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女儿》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女儿》经典观后感10篇

2018-05-05 20:5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女儿》经典观后感10篇

  《女儿》是一部由具惠善执导,沈惠珍 / 具惠善主演的一部家庭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女儿》观后感(一):我们的伤痛该如何安慰

  有些电影不一定很好看情节很一般,表演也很做作,观影的人有的因无聊睡成猪,有的却因某些情节的触动而哭成鬼。是的,我已哭成鬼,只因今天看了韩国电影《女儿》。因其我又想起了我的伤心事,被我隐藏在内心黑暗深处……

  我一直都不相信会有小孩子没挨过家长的打,因为我认为小孩总会有做错的地方,做错了就是要惩罚的,而惩罚的做法是非打即骂,而有时候,骂的难听还不如闷声打我,小孩子自尊心不知何时就从挨打成长起来了,如果说,人进入社会人生才算真正开始,你要学会察言观色,要小心翼翼。那我从很小就开始注意这些了,可是这些事情本不应该是小孩子关心的啊,爸妈今天情绪不对,我不能提什么要求,无论这种要求合理与否,我都很可能会被当成撒气桶,被胖揍一顿,更不能做错事,可是我也不知道什么事情是对、什么事情是错,有时候真是做什么都是错的,真是无奈啊!于是我开始思考,为什么爸妈的世界有那么多的行为准则,但是我却不能知道那么多,有的事情告诉过我了,比如说要懂礼貌,而我没记住,表现的没礼貌,这样子挨打我还算服气。但是礼貌这种事情其实包含的东西很多,表现出来的行为也是千变万化的,为人父母的没有把那些演变出来的其他礼貌方式讲解清楚,而非要让小孩子自己去“以身试法”,然后被抓到把柄一样,打一顿,让孩子记住,这个实在很冤枉,比“钓鱼执法”可冤枉多了。我因此开始很多不服气,被暴打的时候还在讲自己的理由,我还在陈述自己的见解结果嘛,可想而知,谁疼谁知道。于是一个几岁的小孩子又开始思考,觉得这个事情真是说不通大人总是很有理,自己懂的太少,只会阐述理由,却也辩论不过,而一旦开始陈述理由,就会认为是顶嘴,于是打的更狠。所以到后来,我也是没办法的屈服了,也不想管这等挨揍鸟事了。你说我错了,要打我,那我就承认我错了,你就打吧。在挨打过程中,我要开始演戏了,承认错误态度诚恳,被打时候哭的很可怜,于是发现事情效率变快了,以前打半个小时,现在十分钟就搞定了,皮肉之苦也比较好忍了。我以为此等胖揍在我的有效策略下可被减缓或免除的时候,我还是摊上大事了,那件事差点让我窒息,差点被勒死,见识过这个,我也算开了眼界了,在那之后我都觉得胖揍暴打的什么的级别都太轻了,不足为虑。其实是我偷了爸妈的钱,拿出去买东西了,于是差点被他们弄死,有时候我想,要是他们那时候下那么狠的手,是不是真的动过一丝要让我死的念头?在我窒息到不行的时候,眼前都是黑的,我甚至都不想挣扎了,真的也很想放弃了,与其总是做错事总是被打,总是活的提心吊胆伤痕累累,不如现在就了解痛苦的一切不是更好?(不知道那些失手打死孩子的父母,他们当时的脑海里想的是什么?那些被打死的小孩子,是否也像我当时那样想放弃,于是就放弃了?不求生是否死的更快呢?)现在想来,我当时命大也要感谢外婆,她在旁边拉着劝着,让我捡了一条命,若如没有她从旁劝阻,我很可能早已变成满身怨气小鬼实际上,即便差点被打死,我还是很不服气,我只认为我偷钱不对,但是我不认为他们那么打我,甚至要置我于死地是对的。我知道我偷钱不对,但是他们不去问我这样做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没有自己的反省没有具体了解就愤怒的开打,这是很错误的做法。我想他们之所以不想去和我探讨问题根源,要么是无知,要么就是他们也不敢问。因为他们清楚,偷钱是因为我有欲望,而根源是我的微弱欲望得不到满足,归根结底还是没钱,穷。直到后来,我看书才知道,原来有钱人家的小孩也会偷东西,还是去大商场偷东西,为了刺激,我整个人都惊呆了,原来小偷也分很多种,就像有的还叫“侠盗”,每个人做事都有原因,侠盗这种事情还比较能让人接受劫富济贫毕竟满足大部分的仇富心理,但是职业小偷这种事情就没什么可被谅解的了。在那次被打的惊天动地之后,邻里都听到猜到了,于是我被冠以“小偷”的名义,被邻里小朋友嘲笑了很久,那段时间整个天空都是灰色的,真不记得是怎么挺过来的了,但是现在想来还是很难过,替当年那个可怜又无辜的小孩难过,如果能够能时空穿梭,我真想回去帮助我自己。这只是我成长过程当中众多难过事件之一,但是也算矫正过来,否则可能黑手还在,变成监狱常客。而还有很多小事情,反而造成了很多心理创伤,导致很多心理阴影,这些也是我在看了一些心理学书籍之后自己摸索总结出来的。比如,为何作为一个女生,总是拒绝穿裙子。因为小学时候有那么一两个夏天,我总要穿一条类似裙子的牛仔“裤衩裙”,不知道是哪位姐姐穿过不要了,送给我妈妈,让我来穿,这可害苦了我。(到了高中都没买过什么衣服,都是捡别人剩下的衣服穿,老妈美其名曰,人家有钱小孩,穿剩下的衣服也很好,很时髦,也看不出来是旧的。)我清楚的记得那是上小学的一个早晨,我被强迫穿那条我本来已经很抵触的裤衩裙,我真的不想,于是小反抗了一下,结果当然是没有用,而且更加没有回转的余地,今天还非穿它不可了,于是我很委屈压抑的哭着把它穿上了,那种感觉到今天还觉得屈辱。于是到今天为止,我特别注意两件事,一个是不勉强人,一个是慎重给别人旧衣服。很多人可能看到都觉得莫名其妙,怎么就让你穿个裤衩裙这种小事就能让你耿耿于怀甚至觉得屈辱呢?儿童心理世界就是这样的脆弱,就是这样敏感,而且很多事情都会变成阴影伴随终生。现在我再给你还原一下我的家庭生活背景我母亲在当时的一些做法,你或许会对我的屈辱感有认同我家的生活条件一般,80后的孩子,在当时的成长时期,家里的经济条件都差不多,大家都没什么钱。其实我家经济条件很一般,但也绝不是吃不上饭的超低贫穷家庭,但是呢,我母亲却为了从我这个学生身上省钱,于是想尽了办法让我受屈辱。首先,我从小学到大学都必须去告知我是贫困生这种事实,并且要求减免学费,不缴纳一切“我妈认为不必要”的费用,要是有贫困生补助的话,我必须去尽力争取,于是我被各种老师视为“麻烦”。导致了我内心和很多教师矛盾表面关系还好),而我自己恨很多老师,而我也因为承担不起教育学生的重任而放弃做教师。小学各种课外书,教育局要求订阅的,全班朋友都买,家长都给钱,只有我没有,我被老师当着全班同学讽刺批评,平时还总找茬为难我,只因我妈认为这种书没用,只是浪费钱,于是我就活该如此了。如今看来当年我的小学班主任中专毕业生来教书,素质固然低下,固然很多事情伤害了我,但也不能完全怪她,她也有她的难处。小学评语写的也很有深意“因家庭原因经常不参加集体活动”,只此一句话,概括性也实在是强。我小学五年,只去过一次春游,以前我妈认为没什么用所以不让我去,我很多活动都因为我妈而参加不了。上大一那年放假回家,有一次大学高中聚会,聚会费用50块,我问我妈要,我妈说50块钱去那里凑什么份子,在家能吃多少东西,去了又有什么用呢?后来看我实在想去,又给我想办法,让我晚些去,等同学们吃晚饭再到,这样子既能见面聊天又不用吃饭交钱,两全其美。于是我心理烦着深深恶心和屈辱决定不去了,我的死党同学还在安抚我,说50块她来出,让我过去聚聚,我委屈的在自己房间哭泣,从此再也没参加类似的同学聚会。诸如此类的“我妈事件”对我的伤害之多危害之大,我也不想再说也不想再想。这两年,为这些曾经受过的伤,我也试图和我妈进行沟通,我把我在那些年因为她而受到的的压抑和屈辱告诉她,希望把事情说出来会好受,会互相打成谅解,会解开心结,电影里不也都是这样演的么,不把心结说出来,谁知道你因为什么就生气了,或许是误会呢?所以呢,我也想听听对方的理由,或许真的有难言之隐让我原谅她呢?然而想法还是太美好,当我看着我妈张着血盆大口,对着我咆哮说她没任何错的时候,我意识到,我不必再说,我也不必原谅,有些事情总也不会解开,放在盒子里藏起来,反而对我更有益。儿童的心理创伤对我今天的影响还是巨大的,我妈到今天还认为小学生什么都不懂,给他们花钱也只是浪费,她当年对我的所作所为都是理所应当且万分正确的,当年经济也紧张,那样做还能省钱,何乐而不为,全都是她的理由,而没有为我考虑,一个8、9岁的小孩子,如何与老师斡旋,如何克服自卑,如何变得坚强,是如何无助的走过那段艰难岁月,她没有任何触动,反而觉得我有学上有饭吃,比她当年好太多,应该知足感激涕零才对。她还耽误过我一次升学,那时我本可以上更好的重点高中,而她强迫我改志愿,要我上那所我可以稳拿的却不是那么好的重点高中,因为我只能去考取概率大的且不用花钱自费的学校。理由是那所更好的中学万一没考上,他们没钱给我自费上好高中,我只能因报考失利而降落普通高中,那考大学会成为难题。于是我也只能害怕的屈从了。结果我的成绩出来后发现,若是当初的志愿没改,我是可以顺利进入那所更好的高中学习的。当然,这个世界上永远没有后悔药,处在那种环境下,我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又能做什么呢?我时常在想,如果那次我没有改志愿,那我的前途会不会比现在更好呢?为什么人生要这样,为什么我要做出牺牲,一样都是为人父母,为什么有的父母就是没钱的,借钱也给孩子最好的教育,自费也要上好高中,为什么有些能力的却偏偏不肯投资呢,我就那么不值得吗,我就活该被牺牲么?那些年里,我也总是想不通,于是抑郁很重。我问了很多次,为什么非要改志愿,为什么不相信我。而我妈的回答也总是,那个时候没钱,那种做法是最好的选择,不可能去为了这种事情借钱。在最后的一次沟通中,诸如此类的伤害事件,我的不满我的屈辱我都陈述个遍,但是那样的沟通也是无用,而且吵得真的很凶,于是我的心也死了,过去的事情就过去了,我决定不再和我妈探讨。说了很多“罪状”,可能我妈的形象已经毁了。但是我妈不是坏人,从来都不是,她也是尽心养育她的孩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她是个“成功母亲”。她没让她的孩子误入歧途,供养孩子上大学也是尽心尽力,如今我们也可以很和谐交流,只要我不提过去的事情,过去永远是我们的伤疤,因为没钱,日子难过,总有人要牺牲,而我妈的牺牲也并不比我少,归根结底也只是生活苦了我们。她的教育理念里并不包括儿童心理,当然她自身的教育水平也决定了,她不懂,这种无知也是一种无奈,所以到今天为止,她还固守着自己的“教育真理”,我也不再较真,难道非要我把我看到学到的理念灌输给她,让她承认之前的做法是愚昧是错误就对了吗?那我岂不是也成了强迫他人的翻版了么。所以,在我把道理阐述清楚后,我就可以沉默了,接受与否,接受多少那只是她的自由,我尊重每个人的选择。而今,我已长大成人,接受高等教育,看过一些书籍,走过些许地方,总算开阔了些眼界,也有了分辨是非的能力。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我妈的栽培,所以她是好妈妈,我永远感谢她。遗憾的是,我最终还是没能选择去做教师,我其实很想帮助那些需要安慰的孩子们,但是我自己能力有限,于是只能先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教师那般重任,我的肩膀还扛不起来。虽说有阴影,使我不愿意在家和我妈相处,但是由此产生的离家想法,对我现在的发展却起到了好的作用,也锻炼了不少我独立的能力。长期的生活历练让我坚强隐忍,简直要百毒不侵了。或许人生就是这样,吃苦过后的甜会更甜更让人珍惜和回味。我很喜欢我现在的生活,没那么多勉强,没那么多拮据,我有一书架的书可以看(以前我妈没钱给我买闲书看,我都要去书店免费看书),我可以穿买来的新衣服,不再用谁的旧东西,不用看我妈发脾气的样子,再也没有我问她要明天学校要缴纳的费用,她对我说没有钱给你交的噩梦情景。这就是我小时候挨打过后所幻想的长大后离开我妈的幸福生活吧!

  我们不能选择出身,因为生下来就注定了,我们之前所遭受的一切也只是一种经历,无论好坏都已经过去,并且只能让它pass,因为你我都要move on。人不能活在过去,要活在当下,放眼未来,以前的事情你决定不了,那今后的生活是可以由你一手创造的,与同样有心理阴影的朋友们共勉!

  《女儿》观后感(二):教导归教导,方式真的要改了

  这部电影简直就是我的童年

  中间有一个细节:几次妈妈给小女孩拍照,她都不笑,或者很难才挤出一个笑容,妈妈一再强调,灿烂的笑容灿烂点,呵呵,她已经怕她妈妈像一只受惊的鸟一样,怎么可能灿烂。这个镜头让我想到我妈妈总抱怨人家女儿跟妈妈好亲的,挽在一起,姐妹一样,为什么你跟我不这样?

  我也试过,但是我做不到啊,心底里的怕已经根深蒂固了,问我的同时是不是也该问一下自己。

  同影片女主一样,我也有被妈误伤出血的经历,那是一次练琴,我中途休息,随便弹着玩一个指法错了,我妈看到,恼羞成怒用当时硬壳包装的哈农轮到我头上,当时我头一甩,甩了一墙的鼻血,后来家里装修,重新粉刷了那一溜血印子还能看到点,已经发黑了。

  还有很多挨打的经历,就像上面的人说的,被打的窒息的想放弃了。不过当时心里也觉得是自己的错就该受惩罚,可分明感觉到那是要往死的打,同时心里又责备自己怎么可以这么想自己的妈妈。

  真是天真。

  高三我开始叛逆反抗,顶嘴,不爱听的直接顶过去,歇斯底里的发疯,那种歇斯底里我一直觉得哎是压抑成什么样才会那样。

  从小学到高中我几乎没什么朋友,不是我人缘不好,基本我每个朋友我妈都能找点不好的地方,说到说到,不知道人家怎么就知道了,慢慢和我疏远了。直到我现在大学毕业,我的发小跟我的友情也还是“地下感情”不敢浮出水面……

  后来大学去了别的城市,跟舍友学校同班同学关系都特别好,也有朋友一起逛街出去玩,可我只要跟我妈提起哪个同学对我好我们关系好,她总能说出点不是来,渐渐我也不说了,慢慢就跟剧情里一样,妈妈问女儿什么朋友是谁,女儿只说学校的一个朋友,然而片中的女孩有朋友吗。唯一的朋友就是她的钢琴老师吧。

  后来毕业那几天,又为了小事在电话里跟我歇斯底里的喊,我真的不知道我到底哪里错了,当时我刚干完活,突然例假来了肚子特别疼,正在床上坐着休息,听着电话里我妈恶狠狠的咆哮,说她成天都是看着我的脸色她要小心翼翼,是谁看谁的脸色啊……我回想以前的种种,在宿舍,在我舍友都在的时候我哭了,边喊边哭,我扯自己的头发,一直在喊天啊我怎么会有这种妈,尖叫声把隔壁的同学都引来了,我舍友很尴尬又怕我出什么事,把隔壁的人都赶出去了。

  我当时想,我辛苦四年给人的开朗随和的印象荡然无存,后来我照镜子,那是我这么多年哭的最凶的一次,眼皮全部一块一块的斑状淤血,头发掉了一大堆,手腕也因为摔到床栏杆上青肿了,看看我这样子,我这样反抗,能有什么结果呢,我那样哭8成因为我哭自己这么多年还是改变不了我和我妈之间的关系,2成是舍不得四年的同学,舍友,我唯一正大光明的朋友。

  我妈这种对我的控制影响持续到现在,毕业我想做的工作她不许我做,找的我完全不懂得工作要我做,后来泡汤了又强迫我考研没有商量的余地,强迫我同时学车,如果不安她说的做,我就会被扣上懒惰的帽子。我不敢说我不想做什么,我只能积极的迎合她来弥补我们之间的关系。

  我们为什么不能挽在一起像姐妹一样呢?对啊,为什么?我一个大学同学跟自己的妈妈犹如亲姐妹般,她的朋友圈里经常都是跟妈妈亲密的合照,我很羡慕,但我又安慰自己,她妈妈成天带她玩给她轻松的生活对她学习工作也没什么帮助,我妈妈对我这样是为我好,为我以后好,对了我也只能这样安慰自己了把。

  我觉得这部电影,如果没有经历过这些事的人应该是从专业角度来写影评,而像我们这种,看完会和我一样长篇大论。我只是想说出这种现象,在留外地还是回家这件事,我选择了回家,父母只有我,盼望我回家,我留在外地,自己舒服了父母呢?他们是对我有期盼的,我不忍心,我舍不得。

  今天看完这个电影,我在我们宿舍群里发了一条信息,不是问那天我为什么会那样歇斯底里么,去看看《女儿》这部电影吧,简直就是我的童年

  《女儿》观后感(三):爱不是体罚,更不是填压

  这部电影简直就是我的童年。

  我没有电影方面的知识,也不知道什么张力不张力的,我只是发表一下我的观后感。

  中间有一个细节:几次妈妈给小女孩拍照,她都不笑,或者很难才挤出一个笑容,妈妈一再强调,灿烂的笑容,灿烂点,呵呵,她已经怕她妈妈像一只受惊的鸟一样,怎么可能灿烂。这个镜头让我想到我妈妈总抱怨人家女儿跟妈妈好亲的,挽在一起,姐妹一样,为什么你跟我不这样?

  我也试过,但是我做不到啊,心底里的怕已经根深蒂固了,问我的同时是不是也该问一下自己。

  同影片女主一样,我也有被妈误伤出血的经历,那是一次练琴,我中途休息,随便弹着玩一个指法错了,我妈看到,恼羞成怒用当时硬壳包装的哈农轮到我头上,当时我头一甩,甩了一墙的鼻血,后来家里装修,重新粉刷了那一溜血印子还能看到点,已经发黑了。

  还有很多挨打的经历,就像上面的人说的,被打的窒息的想放弃了。不过当时心里也觉得是自己的错就该受惩罚,可分明感觉到那是要往死的打,同时心里又责备自己怎么可以这么想自己的妈妈。

  真是天真。

  高三我开始叛逆反抗,顶嘴,不爱听的直接顶过去,歇斯底里的发疯,那种歇斯底里我一直觉得哎是压抑成什么样才会那样。

  从小学到高中我几乎没什么朋友,不是我人缘不好,基本我每个朋友我妈都能找点不好的地方,说到说到,不知道人家怎么就知道了,慢慢和我疏远了。直到我现在大学毕业,我的发小跟我的友情也还是“地下感情”不敢浮出水面……

  后来大学去了别的城市,跟舍友学校同班同学关系都特别好,也有朋友一起逛街出去玩,可我只要跟我妈提起哪个同学对我好我们关系好,她总能说出点不是来,渐渐我也不说了,慢慢就跟剧情里一样,妈妈问女儿什么朋友是谁,女儿只说学校的一个朋友,然而片中的女孩有朋友吗。唯一的朋友就是她的钢琴老师吧。

  后来毕业那几天,又为了小事在电话里跟我歇斯底里的喊,我真的不知道我到底哪里错了,当时我刚干完活,突然例假来了肚子特别疼,正在床上坐着休息,听着电话里我妈恶狠狠的咆哮,说她成天都是看着我的脸色她要小心翼翼,是谁看谁的脸色啊……我回想以前的种种,在宿舍,在我舍友都在的时候我哭了,边喊边哭,我扯自己的头发,一直在喊天啊我怎么会有这种妈,尖叫声把隔壁的同学都引来了,我舍友很尴尬又怕我出什么事,把隔壁的人都赶出去了。

  我当时想,我辛苦四年给人的开朗随和的印象荡然无存,后来我照镜子,那是我这么多年哭的最凶的一次,眼皮全部一块一块的斑状淤血,头发掉了一大堆,手腕也因为摔到床栏杆上青肿了,看看我这样子,我这样反抗,能有什么结果呢,我那样哭8成因为我哭自己这么多年还是改变不了我和我妈之间的关系,2成是舍不得四年的同学,舍友,我唯一正大光明的朋友。

  我妈这种对我的控制影响持续到现在,毕业我想做的工作她不许我做,找的我完全不懂得工作要我做,后来泡汤了又强迫我考研没有商量的余地,强迫我同时学车,如果不安她说的做,我就会被扣上懒惰的帽子。我不敢说我不想做什么,我只能积极的迎合她来弥补我们之间的关系。

  我们为什么不能挽在一起像姐妹一样呢?对啊,为什么?我一个大学同学跟自己的妈妈犹如亲姐妹般,她的朋友圈里经常都是跟妈妈亲密的合照,我很羡慕,但我又安慰自己,她妈妈成天带她玩给她轻松的生活对她学习工作也没什么帮助,我妈妈对我这样是为我好,为我以后好,对了我也只能这样安慰自己了把。

  我觉得这部电影,如果没有经历过这些事的人应该是从专业角度来写影评,而像我们这种,看完会和我一样长篇大论。我只是想说出这种现象,在留外地还是回家这件事,我选择了回家,父母只有我,盼望我回家,我留在外地,自己舒服了父母呢?他们是对我有期盼的,我不忍心,我舍不得。

  今天看完这个电影,我在我们宿舍群里发了一条信息,不是问那天我为什么会那样歇斯底里么,去看看《女儿》这部电影吧,简直就是我的童年。

  《女儿》观后感(四):生命是一场原谅

  电影本身的故事很简单,具惠善的风格和美学却独有魅力。身为被母亲家暴的女儿,如今要成为妈妈,青春期记忆与现在穿插讲述,这样的女性角色是有现实意义的,救赎和成长也是积极的。

  看了《桃树》后又看了这个,循序渐进地在两天里从不知道具惠善的存在到大致了解了这个神奇的才女。1984年11月9日生于首尔,毕业于首尔艺术大学。如今已经导演了三部电影长片,办过个人画展,作曲、编剧、导演、演员、绘画,多才多艺到这个地步且如此年轻,太让人无法直视了。

  《女儿》这部电影对母亲本身的性格如何走到对女儿家暴这一步没有提及,大而化之地表现,有些抽象色彩。女儿最终原谅母亲也很容易,只是来自己与少年时邻居女钢琴老师的启示,原谅和接纳自己父母似乎只是自我成长救赎的一个仪式。但具善惠却很善于将这些简单的故事都融合在自己画风诗意的影像世界里,让你跟着电影的氛围开启感性,而忽略那些并不丰满的情节。就像当年岩井俊二《四月物语》所营造的初恋记忆的氛围一般,整个电影带着情绪带着诗意,把一个几乎没有故事的故事诉说出来。看电影的人于是成了主人公的朋友,只有善意地静静倾听、共情。

  这片子我不会推荐观看。但真心佩服韩国的电影产业氛围能成就一位这样传奇多产的多栖才女。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