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热泪伤痕》的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热泪伤痕》的影评10篇

2018-02-16 21:3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热泪伤痕》的影评10篇

  《热泪伤痕》是一部由泰勒·海克福德执导,凯西·贝茨 / 克里斯托弗·普卢默 / 大卫·斯特雷泽恩主演的一部剧情 / 悬疑 / 惊悚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热泪伤痕》影评(一):来啊互相伤害

  其实是一个“来啊互相伤害啊”的故事

  原著比电影要更进一层,女儿觉得“母亲和富婆互相依恋”,不存在的。老太太到死都是个女王,遗嘱和“女人不狠活不下去”的建议只是偶发温情;母亲几乎天天盼着老太太赶紧死(就像我以前天天盼着老板暴毙一样);女儿心理阴影选择遗忘表现就是我死以后哪管洪水滔天,觉得这个世界问题但是不知道问题出在哪(性教育啊,同志们,性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于是对一切主动靠过来的关心表示抗拒,却模模糊糊总是记得父亲的那么一丁丁点高光时刻……

  原著里富婆一直碎碎念着自己儿女,导致多萝西在得知遗嘱内容后惊呼不可能她的钱是留给她孩子们的,那个场面简直高潮。这也是互相伤害的另一个结果,这个故事里人人(除了那个人渣爹)都在想办法了解爱,表达爱,然而粗砺的生活就是不肯让这爱开花结果,盐碱地里长不出玫瑰

  斯蒂芬金的很多故事表面上是恐怖,内核里还是在讲如何去爱的,这大概也算是另一个角度的细思恐极。

  这个译名我很喜欢,即使最后以热泪去化解坚冰,那曾经的伤痕也是永远不可能消弭的。当然,按照老金的善良,也可以说是虽然伤痕永远都不会消弭,但热泪总是能将血污与疼痛冲刷干净~

  《热泪伤痕》影评(二):母亲深沉倔强的爱

  疗养院的老太太薇拉连人带轮椅滚下了楼梯,当场毙命。护理她的保姆桃乐丝手持凶器站在旁边。桃乐丝是唯一的嫌疑人。原来,桃乐丝是薇拉雇佣了40年的女佣,由于她饱受主人的责骂和变态要求,所以这起案件容易被导向怀恨在心、伺机报复的谋杀。警方一直想把她定罪,判处她20年徒刑。

  这个案子惊动了桃乐丝远在纽约做记者的女儿莎琳娜。她亲自参与案件的追踪,再度与离散多年的母亲重逢,共同生活了几日。这令她不得不回首阴暗往事,而桃乐丝也总是恍然回忆起女儿小时候样子。与此同时,一个恶魔般的身影也随之被记忆唤醒。那是她的丈夫,经常对她实施暴力。在忍无可忍之际,她做出了最后的反击……

  每个人都有阴影,它可以掩盖真相,摧毁心理防线。时间和爱都不能冲淡的戾气,就是斯蒂芬金的恐怖。

  《热泪伤痕》影评(三):Look at you

  難以想象這是一部在我出生那年拍攝的電影。全程2H11min,除了有人叫我下去以外沒有打開其它頁面做事情,以前這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看片過程中不做點其他事情簡直不能忍。但我的確看完了,並且深刻的體會到了同一片源用不同播放器的效果差異之大。

  也許是因為較早的理念,片中並沒有很多刻意製造的點,驚悚、煽情、懸疑之類的。一切都處理的非常自然。但是片中又不乏波瀾起伏,我從開就一直體會著複雜多樣的心情,一直持續到片尾。融合了大量元素的熱淚傷痕已經不是我當初期待的懸疑片了,刑偵的成分非常至少,警察表現的很呆傻,司法體系也略搞笑。但是其中的親情成分和關於女性權益討論非常吸引人。主角毫無疑問是母親,但是故事主綫圍繞著女兒,flash back和現實的穿插毫無違和感。一開始見到主角心底覺得她相貌不好,但後來她所有的品質都成功的使她變得親人而美麗。我不曾看過許多反映親情的電影,覺得那些過於特意催淚。而且熱淚傷痕也不是專門以此為主綫。

  但我仍舊分分秒秒都被帶動著,進入這位母親的内心,即使她沒有多少動作,少言寡語。可是眉目閒對女兒傳達的情誼絲毫沒有減弱。一個平日裏表現並不強勢的女性,一旦面對女兒卻突然幻化出鋼精鐵壁的形象立刻就出來了。要歸結為演的太好嗎?不解啊。。。

  其實故事主綫的懸疑設置也是很好的,疑點連環,但並沒有非常獵奇。這種敘事一開始做出“真相並不是很難找所以不要太在意了”的方式並且成功的騙到了我。。所以很喜歡。稍微有一點東野圭吾《惡意》的感覺呢。

  順便說一下,Dolores年輕和後來的外貌差異通過化妝可以達到,但是Selena小時候和後來的演員長得真的很像啊,良心選角。

  現在在說什麽雖然我看的大多電影都是5星,但這個想給10星什麽已經不能表達了。總之我記得寫過影評的電影祇有給 怎麽訓練你傢的龍?

  《热泪伤痕》影评(四):Sometimes being a bitch is the only thing a woman has to hold on to.

  我更喜欢叫这个片子Eclipse。在男人霸世女人手欺凌的现实中,sometimes being a bitch is the only thing a woman has to hold on to.影片中以日蚀为其丈夫死的背景太阳耀眼无比的光芒在那几分钟被遮挡住,我个人认为太阳象征着男人的power,日蚀的时候就是Doleres选择不再忍受欺辱的时候,是女人找到了自我的尊严以及母性的力量的时候。刚开始也许都以为Vera是个十足的bitch,但这样一个被老公忽视、寂寞的女人,对于男人统治的世界对于男人的淫荡咬牙切齿,她听Doleres哭诉家里男人的偷,偷自己辛辛苦苦赚的钱偷自己的女儿,她鼓动Doleres,是该反抗的时候了,不要再这么卑微,让那该死的男人go to hell.

  关于Vera的死,让人想起了海明威,一天天被病折磨着看着自己变老,她太累了,想休息了,去另一个世界,重新开始,也许依旧是个bitch!Sometimes being a bitch is the only thing a woman has to hold on to.

  《热泪伤痕》影评(五):人生就是千疮百孔

  很沉重的影片,如果你在心情不佳、没有耐心的时候,不适合选择此片。

  看完后留下最深印象的,是那句台词“有时候,女人不坏就活不下去”。

  写的真的很对,每个女人都希望自己如天使一般柔弱纯洁,纤尘不

  染,只可惜我们并不是生活在天堂。在这个世界上活着,如果不给自

  己一个坚硬的壳做保护。简直无法生存。

  有句名言是,女人,你的名字弱者

  所以,有时候,我们为了生存,不做弱者,不被人欺凌,为了保护自己,

  只能暂时忘记自己是个女人。对付恶人的办法,就是把自己变成一个

  比他更恶更冷酷的人。

  每个人的人生都有不堪回首一面,就像每块硬币都有正面和背面。

  有时候越是表面上活的光彩照人风光的让无数人羡慕的人,背后越

  是有可怕的连他自己都不愿意回首的过去。像片子那位美丽又多金的

  寡妇,那位看似很女强人的名记者女儿,谁能想象到她们的人生居然

  有那么深刻的伤痕,那样可怕的回忆、如同烂泥毒蛇般盘根在心中。

  这就是真实的人生,我们活在真实的世界里,不是虚幻童话里。

  能从千疮百孔的过去里走出来,勇敢面对明天的人,才是强者才能

  活下来。走不出来的,就只好无可奈何的死于怯懦。

  《热泪伤痕》影评(六):tough ,tough

  找了很久了 一口气看完 心里特别不是感觉 好像最近都没看到这么深刻的片子了

  首先是剧情 剧情真是没法说 没看过援助但是冲着Stephen king就知道原著什么水平了 编剧改的也很好 基本上该紧张地方非常紧张 文戏也很动人

  其次是角色 凯西的演技没的说 刚在影人页面看了下 她还有Titanic 原来就是那个给Jack一身suit的大婶 至于其他片子好像没什么印象 估计还是配角演的多 虽然不好看 但是真的很会演 嗯我也把危情十日标想看了

  女儿演的也很好 一张臭脸 从始至终只有最后一下和母亲挥手时笑了一下 其实她也很累的 平时的工作 还有自己一直不稳定精神状态 这一切都让她形容憔悴 但等到最后 救赎到来的时候 她也终于理解了母亲的苦衷

  深刻的女权主义 完美镜头节奏 还有日蚀的影射意义 片子真的太棒 要入年度top10

  《热泪伤痕》影评(七):看一个人的生命需要看他的手心

  可能这部电影本身就是一部难拍的电影,所以任何关于它的影评都将会是难写的影评。我真的不太有自信把它写好,只能尝试吧。

  道理简单,换做任何一个别导演,别的作家,一不小心就把它拍成纯粹的悬疑片,惊悚片,心理变态片,那么它就会变得很low。这也是我一开始比较反感这部电影的原因,我总觉得美国人拍电影总是刻意猎奇,把各种low的价值感硬生生塞入一部电影里去满足所谓的劲爆快感。所以我难免一开始也把这部电影归为此类。如果不是演员表演太吸睛,我可能就关掉不看了,也就错过了一部好电影。

  电影的一开始就是一场伪谋杀,从观影角度讲可以说吊足观众胃口。女儿一上场生母竟然未认出,也给电影铺了满满的疑点。这当然是一部电影吸引观众的一个原因,留下足够的遐想空间,和悬疑氛围。可是,我偏偏是比较另类的观众,如果一部电影里只有悬疑,充其量就是爆米花罢了,还好,这部电影以悬疑始,却非以悬疑终。

  关于这点,我是从演员的表情上看出来的,那演技炸裂的表情分明就说明了一件事:这里面有故事,有可能,还是个好故事。

  换做悬疑片的思路,分明可以一路从悬疑下去,一直到最后再来个不吐不快的大揭秘,可是这部电影偏偏不遗余力的在描写母女两人关系微妙变化,大量的对话和回忆,人物关系的张力,讲好一个故事必备的所有细节,几乎都照顾到了。而那些疑点,所谓的疑点,都写在他们的表情里,导演需要观众做的,可能要比揭秘更难一点——用心揣测人物的心理变化,以此推断出谜底。

  如果是观察力很敏锐的观众,这些疑点半路就能看出来了,可就像我一开始说的那样,如果悬疑是一部电影里所有的期待,那这种电影真的不看也罢。

  电影里主要有两条情感线,一条是女儿对母亲态度的变化,一条是母亲对女儿态度的变化。两条线交相辉映,各自碰撞,表现出丰富的观影体验。女儿从一开始对母亲的陌生,鄙视,疑惑,到后来焦急(母亲有可能坐牢),关心,生气,失控,到最后醒悟,面对,感激,分别,可谓一波三折;而母亲对女儿的情感也经历了很多变化,从一开始想靠近又不太敢靠近,到后来关心和担忧女儿,再到后来想要通过自首来拯救女儿,帮女儿面对,再到最后看到女儿的蜕变,终于放心,潇洒离别。讲真,如果不是一个很懂人性的导演,恐怕真的很难在一部名义上是悬疑,完全可以选择耍赖偷懒悬疑到底的片子里,拍出这么多的细节。

  换言之,这种沉重的话题,如果没有能力把握,很容易就圆不回来,做成很low的东西

  电影里,女儿是一个小有成就报道记者,工作狂,视好故事好报道为最重要的东西,甚至不惜以和上司正常的关系为代价来争取机会举止言行轻浮,非常神经质。可看到中间就明白,女儿之所以这个样子源于她不愿面对的童年阴影,她其实过得很不幸,只能用抗抑郁药维持正常的工作状态,而她轻浮的举止则来源于和父亲的关系。而母亲的角色也是一样地神经质,凶悍,无礼,就像她的手掌一样粗糙不堪。离别十五年的女儿期间从来没回家看望过母亲一眼,直到看到了母亲的案件,才回到家,摸到母亲的手后惊讶不已。母亲随后说,也许想要看一个人的一生,那就看他的手吧。然后开始了一大段关于她在某个太太那里做了几十年苦力的回忆。

  我猜想,复杂经历造就复杂的性格,如果女儿的经历全写在了她的情绪化里,那母亲的经历,她的性格,都写在这双粗糙手掌的纹路里。她的女东家称她为"石头一样的心",性格强韧,敢作敢当,低着头,闭着嘴,面对最艰难的环境也仍然不动声色,苦力一干就是几十年。当然这里面导演也是过分强调了坚韧说白了虽然描述的是女性的故事,说的还是男性的力量。这里面最可贵的是,虽然这部电影口味极重,满是"噱头",可影片的核心一直都是母亲那种坚强的就像她的双手一样的性格。她用她粗糙的双手干活攒钱,希望送女儿永远离开这个地方,她用她粗糙的双手一心一意照顾老东家,哪怕领的工资低出极限,她用她粗糙的双手给女儿录了音频,试图通过自首的方式让女儿停止悔恨开始新生, 她用她粗糙的双手拥抱女儿,冰释前嫌,最后那个飞吻率性洒脱,都让我不敢相信这是剧本里写的,而是演员的临场发挥

  人生可以很苦逼,很悬疑,很坑爹,很恶心,很bitch,甚至也会把活生生的人塑造成"bitch",就像那个吹毛求疵的老太太一样。可电影里的母女和老太太还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她们更像是活在一个坑爹的剧本里,演了一出傲气凛然的戏,告诉人们无论戏里的故事多悬疑,做人的核心却是关于勇敢,付出,转变和洒脱的,就像母亲那双粗糙不堪的双手,虽然刻满了故事,可那故事最终会化成一段记忆,那记忆会随风飘散,留下的是手心不变的温暖。

  我从来不觉得虽然故事里的人物口口声声一个bitch叫自己,她们就真的恶。至少这里面写的满满的都是他们怎么抉择,怎么改变生活,而不是怎么无下限。还好,一部悬疑而始的电影,止于了温暖。

  《热泪伤痕》影评(八):亲情的嬗变

  《惊鸟》是根据史蒂芬金的小说改编的一部电影,片子弥漫着一种神秘,惊悚的氛围。尤其是那个日食下的谋杀场景,更是将这种氛围推向一个极致。我认为这部电影是解剖妇女犯罪心理的经典之作。

  桃乐丝是一个不幸的女人,家庭,婚姻,事业都让他饱受苦难。她受到丈夫的折磨,以及雇主薇拉夫人的苛刻对待。为了换回自尊,她设计亲手杀死了自己的丈夫。由于警官的偏见,她被列为薇拉夫人死亡案的最大嫌疑犯。为了挽救母亲,女儿莎琳娜回到她的身边,在经历了一系列的磨难后,母女终归于好。

  如果我们认真分析女主人公,我们会发现桃乐丝夫人是一个生活在偏见中的不幸女人。首先,她受到男权社会的不公正待遇,丈夫的暴戾凶残让她的精神和肉体受到双重伤害,她的婚姻无疑是非常不幸的,所以在影片中,她才会反复不断的说:“有时候,做一个泼妇是女人生存下去的唯一选择。” 此外,在雇主薇拉夫人那里,她没有得到一点温暖,薇拉夫人的近乎变态的苛刻要求让她成为一台机械服从的劳动机器。薇拉夫人始终将他视为一个只懂得劳作的下人,只是在临终的时候,或许为了忏悔自己的罪行,她才将自己的财产留给了桃乐丝夫人,但正是这笔遗产,让桃乐丝夫人成为警方的重要嫌疑犯;最后,在和女儿的关系方面,由于女儿莎琳娜对童年悲惨回忆的逃避,母女二人关系始终淡漠。 因此,片中的桃乐丝夫人无疑是个典型的悲剧人物。深陷于偏见和不宽容中的她,最终选择了以暴制暴,同时也将自己推向了深渊。

  影片中的日食显然是富有象征意味的,谋杀案发生在日食之中,在这个独特的时空交替背景下,桃乐丝夫人获得了心灵的解放,但是这种自由却是在黑暗中用血的代价换来的,黑暗过去,桃乐丝夫人脸上显出圣母般的笑容,但是这个充满偏见的社会依然没有让她获得最终的宽容,她实际是生活在一种惶恐和不安当中的,尽管她认为自己的丈夫罪有应得。

  桃乐丝夫人虽然最终获得了女儿的宽容和理解,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类似她这样境遇的女人依然存在,她们是否会获得幸福,抑或等待下一个“日食”来临?

  《热泪伤痕》影评(九):走向深渊又如何

  全世界都喜欢颂扬那种温软、轻言细语又貌似无所不能的(母)爱,好吧,那些有爱的孩子们,请尽管放胆肆意欢笑…

  至于像Delores那样让人望而却步不敢靠近的爱,嘶吼也罢,拉扯也罢,就当它是牡蛎,外壳丑陋而包裹着最最多汁的柔软;又如家乡的“凉薯”,外皮极粗糙撕掉后果肉白嫩脆甜。遇到这样打磨型的母亲,请毋叽歪,因为她虽没给春风化雨,甚至不为人所知,但内核的力量一直都在…

  再说了,这世界上总还有一些无爱的不毛之地,尽管如此,那些命运不济的孩子也都会坚强长大,要知道父母子女都是前世的业报,既然无从选择,就只能咽下恶心,学会和命运和解,不然呢!

  最喜欢三个女人都说过的“Sometimes being a bitch is all a woman has to hold onto. ” 妈的,这个世界谁没有盔甲!所以,最后码头上母女的拥抱,哪怕是有如两只刺猬,这仍是个happy ending!

  .S Stephen King是最擅长打造恐怖气氛的,我最爱他的《宠物公墓》,常常故意挑在没有月亮的晚上讲给别人听;还有那部《危情十日》,也是SK与Kathy Bates,多座奥斯卡小金人揽入怀中。怎么样,恐怖二人组又来了,这部Dolores,去掉谋杀嫌疑的外壳,真真是一个亲情片,Bates拿捏的那叫一个准确,加上酷似Damien More的Jennifer Jason Leigh,好看!

  《热泪伤痕》影评(十):“美丽”的日全食

  女人先要成为“泼妇”,丈夫就可以出“意外”了,然后,警长也可以十几年里盯着女人,想从她冥顽不化的脸上盯出“高智商”杀人的破绽来。直到一桩显而易见的自杀案,女人正好举了个棒锤在死者旁边,被人看见,好吧,杀人本性显露无疑——他们就是不去DNA一下干干净净的棒锤,着急呀!你的着急不是一次两次,人家就是蠢,急死你,然后,纠缠,纠缠,一段十几年前丈夫猥亵女儿的内幕才渐渐拉开……

  蠢有蠢的聪明,这叫不动声色。你从头到尾想吃那根棒棒糖,人家说“等着”!到了也没吃着,却给了你一颗酒心巧克力,阴差阳错间,真是意外的惊喜,你那因等待而灼热的心总算得到安慰——女人果然是杀人犯!杀得天衣无缝,却和智商没多大关系,雇主的杀人暗示起着决定作用。雇主、她、女儿,如此一致地要向着“泼妇”的行列靠拢,三个女人一台戏啊,你却分明听到电影背后某人在说话。

  因为怀疑母亲杀死父亲而十五年不回家的女儿,重拾了不能正视的少女记忆,进而一举帮助母亲澄清了那根“棒锤”的冤案,而父亲,将真正沉入黑暗地狱,沉入黑暗人心——可你还是觉得女人伟大,“泼妇”伟大。

  这就是斯蒂芬·金。恐怖大师挖掘起人性来,让你看到黑暗的同时,也一定让你看到美丽,就像那出完美的日全蚀,月亮吃了太阳,女人杀了男人,残忍,奇异,一路而来的轨迹里是怎样的惊涛骇浪神机妙算,你却不必知道。

  日全食是本片的恐怖元素,那一刻的丈夫掉进枯井里,被电影内外的人一致拿来说道,从情节上来说意义不大,甚至过于牵强,就像斯蒂芬·金其它作品中的“坟场”一样,当作他的一个符号好了,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某些连环杀手也总在现场留下特殊标记,告诉你“我来过”。

  电影真的不恐怖,但氛围营造得很好——一根棒棒糖就将你诱惑到了最后。

  斯蒂芬·金有着一类这样深入人性和道德真相的电影,比如另一部《肖申克的救赎》。两部电影的主人公有着相类似的行为模式——被冤、苦难深重、隐忍、完美犯罪……法律上讲是“没有证据”,而道德这个“正人君子”也莫名纵容,成为明知有罪却一路送行的“共犯”。揭露真相的过程令人看到复杂人性——光明着,又黑暗着,而黑得短暂,才能被宽恕。

  忍辱负重、母性、向善除恶,成为人类一致的共性,从而在最大范围内得到公众(道德)的认可。

  写到这里,突然又想,日全食,这个隐喻太棒了!太阳之光都可以完全被遮挡,何况人性之光?一念向恶,一念向善,也只是一念之间。

  道德,其实是一个摇摆不定的天平,一头太重,另一头就会加大砝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17fa25b0102yrq5.html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