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偶滴神啊》的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偶滴神啊》的影评10篇

2018-01-18 20:10: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偶滴神啊》的影评10篇

  《偶滴神啊》是一部由Umesh Shukla执导,阿克谢·库玛尔 / 帕莱什·拉瓦尔 / 米特胡恩·查克拉博蒂主演的一部剧情 / 喜剧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偶滴神啊》影评(一):碎碎念

  1.我觉得kanji这个商人本质上非常无耻,自己以“神”的名义坑蒙拐骗的,然后家出事了又怨“神”,希望“神”来赔偿;

  2.片子以反神的名义,进行重新审视社会是对的,但是找的都是些“为了反对而反对”的理由

  3.猪脚因为有神的帮助才可以反神,真是讽刺啊;

  4.导演的逻辑还是“反贪官,不反皇帝”的逻辑;

  5.印度电影中的猪脚光环的确强大啊,这么一个宗教信仰这么深的国家,SB kanji在法庭上卖弄了几句口舌,举了几个简单的诡辩列子,就把全国人民都忽悠到他那边(包括一个宗教领袖),不知道是导演脑残,还是印度阿三真这么脑残。

  以上!

  《偶滴神啊》影评(二):一年一部神作,足矣!

  宝莱坞神作《偶滴神啊》刚开始部分采取了印度电影一贯使用的歌舞表达形式,让我一度降低了自己的观影情绪,但看到最后却不由得感慨印度电影的发展是如此之迅猛!一个宗教大国竟拍出如此“反宗教”的电影,实在有些不可思议感觉,各种对宗教问题的调侃和吐槽,却又充满着哲理和无限的智慧,这部电影让人收获颇多;不可否认,印度存在的社会问题并不亚于中国,但总感觉人家在一步一步的追赶世界,并不是因为真实的印度就像它在电影中所表现的那样光鲜,但至少在电影方面,印度真正的做到了服众,从09年的《三傻大闹宝莱坞》到今年的《OMG》,宝莱坞一次又一次地用电影的方式世人展示了一个会禅想的民族深邃思想

  《偶滴神啊》影评(三):一点驳杂想法

  最近似乎每个人都爱谈论下神,说下中国人没有信仰这回事,尤其是我们很多人不信洋教。现在信的人多了,他们又摆出一副了不得的样子,看我有信仰。其实他们都该去看看这部印度电影《偶滴神啊》。

  看这部电影,先想到的是我妈,我妈很信神,从小就教育的我们不会对神说一句不敬的话,这里的神基本是菩萨和佛祖。逢年过节都会在院子里祭天,也算个风俗,村里家家户户都会祭。然后会在观音菩萨的像和财神爷的像面前烧柱香,求他们保佑一家平安诸如此类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爬泰山的时候,十八盘走下来累得不行,可是老妈愣是不准我们说一个累字,她说泰山老奶奶保佑我们,一点都不累。在我妈眼里,爬泰山说累就是对泰山奶奶的不尊重

  注意这里的泰山奶奶和菩萨一个属于道教一个属于佛教。但我妈都信。

  除此之外,我妈倒没有什么忌讳。家里过年的鸡全是她一个人宰,见血不怕,我就听不得鸡的惨叫。虽然鸡肉也会吃。

  我妈虽然不是一个信徒,但是她无形中遵循着佛教的一些教民从善的教义。比如见到乞丐必然施舍,眼窝子浅。

  我们村里这几年有很多信洋教的了,多是生活遭遇了不幸,然后寻找一个寄托。生活里骂人尖刻小气做坏事一样都不少。

  除了这样一批人,我还瞧不起一种信教的人,年纪轻轻觉得人生无望要投去主的怀抱,或者寻找安慰。实在没什么必要。还有一种人是特别羡慕这些教徒,觉得他们对婚姻对什么都特专一虔诚,其实真是高看他们了。因为同样是教徒,他们瞧得上眼的是美利坚人民信的教,鄙视的是真主。其实这有什么区别呢,如果你去了解哪怕一点点的真主知识,就知道人家也是教人良善,救民于水火的。很多人总是带着功利心信或者崇拜。

  其实宗教这个东西最大的好处并不是带给你多大的益处,在我看来他最大的好处应该是一个社会团体,社会团体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寻求自己的利益,但是倘若他在寻求自己利益的同时,能够把普通人组织起来去行善,那就真是功德无量

  比如当年寺庙是会施舍穷人的。日本的寺庙还供给附近小孩免费午餐。教会也是如此。他们会收留孤儿,教他们识字,让他们知道如何做活。而现在佛教基本都变了味道,太高深,普通知识分子看不懂佛经。普罗大众烧香告佛的那点钱都被寺庙人士自己给赚了,不见他们办了什么福利。至于教会,有点像佛教刚入中土那会儿,神神秘秘。可是知识分子信这玩意,心里怀揣着其他的想法。普通人信,反正当个娱乐活动呗,当个寄托。唯有此,也足以见证,普通的业余生活是多么缺乏。到现在,要求最严格的我想应该是伊斯兰,可是这东西又牵扯太多敏感问题,导致信众不多。但我觉得极端者是少数,伊斯兰内部也是有众多教派分支,我们对这东西了解不多,又受西方影响,便把他妖魔化了。而这不正是任何一种神都大力反对的么?

  所有的神都让我们宽容善良。但是信徒照样狭隘自私不知道以己度人

  神信与不信,又有什么两样呢。

  2

  啰嗦完这些话,发现忘记另外一点,《偶滴神呀》这部电影还很容易让人想起毛。

  毛的本意是推翻一切个人崇拜,但是最后的结果便是他也成了神祗。看看很多汽车里他的挂像有多好卖就知道了。还有他被掏空身体存放在天安门,供人们瞻仰。其实如果按照他的本意和性格肯定不想如此做。大好河山任我游该多好,如同电影里所说可能在与鸟儿建巢,也可能和蚂蚁共进午餐,四面都是墙的寺庙有啥好玩的,何况到了毛这里,换成了四方四正的水晶棺,实在是没尊严的很。

  电影其实提出了很多看法,可是每一种看法都可以无限延伸。比如神说的自己不喜欢宗教,是你们人创造了它、阶级、种姓。说到底连神都是人创造的。

  神说如果宗教消失了,还会有其他的东西。 的确,比如法西斯。

  3一切的一切,孔老夫子当年的一句话都可以概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惜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

  《偶滴神啊》影评(四):一些台词

  【如果你是穆斯林,我就是安拉。如果你是基督徒,我就是上帝。如果你信印度教,我就是奎师那。】

  【-在你小时候,很小的时候,你怎么跟爸爸要巧克力的?你会颂赞他的名字父亲大人,给我巧克力?”还是阿谀奉承,抛起花朵,以示尊敬?】

  【-都没有,我直接跟他要。】

  【-没错,我也在这么做。】

  尊敬和奉承是不同的。对神最大的尊敬并不是给他奉献多少鲜花,摆上多少根蜡烛,而是真真正正地按照他的话去做,去【爱】、【爱人如己】、【爱你邻居】、【爱你的仇敌】。如法奉行就是最大的供奉。

  【-那你为什么创立宗教?】

  【-我只创造人类,是人类又创立宗教和种族,年复一年的流传下来,是因为人需要它。】

  【-但人们应该摒弃诸如此类的宗教。】

  【-千万不要剥夺别人的信仰,你一旦将其剥夺,他们就会转而把你当成宗教来信奉。】

  《偶滴神啊》影评(五):你的心里有一个神吗

  我是不相信神的存在的,虽然我去拜过他

  我记得和家人去南岳拜神的时候,我的祈祷是这样的:神啊,如果你无所不能,并关怀大众,那就让我变的比你更强大,能不再需要到你所谓的住所来拜望你

  和主人公一样,我是个无神论者,对于求神拜佛有着一定的抗拒

  就像鲁迅说的那样,神谁也没见过,可是人们描绘的神却是比人多了几只眼睛,高了几尺

  外国的耶稣是外国品种的,中国的神是中国品种的

  我们怎么就知道神到底是住教堂还是住庙宇呢,就像电影里那个神说的,世界那么美,我为什么要住在那几所冰冷的房子

  剧中最后的结局是否定宗教敛财,但是肯定神的存在

  其实这和我心中的想法是有共鸣的,不论是你叫那种东西为信仰还是神,我想都是可以的

  不需要点蜡烛、送食物给庙宇或教堂的石像,应该是要是真正去爱、去关怀、坚持自己内心的想法

  那些所谓的祭奠仪式真的是神的旨意吗,不是的,如果真有神,他会住在你心里,他是无处不在的,就像剧中神的台词:你在找谁,坎杰?你不是说过我无处不在吗?我随雨瓢泼而落,同鸟一起筑巢,同蚂蚁共享午餐。

  现在宗教都被过度商业化,求神大多是一种赤裸裸的交易,“如果多米尼克答应嫁给我,我会去蒙特马利点十一根蜡烛。如果我老婆怀孕的话,我会到神殿贡献一张地毯.....。”记得有一次我调侃道:这次我如果求神答应让我考上,如果这个考试只有一个名额,而同时我的竞争对手也去求神的话,那神会答应谁的祈祷?

  我想现在和未来我的内心会有一个“神”,那会是一种虔诚的信仰,我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来尊敬他,守护他。

  《偶滴神啊》影评(六):敬畏神明,无所畏惧

  印度宗教题材电影#偶滴神啊#,神穿着西服,骑着摩托,救了一个要状告他的无神论者,并告诉他神的特技被人们称呼为“神迹”。

  神告诉无神论者坎吉:“其实我对人们的供奉并不感兴趣,我反倒是希望,他们将这些分给穷人。我在意的是他们的信念、爱和信仰。“

  ”你知道无神论者意味着什么吗?意味着通过自己的判断、思考和领悟,得出信仰是错误的,得出神并不存在,这就是无神论者。这就是我为何会在你面前显形,因为你的所作所为显示了你是一个真正的无神论者,而一个真正的无神论者能投成为一个真正的信徒。”

  敬畏神明,无所畏惧。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春秋·鲁·孔子《论语·雍也》: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樊迟问孔子怎样才算是智,孔子说:“致力于服务民众的义举,尊敬鬼神但要远离它,就可以说是智了。”樊迟又问怎样才是仁,孔子说:“仁人对难做的事,做在人前面,有收获的结果,他得在人后,这可以说是仁了。”

  《偶滴神啊》影评(七):个人的神性——印度电影《额滴神啊》碎碎念

  卖神像为生的店主坎吉是个彻底的无神论者,他任意编纂故事把低价购进的神像以高价卖出,还为了不让小儿子参与祭祀活动,编出神等着信徒喂牛奶和奶油的瞎话驱散祭祀人群。随后一场意外的地震震毁了他的商店,索赔保险却遭遇“神力毁坏不赔”(即不可抗力)的条款,坎吉索性把神使与神告上了法庭。无神论者在法庭上陈述他无法理解的神职人员的腐坏与信仰者的盲目,化身为人形的神走到他生活里协助他找反击的理论用以对抗全城的祭司。

  坎吉在法庭上的质疑和锋利的讥讽看的人半夜大乐,虽然是以轻松基调为主的印度喜剧电影,但这样的题材和故事竟然会出品自种姓与宗教权威森严的印度,不得不让人赞叹惊喜

  我的童年少年是在家里的宗教大战中度过,曾任小学校长的祖父是个威严传统知识分子,严格意义上是个规矩的儒教信仰者,他敬天地父母宗师,有近似尺规般分毫不错的立行品德要求;祖母是个主教学校长大的虔诚基督教徒,她风雨无阻的去教堂礼拜,但从不劝诱他人走入这个信仰,善良温和待我很好;父亲是个倨傲的无神论者,遗传他父亲我祖父的骄傲混合着山上下乡以及WG中知识分子家庭里被打压的少年人的顽强和混不吝;母亲从传统佛教家庭而来,在她后来因为重病转投基督教之前,一度是个极度虔诚不理性的佛教徒。祖父的儒教成为我童年少年的蒙学,唐诗宋词四书五经是在进入小学前的必修课程,奶奶则酷爱带我去礼拜堂的主日学吃饼干唱圣歌,而母亲总是不厌其烦的带着我去参加各种菩萨诞辰的素斋筵席。曾经因为信仰冲突的问题,四邻八里都夸赞至孝的母亲和我的奶奶爷爷有过极大的冲突,甚至导致他们一度愤怒搬离母亲购置的新家,还是因为信仰问题,父亲和母亲因为某个宗教仪式的方式争吵到冷战,年少的我不得不替双方沟通传话试图弥合争执。这种种最终培育出一个前16年被佛教徒后13年被基督教徒,行为处事却一贯默认亲孝伦常的奇葩。

  8岁那年学校组织的远足是去山里的寺庙,当身边所有的同学都低头虔诚跪拜,连平日教育我们不要迷信的老师们都从签筒里抽出签诗去求解的时候,某种狂热让我迷惑不解,身边的大人问我为什么不跪拜,我不耐烦的提着水壶把水壶放在软垫上提线做出叩拜的样子,惹来一顿好骂。

  母亲在我16岁那年因为重病被亲戚传道突然以惊人的速度成为狂热的基督教徒。她去礼拜教堂的次数开始多过她曾经不满婆婆,她砸掉了家里所有的佛像还丢掉了我最爱的一块龙团端砚(龙与蛇是基督教撒旦的象征),她因为我要离家读书逼着我立信基督教并一把把我推进教会的受洗池说要把我交给上帝来保护

  为了让她安心,我成了一个不相信基督教的基督教徒,而她与我父亲接下来数年的纷争就成了一个传道一个不信,于是母亲争吵愤怒抗议,直到我用我不相信的《圣经》理论对她说:主是万能的安排了一切,那所有相信敬畏都是预计好的,相信会有时,该相信的有一天必到他面前,所以催不得急不得,总有一天会自己信得。母亲才作罢。

  依托某宗教信徒的身份,也依托前媒体工作者的身份,这些年我目睹过太多所谓信徒与信仰。那些借宗教敛财的骗徒和伪神职人员,不止散落在民间拿着假造的度牒和光头欺骗信众购买护身符,也堂而皇之的在寺庙供奉的神像身边行欺骗甚至欺诈。我见过伪装基督教徒实则非法聚集精神催眠软弱信徒借以欺骗的“家庭教会”,也见过狂热的捐尽家财沉沦信仰导致家庭失和夫妻反目的宗教信仰者。寺庙旁开光的天价佛像和巨大的香烛,山野间购买“赎罪符”的无知民众,还有那些公众教堂里跪倒一片口中呢喃哭喊着所谓“天使的语言”的自以为虔诚的说连自己也听不懂的话就是靠近神的教徒众…..信仰的意义是什么?神又在哪里?

  都说中国社会是一个信仰多元丰富的社会,我们有本土自创的道教、儒教(儒家的规范条文及逻辑观点孕育出来的尊崇信仰者应该也是宗教),舶来的佛教、基督教、天主教,少数民族或相对小众信仰的伊斯兰教,各地或民间传统信仰的妈祖、元始天尊、齐天大圣……可这一代的中国人,在物欲横流城市化进程加剧贫富分化加速的社会里,中国人变成了最没有信仰的一个民族,或者说,并非没有信仰,只是信仰对他们来说是避免恐惧交换利益的赌博手法或投资方式。因为认为相信就得到庇护,不管行怎样的恶也不畏惧被责罚;认为供奉更多就会获得财富,所以不吝啬香火与布施,却从没有一丝一毫的心和同情给予需要帮助的人;因为依靠宗教而拥有权力、名声、威望,进而披着神圣的外衣行恶。而对另外一部分群氓之众而言,把自己交托给一个宗教或神,比起让自己负担自己生命的痛苦与恐惧,未知的挫折坎坷而言,要轻松的多,所以逆境都是被惩罚,需要更敬畏,叩首祈祷好过想办法改变与解决;所有自己的软弱和不能完成,多供奉多布施多礼拜似乎就能改变困难的现状,就会水到渠成自然消弭。如果不能,是的,宗教告诉你还有来生,你今生的苦是还上世的债,你今生的虔诚是为了来生的福。

  在这样的信仰里,你将变成怎样的人?功利到只剩交换,跪拜礼敬时总是说如果你能让我如何,我愿折损我愿吃素我愿虔诚还愿;懦弱到不争取,因为现在的苦是在还,而明天的苦是为了未知生命的福报;不自强不坚持不努力,所有都交托给帮我度过帮我修改帮我获得帮我争取;丧失真正的同情心,在盲目宗教信仰里行的善是为了福报而非爱与关怀。

  我对外一概宣传我是个伪基督教徒,年少也常和别人辩论何为信仰的虔诚与坚定。作为一个受洗多年却从不去教堂礼拜,不和人过多谈论宗教与神也不劝人信教的基督教徒,唯一的祷告只有每餐饭前的感谢,因为我认定的信仰和敬畏方式和普世不融合也就不想多言。我是一个坚定的有神论者,但更是一个坚定的怀疑论者,所有寺庙教堂里的道,所以表征和宣扬的神我都抱质疑的态度,信仰于我是一个内在的逻辑。也许神代表一个不可抗拒的力量,不可抗拒的安排未来的轨迹,但所谓冥冥中指引的路和路上的困难挫折,是让人成长与坚持自己形状,并酝酿出独有芬芳的安排。而信仰更多的应该是教习一个人懂得敬畏生命和自然、懂得恐惧而接近勇敢,懂得顺应不可改变的现状而努力争取人生的突破,是一个生命的出口与自我孤独的交流。

  我喜欢坎哈大叔的质疑,因为所有法庭上的疑问都是我问过的天和探索过的不解,也许只有无神论者和怀疑论者才能见到信仰真正的路,因为辩证的过程,是自我完善的某种融合,把敬畏生命和自然融进自己的血肉身体,如神在旁,如爱在旁。

  《偶滴神啊》影评(八):请认认真真的看然后才会收获自己想要的

  冲着题材去看的,因为想知道这样一个神奇的国度闹宗教是怎样的感觉。而且它闹的不仅是印度教自身,还有基督教,穆斯林(貌似没有中国的佛),感觉是在闹一个统一的更高的神的国度,会因为特别想知道闹的结局是否如心中所想而让两个小时悄悄的就度过了。刚看到开始有印度歌舞出现的时候真是哈哈哈了,果真没歌舞的宝莱坞电影不是真正的宝莱坞电影,但后来剧中透出来或者直接正正式式告诉你的一些观点让你不由得感叹我国什么时候出这样的剧情片啊。真理句记得的如下:“信仰与信念会让人上瘾,一旦上瘾,就不会轻易放手。”“如果你剥夺别人的信仰,别人就会把你当做信仰”““他们信神是不是因为爱,是因为恐惧””“别把这东西当护身符,把它丢了”。。。这是后半场出现的句子,前面也有一些很棒的话,但是由于那个白袍实在是有让人过目不忘洗脑的神奇本领,现在脑子里还是他妖娆的兰花指和那淡淡的笑,以至于把那些拍手称好的句子都淡掉了。更可见上面记下来的句子是金句,充满了审视和反思感,这是看这部电影前万万没想到的。不禁让我对印度片刮目相看,估计这些年漏过了不少佳片,近段儿会认认真真看印度片儿。最后一句话给自己,不要忽视生活中很隐蔽但是又很常见的事情。

  《偶滴神啊》影评(九):只有真正了解后的思考才是未来的启明星

  首先,这部电影真神作无疑。这并不意味这电影在艺术上有多大的价值(事实上,印度电影的艺术成绩一向不高,毕竟为迎合观众的歌舞要求硬塞许多歌舞的套路化,是极难写出好答卷的;相比中国许多艺术片颇值玩味);也并不是说这部电影的观点在今天而言是多么的新颖和有价值:这部电影所想表的的两个关键词无非是“思考”及“宗教”。

  简而言之:只有深入了解后的思考,才是你所需要的答案。这是今天小学生都知道的道理。而这部电影用这样的观点去讨论宗教,颇引人思索。

  马克思认为宗教是精神鸦片,或许不假,但需不需要在你,用于不用也在你。因为鸦片也是有用的。如果你思索之后皈依,那你就是“智者”。

  我曾去云南香格里拉旅游,一位有少数民族的血统的汉族跟车女导游(各地还有地接的女导游,不一样的)不只一次的与我们说:中国人(其主要是指汉人)没有信仰才胡作非为。相反藏人、白族人之类的因为有着对山川神明的信仰而平和。这话对吗?我当时就已经不甚认可。细细想来,这女子不过是宗教信仰、文化习俗、迷信和信仰从未弄清楚的无知而已。然而她的无知却是可怕的,身为汉人不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习俗,却一味说少数民族的文化习俗是多么的虔诚,全然不知这两者之间那千丝万缕的关联;身为无宗教信仰者,一不了解何谓宗教何谓马克思主义哲学,却宣扬他所未必真知道的宗教。但与之相反的事是:我却从香格里拉的地接藏族女导游才旦卓玛身上看到对山川的热爱,以及非常理性的看待自己的信仰。此中高下,识者立判。

  当时的我,虽明白了这两者高下。却并不能言明,今天,诸位看了电影。可是明白了?无知不可怕,可怕的是无知者将自己的无知传播给第二个无知者。我绝非那个有知之人,但我学会了思考。也许将来我会转而信某些个信仰。但,只要我还会会思考,那我就绝不会是那个无知之人。

  《偶滴神啊》影评(十):额的神啊,我的个神啊!

  最近看了两部印度电影,其实最开始是搞错了。我想找的电影叫《我的个神啊》,结果上网找到一部名为《Oh,My God!》的电影,正好翻译过来叫《额的神啊》,我以为只是翻译的不同而已,然后就看了。然后误打误撞,这部电影也非常精彩。当我看完之后,准备上网找找这部电影的资料时,才发现搞错了,因为我要找的电影英文名叫《P.K.》,中文翻译过来叫《我的个神啊》。

  我才发现,原来《我的个神啊》和《额的神啊》不是一个电影,而是两部不同的电影。

  但当我看完这两部电影之后,却发现他们有很多相似之处。首先是都拍得很好,然后都直指印度的宗教问题。甚至,里面都出现了一句台词。这句台词很有意思,我觉得有必要引用一下:

  【在你小时候,很小的时候,你怎么跟爸爸要巧克力的?你会颂赞他的名字“父亲大人,给我巧克力?”还是阿谀奉承,抛起花朵,以示尊敬?】

  【都没有,我直接跟他要。】

  【没错,我也在这么做。】

  这几句对话,是主角与神职人员的对话。他说出了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如果我们都是神的子民,为什么神还需要我们诚惶诚恐、阿谀奉承的供奉呢?既然神爱子民,为什么神职人员却在不停教导:“不信神者要下地狱”呢?

  在两部电影里面,都把神(也就是各种宗教的造物主)和神职人员(和尚、牧师等等)完全分开。主角把矛头对准了借神的名义捞取名利的神职人员,对其百般羞辱和攻击。与此同时,电影又十分确定的坚持造物主的存在,而且,造物主永远伟大光荣正确,都是被那些神职人员搞坏了。

  由此,我忽然联想到一个中国人的一句话,叫“反贪官不反皇帝”。在中国,皇权思维根深蒂固,平民百姓总认为皇家永远伟大光荣正确,皇帝大公无私、体恤万民。之所以出现问题,都是下面那些狗官、贪官烂掉了,为了自己的一己之私,拒不执行皇家的政策,或者把皇家的旨意没有执行好、执行偏了。

  这好像是典型的中国思维,中国可能是一个典型的世俗集权社会。权力在中国,就是神一般的存在。而印度,可能更是一个神权社会,各种神和宗教,在印度是超越所有东西的存在。

  于是,你把这两者放在一起,再结合电影,发现还有几个十分相似而且非常有意思的东西。

  首先,印度有各种各样的神,中国有各种各样的官员。在印度,各种各样的神,管着一个人从生到死、吃喝拉撒睡的各个方面,女儿出生取名?交给神委托的神职人员。女儿能不能和那个男孩结婚?还是要问神职人员。再想一下我们中国,不也是这样吗?各种各样的官员,管着从生到死、吃喝拉撒睡的各个方面,出生需要盖个章,代表你出生了,结婚需要盖个章,表示同意你结婚,你死了之后,也要盖个章,表示你终于死亡了。

  然后,中国的老百姓依附官员,印度的老百姓依附神仙。在中国,很少有老百姓碰到非常困难的事情时,会去找大师帮忙解决。中国老百姓会怎么解决呢?——古代,叫“击鼓鸣冤”。现代,叫“上访”。这两者,都是非常有中国特色的维权方式,其核心,就在于中国的权力核心是官府,从古至今。而在这部印度电影里,老百姓有了问题,总会去找神,所以电影中,在神的殿堂,总是人满为患,神的职员,总是趾高气扬,像极了中国的朝廷命官。

  而更有让人细思极恐的是,无论是中国还是印度,弥漫在社会底层中的,还是一种诅咒思想,诅咒官员或者神职人员,“反贪官不反皇帝”,“反僧侣不反神仙”,这种诅咒非常可疑,因为他们高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同时,是内心里面也在盘算“吾可取而代之”、“大丈夫理应如此”。之所以诅咒,是因为得不到。一旦得到,他们可能比前任,还要凶恶十倍。

  当然,一个社会最顶尖的人物,往往是对这种思想免疫的,那些真正的枭雄是凌驾于神仙和皇帝之上的,他们才是历史的主宰。他们总能洞悉这些幻相,然后制造出一个又一个新的神仙或者皇帝,不断给老百姓以希望和刺激,然后让那些平凡的人,找到一个又一个安慰自己的借口,坚持着忍耐着活下去。

  作 者:崔 大 尉

  微信公众号:vcui82828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