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我就是我》观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我就是我》观后感精选10篇

2018-04-28 21:48: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我就是我》观后感精选10篇

  《我就是我》是一部由范立欣执导,华晨宇 / 欧豪 / 白举纲主演的一部剧情 / 纪录片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就是我》观后感(一):路

  每个人青春都会有这样一段放荡不羁时光,每个人对于青春的理解也不一样,我不知道应该怎么去评价这部电影,在我们的心里,它带给我们的感受已经远远超过了普通电影所能带给我们的,我们可以在看电影的时候随着主人公情绪跌宕起伏心潮澎湃,在自己世界感伤着别人的故事,流着本该不属于我们的眼泪,但是这部电影不一样,他们每个人的青春都是我们到达不了的高度,我们不会像他们一样,能在两个月的时间体会成熟所必须要接受烦恼学会适应这些从未接触过的生活

  我欣赏他们每个人对待音乐都有自己的态度,这些态度在生活中折射出不一样的光彩,在他们的世界,有着太多的质疑和不解,每个人的一言一行都会在摄像机的聚焦下被放大无数倍,在这个漩涡中有太多的未知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你的生活会在这个巨大的漩涡中被扭曲成什么模样,所以,就像华晨宇说的一样,随意一点。

  我们没办法改变现有的世界,那就努力学着让自己去适应这个世界,这个舞台,背负着沉甸甸的重量,它是120万人梦想着发光的地方欢笑泪水在这里不断重复,这些少年,用他们的脚印来告诉我们,你若不做,就永远不会发现真实的自我。

  《我就是我》观后感(二):致他们的黄金青春

  夕阳是很美的,最美的是在夕阳的映衬下世上的一切都镀了层金,在这金色印记背后隐藏着的则是真实。

  《我就是我》的片头里华晨宇、欧豪和白举纲面对着阳光的背面只是三个黑漆漆的影子,影子里是什么呢?是他们说出的豪言壮语?是他们积累粉丝数量?还是他们日渐强大内心实力

  其实只是他们的青春而已。

  选秀节目开始的时候打出的口号是梦想实现,让每一个有梦的人站在最耀眼的地方,然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只为塑造一个举世无双的神;如今的口号则变成了青春成长,总算拥有选手自己的灵魂重要的也不再是夺冠,而变成了享受目的每一天——为此湖南卫视甚至率先启动了真人秀的拍摄模式,几乎24小时拍摄选手们的日常生活。粉丝沉浸在各种小细节、小确幸甚至是小暧昧上,将自己与偶像距离拉到间隔一个屏幕之间。

  但这真的就是他们的青春吗?或者说每一个选秀比赛的人真的就如同节目所表现的那样内心强大正能量吗?

  《我就是我》选择镜头摆向另一边。在强大且不容置疑的比赛推动下,他们的个性无法自由发挥,他热情无法迅速酝酿,他们被迅速的抛到残酷的世界里,充满了疲惫迷茫——和大多数青年一样。在《我就是我》中一个个闪过的名字,略过的脸庞下,个性被隐藏在庞大的节目制作之中。如果没有看过电视比赛,他们的名字大概只是一记符号罢了。

  《快乐男声》的总导演说,比赛就是在两个月内把男孩变为男人过程可人生的成长何其复杂转变怎么可能仅仅以两个月就加以完成?成熟不是一蹴而就东西,无论比赛还是真人秀所展现出的始终只能选手最美好一面,真实被隐藏在巨大的光芒中,好像片头那三个轮廓清晰黑暗的影子一样,让人看不清。

  很多选秀节目在播出之后都会选择拍摄电影,比如《乐火男孩》、《中国声音之为你转身》等等,但这些电影选择的方式都是安排热门选手去扮演他人。《我就是我》则是让男孩子们扮演自己。电影中有一个片段有意思,就是探访留守儿童的时候于湉在签名本上签了欧豪的名字,另一个小朋友看到了也要一个一样的签名。于湉不是欧豪,但对于孩子们来说他们都是一样的。每个选秀的歌手,无论人气如何悬殊、外形有何差异,他们都仅仅是一个选手,只有比赛后才能拾回真实的自己,不再是舞台上那个活力无限的少年,也不再被规则束缚作出各种妥协和选择。

  华晨宇就是真实个性的代表,爱他者说他呆萌可爱,不爱者说他自私清高。他就是个性与规则对冲的典型,他接受不了有些比赛的规则,却也无法改变赛制。《我就是我》中的导演范立欣也将镜头对准了他,甚至不惜定格镜头去捕捉他脸上细微的情绪变化——他说不能改变这个比赛,就只能改变自己面对比赛的态度;不能展露自己真实的个性,至少不要因为比赛的残酷而改变自己。而他的这种想法无疑也延续到了现在,在《花儿与少年》中对于华晨宇的争议大体也还是来源于此。

  而华晨宇双重口碑也恰恰说明,个性与世俗的冲撞确实是青春必须面对的事。《我就是我》中收录了很多比赛之后选手点评的镜头,他们的表情、唱功、行为都要一一被检视。在这样的调教下所有的热血也都变得有些沉重。《我就是我》中最舒缓最美好的片段恰恰是左立在休息时唱歌的片段,大家围坐在泳池旁,留下的只有自己。这个时候的他们丢掉了残酷的比拼,丢掉了世俗的流言蜚语,只有音乐、友谊和关于夏天回忆,这才是真实的青春,是夕阳下最亮眼的黄金。

  《我就是我》观后感(三):为什么《我就是我》这么寥落?

  很早从好几个渠道听说了《我就是我》,很理解宣传的时候几乎不提“纪录片”三个字的缘由,但是懂的人,自然懂的,冲着范立欣决定影院看。8月4日,发现竟然已经是倒数第二场了,去新天地UME,若大的场子大概也就7、8个人吧,赶到影院的时候晚了点,所以清晰的看到坐着的应该都是年轻的脸孔。这部电影会吸引粉丝,不过粉丝数量的寥落,并尤其考虑到这是一个暑假的时间段,还是让我有点意外。看来这么早下片,跟上座率的关系很大。

  那么,为什么这么一部打着“快男”题材影片,不能吸引到快男的粉丝呢?这是我思考的第一个问题

  看完之后,我还是蛮喜欢这部片子的,从纪录片的角度也好,从一个纯粹欣赏的角度也好,制作挺用心,导演的意思表达的也挺清楚,当然,我觉得这部片子还是无法与《归途列车》《沿江而上》相提并论的。除了结尾有点冗长和过于煽情之外(我觉得在成名后疯狂演出的快切后,定格在空荡荡座位那里即可戛然而止),我觉得这部以真人秀为题材的纪录片除了强调青春、成长和主题外,缺少了一些批判性的角度。也就是说,看完了这部纪录片,你可能会更喜欢几个快男,更喜欢选秀节目,却不会引起太多思考和反思。片子里似乎有一些,但都淡淡划过,未能展开。因为这个原因,再加上纪录片的场景几乎就是选秀本身,所以显得比较单薄

  这个问题可能是先天性立场决定,根据我了解到的信息,范立欣应该是受到制作方的邀请去做这部纪录片的,从某种角度而言,不太“独立”。不过应该庆幸是范立欣去做,因为如果没有做好,这部片子会变成一部延长版的选手VCR。

  回到那个让我不解的问题,为什么这部片子没有成为粉丝电影?想想爸爸去哪儿》的电影版,假如它也做成一个“幕后版”,观众还会如此拥趸吗?粉丝迷醉的,应该是那个被舞台注入魔力星光璀璨的面孔,以及台下那些貌似真实其实也是另一种演出的人生,他们对真正的真实,不会有什么兴趣。欧豪来自一个渔村,试问会有情到深处的粉丝跑到他的家乡,只为更多了解他的人生吗?粉丝们在演出的现场流泪、在后场痴心等待、在机场疯狂的尖叫,他们始终被自己的痴狂感动,而这一切皆与现实无关。

  所以,一部关注“现实”的偶像电影,注定不会有市场。修改

  《我就是我》观后感(四):当青春渐逝,一恍已十年

  开始准备去看这部片子,本就怀着期待

  范立欣是很好的纪录片导演,他的《归途列车》和《沿江而上》我都非常喜欢。

  看完《我就是我》,仍然觉着,范导果然是很厉害的导演,他对于细节的捕捉,非常敏锐

  很久没有认真写过影评,最近看的大部分电影也都基本不需要思考,但是想记录一下看这部片子的感受,为那些少年,为青春,为那些抵抗世界的一腔孤勇少年心气。

  分别说一下印象最深的几个镜头。

  第一个是电影中播到的免费公益午餐,那些孩子,小白说,他们的眼睛那么干净,那是我们生而便有的东西,而且我们应该保持下去。但是大部分的我们都是去了那些,干净的眼睛,纯粹的心灵以及最初的自己。

  青春本就是残忍却美好的东西,让你期待,让你挥霍,让你欣喜,让你怀念,让你悔青胸膛

  第二个是6进5的时候马昊说于湉“你就靠着华晨宇的粉丝保你晋级吗”,对于一个正在等待世界认同的二十岁少年,这是很残酷的斥责。想去反驳,却不知从何辩解,只能低头沉默。同样对于华晨宇,他选择去违背公平保护友情,即使饱受责备你也能感受到他的无愧于心,人是感情动物,本就没什么错。

  然后马昊说:“那两个孩子的梦想呢?”比赛就是这么残酷的东西,所有的不确定因素都有可能左右结果,梦想破灭也就是片刻的事。

  “比赛是很残酷的,但友情对我是很重要的。”

  你能理解一个孤独太久的人突然得到温暖感觉么,而你现在却想要驱逐他的同伴,把他重新锁进冰冷的黑屋子

  就像在冰天雪地里行走的人找到了温暖的屋子,在那样的温暖里僵直的身体恢复了直觉,你现在想要把他赶出去,可能么。

  就像大海上的遇难者抓到了一块浮板,你想要从他的手中把浮板夺走,和宣判他死刑区别么。

  在我们所有人的青春时代里,友情总是占据了大部分的回忆,何其珍贵

  第三个是阳阳、饶威以及欧豪受伤的场景。

  我相信这还只是片段,十年选秀,台前幕后,选手以及工作人员,一定不少人有过这样的经历。在台前的那些绚烂灯光歌舞辉煌,台下总是不易

  第四个是送别父母时华晨宇的那个长镜头,因为不是表演,只是记录,所以真实,所以疼到心里。

  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结果都是所有人的家长都来了而他父亲没来。大家言谈甚欢之时,唯有他局促不安,否则他也不会一个人去楼上看着窗外的天空碧蓝,沉默又孤单。那个背影纤细、孤独、平和难过,那么让人疼惜

  那些家长的问候关心真挚与否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每一句都会像尖针一样扎在他的心上,疼。就像我的一个好朋友,有一次一起吃早餐的时候她和我说“当他们热火朝天讨论《爸爸去哪儿》的时候,我觉得挺烦的,我也看过一点,我不喜欢。”对于大多数父母离异的孩子而言,那些温情毫无帮助,反如利刺扎着神经

  华晨宇是心态很好的人,他让自己活的轻松,可是有些情绪人是控制不住的。那个特写镜头里,他表情的变化,他的失落我想大多数观众都能够感知

  第五个是总决赛,华晨宇一袭蓝色西装,弹着钢琴唱《海阔天空》,后来音乐声渐弱,秀珠老师说“他到最后其实只是在做一件很小的事,证明他是一个值得被爱的人”。

  “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

  “我这一生,只为自由歌唱。”

  第六个是比赛之后的巡演,宁桓宇说“事实明了只要努力就可以得到,我要更努力一点,我希望有一天我一个人站在这里”。热爱音乐的少年,总希望有一个舞台可以尽情歌唱。

  最后说一下华晨宇,影片开始的时候三个人的剪影沙漠里,于湉问小白和花花如果不做音乐他们想要做什么,花花说吃饱睡好的时候不出意外,影院里的观众都笑了,除了我,这样的回答对一般人而言可能匪夷所思可是他说出来我却觉得理所当然。大抵我也是这样的人,没有什么豪言壮志的梦想,喜欢就去做,不喜欢就不做,简单直白。其实很违背现在的主流价值观,但是物欲横流的世界不是正需要这样的存在平衡么。

  没有什么梦想,只做自己想去做的事,坦荡,自由,愉悦

  两次《我》的演唱,都让我很感动,原因不明,歌声动人,本就没有什么道理可言。

  十年。

  我从十岁到二十岁。

  青春刚好,哪有那么高大上

  《我就是我》观后感(五):我很庆幸我期待的并没有发生

  先说观点:这部电影我打五星。三星半是电影本身,一星半是我不能对抗的感情本能。求不贴脑残粉标签

  昨天下午才有机会看了电影。去看的原因很简单啊,我是粉丝。那时我并没有想到,我会因为这个身份左右为难

  看完电影回家的路上,我左手捧着拿进去了却几乎一口没吃的爆米花,右手端着满满的可乐哭笑不得后悔不迭

  幸好扭头一看,被我硬拉去一起看电影的妹妹也是一样的造型

  整场电影我都在挣扎。因为刚一开场我就意识到了,这并不是一部粉丝电影。

  粉丝电影不应该是这样的。它应该更煽情,更催泪,更励志,更热血。尤其是对于我这样追了整个夏天的粉丝来说,我很清楚的知道,这部电影当然可以做的更煽情,更催泪,更励志,更热血。

  因为粉丝嘛,都希望看到更具怀念性的东西,最好每一个镜头都让我们想到那个夏天,每句台词都让我们失声痛哭,这样,走出电影院的时候才爽。

  我进电影院时就是这样想的。

  可是并没有。

  我期待的一切都没有发生。

  或者说我以为我在期待的一切,都没有发生。

  幕布暗下去,灯光亮起来的时候,妹妹扭头对我说:“蛮不错的,什么时候再看一遍吧。”

  我点点头,没说话。心里情绪激荡,这才知道,自己对这部电影其实还有更高的期待:期待它是一部优秀的纪录片,期待它给我更多的冷静和更深的思考,期待它成为一个打破偏见的契机,期待它呈现出一切范导想要和不想要表达的,期待它用独特的魅力影响到更多的人。

  而我没有失望。

  有一种中国式的文化传递模式,不知道是源于孔孟还是来自程朱。几乎所有传统意义的知识分子,都要自己先去做一个循规蹈矩的人,做出了模样和乐趣,就去管别人。

  小学时候班里的好同学,背着手听讲,积极回答问题,然后当了小班长,再去管别的同学。

  长大了好好的求学,当了知名的理论家,批评家,再去匡正世道人心。

  总有一种,自己先跳进框框里,然后再把别人也拉进去的感觉。

  这也是所有“成熟的理智的”大人们,最爱做的事情。

  这样看来,范导简直带了点孩子气的可爱。他自己无比挣扎,他清楚电影面世后最可能的一批受众,可他也清楚自己到底想拍出来什么东西。

  他刚放了点热血的东西上来,就立刻要冷静一下。他刚放了点煽情的东西出来,就立刻要思考一下。

  他好像已经被拉进了框框里,可又好像在试图跳出来。

  片子里的选手们也传递出这样的情绪:几乎没有人不挣扎。

  就连欧豪都会在说了“退赛很牛逼,可是选择留下就要接受”这样的话之后,要求导演,至少给他们一个下午的时间,不要拍。并在说完之后气势万钧的举起手里的水枪要来一发以彰显气势,然后泄气的发现水枪里没有水了。

  这样的黑色幽默,就是真实发生的。深想简直有点可怕。

  连带着我,一会想要感受作为粉丝的兴奋激动和心疼不忍,一会又想要认真的做个电影观众,客观真实的感受电影的情绪。

  左边一堆稻草,右边一堆稻草,中间一只驴子,不知道如何取舍。

  一只驴子,拍了一群驴子,放给更多的驴子看。

  这个场面太滑稽了,我笑出了泪花。

  ——————————————————————————————

  回到电影本身。

  看这部电影之前两天,我刚好看了《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很有意思的是,松子的故事处处荒诞,每个情节都在残忍的打碎美好和平静。可这部彻头彻尾的悲剧,居然从头到尾都用了喜剧的表现方式,让人哭也哭不出,笑也笑不出。

  我这才知道高级的电影,它不想让你哭,也不想让你笑,看完之后只有沉默而已。

  而《我就是我》,却是正儿八经的纪录片,处处真实,每个细节都有迹可循,每一句台词都有理可依,可是这样子一部完全真实的纪录片,居然可以当做一部完整的电影来看。

  因为里面有隐喻,有前后呼应,有情节和主题。

  华晨宇在所有选手的父母都去了城堡的时候,没有让自己的爸爸来。

  可是最后的总决赛,他又是为了向爸爸证明自己。

  那么当时于湉所说的“华晨宇没让他爸来”,到底是实情,还是仅仅是于湉在镜头前照顾好兄弟的情绪?

  如果是后者,那么后面女导演指责华晨宇破坏规则就更加真实可信了。一个比赛中交心的朋友,如此照顾你的每一点情绪,这多么难得。还能有什么能更加重要?谁能要求他们莫名其妙的公平?说的就好像你能做到一样。

  这太可怕了,如果不是生活本来就处处隐喻,前后呼应,那就一定是导演下了很大的功夫。

  “人们有时会通过虚构出来的电影来结合并看到现实中存在的美好,而这部电影能让你从现实中看到虚构出来的美好!”

  看完电影我终于明白华晨宇当时发的这条微博是什么意思。

  这家伙太透彻了。

  可是看懂了就有点后怕。

  有一个印象很深的情节:宁桓宇在被淘汰后,回到城堡里,坐在钢琴前深情的弹唱。认真,并且虔诚。

  那一瞬间我就想起了电影前半部分,男孩们刚进城堡的时候,宁桓宇兴奋的和饶威坐在钢琴前弹唱,那时的他们在镜头前还有点羞涩,一个声音叫他们吃饭,饶威先起身走了,宁桓宇跟着起身,一边走一边嘟囔:太好了这个,太好了。然后他在钢琴上飞快的亲吻了一下,眼睛里闪着小星星跑出了镜头。

  进城堡时先和它打招呼,他第一眼看到它。

  出城堡时最后和它告别。他舍不得它。

  他很爱这个东西,无比的爱。

  这样一个前后呼应的细节太戳了。尤其是一想到这是一部完全真实的纪录片,两个镜头之间相差几乎两个多月,这样没有设计的细节给我带来极大的震撼。

  以至于我不得不想,他这样热爱,到底会为它付出到什么地步?

  他会保留原则和自尊么?会守住底线和冲动么?正是因为我爱一样东西的时候,不敢说自己能做到。

  所以我真的有点怕。因为我爱他,也懂他的爱。

  这部片子只有九十多分钟,还有很多很多的幕后,并没有被呈现出来,比如每场的赛制如何制定,帮唱嘉宾如何确定,选手选歌是否凭自己的意愿等等。

  不过这也够了。我已经看到足够多了。也已经感受到足够多了。并且收获了足够多。

  他们对音乐的态度,对舞台的态度,对观众的态度,对梦想的态度,对自由的态度,对态度本身的态度。

  至少范导在真实的传递正能量。

  这很可贵。

  纪录片要客观真实。可是导演却有表达自己观点的自由。

  刻意放大也是源于本来就存在。

  作为一个普通的观众,我认同这部电影。喜爱这部电影。尊重这部电影。

  以上。

  2014.7.29

  《我就是我》观后感(六):天高地远,死在路上。

  贴一个在微博看到的影评(作者已授权)。

  .我说我不是水军你们信么……我只是脑残粉而已……

  —————————————————————————————

  我带着“看看这是什么鬼”的豪情万丈去看了这部电影。

  哪知道结果却有心挑刺,无力吐槽。

  因为所有进电影院之前的“我以为”,都在走出电影院时变成了“我相信”。

  我年龄不小,这么多年就学会了俩字:不信。

  可当我坐在这里一边回想电影里的场景和台词,一边敲键盘的时候,心里只剩了两个字:我信。

  所以现在我甚至有点小心翼翼的在写这篇影评。

  因为这部电影已经受到了很多不公平的待遇。

  不止是路人的偏见,甚至是片方的宣传手段和部分粉丝的偏激误读。

  所以就算我不能帮助大家认识它,也万万不敢让大家反感它。

  错过这部电影是个很大的遗憾,我怕成为罪人。

  最开始要说清楚的就是:它是纪录片。

  没有表演,只有表达。没有台词,只有心声。没有演员,只有被记录者。

  它出人意料的真实,也出人意料的温情,最后又出人意料的残酷。

  ————————剧透分割线————————

  电影的主线是冠军夜,所有零碎的片段都用倒计时的形式串起来。

  我做好准备要看鲜亮漂亮的皮肉,就像所有选秀节目里抓人眼球的帅哥美女那样。

  结果范导给我看了好看的工作人员和丑哭的快男选手们。

  华晨宇的大舅脸和痘坑平铺在整个大荧幕时,我心里突然对这部电影有了更高的期待。

  可还是忍不住在心里吐槽,除了脸,他们还有什么可以吸引目光?居然素颜出镜!居然穿睡衣出镜!居然刚睡醒就站到摄像机前!居然不露肉!

  然后我又做好准备要看选手的艰苦家境和自强不息,就像所有选秀节目的选手介绍vcr那样。

  结果范导给我看了他们像一帮神经病一样嬉戏打闹。

  电影里七八个人穿着丑了吧唧的家居服,拿着录影设备互黑互损然后又笑成一团的片段,简直是我近期在电影院里看过最温馨的画面。无比真实,毫不做作。

  我简直要被范导征服了,只剩嘴硬。

  我艰难的在心里吐槽,这种东西会有人喜欢么?一点也不励志!居然没有选手独自练歌到天明的镜头!居然没有选手受了委屈嚎啕大哭或者刚毅的抿着嘴的镜头!居然没有努力得到回报然后欣喜若狂的镜头!好意思说自己是励志片么!

  等等,又想起来这部电影好像从来没有标榜过自己是励志片,我为什么会觉得它想要励志?

  为什么?

  后来我又做好准备要听听这帮小孩慷慨激昂的高歌自己理想,像所有选秀节目的选手一样。

  结果范导给我看了他们的挣扎,矛盾和犹豫。

  白举纲站在一片漆黑的背景中,梗着脖子想说不,最终却只是低下头一遍一遍的写自己的名字。

  于湉的白短袖晃得人眼花,他想表达不满,最终只是在大家嬉闹的时候,脸上挂着一点点笑容说,抓人眼球没问题,不要丧失人性。

  宁桓宇总是笑的带一点羞涩,可是他被淘汰的时候,趴在地上亲吻舞台,起身时眼睛里有小星星。

  我摸了摸脸上的眼泪,这才想起来自己最开始,只是想看看漂亮的脸蛋儿和漂亮的身材而已。

  当快男和电影都已经被定性为圈钱的时候,我并不敢奢求温情。

  我又错了。

  于湉一睁眼,还没洗漱就记挂着华晨宇的爸爸没有来,带着自己的父亲去叫他起床。

  比赛直播时,白举纲紧紧的握着话筒,对着宁桓宇唱完了一整首歌。

  欧豪玩着水开导大家,说你退赛是你牛逼,可选择了就要接受。

  严厉的女导演训斥指责他们的任性,可之前也是她,耐心的协调选手和乐队之间的冲突,温和的说,他可能不知道怎么沟通,我们要帮他找到问题。

  很多镜头和细节难以描述,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就会让人心生温暖。

  说实话,我去看电影,就是捧出自己的一颗心,希望导演瘙它痒处。

  不论我如何吐槽,我都一定是有所期待才走进电影院的。

  我不是电影专业,拍摄手法和剪辑技巧与我无关,我只是想说,我没有失望。

  还有一个绕了很久都绕不过去的一个话题——理想。

  想绕过去是因为这个话题太大太空,又被太多人说了太多次,我没办法说的更好更透彻。

  绕不过去却是因为,不说两句我心里难受。

  人总要有点什么,是想要捧到手里认真去做的吧。

  我记忆深刻的一段话是这样说的:个人的飞黄腾达只是想法,而理想是对社会的责任。

  我记得电影里,白举纲说过,我希望用我的歌声鼓励别人,感染别人。于湉说过,这个世界有很多的不公平,可是在音乐面前,不论贫富美丑,他们都是平等的,我要给他们的就是这个。

  从这里我开始觉得,这帮孩子不止是有梦想,有成为偶像成为巨星的想法,他们是有理想的。

  这是值得敬佩的。

  范导在“纪录片上院线”这条路上上已经走了很久。

  快男们也在“成为偶像成为巨星”,或者“自由歌唱”这条路上走了很长一段。

  可是这部《我就是我》虽然上了院线,票房却令人扼腕。很多没有看过的人还在惋惜范导居然自降身份来拍这种东西。

  可是快男们在多数人眼中依旧是只有脸蛋,甚至脸蛋也不怎么样,只有一帮脑残粉的小鲜肉。

  这个世界并不在意你付出了什么,它只看你能拿出来什么。

  当你有所成就,别人才会去看看,你付出过什么。

  可是,哪怕世界从未听过我的。

  别停步,别后退。

  天高地远,死也要死在路上。

  这是我对范导,对快男们,和对我自己的期待。

  《我就是我》观后感(七):不要被文艺作品骗了,不要挥霍青春,不要害怕长大

  从小受各种娱乐文化影响的我,看到的作品几乎全是以年轻男女为主角的。他们有潜力和朝气,有更强的行动力来推动故事发展,皮相上也处于人生最好看的阶段。现在我明白在商业角度上来说这是主角必备的要素,但曾经我一度为此认真地恐慌:是不是人年纪一长大了就再也不会创造什么奇迹?是不是必须重复枯燥的生活并且随时成为其他年轻人故事里的背景和炮灰?无怪很多中二病少年们都叫嚣着“过把瘾就死,绝对不想庸庸碌碌活到老”。

  如果信了这样的鬼话而跑去自杀,那可真的亏大了。

  因为现在我越发清楚地看到:人只有长大了,才能显出真正的本色。

  除了保罗变装秀之外,我几乎没看过任何选秀节目,也没关注过任何偶像和偶像团体;对我而言那些生意盎然的青春男女看上去都差不多;除了他们长得更好看点。

  所以在看这部片子之前我有点担心自己会看不下去。

  在一开始表现参赛者们琐碎生活的时候我有点搞不懂是要讲什么,加上脸盲的问题甚至分不清谁是谁。就像所有普通年轻人的青春生活一样,差不多的脸庞,差不多的梦想。

  大概这种迷糊的状态在他们的指导严厉呵斥的那一刻消散了。刚刚在比赛现场还意气风发的小青年们被训得完全抬不起脑袋。指导老师们多是不施粉黛的中年人,沉闷又严厉,但他们是光鲜舞台背后真正的支柱。他们长相普通,脾气也不温和,更没有辉煌的过去和灿烂的未来。但他们是片子里最有存在感的一群。指导们在比赛期间把这团浆糊小青年们捶打成一个个有实力有特色的个体,直到进入最后的对决,几颗原石终于被打磨出璀璨的光彩。

  中间有一段,几个选手在摄像机前袒露心中的隐忧,说在参加一系列选拔和训练之后,有种被人推着走的感觉,怕自己以后就不再是自己了。这其实几乎是每一个年轻人都会担心的事。怕一旦自己成熟,走入社会之后,就会成为世上碌碌无为的一员。

  然而自己到了一定年纪才明白,天下的青年都是差不多的,成长之后才会各有不同。

  不要被文艺作品骗了,不要挥霍青春,不要害怕长大。

  看舞台上群星最耀眼的那一刻,是他们已经脱胎换骨后的样子。

  给三星半,半颗星专门给春哥——她越来越帅了!

  .S. 但他们也太容易哭了吧!虽然男生爱哭也不是什么很大的问题,但好歹也是大小伙子了,个个都动不动就掉眼泪真的好吗……

  《我就是我》观后感(八):我就是我-来一场关于自我的思考吧

  前几天下班直奔清华,在人文社科图书馆看了一场纪录片,还偶遇大学同学,很开心。我喜欢在看片子的时候带入自己曾有过的感受,包括联想自己身边的人与事。于是回家后第一件事不是发微博,不是写影评,而是给家人写了一段长长的信, 因为刚好,我们正在讨论相似的话题。我跟他们作严肃状地讲,这部《我就是我》纪录电影很真实,关于自我,关于成长与承担,生命太短暂,青春太美好,一定要做你自己,一定要在有限的人生里,找到你最喜欢的事情,然后尽全力去实现它。

  这番话跟这片子一样,看起来都非常美好,我们的生活里是需要这样充满阳光的正能量的,经常说说总是没错。看完这部片子,能得到这样的感受也算基本值回票价。可是,你再仔细看一下,仔细琢磨一下,这好像不是你脑海中所想像的,很简单的一部设定好主题、背诵好台词,准备好表情的,满足各家粉丝多方面需求的秀。它好像不是心灵鸡汤,让你喝完只有满口滋润的香味,它有一点酸,带有一丝苦,不留神你还会被辣一下。

  全片一开始,你开始看到勇攀高山,扬帆远航,公路飞车等等贴合“向上励志”主题的画面不断穿插其中,它们成功地引领了全片,烘托了氛围,突出了人物形象,你得出第一个感觉,导演很驾轻就熟。

  可是,慢慢地,你会发现不对,在这些美丽的画面里面,你竟然相信了他们每个人所说的话。欧豪言语举止都是一个成熟的有担当的孩子,他说海边的孩子都很喜欢海,但都不愿意一辈子做一名渔民。白举纲从里到外都是一个直接的孩子,你会觉得海洋与他其实并不是十分融合,但是,在海边叨叨念的那个少年仍旧让你信服他有在思考。把华晨宇放在任何场景中好像都是可以的,因为他似乎非常擅长融入任何环境中,听说他内心的世界已经足够广阔,广阔得足已接纳任何存在。当他说,他觉得很舒服,周遭的每一个物体都是有生命的,说话的速度,语气都无法让你怀疑这句话可以是一句台词。

  看到一半,我已经不怀疑我看到的东西是一场表演。因为观影之前的我已经作为观众,关注了他们这一年来的各种情况,这部片子里的新内容与之前的记忆没有冲突,没有硬伤,只有补充。但是,虽然展现出来的部分是真实的,那些被舍弃掉的素材呢?会不会有一些内容足已颠覆整部片子的描述,会不会有一些镜头足已改变一个人物的形象?剪辑出来的真实,还是真实吗?

  影片结束后,导演对观影者的这个问题进行了回答,其实真实是分不同层面的,正如你从各个角度观察,才能得出一头大象的概貌,你还得摸摸它,才知道它的质感,你得嗅嗅它,才知道它的体味,所以,就算镜头是挑选出来的,那完成的也是一定层次上的真实。还有一点,各个层面之间其实是相互联系的,所以,从某一个层面上,你仍然可以体会出另外一个层面的内容。

  好了,到了这个地方,你已经完全可以不用怀疑这部片子的真实性了,甚至,你可以很惊喜地开始设想一下,哇,这里面他们每个人说的每句话,基本都是原装的表达,你完全以一个隐形者的角度,窥见了一个人类常态的小群体生活。也许这就叫做未经处理的原始数据啊 ,你在它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是具有很高的可信度的。

  对,考究了半天素材的真实性,你可以开始真的针对片子内容进行一下思考了。

  比较具有娱乐精神的我和我的小伙伴,湖南台选秀十年,真的就整整看了十年,所以我很理解现在很多高中、初中,乃至小学的孩子,他们对于偶像的感觉。如果引导得好,对于偶像的喜欢是足以为一个孩子的精神世界架构添砖加瓦的。时间来到2013年,参加比赛、说梦想、谈音乐的主力已经是92后,刚好跟我们处于比较相似的年龄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有一定的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已经不会像小时候一样被动,借这部纪录片反思一下自己的现状,似乎是很有意思的。

  我跟我的小伙伴们是非常相亲相爱的,我们分享爱好,成长,以及未来,但是,我发现我们从来没有严肃讨论过一个话题,你在想象什么,渴望着什么,你在害怕什么。我们对彼此关闭了这一段心弦,只把最上层的表现呈现给对方。这样一来,其实我们的交流就是有障碍的,有障碍就会导致不满,会引起恼火,虽然因为爱与信任,我们从来都是小心翼翼地将情绪藏给自己。但慢慢地,我开始想尝试跟他们聊:你不喜欢跟陌生人接触,是因为你不喜欢他们,还是你怕他们不喜欢你?当你觉得自己表达了真实的想法,却使得场面陷入尴尬或者冷场,你是否会感觉难过?你是否希望周围人都给予你表扬,而不是一副恨铁不成钢,欲言又止的表情?

  我是个啰嗦的人,可不是所有人都是,我们经常会在脑袋里想很多,但是却不想表达或者表达不出来,所以我们的这种对话常常以我的自言自语告终。

  我希望他们有机会可以去看一下这部电影,这样一来,我们就有了讨论话题的契机,如果有可能,我还想跟他们聊一聊下面这些点:

  其实我们是可以难过的,一言不发,拒绝回话,向世界宣称我不开心。

  我们是可以哭泣的,用全部精神去渴望,用全部精力去争取的东西最终无法得到,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像个小孩子一样放声大哭?

  为什么就一定要每时每刻都美丽开朗,阳光俏皮,伶牙俐齿,左右逢源呢?

  为什么我笑得那么开心的时候你看不到我的自由?

  为什么你要狠狠打断我的回话,明明我觉得我还没有说完。

  你告诉我这条路是错的,我感谢你的建议,但我还是想走下去,哪怕是错的,我也想由自己去感受以及下判断。

  你要我感知青春的残酷,可是残酷本身就不应该存在,我们又为何要自己折磨自己?

  如果不让我说我想说的话,那我此时此刻的存在又有何意义?

  ……

  我还想跟他们分享我心目中的华晨宇,孤独寡言敏感,这些都是以前华的特质,这是他独特的成长环境所造成的。如果他没有及时找到音乐这条出口,没有那么多人对他表达炽烈的关怀,他可能真就被包裹成一个极端的,黑暗的,笨拙的小孩。他是幸运的,也是因为他是坚强的,他自己解开了这个心结,他从心底接受了自己所处的不满意的处境,并认可自己的一切,学会怎么去与人交流,去爱护别人。

  说的这些有点像编出来的故事,但观察了这么久,我相信它的真实性,因为其实这个故事其实非常平常,特别之处只在于,它让我们相信内心的力量。每个人只能自己拯救自己,如果你足够独特与自信,那么你不必防护,不好的世界根本影响不到你,所以你可以完全放开自己心灵的屏障,那本是你给自己的束缚。

  拖稿的好处在于,未成文,我已成功收到小伙伴的回馈,我之前说你也写写呗,告诉我你心底在想什么?你打算怎么办?结果我真收到了一段很真切的很剖析自我的文字。很感动,我们都一样,心里有个真实的世界,而且,是那么美丽可爱。

  哦,该完结这冗长的叙述了。

  最近好像经常会看到很多长得不像电影的电影,不得不看的时候,结尾你总要叹气一声,它们花费大量人力物力,结果就只是挠挠你的笑点,刺激刺激你的表层细胞,有时候还会使你恶心。你刚坐下立马掏出手机,先定位发条微博,“我现在在看一部怎样怎样的电影”,你总是在字幕结束之前就想着离座,你总是在出影院后开始考虑下一波行程去哪。你难道不觉得,一部好片子,至少得让你专注,闭幕后还有十分钟的回味时间么?

  如果你愿意,你可以到影院看一下这部《我就是我》的,这群少年的奋斗可能与你一点关系没有,但是,他们却可以引发你对自我的思考。还有,导演说了一句话,20年后,是这批少年,是我们这一代的人,成为这个社会的中心力量,你难道愿意错过,这多么珍贵的,记录他们青涩时光的此刻。

  《我就是我》观后感(九):你的青春是什么颜色

  昨天因缘际会你和小伙伴们的第一部电影,看完就大脑乱糟糟不知道写点什么,现在终于空出来脑子来记录当时的心情了。(太感谢因有余票而上午临时转票的妹纸T T)

  你所跋涉的山,是我十年前曾涉足过的,只记得那时的阳光很好,雨水也足,树木葱葱,禽鸟跃动。可彼时,你看到的颜色是皑皑的白覆盖沉默的绿。就像你眼中所看到的世界,好像和我总有那么点差异,感谢这差异,让我能通过你的视角看到了忽略过的世界的美丽。

  片子以时间为纵向的维度记录那个夏天、那种心情、那些男孩子和他们的那些梦想。从初选的紧张、到彩排的合作、到城堡的生活,这部片会让很多秀粉接触到比赛背后发生的未知故事。看到你们与乐队的冲突、与制片方的矛盾、与导演的争执,那种真实的撕裂感充盈着内心。比赛时看到的只是你们充分的表现,却不知道当日沉着的表现下隐藏着平日的暗流涌动。

  屏幕上能看到选手与乐队的默契配合,却看不到乐队与选手的磨合与碰撞。屏幕上看到了你们表现得日臻成熟,却看不到秀珠老师在残酷施压后对选手的安慰拥抱。屏幕上看到了小伙伴们的逗比与面瘫,却看不到马导对选手的现场表现尖锐而尽力的批评指导,看不到选手们在比赛中都历经了诸多身体上的伤痛和心理的折磨,看不到很多呈现出来美好的东西或许仅仅是基于优秀的剪辑能力。

  观影后的见面会上,有影迷问“非秀粉是否看得懂这部影片”,老实说,看不懂是在质疑观影人士的智商,但是非粉观众能理解的深度自然就另当他论了。这部影片或许能让电视人抽离工作本身重新洗牌对工作的认知,或许能让父母对这个年纪倔强的男孩子又多几分认识,或许能让歌迷见证偶像的付出、挣扎和涅槃,或许能让外界对90后又添几分新的态度。

  而我想说的,是谢谢这部影片,让我知道,孤独是为自由付出的代价;让我知道,当你的成长速度慢于时间和他人的奔跑速度依然意味着淘汰;让我知道,面对现实也可以忠于理想;让我知道,你热爱有朋友的舞台,但你追求属于自己的主场;让我知道,你不是不想赢,只是不怕输;让我知道,原来每个漂泊在外的游子都是报喜不报忧,这样也只是想早点变的强大起来去保护想要保护的人。

  也谢谢这部影片,让我感受到了所谓outsider的立场,让我明白,当自己想要一个客观的世界,就不要有先入为主的观念,也不要对新进人/事持有色眼镜对待。

  当听到“原本以为,返场后会很开心,但满满的都是六强的声音时……”;当听到“我们会努力,下次回到舞台不再尴尬……”时;当听到“他每次彩排都是用尽力气去表现去演唱,声乐指导都说省省嗓子,他却说‘我不知道在这个舞台上还能再唱多久,能多唱几首就尽力多唱几首’”时;当听到“拿了两次周冠军,拿了一次**(记不清了),我挣到了两万五,我妹上小学的学费够了,我好厉害”时;当看到有人返场失利,背对歌迷在车里默默流泪时,就觉得,每个人的梦想都是梦想,每个人的翅膀都有韧性,舞台很公平,但规则太残酷。

  甜甜在片里说,本来参与这比赛是想传播点什么,给周围一点带动力和正能量,没想到却是一直被牵引着指导着。但很想说,或许你们永远不知道,你们身上的光带给了外界多少亮。

  所谓快乐,是付出时的不顾一切和收获后的心安理得,在青春时为了梦想去付出然后体会快乐,是这些大男孩们教会我的。选秀十年,当春春紧抱笔笔时说出“十年了,我和我的小伙伴还在追逐我们的梦想,你们呢”时,我想很多人的回应应该和我一样——“我也是,在路上。”

  《我就是我》观后感(十):歌者无畏,音乐不老!

  0122 Dallas to Mexico City

  那年,选秀十年,人潮人海里,我们各自找寻最闪亮的星,耀眼了整个夏天。

  转眼,又是五年,选秀不再,而我们也弃稚长大,只剩回忆千篇万幅。

  选秀,几家欢喜,愁苦自知。

  选的并非笑泪汗血,

  而是难能可贵的灵气,天赋,鬼才。

  不得不承认,艺术是天才的世界。

  大浪淘沙,回望往昔,

  异者胜,庸者没。

  那些至今嘹亮难忘的旋律,来自少年的风帆,成长之海上的波澜;来自异于常人的敏感与创造力,归根到底,来自与生俱来的才气。

  这大概就是一种命运。

  命中注定的少年澎湃,命有定数的寄生于歌。

  选秀的歌里,有年少最赤诚的向往,最干净的梦想,最无畏的呐喊,最坚定的奔跑。是属于这个时代的一首歌。

  歌里有大同盛世,有万家灯火,有小家喜乐,有咬牙自励,有苦涩自知。

  是被选秀陪伴长大的我们这一代所有的夏日阳光,所有的年少无知,却真诚若光,笑颜若花。

  李宇春,周笔畅,张含韵,谭维维,俞灏明,王栎鑫,陈楚生,刘惜君,曾轶可,武艺,陈翔,付梦妮,江映蓉,华晨宇,饶威…那么多名字,那么多笑脸与歌,却在此时变成无声胶片,怎么倒带也不到尽头。

  龙丹妮,马昊,吴梦知,洪涛,汪涵,何炅,李洁婷,孔晓一,那么多创作者的日日夜夜,剥茧抽丝。用生命纪录、改变了一代人的青春。

  谢谢你们:)

  歌者无畏,音乐不老!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