”“他是大老板”“他是我义父”

  不同于钟汉良以前演的小顾,小顾的悲剧在于他太想要一些东西了,而阿其的悲剧在于他太容易放弃了。本来那就是自己爱的女人,他却因为考虑那么多,只能亲手把她送到自己义父的手中,只能自己坐在房间外面想象里面的情景,只能借酒浇愁沉浸在回忆里。也许,他确实是懦弱的吧。

  我一直觉得,小月桂不爱常爷,我想,那只是一种盲目的崇拜吧,他是一个好的结婚对象,而已。可是当小月桂追着远去的汽车嚎啕大哭时,当她为他准备生日晚宴时,当她在新婚前夜露出的甜蜜微笑时,我几乎以为她真的爱上了这个男人了,原谅我的肤浅,我实在不忍见到钟汉良皱起来的眉头,这样的难过一直持续到黄佩玉死的那里,“在你心里一直有个男人,也许你不欣赏他,也许你不崇拜他,可是你爱他。他是谁?”“余其扬”

  还有什么事情比得到自己所爱的人的回应更好的?没有了吧…就算我们不能在一起,可是,一想到你看着我说出我名字的那一瞬间,我觉得我是幸福的。

  之后,他们还是没有能在一起,面对沁云的挺身而出,阿其终于和这个他并不爱的女人结婚了,十年,他们相敬如宾,可是连沁云自己都知道“你对我的感情,从来没有超过兄妹之情。人不应该欺骗自己一辈子。你心里有个你一直爱的人。我知道。你知道。她也知道。”

  相爱的人最终也不能走在一起,最爱的时候没有说出来,说出来的时候却又已经不能相爱了。

  编剧很残忍,他让小月桂亲手杀死了阿其,死在了他们的绵绵爱意里,之前的一切都无足轻重了吧。小月桂的女儿爱上了阿其,阿其成了依附政府的走狗,这些都没有关系了。我爱你,并且愿意死在你的手上,我知道我们不能在一起,我是开心的

  我到现在还能想起阿其中枪倒地时的笑容,还有小月桂失控的尖叫声,她一直表现得如此镇定好像从来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把她打败,原来不是她太坚强,而是这份爱,她从来不知道有这么重。

  《上海王》观后感(三):在都不懂得爱的时候,别去结婚

  筱月桂在嫁给常爷前,问阿其,是不是要嫁?可是阿其认为嫁了才是一个好的归宿,虽然和对沁云说是,话语相似,心境变化很大,但是,因为阿其没有为自己争取,他错失了两次他的最爱。

  其实第二次发现筱月桂,他还是小跟班,不过变成了黄佩玉的了,虽然他先于他发现了她,可是他不够勇敢,他只能在细雨中观望他爱的女人,没去争取,他又错过了。

  第三次,在筱月桂决定要和他去厮守时,他为了所谓的帮会,不肯去,逃离了三爷和五爷的软禁,而且当他得知,月桂早就知道时,他有些崩溃。这是他第三次的错失。

  然而,他对他的兄弟也能下手,让我汗颜,难道人心就如此吗?虽然那是乱世,可是……

  所以,他终究死在了自己的游戏里,借爱人的手来自杀,只因他似乎从来不懂得爱,他永远在孤军奋战

  他不够远见,之于常爷!

  他不够聪明,之于黄佩玉,并且他也不够狠……

  筱月桂,最后收了帮会,却用来解散,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子?一生中3段爱,都是和上海王有关的历史使然,也是悲哀

  所谓的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她最终孤老致死,和着一些同样孤老的女子。

  我不清楚他们是不是真的懂了爱情,没有相守,只是怀念!太悲哀

  小哇的表演,我没看出太好来,只是他夹杂在人群中,确实风格迥异

  《上海王》观后感(四):电视剧平淡

  虽然书也像一个烂掉尾的,没有讲明最后小月桂到底做了什么让大家都忌讳谈论她,但是书中的小月桂是个颇有心计的女人。在电视剧里,小月桂又成了万年不变的圣女形象,大陆剧情节的致命伤。电视剧和书有很大的出入,连人物性格都做了很大的改变,人物对照也有出入,不一定说连续剧必须要和书一样,但是每个人物的情爱应该基调一致才行啊,导演你这里差的好多啊。读书的时候我在遥想哇 这么多细节描写,应该不会搬到荧屏上吧。结果还真的拍了电视剧,但是镜头全都给砍了,就是把小月桂的形象给拉的无比辉煌,成了另外一个全能烈女。我还是说袁莉不适合这部戏,台词说的像有声朗读一样,关键是幼女的佻眉 熟女的风韵 都展现的一般般。不过余其扬的选角很符合小哇,但是电视剧明显把他平板化了,我更喜欢书里余其扬在结婚之前一直没有表现对她的爱意,只有不断地关注,不会说那么酸的情话,小哇你的情话一串一串往外冒,袁莉就拒绝,完全没有暧昧所发展空间。所以推荐原书,里面人物的调调我都很喜欢。常爷形象树立地很好,比书要丰满多了。

  还是陈善可乏的感觉。钟汉良的脸太嫩了。再沧桑一点就好了

  《上海王》观后感(五):上海滩的儿女情长

  在一群演技派里,叫得出的都是响当当的名字,袁立,巍子,陈锐,宋佳,还有一些说不上名字,但浑身都是戏却比主角还抢戏的配角们,师爷,三爷,五爷等等。所以,在演技派重重的包围下,因为对比明显,钟汉良的演技,我保持客观的说,真心不怎么样,火候不够,情感,神情,表情,力度和味道都实在不到位。当然,也许这方面有角色设置的局限问题,但他真心没有凭借演技说服我,我或许能隐隐感觉到他的努力,但就是差了好几口气。

  上海滩,瞬息万变,帮派之争风云涌起,江湖变迁,在这个权利斗争的时代,大家都不得不穿上铠甲,武装戒备,强烈地成长着改变着自己,冰冰冷冷,将心底最深的感情埋葬起来,不再唤醒。可是只有这位余其扬,将爱牢牢地放在心间,从未褪色,即便当年的小月桂再也不复存在。喜欢钟汉良饰演的阿其哥,也许是因为阿其这个人物设定,他的出现是那么的不一样,在那个充斥着黑色交易,打打杀杀,在商言商的上海滩,有这么一位干净的,特别的,清爽的,可爱的,笑起来很温暖的一品楼的被收养的小管家,给整个黑乌乌的天空添加了一抹清新的色彩和眼前一亮的温暖。早前的阿其哥,也许他有小哇的影子,在戏中,对小月桂sentimental专一执着的守候,他隐忍暗自神伤夜半独自买醉的多愁善感都很叫人心动。他得不到最爱的小月桂,夹杂在常爷和黄爷之间,做不了主,爱不了人,他大声叫嚷:“我有什么办法,常爷在的时候我是一个小跟班,黄爷在我依旧是个小跟班”。他不能爱,无法爱,没有爱,他好像变得不完整,却又被糅合灌以一种让人无法转移视野的魅力和吸引力。

  这部剧,不得不说的实话是,从钟汉良饰演的阿其成为第三代上海王之时,剧情的编排就已经有些难以理解,莫名不堪,设置安排不合理,剧情方面匪夷所思,再加上钟汉良本身始终没有或者营造不出上海滩一帮之主的霸气威武范儿,不如常爷英雄版的义字当先,运筹帷幄,霸气豪迈,胸中万马,也没有黄爷枭雄般的心狠手辣,心思缜密,滴水不漏。他不够成熟时,师爷训说:“你可以成为常爷那样的英雄,也可以成为黄佩玉那样的枭雄,但是不管是哪一个,都绝不会像你这样感情用事,一旦数万会众的生死亚于你一人的肩膀上,不是能不能做,而是应不应该做。”他不属于这个时代似的,若他能自由抉择,和小月桂一起私奔到乡下,过着幸福的二人世界,然后有一所很大很大的大房子,种了很多很多的树,生了好多好多的孩子,一起玩耍,做家务,远离尘嚣和纷争,该多好。可是,很多事,由不得自己,他硬撑着浦江商会,表为信守承诺,实为证明曾经被压迫压抑的自己,只是,这样的极端捆绑方式只会让自己和浦江商会的未来方向越发偏离…到最后,余其扬,能死在最爱的小月桂的手里,也算是给他痛苦不堪的苦恋结尾配以一首美到忧伤的音乐休止吧…

  袁立真的很美,不光是外表的漂亮,而且整体还散发出很大气舒服的气质。她的眼睛是很有灵气很活很亮的,她的一双眼睛不仅打动人,而且她的演技也真的很能说服人,很彻底很淋漓。她从一位不谙世事可爱天真的乡下丫头成长为坚强高冷独立宽容的御姐,整体的转变演绎的极其自然和有说服力。美中不足的就是,总觉得她讲台词时候的咬字有些怪怪的,但是演技的扎实和爆发的力量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袁立饰演的小月桂,置身于上海滩所处的时代,一步步走来成长为新一代女性,可以说是很有标榜和象征意义的,再加上袁立本身符合这样的特质,角色简直像是为本人量身定做一样。她说过好多话,她看得透,看得开——

  “我不太愿意接受别人的帮助,因为我知道,接受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

  “只要你觉得自己是对的,纵然对方有千军万马,也要往前冲,该出手时就要出手,千万别手软,而且决定了就要马上去做”

  黄佩玉还称赞她“我可以忍受一个女人(指沁云)虚荣和物质,但是我不能容忍一个女人她没有智慧”

  “生活容不得我们片刻的自怜和犹豫”

  “像黄佩玉这样的男人是东风,可以借,但不可以靠”

  “认真努力还不够,还需要动动脑子”

  “钱和权这种东西稍纵即逝,可是你给了我通道,我就有了一切”

  “女人怎么了?女人不是一样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吗?”

  ………

  新时代女性在崛起,越来越多的普通女性身上也有着小月桂的影子。过尽千帆,经历万千,变得坚韧,独立,自强,内心强大,却始终怀有善良,宽容,平静的内心。希望每一个这样的小月桂都有阿其哥的疼爱,专一和守护,并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

  即使每个诚如沁云的女孩都曾经犯过执迷不悔,误入歧途的错误,那有何妨?否则需要人生干嘛?人生那么长,难道在于不犯错?两小无猜却不爱自己的余其扬,无性不婚,给钱不给爱的黄佩玉,趁早离开也是放赎自己。受过无数心殇,流过无数眼泪的她,反倒释然了,她说“我一点不恨小月桂,我反而感激她。我过去总是太依附于男人,总是活得小心翼翼,为男人而活,为男人开心而开心,可是我现在想通了,女人应该为自己活,成为一个独立的女人。”…为救新一代上海王余其扬,沁云姑娘二话不说跑去外国巡捕房用自己的身体以此作为交换条件。那一天,她出来后,被蹂躏的她,站在风中,披头散发,衣服凌乱,下身出血,柔弱的身体中爆发出十足的力量。她,那一刻,是位圣洁的女王,无论灵魂抑或身体。余其扬自觉亏欠她太多娶了她后,她在两人的婚姻生活中却始终感受不到真真正正切切实实的爱,有一天,她拿出离婚协议书交给阿其,说:“你爱谁,你知道,我知道,她也知道。”她感谢余其扬,她不再恨,而是放手,放手,放过别人,也是放过自己。她后来跟辛妈妈说过一句话:“如果我爱着好几个人,证明我还年轻;如果我只爱一个人,证明我已经老了;如果我谁也不爱,证明我已经重生。”

  其实,生活中,大多数的女孩都更像沁云姑娘般,单纯,真实,柔弱,迷失方向,受过伤,流过泪,但是在极度伤痛中却能随着孕育在身体里的强大潜力和未知的力量完成凤凰涅槃,展翅高飞,脱胎换骨等一系列的转变。这样的女生,不仅有质感,更真实,更亲近,也更令人喜欢和敬佩。而像小月桂这样的女生,生来坚强似的,十足的抵御情感的能力,不被感情牵扯,又未失去大方向,冷静和理智,运筹帷幄颇具智慧,多数平凡人倒也离她差个距离和修为。不管迷途知返或是执迷不悔,结局如何也未曾知晓,但我只想说一句:身为女人,很多时候,我们都低估了自己身体里蕴藏的力量和勇气。我们可以做得很好,我们不会被轻易打败,我们比想象中坚强。

  为爱而生,为爱而死,为爱而埋葬的灵魂啊,在上海滩这片土地,飘荡不息。

  《上海王》观后感(六):时代巨轮下的女性

  作为哇粉,阿其哥的一生让我心疼。喜欢他的poem sentimental,欣赏他的领袖才干,疼怜他错爱一生的痴情,心痛他后期的种种努力却不被理解……关于余其扬,可以讲很多很多,但我想说说那个特殊时代背景下的女性,以四个人为代表:筱月桂、辛黛玉、沁云、李玉。她们都是惯看繁华三千,品尽世态炎凉,对时代的沧桑巨变及男权社会的种种均有自己的理解与看法。

  筱月桂,剧中当之无愧的主角。同为女性,她一生的悲惨遭遇让我揪心叹惋,究竟是为什么一个人的人生可以悲惨到这种田地?又是什么样的信念让她走出泥淖最终叱咤上海滩?早年贫穷而悲惨的佣工生涯,被强迫做妾的苦不堪言,婚礼变葬礼的命运捉弄,生女不能见女的二十年的悲痛……她不仅没有低头,反而活出了一片天,成为人人仰慕的申曲皇后,一切,只因她朴素的一句“我有一双手,我想自己养活自己”。在一个男尊女卑的时代里,开始时她没有丝毫靠男人的想法。在她眼里,女人也是人,同男人一样,都有一双手,为何不能靠自己?虽然她也曾靠常爷、黄佩玉解决了一些麻烦,也曾依靠过男人、借男人之力以达自己的目的,但是,她的男女平等思想放在当下仍是弥足珍贵,没有张旗呐喊女权主义,默默以一生的行动来践行自己的理念,虽则坎坷多舛,但活的是自己,一如沁云后来所言:“没有她(筱月桂)这面镜子,我照不出自己的可笑。”虽然个人不是很喜欢剧里的筱月桂,但她的思想、行动、胆识着实让人钦佩至极。

  辛黛玉,她早年的人生剧里着墨不多,但能从零星言语中拼凑个大概:年幼便出来谋生活,苦心经营一品楼几十年。她是那种中国传统式的女性,面对时代变迁不做反应,即如她自己经常感叹的“老了”。但在感情上,她是一个伟大的女人。坚守一份感情十几年,当挚爱另娶他人时强忍悲痛帮忙张罗婚礼,更让人难以想象的是把自己所挚爱的男人与其他女人的孩子当亲生女儿养大,细心呵护,这该是有多深的爱多博大的胸襟才可以做到啊!试问,普天之下肯为爱牺牲如辛黛玉者有几人?抛开情感不谈,聪明如黛玉,自是能洞悉时代的沧桑变化,但她是无力改变也无心改变,特别是在常爷死后,她的生活仿佛被抽空了一般,她只想固守与常爷女儿辛荔荔的平淡生活慢慢变老。从本质上讲,她也只是个想过好自己小家的女人,她所关心的,莫过于与常力雄有关的一切,浦江商会、一品楼、辛荔荔。她是面对时代变化退居其后者,在男权社会里有尊严地活着,不出人头地,默默维护在意的人或物。或许是她早已洞悉人情世故,所以她面对时代变化的态度一以贯之。

  沁云,剧里她的蜕变最能引人感慨。前半部分,她依附男人、利用男人来获得自己物质和精神上的满足,因为如她自己所说“很多男人喜欢我”,她可以不用靠自己的打拼就可以尽享富贵荣华,比如秦老板、比如黄佩玉。这样的沁云,虽不讨我们喜欢,却也是当年倌人们的常态。之后,搬出黄佩玉在霞飞路的别墅,没带走任何贵重物品。也许是在经历黄佩玉的冷淡后她彻底想通了,纸醉金迷夜夜笙歌均为过眼云烟,依附男人所获幸福不过是一堆沙,风一吹就散。她彻悟:“女人也有一双手,也可以养活自己。”这样的转变,我看到了一个高贵的灵魂。爱情上,她是唯一一个爱了阿其一生的人。因阿其在她闺房椅子上歇息了一晚就暗自窃喜,多么可爱的少女形象啊。开始因阿其爱小月桂而对小月桂百般捉弄我认定她爱的太狭隘。而后来,她用自己的贞操救阿其出狱,十年婚姻认定阿其不爱她果断离婚让他去寻找自己的幸福,我渐渐喜欢上了这个看似柔弱却内心强大的女子。最后当了修女了却尘缘留下一句“爱是给予,所以永远不会失去”给阿其,虽然我为阿其哥哥永远失去了如此美好的青梅竹马而惋惜,但我祝福她,得到了人生的大通透。有时我想,阿其哥爱的是沁云而不是小月桂那该多好。时代沧桑巨变,她选择远离。看破红尘,过上了永远不会失去的美好生活。

  李玉,说她只是个目光短浅的仆人肯定不公允。从她对小月桂说的话以及从妓院救小月桂的事可看出,她并不是一个普通的女人。剧里我很喜欢她,穿着举止得体,虽是服侍人,却是有一种高雅。多年在一品楼的经营,她深谙当时社会的现状:作为女人,要么有钱要么有权要么依附男人,否则难有出头之日。她不像小月桂,会以一己之力去挑战男权社会。她有爱她的老公,有幸福的家庭,她是一个传统的贤惠的勤劳体贴的中国妇女。她有自己平静的生活,没有那么多的压迫与苦难,所以她也犯不着去做在她看来以卵击石的事(挑战男权社会)。她是基本无视社会变化的,只想过好自己的日子,也就是普通百姓的想法。但是,在这样的大基调下仍不乏自己的闪光点。

  她们四人,很能代表剧中1915年至1937年中国时代巨变中的几类女人,放在现在仍能引起深思。

  《上海王》观后感(七):阳光烧到七月半

  阳光烧到七月半

  ------因为回忆,所以才会闷闷不乐。(《上海王》剧评)

  对一场戏的印象特别深刻。

  沁云和余其扬离婚时的对话。他们反复的强调着彼此的幸福,说,彼此的幸福不在对方的身上。所以,分开。分开就能找到不在彼此身上的幸福吗?

  幸福里面是不会有不甘心的。而故事,都是由不甘心开始。

  人一旦失去重要的东西,那就永远走在失去的道路上。第一次的失去,便永远地怀念那一次,用记忆里加倍的美蒙住眼睛,加深现实的丑陋。现实永远及不上过去记忆里失去的那个美好,眼前的事都不可能成为过去的弥补。

  我们不甘心,我们失去的,你在我身上剥夺的,是你以后的虚伪的好。所以,我必须恨你。

  复仇的故事,永远都不会美好。不相信会化开的仇恨。复仇必须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但最多的还是同归于尽。

  黄佩玉的恨,是立体的。从童年的后半部分到长大成人的一整段时间里,想要复仇的心就是生活的过程和目的。很佩服像黄佩玉这样的人,有恒心有毅力,目标明确,足够有勇有谋。就像师爷说的,黄佩玉虽然不是英雄,但他是个枭雄。也许,在男人眼里,黄佩玉这样的应该值得“卑鄙小人”四个字。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而他却把可为不可为的都为了。无论他的结局如何,他成功地复仇,他打败了英雄。从生物的自然本质来说,活到最后的才是真正的强者。这点上,他就是比常立雄强。他确实有头脑,在争夺南京路的较量里,一个人跳了一场应该得到全场掌声的华尔兹。让应视自己为仇人的人把自己当作恩人,这样的人谁能否定他的能力?但为了树立符合社会的道德观念,像他这样的人就必须死。为什么?因为要成为一个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就像寓言那样。故事告诉我们:心术不正者,必无好下场。所以,她爱上了催命的小月桂。他对她的爱来得有些不可思议,深刻得不可思议。这样一个像狐狸一般的男人,不可能嗅不出阴谋的味道。死时,他对她说:我没有输给常立雄,而是输给了他最爱的女人。可,他若不愿输,何尝不会有一线生机。真要说败,那必定是败给了他自己,败给了过去许许多多的寂寞和对爱的期待幻想。谁不是个普通人。

  袁莉出色的演技可以说近乎完美地演绎了小月桂这个角色。如果要做女人,那就要做像小月桂这样的女人。这个角色总结起来异常简单,是个根正苗红把异常正直的三观彻底贯彻执行,并成功得到回报的人。用这些词汇总结她似乎有些轻巧,在整个故事的基调中也同样显得突兀鄙陋。但,没有错,她就是这样一个人。一开始,她不怕,是因为作为一个乡下丫头,她不知道怕。后来,她知道怕了,可是,那个可以让她依靠可以罩她的男人是常立雄。常立雄是谁?浦江商会的大哥大,上海之王!那她又有何可怕?生活的苦难,是打磨她性格的最精细工匠,而对生活最初的认知,对常立雄气度的记忆,统统渲染了她的独立与执着。而她更胜于其他女人的地方在于她不完全依赖,但也懂得适当地接受;她不是刚,她是充满弹性的皮筋。特别喜欢她的笑,小月桂的笑,特别是后期青年阶段,无论面对怎样的尴尬境地,无论是蟾宫大戏院的经理或者是黄佩玉,她的笑无懈可击。她的世故让人惊讶,她竟然意外的不排斥阴谋与交易。成长的印记在她的身上如此的明显,从前的小月桂只会说:我想用自己的手养活自己。而变成筱月桂的小月桂,她会说:这次,我一定要成功。

  喜欢小月桂,但也不会讨厌沁云。在沁云小姐的身上,几乎还原了一个女人最自然的原貌。她那么无辜,是整个故事中最无自保能力的人。生长的环境决定了她变成怎样的人,可偏偏,又让她看到了小月桂。小月桂的出现,让所有普通女人都变成了可怜女人。沁云的年轻貌美让她虚荣,可她苦苦求的,余其扬的爱,黄佩玉的爱,却被一个乡下野丫头轻而易举地拿去。女子的优越感、虚荣心不但没有得到满足,反而被狠狠踩了一脚。所以,她难过,她悲伤,然后,便是迷茫。很多东西,都无法通过比较得出答案,或者较出高下。想要一个结果,最多告诉你,不同的人便去求不同的人生。得不到她得到的,好好看看自己的手心,会看到她得不到的。可是,看得到的,只有她手中闪闪发亮的东西。沁云姑娘,是个好姑娘,不仅仅因救阿其的献身,更是因为她能够想清楚一些事情,作为一个完全的女人,这实在是太不容易。她是完全靠自己进行的蜕变,而筱月桂,一生遇贵人良多。

  余其扬,我们的阿其哥。这是看整部剧的终极目标,欣赏美貌的钟先生。不加赘述钟先生外貌的出挑,单讲余其扬。余其扬最大的弱点便是他的懦弱,或者说太重感情。他太敬重常立雄,视他如师如父。在余其扬的心中,常立雄是神一样的人物,这样的信念造成了他一生的悲剧。悲剧,从他无法开口向常立雄说出他对小月桂的爱开始。也许,当初他说出了心中所想,之后的所有都会黯然无恙。可这样的桥段不会出现在显示中,更不会出现在故事的桥段里。我们的阿其哥,年轻、英俊、善良,他并不适合成为一个王者,而应是王者的忠犬,认定了主人,便生是他的人,死是他的鬼。这不是腐女宣言,只是拿来作恰当比喻。他对一个人忠诚,那便忠诚一辈子,爱上一个人,那便也是爱一辈子。执着太深,变成魔障。这句话拿过来用实在是太合适了。他的目的明确,要让浦江商会活下去,在他的手中活下去。没有人看到他在常爷墓前歃血为盟,所以,无人能理解他的决心。那是一种蒙蔽一切,不折手段的决心。这个决心才是活着的阿其。要杀死阿其的命,浇灭这个决心,当然会得来抵死的反抗。

  又一句话:相爱不是两个人必须在一起的理由。直到小月桂声嘶力竭地呼喊时,才确定她是如此的爱着她的阿其哥。而他们两人终究有缘无分,但,没有在一起的爱,才会被永远铭记。不是吗?爱,是最容易被岁月消费的东西,而活在记忆里的爱,却永远鲜活。小月桂是幸福的,阿其也是幸福的。他们的心中永远的保留了最美好的情感,浸泡在记忆的福尔马林里。阿其的死,是对这段情感最完美的献祭,这是一场由相爱的两个人共同完成的仪式。没有荣幸用自己的双手迎接爱人来到这个世界,但却有运气送他离开,此时的爱人,有着与母亲同样伟大的意味。至少,在我的眼中如此。

  当年的钟先生年过而立,但依旧可以毫无压力地扮演少年的角色。无愧于他小太阳的称号,他的笑容真的是能够温暖人心。几年后的钟先生,气质已经有了一定的变化,变成了那种一眼看过去就觉得有故事的那类人。但他依旧温暖着很多人,如果可以,倒真的希望无论故事里的阿其哥还是现实里的钟先生,都能够停留在少年阿其的那个阶段。这样的美好愿景,真是奢侈而天真。

  很遗憾没有去读小说原著,所以无法判定它的本质意义是否和编辑改编后的故事表达的是同一的讯息,但在这流行快餐剧的时代,电视剧《上海王》讲诉的还是不错的故事。虽然,某些情节的接洽不是那么顺畅,情节的进展也不完全的顺利成章使人信服,但故事还是塑造了几个性格饱满鲜明的人物,这样,我便已经很满足。更何况,还有可爱的钟先生!

  《上海王》观后感(八):看过《上海王》

  最开始看它是因为钟汉良,找到这部比较老的片子。后来随着剧情的发展,我开始迷恋。

  以前看电视剧,好多NC片都是“我知道了开头也知道了结尾”这种风格,这部电视剧,我却最终没想到结局会这样。

  (我估计小说写的应该不错,有时间借过来读一读。)

  演员里巍子演的常爷我其实不是很喜欢,觉得他有点太过侠义,不过这样的人既然这样处事,必然有他过人的资本。他有他的浦江商会,有乱世时期最需要的仗义精神,确实带来浦江商会的繁荣鼎盛。他娶小月桂的原因我一直没看出来,难道就是那么一顿饭?我猜最初还是因为仗义的精神吧。爱是慢慢滋生出来的。要么就是电视剧没表现出来。这是剧本的事儿了。巍子演的稍微有点过,说话的声音有些装大气,人物形象倒还不错。

  袁立演的小月桂:形象上,最开始我可以理解导演想表现小月桂那个农村丫头的单纯无知固执,但形象上真的跟袁立很不相配,而且在小月桂时期,她说话的语气有些别扭。好在后来她变成筱月桂以后,还挺适合她,其实袁立演那种女强人很合适,霸气十足。无论是筱月桂还是小月桂,演的都很好。

  钟汉良的余其扬真的是一个很悲剧的人物,不能表达爱,无论是在常爷时期还是在黄佩玉时期,他都只能深埋心底,看自己喜欢的女人一步一步走向成熟走向成功。我猜想其实余其扬是喜欢曾经的小月桂的,她拥有那么单纯的眼睛。后来的女强人的筱月桂不适合大男子主义的余其扬。

  黄佩玉,我很欣赏这样的一个人,当然是指他做事的方面。很清楚的看出来浦江商会在上海滩的形势,有效的改革,要不估计浦江商会早就得解散了。

  最悲剧的女人是沁云,不过最后还是解脱了,早离开早好。千万别舍不得!

  《上海王》观后感(九):语录

  这样的男人是东风,可以借,但不可以靠。

  要落就落在最高的枝头上。

  虽千万人,吾往已

  爱是给予,所以永远都不会失去。

  生活容不得片刻的自怜和犹豫

  痴人,人生,你把何时当做终点?

  我看中的是你这个人,人不对,计划再完美也没用。

  如果我爱着许多人,证明我还年轻;如果我只爱一个人,证明我已经老了;如果我谁也不爱了,证明我已重生!

  在你心里,你只爱一个人,你可能并不欣赏他,崇拜他,但是你爱他。

  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个人只能取自己最重要的东西,不能什么都占着。

  《上海王》观后感(十):时不待我,生不逢时

  那个年代连民族工商业都难以为继,在夹缝中艰难生存,何况一个带有封建残余势力和黑社会根基的浦江商会。一个朝代,一个社会,一个群体,一种信仰都有其时代存在的环境,有他们发展、兴旺的辉煌,更会有消亡的必然,其实不是余其扬的错误,也不是他的懦弱,那个时代的上海民族工商业就是具有着典型的两面性(革命性和软弱性),他是时代的畸形儿,那个时代的上海,不是像黄金龙、杜月笙那样黑社会雄霸天下一时,就是像军阀政客们一样投靠帝国主义,甚至是像汪精卫那样,或者蒋介石那样,在这就是四大家族那样的少数名门依靠国家和帝国主义大发国难之财。剩下的几乎都是苦苦挣扎的芸芸众生,那个时代太大太杂太乱了,让人看不清未来的发展,看不清时代的方向,不是中国人看不清,就连当时的欧洲人、美国人可能也不会想象到会打了几十年的二次世界大战。所以我们不必求全责备,不必太计较余其扬不能像常力雄、黄佩玉那样成为引领时代的英雄和枭雄。其实他们也没能改变他们生活的那个年代,也只是顺应了那个年代,余其扬要做的也是顺应当时的时代,只是时代并没有给他太多的出路和机会,只是他生不逢时罢了。他不是小月桂,也不会有小月桂的经历,他没有刘骥那样的学识,也不会像刘骥那样更新这个时代。总之,在这个特殊的时代区间里,他没有做成黄金龙、没有做成周朴园,吴荪甫,更不会做成投靠日本人的走狗,他就是他,一生中充满矛盾,为别人活着,为别人而努力,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把自主的命运留给了小月桂。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