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烈日当空》经典观后感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烈日当空》经典观后感集

2017-12-30 21:52: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烈日当空》经典观后感集

  《烈日当空》是一部由麦曦茵执导,林耀声 / 梁晓丰 / 王敏奕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烈日当空》观后感(一):用无聊来对抗无聊

  这名字真的很好

  《烈日当空》

  导演很巧妙地安排 7+2 个演员的关系来侧面描写香港社会问题

  烈日在燃烧一切的时候,赤膊奔跑的我们根本不理会任何的将来

  几段千丝万缕分解不开的关系,去证实香港下层生活残酷

  没有刻意描写,很多都是很直接表现,没增没减!

  谁不年少轻狂

  无知的他们对于花花社会的耳濡目染诱惑完全没有抵抗力

  可惜低下层的家庭时间花在生计而忽略教育,认为自己也是这么过来。

  但这些形成代沟的想法做法,令教育走了不少弯路,

  也很容易形成反社会人格……

  面对死亡,面对过错,面对挫折,只能用放之任之

  更不会表达内心苦恼失望……

  被烧伤的感觉

  痛苦悲哀,很容易催促成长,但这成长不能说是茁壮

  教育是肥料,然而这种长大,是伤害的成果,

  如同赌博一样,主角最后可能会看见真正爱他关心他的人

  也有可能看不到……

  现实是讽刺的

  最后,有人问主角 “ 很少年轻人像你一样,面试穿的这么正式了”

  这个画外音,像一把盐巴,狠狠洒在主角的伤口

  但这个时候的主角,已经可以应付有余

  平静地,笑了一笑……

  把解秽酒的糖塞进口中……

  “ 用无聊来对抗无聊 ”

  人改变不了现实只能硬生生去面对

  面对的,甚至可能是连大人也不想去面对的残酷

  所以在他们而言,用“ 无聊 ” 这词来代表厌恶……

  在香港这个贫富悬殊错中复杂的社会关系里面,

  好与坏没有界限……只有生存

  然而在烈日消散之后,被灼伤的才会隐隐作痛

  《烈日当空》观后感(二):烈日當空,青春曝曬

  整部電影看下來,各位年輕演員的演技出奇地好,好到我都快要相信這些故事都是真的了。劇情并沒有想像中狗血,情節也並非像海報劇照般純美小清新,反而是直接、劇烈、動盪。穿著和言行都古板的女老師,嚴謹有耐心的男老師,非主流並且愛玩的男學生,青春美好的女學生,蒼老暴躁的父親,成熟堅強的母親,他們各自都有著各自的艱難夢想。他們組合成的故事,在香港這個矛盾共存的地方時刻上演,離我們很近,卻也很遙遠。我不明確一個香港孩子,如果正在經歷、準備經歷、甚至是想經歷這樣的生活,究竟會是樂意的、不情願的、還是迫不得已的?但起碼,在電影裏面的7個迥異的男生臉上,那種從不知天高地厚笑容,到各自無奈傷感寂寞表情,還是讓我覺得:年少時,總是因為寂寞才選擇了人生的航向。這樣子的選擇并沒有錯,那是屬於選擇它的人的生活,跌跌撞撞中也會有苦中作樂的趣味。至於後來,似乎物是人非,人和事都不復存在,只剩回憶在慢慢煎熬,便只能怪世情太過不及時,年歲太過匆匆。同時也覺得那樣的青春不免太過殘酷,即使它也曾經美得驚心動魄,那樣彪悍的人生是要背負多少的重量?家人眼光、老師的看法、社會的輿論、以及自身的情感因素,只是選擇了它的人都不怕、亦不管。我只是要過我的生活,和我的朋友們,其他無關緊要的配角都得靠邊,因為你是配角,所以不得參與其中;若是擾亂,我們便反抗。他們也曾一個人默默流淚,讓月光或是河流見證,這種珍貴的依靠,無關他人。淚水盡頭,骨頭就要變得更加堅硬,站起來后就要更抵擋得住衝擊。我並不是羡慕那樣的人生,我只是欽佩擁有那樣人生依舊笑面生存著的人們,他們的勇氣和快樂,其實比誰的都多。

  《烈日当空》观后感(三):烈日当空照

  看这部戏,是冲着麦曦茵导演兼编剧看的。没有令我失望之余,还带给我很多惊喜

  戏中的主角都是很年轻的演员,由他们饰演的中学生很传神,很自然,很真实。同样是讲青春,即使是名导演罗启锐张婉婷的《岁月神偷》里的未免太过纯,双方互相爱慕,却竟然在desmond死前才献出热吻,也许那是七八十年代中学生缩影吧。现代的中学生故事,还是由在颁奖台上笑言自己“读书干时好曳”的“坏学生”麦曦茵来叙述好一点。她要讲的故事,并不只是所谓差生的故事,而是代表了大部分中学生的青春期生活。因为好学生与“差生”的区别,仅仅在成绩,名校里尖子生与技校生的恋爱故事在生活中也确实存在。援交、吸毒、婚前性行为、劈友......等等的细节也确确实实是当年香港社会的热点话题。《烈日当空》里面的学生,确实是香港这个城市某种边缘人群的缩影。

  和《志明与春娇》如出一辙,本片也有很多麦曦茵式的幽默,从马戏团式的soundtrack,到与垃圾关在一个牢笼里的一组镜头都有很多黑色幽默的成分,同时发人深思。另一方面,对青春的迷茫无奈借助林晓声的独白说出:“点解我地一定要玩呢个大人出来玩我地嘅游戏呢?”这令观众很容易就能切入当下青少年的视角来思考问题。既没有说教味,又能达到很好的教育的效果

  麦曦茵的另一部片《女人自在——幸福的旁边》也有这种效果,会抽空看一看。

  《烈日当空》观后感(四):如果我们知道的话,便是大人了

  两年前看了这部片,是冲着九降风香港版 去看的。这大概是我印象最深的香港电影了。

  阿荣的那句:“我们只是继续在用无聊抵抗无聊罢了”和:“如果我们知道的话,我们便是大人了!”让我印象最深。这两句话将他们与大人的世界割裂开,他们是那样厌恶大人的世界,却又无时无刻不在学大人抽烟,泡妞,打架。这就是最惨烈的青春,永远认为自己了不起,永远叛逆永远冲动

  与台湾版不同的是,香港的《烈日当空》从头到尾都是一种沉重到让人窒息的感觉,不管是剧情还是电影本身的色彩

  电影的最后,蝉鸣荫浓,烈日当空,七个少年匆匆而别。

  《烈日当空》观后感(五):青春的碎片

  兩年前看《九降風》,估計是沒看明白,覺得沒啥意思,只勉強給了嘅個“還行”的評價。

  兩年後看港版《烈日當空》,腦海中的那些夏天的記憶卻突然被喚醒擊中,然後,開始懂得發生在這幾個男孩身上的事,其實就是我們的昨天,那些瘋狂熾熱看似和諧卻最終分崩離析的昨天。

  那些看似年少輕狂的過往,那些無來由的狂妄和自卑,那些每個人努力偽裝努力忘記的陰暗,在酷熱的現實光芒照耀底下,全部如汗水蒸發,消失不見,然後,一種無力感席捲而來。

  七個大男孩身上折射出來的,幾乎就是我們身邊所有人性格的集合了吧,外強中乾、物質豐盛精神吝乏、順從乖巧、花花公子、無所謂、中庸以致平庸,還有總會存在我們身邊的充滿喜感的胖子。所謂的青春,可憐,可笑,可悲,可恨,又可愛;註定在畢業那天摔成碎片,撒滿一地,亮眼卻刺骨。

  最近可能是回憶得太過了,連這種青春文藝片也可以讓我流淚。或許是該回到現實中了。

  《烈日当空》观后感(六):青春的傷痕

  說起青春電影,最喜歡的一部始終是《青春電幻物語》。《烈日當空》中,男角在一片灰壓壓的天下呼喊,天、人、天線的組合形如《青春電幻物語》中的男角戴著耳筒,站在天線下的綠草地上叫喊一樣,一灰一青,卻有著同樣殘破的青春。然青春留下的傷痕卻不一。《青春電幻物語》中的年輕人,灰暗而寂寞,只能依靠網路及音樂掩飾心裡的創傷,然心底那空洞卻不斷地擴展,尤其是當他們了解到年青不代表不死的時候,那種灰暗就如咒一樣把身心全都蝕掉,甚至把身邊的人都蠶蝕,迫身邊的人都與自己一樣過著同樣灰暗,甚而是更加灰暗的生活。《烈日當空》中青春的殘破卻是個人的。大家面對著相類的傷痕,聚在一起說是分擔,其實也是各自修行。傷痕只能靠自己的手去平復,縱然這雙手太小,能靠的其實也只有自己。並不是沒有人關心,像怒榮的父親雖然常與怒榮發生爭執,可當怒榮受了傷,他卻感到痛心,慈愛地摸摸他的頭,沒有像平常一樣責難他,又如肥毛的母親雖然常離開香港,但她也不是完全不理肥毛,在家的時候仍是有問候兒子。有些時候,並不是家長不愛惜子女,而是大家本來就生活在兩個世界,即使是一家人也不代表能夠心靈相通,甚而是在不知不覺中傷害了對方。怒榮的父親其實很著緊兒子,但他不懂表達,總是喝罵兒子不爭氣。兒子痛恨父親,經常以衣櫃作為發洩對象,把櫃門也都打壞了。

  父母子女的不能相融造成了孩子心中的痛楚。而整個社會的制度(特別是考試制度)則進一步對孩子造成壓迫。這個七人組在老師心目中是滋事份子,是「垃圾」。當老師留阿褶下來,要他做卷的時候,他痛心地告誡阿褶,但當他看到阿褶交給他的答卷時卻會心微笑了。阿褶答的不是試卷所要求答案,卻是老師心中認同卻沒有說出來的答案。孩子的「敗壞」並不在於他們不懂事,而在於他們太早熟,一早已經看透了考試的無意義。牛蒡是唯一一個盡力去溫習,想在考試中得到好成績的人,結果他卻是唯一一個無法去考的。為了考試,他犧牲了一切,直至昏睡於病床上,才能得到自由。可這些犧牲到最後都沒有用,他躺在病床上時仍是被父母嫌棄,父母沒有因為他曾努力而接受這個兒子。

  這個世界的不合理透過劇情,透過怒榮的讀白一一道出。電影一方面以第三身的角度去俯視發生在七個年青人身上的事情,另一方面又以第一身的角度,借怒榮之口道出年青人對這個世界的想法。例如有一段寫怒榮想像自己被人稱為垃圾,他在行人隧道中前行,路人在紅光中向他走來,對他投以卑視的目光,有的更乾脆叫他「垃圾」。導演經常借此類幻想畫面直接表達出青年人的想法,除了這一段,還有眾人對性交短片的看法、牛蒡脫離一切自由漫舞等。導演藉這種手法來深化交代人物的想法,這種設定原是不錯的,拍也都拍得漂亮,然現實與幻想的交接卻常顯出一種突兀感,無法把這些片段圓滑地融入現實片段之中,原是好的,反而成了敗筆。

  總的來說,《烈日當空》仍是一套不錯的片子,至少它在交代年青人的心態上有著實感。然這部片子出場的角色實在太多,每個角色都只碰著外皮,挖不到深處,雖然部份設計下得精巧,但也只能說是有精句而無良篇,過於蜻蜓點水,有欠完足。

  《烈日当空》观后感(七):快被灼伤的青春

  从表面上来看,港版“九降风”《烈日当空》似乎要比台版的残酷,可在接近两个小时的观影中,却主要看到了雷同且冗长的青春铺陈,难以触摸到其精神内核,如果确有内质的话,那也是散落的,此种散落或许应和着青春的某些特征,却不能算应和了光影再现的需求。 《烈日当空》是由曾志伟监制的两岸三地“九降风”系列同名电影的香港篇(另外两部分别由来自于台湾的林书宇与来自内地的韩延导演),由城市大学创意媒体学院毕业的当时年仅23岁的麦曦茵导演执导,今年年初在香港国际电影节展映时评为“以跳脱幽默的手法,呈现年轻人向往灿烂青春却身陷残酷异境的成长故事”。虽然两部电影都是出自同一个剧本的青春主题,但是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风格,一部如微风般含蓄而忧伤,一部如烈日般灼热而残酷。《烈日当空》活脱脱是香港这座城市的产物,永远都是车水马龙,人流如潮,每个人都带着追赶时间的表情快步向前,电影中充满了急速和炫目,暧昧和诱惑。所以在《烈日当空》中充满了闪电般的、碎片化的镜头,跳动的影像,为观者带来了青春的躁动和残酷。《烈日当空》的青春是黑色的。电影起用出生于1984年的麦曦茵做导演,虽然有利于捕捉90后的青春成长特点,但却暴露了导演因太过年轻而引发的不足,认识流于表面。人物的性格塑造也缺乏立体感,整部片子看下来都没有找到让人印象深刻的人物。青春固然残酷,是因了它的不谙世事无所畏惧,是因了它的用教训买经验。它拥有欣欣向荣的朝气,而不是腐朽的气息。《烈日当空》中的青春那般残酷灰暗,有刻意为之的嫌疑。我们可以在这部片子中找到多部青春片的影子:七少年站在铁轨旁,面对着呼啸而过的火车吵闹着、叫嚷着,让我们想起了《猜火车》中的那些坏小子们;家庭暴力、同伴之间的斗殴让我们想到了《莉莉周的一切》中的压抑和颓废……当影片中的男孩在涌动的街头缓慢地、优雅地跳起了芭蕾的那一刻,我的脑海中不断闪现的是《花与爱丽丝》中在阳光下舞蹈的爱丽丝。但是《烈日当空》之前的那种跳跃的镜头却怎么也无法和如此缓慢、柔美的镜头融合在一起,显得突兀而怪诞。有人说不要苛求如此年轻的导演,就像不要苛求青春中规中矩一样。青春本就没有剧本,没有条条框框。所以电影的跳跃性和碎片性也因此得到了合理的解释。姑且不去深究电影拍摄的好坏,只是那句“用无聊抵抗无聊”还是抓住了青春空虚、迷茫的尾巴,让那些在青春中挣扎的人们心头为之颤动。

  总体看来,影片结构略显松散,节奏稍有拖沓,为表述7个高中男生之间的人物关系就花去了不少章节,而朋友间的嘻笑打闹、结伴消磨又显得铺述太多,容易令观众分神。再者,该片叙事流于表面化,不稳定的手摇拍摄如果用的好,会有惊艳效果,可此片的几个出色画面处理都不出在手摇晃动上,当然部分手摇的使用基于剧情所需,片中涉及了手机拍摄,如伊始的模糊画面,人物全是虚影,而此时的“肥毛”正忙于记录“球场青春”。除了有几处亮点外,整个剧情缺乏新意,青春一如既往的迷惘,考验依旧突发而残酷,友情终究变得飘忽,信任与背叛,亲切与疏离,在一夕间兜转。除却增加了“性爱手机门”外,其它青春片所惯用的元素,如翘课、早恋、早性、吸毒、自杀、砍杀、援交、昏迷、同性萌芽等,一个也没少。有人说它是山寨版的《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可它还缺了一个核心,即少年的心灵寄托“莉莉周”。片中引入性爱视频传播的桥段倒是比较新,但对性爱短片女主角最终的跳楼处理略显考虑不够,何况她的内心戏尚不如跳传送塔的“苍井优”。而男主人公“怒荣”的戏份略显凌乱,仿佛只是各重要事件的见证人或亲历者,缺乏统筹而有致的梳理提点。毕竟,只要活得够本,谁都有过青春,亲历者都明白,虽然每个忧郁、困惑、叛逆乃至打击都看上去大同小异,可实际上其中的痛苦、压抑、忧戚和折磨都不尽相同,如何拿捏出其中的微妙滋味,才能释放出独特的魅力来,从而使其和诸多青春片有所区隔。本着支持青年人创作的态度,还是打算多提及这部23岁女导演麦曦茵处女作中的那几抹亮色。眼镜男“牛蒡”的街头芭蕾秀,是片中令人眼前一亮的地方,此段舞蹈轻盈出挑,仿佛一种寻觅和题解,青春不是旁人眼中的样子,一贯沉默寡言的补习天王“牛蒡”有他的诉求和渴望,那飞扬轻灵的跳跃和旋转,是其内心语言的激越与延伸,只是,不幸的“牛蒡”再也不可能继续这样的舞蹈了。片中有关“牛蒡”戏份都设定的比较用心,有着强烈的反差,还有着悲剧性的张力。如升学考试时,最有希望的他却无法参加。幼齿的小古惑仔年纪不大,已经出来混世界了,他年级虽小却最狠,就是他让眼镜男躺倒成了植物人。而小古惑仔的报应式结局来得快且巧,无需愤怒的超市员工“头抽”出手,小他已经在“7-11”门口被另一帮人砍了,此时断了手的他嘴里喊的是“妈咪”,有点小讽刺。在“牛蒡”昏睡时,对他的照顾成了离异父母争吵的焦点,在呼吸器被拔的刹那,“牛蒡”的眼睛是突然睁开的,但他没有活下去的机会。拔掉呼吸器的好友阿摺缓缓地走出医院,此时影片很具耐心和用意地以一组画面的同帧契合来表现其中的意味——阿摺的正向行走和镜头中倒转的事物形成了瞬息交错的时空,此时慢镜和快镜的精巧连接,似乎表述着时间的不可逆、青春的不可逆、命运的不可逆,即便那是个错误的决定,也覆水难收。曾经晴空下天台上的共享便当,白色水泥管上的共享一只烟,共同议论过的女生,一起爆粗口的爽快,一同翘课翻墙而去的喜悦,都已是昨日云烟,青春的残梦醒后,得到的不是伤痛,而是落寞。结伴而行的日子是脆弱而不堪一击的,人总要孤独地学会成长、面对未来。于是,在空寂的画面中,穿得很得体的“怒荣”独自踯躅,他将会踏入成人世界,经受另一种的苦痛。在表演方面,久违了的米雪在片中只有短短的几分钟出场,却十分精彩,将一个爱美爱自己胜过关心青春期儿子的母亲呈现得惟妙惟肖。另外,如果非要确定该片所述的青春风格,那就是窒闷和焦躁,一如片名《High Noon》所带来的感受。

  青春只是一条经过你身边的河流,永远在流淌,或者是处女手上的一个守宫砂,当这个印记消失的时候意味着你终于要进入成人的世界,或者是那些放在柜子里随着整个春秋一起静静老去的白衬衣,发霉发臭的时候你才想起原来你曾经穿过这样一条白衬衣。青春是他们,它们构成了青春。你再和别人谈起青春的日子,其实青春什么都不是,它不过是你漫长人生中的一段日子,和一群人开心饮过酒的日子。你想在恍惚中抚摸着他们的脸,他们就像弥漫的雾气,被路边的街灯照耀的泛着惨白的光,你再也看不清他们的脸,你在梦中醒来的一刻突然很想要回家拥抱喧嚣的人间烟火,然后你顶着肚腩走在那条熟悉的小路上。大时代下的小人物命运,是导演喜欢拿来说事的最好的理由。但是奥运无论从那个层面来讲,对中国人都是好事,这样的好事和几个屁孩的青春轨迹有什么直接的关系。难道说导演仅仅是利用了这样一个集会,来推动群殴戏的发展,集会人多,产生摩擦的机会会比较大吗?那春节人更多。

  《烈日当空》观后感(八):那些 青春 青春和 青春

  我們是別人嘴裡的垃圾

  不被認同 當成異類

  什麽是正常人

  是和其他人不一樣就是不正常?

  還是跟著大部份人做著一樣的事叫正常?

  青春和青春和青春

  我們都失去了

  然後 我們著裝鮮豔

  遊走在公司和家庭里

  然後 我們做了個正常人吧

  虽然 开头就有很像九降风

  还是看下去了

  我们都有那些日子

  渴望让人知道 渴望让自己满足

  我们不想开口 也不愿意开口

  那些 我们所认为的尊严和 骄傲

  lt;你以为你知道什么,你知道的连我自己都不知道>

  很迷茫很迷茫的 希望有人懂 又不知道怎么传达

  做很多 很无谓的东西 只想填满自己的空虚

  而却 是个无底洞

  最后 我们要回到现实 我们必须 拿着履历

  奔走到 "正常人的轨道"上

  然后 我们 谁都回不去了

  这 就是成长了吧

  这剧 和我了解和接触过的香港青少年差不多

  很写实 社会的无奈 家长的无奈 教育界的无奈

  再嗤笑他们的无奈 掩饰自己的欲望

  tw 我爱juno那首曲子 !

  《烈日当空》观后感(九):曾经是一个不那么坏的扑街

  在青春里面我们总是在想:这些事变成大人之后就不会做了。

  所以不舍也好,不安也好,更加想要肆无忌惮的挥霍这一段时间——反正衣食有人供给,时间也多到无聊,阳光正好也不缺乏死党。

  打架、翻围墙、抠女、和老师顶嘴、耗费一整个下午的时间在某个地方闲荡。

  有时候也不可避免的要想到之后的事情,想到的时候大多会骂一句脏话说:“这种事情,以后再讲啦。”

  是啊,青春的时光轻松无比,谁要去想那些会让自己头疼的十年后、五年后以及几个月后的会考,反正天塌下来有大人顶着,其他的事情“I don’t fucking care!”。

  可是要到什么阶段才算“大人”呢?是开始工作还是结婚?是他们的五年后还是十年后?还是其实只要一走出校门,“大人的生活”就已经开始了?

  走在地下通道里,擦肩而过的说着“垃圾”的陌生人,是大人的世界;虚假微笑和话不投机的家长会,是大人的世界;就着报上少女自杀的新闻无关痛痒的吃饭,是大人的世界;打架的时候因为怕被警察拉走而抛弃同伴,是大人的世界;开蚌壳不再期望珍珠,是大人的世界;穿上西装去谦逊的争一个未来,是大人的世界。

  而在天台上抢别人碗里的肉又把自己的扔过去;打赌;爬电线杆;打架;吵架;赌气说要不我为你去死好了;被罚留堂;顶嘴的时候把老师弄得又气又笑;抄写自己的名字三百遍;说脏话;冲到海边;脱掉上衣喊一些莫名其妙的话;对友情、对爱情、对世界怀有单纯的希望——是他们不可再来的青春。

  隔海相望的《蓝色大门》里,张士豪说:“留下什么,我们就变成怎样的大人”;《艋胛》里,蚊子说:“意义是三小,我只知道义气”;到了《烈日当空》里,小胖子说的话是:“你们知道珍珠原来是什么吗?是沙子来的!”

  沙子进入蚌壳使蚌感觉痛苦,然后分泌各种粘液把沙子重重包裹。经历漫长的岁月,蚌不再感到痛苦,而沙子也变成了闪闪发亮的珍珠。这是苦难赐予的礼物。

  而青春期那些本以为过不去的坎——那些不甘与无奈,孤独与无聊;那些死亡与争吵,疾病与猜疑;那些无法控制的懦弱和凶狠,不经意的伤害和亏欠——也会在若干年以后,被时间包裹掉毒液,打磨掉棱角,变成成长的模板,并在偶尔回想起来的时候,变成帮助我们回忆过去的注脚。

  我从来不会害怕自己会变成一个坏的大人,因为年轻时候的经历是不老的,好的爱会留下来,教我恒久忍耐又有恩慈。旧时光也不会就这样离去,它们会留下来,变成人间并不冷酷的证据,变成底牌,变成支撑性格中光明面的骨架,变成能想到的美好的东西。

  所以荣仔换上西装也可以不换上一副世故的脸;所以头抽虽然对犯下命案的小屁孩怀着恨,也无法对他受伤的胳膊坐视不理;所以虽然各走各的路,但是想起共同的那一段日子,每个人的记忆都是清爽通透的蓝色。

  死亡、背叛和阴影不会是生活的常态,自然也不会是青春的。泪水和痛苦都会过去,最后留下的回忆,才是永恒。

  就好像那个最善良的戴眼镜的孩子,荣仔永远会记得他在暖色调的大街上翩翩跳起芭蕾的样子——美丽宁静,充满生命的喜悦。

  永远那么美。

  青春是伤身的,这就是青春。

  同场加映我最喜欢的片中台词=V=:“呐!阿SIR你看见拉,是他这种扑街自己站不稳扑街,那我不忍心看到这个扑街再扑街拉,便好心负起这个扑街让他不再扑街罗~”

  有些事变成大人以后就不会做了,曾经是一个不那么坏的扑街,这也是青春罗~

  《烈日当空》观后感(十):烈日當空

  那天,我在電影院看著屏幕上斑駁的青春,看到骨節處,我忍不住轉臉望你,你正盯著屏幕看,帶著一絲不知是諷還是會心的笑。我想,你是不是也在面對同樣的問題,也在揮霍著這永遠沒法追回的青春?

  早陣子偷了點時間和Lewis去看《烈日當空》,那時候還在忙功課,每晚幹到四五時才能睡,還好電影不錯,花點時間去看仍是值得。說起青春電影,最喜歡的一部始終是《青春電幻物語》。《烈日當空》中,男角在一片灰壓壓的天下呼喊,天、人、天線的組合形如《青春電幻物語》中的男角戴著耳筒,站在天線下的綠草地上叫喊一樣,一灰一青,卻有著同樣殘破的青春。然青春留下的傷痕卻不一。《青春電幻物語》中的年輕人,灰暗而寂寞,只能依靠網路及音樂掩飾心裡的創傷,然心底那空洞卻不斷地擴展,尤其是當他們了解到年青不代表不死的時候,那種灰暗就如咒一樣把身心全都蝕掉,甚至把身邊的人都蠶蝕,迫身邊的人都與自己一樣過著同樣灰暗,甚而是更加灰暗的生活。《烈日當空》中青春的殘破卻是個人的。大家面對著相類的傷痕,聚在一起說是分擔,其實也是各自修行。傷痕只能靠自己的手去平復,縱然這雙手太小,能靠的其實也只有自己。並不是沒有人關心,像怒榮的父親雖然常與怒榮發生爭執,可當怒榮受了傷,他卻感到痛心,慈愛地摸摸他的頭,沒有像平常一樣責難他,又如肥毛的母親雖然常離開香港,但她也不是完全不理肥毛,在家的時候仍是有問候兒子。有些時候,並不是家長不愛惜子女,而是大家本來就生活在兩個世界,即使是一家人也不代表能夠心靈相通,甚而是在不知不覺中傷害了對方。怒榮的父親其實很著緊兒子,但他不懂表達,總是喝罵兒子不爭氣。兒子痛恨父親,經常以衣櫃作為發洩對象,把櫃門也都打壞了。

  父母子女的不能相融造成了孩子心中的痛楚。而整個社會的制度(特別是考試制度)則進一步對孩子造成壓迫。這個七人組在老師心目中是滋事份子,是「垃圾」。當老師留阿褶下來,要他做卷的時候,他痛心地告誡阿褶,但當他看到阿褶交給他的答卷時卻會心微笑了。阿褶答的不是試卷所要求的答案,卻是老師心中認同卻沒有說出來的答案。孩子的「敗壞」並不在於他們不懂事,而在於他們太早熟,一早已經看透了考試的無意義。牛蒡是唯一一個盡力去溫習,想在考試中得到好成績的人,結果他卻是唯一一個無法去考的。為了考試,他犧牲了一切,直至昏睡於病床上,才能得到自由。可這些犧牲到最後都沒有用,他躺在病床上時仍是被父母嫌棄,父母沒有因為他曾努力而接受這個兒子。

  這個世界的不合理透過劇情,透過怒榮的讀白一一道出。電影一方面以第三身的角度去俯視發生在七個年青人身上的事情,另一方面又以第一身的角度,借怒榮之口道出年青人對這個世界的想法。例如有一段寫怒榮想像自己被人稱為垃圾,他在行人隧道中前行,路人在紅光中向他走來,對他投以卑視的目光,有的更乾脆叫他「垃圾」。導演經常借此類幻想畫面直接表達出青年人的想法,除了這一段,還有眾人對性交短片的看法、牛蒡脫離一切自由漫舞等。導演藉這種手法來深化交代人物的想法,這種設定原是不錯的,拍也都拍得漂亮,然現實與幻想的交接卻常顯出一種突兀感,無法把這些片段圓滑地融入現實片段之中,原是好的,反而成了敗筆。

  總的來說,《烈日當空》仍是一套不錯的片子,至少它在交代年青人的心態上有著實感。然這部片子出場的角色實在太多,每個角色都只碰著外皮,挖不到深處,雖然部份設計下得精巧,但也只能說是有精句而無良篇,過於蜻蜓點水,有欠完足。

  http://www.chinakolau.com/wordpress/?p=507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