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铁道员》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铁道员》观后感10篇

2018-01-06 20:3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铁道员》观后感10篇

  《铁道员》是一部由降旗康男执导,高仓健 / 大竹忍 / 广末凉子主演的一部剧情 / 家庭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铁道员》观后感(一):鉄道員

  刚看开头T T .

  有这样的一天,会不会?有人高唱着歌曲?--为我唱,为我唱着。

  景色真美,但内心压抑悲哀

  我们的社会是多么的需要这样的铁道员啊,这是退休年龄延后的典范。

  没有这样的人类社会,我们需要哪样的社会呢?

  没有抱怨,雪子很美,雪子连一丝丝的抱怨都没有。我想明白了,因为雪子是天使了,没有了凡胎。

  一个被塑造的很好的模范式的铁道员。

  喜欢里面的背景音乐,喜欢大雪,远山,朝霞,云雾中的群山;喜欢有型的高仓健,喜欢美丽的雪子,喜欢那个像小孩子妻子,也喜欢睡着的胖子。。。

  感觉镜头也不错

  只是心里有点儿堵,看来哪里都需要“歌颂”“模范”“标兵”“典型”。。。

  呸

  最后把帽子塞进棺材,还不如让标兵和雪子和妻子一起吃火锅呢。。。

  《铁道员》观后感(二):铁道员

  年轻人兴奋地跑过来跟他的爸爸妈妈说:“我考上大学了。”或者“我要去外地工作了。”他们还会具体说些什么呢?“听说,那里有什么好吃的呀!嗯!!!爸爸妈妈,你们做的菜也很好吃的,还有,我们这边的土笋冻,几条像竹笋一样东西(其实是虫子),做成了果冻的样子。放上姜、蒜末,淋上酱油和醋,夏天吃最好了。”哦!!他应该还会说:“还记得的,妈妈你提起过,在酱油上面淋上麻油,就不容易发霉了。”可那跟吃的又有什么关系呢!它只是跟调皮有点关系,还有一点騃气有关。

  这时候,正是饭点。孩子们任务,似乎就是打闹和放任他们的顽皮,自由地畅想,跟他们的父母说他们接下来的计划,假期的安排等等。而厨房那边,就只有案板“嘟嘟嘟”妈妈在切菜的声音,还有爸爸忙着把一口铁锅洗了,放在灶台上,为的是要热锅加凉油。

  一桌美食。总是搀了妈妈习惯了盐加一点味精、还有爸爸喜欢的加饭酒的味道。“确实很好吃的,不过,譬如这道清蒸黄鱼,称得上美味,而我假期过后去的那里(一座大城市),有‘意大利面条,火鸡,海鲜烧烤’也是很好吃的。”他其实更想细说的是,现在比较流行那些。他不知道的,那座城市,还有诸如:排骨年糕的美味,也是道美食呢?显然,他不是那类遗少。

  他是个有梦并且敢于追梦的年轻人。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画面场景改变,或说是消失了吧!他的爸爸妈妈会永远是那些站在“数字鸿沟”很远地方的人。他们知道的是,一个人把握自己的饭碗,必须和领导同事相处得很好,捧住它不动,就会让他可以养家糊口,孝顺父母。相信多劳多得,相信多做比多话来得好!相信在下雪天里,要铲雪,为了便利出行而不是为了借口说什么浪漫情怀。久而久之,那股坚韧和大多父母该有的形象,让他曾一度认为他们真的是喜欢那样的,当然,他们喜欢的是他每次报告他们说他的近况怎么样,顺便也要喜欢那结果罢了。

  好像是,爸爸总会在我吃他炒的菜的时候问我的。“怎么样,好不好吃!”“还行!”我老是这么回答。不是说我那时不懂得珍惜这些画面了,只是性格使然,不管怎么样,这跟谈话内容没关,重要的是,它真真实实的发生了,像一根潮湿空气中冒着烟的火柴,给人以温暖的企盼。

  再到后来。某个晚上他回家在自己的房中。“咚咚咚!”是他的爷爷。老来生病的爷爷,爷爷说他想和他一起睡,他的身上有几天没洗的味道,半夜里爷爷会在垃圾桶那边小解。年轻人觉得这些都是病像。他事后同别人解释的时候,直白地说,大家也会这么理解。。。爸爸继承了爷爷的教导,严厉中是望子成龙。可那个晚上,生病的爷爷,莫名中,似乎不想再那么想了。不想再做一个喜怒哀乐不形于色的长辈。有点蹩脚地要和年轻人回到那些儿时的画面。他仍然要做那种长辈,正襟危坐在一把罗圈椅上。孙子们在玄关外的长廊里玩耍,就在他看得到的地方。有个叫“阿公”的词在他现在想来,是多么为之动容呀!

  《铁道员》观后感(三):吴老师泪流满面

  我就是冲着凉子去的,但是居然坑爹得在最后30分钟才出现。不过你一出现,世界就顿时美好了。凉子的表情跟入殓师里没有任何变化。。。

  昨晚开始看,今早接着看,期间还做了午饭土豆红烧肉,期间中断无数次,吃完饭才踏踏实实看了最后约50分钟。看着大叔趴在雪地里,旁边还有他的小旗子,下一幕就直插泪点了。

  我不知道我现在怎么了,看电影前挑来拣去,开始看了又不时的中断。是我没有耐心了么?

  就是这样一部被我中断无数次的电影让我莫名其妙的泪崩了。而什么忠犬八公,UP就完全没有感觉。

  King原来写过一篇纪念西中建校 多少周年的文章,说西中的老师都很拧巴,这个词用到大叔身上 也很合适。影片刚开始,那种范儿完全是优秀的国产主旋律电影风格,神马焦裕禄,孔繁森神马的,为人民服务,自己、家人都成了被牺牲的对象。而大叔的拧巴更是不可理喻,而且微不足道,跟一个小小的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职位卯上了。而且对自己的女人那么冷漠,一句你好棒都说不出口么?给人的感觉不是伟大,工作尽心尽力,而是心智不健全。

  大叔的老婆心里可能有一万个不愿意,但是还是支持他做的事情,最后示意让他吹哨子,虚构出来的女儿也能原谅她。

  大叔最后一次坐火车,是好基友带着大叔的帽子开火车,这个和ennis的衬衣裹着jack的衬衣感觉一样一样的。

  我什么时候能把感动转化成语言呢?我什么都写不好。我以为写完以后我就能知道感动的原因了,但还是不知道。

  《铁道员》观后感(四):钢铁般沉默男人

  佐藤乙松在获悉女儿死去后,仰面朝天吹了一声哨子,片名铁道员浮现。高仓健这部在日本影坛的封镜之作平淡温馨,北海道的雪纯净而凛冽,一如佐藤那一意孤行一生。佐藤除了在片尾对着女儿的鬼魂广末凉子大放悲声,一直都沉默着,女儿早夭,吹了吹哨子,中年丧妻,面部肌肉抽动了抽动。他在雪天铲月台的雪,在零下的气温中等待晚点的火车,在妻子的灵前低语,都在描述刻画着一个有信念的男人。这部片子给我的感觉可以用一个词概括:纯净。纯净的人,纯净的情,夫妻情,父女情,同时情,都如那漫天白雪一样,没有杂质。对于高仓健的了解,除了千里走单骑之外,是零,早就听说过追捕,奈于年代久远,也没有一探究竟的兴趣。铁道员中,高仓健可谓是返璞归真(也有可能他一向这样表演),基本没有情绪变化,像一个平静老人般,坚守在自己喜欢的铁路旁。及至最后死在漫天白雪的幌舞站,筑起了一座普通人的丰碑。男人啊,那钢铁一样的沉默和隐忍,原来那么动人,那么温馨。爱你,不说,伤心,不说,想你,也不说,仰起头看看天,转身走去,留给你一个背影,所有的感情,都藏着,都在那苍老的背影中。降旗康男的电影平静舒缓,我很喜欢

  《铁道员》观后感(五):坚持到世界灭亡

  坐在被刷绿的“绿皮车”上,看完了这个电影。窗外从延绵不断的江南风景,逐渐过渡到了多丘陵的赣东北。

  同是快速城镇化背景下传统小城镇衰落的背景下,不自觉就联想到最近刚看过的《百鸟朝凤》。

  东亚国家人口向特大城市集中的趋势相当普遍,继而引起了乡镇与农村的衰落。这个衰落是全方位的,从人口、经济文化与传统习俗,留下了一片凋敝。

  而与此同时,即使在大城市,受经济发展影响人们价值观趋向于功利化。无论是代表传统民俗类职业的“唢呐匠”,还是基层普通苦累职业代表的“铁道员”,都逐渐远离了大众普遍倾向的择业选择。体面、清闲而又没有压力的职业似乎成为了首选。

  但是,作为一个具体的个人,价值实现的出路究竟在哪里?

  我想到了某次乘车时遇到的一位列车员,他叫做芮成本。他的热情和敬业,让我深深被感染。他对一个个乘客聊天,谈起自己的职业满是自豪感,对未来的自己、行业和社会有一种积极看法。(还有,他还半开玩笑的叮嘱我要注意个人形象,我一直是一副邋遢的样子)。他是那么地特别,以至于我默默记下来他别在胸前的名字。这三个字躺在手机收藏夹里很久,直到约莫过了半年,清理手机备忘录的时候,顺手搜了一下他的名字。原来,他已经退休,而且是作为一位铁路上坚守岗位的模范,他在铁路上连续干了33年,一直在京渝这条线上,这又何曾不是另一个乙松呢?

  我时常劝谏年轻人(虽然我也是一个年轻人),选好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或是自己擅长,或是自己喜欢,抑或是单纯的不讨厌,剩下的就是坚持不懈去做了。干上二三十年,下些苦功夫,有些反思总结,即使做不了全国顶尖,在行业里做出些成就来也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问题是,能耐得住寂寞,踏踏实实去做好一件事的人,又有几个呢?

  (影评提笔于2016年5月23日,落笔于2016年5月29日)

  《铁道员》观后感(六):片尾歌词--ぽっぽや

  1995年,浅田次郎发表一部短篇小说《铁道员》,讲述了一条即将废止的地方铁道线车站站长,他在经历了事故变迁之后才得到“幸福的探访”。这部作品是第117届直木赏受奖之作,销量达140万部以上,更成为1997年日本最畅销的代表书籍。在1999年改编成为电影,由降旗康男执导,高仓健主演。电影在2000年得到第23届日本学院赏的最佳影片及最佳男主角等主要奖项。可以说电影《鉄道員》,就是他一生私人情感的写照。影片描述了北海道一个行将关闭的小站幌舞,孤独一人的站长乙松独自坚守岗位。某日,接连有三个小女孩来站台寻找失物,促使他回忆起亡妻和早夭的女儿,并终于明白,那几个女孩其实是早夭女儿不同年龄段的化身.....

  《鉄道員》对高仓健的人生映射以及高仓健一生对其前妻江利智惠美的至深情感就完全体现并贯穿于在这部电影的背景音乐《田纳西华尔兹与变奏》中,影片的开头,白雪皑皑的山间、淡淡的雾色、汽笛声、轰鸣声、口哨声飘出了《田纳西华尔兹》的主题......这不是一份迟来的爱,而是永恒的爱。

  《铁道员》著名的台词“男人守候的,虽然是一个小小的车站,却是对女儿深深的思念”以及“失去独生女的日子和失去爱妻的日子,男人都坚守在站台上”,映射出高仓健内心真实的世界,也呼应了高仓健银幕外的生活。高仓健去世时,留下了“想如《鉄道員》的主人般死去”的遗愿。因为,“我那未能来到这个世上的孩子”已久候。

  铁道员乙松最后死在站台上,带着一生的赎罪与救赎以及最后的爱。他的灵柩被缓缓台上了火车,伴随着蒸汽机车的汽笛,列车驶向了茫茫雪原的远方。远方,传来一首爱的挽歌《铁道员》,宛如空寂的天籁之声......

  这首歌曲,似乎是来自远方的呼唤,这种带着某种甜蜜意味的呼唤,带着“终于要解脱”的呼唤,是一种幸福的感觉。这种感觉,曾经有过身处在茫茫白雪的狂野之中的经历,当清新的空气沁入心扉的时候,就有这样的想法:就这样死去该多么幸福。从那天起,对于死亡,我已经有了另一种领悟。我想,我能感觉到铁道员以及现实中的高仓健最后一刻的“幸福”。

  《[日]ぽっぽや》文本歌词

  鉄道員 (ぽっぽや)

  歌手:坂本美雨 作詞:奥田民生 作曲:坂本龍一

  歌词整理编译:九日旭(Guanxu)

  会あいたいひとなら 会あいに行ゆけ

  如果想去见她的话,就去见她吧

  あの山やまを越こえて 今いますぐ会あいに行ゆけ

  越过那座山 现在马上就去见她

  悩なやみがあるなら 旅たびに行ゆけ

  如果有烦恼的话,就去旅行吧

  心こころを鍛きたえて 一人ひとりの旅たびに行ゆけ

  一个人独行 可以修炼心灵

  もうすぐ笛ふえが鳴なる

  哨声马上就要响起

  白しろい駅えきを汽車きしゃは動うごき出だす

  白雪皑皑的车站,火车启动了

  君きみを乗のせて

  火车乘载着你

  愛あいする仲間なかまの為ために行ゆけ

  去吧,为了你亲爱朋友

  涙なみだをこらえて

  强忍着眼泪

  みんなの為ために行ゆけ

  去吧,为了我们大家

  聞きこえるあの歌うた 声合こえあわせ歌うたおう

  远方传来了那首歌,歌声悠扬

  続つづいた道みちは 永遠えいえんと信しんじて

  相信,这个铁道会永远延续下去

  大切たいせつな人ひとについて行ゆけ

  去吧,跟随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命いのちを預あずけて

  这是命运的安排

  すべてを捨すてて行ゆけ

  去吧,将一切均放下

  小ちいさな子犬こいぬを連つれて行ゆけ

  带上小小的幼犬

  鞄かばんに隠かくして 声こえかけながら行ゆけ

  装在背包里,一边走着一边寒暄着

  每日まいにちいつもの街まちへ行ゆけ

  跟往常一样每天去到这个城市

  荷物にもつを抱かかえていつもの汽車きしゃで行ゆけ

  抱着行李,总是坐着火车去

  聴きこえるあの歌うた 声合こえあわせ歌うたおう

  远方传来了那首歌,歌声悠扬

  まだあの駅えきが待まってると信しんじて

  相信,那个车站依然在那里等待

  转载自 曲谱网

  《铁道员》观后感(七):职人精神

  这部片子充满了伤感和回忆,但是他还是主要讲述的是日本的职人精神和家庭的关系。

  职人精神普遍存在日本社会,那种对技术和职业的毕生追求在促进着日本的发展。可是这样必然会伤害到家庭关系,比如说女儿得病、妻子去世种种都不能够陪伴。

  最后有一段超现实的女儿以灵魂的方式让父亲看到了自己的成长,这是日本社会对职人精神的回馈,也是日本文化如何让职人和家庭和平相处的方法。那就是妻子和女儿都毫无怨言,不管父亲做得是如何渺小的职业,只要你敬业充满了职人精神。你的不顾家都会被原谅。

  但是职人的伤痛呢?仍然存在在心里,不能陪伴家人和对职业的敬业的冲突不可调和。最后的结果就是敬业并心痛着,妻子女儿尊敬崇拜他但是孤单。

  这部片子很充分的反映了这种文化的存在,在《寿司之神》中也能体会到。这部片子也是温暖的、让人充满了尊敬的。妻子女儿的理解,职人对工作的敬业,没准会为努力工作的人们带来一丝安慰吧。

  《铁道员》观后感(八):《海峡》与《铁道员》:“菊”式裸岛

  对于日本来说,“二战”是一个相较于其他卷入那场战争的国家而言,更加特别的名词。每一个卷入那场战争的国家都承受着巨大的痛苦,而日本的痛苦则更甚:他们主动挑起了战争,并最终在这场战争中几乎失去了一切。与战胜国不同的是,他们的国家与人民在世人的眼中并不被同情,而是被鄙夷甚至仇恨;与其他两个战败国相比,他们由于不愿承认自身的错误而选择彻底地弃绝历史,更加不能得到世人的谅解。然而在这种环境之中,日本在战后几乎踩着自身的废墟迅速崛起,其发展之迅速令人咋舌。我不喜欢政治,因而也不愿意剖析这种崛起背后极其复杂的背景和原因。但是抛开政治,单就日本的国民性来说,这种崛起也在情理之中——从《海峡》和《铁道员》两部电影中,我们或许能够找到一些答案。

  两部电影拍摄的年代不同,但是却不约而同地采用了日本战后标志性的演员高仓健作为主演。而选取的题材也是有关日本战后经济复兴的命脉——隧道与铁路。我们很容易通过这样的题材而去想到一种十分独特的电影类型——主旋律电影。当我们在探讨主旋律的市场化和类型化突破的时候,我们通常更习惯于与好莱坞的美式主旋律电影作为标杆,而忽略了日本的主旋律电影,其实也是一个可以借鉴的部分。

  如果说,美国精神的电影展现是《阿甘正传》的话,那么日本精神的电影展现便是新藤兼人的《裸岛》。这部1962年的无对白有声片用极为简单的寓言式的故事,概括出了日本精神的核心。在裸岛上生活的夫妇无论经过多少苦难,都依然低着头、卑微但同时又决不向世界屈服的态度生存下去——这便是日本人的生存之道。而表现这种日本精神的电影,则又有着不同的道路和方式。

  在日本电影的发展过程中,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路向。这两种路向也与世界话语中的日本形象暗合,即“菊与刀”的路向:“菊”即是日本电影中画面极为纯净而美好、主题立意也优雅积极到极致的作品,有着代表性意义的便是小津安二郎、山田洋次和岩井俊二等人;而“刀”则是日本电影中几乎突破人类社会所构筑起来的关于伦理、道德以及兽性的一切底线的作品。在日本电影新浪潮中,这种“刀”的特质体现得极为明显:无论是大岛渚、今村昌平还是北野武、三池崇史还是深作欣二等人,都是这种极端化民族性的典型代表。而《铁道员》和《海峡》作为日本民族积极性特征的载体,两者均是“菊”式作品的代表作。

  高仓健作为性格型演员在两部影片中无疑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坚毅的性格与日本“裸岛”式的精神十分相合。《海峡》中的总工程师对于隧道工程的坚持令人震撼,顶住人员伤亡、长线作业和巨大的经费消耗的压力,以极大的毅力坚持至隧道工程完成,一生奉献给了战后日本崛起的命脉工程;《铁道员》中,这种“裸岛”精神则有着更加平凡的展现:一个如螺丝钉般不起眼的铁道员,一个曾经兴旺但如今没落的小火车站,承载起了日本战后经历产业结构转型的欣喜与悲哀。在这其中,是无数个如铁道员这般不起眼的小人物,用自己的一生托起了一个新的日本——日本主旋律电影在追求主题表达之时没有好莱坞般精美而华丽的包装,但是由普通人作为影片创作的出发点,感受平凡岗位上的爱国精神与奉献意识,似乎更加值得也更加容易为如今的中国主旋律电影创作者们所学习。

  《铁道员》观后感(九):一个男人,专注的一生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辆列车的话,似乎每个人都知道这辆列车的终点。我们似乎一直在被灌输,终点一样,不一样的是沿途的风景与自己的体验经历。这导致,人对自己许多没有做过的事情,充满了想做一做的好奇。

  有人周游世界,游戏过人间后,才发现,原来平凡最美,就像陈道明在电视中饰演的老卓,风浪过后,最终归于平静的生活,这是体验过后的,对生活的感悟。

  而高仓健饰演的铁道员。并不是如此,自始至终,他都在坚持自己的梦想,只想做好一件事,为了铁路上的工作贡献了自己的一辈子。也许别人看来这种工作干嘛呢,何必呢,为什么要如此的敬业?钱会多吗?有荣誉吗?会升职吗?没办法,这都是世俗价值的标准,在凡间的我们都无法逃避。

  但真正难能可贵的,就是这种坚守,我不管外界怎么诉说,我都坚守我最初的选择——因为我是一个男人,我热爱铁路,我把他当成我生活的一部分,我喜欢看到人们下车回家时的欣喜,看到人离开车站时的惆怅与希望,所有的这一切,就是我的坚守,我认真的对待我作为铁道员的每一天,我很踏实,这就够了。

  人们肯定会说,这样的人是傻气,是一根筋,脑子不会转一转,尤其是现在这个世俗的社会,我们都被生活推着走——我们极少人的人是活在I之中,大多数人都是活在They之中,幸与不幸都来源与比较。

  就是这样的一根筋,才让人震撼,让人感动。这不应该就是一个普通人的一生吗?有自己想用一辈子来捍卫的东西。

  这是一个男人最迷人的地方,可现在的人都被蓬草塞住了心智,你喜欢这种东西,能给你带来任何收益吗?不能的话你为什么要喜欢呢?总是把世俗价值,附加给人能做的所有的事,而忘了问问自己,到底什么是让你欣喜的。可你要知道,大多数人的工作都是这样的,我不热爱它,无论做什么工作,那也只是一份工作而已,它解决你的温饱,实现你的部分价值,但那仅仅也只是一份工作,并不代表what you are,也正是因为如此,铁道员才更难能可贵啊。

  坚持,专注的男人,最有魅力,可能会窘迫,可能会被别人笑一根筋。但我,从未后悔过我的选择。风雪过后的车站

  《铁道员》观后感(十):谁是最可爱的人——《铁道员》

  人们喜欢超级英雄,蜘蛛侠飞檐走壁,金刚狼刀枪不入,超人神力无敌;人们喜欢孤胆战士,兰博为了流了第一滴血灭了一个团,邦德为了一个任务挑战一个军队,华莱士为了自由对抗一个国家;人们喜欢才华横溢的艺术家,海浪上的钢琴师,黑暗中的舞者,this is it。可对于作为大多数的普通人来说,每天的大事与大多数人的安危无关,而是今天有没有时间接孩子,晚饭应该做点什么,每个平凡的人,都有着自己平凡的工作,平凡的生活,平凡的关系等等,这些事物随机或有意的排列组合构成了这些人的人生,其实,我们说它平凡,是因为鲜有人知道当中的精彩,每个死亡时定格在嘴角的微笑就是一部精彩的长篇小说结尾那一圆满的句号。

  佐藤是一位子承父业的普通的日本铁道员,战后初期的幌舞是日本开采北方资源交通要道的要塞,鉴证了日本经济的复苏与繁荣,幌舞火车站也因此发展了起来,可随着资源的枯竭,经济中心的转移,新型的火车投入使用,幌舞站的作用似乎只有通过它来追忆过去那段峥嵘岁月,佐藤也到了做只有他自己一个员工的幌舞站的站长的境遇,每天的工作就是接送只有一节车厢的火车,挥着旗子“幌舞,幌舞,欢迎回家”,火车开走后,“后方安全”,树倒猢狲散,很多同事见铁路这行当没发展了,都纷纷离去,好友给他介绍了家度假村的管理的工作,可如果佐藤就这么去了,他也只能成为别人精彩人生中的留白,他依旧做着自己每天重复的工作,无论是妻子娇滴滴地来找他说怀孕了,还是妻子分娩时的呼唤,他都义无反顾的站在月台上,甚至是在女儿病重夭折,他都没离开过幌舞站,每个人对所热爱的事物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有人喜欢揣在兜里,有人喜欢拿出来显摆,有人是疯狂的追捧,佐藤的方式是坚守。

  在欧几里得的几何里平行线是不会相交的,两条线就是这么互不干扰的并行着,就如果佐藤和她夭折的女儿雪子一样,但一旦空间发生扭曲,以及观察角度的不同,平行线也会交叉。三个夜晚,空间与时间发生了交错,可能是对本分的人的奖励,雪子走出了阴阳之门,以三个不同的年龄时的样子出现在爸爸的面前,陪伴爸爸走完生命中最后的三个夜晚,“哪有父母会怕自己的孩子的呢”最后知道真相的佐藤抱着雪子说到,这不是一部灵异片,导演借助这亦真亦幻,亦实亦虚的剧情来补完佐藤这璞玉一般的人生。

  日本和中国的内在核心价值观念一脉相承,所以对于日本作品中传递的细腻的感情我们都能感同身受,国内这类题材的片子很多,但这种没有任何政治操作以及献礼性质的很少,高仓健对这一小人物的演绎很纯粹,这与主人公与他个人相似的经历有关,佐藤是可爱的人,高仓健同样也是,最后,佐藤倒在了月台上,躺在了幌舞的雪中,化成了一座丰碑。

  没事拿出来看看这叫喜欢,一直盯着看是热爱,每次提到时嘴角不由上扬这是狂爱,用生命去守护这叫做着魔。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