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永远十六岁》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永远十六岁》经典观后感10篇

2018-05-21 21:4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永远十六岁》经典观后感10篇

  《永远十六岁》是一部由琳·谢尔顿执导,凯拉·奈特莉 / 科洛·莫瑞兹 / 山姆·洛克威尔主演的一部喜剧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永远十六岁》观后感(一):幻梦最后只能用俗套来结尾

  《永远十六岁》像一个成年人永远的幻梦,希望可以一直活在对世界好奇探险恶作剧和不负责任之中。梅根像所有不愿意长大的人那样,无法面对成年需要工作需要交际需要婚姻的世界,她就逃走了。

  想躲在一个所有人都不认识自己地方,哪怕不是天涯海角,只是隔壁小区

  电影的前半部分燃起了观众对整个故事疯狂程度热烈期盼,盼着梅根真的能在她的幻梦里疯狂地重过一次高中时代可惜,这个幻梦破得太快太狼狈,它就在克莱格跟梅根在街上亲吻的一瞬间,就无法挽回地滑向了俗套,内心成长故事变成了寻找真爱的好莱坞样板戏。当梅根在机场说,我是一条拖着已经蜕掉的皮不肯撒手的蛇的时候,这个场景突然有点可笑,仿佛所谓的遵从自己的内心勇敢地做抉择,就意味着换男朋友似的。

  所以梅根最后换了男朋友,那么然后呢?她是否就能成熟起来啦能理清楚自己要去做什么工作啦要成为怎么样的人啦,导演好像一点也不关心

  或者导演给梅根安排了一个律师男友是为了让梅根从此根本不需要工作,只需要陪陪安妮卡逗逗小乌龟给律师男友讲几个冷笑话,就可以无忧无虑地16岁下去。

  《永远十六岁》观后感(二):断舍离

  《Laggies》是一部很特别的电影,从开头就能猜到结尾,看到Megan和 Annika的老爸搞上那段,我脑海里只有WTF……结局虽然俗套却又合理评论两极化,晚上睡前回想一下,突然觉得,能把俗套的剧情拍出了不一样感觉,算是部好片子了, Megan,是个勇敢真实的好姑娘

  时光流转,有一天发现曾经亲密无间的朋友爱家人,变成了另一个人。他们质疑你,说你怎么能还像以前那样,要适应现在的节奏,要赶紧做好计划,找到自己应有的位置。很多人,就是这样被推着前进,一点一点,变成了自己不喜欢样子。而Megan,她追求真实,听从自己的内心,果断地跳出来,重新开始,寻找自己真正属于的地方。也许会怀念曾经的美好,但她知道,过去终究过去了,再也回不来了。

  斩断对过去的留恋,舍弃不该有的牵绊离开不属于你的地方,才能真正获得新生

  《永远十六岁》观后感(三):生活的框框,青春影子

  30岁左右的女人,有一个固定的男友,所有人都认为她应该结婚、找个稳定的工作,就这么生活下去。但是当同样有此种想法的男友求婚之后,Megan却更加犹疑了。

  开始看译名还以为又是个返老还童科幻片呢。并不是。凯拉•奈特利饰演的女主年龄没有变小,但是却不想同身边的同龄人那样就此定下自己的人生轨迹,内心还在游荡,还在寻觅。这才是译名的主题思想

  无疑,她是幸运的,在意识到眼前的生活并非心中所想之时,恰有一个机会,让她和一个青春少女结成伙伴,寻回内心的青春不定的状态。甚至偷偷住到少女家里看,被少女的单身父亲发现之后,很自然地互相看对了眼。。。

  跳出生活的框框,获得另一番风景

  这片子如果不是处在同样年龄段,有同样困惑的人看来肯定相当无聊无厘头,但对处于类似近况的人来说(比如我)还是很有共鸣的。虽然影片理想化的,现实中往往缺乏那份不顾一切执着勇气,但困惑和向往并存,隐隐若现。在这个别人都期待你的人生轨迹得到固定的年龄上,自己却总是有那么一点点不甘悸动,四周是生活的框框,内心却有青春的影子。

  另外关于影片的英文Title,Laggies,查了半天没有这个词,还好Wikipedia上还是给出了解释:The directors have explained that choosing the title "Laggies" was a complex decision. Shelton revealed that she had never heard of the term laggies before making the film, but screenwriter Andrea Seigel insisted it was a common term for adult slackers. As the film was made, Shelton realized that no one except Seigel had heard of laggies before. However, the title stuck, although in the UK the film was released as Say When.

  大致意思就是说,这个词导演也不认识,编剧偏说有,还说是很常见的形容成年懒散人士的热词。但在影片制作过程中,导演越来越意识到这完全是胡扯:除了编剧,所有人都没见过这个词。但是破罐破摔,就这样吧。在英国放映的时候名字用的是Say When

  《永远十六岁》观后感(四):当你有勇气蜕变的时候

  一直很喜欢kera Knightley,从小就喜欢,不知道是喜欢她的英伦腔,还是她那懒散随性又略显尴尬性格。本片亦是如此,已经30岁的Megan,没有结婚,没有正经的工作,还在摸索自己的人生方向。不,她只是迷失了方向,并且害怕去寻找真正的自己。和身边的朋友格格不入,和男友的关系停滞不前。而这时她找到了Anika,对于Anika来说,也是找到了Megan。两人对彼此的生活有了很大的影响,互相依赖。以致最后megan爱上anika的律师父亲。本来只是一星期逃避,变成了一星期彻底的改变,她认识到了自己想要什么,于是和男友分手,和律师父亲happy ever after。 故事结束

  豆瓣上评分很低,在看之前有点忐忑,害怕浪费90分钟看一部烂片,可90分钟后,对自己的人生也有了一个小小的反省

  Megan随性的性格让她的人生一直都是floating的,随波逐流。就像她装作anika的母亲老师谈话时说的一样,当老师问起anika有没有计划的时候,她也说了,你都不知道未来你会改变成什么样的人你如何做计划,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或什么才能让你快乐的时候,活着就像漂浮着一样。Float。

  我的生活有一个节点,当时变得很迷茫,总感觉自己的朋友还在止步不前,可自己已经突破那个点了,从此之后,出去聚会聊天,也变得格格不入,说什么话总是小心翼翼,害怕自己的话被他们误解,活在这种生活里很累,你需要跟让你舒服的人在一起。可是毕竟是以前的同学,那么多年维系的好友关系,社会舆论世俗规则告诉我不能抛弃这一切,suck it up,只有自己独自一人在家读书看电影的时候才能感受到真正的自己。

  U can't keep putting aside what u want for some imaginary future, u just gotta suck it up and go with ur gut.

  《永远十六岁》观后感(五):任性的心随我动与定位的自我绑架

  这是一个关于寻找和放弃寻找,定位与坦然失控放任自己的故事。它与青春有关,更与人生的选择有关。

  在这部电影里,我觉得凯拉奈特利主演的梅根并不漂亮,不过科洛莫瑞兹很漂亮。她们一个正值青春一个青春已逝,但是都拥有一颗青春的心,经历青春的人习惯了给自己定位,而还未经历的觉得未来是那么的遥远定位总会偏离航线,所以过早的给自己规划好人生毫无意义。这是一部鼓励享受当下,跟着内心走的很唯心的文艺片。

  不论我是否同意这部片子的价值观和论调,这部片子还是有几个我所喜欢的点:其一是梅根在给一个人打耳筒时说数三声就开始,但是当她数到二时便开始行动了。有时候在恐惧来临前就去应对它,解决它,反而比它真正出现时更能有效的面对;其二是那只乌龟,我也曾养过两只小小的巴西彩龟,但是它们都离开了我,而最近又看了丁墨的《他来了,请闭眼》,书中有一只叫做沉默庞大的乌龟,觉得乌龟是一种既通人性又很好养的动物同时它还很安全,也许我可以考虑以后再养一只。

  永远十六岁,很轻快的片子,有些观点或许会影响一些人的判断和选择。还可以。

  《永远十六岁》观后感(六):确实三观不正

  虽说爱情不分对错,但是女主的行为确实让人不齿,抛弃了陪伴多年的好好男友不说,而且是在男友订婚期出轨了,不过幸好的是他们两个没有真正的结婚(不然婚后才知道她出轨了,那男友就亏大了)。其实女主给我的感觉就是厌倦了她从高中就一起的男友而已,想去寻求新的刺激而已,决然的和男友分手(陪伴多年的男友)了,只为了一个认识不到一个星期不到的单身(拖着个孩子的)律师 一同生活,我想这东西可能电影才会有吧。。。

  总之就是女主让人恶心!难道想寻求安静,想逃离多年(已厌倦)圈子的人,就通过这种不道德方式处理?看来电影名字

  《永远十六岁》说的就是个25左右的女人,去处理连小孩都觉得无语的方式来整理自己的感情吧。

  《永远十六岁》观后感(七):被资本主义文化工业迷惑产生幻觉温馨的电影

  很早的时候,还是中学时代每周六晚等着看佳片有约的时候,就发现了,有很多电影的导演不像某些大导儿那么有志向,他们拍的东西都很细腻表现的都是一部分失落人的心情

  之后就明白了,只要心情不好,关掉电视机,看看这样的电影就好了,试着去理解电影里的角色,试着去理解自己的状态。

  远离人际关系中的小团体,是一个真正的难题。这样的故事若发生在身边,纯粹自己找抽。不说电影剧本里的巧合与偶然是否能够发生,就连这样电影,想都不要想。这种电影在身边的语境,就像是一时困惑的观影者一样,都是被忽略不计的,被语境判定为无意义的。

  其实,我个人对这部电影的理解并非是讲关于出轨问题的。女主角父亲出轨,只是个女主角一切糟糕情绪爆发的引子,也许误导观众,但肯定误导了女主角的一些犹豫思考,直到女主角的父亲后来为女主角点明了,与出轨无关。这部电影,是一部关注人性的个性的浓浓的温馨故事,非常温馨。

  要寻找意义的话,自然只要去这样的电影里寻找了,不过,帮助自己渡过困难期的还是自己,还是要加上一些对现实的理解与无奈。但是故事,永远是让人暂时远离伤痛良药,而非简单的致幻剂。海扁王的小p孩也出落得有几分美人色了,时间真不简单哦。

  《永远十六岁》观后感(八):女主真的做了毁三观的决定

  很多人都说这部剧三观不正,但是在人生的道路上,没有人能够完完全全的做出最正确的决定,尤其是在走向成熟的道路,在那时我们不知道我们自己是谁,不知道想要什么,所以很容易犯错。而剧中的女主看似做了一个自私的决定其实却又是非明智的。从电影的一开始我们可以看出,她对在朋友圈中的不合群,和对男友的疏远,如果她为了所谓的道德坚持这一切那么结果会是什么呢?和朋友闹翻,和男朋友结了婚,有了孩子,却从不觉得幸福。也许终有一天还是会忍不住投入别人的怀抱吧,毕竟所有人都是感情动物。所以为什么不在这些悲剧的一开始就先做个了断呢。让她的男友也有机会和时间找到自己的幸福,而不是像那个律师爸爸一样受伤那么深,承担难么多。我很高兴女主能在一切不晚时找到自己,并做出正确决定,即使不能最后跟律师爸爸在一起,至少也在追求自己的幸福,而不是被生活决定。(⌒▽⌒)

  《永远十六岁》观后感(九):To be yourself

  这部电影适合给大学生或者是现在处于迷茫状态感觉疲惫人们看这部电影适合给大学生或者是现在处于迷茫状态感觉疲惫的人们看,或许如今这样的我们会因为别人的眼光而变得不开心,会去质疑自己,或许我们不应该这个样子,但是,这正是我们迷茫和疲惫的原因,因为我们在失去自我,成为别人眼中的自己,而不是to be myself,电影里的一句话wake me up:It's stupider not to start paying attention to who you are and what makes you happy.Otherwise,you just float.做自己,其实别人眼中的自己或许很完美,但是我们都爱偷懒,何必让自己一直都活在别人的眼光里呢?你不能一直都演,因为你也有怯场的时候啊,做自己,做自己电影里的主角,你才能活的更加地精彩

  《永远十六岁》观后感(十):影片给了选择,但是没给确切答复

  上礼拜看的这部片子,囫囵的看完之后,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首先这并不是一部多向上的片子,以一种习惯性的理解来看,也许会觉得那是一种胡闹,但是就像主角遇到的,在正常生活中总是时常会遇到一些从来没有考虑或者是计划过的事正扑面而来,而你根本没有选择,因为这似乎本来就是如此规定的,在那些条框的前面加上“应该”这一前缀时,它就变得理所当然。

  以前会想以后我会变成什么什么样的人,不仅仅是外表更多的是一些之前的理解,等到变成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才发现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失去的却比拥有的多很多。

  这礼拜去参加一个同辈哥哥的婚礼,“是该”,“应该”,在听到25岁这个词眼时会很习惯的套上去,然后感叹我还很遥远,无限的把自己往16、7逼近而不是去主动的靠近26、7。我一直不知道同龄的是否已经把一些责任看作理所当然,把一些之前的行为看作幼稚。我很肯定的、从心底深处觉得我还没有接受这种设定。

  在影片里,主角的痛苦来源于她还处于之前的设定,然而周围的人显然已经深谙现在的处世方法,当高中的闺蜜鄙视她幼稚,男友提出求婚,她对这一切都显得猝不及防,所以她选择逃避,那时我始终认为主角在逃避之后也还是要回去再去接受那种设定,也似乎那才是一个别人看来合理也圆满的结果。

  (还有,我觉得凯拉 奈特莉的牙齿咬合真是美,她每说一句话我都忍不住倒回去再看一遍)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xMTg3Mzg3OA==&mid=100000013&idx=1&sn=639a1b5ed313bd088e2ccc8a8c89972b#rd

  (内什么这我公众号链接,其实也就放一下,没指望什么)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