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人生七年2》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人生七年2》观后感10篇

2018-02-17 20:3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人生七年2》观后感10篇

  《人生七年2》是一部由迈克尔·艾普特执导,Bruce Balden主演的一部传记 / 纪录片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生七年2》观后感(一):人生14岁

  14岁的时候较之7岁有了很多改变

  有的实现了七岁是的所想,比如当年想当骑士的孩子,四个富人的孩子都去了他们想去的学校,有一些已经向现实妥协,修正自己的理想,有的甚至感到些许迷茫

  性格

  总体上从个人性格上保持着延续性,寡言少语的依旧寡言少语,健谈的依旧健谈。

  富人的孩子更加自信,而穷人的孩子更向内秀的方向发展

  对待罢工的看法

  所处阶级跟他们对待罢工的看法有很大关系

  穷人的孩子趋向于支持。富人的孩子更趋向与反对镇压。

  对于金钱的看法:

  穷人的孩子普遍认为:钱够用就行,要能够维持生活

  富人的孩子普遍希望:不要迫于生计,要有足够的金钱,这样才能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共同的认识:都认为金钱太重要,都有一个较为正确的认识。

  对未来目标

  有的用了较为明确的字眼如约翰(相当政治家)

  还有些用了较为模糊观点 杰琦 苏珊

  不知这些与未来的成就有没有一定关系!

  约翰和布鲁斯更能独立思考,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我认为他两未来成就最大!不知我的判断是否能成立,静待以后!

  《人生七年2》观后感(二):14 UP

  14岁是走向成熟的开端。

  受访者开始意识到7岁的梦话,同时一些孩子的三观和独立思考能力逐渐形成,还有一部分独立思考能力较弱,没什么主见

  个人感觉方面的发展和他们的背景和平时的兴趣爱好有关

  家庭背景较好的,会主动发展并培养自己的兴趣,并认识自己。

  比如弹钢琴想当政客的那位小哥,正视自己的对名权利欲望,对于自己的将来和一些实事有自己的看法;7岁想去传教的小哥,对外界友善,但对自己的信仰和对世界的看法根据阅历而有所改变。

  而同时,家庭背景不太好的,由于接触不够,对世界的认识有限,对于爱好也没有太大能力去支持发展,说话较缺少依据和底气

  比如东区的三个少女,对于罢工没有如同政客少年一样逻辑上站得住脚的的依据,只是用经验来推论,同时她们对于未来规划、自己20岁后的人生没有太多的想法,有种走一步看一步的感觉。

  个人观感如此,至于7年后、14年后又如何,明日再叙。

  《人生七年2》观后感(三):14岁——人生刚开始

  Jackie和她的朋友

  青春期的jackie,还略显活泼喜欢和朋友出去玩,俱乐部。Lindsay略显羞涩,不直视镜头

  icholas

  很羞涩,说话头总是埋在两腿间。住在农村,喜欢物理化学,不愿谈论女孩子

  uzie

  南越庄园,生活挺丰富

  aul

  曾经福利院的小孩。对未来想法不少,银行会计体育老师,可是意志坚定,面对困难就却步了。朋友不多,喜欢一个人

  imon

  理想变得现实了一些,做电机工程师。周围的真心朋友不多。旅游主要在国内,博物馆

  三个精英阶层

  andrew

  一开始就更正自己上一期说过的话,在意别人的评价

  john

  学钢琴。瞧不起半途而废的人,较有野心,对名利感兴趣。

  charel

  相较之下话比较少

  tony

  真的开始学骑马了,父母也比较赞同。有个性,也很随性。

  ruce

  童年常受欺负,忍...现在有更多朋友

  eil和peter

  想法改变,更现实了。

  对于14岁的青春期少年,询问他们关于种族,罢工,政党,信仰,金钱的东西不同阶层就显性出了不同的眼界

  中产阶级对这类问题有更深的见解。而普通中下阶层对这类问题大体泛泛而谈。

  对金钱的看法很有趣

  有钱人觉得钱很重要,有了钱就可以做更多自己喜欢做的事。

  对于较为贫困的人,反而对钱没有那么大欲望,有了也不知道该怎么花。

  中间阶层的大多也觉得钱比较好,但又没那么重要。

  《人生七年2》观后感(四):青春懵懂

  14岁,正是青春萌动的时候。每个人回答问题的时候都低下了头。如果单独看他们,会觉得他们的很多想法很幼稚。但是当镜头闪回到7up时,仍然能感觉到这7年时光所带来的改变。

  学校、旅行、家庭、政治、罢工、零花钱、上帝、未来、婚姻

  还是问他们这些话题,大部分人的想法没有偏离太多。更有趣的不是他们的结论,反倒是产生这些想法的原因

  这7年所经历的,改变了他们的一部分气质,但仍有一些深刻痕迹是无法磨灭的。年岁没有白白增长,大家或多或少地,都学会了掩饰,但很多还是有迹可循的。

  三个小高富帅完全分不清,只记得John的各种观点非常透彻,对未来目标也明确(政治家),而且一语道出了很多不愉快的真相电视浪费时间,罢工约等于希望不劳而获,种族偏见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被理解的)。比较令人惊讶的是他的零花钱每月居然只有40便士,远远低于比他社会阶层低的孩子。他对于生活各方面的掌控力也令人敬佩(认为弹钢琴这个事情不能半途而废,零花钱用于买自己喜欢的东西)。

  imon7岁时眼神里的惶恐,14岁时的绝望人心疼。Neil

  似乎不是很有自信,尽管已经开始驯马,但对于自己的驯马师生涯仍旧不是很有信心

  ruce很多观点让人眼前一亮,含金量绝不亚于John。他的基督教和非洲情结让人印象深刻,这两个大概会是他人生的主线。

  看了那么久,印象最深的倒不是从14岁起就隐隐显现的人生辉煌或者落魄的苗头。而是Sue的那句"Just be content with what I'm doing and be happy with it, and to know where I'm going and to remember fondly what I've done."Sue未必会是物质事业上最辉煌的,但一定会是最平静幸福的。

  《人生七年2》观后感(五):(一百九十九)不晓得谁可以逆袭

  首先说吧,从1963年的灰度画面到1970年的彩色画面,这七年间的科技的进步就已经体现出来了,虽然这并不是重点。重点在于,阶级的区别一下子就比7岁是明显得多了——打扮上就能看得出来,三个富家少年的西装领带,站在老板角度看待罢工问题,那个想从政的、学钢琴的家伙,对待金钱的态度。这货以后的道路似乎就已经像是铺好了一样,一片光明。对待感情的态度上普遍都很保守腼腆,这一点倒是出乎我的意料——我上初中的时候班里谈恋爱的都一大堆,英国的小孩14岁都没有男女朋友的嘛?可能时代早了一点,也可能只是大家不好意思说吧。不过,我也觉得不能完全用阶级这样的刻板印象来描绘一个人,虽然出身阶级确实会产生很大的影响。里面的一个女孩子说,我觉得很不公平啊,为什么有些人生下来就是富人,天生得到的东西就比别人多得多。唉,叹气了,这个世界从来就没有公平过,连动物都是优胜劣汰啊。我试图把里面的很多问题问向14岁的我,但是我已经回忆不起我14岁的状态认知水平了。不过我是感觉,那时候的我比起片子里的孩子,真的是太无知太无知了。

  ——2016.05.08 19时,Kowloon·Hung Hom·PolyU,Hong Kong

  《人生七年2》观后感(六):人生七年之14up

  转载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132ac5b0101ihl2.html

  昨天继续看人生七年的第二季,时间来到1971年,小孩子们长到了14岁。

  标准影评都是说,到了14岁,孩子们差异更为明显了,观点更加对立。我的看法恰恰相反,14岁的孩子已经相当聪明敏感,他们不再像7岁那样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惭愧,我之前一直以为7岁的孩子是没什么思想的,其实不是这样)。他们能揣测到对面采访他们的大人的意图,但又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对抗。所以,当他们感受不快时,他们会故意不说话。

  贫穷的孩子会掩饰他们的窘困,富裕的孩子也会抑制自己的优越感,普通家庭的小孩生活平淡温和乏善可陈,也说不出什么来。青春期的小孩们都有点敏感,即使是天性活泼的Tony也有点怕说多错多的意思,这一季远远没有上一季生动,大家的区别反而异乎寻常的小。Tony居然真的去学做骑师了,成功的希望应该很小,但他显得乐天知命,说学不出来就去开出租车呗。唯一让人疑惑的是他怎么需要花这么多钱,他父母每周给他4镑零50便士,师傅给他4镑,他哥哥还给他点。加起来一周有差不多10镑。话说1971年的伦敦,10磅是相当大的一笔钱了,曼联的球员一周也就挣35镑左右。我怀疑他染上了啥恶习,希望那样单纯直接的孩子不要学坏。

  这一季最耀眼的是John,上一季里那三个贵族小学男生中的一个。当年就是他说话时总用bankrupt,system一类的“大词”,还看《泰晤士报》。他现在已经完全成长为上流社会的准青年,他的英语我已经不太听得懂了>_<他很少提到“愿望”、“理想”之类的傻x词汇,代之以“计划”、“选举”之类更有行动力的词。他对这个世界已经形成了系统清晰的观点,并抱着强烈的完善这个世界(而非自己)的使命感。——他是保加利亚前首相的孙子,7岁时也是他严厉指责那些投喂熊的孩子,因为牌子上写了不准喂。

  John对自己所处的阶级非常自信,非常满意,但同时有着深深责任感。“阶级并不重要,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没有必要非去结识所谓不同阶级的人”我希望他能低调一点,如果是在现在的中国,这么高调,会被人肉然后疯狂攻击的。看着John,让人觉得那些深信言情小说中抽富家少爷一个嘴巴他就会死心塌地爱上你的小姑娘一点都不可笑,反倒有两分可怜

  那个我喜欢的叫苏西的姑娘,现在住到苏格兰乡下去了。因为她爸爸在那里有个4000英亩的庄园,1英亩是4000平方米,4000英亩是16平方公里,几乎和崇文区的面积一样大(崇文区只有17平方公里)。所以,谁也不能说住在4000英亩的庄园里是不好的,但即使4000英亩,也毕竟在苏格兰的乡下。苏西还是小时候样子不喜欢这一切但好像又不知道该喜欢些啥似的。她有一只又大又凶的狗,每周都会逮到一两只活兔子然后咬死兔子,苏西说她不喜欢看见这个,但也没辙。苏西胖了,更蔫了,头一直低着,眼睛里的神采正在消失,我怕她就此变成一个不快乐大妈。她说她可能想当一个速记员,说得很含糊,我觉得这个理想如果不是反映了她其实向往热闹都市生活的话,简直就是莫名其妙

  Charles是那三个富家少爷中最漂亮的一个,他小时漂亮得像洋娃娃。大眼睛闪闪的,总是在笑。14岁这一季里,每个人都异常难看,大约青春期就相当于人类的蛹阶段吧,还没变成蝴蝶,又失去了小时候的可爱,丑得要命。Charles在这一季里也大为失色,但依然称得上漂亮。他不太擅长言辞,7岁时就没捞着几句话说,总是刚开个头就被那两个打断了。这季也是,他不太同意John的精英统治阶级观点,但是又说不过John,于是只得笑笑就算了。

  上一季里我最喜欢的两个小孩,一个是尖耳朵长得像外星人的Bruce,他想见六千英里以外的爸爸,还想将来去非洲,把文明带给那些不发达地方。这一季里,他说“我和我继父相处得很好”,差点哭了,看来他就是被亲爹遗弃了……他说话比7岁时快了很多,但那种镇静、理性和坚定还在。这里面唯一一个逆袭的孩子后来去米国当了教授,真奇怪居然不是他。他说他现在不想当传教士了,因为他不太擅长在公共场合讲话。但我觉得他依然保留了坚定、温柔理智高贵品质,完全可以当一个非常好的牧师或者教师。他温和的说,“科学家号称没有在宇宙里看到上帝,就说上帝不存在,这是不对的。”现代科技粗鲁的质疑了他的信仰,但他坦然面对,保持了坚定和文明,我真的发自肺腑的觉得他是个非常好的孩子。但或许出身贫困却始终能理性平静的面对,这种难得的优秀品质并不利出人头地吧。

  另一个是在7岁时漂亮活泼的Neil,在这一季里完全悲催了。看见Neil就像看见了我表弟:小时候人见人爱,结果长大后先是因为龅牙导致整个嘴部突了出来,就像冯小刚那样;然后是眼珠子由于近视也鼓了出来,像是金鱼。于是14岁的Neil看起来又丑又傻,让人心碎。由于他变得很像我表弟,而我表弟是个悲催的孩子,于是Neil在我眼里也悲催掉了,他已经明白了当宇航员是不靠谱的,于是决定要去当大巴司机了T_T他眼睛里不再有快乐的光芒,而总是显得很惊恐。

  第一季里看起来最悲催的Paul移民去了澳大利亚,果然充沛的阳光和新鲜的空气对心理健康大有好处。他看起来不太可能杀人或者自杀了。

  黑人Symon还是最穷的孩子之一,他妈妈每周给他1镑钱,然后在周中会找他要回去一半,剩下的一半,他会努力的存起来。他没有小时候看起来那么阳光了,显得腼腆而忧伤。我很伤心。

  忍不住找了点剧透,终于知道了逆袭的孩子居然是Nicholas!他是英国东北部一个小村里的孩子,7岁时村里就他一个儿童,唯一比他小的就是他刚刚出生的弟弟。所以要去离家好几英里以外的地方上学。上一季里,连话都说不利索的就是他。谁能想到逆袭的居然是他呢?真令人高兴啊!7岁的时候,他说,城里人都喜欢到乡下来度假,可是我却喜欢去城里。但14岁的时候,他说他只去过利兹,连曼彻斯特都没去过,伦敦就是7岁那年,拍第一季的时候去过一次,更别提国外了。他戴了眼镜,坐在地上,头埋得很低,恨不能塞进裤裆里。比小时候还内向羞涩,说话流畅了很多,但依然口齿不清,吐字艰难。大概因为他说的是某种方言吧,所以特别难懂。总之一点也没显示出三十年后即将成为米国教授,还换了奖杯太太的样子(奖杯太太是Trophy wife,意思指中年男性发达以后换的年轻美丽的后妻,并不是只有中国才流行“男人四十有三喜,升官发财死老婆”全世界都一样)。作为女性,我应该声讨并唾弃他这种白眼狼凤凰男行为,但作为不知好歹的旁观者,我为他成为了命运的漏网之鱼真心高兴。

  《人生七年2》观后感(七):人生七年之二笔记(个人纪录向)

  1.杰基 喜欢与他人分享/喜欢去俱乐部玩耍/想尽快成家

  2.林西 文法学校/与男孩们保持良好的关系/认为人应该有自己的信仰,但也不应盲从要有自己的想法

  3.苏珊 认为综合学校更好,因为新且设备齐全/喜欢和爸妈一起看肥皂剧/不喜欢去俱乐部/喜欢去旅游/认为会理财的人很好

  4.布鲁斯 与继父相处得很好/就读于萨里预备学校/不看电视/投工党/不想继续传教对自己的演讲能力不自信

  5.尼古拉斯 依旧不想讨论男女问题/去过国内其他地方/成绩优异,获得了奖学金/对务农没有兴趣,喜欢物理化学认为应该继续读书/不太确定上帝是否存在

  6.苏西 生活从不无聊,经常写写画画,运动健身/认为本节目没有意义,很荒唐/投保守党,对政治不感兴趣/长大以后想当书记员

  7.保罗 单人作战能力强,团队合作能力较弱/不想一直呆在英国想去澳大利亚做银行会计/宁愿一个人呆着

  8.西蒙 从想当影星变成了当电气工程师(更加现实)/单亲家庭/在国内旅游过,想出国/认为有色人种跟大家一样

  9.查尔斯 不太想离开父母

  10.安德鲁 承认儿时吹牛皮/认为寄宿学校可以培养独立意识/喜欢考古/开始和女孩们进行更多的沟通/人总要有个信仰

  11.约翰 不看电视/弹钢琴家中文体设施齐全/想出名,想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力和更高的社会地位从而想进入国会从政/底子里是个传统的人/禁止罢工,认同英国议会制

  12.托尼 在赛马场练习骑马并毕业以后在此工作/喜欢到处浪/喜欢看电视/不喜欢旅游

  13.尼尔 综合学校 变得更加开朗/认为竞争意识很重要/喜欢瑞士/信教/想当旅游车司机

  另外关于种族问题,金钱问题,大家的三观都比较正。

  这一集,不难看出十四岁的他们跟七岁的时候没有太大差别,但阶级性也慢慢突显:对待政治/教育/旅游/娱乐等方面的差异,其实还是成长环境所造成的。

  17.2.24 17:24 写于校图书馆

  《人生七年2》观后感(八):人物

  看第一集的时候,分不太清楚谁是谁。

  这一集好好和第一集的孩子们做了对比,大致明白了有哪些人。

  富裕阶层

  约翰:帅气;从政兴趣;司法,国会

  查尔斯:

  安德鲁:

  苏西:富家庄园女;第二集话很少

  中产阶级

  布鲁斯:传教士理想;善良;去非洲帮助穷人

  尼尔:利物浦市区

  eter:利物浦市区;理想宇航员,旅游车司机

  (东部三女孩)

  jackey:卷发,善良

  林西

  usan

  底层

  尼古拉斯:乡村,害羞

  保罗:少年之家;14岁去澳大利亚

  西蒙:少年之家;黑人

  托尼:外号猴子;骑师理想

  《人生七年2》观后感(九):I hope you learn to eat up bitter.

  "-Want to be happy? "

  "-I hope you learn to eat up bitter firstly."

  这一季开始展示他们抽到的那张所谓上帝发的牌我们没有办法改变我们的肤色 选择我们的出生 但我们依然要为我们的生活和选择负责任 哪怕我们只有14岁 即使你不以为然 但事实是

  Time fade so fast.

  看起来理所当然的顺其自然 其实是5%的牌运+95%的努力 你的经历并不一定能决定你成为什么样的人 你所想的和做的每一个决定才能决定你成为什么样的一个人

  Live now and run fast

  Don't stop:)

  《人生七年2》观后感(十):UP 14

  托尼在七岁的时候就梦想成为骑师,他的父母对他期望颇高。他14岁正走在这条路上,每天都会出去练习骑术。零花钱比较多,对与女生交往的话题不感兴趣。

  约翰显然在里面是最为耀眼的孩子了,目标非常明确,并且健谈。会弹钢琴,想要成名和获得政治权利。他每周零花钱只有40便士,无意与自己不同背景的人交流。对待金钱的态度我很赞同,赚足够的钱,就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儿了,譬如说收藏画。

  苏西看起来非常的低调无言,身上有一种想要反抗但又无力改变的味道。

  西蒙是个黑人孩子,对于大学没什么概念。零花钱存一半,妈妈拿走一半。

  尼克比较自闭,抱着自己的腿和导演说话,抬头回答问题的次数相当少。

  其他几个人就记不大清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