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圆明园》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圆明园》经典观后感10篇

2017-12-17 21:5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圆明园》经典观后感10篇

  《圆明园》是一部由金铁木 / 薛继军执导,纪录片主演的一部中国大陆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圆明园》观后感(一):不能忘却的是历史 不是圆明园

  请您建造一个梦境,材料用大理石,美玉,青铜,瓷器,请 诗人出身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 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用雪松做房梁,上上下下铺满宝石,披上绫罗绸缎,这儿建庙宇,那儿造后宫,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一片片水池,一眼眼喷泉,城楼,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假设有某种人类异想天开产生的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而其外观是神庙,是宫殿,这就是这座园林。它是万园之园。————维克多·雨果1861年11月25日于高城居 艺术有两种起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如果说,大家没有看见过它,大家也梦见过它。这曾是某种令人惊骇的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如同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显出亚洲文明的剪影。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

  《圆明园》观后感(二):摘录于 维克多雨果之圆明园评价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艺术有两种起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和帕台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相同。这便是一个几乎是超人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成就。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如同帕台农神庙那样;如果幻想能有典范的话,这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请想象一下,有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物,有某种月宫般的建筑物,这就是圆明园。请建造一个梦境,材料用大理石,用美玉,用青铜,用瓷器,用雪松做这个梦境的房梁,上上下下铺满宝石,披上绫罗绸缎,这儿建庙宇,那儿造后宫,盖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又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片片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假设有某种人类异想天开产生的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而其外观是神庙,是宫殿,这就是这座园林。为了创建圆明园,曾经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这座大得犹如城市的建筑物,是由世世代代建造而成的,为谁建造的?为各国人民。因为,岁月完成的事物是属于人类的。艺术家,诗人,哲学家,过去都知道圆明园;伏尔泰谈到过圆明园。我们常说:希腊有帕台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东方有圆明园。如果说,大家没有看见过它,大家也梦见过它。这曾是某种令人惊骇的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如同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显出亚洲文明的剪影。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

  有一天,两个强盗进入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看来,胜利女神可能是个窃贼。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破坏,由两个战胜者分担。我们看到,这整个事件中还与额尔金的名字有关,这注定又会使人想起帕台农神庙。从前对帕台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以致荡然无存。如果把我们所有大教堂的所有财宝加在一起,也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园中不仅有艺术珍品,还有成堆的金银制品。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口袋,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这就是两个强盗的故事

  我们欧洲人,我们是文明人,中国人对我们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一个将会叫法国,另一个将会叫英国。我先要提出抗议,感谢你给了我抗议的机会: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不会。

  法兰西帝国吞下了一半的胜利果实,今天,帝国竟然带着某种物主的天真,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陈列出来。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赃物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

  现在,我证实,发生一次偷窃行为,有两名窃贼。维克多·雨果1861年11月25日于高城居

  《圆明园》观后感(三):圆明园观后感

  “请您用大理石、汉白玉、青铜和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屋架、披上绸缎、缀满宝石,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放上神像,饰以琉璃,饰以黄金,饰以脂粉。请诗人出身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请您想象一个人类幻想中的仙境,其外貌是宫殿,是神庙。”

  这,就是圆明园。

  看完纪录片,才知道圆明园的历史是从康熙帝时开始的,经过康、雍、乾三世达到巅峰。纪录片是以郎世宁的口吻,从一个西方人,一名皇家宫廷画师,一位圆明园的建筑者的角度来叙述的,独到而新奇。他作为外来人对圆明园的建造过程,对当时的康乾盛世的观感,不也正如我们后世的人对那一时代的认知一样,带有一层隔膜。但这都阻碍不了圆明园的熠熠闪光,从历史中喷薄而出的架势:不论是格局、气势、精美程度,都玲琅满目,应接不暇,即便是电脑合成的模型图,也足以见识当年的辉煌。这种仙境带给人的只有震撼,是为自身的渺小,也为国家的强盛

  但繁盛如康乾,也隐隐暗示了将来的危机——一个封建帝国的极端保守与自大,就像郎世宁看到的乾隆视抽水机为奇技淫巧而废止,就像马格尔尼使团访华时乾隆宣称的“本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天朝”,“夷”,多么自视甚高啊,当时的他确实有这样说的资本,但后来呢?这是两千年封建君主专制所传承下来的自负,以及自负的资本。并且这种封建君主专制在清朝达到了顶峰,闭关锁国的政策使这一时期的清朝统治者,并没有意识到世界当时风起云涌的变化,我们在自给自足安稳的小农经济上匍匐不前的时候世界在飞速进步:资本的积累带来了制度的变革,工业的兴起,启蒙运动的发展。

  正如马格尔尼预见的那样,实力对比,反过来了。在纪录片的六十分钟前,圆明园是一部大清荣耀史的缩影,也是一个封建帝国最后的辉煌;六十分钟以后,画风突变,走到了中国屈辱近代史的开端。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北塘登陆,转战大沽口,中国军队的火器还停留在明末的水准,根本无法与之抗衡。这是一场工业国对农业国的战斗,装备落后思想落后的大清军队,一溃千里。八里桥一役,是一场战损比1000:1的屠杀,大清八旗的骑兵,对着火炮在冲锋,一场用生命时间抗衡的战斗,唱响的是当年横扫欧洲的蒙古骑兵最后的挽歌——现实是,技术和文明比军队数量更占优势。

  咸丰北遁,联军入京。1860年10月18日至23日,就是火烧圆明园——一个世界奇迹,一个汇集了各民族几乎是超人类的想象力所能创造的全部成果的震撼人心的,尚未被人熟知的杰作,欧洲人心目中的一片亚洲文明的倩影,毁于一旦

  落后就要挨打,勿忘历史。

  虽说是近纲的文章,但我真的想提一下纪录片中戚小源的配乐,仿佛厚重苍凉的历史,在幽幽地讲述,并在某一时刻从迷雾中扑面而来此情此景此曲,永不能忘!

  圆明园——一个王朝的背影,一段荣耀与屈辱的历史,一印烙在中华史上的记忆

  《圆明园》观后感(四):圆明园

  “我好恨                   

  恨我没早生一个世纪   

  使我能与你对视着          

  站立在          

  阴森幽暗的古堡             

  晨光微露的旷野              

  要么我拾起你扔下的白手套         

  要么你接住我甩过去的剑          

  要么你我各乘一匹战马           

  远远离开遮天的帅旗            

  离开如天的战场              

  决胜负于城下”

  任何一个心智成熟的人看了之后都会是痛心、愤怒...按大清当时的国力来说确是必败...既然结果并无二致,何不暂时投降再图大业,或许还可以保住这万园之园...从康熙时代的畅春园开始改建至乾隆时代耗费的人力物力早已记不清...用一百多个世纪来完成的巨著却毁于一把火...据说咸丰在那之后再也没踏进...是我,我也无脸见列祖列宗...如果天雷滚滚的穿越好事到我这儿,我第一件事就是满世界去找一个叫额尔勋的,宰光他们前后十八代确定无一幸免之后再去参战历史大剧九子夺嫡...

  《圆明园》观后感(五):我只是喜欢圆明园

  对圆明园,似乎有一种情愫,从小时候看到历史书上说我生日那天火烧了圆明园开始。我曾经想像过它的样子,对于一整个童年大部分时间都自己呆在家里的孩子来说,幻想是最擅长的事情。我假象自己是在那场大火里烧死的小宫女,经历那样的灾难,所以这一世会在小小年纪就充满与年龄不相符的对人生悲观不信任的种种消极念头。

  于是,在联军进驻圆明园,大火马上要烧起来的前夕,坐在屏幕前的我,莫名紧张到满手心都是汗。

  火应该是最肆无忌惮的存在。这种炽热暴烈的力量,在欲望之风的煽动下,毁灭性地燃烧自己和经过的一切。哪怕经过短暂惊天动地,最后只剩焦黑的灰烬,也在所不惜。人类的情感亦常常如此。似乎越是被禁忌、越是失去一切的欲念,越有致命的吸引力,让人无视一切道德和怜悯之心,陷入癫狂。

  当时的情景也大概这样。这座寄托了两个皇帝所有家国梦想和个人情怀的大园子,竭尽无数人的智慧和历史文明的沉淀的小城,似乎代表了眼睛所见最美好的存在,而毁灭美好让人热血沸腾充满快感。

  在某个部分里,我是痛恨人类的。人类的贪婪、善变、凌弱畏强、刻意以及毁灭追求,像一出冗长的恶俗肥皂剧。所以那些树木、石头和断壁残垣的无声讲述,反而更吸引一颗心去倾听,那些无关历史和叹息的故可能是关于一个中年人想抛开一切工作责任,只一人简简单单的玩水的故事;也可能是关于一个孩子亲人温情的最初记忆的追念。

  我只是借着这个片子来感自己的怀叙自己的情而已。这个来北京就一直在隔壁住了六年的园子,拥有一种能让我沉静下来的力量。

  《圆明园》观后感(六):开到荼蘼花事了

  在地球上某个地方,曾经有一个世界奇迹,它的名字叫圆明园……这是一个震憾人心的、尚不被外人熟知的杰作,就像在黄昏中,从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看到的遥远的亚洲文明的倩影……这个奇迹现已不复存在……

  影片的最后,雨果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看法,通过李易浑厚的声音,传播开来。试想,谁不为这座凝结了数万工匠长达两个世纪的心血之作而扼腕呢?光看凭借史料及宫廷画师留下的景观图复原出来的3D画面就觉得是人间仙境了,清狗在里面自我陶醉其实也可以理解了……

  个人印象最深刻的还是牡丹园中,少年弘历在牡丹花丛中舞剑以及祖孙俩的天伦之乐,那种和谐之美本身就诠释了一个强大帝国的荣耀与辉煌。

  看到大水法的十二生肖铜兽首时,我不禁小愤青了一下,到现在只回来了五只,还是重金赎回的!火烧圆明园绝对是中国近代史的一段“里程碑”式的屈辱史。咸丰老儿,地下有知,你情何以堪?

  英法联军攻进大沽口的时候,敌我阵亡士兵数目分别为5和3000.,这个数目让我想起了美伊战争,同样是武力悬殊导致伤亡悬殊。萨达姆和咸丰都很自以为是,区别在于一个是假牛B,一个是真怂B。要不是咸丰毫无掩饰的怯懦,我真要怀疑萨达姆是他穿越的……

  这部片子让我重温了一下对乾隆的鄙视,他自以为是的作为实际已悄然掀开那段屈辱历史的扉页,他唯一说对的是,欧洲人是蛮夷。真正的绅士能做出烧杀抢掠的行径吗?真正的绅士能把从小朋友那里抢来的棒棒糖再天价卖给小朋友吗?真正的绅士能让一个人间仙境变为一片断壁残垣吗?

  李易的解说和老康熙是亮点,但3D画面并不是很多。

  《圆明园》观后感(七):糟蹋了好题材,唯爱国情殷可取,纪录片中的末流

  看过诸多打高分的影评,都是从题材角度作出褒扬的。爱圆明园,恨侵略者,由此纷纷给出好评。这些好评都是对内容的肯定,绝少是对水平的称赞。

  而我是从纪录片拍摄角度来看的,觉得它拍得较差(如果留点情面不说是极差的话)。请燥热的爱国者不要一看就骂——我也极爱这选材,痛惜于名园被焚。只是深信这题材设能落在有能耐的导演手里,轻易便可做到更芳华重现、更感人肺腑、更催人奋进

  一,解说词差;二,特技效果差;三,情景拍摄亦仅止规中矩。

  而一部以“圆明园”为名的纪录片,起码应该就下面几点之一展开铺陈:1、从清式营造工法(或传统园林源流)角度浅述圆明园园林艺术成就;2、收藏与散失;3、二次鸦片战争清廷的作为与淀园被扰的前因后果;4、荒废后的屡经劫难遗迹湮灭。

  不过,以上都没有写到,或蜻蜓点水。全片零散肤浅,东拉西扯,挂一漏万。呢呢喃喃、自怜自艾,关键还哀怨不到点子上。实在说,看过后蛮失望的。缕析如下:

  一、解说词之烂非常难以理解,大而无当,空泛无物,带着煽情和文艺调门,表面看洋洋洒洒,捏干水分就没点信息量,如风过耳,就一高中文科优等生(或大学中文系差等生)的抒情水平。至于随处皆是的清世祖一入京就寻求风景区、清世宗是权力欲极强的皇帝等等谵语,就跟大鼓说书似的:看似言之凿凿,其实咋咋呼呼。

  最糟糕还充斥着“帝国、皇室”这种不伦不类的翻译腔,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念的是译著(央视的小编剧们近年濡染上了这种浅薄的恶习,该用“国家、后宫”的地方,他觉着换上“帝国、皇室”就非常洋气,有高等文学期刊《读者》的感觉)。

  典型的句式,比如“大清的第四任皇帝宣告天下,圆明园将成为帝国的新离宫”——一股浓浓的罗玉凤证明自己读过书的屌丝味。他怎么就宣告“天下”了?像剑南春广告里站在大殿前面发诏书那样隆重宣告吗?帝国的新离宫,好高级哦,清廷哪一份官方文件有定义帝国的旧离宫新离宫是什么?这些似是而非、脱离中文韵味、矫揉造作的句法,既廉价又没营养。

  皇汉和明粉的同志们会更加气愤的 ,该片绝逼的政治不正确:开口闭口我大清。哈哈。

  另外,我虽是非明粉也建议下,满口的雍正乾隆很掉价哎,那毕竟是年号而不是姓名。有文化点,改成世宗高宗;没文化点,后面加个“帝"字也好。

  二、特效就太恶劣了,跟《大明宫》、《消失的古建筑》和张纪中版《西游记》是同宗兄弟来的,烂得一个德行。如果这是经费支绌,建议它宁可剪成静态相片配旁白。如果这是该动漫公司的特色,建议导演把盒饭连汤砸到特效承包商脸上。

  色调晦暗炝烈,不是舒缓的日落黄,而像是摄影器材故障导致的昏暗不清。那质感、那光泽、那步移景换的昏黑惨淡,完全就是打斗类电动游戏的水平。配上砰砰砰的音乐,就是个“最刺激挑逗的游戏,边上没人才敢玩”的网页弹窗了。

  三、情景再现拍摄只是60分而已,不是不及格,但完全可以做得更好。表现清圣祖去牡丹台赏花,那个寒酸窘迫;表现清高宗牛逼,一个土老财的形象在虚点天空走来走去;表现清文宗郁闷,一个赖榻上抽大烟的镜头一用再用。你是一部电影哦,搞个中央九台普通纪录片的情景水准就来浑水摸鱼,观众也太好骗了吧?

  建议看完有同感的弟兄,修改你们的评分,在左下方点个“有用”。我爱圆明园,我更希望有高明的编剧、导演去表现她;更希望我们的纪录片电影能够超越央九而非远逊于央九。

  《圆明园》观后感(八):观纪录片《圆明园》有感

  至今康熙第四子胤祯当选为皇帝的原因都是个谜,据说与他儿子弘历有很大关系,因为康熙极其喜欢这个小孙子,而爷孙第一次见面的地点就是胤祯当时的居所,那里有着许多的牡丹(康熙最喜欢的花)。胤祯当皇帝后,也许是为表示纪念花费三年时间将原来的府邸扩大规模,建成后即是我们熟知的圆明园。

  关于雍正我只想说,他真是一个勤劳的皇帝。每天只睡四个小时,一年仅休息一天,即他过生日的那一天。那时的皇子也不轻松,到了6岁就要早上五点起床统一学习,下午还要练习武艺,每年只有5天假期。终日忙碌的雍正仅在位13年就去世,原因很可能是因过于劳累需时常吃药,而炼制的丹药不但未给他带来益处,反而使他中毒而亡。

  接着大清帝国迎来了第五任皇帝——乾隆,即开头说的弘历,登基时年仅25岁。在位60年却做了42000(我没有多打一个零)首诗,数量可与《全唐诗》媲美,但貌似没几首好的,我们时常挂在嘴边的佳句没有一个是出自他的诗,由侧面也可看出他的自负及好大喜功这样的皇帝往往诞生在国家最富的时候,比如建造阿房宫的秦始皇嬴政,将文景两帝积累的财富全都投入战争的汉武帝刘彻,结局一个是宫殿被项羽付之一炬、一个是发罪己诏自责。

  乾隆年间,人口、粮食产量和工业总值均为全世界三分之一,因而给了他极大的可能性任其“为所欲为”。但不论富与穷、喜与悲,当到达一端的极点后都会迅速地坠向另一端极点,也就是说此时是由胜转衰的重大转折点。自认为老子天下第一NB的乾隆拒绝与英国使臣马嘎尔尼勋爵互通有无,后者在离开中国时这样评论道,“大清帝国好像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它之所以在过去一百五十年中没有沉没,仅仅是由于它的体积和外表,但是,一旦一个没有才干的人在甲板上指挥,就不会再有纪律和安全了。”(此人见解何等犀利!)

  没过多久,到了第八任皇帝咸丰时这艘巨型战舰就遭遇了重创。大清最精锐的部队被二万多人的英法联军轻易摧毁,一场战役打下来,前者消亡殆尽(至少两万),后者仅损失5个人。当时有人这样描述道,大意是真搞不懂这些中国人,为什么明知连对手的身体都触碰不到就要被枪炮摧毁却还要一个劲地向前冲锋,不知在西方人感叹东方人强大的内心精神时,东方人是否也会感叹西方的先进科学武器。可笑的是,在毁坏圆明园时西方人发现,当年马嘎尔尼赠送给乾隆的最先进武器像一个个古玩似的整整齐齐摆放在一个秘密仓库。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攻入圆明园,此时抵挡他们的只有二十几个太监(咸丰大哥的逃亡速度还真是不慢),紧接着他们就被这做艺术博物馆给吸引了,他们当中不知有多少人从出生就听说过这个伟大的地方,不知有多少次在梦里呼唤它的名字,直到亲眼看见他们也以为是在幻境之中。

  到了第二天,这些军痞的本性就暴露了出来,他们发现这里好像没有一个小妞,但他们都没有说出来,因为他们要装得很绅士。只有一人小声地把内心真实的想法呢喃了出来,并在抱怨之余顺手摔碎了旁边的一个花瓶,其他人看见后立马附和,之后噼里啪啦的声音不绝于耳,有一个很狡黠的士兵看到后高声骂道:“你们这帮傻玩意儿,缺心眼呀,这么好的东西不带走却要一个个的砸烂,脑子里进水了不成。”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于是他们开始了抢劫,这个过程持续了整整两天。

  提到军痞我想多说两句,一般古代攻城,除非军纪格外严明,否则拿下城池后都会有条不成文的规定,就是官兵在头几天可以肆无忌惮地抢劫东西、强奸妇女,这点在电影《投名状》中也有所体现。

  到了第四天,那些站岗放哨的人不愿意了,“好嘛,我们工作,你们玩乐,这像话吗!?”大家一想也是,怎么才能合理地解决呢,拍卖,对了,就是拍卖。于是他们纷纷把各自抢劫的宝贝拿了出来,并成立了一个拍卖委员会统一进行拍卖。拍卖的过程又持续了三天。

  请注意,此时只是把圆明园中的珍宝摔毁或抢走了,但里面的建筑群却被没有遭到破坏。领头的突然发现,不对呀,我们是绅士,我们并不是来抢劫的,我的BOSS是让我来和清廷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我不能把正事给忘了呀,可恶的清廷到现在还不签,我一定要给他们点colour see see,于是18日开始火烧圆明园,果然也很见效,没几天就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加快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步伐(听着很熟吧)。(以上三段人物内心描写为个人杜撰)

  准确地说,圆明园只是整个纵火计划的一个小分支,被烧的建筑概括起来为三山五园,三山指万寿山、玉泉山、香山三山,五园指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静明园及静宜园。这是第一次火烧,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时圆明园遭受第二火烧。MD,这帮家伙就知道放火。

  关于圆明园其实我最好奇的一点是,它里面到底有什么呢!?

  它是当时世界上最有权有钱的两代人竭力打造的一个私人花园。首先,它是迄今(我觉得这两个字不过分)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博物馆、艺术馆,有无数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等稀世文物,其次,不论何种季节,园内都有成型的花朵,可想而知里面也是个植物王国。再有,它不仅汇集了江南若干名园胜景,还创造性地移植了西方园林建筑,集当时古今中外造园艺术之大成。因而被称为 “万园之王”。

  值得一提的是园内有个“买卖街”,外表看上去就是一个很普通的小城镇,特殊的是卖的都是好东西,镇里的人是皇室成员及众多太监、宫女,他们会扮演镇上的各种角色,甚至是小偷。这条街是做什么的呢,不是皇室成员想过普通人的生活,而是他们觉得这样做比较好玩。偌大的一个帝国,如此特殊的身份,不思为百姓谋福祉,却只想着玩乐,实在是不应该呀!

  好了,这我们再重新缕一下。

  提到圆明园,我们首先想到的是里面有无数的珍宝、植被和建筑,紧接着我们知道如此宏伟、如此壮观、如此美丽的世界奇迹居然被毁了,于是内心开始隐隐作痛,开始痛骂焚毁它的英法联军。最后,我们应该感叹,这样的一座艺术瑰宝因为清廷以天朝自居而被先进的文明、发达的科技的毁坏,于是我们悲痛为力量,将内心的斗志大大激发出来,但今人却还在网上炫富,岂不可笑!最后分享一段法国作家雨果描写圆明园的话。

  请您用大理石、汉白玉、青铜和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屋架、披上绸缎、缀满宝石,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放上神像,饰以琉璃,饰以黄金,饰以脂粉。请诗人出身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夜个梦,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请您想象一个人类幻想中的仙境,其外貌是宫殿、是神庙。

  9月2日

  《圆明园》观后感(九):在这个时代里

  在这个时代里

  ——观《圆明园》有感

  圆明园承载了中国历史里多少的荣辱,我无从得知:圆明园又验证了中国多少历史进程,我也无缘亲见。在这个时代里,我就是这样的生活着。昨日一场《圆明园》,而觉生活宛如一场红楼梦。是它惊醒了梦中人吗,抑或是梦中人梦见了它?感受着中国的近代历史,体验着清朝的皇家园林和皇家生活,我突然觉得自己的生活是如此的了无生机,“get busy living, or get busy dying”。或许吧。“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而我想,他年轻的时候,青云之志定不落于晚年。再回头看看自己,我不禁黯然伤神,在这个时代里,我该做的应该有许多,而我没有做的应该还有更多。

  身处皇家,那些人尚且勤学不止,这让我开始想去了解,什么是一个真正的统治者与领导者,什么才是一个奋斗不止的人生。一个从五岁开始就接受了严格的中国传统教育的人,无怪乎他们的个人修养能如此,而他们成为皇帝之后的所为也就应是理所当然的了。看雍正为了处理国事,日夜操劳,疲惫成疾,心中竟有说不出的感动与敬佩。至少,在我身边的人中,我并未曾有过这样的感受。是我们的同代人太懒惰了,还是时代已变,事时不同?也许是我自己见识太过浅薄了吧。

  来到这个世界20多年,谁又知道,是从那些建筑、陶瓷、艺术品中,我才开始我的真正的文化之旅?我开始琢磨着它们,而且一直徒劳地想从自己的记忆中挖掘出类似的艺术。而此时,当有人对我说,生活就是一种艺术时,我便不再存有一丝的怀疑。

  时代就像一个偷懒的小孩,总是喜欢朝着最容易的路走去。而我们却总是希望向前发展的,总是希望我们的社会有所进步。在这个被科学与理性充溢的时代,我们中的大多数依赖着它们,而不精于它们,同时又把一切之外的渐渐抛弃掉——最先进的也就是最有智慧的吗?因而,时刻学习着,不仅要专于所学,还应该广泛了解我们时代所具有的特定知识。但同时,我们还要努力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善于了解这个世界,了解他人,了解自己,了解人生。而这些,仅仅从这个时代的脚步里探索还远远不够。许多古人曾经所达到的那种智慧境地,而当今我们已难以到达了。那也许是大智若愚,大巧若拙,抑或是洞古察今,明世知命。

  感谢”圆明园“ 导演金铁木。如果我们的大地——正如我们所爱戴的那样——是一位有生命的母亲,那她一定能感受到这里所有的荣耀与屈辱。我不想多看那是一种怎样的荣耀,又是一种怎样的屈辱,因为不论是哪一种,那都定是一种常人难以承受之痛。而我也相信,她的眼光定当不会永远停留在那一刻,她还要向前迈步,还要放眼四方。而那些曾经的一切均已化为她脚底的落红与尘土,留给我们这些后人去品味,去耕耘。

  《圆明园》观后感(十):不能忘却的是历史 不是圆明园

  请您建造一个梦境,材料用大理石,美玉,青铜,瓷器,请 诗人出身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 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用雪松做房梁,上上下下铺满宝石,披上绫罗绸缎,这儿建庙宇,那儿造后宫,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一片片水池,一眼眼喷泉,城楼,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假设有某种人类异想天开产生的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而其外观是神庙,是宫殿,这就是这座园林。它是万园之园。————维克多·雨果1861年11月25日于高城居 艺术有两种起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如果说,大家没有看见过它,大家也梦见过它。这曾是某种令人惊骇的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如同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显出亚洲文明的剪影。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