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希望与荣耀》经典影评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希望与荣耀》经典影评集

2018-03-05 21:2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希望与荣耀》经典影评集

  《希望荣耀》是一部由约翰·保曼执导,Sebastian Rice-Edwards / Geraldine Muir / 莎拉·米尔斯主演的一部剧情 / 战争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希望与荣耀》影评(一):真实自然独特

  初次看这部片子,还是在上世纪末,当时为之惊诧:居然还有和梦里所见的一样的电影场景,太似曾相识了,这导演太牛X了!不少人和我一样,都是大院男孩小时候喜欢枪炮和废墟梦想着在废墟里找出各种弹片和财宝出来。当片子里的孩子王捧出一个炮弹来时,真是惊掉了下巴:哇噻,我当时只不过才搜集了个去掉引信的迫击炮弹而已。居然这小子还敢把子弹夹住了打底火发射,真是胆大包天啊!我还以为自己时候够胡闹了,现在才知道当年实在很山寨!此外,说脏话、砸东西,确实是每个大院男孩的必修课,这片子就是为我们拍的啊!

  本片,主人公是比利,一切视角都出自于他。比利就是布尔曼导演的化身,这部片子就是根据布尔曼的亲身经历拍出来的,怪不得这么真实。

  影片拍得很细腻、自然,只看一次的人体会不到这一点。我做字幕,前后看了不下十遍,还是一点儿都不腻。

  补充一些简介没说的细节,供各位观众品位

  一、影片是由不同的场景组成(小故事),每一个片段都堪称经典。一般观众只注意到这些相对独立的小场景,而忽视了之间的微妙联系,所以建议多看几遍。

  二、关于主角主人公是比利,但是别忘了其他人,这里出现的每一个有名字角色都是主人公。比如鲍林,那个轰炸中妈妈被炸死了的女孩儿。很多观众把她错认为比利的姐姐多恩,以至于发表影评说比利和姐姐之间关系微妙。鲍林是战争的最典型受害者,她妈妈死了,她游荡在玫瑰大道……。影片用几个镜头来描写她:

  1.她妈妈死了,孩子们只知道传播消息,而她羞于此,如同比利不喜欢他妈妈从去澳大利亚的车站把他拉回来,以及不喜欢邻居在他家被烧毁后的围观一样。

  2.她游荡到男孩子的地盘,为了一点首饰而放弃尊严,也许是为生活所迫,也许是因丧失家庭约束失去信念

  3.比利在向妹妹吹嘘时说他和鲍林有一腿,可惜这只是比利的幻想,他没这胆子,连看都不敢,并且被小宝宝戳穿。

  4.比利在女士们挑选更衣时,被女孩子揪住,被当作小偷和小男人又打又亲时,鲍林就在其中。

  5.比利家烧掉后,比利在门口哀叹他的铅兵时,安慰他的不是姐姐多恩,而是鲍林。此时,他们才真正同病相怜。你们说,鲍林不是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吗?

  三、关于片性质。这是一部战争片、儿童片,估计99%的观众都会这么认为。其实它不是,它是生活片,甚至是爱情片,战争只是它的背景。自从国产影片无爱不成戏以来,观众很难接受没有爱情的影片,而这部影片却把爱情巧妙、细腻地隐藏了起来,润物细无声

  1. 最直白的是比利姐姐多恩的爱情:先是对德国飞行员大抛媚眼,再是爱上了法国下士,并未婚先孕,把她老妈折磨得要死。所以说本片中孩子的乖巧程度是和年龄成反比的。

  2. 比利妈妈和她丈夫朋友麦克的旧爱复萌也很巧妙。缠绵又不违反伦理特别温馨。其中还突出男女不同的理性感性冲突,比如在从海滩回家的路上,优雅回忆用等啊等啊来表明对麦克的期待,而麦克用牺牲自己的感情来成全优雅,让她有更好的生活,这就是男女对至爱的态度,至今仍令人怀念和扼腕。再是麦克送优雅一家外公那里住,优雅给麦克轻轻地插上一束花,然后说:“要是没有你我该怎么办?”多感性啊!而麦克回:“也许房子不会烧掉”,多理性啊!优雅的笑容一下没了,心里肯定怪麦克这个呆头鹅不会听话。当然,理性的麦克虽然自己的老婆和别人跑了,但是肯定不会乘人之危抢别人的妻子。而且他的理性就是她老婆跑掉的直接原因,因为他心里还有优雅,再加上这个女人们最恨的理性(即不解风情),所以被妻子认为“爱得还不够”(莫莉的留言),典型的老实男人。不说了,再深入我就要成乐嘉了。

  3. 还有就是外公乔治的爱情观。影片中成对出现的莫过于老两口,而这老头居然每年都会嚷嚷着为昔日的老情人们祝酒,那个名单哦,长得直让我等少男流口水。而慈祥外婆在这种时候也忍不住了,先是拔腿就走,后是在教堂里大骂“婊子”。看来,这个外婆才真正厉害,能够把那些情敌统统打翻,把老色鬼抢过来,并把这个老顽固镇住。难怪后来老头说他四个女儿都是没用的饭桶,看来,老太婆在老头眼里还是十分完美的,连四个女儿也没得比。

  四、关于角色的连贯性。最突出的就是多恩的恋人:法国小伙子布鲁斯,热情而有幽默感,和古板的英国人明显不同。先是在舞场说破了多恩的假长筒袜,招来一巴掌,居然还娇嗔“兄弟们救我。这个女人打我。”然后是被多恩介绍老爸时,假装果酱有毒,倒地装死,博全家一笑。第三是在全家庄重地举行年度仪式时,在窗外大肆搞怪。最后是违纪出来找多恩,被任性的多恩一浆打入水底后居然偷偷潜到船的另一边,等多恩急得后悔时再冒回来大捞感情资本。看来只有这个滑头老兄才能镇住任性的姐姐多恩,算是一物降一物了。

  五、关于戏中戏。本片小故事颇多,那只是一般的戏中戏。高层次的应该说是那个是非之物——长筒袜和感情之物——板球。

  先说长筒袜,显然当时这个属于成人服装,多恩还没有,就画一个在腿上参加舞会,居然被滑头布鲁斯说破,一气之下肯定去搞了一个真的穿上,在多恩和布鲁斯在废墟嘿咻时可以看到。这长筒袜就如同巩俐的胸脯一样惹事,像一个馒头引发了一场血案一样引发了一场战争中的非战争性火灾(这东西会摩擦起电,曾炸翻过医院高压氧舱)。

  再说板球,开始是比利父子俩的感情纽带父亲儿子留下的不是什么战争意识和复仇心理,而是这个板球秘笈。谁说壮志凌云的老爸没有凡人性格呢?后来板球又成为比利老爸和外公和解的钥匙。当然,外公有算计女婿小心眼在其中。所以,板球是这三代男人的共同情感纽带,而战争是联系那群小孩子们的纽带,一横一纵之间,显出了导演的功力。

  六、关于主题。这部片子主题很多:战争、爱情、亲情、娱乐、时代……,还有一个就是教育学校在片子中成了反面角色,希特勒被孩子们当作救世主。这是什么?战争是灾难?不,对孩子们来说,战争是救赎,战争是快乐。战争把他们从教会学校解放出来,恢复了自然天性。这一点和憨豆先生的关门大作《憨豆先生的假期》有异曲同工之妙。现在的战争片就如同憨豆假期中那个大导演的奥斯卡片一样,深沉郁闷、窒息,把观众拖入泥潭。而这部影片就如同憨豆的搞笑DV,把气氛恢复回来,让人们回到自然。孩子们需要教育吗?当然,但不是那种教会式刻板教育,那种学校里,校长老师就像国王王后,孩子们就像造反的小奴隶。当外公在车里大骂这该死的教育制度时,我们这些过来人真是心情舒畅啊!感谢布尔曼!让童贞得以实现,让世界不再刻板,让家庭充满温馨。谢谢!

  《希望与荣耀》影评(二):童年

  谁都不愿意自己儿时的记忆里只有沉重书包和训导

  主任的戒尺,最好是能遇到长着对铜铃眼的外星人。

  没有的话,偷地瓜的经历也可被发掘出来作为茶余饭

  后的谈资。本片的主人公——小比利碰上了二次世界

  大战,这个伦敦男孩真够幸运的!于是空袭警报代替

  了下课铃声,孩子们不得不带上防毒面具背诵乘法口

  诀表。当然也免不了悲惨事件发生小男孩的家在

  战乱中毁于大火。犯愁的母亲为全家的口粮担忧,急

  得直掉眼泪;小比利亦哭,为烧焦的玩具兵哀号。好

  心的邻居伸出了援手,外公也将一家四口接去同住,

  德国人的“礼物”——炸弹更是把吃不完的鱼儿给送

  上了岸。暑假过完又是长假,全因校舍光荣中弹。不

  一样的童年令苦难日子也大有乐趣

  《希望与荣耀》影评(三):入门级影迷爱这个

  这个种类的欧洲电影,浪漫温馨的战争片,我这种入门级影迷当时很爱很爱的。小男孩的乡村生活的后半段,记得很多的,好像十放专门讲过后半段。想起来另外几部类似的电影,在河上划船的欧洲片,剧情好像是:一个喜剧,男的在划船,想要去亲吻女主结果被河面上的伸出来的树枝挂下了船;男的和女的都是一身欧洲式的打扮。好像也是在十放看的,是哪一部就忘了。二是一个片子,小男孩跟女孩划船,在船上亲了女孩的电影,叫什么又忘了。是什么都不知道。再标记另外一部电影吧,一个有关大鱼的,是不是就叫《大鱼》,我去看一看剧情吧。我的记忆原来是有偏差的,以前记得,说的是学校炸了,孩子们大呼小叫然后就跑去抓鱼了,然而这却是最后一段才有的剧情。

  《希望与荣耀》影评(四):在奥斯卡竟然输给末代皇帝???

  我想这部片子英国人并没有故意想要:“让全世界理解并且爱上英国。”出于日不落帝国傲慢自信,认为自己的常识全世界人都应该清楚。当然不清楚的话,他们也傲娇到不愿解释

  片名来自英国的第二国歌land of hope and glory 荣耀与光荣的土地,经常作为丘吉尔的出场自带BGM。故事很简单,就是是编剧兼导演写自己小时候的故事,不吹不捧,英国人在自己希望与荣耀的土地上,为小事而哭泣,对灾难以微笑。可以说:不爱比利的就不懂英国人。

  开篇对1939年9月3日的描述是:一个如此美丽天气开始打仗真是太棒了!注意,用的是fantastic,奇幻一样棒!一开站就注意到天气,整篇讨论家庭、友谊、爱情、成长、死亡、音乐、教育……各种问题都谈到了,展现的是整个国家民族的战时状态。并没有好好打仗,刻意描画战争的场面,而是详细特写生活进行中各种鸡飞狗跳的细节,台词居然都敢感谢阿道夫了!简直就是儿戏国际公认政治正确。但讲清楚有关战争中一切,反思了一切,甚至还有人类的美。

  46分开始接近一分钟的史诗般壮丽长镜头:油画一般的夕阳下的光线下面邮差往斜着的红色邮筒里面送信,有人在帮助抬伤员,哭泣的老妇人,从废墟中找到亲人照片邻居,男孩子排成队走在小山一般的废墟上探险。伴奏是肖邦的前奏曲op28-4,来自母亲在爆炸中受伤的手弹奏的“老弗雷得”(不叫肖邦就算了,弗得里克都舍不得叫全了)。没有出现那张著名的海报,我一个外国人也知道,这就是画面版的:keep carm and carry on

  keep carm and carry on

  《希望与荣耀》影评(五):我看过的最好的战争片

  写于2007-4-1

  从小孩子的眼光来看战争,很多事情都会显得不一样,例如敌机对伦敦空袭,竟会让小孩子们热烈欢呼,因为这样他们就白白赚到了假期不用上课。本片是英国导演约翰保曼的童年回忆,主人翁是九岁男孩,因父亲到前线打仗,他得以享受到野孩子般的自由生活,跟情窦初开的姐姐之间也有了妙趣横生的互动关系。全片虽无鲜明的故事情节,但透过丰富趣味性细节描写,让观众感受到二次世界大战刚爆发时伦敦的战地气氛,兼具幽默喜趣与细腻人情,是教人惊喜的战争文艺片。

  我个人感觉比<看上去很美>好,比<孔雀>要好,整个电影看下来,既快乐又感伤完全沉浸在孩童纯真自然的世界里了.

  有的电影没有什么故事,可是你会希望它永远都不要结束,并且喜欢它的每一个镜头和细节,《Hope and Glory》就是这样的。我前后看了好多遍,经常是鼠标随意一点,就随机出现的一个画面对白喜滋滋地品味欣赏起来。这部电影好像名气没有多大,不过从IMDB.com上看,喜欢的人都非常非常喜欢,我想这就足够了;历史也不可能象童年回忆那么温情诗意,不过一部出色的电影可以在两个小时内让人这样觉得,那也足够了吧。

  挖地三尺如我者当然会去搜小主演Sebastian Rice-Edwards的资料,可遗憾的是,网上他的资料少之又少,而且所有资料都和这电影有关,貌似他仅演过这一部电影。饰演妹妹的Geraldine Muir在88年的《夺宝奇谋》饰演了小孙女一角后也没继续电影路。好可惜啊,表演如此自然、配合如此默契两个孩子从此就与电影无缘了?算起来,他们现在也近30岁了吧。

  后来又发现,饰演姐姐男友的Jean-Marc Barr就是法国电影《碧海蓝天》里的那个潜水员Jacques,还在《破浪》和《黑暗中的舞者》里饰演过角色。可是,我不喜欢他的表演。

  《希望与荣耀》影评(六):【252】《希望与荣耀》——鲸鱼推荐872部好电影

  不知战争愁滋味

  《希望与荣耀》 Hope and Glory 年代:1987年 / 国家:英国、美国 / 导演:约翰·保曼 / 主演:萨巴斯蒂安·爱德华、莎拉·米尔斯、大卫·海曼

  战争总是会跟苦难、伤痛、死亡这些词联系在一起,所以把孩子当做影片的主角,往往会反衬出战争的残酷——《太阳帝国》《黄石的孩子》等都是如此。然而《希望与荣耀》也是以二战为背景,可是却片中的孩子不仅毫发未伤,而且还在战火中过得十分快乐。二战时的英国虽然饱受德军的狂轰滥炸,但是德军的铁蹄却并未踏上本土,于是英国人至少还能保持原有的生活习惯。在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下,就展现出了很多前所未有的反差状态,比如德军的轰炸,在小女孩的眼中就像是烟花表演;学校里搞防空演习,孩子们要躲在防空洞里戴防毒面具,还得背小九九,但大家都兴高采烈;比利不仅喜欢搜集炸弹的弹片,而且炸弹炸到河里,他还能捞出很多死鱼;甚至学校被炸毁了,孩子们也高兴得不得了。战争对人们有震慑作用,可是对于心性还不成熟的孩子来说,战争可没那么吓人。而成年人也因战争而被异化成了孩子:一个德国伞兵降落到菜园子里,小镇居民像看外星人一样围观;参军归来的父亲带回来一桶德国的果酱,母亲还因担心里面有毒而不敢吃。这里没有辛酸也没有绝望,相反,观众还会时不时地莞尔一笑,这在战争片中实属罕见。影片之所以把“希望”冠于战争,就是因为尽管它导致了死伤,但生命依然要延续下去,就像片尾罗恩生孩子那样,注定生生不息。

  笑点

  第31分钟,当“崽子帮”要求比利说一句脏话来作为加入帮派的条件时,比利现学现卖,把在路上听到的那句“Fuck”说了出来,换来了小伙伴的一致震惊。“这是一句很厉害的话,只有在重要的场合才会用。”闹了半天这帮孩子会说的脏话只有滚、王八蛋、该死而已。

  《希望与荣耀》影评(七):还有什么比童年更美好吗

  看这部电影的经历太特殊了。8月的一个下午,在家里无聊的上网,电视机也无聊的开着,突然我被电视里小孩子的吵闹声惹得很心烦,刚准备去关电视,走进发现是电影频道放的一部外国片,片名很有意思,叫希望与荣耀,本以为是一部英雄类的二战影片。但是我看着看着发现其实是一部记录二战伦敦一家子尤其是主人公billy(小孩)的战争时代的快乐时光的童趣往事,并且后来知道了电影的导演就是根据自己童年的往事拍的。这部电影虽然也拍出来一些苦难的场景,但是让人丝毫感觉不到苦难的存在,有的只是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念。如同电影里父亲的四个女儿的名字一样:Grace, Hope, Charity,Faith 。让我难忘的是爷爷让billy和sue去抓鱼那段;波兰人擅离职守与姐姐在船上会面那段;以及最后爷爷1万个不满意送billy去学校,后来得知学校被炸,billy高呼感谢希特勒那段。最深刻的几个摄影定格是 1.billy和sue去抓鱼,德国战机丢下的炸弹掉在水里炸死了好多鱼,billy从水里探出头来惊喜的表情 2.波兰人被军队宪兵带走,汽车开动了,大家朝他挥手加油 3.billy偷了苹果送给姐姐,sue抱住哥哥,姐弟妹三人的幸福场景 4.爷爷得知billy上不了学,高兴的坏笑的表情

  经典的电影,几年来从电影里收获的为数不多的感动。

  《希望与荣耀》影评(八):一部充满惊喜的电影

  一口气看了两遍,两次看到电影结尾,自己也跟着小孩子们一起哈哈大笑,刹那间都觉得自己的人生美好了。不知道看过这部电影的人有没有跟我同样的感觉?

  所以有时候觉得幸福很简单:发现一首好听的音乐,看完一部温馨美好的电影,顿时觉得天空都蓝了,不好吃的面包也变香甜了,无聊的一个人的礼拜天也有了意义。

  看完这部电影,我发现另外一个定义电影好坏的标准:惊喜感。是的,我觉得这是一部可以带给人惊喜的电影。伟大的电影,可以是深刻的人生,残酷的战争,可以是生活的无奈,更可以是欢快的童年。就像这部Hope&glory。

  看电影到一定数量,故事情节看看大概有时就会猜到结局,比如看《百元之恋》就会猜到女主会被男的甩,拳击比赛肯定会输;看《机械姬》就知道男主会被永久的锁在屋内;因为那些电影的剧本编剧已经层层铺垫好了主人公最后的结局,剧本逻辑严谨完整,合乎逻辑,所以看到一半猜到结尾就很容易了。可是我看这部电影却完全猜不到后面的情节发展,猜着猜着老失败,都有了挫败感,正因为这样不按照逻辑出牌的电影,却带给我们很大的惊喜,再加上美妙的配乐,真是一场观影盛宴!

  爸爸上了前线并没有让别人送死亡消息,也没有残缺不全缺胳膊少腿的回来;姐姐未婚先孕,法国下士没有抛弃她,而是完成任务后回来娶她并生下孩子;房子被烧了,一家人搬去外公外婆家住,去打鱼时并没有因德军的炮弹受伤,而是载回满船的鱼儿;几乎每天都有德军的轰炸,房子被炸掉,镇子里的人有死掉的,可大家还是对着德军的降落伞欢欣鼓舞,热气球开心不已,仿佛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不是战争,而是平常的生活。所有的人即使最后也没有出现任何之前战争片中那悲催的场景,其乐融融的生活堪比盛世。

  这就是这部电影所带给我们的惊喜。看过一个小故事说一个人应该有两份简历,一份记录着所有的不幸抗争,一份记录着所有的光鲜好事,就看我们想要展示什么给他人看。99%的战争片都想让我们看见战争的残酷,可这部电影却让我们看见了另外一种战争,没有宏大叙事,没有深刻检讨反省,没有苦难,只有轻松愉快放松,一句话,好好看!

  我一直在想这就是氛围情绪的感染力。

  快乐的人会带给别人快乐,悲观的人会带给别人悲伤。

  战争都可以如此让人高兴,那我们自己是不是也应该更好的演绎我们自己?

  《希望与荣耀》影评(九):感谢战争和炸弹,感谢阿道夫

  影片的结尾处,孩子们欢呼着,大呼“感谢阿道夫”。恩,这是二战时期的英国孩子,阿道夫希特勒是他们的死敌,这才刚刚遭遇了炸弹- - - - - - 可是,你也不能怪他们,炸弹炸掉的是学校的房子! 由此,可以不再上课,继续回乡下爷爷家摸鱼抓虾去了,难怪比利感慨道“我这一生,从未像那一刻这么幸福过”。

  战争可能对大多数人来说可怕,可恶,可恨,可是未必一无是处。就像奥运会貌似应该举国欢庆,可总有人怎么也欢乐不起来――― 如果因为鸟巢拆了你的房子,如果你老婆临产,汽车却今天不能上路,如果那些几百亿几千亿的经费本应该用在更有用的地方―――如果――。

  鹦鹉台风入侵的大雨清晨,是适合看本片的日子。因为天气有点小阴暗,因为心情有点小郁闷,所以看着比利在战争废墟里乱砸玻璃,真是让人开怀的事情。

  我喜欢这样的电影,没有大牌演员,没有狗血主题,没有意料之外,没有辉煌壮丽,一切仿佛如同邻居的身边事―― 战争,离别,炸弹,爱情,即便是这样的词语都没有组合出史诗来。比利的父亲一时冲动去参军,比利的母亲有点小小动摇,与邻居有点小小暧昧,比利的姐姐与当兵的有点小小的纠缠,出了点小小的意外,隔壁邻居有人被炸死,但也看不出有太多的愤怒和悲苦,生活有点贫穷,可是大家还是拿出简单茶具喝下午茶。

  生活愈见艰难,纯真愈显可贵,所以在战争和炸弹中间,那些没有被卷入战争洪流中的生活惬意之处,愈让人心动。

  午夜的轰炸,不过是场焰火。被击落的德军俘虏,还要注意不要踩到菜园里的甘蓝菜。充满危险物的汽艇,不过是场有趣的表演。海滩旁的炮弹声,不过是个背景乐。

  连战争和炸弹,希特勒,都要被感谢,生命中,岂不是太多需要感谢的东西。

  感谢奥运会吧,在10年前激发我的热情,10年后又磨灭我的热情。

  ――――

  我必须要感谢大路同学,他不但免费借我好片子看,还用各种办法督促我看完―――

  《希望与荣耀》影评(十):thank you,Adolf!

  片子讲述了二战中的英国,一个九岁男孩的童年生活,战争改变了许多人的生活,但对于Billy来说,似乎生活变得更美好了。

  整部片子处处洋溢着轻松、活泼的氛围,一开始,父亲就把战友的手夹在车门上而浑然不知,还以为战友在一路送行呢,幸亏女儿的提醒,让人忍俊不禁.

  大家兴奋地看着飞机空战,像看外星人一样盯着跳伞的德国飞行员,飞行员也很气定神闲,兴致勃勃开始抽烟,“看着点,别踩着甘蓝菜”,警察这句话估计会让所有人大跌眼镜,有这样抓俘虏的吗?

  小男孩加入另外一群十来岁小孩组成的小黑帮,有一个资格考试,老大问他会什么骂人的话,他把自己早上听来的唯一一句脏话说了出来:fuck。结果所有小男孩“呜”地倒吸一口冷气,对他说,这是最严肃的词,我们只有在最重大的场合才用它。

  还有父亲好不容易带回来的一瓶果酱,可是妈妈却害怕是德国人的圈套,布鲁斯多恩介绍给老爸时,假装果酱有毒,夸张地倒地装死,博全家一笑。

  小男孩抱着五六岁的妹妹在钥匙孔看姐姐和大兵做爱,小妹妹说,他们不停变来变去,肯定是不会做。小男孩反驳。小妹妹说,她看到爸爸妈妈做事的时候,总是妈妈躺在下面不动,不会总换来换去,那才说明他们会做了。   

  小男孩的外公是个老男孩,暴躁而可爱,他一边打棒球一边对小男孩说:你知道你外婆为什么给她的四个女儿起名希望、优雅、信仰和慈善吗?因为她觉得那是四种我没有的美德。

  当然,战争的阴影还是无时不刻都在影响着大家,父亲提前教Billy变向曲线球,虽然父亲只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in case anything happens to me”,可是那突然严肃的表情说明了一切,母亲哭着说:想去就去吧,有什么大不了的,我们也许明天就死了“。

  最重要的是情,亲情、友情和爱情,比利的妈妈一会儿要送孩子去澳洲,一会儿又不送,在从海滩回家的路上,优雅回忆用等啊等啊来表明对麦克的期待,而麦克却因为自己没有工作而主动放弃。再是麦克送优雅一家回外公那里住,优雅给麦克轻轻地插上一束花,然后说:“要是没有你我该怎么办?而麦克回:“也许房子不会烧掉”,“我以为你会说句别的”,麦克真是聪明,一句话就化解了所有的可能。

  当然最重要的压轴嘉宾就是比利的外公,老爷子真是一个大活宝,年终祝酒的时候要把自己以前的情人名字全复述一遍,气的外婆拔腿就走。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