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很怪》经典影评10篇
《爱很怪》是一部由艾拉·萨克斯执导,阿尔弗雷德·莫里纳 / 约翰·利特高 / 玛丽莎·托梅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 / 同性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爱很怪》影评(一):流离失所,爱不散
有老年人寄人篱下的无奈,生活方式上的差异,进也不是退也不是的尴尬 ;有少年与周遭的格格不入和心智的成长;有热爱画画但不成名不得志,依然独自享受画画的乐趣,并因爱人的赞许而感到喜悦;有爱情和亲情的完美融合;有对仪式的憧憬,希望给自己和爱人一个名分,为此付出的代价却有不得不承受的沉重。
迎着夕阳并肩划滑板的画面真的好美,男孩女孩年轻纤细的身形被镶上一圈浅浅的金边。想起日剧里的一个比喻,老人好像日渐枯萎的树叶,摇摇欲坠直至凋零。年轻人就像新抽的嫩芽,充满活力、可能、期待。达到整体上的一岁一枯荣,生生不息。
肖邦的钢琴曲太好听,找了ost来听。尤其是George独白的那段,台词和音乐配合得相当好。
喜欢的台词:
The last thing I want is they should hide who they are or what they think if they believe it will let them into trouble.
Love does not delight in injustice but rejoices with the truth. ---Corinthians
《爱很怪》影评(二):静水深流,爱很怪,却不散
生活需要这样安静的电影,一个人看看,感怀一下生活,配乐里那些肖邦的钢琴曲美不胜收。“白发苍苍的爱情,带着甚于生活的含蓄隽永,连眼神变成无声胜有声的语言!”
我不会告诉你看本片时流了多少泪,但是我会告诉你我是有多么感动——
我感动的是,即便到了耄耋之年,也要举行一场浪漫的婚礼;我感动的是,即使生活再苦涩,也要挽着手去听音乐会;我感动的是,即使出名的几率微乎其微,也要告诉对方,他是最优秀的。
看到本片,我总会不禁想起迈克尔 哈内克的《爱》,同样是面对生命的终点,无论是异性恋还是同性恋,无论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平常生活,唯有陪伴、信任和相互支持才是爱情的真谛。
本片的镜头朴素且克制,爱无声无息,却又无处不在,一个拥抱,几句情话,默契全然写在脸上。当两人挤在侄孙的小床的时候,才发现原来爱早已成了习惯。
爱不能打败偏见,甚至遮盖不了现实的残酷,正因为如此,乔治与本的情比金坚才显得更加弥足珍贵。四十年的友谊也敌不过一纸明文规定,充满艳羡的侄子夫妻其实本质上还是存在恐同心理,看似豪爽的警察朋友也只顾自己享乐,倒是意外相遇的陌生人抛来橄榄枝。人生就是这样喜怒无常。
本终究没能住进温暖的房子,满是遗憾,如同那幅没能完成的画作。【导演说那是他丈夫画的~】
从某个层面来说本片更像是《点亮灯光》的延伸。从青葱热血的爱恋冲动,到历久弥坚的亲情升华。从琐碎的生活片段了解人生,从只言片语的对谈中体会到爱。爱又很奇怪,爱到流离失所,爱到老无所依,当生命戛然而止时,爱却还在继续。
进入婚姻以后,要面对的是与所有婚姻一样的各种磨合和意外的难题。不管是同性还是异性,相爱相处都是最难的课题。彼此支持彼此相扶的爱情,心底如水一般柔软温暖,感动不已……
爱很怪,怪在超越了性别,超越了时间,超越了世俗与偏见,让两个陌生人也可以相伴走完一生。相伴也可以成为一种习惯,这就是爱,我们寻寻觅觅也不一定能找到,却依然有人不放弃。结尾那逆光中跳耀着的青春正是对那些仍然无法宣誓的遗嘱爱的续写和缅怀!~
《爱很怪》影评(三):爱很怪,不然你怎么会爱
爱上的理由也是千奇百态。
爱上他一说谎就会拽裤脚时的紧张
……
可以在任何时刻爱上彼此
可以在任何地点亲吻彼此
怪人,你好
大概剧情:两位老年同性牵手39年,终于在曼哈顿举行了婚礼。在教会学校教音乐的乔治,被因此辞退。由于两人无法承担公寓费用,被迫分离,分别去了亲戚家和领居家寄居。过上异地恋的生活。两人为申请新公寓四处奔走。结局不想说了,反正不是happy ending。
98分钟的剧情,没有激情的床戏,没有跌宕起伏的转折。平稳的讲述,细腻的动作,让你完全能感受到两人之间的爱。在政府官员面前主动说出,我们已经结婚了,可以听出乔治为此很骄傲,一起听音乐会,一起在酒吧聊天。在狭小的床上挤着两个男人,简单亲吻。都说时间就是杀手,磨灭一切。39年的陪伴,在此上时间没有杀伤力,因为只要彼此在。
电影名叫《爱,很怪》,
还有叫《流离所爱》港,《爱,不散》台。
我比较喜欢《爱,很怪》,
同性恋,异地恋,每一个都很虐。
“同性恋”
关于同性恋的电影,近年来越来越多,也正是因为这种特殊的情感逐渐被大家所接受,通过电影演绎了更多同性恋之间的故事。《断背山》《错爱》《男孩》《阿黛尔的生活》等等。在此看来,同性恋就好比黑人,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多姿多彩,给爱情更多可能。
身边也有同性恋,思维很跳跃,性格很奔放,特别招人喜欢。在中国,一些3.4线城市,隐瞒自己的性取向,进入正常婚姻。之前网易做个一个专栏,讲述因为隐瞒而导致另一半接近崩溃,让整个家庭陷入僵局。
出轨是需要莫大的勇气。因为你不知道后果会是怎样?被接受?被拒绝?被伤害?任何都有可能。在于社会普及知识的匮乏,人民意识的薄弱。同性恋就跟性一样,假如从小进行性教育,正视这件事情,也许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伤害。每个人在这世上都有爱的权利,也只有真正敢于爱了,才算不白走这一遭。
同性为爱 奋不顾身
异性为爱 生死相许
“异地恋”
oh,no。完全无法接受。曾因此原因分手,当然我只是当做借口。不能理解为什么要异地恋。仅仅靠打电话,传简讯,通视频来维系关系。疯了吗?sorry,有点偏激。只是我个人来说,无法接受。糙汉子心,你不在身边,我可能下班就会玩社交软件,人家问恋爱状况问也只会答单身,在酒吧有人搭讪也不会拒绝。嗯,爱情不就是陪伴嘛。异地恋算什么。
很多人说,异地恋很考验两个人爱情牢固程度。没有数据,反正听过异地恋分手比异地恋最后结婚的多。
爱情始于 甜言蜜语
异地死于 无言以对
我爱的人-王尔德
罗斯是王尔德第一个同性情人,王尔德曾称是因为罗斯的诱惑使他走上同性恋的道路,当时罗斯17岁,王尔德32岁。尽管王尔德后来迷恋道格拉斯,但罗斯多年来爱慕王尔德,并给予他帮助,罗斯死后的骨灰按照他的遗愿和王尔德葬在了一起。
爱很怪,不然你怎么会爱。
你很怪,让我如此上瘾爱。
《爱很怪》影评(四):爱若不特别,倒是怪事
片子很清淡,就像纪录片似的,只是慢慢叙述一个故事。可是,却是一个很感人的故事。他们需要得到承认,可是结婚后却不得不被分开。两位老者,多么不容易,却要那样寄人篱下。
我最记得雨夜后George去找Ben,在他怀里哭得像个孩子。那是怎样的悲凉与温暖交织!不得不哭,每次钢琴曲一出现,常常便忍不住泪水。其实他们需要的也就是那样简单,不过就像每天一起陪伴着彼此生活罢了。可是却那么那么困难。
影片刻画是很细致的。有时候我是忍不住笑起来,比如Ben止不住和那个女作家聊天的时候,不经意说到,有人跟我说话我没法工作。。。
阴阳两隔的片段,倒来得非常快,甚至我都没有反应过来。而悲伤也并不是突然迸发的,恰恰在那一份压抑。
而对于少年的描写,确是耐人寻味的一段。他与阿飞那么情投意合,却要说明自己不是gay,而且不喜欢gay。而最后的定格定在他与女孩子一起滑滑板,似乎也意味深长。我并没有特别懂这最后的镜头。
Love is strange,不是因为他们是同性伴侣所以strange,是因为爱上一个人的那刹那,决定与之共度一生的那刹那,相拥的一刹那,亲吻的一刹那,甚至争吵的那刹那。完完全全不相干的两个人,就这么惺惺相惜,却无法解释的那个“爱” is strange。
《爱很怪》影评(五):你瞧,就是这样的爱情
在东京时有个同胞男孩儿没考上理想的学校便和交往快7年的女友闹分手,夜晚更是常喝的酩酊大醉直言要了解了自己,众人纷纷相劝都无济于事,之后女友悄悄搬离所有物品从此两人分道扬镳形同陌路。
我看Love Is Strange的时候有一段被着实感动得落泪许久,那是Ben因为让侄孙的好友(Vlad)给自己当模特不料动怒侄孙,加上平日被侄媳各种嫌弃,忧郁地坐在餐桌边时突然门铃大作,以为是常来的侄孙的好友却不料传来的是一句简单的“George”,还未见人,先前愁眉的Ben却是突然激动得不知所措,他跑去开门,而迎面而来的George是因为受不了夜夜笙歌的寄宿生活逃了过来,一头扎进Ben的怀抱,不管不顾地哭了起来,外面的纽约在下雨,但当时的Ben和George的心则是从滂渤雨转为晴吧。
能够在自己最无助最挫败的时候让自己奋不顾身跑去寻求安慰寻求拥抱的除了至亲也真的就是挚爱了。而当爱人的手臂环住自己,安抚自己,用尽一切力量鼓舞自己时,所有的痛楚和困难就好像迎刃而解般消失殆尽。
你瞧,就是这样的爱情。不是相互誓约爱到海枯石烂,或把对方的名字刻在自己的身上,或迫于压力相约殉情。不是这样“辉煌”且声势浩大的爱情。
年少时我们总幻想打败所有恶皇后,王子配公主。灰姑娘掉落一只水晶鞋,在爱情奇遇里乘风破浪。不,不,不,不是这样的爱情。
那是小小的,平凡的,仅仅是在拥挤的床上一起缩在被窝里,在约会后看着你慢慢走下楼梯去坐地铁,渐渐消失于人群,在你真的去世后用所有的坦然面对其他人却无法移开自己一直注视着你留下的画作的眼睛。
你瞧,就是这样的爱情。一点都没什么了不起的却温暖入心房的爱情。
其他-
特别喜欢这样的影片,虽然拍摄地在美国却不怎么特别“美国”,肖邦的钢琴曲一直贯穿着全片,镜头下的纽约完全充满着人文气息,博物馆,艺术馆好似这城市的代表映入眼前。一点都无传统现代城市那样的速食,高效率节奏,和嘈杂的路人声。一切都是缓慢而娓娓道来的姿态。并且有好些画面真是那么美又那么迷人。
整片并未带上任何悲剧色彩,纵然,主角的工作没了,房子没了,被亲人误解,甚至最后有了死亡,却丝毫感受不到呛呛的悲剧。片尾甚至根本没展示死亡却是用George和Ben的侄孙的对话来表达,一如既往不是悲伤而是遗憾与温情。温情便也许是此片的主旋律吧。
两位男主演得特别好。特别是John Lithgow,由于那部3rd rock from the sun,总被先入为主他的喜剧表演,去年的星际穿越也有他,看到他总有份亲切感。Love is Strange里他扮演的71岁退休画家真是再次击中了我,被嫌弃时的慌乱与无助,见到爱人的热泪盈眶都好像是真实存在似的。
Marisa Tomei也表演出色,特别一段向丈夫表达自己对Ben的不满时实在是能看出那种隐忍了很久的爆发与对Ben的不理解。
看完影片总想着虽然本片挂着“同性”,但正如所有人说的,这不是在说同性的爱情,而只是通过一对同性恋人表现了一段爱情,这爱情是属于任何一对男女,男男,女女,的平凡爱情。
《爱很怪》影评(六):什么都需要运气,而有些人却撑不到那个时候了。
安静有力,情感是欧美电影中少有的细腻,一般在韩国电影中才会有这么细致的情感,快结尾的时候(Subway)的那个镜头,我脑海里有无数个想法燃起,比如他们互相往回跑,然后拥抱相吻,可是没有,当然没有,因为他们都那么老了这么跑得起来。
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死亡。在男孩去他们新公寓的时候我炽热的心情瞬间安静了,我想我是猜到了,不管男孩是愧疚还是什么,我觉得他一点都没有错,每个人青春期的时候都是那样,而重要的是成长。
就好比电影最后的镜头是背光对着夕阳,男孩女孩着一样的步伐前进,夕阳好美,而夕阳总是代表离开和再见,而年轻的活力却告诉这不是再见也不是愧疚和胆怯,我想最后的镜头告诉我的是成长。
《爱很怪》影评(七):Love, you know it
因为我是肖邦的狂热粉丝,所以在影院里看到预告的时候,我就决定一定要看这部电影。期间,不知道感动到流泪多少次。记得Ben问他的侄孙(Joey):Have you ever been in love?的时候,他说:“Love, you know it."
先说主题
当我提“同志电影”的时候,我其实是在局限这部电影。推广人可以用这个词作为电影的噱头,但是这绝不是去形容这部电影的合适词汇。比如,乱世佳人讲得是爱情吗?不是,它讲得是战争。那么这部电影讲得是同志爱吗?不是,它讲得是爱情。而同行婚姻带给他们的问题——比如教会因为George举行了婚礼而开除了他——在我看来不过是一个符号,一个每一段感情或者每一个婚姻都会面对挑战的符号。
有几场感动的场景
1,George自从搬进朋友家才发现他们天天举行派对,根本无法休息,时间久了,心中充满委屈,终于在一天晚上受不了了。此时的纽约下着瓢泼大雨。而另一边,Ben在侄子家也受着“嫌弃”,一个人坐在餐桌上吃饭,门铃响了。Ben打开门,看见浑身湿漉漉的George,两人相拥而泣。他们彼此的委屈,只有他们彼此能够了解。
2,当天晚上,George睡在Ben的侄子家,G睡在上铺,B睡在下铺。B提议他们一起挤在下铺。G爬了下来,和B缩进那张小小单人床。
3,George在给他的一个学生上钢琴课,学生弹的是雨滴前奏曲。一边是学生的弹奏,一边是George的旁白。他念的是一封写给学生家长的信,解释了无法再授课是因为学校无法接受他与和他相伴走过39的爱侣结为合法夫妻,并且感谢家长和学生这些年对他们的感情的宽容和理解。
4,Ben在侄子家的天台作画,有一次下楼回家不小心摔了下来,断了胳膊。经过一段修养,两个人一起出门约会。约会结束后,George在纽约地铁站外看着Ben慢慢下楼梯进地铁,直到看不到Ben的身影才转身离开。
5,Joey带着滑板来到George找到的新住所,道歉无法参加Ben的葬礼,因为无法接受这件事情,并且把Ben在从楼梯摔下来之前正在创作且未完成的画送给了George。George把画挂在了墙上,然后注视着那副还有一半未上色的画。
关于配乐与镜头
开篇说过,我是肖邦的死忠粉。这里的配乐,可以说恰到好处,这可能也是我在观影过程中每每音乐响起,都会潸然泪下的原因。导演通过音乐而非辞藻去表达那些画面背后二人的心境。
我对摄影一无所知。但是从小在纽约长大的先生说,摄影很好的捕捉了纽约这个城市。这个纽约不是自由女神像的纽约,不是华尔街的纽约,不是第五大道的纽约,不是时代广场的纽约, 而是人们生活着的纽约。是大都会博物馆街角的热狗摊,是人们回家乘坐的地铁,是晚上三五好友相聚的小酒馆。
最后
Love is strange,不是因为他们是同性伴侣所以strange,是因为爱上一个人的那刹那,决定与之共度一生的那刹那,相拥的一刹那,亲吻的一刹那,甚至争吵的那刹那。完完全全不相干的两个人,就这么惺惺相惜,却无法解释的那个“爱” is strange。
《爱很怪》影评(八):写点自己想说的好了,
电影感觉是个四星水平吧,但是我给5星
1 关于偏见
joey的父母在joey没有朋友的时候担心到带他去看过心理医生,可当joey交到了朋友,他们又开始质疑其过于亲密的关系。可以说他父母的恐同心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joey,也可算是他和uncle ben一开始关系不佳的源头,所以当joey看到好友vlad当ben画作的模特时十分生气,他认为that’s so gay, ”gay”这个词在这里已不再指性取向,而是某种令人反感厌恶的stupid thing的抽象集合,正如我们说一个人或者一个人的行为好”基”,也许并不是在判定其取向,实际是在表达一种暧昧的负评价。我们无意中就在释放一种反同的立场。也许我们能接受同志的存在,当他们出现在网络中报纸上传闻里,就像joey的父母完全理解Ben和George的关系,甚至在他们的婚礼上致辞表示祝福 可是当事情发生在在自己家时,却不自觉的抵触起来。
我还记得我们系主任某次课上库克出柜这件事,他表示十分不理解的是,为什么新闻发出后,苹果的股价不降反升,并且表示“唉,新买的mac已经没法退货了”。也许老师只是为了迎合公众的态度举个例子,并且选择以一个世俗的立场,但是我当时是有些不屑的。我曾以为这个世界已经温柔到能使那些选择不同的人也能过上被认同的生活,可是我所认知的其实只是从与世隔绝的象牙塔里得来片面。当然,在学校中做一份调查,支持同性恋的比率可能无限接近百分百,可是真在全社会进行讨论的话,这个数字可能要降一半,对啊,去年六月俄罗斯还通过了反同法案,各地纷纷掀起过反同游行,反同暴力事件的新闻不绝于耳,Take me to church的故事maybe在某些国度就是以另一种结局存在着,是被群众拿石头砸死,或者公开被绞杀。
事实就这样存在着,我也不好多说什么搞得像很明白一样。
2关于生活
George在生活出现波折时说了一句“this is really like something out of Kafka”。现实当然不会像小说中那样,一觉起来变成一只甲虫,但是因为举办一场浪漫的婚礼而失去工作的二流狗血情节也不是只存在于电影里。如果说艺术创作来自于生活,是不是生活本身具有就某种荒诞呢。我倒觉得,现实就是一部设定不严谨的av,没有前戏没有调剂,上来就被生活一顿啪啪啪,迫不得已时还得假装高潮去迎合他。爱不怪,生活很怪。
3 关于爱情
不懂,也没啥好说。
不过把影片中有一段我最爱的对白
I have wondered what you’ve been doing with your free nights without me
G That’s not for me,Ben
You know that
For all these year?
G For all these year.
Amazing
I’m sorry I can’t say the same to you,George
ut at least I’ve always been honest with you.
G Sometimes I think ignorance might be a little better.
I’m sorry,George
多少伤心事成了白头后的下酒菜,两人的感情已随时间沉淀起来,真的很棒。
4 最后的一些碎碎念
· Ben和George在一起39年时,Ben已经七十多,所以真爱可能在30岁之后才能遇到么?(终于为自己没女朋友找了个理由,擦
· 片子名字直译为《爱很怪》,我更喜欢港译的《流离所爱》。
· 别看到同性题材就bb行么
《爱很怪》影评(九):这复杂的生活,这奇怪多样的爱
提权力的游戏,生活荒诞如卡夫卡的小说,肖邦钢琴曲
细节很能带动情绪
两人结婚后乔治也因此丢工作,但仍然无怨无悔,不忘教育他教过的孩子“我不希望他们从中学到是因为说出来会面临惩罚就选择隐瞒”(大致意思),携手面对生活的无常,寄人篱下各自不易,分居两地,还是要相爱,本和叛逆的joey,从被joey伤害到彼此因爱交谈,虽然被外界排斥但楼梯间也有支持他们的人们为他们出谋划策,本死后joey在楼梯落泪,愧疚伤心。后来天降的公寓。
生活不容易但也有慰藉,是啊是啊,“生活自有其艰难 但只要坦诚面对就会好过许多“
过去的日子“他们在一起39年,伉俪情深”一句带过,体现在相拥的 “39年后,没有你我很难入睡” 酒吧点酒“伏特加汤力,加半片柠檬,不加冰给他”,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谈论的就是这些啊
侄子家两人沟通的困境,出租公寓给他们的小哥和男友的离开才意识到是深爱,爱的奇怪,更体现他们几十年相濡以沫的矜贵
平日看很多爱情电影都无动于衷的我,看着他们听歌,酒吧骗酒,长街散步,地铁站分别,本离去后留下的画,结局我以为是gay的joey听从自己内心勇敢找到女孩,一起滑着滑板远去,我也跟着笑了,树影间的绿光斑斓,我有些伤感,为本的离去,也为羡慕他们就像电影配乐的钢琴曲一般平淡又隽永的爱情,这世间的爱啊,一对夫夫都面对外界压力勇敢相爱,而我却可能遇不到那个人也不会和谁结婚
绿光的色彩也是电影的一大亮点,台词说"我在绿光里睡了一会,起来感觉大不一样了"天台作画配绿光赏心悦目,结局斑斓的绿光太好看:
《爱很怪》影评(十):在这个温情世界,爱很怪
在电影快结束之时,George和Ben一同在一间酒吧喝酒。那是一次难得的相聚,因为两人虽然已婚却被现实所迫分居两地。结束后,George送Ben去地铁站,路上两人亲切交谈,就像久别重逢后再次相聚的情侣,谈起Ben办画展的梦想以及老来的失意与无奈。
观众大概想象不到这是见到两人的最后一面,也是两人出现于电影中最后一次交谈。紧接着这一幕的便是侄孙(Joey)的登门拜访,他送回了Ben寄居在他们家的时候所创作的一幅画作。空荡荡的新家只剩下George的形单影只,这时,我们才获悉Ben刚刚离世不久。
导演艾拉·萨克斯在这里所使用的处理方式是一种我们所熟悉的“留白”:两人共同乔迁新居的甜蜜、Ben弥留之际的痛苦以及离世后的悲伤都被刻意地省去了;这是一些动情的时刻,将引发观众的情绪波动。艾拉·萨克斯非常聪明地戕止观众的这种移情,并且将“留白”使用始终,从而令影片饱含温情与亲切的质感。
这些被删去的戏剧性冲突原本在影片的整体构架内有用武之地。比方在一开始,两人婚后遭遇的卖房事件中,艾拉·萨克斯只保留了发生在前与后的两个动作:家庭成员间的讨论和寄居后辈家里,而将中间的具体讨论、可能发生的争执和最终决定悉数删去。这些具有情感力度的动作,原本将产生剧烈的戏剧冲突,一如我们在处理家庭伦理问题的普通电影中所能见到的那样。
但艾拉·萨克斯的意图非常明显,他尝试采用一种温情的方式来处理围绕在这两位耄耋老人间的爱情波折和家族限制。故而,我们不再能见到发生在传统家庭内部的冲突,那种冲突往往是被个人利益所包裹的无谓尖啸。即便在两位老人分别住进年轻一代的家里,这种冲突也没有被放大,而是以隐形地方式加剧。
我们丝毫不排除Ben在寄居侄子家的时候对侄女和侄孙所带来的困扰,那位从事写作的侄女内心自然是不如意的,但她表面的宽容与和气却不是“装”的,虽然他们内心也会有小困扰,但他们不是表里不一的人(这由导演的创作定位决定)。唯有一次,当儿子被发现与同学一同偷窃图书馆里的藏书,再加之丈夫对儿子过度严厉的呵斥,她才爆发出对Ben寄居家里致其写作不顺的不满。
如同肖邦在音乐中所营造的那个令人感怀忧伤的世界一样,艾拉·萨克斯有意创造出这样一个温情世界。这是为何影片中不断出现肖邦钢琴曲(多是夜曲)的原因所在,实则与影片的情调相互契合。故而在电影最后,送完画的Joey在楼梯上痛哭之时,这同样不是一种动情时刻,而是类似于侯孝贤“发现”的中国人的表达方式(想想《刺客聂隐娘》中隐娘的掩面哭泣)。
虽然艾拉·萨克斯的成效明显,但是当最后Joey骑着滑板车与女友一同在街道上飞驰,我们还是感觉到了导演过度的用意。这一幕无非是让观众联想到那天晚上Ben对Joey所讲的恋爱道理:下次见到,你要主动打招呼。而此时此刻,Joey寻获爱情的成功也便可以告祭Ben的在天之灵。这个动作-影像因而成为本片的一处弊病,实则可以换种方式处理,而不是像现在所看到的这样一味地将观众拉向“Love Is Strang ”这一电影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