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全面回忆》的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全面回忆》的观后感10篇

2018-01-24 20:0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全面回忆》的观后感10篇

  《全面回忆》是一部由保罗·范霍文执导,阿诺·施瓦辛格 / 雷切尔·蒂科汀 / 莎朗·斯通主演的一部动作 / 冒险 / 科幻 / 惊悚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全面回忆》观后感(一):全面回忆的全面回忆

  人物设定

  人格A:帮反派大Boss干活的坏蛋,参与策划了计谋

  人格B:认识主角良心发现的反抗军,类似苦肉计里的黄盖

  人格C:被洗脑后的空白人格

  ——

  故事节奏

  引子 1分钟

  在火星上的地球人面罩破裂,因窒息而死

  第一幕 1-43分钟

  (段落一)主角处于人格C,有个恩爱老婆,有份矿工的工作

  信使出现地铁上的广告

  主角去植入记忆,却触发了洗脑前的回忆,觉醒暴走;

  (段落二)回家后发现被工友追杀,老婆追杀,小反派boss追杀;

  逃到外面接电话,拿到箱子

  (段落三)导师出现:箱子里的影像,给予枪、钞票、全息影像仪等道具

  主角转变为人格B,使用追踪器骗过反派

  ——

  第二幕 43-90分钟

  (段落一)主角来到火星,在入境处伪装成胖子,反派追至,激战中打碎穹顶,交代了环境特殊性;

  伙伴出现:黑人司机,介绍新环境的设定与特点,看到反抗军、变种人

  伙伴出现:酒吧里的女主角,一路上有大量新奇的变种人

  (段落二)主角回到旅店,老头子和老婆出现,声称主角仍在做梦,一场大战;

  女主和黑人出现,救下主角,经由酒吧的秘密入口进入墓穴。

  (段落三)“接近最深的洞穴”:见到了反抗军,见到了造型奇特的领袖,领袖启迪

  奖励:得知启动机器是推翻大反派的关键

  变形者出现:黑人反叛,领袖被干掉,反抗军全灭;

  (段落四)“黑暗时刻”:主角被抓,即将被洗脑;反抗军被消灭;酒吧同伴们奄奄一息

  解谜:人格A的影像出现,揭开所有谜团。

  反击:主角靠蛮力脱离了洗脑器,并救出了女主

  ——

  第三幕 90-110分钟

  (段落一)主角用钻机杀死了黑人;

  (段落二)主角用全息影像仪消灭了杂兵,用升降机杀死了小boss;

  (段落三)主角用炸弹炸破了穹顶,大boss飞出去因窒息而死;

  主角按下了机器启动键,自己也飞了出去,在生死边缘获得了拯救

  ——

  科幻元素

  1.猩红色的火星、太空服、缺氧环境

  2.记忆植入机

  3.自动驾驶出租车司机

  4.全息影像仪

  5.追踪器及监视、取出工具

  6.人脸伪装

  7.变种人

  8.钻井车

  9.外星人的氧气产生器

  10.信用点、手枪、自动门等日常工具

  ——

  剧本分析

  1.第一幕时间较长,可能是出于成本考虑,毕竟第二幕科幻场景的拍摄成本更高。

  2.那个年代的黑人还可以是坏人,女角色还基本都是辅助。

  3.科幻场景和动作戏抓人眼球,特别主角每次干掉对手都要使用不同的工具。

  4.记忆的讨论引入了一定的思考深度和悬疑解谜,使全片显得不是那么无脑。领袖会说重要的不是过去记忆如何,而是未来怎样行动;观众会思考人格A、B、C的关系

  5.全片处处伏笔。打碎穹顶吸到外太空、全息影像仪、钻井车等关键道具在片中多次出现,使最终发挥效果时显得不那么突兀。

  6.最后一段的剪辑在多个场景中快速切换:机器产生氧气、主角即将窒息、酒吧群众反应。这种要死不死的边缘状态真是勾人心魄。

  《全面回忆》观后感(二):回溯经典:原版《全面回忆》设计面面观(转载自果壳网)

  新版《全面回忆》用惊人的视觉奇观打造了一部标准商业电影。此时我们来回溯一下这部电影的鼻祖,经典的原版《全面回忆》。是什么让它成为经典?严谨认真的科幻元素设计功不可没

  新版《全面回忆》用惊人的视觉奇观打造了一部标准的商业电影。此时我们来回溯一下这部电影的鼻祖,经典的原版《全面回忆》。是什么让它成为经典?严谨认真的科幻元素设计功不可没。

  architecture.uwaterloo.ca网站经常就各类影片的设计和概念提出一些预设的问题,向所有的访客征求每条400字的个人见解,然后再进行选登。自然他们也不会放过1990年经典原版的《全面回忆》(又名《宇宙威龙》、《魔鬼总动员》)。以下的内容就是从原版《全面回忆》的问答中选出的。

  保罗•范霍文之所以选中墨西哥城作为外景地,其中一个理由便是他看上了这座城市的“新粗野主义”建筑风格,这些建筑能够直观地表达出未来图景(不需进行改造,也就是说,能够节省搭建布景的开支)。您认为这一做法是否成功?无论是或否,都请给出理由。

  . J. Smith: 大多数未来背景的科幻影片在描述未来图景时都会在两种表现形式中择其一而行。第一种是表现一个层次高度繁杂又饱经风霜的城市——经年累月的经历赋予了这些建筑和产业体系以一种过往与未来交错的风范,即便从最具未来风格的先进技术中,观众也能够体会得到其漫长发展历程的积淀。这样的图景通常都被用于支撑一种更接近现实、更加绝情的未来——敌托邦。这样的设定我们可以在《银翼杀手》、《第五元素》和《终结者》中看到。而另一种诠释——也就是原版《全面回忆》采用的手法,则更倾向于展现乌托邦式的理想图景,相比我们如今身处的时代,这些影片中的城市更为规范也更为整洁有序。它不仅试图展现未来图景和科技所能够带来的伟大进步,也往往忽视过去的历史,因此这种手法展现的城市都鲜有过往岁月痕迹。我们可以在其他一些影片,如《2001:太空漫游》和部分《星际迷航》电影中体会到这种观念

  墨西哥城的新粗野主义建筑便是这种乌托邦式未来都市的理想背景。它那井井有条交通秩序、简洁的布局和缺乏历史积淀的特征酿造出了未来感——让观众置身于一个陌生的城市环境中,而且足以消解他们对未来景致的一切先入为主观念。而建筑物的材质同样也成了这种未来感的良性助推——大量的混凝土、钢铁和玻璃——这些建筑材料诉说着建筑技术进步的意义所在,特别强调了混凝土建筑单调划一的范型。这种整齐划一秩序井然的风格帮助剧组营造出了一种由内及外的现代化高科技范儿,它不但有助于勾勒出未来图景,也确定了片中世界一切事务的运作规律——井然有序清晰明了又整洁划一。所有这些图景都致力于描绘出一个生机勃勃的未来,并宣扬着一个理念——一切皆有可能,这也令整个故事的幻想更上一层楼。科幻片中常通过布景设计来体现未来科技,而墨西哥城现有的建筑却能够轻易引出此类风格。综上所述,我认为原版《全面回忆》的选景成功地酿造出了未来的图景。

  请谈谈您对片中发声活动傀儡装置应用的看法,它们是否有助于酿造出未来感?

  Andrea. Wong: 在本片中,发声活动傀儡既被用作服装道具,也被用来支持角色塑造和为其增添喜剧色彩。两者都对影片的未来色彩贡献良多,活动傀儡通过精密装置技术对活人的模仿,而令影片的整体美学口味变得更为真实可信。

  在服装道具类的发声活动傀儡中,给人印象最为深刻莫过于离经叛道的义军领袖,他寄生在一个大汉的腹部。而出租车的机器人驾驶员,它的外形似人而又非人,显然属于非现实主义的范畴,而且观众一看到它便会产生一种滑稽可笑感觉。这些角色更接近于一种披着彩色塑胶外皮的机器,并且体现出枯燥乏味且麻木不仁的技术特征。未来充斥着这类毫无个性的自动化装置。

  请您评论一下片中模型对火星景观营造的成效如何。

  Derek. McCallum: 火星景物模型的应用是影片中举足轻重的一步,因为我们只能通过这些模型来亲眼看到火星殖民的全景和人类维生设施的建筑形式。

  火星殖民地的模型也道出了建筑形式与地貌的共生关系。在片中,我们能看到两头埋设在峡谷两端的绵延飞桥,也可以看出那些建筑实际上都是半埋在岩石中的。它们其实并不是建造在地表,而是被埋设在地里的。岩石的浓重红色与昏暗且锈迹斑斑的建筑物模型配色加以对比,便让观众留下了对火星实地状况的鲜明观感。通过这些模型,火星那原始而又严酷难以生存的环境特性便被活生生地具象呈现在观众们的面前。

  在这部未来背景影片中,饮食并不是重点要素。但在片中的地球和火星上都出现了不少饮食场面。请您评论一下片中对地球和火星饮食的描写。

  Helen. Pallot: 通过饮食状况,观众可以得知片中人物的日常作息和习惯。在地球上,食材都是自然作物。施瓦辛格有一场制作早餐蔬果汁的戏,他从瓶子里倒出液体和粉末,再将它们和成一顿足以喂饱壮汉的大餐。在这个场面中,人物使用的白色瓶子和透明玻璃容器传达了一种“健康环境”的信息

  相对于地球上的私人早餐,火星上的饮食更多地体现在公共空间——比如那几场在公共食堂和小吃店的戏。这或许是在向观众重复传达一个信息——火星上的生活控制得更为严密,由于生存环境的关系,在这里的一切都处于更严格的管制和监控之下。那儿不会有集市,小卖部里的零食品种也少得可怜。在这类贫瘠、孤立的环境状况之下,饮食问题只能靠众人分食大锅菜来解决。

  在整部影片中,玻璃杯和饮料出场的机会食物多得多。影片结尾火星环境巨变的那场戏中,桌上碎裂的玻璃器皿中爆出了好多奶昔一样东西,这就是火星食物的特点——固态食物较少,液态食物居多。或许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今后吃饭的时候用不着咀嚼了呢。

  这是片中地球上唯一一张出现自然景观的“图像”。地球上的都市景致非常刻意地回避了植被景观,请对此发表一下您的评论。

  Allison. Janes: 原版《全面回忆》的主角怀有一种莫名的冲动:他总是想离开地球,远赴火星。看不见一点绿色的都市环境反映了阿诺扮演的人物对地球上平庸乏味生活的厌恶。片中出现的地球建筑大都是混凝土浇筑的,这些千篇一律、缺乏色彩的生硬建筑反映着一种难以打破的单调——一如这位主角在地球上的生活状态,并且借此让我们看到他的生活是多么的机械而又乏味。片中的一切都是人造的,因此它们完全井然有序、波澜不惊。在人类的生活中,自然已经被边缘化了——这是因为人无法随心所欲地操控自然。

  因此这个画面非常契合剧情,阿诺的角色也只能靠电视投影的虚拟画面来体会体会虚假的自然了。而这个虚假的自然本身走的便是一种陈腐的老套路——你坐在桌前,面前是早餐,窗外是自然美景,好一个自欺欺人

  这部影片中回避了自然景观的存在,因为本片的主旨便是探讨:何为真实,何为虚拟现实?自然景观则反映了某种程度上无法被操控的现实——也就是自然世界的混沌无序。

  影片中出现了视频通讯,您认为拍得足以令人信服吗?它是否符合片中的时代设定?

  Matt. Storus: 为了突出原版《全面回忆》的时代设定而在片中加入视频通讯的举动显然已经过时了。即便在90年代初的现实世界中,这也算不上什么先进科技了。但话又说回来,那些通话屏幕却非常出色地酿造出了影片的主旨——现实的不确定性。

  片中的视频通讯非常有助于勾勒剧情和主题。在观影过程中,观众始终会对阿诺扮演的人物抱有强烈的疑问:他的这些经历是真实的吗?抑或这只是他自己的妄想?从这层意义上来说,片中出现的那些通话屏幕恰好烘托了这种不确定性——因为那些终端原本的用途就是传播某种暗示,而这种暗示其实就是精心构建的虚拟现实(与之相对的则是人物亲身体感悟的现实)。

  片中地球场景大都取自混凝土建筑占主导的墨西哥城,而火星建筑的主要材料却是金属和粗糙原始的岩石。您认为如此设计的用意何在?效果如何?

  athan. Rehorick: 我认为这就和《九霄云外》(Outland,1981)中的设定是一个道理,如果你要构建出一个足够可信的太空矿业殖民地,那么就必须将那里的生存空间质量设计得与地球完全不同,本片中火星与地球的差异便体现了这一考虑。而火星上空气紧缺的现状也迫使人们不得不在地下的岩床上搭建采矿设施。大部分火星上的镜头都在着力营造空气紧缺的气氛:所有的生活空间都处在密封罩内。所以相对于在地面上费劲造建筑,显然在地下开挖生存空间是更合理的做法——毕竟那是在布满岩石的火星上。

  火星上的生活区域是分为若干个层级的,最外沿的公共空间覆盖着玻璃穹顶,人们可以在其中眺望外部世界的景致;而抵抗组织则藏身于最为隐秘的掩体之中,你必须钻入极深的岩床地底,穿过越来越厚实的金属大门才能抵达此处。因此,片中各场所的材质特征也反映了它的公共或私密空间本质。当奎德和梅丽娜穿过通道迷宫闯入反应室时,这种差异性便戏剧性地升华了。

  这与地球上的生活形成了鲜活的对比:在地球上,大多数人的穿着都很平常,工人们上工时也穿着千篇一律的制服。但这终究只是奎德被洗去记忆之后被刻意安置的环境。地球上这些千篇一律毫无个性的混凝土建筑点出了“丧失记忆”这一主题。总体来说,我认为地球混凝土建筑和火星金属/岩石建筑的对比也带出了另一个伏笔:他们是在一颗没有大气的行星上建房子。这是一种戏剧性的手法,它强调的不仅仅是技术上的特征,也深化了作品的主题:记忆的丧失与重构。

  《全面回忆》观后感(三):这个剧本实在太过精彩

  这部经典在小时候可能在电视上看过,不过肯定没有从头到尾看完就对了。前两年好莱坞翻拍过一个版本,感觉挺糟糕的。现在终于能够欣赏1990年的原版,觉得棒极了!保罗·范霍文的作品绝对有水准保障。只能佩服这个剧本实在太过精彩,它启发了之后很多很多部科幻电影,如《黑客帝国》《盗梦空间》等等。特技化妆绝对值得一赞,即使放到今天来看也毫不逊色。至于影片中提及的一个哲学命题,我可是非常感兴趣:究竟什么才是判断一个人的价值,是他的记忆还是他当下所做的事?可惜,这终究还是一部商业片,尽管由欧洲艺术大导演执导,影片的节奏根本来不及充分阐述完这个命题,便朝着炫目的视觉特效和激烈的动作场面而去了。不过能在90年代的老片里感受到如此高质量的视听以及较为深刻的文艺风格双重结合,已经算是相当难能可贵。不过从另一方面,似乎也能看出近几年来好莱坞商业片每况愈下的窘况。

  《全面回忆》观后感(四):食色性也!

  本来是想来向儿时看过的伟大电影和阿诺致敬的,小学时电视里看过一遍,上大学网上看过一遍,发现貌似大部分豆油都和我一样,印象最深的是哪个三个奶子的妓女,呵呵,好欢乐啊!

  现在看来,这部片子是源代码、黑客帝国等众多庄周梦蝶式科幻电影的鼻祖,不过,对儿时的我,最刺激的还是火星上的神奇变种人、虫状手术刀、阿诺的红发情人金发老婆、坏人爆眼珠、外星人超大号制氧机、邪恶挖土机,那是叫一个震撼啊!放到2013年,诸如视频电话已经变成现实,但是看看还是很好玩的。

  比较喜欢里面一个镜头:造梦公司的科学家来劝说阿诺施华,眼看就要成功了,但是科学家很紧张,出汗了,被阿诺识破,爆头!好狡猾的阿诺,以及其招牌式的藐视一切的狡猾笑容!

  对一部1990的片子要求真不能太高,槽点也不少:大号热得快几秒钟就能改变气候?为啥爆眼球?挖土机的驾驶舱也太不结实了!辐射咋就和超能力有相关性了呢?外星人的装置也每个锁?反派太笨!

  《全面回忆》观后感(五):这就是谍影重重、不明身份的硬科幻版

  想象力不错,全息幻影,植入式追踪器,自动出租车,但火星海关还盖章是不是低端了些,还有枪械依旧古朴。车的道具感觉好简陋,电瓶车似的。这就是谍影重重、不明身份的硬科幻版。反派小头目瑞克特是命令与征服GDI将军演的,又是这个酱油男。特工好像没有受过专业训练,乱杀人不说,还在火星上乱开枪,空气泄漏,自作自受。施瓦辛格真惨,鸡巴被踢了好几次。莎朗斯通被爆头,这电影似乎很喜欢爆人头。

  既然豪斯是坏人,为什么要给魁德全息投影呢?坐以待毙的C区人,通风管道不可以爬出去吗?反正只有个大风扇。用激光枪就不怕打破圆顶了。打全息投影子弹岂不是都得打得对面人的身上了,第一次打魁德就没这种情况?寡头的手和外星人很像,是外星人?反应炉的开关一碰就开,太假了吧。按火星的气压暴漏在空气中立时便脑浆迸裂,不会有缓冲的时间。就算是反应炉溶化冰,喷出的蒸汽也足矣将男女主角二人烧死。

  嗯,科幻就是科幻,没有这么对为什么,看便是了。

  《全面回忆》观后感(六):宇宙威龙

  施瓦辛格的老片子,影片挺不错的,创意也不错。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有点类似移魂都市,究竟是什么定义了一个人,你怎么确定这就是你呢?是基因、还是记忆。也许两者都很重要,但是我一直认为是记忆,基因可以复制,而记忆却代表了一个人除外表以外的本身。影片中有一句话,叫做“You are what you do”用另一句话说是It's what you do that defines you。在社交上应该这样说,人们并不是根据你想了什么来评判你,而是根据你做了什么来评判你。但是总认为,一个人的行为,有时候也许并不是他自己的真实想法,而是被周围的环境迫使或者扭曲了。

  《全面回忆》观后感(七):当真梦一场

  作为一部反映未来世界的科幻动作电影,《全面回忆》是相当成功的。演员阵容强大,情节不落俗套,动作场面火爆,剧情惊险紧凑,都是本片的亮点所在。导演对于动作场面拥有出色把握,布景美术等环节与雷德利·斯科特的 《银翼杀手》,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少数派报告》 水准相当 。演员的选择与表演也相当到位,柯林·法瑞尔的无奈,觉醒;杰西卡·贝尔的坚定不移,都给观众留下了相当深刻的印象,当然,还有凯特那迷人的身材,冷艳的表情与华丽的动作表演。最后的结局发人深省,豪瑟抚摸胳膊,上面没有当时在绘忆公司打的印记,而且根据故事情节的设定,绘忆公司应该在那场枪战中消失了,而最后依然存在,说明奎德其实是做了一场梦。可是为什么一切又是那么地真实,这真的是一场梦吗?

  《全面回忆》观后感(八):PKD

  还是老版有意思,又反动又黄色,三个乳房的妓女,缺氧眼球爆裂,变异人算命师,反动头领跟朗格似的,最后启动外星人留下的装置成功在火星造出大气层,“我有五个孩子要养”“咱俩现在算是离婚了”,爽,一路哇哦看到最后,科幻片最重要的不是场面而是创意内核啊 剧本写得真心好。尽管以今日科技水准而言布景与表演细节都嫌粗糙,但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与开放式的解读可能在当年可称是创造了科幻电影的新起点。PKD之所以是科幻电影蓝本之王原因在于,他用悬念起始故事,用商业手法最大化地呈现故事,最终以坚实的科幻核心定义故事、悬念犹在。全面回忆是介于九十年代和八十年代之间的SF经典,八十年代乐观主义面貌、九十年代的忧患意识的初醒,在PKD优秀的蓝本和导演PV的手艺共同作用下合成酣畅的体验。

  《全面回忆》观后感(九):到底什么可以相信?

  1.赛博朋克

  《全面回忆》属于什么类型呢?

  这种肮脏的街道,底层生活,畸形的人类,还有未来世界的设定,叫做Cyberpunk(赛博朋克)。

  据说赛博朋克的灵感是来自东京和香港——东西文化交汇,古典和现代的混乱融合,表现未来的底层生活。

  学术一点的说法叫做反乌托邦。

  也就是说对于未来的思考,赛博朋克这种流派是偏向于悲观,对于科技发展给底层群众的生活持否定的。

  科技会使穷人的生活变得更烂。

  仔细想想,各种致幻剂和毒品不都是科技发展的产物么。

  说回这部电影,赛博朋克这个设定导致了新版不如旧版。

  因为最经典的赛博朋克电影都是在cult片边缘的——重口和暴力太多了。

  新版为了商业方面的考虑,显然不能太过分,只能尽量把评级往PG-13靠。

  对于中国观众来说,删掉一些无关大雅的镜头(这个镜头在我的上一篇文章中有提及)就可以过审查。

  而州长主演的任性的旧版就确实不能过审了——到处都是血浆,小朋友看到满屏幕的番茄酱多不好。

  2. 记忆

  这部电影到底讲了什么内容呢?

  男主角是一个普通人,和妻子生活在一起。

  有一天突发奇想要去植入记忆——某个公司号称可以给人提供记忆,让人可以如同真实经历一样有一段美好回忆。

  主角选择了以特工身份进行一次火星7日游,并且要邂逅爱情,逃过正邪的追杀,最后还要拯救世界。

  而这电影最有意思的一点在于,从电影的叙述中,我们无法分清主角真的是一个特工,还是只是南柯一梦。

  如果,我过去8年的记忆都是被植入的,我枕边的妻子和我认识仅仅2周——她的记忆也是被移植的,真正的任务是监视我。

  那我是谁?

  又或者,我在一场真实的梦里经历了生死,最后杀死了梦中的坏人——自己的妻子。

  梦醒之后,我又该如何自处?

  什么才是真,什么才是假呢?

  诺兰有一部电影叫做《记忆碎片》。

  就讲了一个男子失去记忆以后靠着自己写的字条和照片复仇的故事。他的记忆只能到妻子被杀前。之后的记忆每隔15分钟就会失去。

  到了结尾才发现,他做的一切都非常荒唐——他甚至可能早就复仇成功了,但他浑然不知。更大的可能是他在被人当做工具——他杀了无辜的人。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是这样的。

  世界上有什么细思极恐的事情?

  其中一个回答是这样的:

  你无法证明世界才刚刚被创造,你的记忆是刚刚被植入的。

  《全面回忆》观后感(十):梦与现实

  剧情张力十足,总能适当制造高潮。比如主角去旅游公司,向经理描述他想要的梦时,发现主角原来有两个人格,导演设置了悬念:梦开始了?导演也留下一个开放的结局,或许这是梦,或许这是现实。

  如果未来真有卖梦的技术,人是愿意活在梦,还是现实?有些研究神的人说,我们的世界是神的梦,神就像电脑,创造出虚拟世界。那时我们能尝试当回神:我的生命,我做主。

  对白精彩,翻译精湛。原人格通过短片告知现人格,他的身份是特工时,现人格说:no shit!翻译是:"不是盖的吧。"

  看完<宇宙威龙>,始终没弄明白,主角知道的,老大也知道,而且主角是个威胁,要是启动装置,会毁灭火星,那为什么不一早杀了主角。

  剧情吸引人,但也有不甚合理处。即使特工再横行霸道,他们也不能随意在人群里开枪吧!此外,那时已有移居火星的技术,却没有防弹玻璃。电影拍摄于1990年,早在1953年就有防弹玻璃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