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圆明园》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圆明园》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2018-02-26 21:1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圆明园》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圆明园》是一部由金铁木 / 薛继军执导,纪录片主演的一部中国大陆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圆明园》影评(一):不能忘却的是历史 不是圆明园

  请您建造一个梦境材料用大理石,美玉,青铜,瓷器,请 诗人出身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 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用雪松做房梁,上上下下铺满宝石,披上绫罗绸缎,这儿建庙宇,那儿造后宫,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一片片水池,一眼眼喷泉,城楼,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假设有某种人类异想天开产生的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而其外观是神庙,是宫殿,这就是这座园林。它是万园之园。————维克多·雨果1861年11月25日于高城居 艺术有两种起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如果说,大家没有看见过它,大家也梦见过它。这曾是某种令人惊骇的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晨曦依稀可见,如同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显出亚洲文明的剪影。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

  《圆明园》影评(二):观后感

  至今康熙第四子胤祯当选为皇帝原因都是个谜,据说与他儿子弘历有很大关系,因为康熙极其喜欢这个小孙子,而爷孙第一次见面的地点就是胤祯当时的居所,那里有着许多的牡丹(康熙最喜欢的花)。胤祯当皇帝后,也许是为表示纪念花费三年时间将原来的府邸扩大规模,建成后即是我们熟知的圆明园。

  关于雍正我只想说,他真是一个勤劳的皇帝。每天只睡四个小时,一年仅休息一天,即他过生日的那一天。那时的皇子也不轻松,到了6岁就要早上五点起床统一学习,下午还要练习武艺,每年只有5天假期。终日忙碌的雍正仅在位13年就去世,原因很可能是因过于劳累需时常吃药,而炼制的丹药不但未给他带来益处,反而使他中毒而亡。

  接着大清帝国迎来了第五任皇帝——乾隆,即开头说的弘历,登基时年仅25岁。在位60年却做了42000(我没有多打一个零)首诗,数量可与《全唐诗》媲美,但貌似没几首好的,我们时常挂在嘴边的佳句没有一个是出自他的诗,由侧面也可看出他的自负及好大喜功这样的皇帝往往诞生国家最富的时候,比如建造阿房宫的秦始皇嬴政,将文景两帝积累财富全都投入战争的汉武帝刘彻,结局一个是宫殿被项羽付之一炬、一个是发罪己诏自责。

  乾隆年间,人口粮食产量和工业总值均为全世界三分之一,因而给了他极大可能性任其“为所欲为”。但不论富与穷、喜与悲,当到达一端的极点后都会迅速地坠向另一端极点,也就是说此时是由胜转衰的重大转折点。自认为老子天下第一NB的乾隆拒绝与英国使臣马嘎尔尼勋爵互通有无,后者在离开中国时这样评论道,“大清帝国好像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它之所以在过去一百五十年中没有沉没,仅仅是由于它的体积和外表,但是,一旦一个没有才干的人在甲板上指挥,就不会再有纪律安全了。”(此人见解何等犀利!)

  没过多久,到了第八任皇帝咸丰时这艘巨型战舰就遭遇了重创。大清最精锐的部队被二万多人的英法联军轻易摧毁,一场战役打下来,前者消亡殆尽(至少两万),后者仅损失5个人。当时有人这样描述道,大意是真搞不懂这些中国人,为什么明知连对手身体都触碰不到就要被枪炮摧毁却还要一个劲地向前冲锋,不知在西方人感叹东方人强大内心精神时,东方人是否也会感叹西方的先进科学武器可笑的是,在毁坏圆明园时西方人发现,当年马嘎尔尼赠送给乾隆的最先进武器像一个个古玩似的整整齐齐摆放在一个秘密仓库。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攻入圆明园,此时抵挡他们的只有二十几个太监(咸丰大哥的逃亡速度还真是不慢),紧接着他们就被这做艺术博物馆给吸引了,他们当中不知有多少人从出生就听说过这个伟大地方,不知有多少次在梦里呼唤它的名字,直到亲眼看见他们也以为是在幻境之中。

  到了第二天,这些军痞的本性就暴露了出来,他们发现这里好像没有一个小妞,但他们都没有说出来,因为他们要装得很绅士。只有一人小声地把内心真实想法呢喃了出来,并在抱怨之余顺手摔碎了旁边的一个花瓶,其他人看见后立马附和,之后噼里啪啦的声音不绝于耳,有一个很狡黠的士兵看到后高声骂道:“你们这帮傻玩意儿,缺心眼呀,这么好的东西不带走却要一个个的砸烂,脑子里进水了不成。”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于是他们开始了抢劫,这个过程持续了整整两天。

  提到军痞我想多说两句,一般古代攻城,除非军纪格外严明,否则拿下城池后都会有条不成文的规定,就是官兵在头几天可以肆无忌惮地抢劫东西、强奸妇女,这点在电影《投名状》中也有所体现

  到了第四天,那些站岗放哨的人不愿意了,“好嘛,我们工作,你们玩乐,这像话吗!?”大家一想也是,怎么才能合理解决呢,拍卖,对了,就是拍卖。于是他们纷纷把各自抢劫的宝贝拿了出来,并成立了一个拍卖委员会统一进行拍卖。拍卖的过程又持续了三天。

  请注意,此时只是把圆明园中的珍宝摔毁或抢走了,但里面的建筑群却被没有遭到破坏。领头的突然发现,不对呀,我们是绅士,我们并不是来抢劫的,我的BOSS是让我来和清廷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我不能把正事给忘了呀,可恶的清廷到现在还不签,我一定要给他们点colour see see,于是18日开始火烧圆明园,果然也很见效,没几天就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加快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步伐(听着很熟吧)。(以上三段人物内心描写为个人杜撰)

  准确地说,圆明园只是整个纵火计划的一个小分支,被烧的建筑概括起来为三山五园,三山指万寿山、玉泉山、香山三山,五园指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静明园及静宜园。这是第一次火烧,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时圆明园遭受第二火烧。MD,这帮家伙就知道放火。

  关于圆明园其实我最好奇的一点是,它里面到底有什么呢!?

  它是当时世界上最有权有钱的两代人竭力打造的一个私人花园。首先,它是迄今(我觉得这两个字不过分)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博物馆、艺术馆,有无数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等稀世文物,其次,不论何种季节,园内都有成型的花朵可想而知里面也是个植物王国。再有,它不仅汇集了江南若干名园胜景,还创造性地移植了西方园林建筑,集当时古今中外造园艺术之大成。因而被称为 “万园之王”。

  值得一提的是园内有个“买卖街”,外表看上去就是一个很普通的小城镇,特殊的是卖的都是好东西,镇里的人是皇室成员及众多太监、宫女,他们会扮演镇上的各种角色,甚至是小偷。这条街是做什么的呢,不是皇室成员想过普通人生活,而是他们觉得这样做比较好玩。偌大的一个帝国,如此特殊的身份,不思为百姓谋福祉,却只想着玩乐,实在是不应该呀!

  好了,这我们再重新缕一下。

  提到圆明园,我们首先想到的是里面有无数的珍宝、植被和建筑,紧接着我们知道如此宏伟、如此壮观、如此美丽的世界奇迹居然被毁了,于是内心开始隐隐作痛,开始痛骂焚毁它的英法联军。最后,我们应该感叹,这样的一座艺术瑰宝因为清廷以天朝自居而被先进的文明、发达科技的毁坏,于是我们悲痛力量,将内心的斗志大大激发出来,但今人却还在网上炫富,岂不可笑!最后分享一段法国作家雨果描写圆明园的话。

  请诗人出身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夜个梦,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请您想象一个人类幻想中的仙境,其外貌是宫殿、是神庙。

  《圆明园》影评(三):人间幻境

  曾经的中国,闭关锁国,狂妄自大,但改革开放后,人们又开始变得崇洋媚外,觉得外国的东西什么都好,甚至月亮都更圆。自己经历过这样的时期年纪小的时候,学外语、看外国小说、电影,崇尚外国的生活方式,总觉得只有这样才能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国际人才。慢慢地才感悟到,只学外国的东西,你永远不会比该国人懂得多,领悟的透,而去和外国人讲中国时,又说不出个所以然,这时的自己,其实谁也不是,浑沌一团。也就逐渐地领会到“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的道理,于是,开始对中国的历史、民俗、传统文化兴趣,可是资料浩如烟海无从下手,这时我看到了《圆明园》,它激起了我强烈的兴趣。

  说起圆明园,唯有的印象仅是这里是一处皇家园林,充满珍宝,却被八国联军洗劫一空、付之一炬,其余的还真是说不上什么来。这部记录片从宫廷画师郎世宁的视角,以康熙雍正乾隆直到同治的朝代更替为主线,脉络清晰地阐述了圆明园的作用、由来、发展直至毁灭。看过无数部刻画大清王朝电视剧,却从未从这样一个特殊的角度认识强烈爱好并具有很高数学、天文造诣的康熙,颇具艺术天分、细致而又勤勉的雍正,狂妄、每日撰写诗歌以希充当文人精神领袖的乾隆。也从来没有想象到过圆明园经几代扩建,规模如此之庞大,景观又曾经这样经历了皇帝亲力亲为的设计,雍正朴素的设计与山水和谐,乾隆扩建的新景观的壮丽都令我印象深刻,而当我看到郎世宁设计修建的西洋水法远瀛观时,更是感觉宛若幻境,甚至一度让我激动地无法呼吸,我不知道用怎样的语言才能准确描述影片中看到的圆明园,也许任何华丽的词藻和字句都无法形容它在各个方面登峰造极。至于圆明园经典照片中的几处断壁残垣,看了影片才辨认出是远瀛观的遗址。

  八国联军的侵入,固然令人震惊、愤怒,但是带给我们的更多的是思考和警醒。历史的发展是必然与偶然的结合。抛开八国联军的无耻,大清王朝的闭关锁国、骄傲自大、国防落后也是这一事件发生的必然因素。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从圆明园的历史之上,从这些皇帝的个性和作为之上,我们需要反省和思考地方很多。

  该片中唯一美中不足的地方在于皇朝更替三代,可身边的太监总是同一人,其年龄、作派、语言没有丝毫的变化,虽然这不是记录片中的重点,可是看起来总是让人有点不舒服

  .S. 花大价钱买票去电影院看记录片还是第一次,而且之前也基本上没有怎么看到这部片子宣传,华星一天只放映这一场,开演前闲着无聊,挨个地看近期电影海报,可是居然连《圆明园》海报的影子都没看到,心想着正是晚饭时间估计放映厅里可能就三五个人,出乎意料的,里面居然有好几十人,于是,在感叹,历史和文化并没有被扑面而来物质潮流湮没,精神比物质更具有传承的力量。

  《圆明园》影评(四):圆明园还是烧了的好

  公元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的时候,干最大的坏事就是抢劫并烧了圆明园。当初从中学的历史书上学到这段,除了完成学业外,还有了作为一个中国学生该有的义愤填膺:彻底地痛恨了帝国主义,骂了当时清政府的娘。

  后来听说:圆明园可是万园之园啊!

  再后来,听一朋友说他舅老爷曾是咸丰身边的小太监。园子被烧那会儿情况出奇乱不必说,朋友说他舅老爷没跟着咸丰跑;眼看着数不清的奇珍异宝被糟蹋的糟蹋,拿走的拿走,可光顾逃命也没想起拣个漏儿什么的。肠子都悔青了!——圆明园里珍宝无数,信;其余的是扯淡。

  记忆中也经常从媒体得知,中国的无价文物在欧美国家展出、被西方博物馆收藏。那大多出自圆明园。

  又,因两兽兽的拍卖争议,再看电影《圆明园》。虽然对圆明园当初的奢华和艺术高度心存感叹!还是没有理由的生出一个想法:圆明园还是烧了的好。

  试想:这个说法也许被多少人知道,就会招来多少砖头、骂名。鉴于此,一定找些理由;无论这些理由是牵强还是做作,但都与是否爱国无关。

  都知道当初诺大的园子里住着不仅是清皇帝,还有满清八旗的王公贵族。一个园子就是一个满清人自己的王国!如果圆明园没有被烧,国人事情太多,没时间也没能力管理!看看现在文物景区就知道,除了收门票几乎就没别的了。

  如果圆明园没有被烧,园子里住人吗?国人无所适从房子其实是需要住人的,要不,没了人气容易坏的!这个理儿,上了年纪的村里人都知道。看故宫吧:住了几百年也没坏,可到了现代人手里才几十年就给“看”坏了!要是真住人,谁住?全国人民轮流吗?怎么定这规则

  如果圆明园没有被烧,肯定是超人气的景点!那园子就毁在了现代人手里啦!园子会在现在人的眼前一点点的消失的面目全非!你用心用力的想,那么美好的东西……!心会揪扯着疼!!

  如果圆明园没有被烧,也就是英法联军没有入侵中国。那国人是不是还沉浸在闭关锁国的封建小农气氛中?那有现代的经济腾飞吗?历史的发展虽然不能由某一事件决定,但这事件毕竟会影响历史的进程。换个思维,也许要感谢西方列强给国人一个觉醒的机会——就是机会的代价太惨痛!

  …… ……

  圆明园还是烧了的好。

  美好的东西还能在回忆与怀念中,还能想着它的美好!

  这与其说是残缺、是遗憾,不如说是生命的感动、生活的一种幸福!

  《圆明园》影评(五):人间奇迹毁于一旦

  这是我迄今为止看到的最好的一部国产纪录片。它引用各种史料、西方传教士的书信来描述,运用3D动画了恢复这座规模空前的历史奇迹。从康熙时代的畅春园,一直讲述道英法联军毁灭圆明园。让你感受中华民族的智慧与财富,和近代的落后与屈辱。正如维克多·雨果所说的:

  在地球上某个地方,曾经有个世界奇迹,它的名字叫圆明园。它汇集了一个民族几乎是超人类的想象力所创作的全部成果。这是一个震撼人心的尚不被人熟知的杰作,就像在欧洲文明的黄昏的地平线上看到的亚洲文明的倩影。你可以去想象一个你无法用言语描绘的仙境般的建筑,那就是圆明园。那里不仅有艺术珍品,还有数不胜数的金银财宝。这个奇迹现已不复存在。一天两个强盗走进了圆明园,两个胜利者毁灭了圆明园,我们所有教堂的所有珍品,加起来也抵不上这座神奇无比、光彩夺目的东方博物馆。多么伟大功绩,多么丰硕的意外横财。在历史前面,这两个强盗,一个叫做法兰西,一个叫做英格兰。

  微信公众号:肥嘟嘟看电影(feidudumovie)

  《圆明园》影评(六):以一座宫殿写一个王朝

  看过金铁木拍过的《大明宫》和《圆明园》,说实在的,金铁木是记住的第一个纪录片的导演名字。其大明宫是以一座宫殿写一部大唐的历史的。类似的手法也可以用在圆明园,可能是由于圆明园没有大明宫那样作为皇宫的元素吧,圆明园只是作为大清的离宫,所以历史戏份没有大明宫那么足,不过故事性也挺强的。以宫殿来说故事,以故事来说历史,以历史来告诫后人。

  我第一遍看这部纪录片是去年的时候在重庆工作看的,看完之后心里莫名的心酸。今天重温第二次,因为今天是无一长假第一天,有空到北京的圆明园去一观园林。又重新来观看一次纪录片,看到真正的圆明园之后,我才感叹导演的想象力的丰富。现在的圆明园就是一堆遗迹,一堆建筑,不懂历史,不知道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什么,去到圆明园自然看不懂它的美妙所在。圆明园这座宫殿承载了多少未解之谜,满族征战天下的豪情,九子夺嫡的真相,雍正驾崩之迷等等尽在一所宫殿的历史承载之中。

  最后英法联军以胜利者的姿态占据了这座皇家园林,并在他们离开之时做了胜利者应有的印记:烧毁。这标志者圆明园这座旷世宫殿的终结,但我并没有恨英法联军。我想当今新一代的青年心中有的不是怀恨,而是警醒。圆明园的悲哀一直警醒着我们后人,有时候灾难性的到来不是因为自己羸弱,而是自己的自大和无知。这时想起大刘《三体》的那句话:“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圆明园》影评(七):文化部有个娘们要提前办病退——评圆明园兽首拍卖案

  文化部有个娘们要提前办病退——评圆明园兽首拍卖案

  圆明园兽首拍卖一案,近期轰轰烈烈,又一波三折,其中是非,拍案惊奇。

  从大西洋遥远地传来圆明园兔首,鼠首兽首将要被拍卖的消息,太平洋就此不再沉默,海水波澜壮阔似的翻滚起来。

  撇开中央政府态度与作为不说,单说这次华夏族群的民间力量的“三板斧抗争”。且看第一板斧:消息传来,“前仇加新恨”,祖国网络上立即对法兰西进行了地毯式口诛笔伐,一浪又一浪的声讨,口水夹杂唾沫端起盘子呼哧呼哧朝对方脸上接二连三的盖过去。第二板斧:中国民间深知“光说不练假把式”“说一百遍还不行动,还不如一个屁能熏熏人”的道理,在兽首即将被拍卖的前期,一小伙中国律师团出发了,远赴欧洲,去法国阻止“佳士得圆明园兽首拍卖”,尽管困难重重,举步维艰,尽管诉讼成功的几率渺茫,尽管明知会以失败而告终,但是他们还是出发了,像战士一样,像斗士一样,像架架轰炸机一样飞赴欧罗巴的上空。第三板斧:在前浪死在沙滩上后(律师团“阵亡”),佳士得圆明园兽首拍卖如期举行,且兽首已经被人电话远程订购,拍卖貌似成功了。但是事情却急转直下的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蔡铭超,青翼蝠王般乍现在乌漆嘛黑夜空一轮硕大的圆月之上,让人眩晕因为他来的太突然,让人迷惑因为看不清他的真面目,让人神醉因为他看起来像个英雄。他在“不差钱”般预定了兽首又“不付款”式的让拍卖流产。

  渡尽劫波,传奇一般。蔡铭超在“买而不付款、不结账”的事实澄清,新闻发布会上说:“当时我想,每一位中国人在那个时刻都会站出来的,只不过是给了我这个机会,我也只是尽了自己的责任。”同时遵守中国政府的规定,佳士得在我国申报进出境的文物,均应提供合法来源证明,如果不能提供这个证明或证明文件不全,将无法办理文物进出境审核手续。蔡铭超随即“无奈”的表示“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必须遵守中国政府的规定。如果这两件拍品无法入境,我自然不能付款。”

  蔡铭超在法律的框架内发出中国民众反对兽首拍卖的声音,即使没有让兽首回归祖国,但是也已经把事情做到了预期的最大化,使佳士得圆明园兽首流拍。个人认为这是弱势者对待强势者最佳的回击方式——“爷们按照你的游戏规则来玩,你无话可说了吧。”

  本以为此次事件是彰显我中华民族利用智慧来完成了一次成功的实践。结果,还真没有想到,中央官方在“他是他,我是我”严肃划清界限和一贯的“对此报以极大的愤慨和予于最强烈的谴责”大无畏的呵斥中,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副主任赵榆说:“蔡铭超打着中国人责任的名义出尔反尔,实际上是让中国人在国际大型拍卖会上失信于人。”

  这个娘们的话很有问题,第一:赵大婶在没有提出任何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的情况下,高居庙堂之上对人指手画脚,无端以“诛心论”“莫须有”罪名强加于办了实事的人。好似自己生不出孩子,别人把孩子生下来,而且还是龙凤胎,健健康康的,结果硬说人家是寡妇被人夜半敲了门,生了娃丢了我的人。

  第二:姑且臆断赵大婶的富有深刻且隐晦的言下之意是行君子之道来感召将拍卖兽首与西藏问题联系起来的人,用“以德报怨”式的“大家手笔”对待此次兽首事件。那么我们就要理论下“以德报怨”这个命题成立否,要不要设立前提,要不要分清对象。“以德报怨”出自孔老夫子的《论语·宪问》,原文是“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由此可见,此处明显是断章取义,误读千年。别人欺负你了,你要忍,被打碎牙齿也要往肚子里吞。别人来欺负你,你反而应该对他更好,要用你的爱心去感化他,用你的胸怀去感动他。用这种近乎自虐倾向的以德报怨最终能解决问题吗,不谈解决了,能使事情按照你的意向取得哪怕一点点进展吗。按照这个逻辑应该是我都依着你,任你在我身体上践踏蹂躏,踢骂打啐,那您能不能听我一次,我认为“最佳的解决办法是,法国政府、法国收藏界友人或法国企业买下这件文物,捐赠给中国。”这现实吗?可能吗?

  美国芝加哥大学文化政策中心教授罗斯菲尔德批评,有商人和博物馆拒让掠夺偷窃的文物回归原本所属国家,今次流拍有当头棒喝作用。“我不评论这名收藏家(蔡铭超)的行为是否合法,但这是绝顶聪明之举,将引起他人仿效,大大破坏拍卖市场。(指掠夺偷窃的文物的拍卖)”蔡铭超此举最大价值不在于简单的使圆明园兽首流拍,而在于借于此唤起公众乃至敦促政府对抢救流失海外文物的关注与重视。

  眼下,不仅仅是圆明园兽首问题,2009年情人节那天,俄军舰500发炮弹击沉中国货船8人失踪。2009年2月17日,菲律宾国会通过领海基线法案,该法案将中国的黄岩岛和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划为菲律宾领土。鬼子近来又称美国确认钓鱼岛属日美安保对象,闹腾起了共同防卫。就在刚刚又看到马来西亚总理赴南沙弹丸礁宣示“主权”……

  不知道今年还会有多少此类的事件,就算是别国心怀鬼胎,在金融危机大潮中为了转移社会矛盾,我们也应该有所表示吧,至少像文化部姓赵那娘们这样的人如果还是中年妇女,不到退休年龄,那就提前给她办个病退吧。

  2009-3-6晚

  《圆明园》影评(八):美丽的废墟 永不可忘

  一看有关历史的东西 我就像着了魔

  看明朝那些事时 整宿的看这部小说 狂搜集关于明朝的历史。

  那时看独步天下 虽然是瞎编的穿越小说 却差点让我冲动的跑到沈阳故宫去看他们曾经居住过的宫殿。

  在北京居住时 看到那些古老的地名 我就想像到在明清的时候 街道的样子 人们在街上买卖行商 有人骑马穿过半个京城

  昨天看了圆明园 以前爸爸就经常跟我提起这个地名 我只知道是个特别美丽的园子 最后被英法联军竟然给烧了,而且大火烧了三天三夜。

  可我不知道它竟然这么美,开头便是雨果的诗句:

  请您用大理石、汉白玉、青铜和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屋架、披上绸缎、缀满宝石,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放上神像,饰以琉璃,饰以黄金,饰以脂粉。请诗人出身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请您想象一个人类幻想中的仙境,其外貌是宫殿,是神庙。

  当它还原到屏幕上 简直让我窒息 在我国空前富裕的情况下 聚集国内顶尖的画师和建筑师 耗费10多年建起来的圆明园 当然不可小瞧

  中国领先世界5000年(为何中国餐好吃 ?原因:我们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最高度发达的文明,古代的时候,我们在世界上是最繁荣富强的国家,人民当然有衣食住行的需求以及对品质的追求,所以吃自然也很讲究,所以我们长期以来领先世界,直到15世纪,当然我们的饮食文化要发达的多。欧洲人在15世纪以前都还是野蛮的很,吃不讲究,重要的是吃饱,所以牛排什么的,就是一大块肉,在中国谁那样吃呢,不过他们保持下来了这种习惯(我一朋友的观点))

  在明朝永乐皇帝时候,郑和7下西洋,西方人对中国的强大和繁荣是叹为观止的,不过他死以后,中国就禁止了海上贸易并彻底封闭起来了,康乾盛世只是从内部看,比以前明朝中后期的腐朽相比,但从全球看,那时候西方已经工业革命了,世纪上差距已经很大了,只是清朝人不知道罢了 。中国走下坡就是在郑和死之后,也就是大概1450年

  。

  当清朝自负自大时 欧洲的工业革命如火如荼 我们虽然只落后200年但近代史科技革命以及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几何级发展的时代,所以这200年就当然有天壤之别了

  来到欧洲后 我就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二次工业革命 带动了欧洲的经济发展 决定了现在的世界局势。可怜那时的我们泱泱大国 慢了这一步 就落下一大步。

  地下的康熙 雍正 乾隆若有知 看到圆明园竟然遭此厄运 真不知道会不会从地下爬出来 或者从那时起 就不再闭关锁国 也开始工业革命 现在的中国 就不会是这样子。

  又扯远了。。。

  片子用3D技术还原当时的园子模样 用男低音徐徐道来圆明园从几个皇帝初建圆明园 到不断扩大 完工 ,最后如何让英法联军震惊 然后被他们摧毁的整个过程。看到北京熟悉的地名 看到一座座漂亮的房子 宫殿 和清朝的几个皇帝的执政 我真是满心激动 到最后 却又是愤怒和无奈。

  唉 可惜了了 人类的天性是不是就如此暴虐 我真不知道他们摧毁圆明园时 是怎么下的手 ~~一想到就好心痛。。。这样一个璀璨的人类文化瑰宝 这样一个结合了中国文化结晶的圆明园

  结尾的还是著名的雨果的诗句:

  一天,两个强盗走进了圆明园,两个胜利者一起彻底毁灭了圆明园。“我们所有教堂的所有珍品加起来,也抵不上这座神奇无比,光彩夺目的东方博物馆。多么伟大的功绩,多么丰硕的伟大横财”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分别叫作法兰西和英格兰。

  自大必有恶果 。历史绝对不可忘怀 矗立的废墟 惨痛的教训 时刻提醒我们那屈辱的历史,落后就要挨打 我们能做的就是吸取教训 不断强大起来。为了我们的民族 文化。

  那我再扯远一句 汉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 我如今真的深刻体会得到

  《圆明园》影评(九):圆明园

  今晚看了《圆明园》。北京科教电影制片厂出品。片头很土,但是片子却制作的很精良。旁白也一反已往科教片中的腔调,温柔,低沉,娓娓道来,很有历史感。片中人物的表演也都不错,复原圆明园的3D画面也很精致。

  很小的时候就去过圆明园了。那时候还不用门票,经常是某个下午我和爸爸骑车自行车,一直骑进去,逛一大圈。那时的圆明园里面也没有什么人,遗址的地方都很荒凉。我那时候虽然还不是很了解这段历史,但是觉得很好玩。记得小时候有一段时间北京流行在中秋的时候搞灯会,一个在北海公园,另一个就在圆明园。灯会的时候就很热闹了,人来人往,各种彩灯映照下,园中的遗址更显苍凉。记得那时的灯会上买一种手电筒,前面插着一束光纤,在黑屋子里打开手电,光纤的顶端就会发出各种颜色的光。当时卖6块钱。后来我的那个手电前面光纤发不出彩色的光了,都是白光,我很伤心。把自己关在黑屋子里一遍遍地把那个手电打开再关上。后来我发现能发出彩色的光原来是在手电的灯泡和插光纤的罩子间有一片彩色的塑料片,于是我就自己剪了一片圆圆的塑料片,用彩色水笔涂成彩色放在了里面。再后来,不记得过了多久,我就对这个手电没兴趣了。后来北京也不流行灯会了,我们也再也不全家一起在天黑后去看灯了。

  今天看了这个片子,才知道了圆明园的详细历史。并且为它的规模所震撼。片中人物都没有台词,只是表演,同时伴以旁白。在前半部分,主要是以郎士宁的视角来看圆明园。记得小时候家里的墙上挂着的一本挂历都是郎士宁的画。那幅他最著名的八骏图我很喜欢。不怎么懂绘画艺术的我对这个西洋人画的中国画却好像挺有感觉。

  片子的后半部分讲述圆明园的毁灭,令人颇感痛苦。当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的时候,清朝士兵还在使用一个世纪之前的武器。曾经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骑兵,面对欧洲的火炮洋枪是那么的不堪一击。更令人痛心的是,圆明园中的珍宝的被抢,以及圆明园的毁灭。也许人都是天生具有破坏欲的吧。

  所以说一个国家要想不被欺负,一定要跟上世界发展的脚步。资讯当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不甘落后的思想。当时的清政府如果想的话,是决不会缺少获得其他国家的资讯的手段的。但正是因为盲目自大,认为自己是天下第一大国,才根本不想去看看别的国家都发生了什么事。

  这样想来,我们中国作为少数几个有核国家,我心里还是很踏实的。

  看完了这个片子,我又想去圆明园遗址公园去一次。不过不知道它现在变成什么样子了。

  《圆明园》影评(十):为了忘却的纪念——观《圆明园》有感

  当字幕从屏幕下缓缓升起,伴随着悠扬而苍凉的配乐响起,我相信这是我们民族史上难以抹平的伤疤。

  影片《圆明园》,给人强烈的震撼。原来中华民族是如此的伟大,能建造出一个如此美丽,宛如人间仙境的圆明园。影片在三维制作的技术上是一个很大的突破,尤其在远瀛观的废墟上用三维的效果拔地而起一座古代的宫殿,效果逼真,如梦如焕,让人恍如隔世。实景拍摄和虚拟结合是本片最大的特点,也是中国纪录片电影中的一次很强的尝试,据说这虚拟场景是水晶石制作的,虽然在制作上与美国大片有一定距离,但是总体上有这样的效果已经是难能可贵。

  那几段残垣断壁中曾有过的竟然是只有天上可寻的瑰宝,让我们永远地记住了那两个国家。150年前降临圆明园的灾祸,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丑陋的行为。

  150年后的今天,我国向全球发出倡议书,呼吁全球持有圆明园文物的个人或机构返还所持文物。归还侵略战争掠夺的财物,已成为当今的国际公约。但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阳光似乎还没有照到圆明园被劫掠文物。这些野蛮侵略战争的赃物,至今仍堂而皇之地陈列在某些国家的博物馆,成为他们国家文明的“骄傲”。

  通过世人的共同努力,有朝一日圆明园文物获得了一个与大家所追求的人文道义相符合的归宿,那么人类文明史上的这个个污点才会被抹去。期待这一天的到来!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