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百鸟朝凤》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百鸟朝凤》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2018-05-26 21:50:0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百鸟朝凤》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百鸟朝凤》是一部由吴天明执导,陶泽如 / 李岷城 / 嵇波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百鸟朝凤》观后感(一):唢呐匠与动物精神

  在马歇尔《经济学原理》第1版的首页书名作者姓名、所属大学和“第一卷”的字母之下,是一段拉丁短语自然从不飞跃。

  焦三爷对游天明说,唢呐是吹给自己听的。说这话时,焦三爷也许是无奈,也许是自我安慰,也许是命运的预见;但中国人,永远是活在当下,活在鲜活现实中,在对迷惘未来中承担着当下的使命,哪怕是面对悲观的未来和注定前途不妙的命运。

  游天明的父亲说,天明可以吹百鸟朝凤了,咱祖坟上是喷火了。游天明的父亲还说,吹唢呐能挣几个钱;游天明的母亲说,咱不吹唢呐了行不?这是蕴含着动物精神的智慧

  游天明承载着父亲未实现理想,不但是荣耀,更是现实的智慧:天干三年,饿不死手艺人;游天明承载着焦三爷的骄傲:这无双镇不能没有我们的唢呐;承载着焦三爷的缅怀:孝子贤孙跪倒一大片。游天明顽强地恪守着自己的承诺:我答应过师傅的。或许游天明从来没有想过,我要怎样才能把唢呐传承、创新、发扬光大下去,哪怕是在西安古城墙的唢呐艺人身上看到了自己固守唢呐传统而导致的未来命运缩影

  当焦三爷悲壮地从唢呐中流出自己的鲜血时,游天明父母的动物精神显得如此令人憎恶。这种二分法的对立,一股浓浓的道德说教暗示着:传统是悲壮而伟大,舶来的是浅薄苍白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在这样站在道德制高点的审判下,人人都成了唢呐匠,麻木接受进化的作弄。

  不到两百年前,达尔文写道“在长期观察植物习性时,我发现所有地方的动植物都准备好随时应对生存的危机,这让我明白,在恶劣环境下,适应性强的动物将会生存下来,而适应性弱的动物将会消失。新的物种形成了。在这里,我了解到了:进化是如何产生的。”

  在更遥远的两千多年前,子贡对老师说:我不想将我不想要的强加给别人,别人也不要将他们不想要的强加给我。老师回答他:子贡啊,别脑子进水了,你想要的就可以强加给别人,别人想要的就可以强加给你吗?人没有深远的审察、思虑、谋划,必然缠附祸患。蹈行、践履“闻、见、学、行”“圣人之道”智慧、所得君子,永远处在创新、创造之中啊。

  孔子的智慧是需要传承的,虽然未必能真正领悟并践行,但没道理连子贡的境界都不如。幸好在一片麻木中还有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蓝玉。聪明的蓝玉是拥有智慧的,并且是更有资格在未来真正将唢呐传承下去的人。在考验人性时刻,蓝玉虽然有犹豫,但更有担当地维护了游天明;在历经命运几次捉弄后,想到的和做到的不是麻木地屈服而是勇敢对抗,并且仍旧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这是这部憋屈的类希腊式悲剧给人的希望所在

  《百鸟朝凤》观后感(二):其实这是一部直男癌晚期对当代未婚大龄女青年的控诉

  完全看不到所谓的传承,非得用老太太给三爷端洗脚水才能表现时代背景吗?那个时候也不是民国了,已经倡导男女平等了,兴许这种细节也是为了显得三爷心气高吧!

  整个片子看下来,比起传承唢呐,三爷更迷恋的是唢呐带给他的身份感吧,颇有我“泱泱大清朝”之感。以前你们孝子贤孙跪倒一大片求三爷我吹,我就不吹,你们受不起,现在呢,不用你吹,于是心里就不平衡了?非得逼着人家吹唢呐,人家也要吃饭的,就不能出去找个工作然后一边也继续当做业余爱好吹唢呐吗?非得跪倒一大片求着你吹你就满足了?

  颇有直男癌晚期对大龄未婚女青年说“你们现在被求着结婚还不结,想当年我们男人娶几个,一个倒洗脚水一个递毛巾一个接口水”!

  《百鸟朝凤》观后感(三):《百鸟朝凤》:时代滚滚向前,一曲挽歌奈何天

  看完电影《百鸟朝凤》,思绪很乱,决定不坐公交,直接走路回家。下着雨,我撑着伞,走了1个小时,走到家。一边走路,一边回味着《百鸟朝凤》电影里的场景,也联想到了其他不相干的事情机械地走着路,思绪却早已飞到十万八千里外。

  电影正式放映之前,有一小段吴天明导演拍摄现场的视频,然后是张艺谋的讲述:““吴天明是我电影之路的伯乐,也是第五代导演的伯乐。没有他就没有《红高粱》,他改变了我的人生,改变了我的命运。”接着是《愤怒的公牛》的导演马丁·斯科塞斯对《百鸟朝凤》的高度评价:“吴天明,一位电影界真正的巨人。”

  看着这一小段视频,我的眼泪就忍不住夺眶而出了。《百鸟朝凤》是大师吴天明导演的绝唱。看着视频中的他,哪里会想到如今已经是阴阳两隔。

  《百鸟朝凤》讲述的是无双镇的唢呐王焦三爷和他的徒弟天鸣的故事影片从天鸣拜师开始,到焦三爷去世结束。在短短两个小时里,讲述了唢呐收徒,教学和出活的全过程,也讲述了唢呐面临的困境。李岷城饰演的游天鸣和陶泽如饰演的焦三爷爷新老两代唢呐艺人为了信念坚守所产生的真挚的师徒情、父子情、兄弟情。

  演员陶泽如演得出神入化,他把自己化身为了焦三爷。焦三爷用生命在吹唢呐,陶泽如用生命在演戏,陶泽如就是焦三爷,焦三爷就是陶泽如,艺术是相通的。

  也许,焦三爷从未把自己当做艺术家吧,他一直认为自己是手艺人。焦三爷有一段非常经典表演表达了他对唢呐的爱。天鸣第一次出活之后去看望他,给他买了烟草,给师娘买了一块布,买了新鲜的肉,还有一些点心。焦三爷很高兴,拿出藏了二十多年的酒,和天鸣一起喝。酒过三巡,他拿起唢呐,对天鸣说,唢呐不是吹给别人听的,是吹给自己听的。然后他非常快活地表演起来,表演完就倒地了。我的心一沉,以为他出事了呢,没想到他是睡着了。师娘说,他这是高兴的。

  艺术是艺术家自身的一种表达,真正的艺术应该为自己而做,可是,又不能不考虑受众。艺术与受众之间平衡的把握重要。有些人选择坚持为自己创作,坚守自己的价值观,但他们的作品可能很小众;而有些人,为了迎合受众而创作,他们的作品广为人知,但可能经不起历史的考验,流行一时罢了。

  我想,吴天明老师在拍《百鸟朝凤》,也是他对艺术的理解,传达他的坚守和信念,焦三爷又何尝不是他的化身?

  吴天明要拍摄《百鸟朝凤》,他女儿也不赞同,吴天明说:“我不是为了现在的观众拍的,我是为了未来的观众。”

  影片的前半部分,天鸣跟着焦三爷学吹唢呐。天鸣的天分不高,也没有通过焦三爷安排考核,最开始焦三爷甚至不愿意收他为徒。终究不忍心,收他为徒。在最开始的两个月,天鸣天天拿着芦苇杆在河边吸河水。过了两个月,焦三爷又收了一个徒弟蓝玉。蓝玉的天分比天鸣高,他轻松通过考核。焦三爷出活就带上了蓝玉,而天鸣则留在家里跟着师娘下地。焦三爷先给蓝玉唢呐,没有给天鸣唢呐。天鸣赌气回家去了,不想学唢呐。在家门口听到爸爸和伯父的谈话,知道吹唢呐是爸爸的心愿,他自己又回到了焦三爷身边。焦三爷给了他一把唢呐,正式教他学习唢呐。

  影片前半部分讲述的是中国传统的师徒制。现在师徒制已经很少见了。在以前,想要学习手艺,都是通过师徒制,很小就住在师傅家里,吃穿用度都在师傅家,一边跟着师傅学手艺,一边帮着师傅家干活。天鸣和蓝玉的师傅和师娘对他们很好。老舍在《我这一辈子》里也讲到了师徒制,主人公学徒的三年可不是那么容易过的,天天要受夹板气,要干很多活,连吃饭,睡觉的时间都很少。

  天鸣的天分不高,但焦三爷居然把唢呐班传给了天鸣,要教他《百鸟朝凤》。也许很多观众不理解,焦三爷看重天鸣什么呢?焦三爷说道:“我收你为徒,是因为一滴眼泪。你看到你爸跌倒之后,流下的一滴眼泪。”我想焦三爷把唢呐班交给他,是看重他的情谊和信念。

  影片的后半部分,就比较压抑了。我一边看一边忍不住流泪。坐我边上的是一位男生,陪着他女朋友一起看,他女朋友也一直流泪,他一直拉着女朋友的手,给她力量。而我一个人坐在影院里,仿佛就我一个人一般,一边看,一边拿着纸巾擦着眼泪。

  我流泪不仅仅是因为感动,而是不忍。看着焦三爷为了吹《百鸟朝凤》,血从唢呐中流出,还要让天鸣继续吹,自己击鼓。我看着天鸣,那么善良,信守着自己的承诺,一个人苦撑着游家班,甚至养活不了自己,更别说娶媳妇;我看着焦三爷直到生命的最后,还要卖掉老牛,给天鸣置办新家伙;我看着天鸣一个人在焦三爷的新坟前吹着唢呐。焦三爷一生给多少人吹过唢呐,而自己的白事,却连四台都凑不齐……

  其实,逝去的又何止是唢呐呢?历史的潮水滚滚向前,个人的力量在历史的洪流中是多么地微不足道。谁都无法阻挡历史的洪流,谁也无法扭转历史的风向。消失的又何止是唢呐?焦三爷的妻子,也就是天鸣的师娘,除了下地干活,就是在家织布,电影中出现好几个她织布的镜头。现在谁又还会在家织布?麦子成熟,焦三爷和妻子下地割麦,天鸣和蓝玉也跟着下地割麦,而现在手工割麦的也很少了吧,取而代之的是机械化设备;在影片中,不管是天鸣,蓝玉还是焦三爷,回家,出活都是走路,在烈日下走在黄土地上,赶着去出活,而现在,即使没有汽车代步,也有电瓶车,自行车……

  想起木心的《从前慢》。

  记得早先少年

  大家诚诚恳

  说一句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样子

  你锁了人家就懂了

  可是,时代的洪流终究会改变一些原有的东西,红白事不请唢呐,而请洋乐队,吹唢呐已经无法养活自己,养活家人了。

  手艺人,在传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也不应该悲惨到无法养活自己,养活家人,让家人生活贫困中。作为手艺人,他们是应该继续坚守还是放弃?这也是影片带给我们的思考

  那种哀伤和无力感,深深刺痛了观众。我们现在看的是他们被时代裹挟着,挣扎着,也许,未来我们也会如此。时代一直在前进,机器人越来越能干,未来,又有多少职位会被机器代替,我们也许也会无力地挣扎吧?

  《百鸟朝凤》观后感(四):可不可以少些套路,多点真诚

  看了一些影评,承认电影在某些拍摄手法和细节处理方面存在瑕疵,但能不能抛开这些不说,我们这次只看情怀,我想导演拍这部电影的主要目的是让我们追寻那些藏匿在内心最深处的记忆

  这是迄今为止唯一一部我在影院看两遍的电影,得知电影导演已逝去,电影上映过程中的重重阻隔,方老师又以一种卑微方式求排片量。第二天就自己奔赴了电影院

  影片开始是几秒钟的吴导演拍摄时的花絮,然后是张艺谋对吴的评价:你们可能对吴天明不熟悉,他可是大名鼎鼎啊 没有吴天明就没有现在的我。然后是一个看起来很厉害外国导演(原谅我电影小白)称吴天明是电影界真正的巨人。 可能因为自己去的影院,也可能得知现在看的电影导演已逝去,从开始我就满含热泪剧中小天明开始学艺时的艰苦师父的不青睐,每每看到他委屈忧伤的眼泪,自己也不禁流泪。

  师傅说:唢呐不是吹给别人听的,是吹给自己听的。就像吴导演曾说,拍电影不是为了票房,拍电影首先是拍给自己的。 在师傅身上看到了吴天明。

  唢呐由繁盛到最后的衰落和无人问津,和现在的艺术电影有几分相似,艺术电影确实不追求票房,但不代表不值得看,在现今娱乐至死的时代是需要一些有深度的电影让大众深思了,唢呐重回往日的繁盛有些艰难,艺术电影有超高的票房概率很小,但他们都应该值得我们铭记与关注

  你还有很多机会看美队3 美队4,或许你再也看不到一位虔诚的唢呐匠人闷着一口鲜血吹百鸟朝凤了,传统有瑕疵但我们更需要的是尊重和缅怀,不是么

  《百鸟朝凤》观后感(五):百鸟朝凤,不应是“独奏”

  唢呐王焦三走了,游家班班主游天鸣留下了。

  13岁,因为父亲的梦想,游天鸣开始跟着焦三爷学习唢呐;几个月后,想放弃时,为了父亲的期望荣誉,选择回到师父身边;23岁因为对师父立下的誓言,为了师父的嘱托,选择留在农村,守着唢呐。

  天鸣的人生似乎是那么被动,那么沉重。焦三爷说,唢呐不是吹给别人听的,是吹给自己听的。游天鸣不是最有天赋的唢呐人,游天鸣也不是那么得热爱唢呐,焦三爷无比清楚这一点。他说,之所以留下游天鸣,是为着他掉落的那滴泪水。游天鸣实诚而有情有义,很长情,平时闷声不响,但做起事来十分认真小时候因为抽烟不小心烧了麦垛,失了唢呐,后来再未抽过烟。这样一个人,可以为了别人的梦想牺牲自己的人生。焦三选择的正是这一点。

  我是敬重游天鸣的,为着他的担当,为着他的责任感。他肯用自己的肩膀,担起一个文化的重担,无惧无畏,无怨无悔。我相信他是喜欢唢呐的,陪伴了他那么久,承载着他爱的人的爱;但我更相信,支撑他的,不是对唢呐的热爱,不是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而是他心中不衰的责任感。

  我欣赏蓝玉。他不像天鸣那样踏实,但他是为着自己生活的。他很有天赋,很聪明,有些浮躁,也很简单,很坦诚,很轻松。他经历了比天明多得多的不幸,却只用一句话带过,他有梦,会去追。我相信他会过得很好。焦三爷很早便看出了这一点,蓝玉是无法守着唢呐的。

  洋文化冲击着传统,市场化带走了一批又一批村民。唢呐所代表的匠活儿似乎陷入困境,慢慢淡出视野。传统文化的前景,究竟有多难?《匠人》记下了一个村子的衰落,也是匠活的衰落。现代化击溃了铁匠、花匠等等,村民放弃了传承几代的手艺,纷纷进城打工。手艺会失传吗?

  我想,没那么糟的。

  是有人坚守的。有的人为着责任,像天鸣;有的人,为着喜欢,像西安城里吹唢呐的老者。

  但靠他们,真的远远不够。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很好的举措,宣传是够了的,但激励不足。在一个机械化的时代里,手工不应全部为大机器所取代,而应更凸显其价值。在一个文化融合的时代,传统文化不应为外来文化击垮,而应有其鲜明的定位。关于手艺活儿,瞄准的应该是细、是精、是独特,提高精细手工制品的价格,不要多,但要精。像唢呐之类的传统文化,尽管失去了肥沃的土壤,但可以转换定位。焦三说得对,唢呐不是吹给别人听的,是吹给自己听的。作为一项通俗的艺术,是有环境传下去的。如若高校开放唢呐特长生招生,我相信倒是会有一大波人抢着去学唢呐。是了,办法不是没有,关键是有多紧迫,又多被重视。从这点来看,我觉得这部电影是很有价值的。

  《百鸟朝凤》观后感(六):维以不永伤。

  都说这个世界变化快,所以很多名词现在都听不到了,比如江湖,比如唢呐匠。

  都说这个世界变化快,可还是总有人在孜孜不倦的坚守一些别人都看不懂的东西,比如江湖,比如唢呐匠。

  为什么我们会用各种形式去记念某种东西,很多时候是因为它即将看不到了。

  然而为什么我们有时候会用尽各种方式去记念某种东西,我觉得是因为这也许是它们所值得的最好的归宿。

  传承这个事情其实很难说,往好了说是叫传承,往坏了说是叫固执。更有甚者,会继续一条路走到黑的说这叫故步自封,这叫冥顽不灵,这叫茅坑里的石头。

  老唢呐匠兴许就是这么颗冥顽不灵的臭石头。

  教人不好好教,让人家去吸水;教人不好好教,让人家去下地;教人不好好教,让人家眼巴巴看着自己出活只带别人去见世面着急的干瞪眼。

  最后看着人家孩子可怜巴巴的,才拿出一支小唢呐让人家跟着自己学。

  总算孩子成才继承了自己的衣钵,又碰上改革开放招商引资,跟洋乐队斗起了狠。

  拼了一口老血也要吹完那引以为傲的百鸟朝凤。

  小唢呐匠兴许也是这么一颗冥顽不灵的臭石头。

  出师的不是时候,正巧赶上自己这行在马不停蹄的走下坡路。

  活接不到,钱赚不到,难得有个大方的金主给了一大笔钱全都用来告慰同班兄弟和自己师傅。堂堂七尺男儿活这么大只会吹唢呐,连结婚成本都撑不起来。

  眼看着同行的小伙伴打工的打工私奔的私奔,自己却也只能对着一个徒有好几百年历史却卖不出几个钱的唢呐百宝箱望洋兴叹。

  有的时候,人的执念看起来就是这么傻。

  可是又看起来比千金更贵重。

  即便最后只能孤身一人对着一座孤坟吹一曲百鸟朝凤,无处话凄凉。

  太聪明的人往往没办法专注做一件事,他们太过专注于那些奇技淫巧,却习惯性的忽略那些技艺背后的东西。所以能够出师的也只有小唢呐匠这么一个天分不高勤勤恳恳却也不是八面玲珑的人,因为这样的人能专注,更能看得深看得透看到很多别人看不到的东西。

  就是这些别人看不见的东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洗涤着他的灵魂,久而久之激荡出一个旁人无法忽视的闪闪发光的但仍然是个不值钱的东西。

  那种东西,叫做信仰。

  技艺的传承并不难,而信仰的传承难于上青天。

  是,时代变革新旧更替这本无可厚非,可是匠人们的匠心又要去到何处归置呢?

  当蔑视谩骂诱惑一起袭来的时候,是信仰,默默地发着光。

  就让这一曲百鸟朝凤成为绝响吧,这才是对唢呐匠最好的铭记,匠心们最好的归宿。毕竟,唢呐终究是吹给自己听的。

  而坐在银幕前的我们,仿佛沐浴到了唢呐匠们的信仰之光。这也算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传承吧。

  呵,信仰这东西,它确实不值钱。

  然而在这个处处都捉襟见肘的时代,它有时候,能救你的命。

  想起很久以前念过的诗句:

  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这一曲百鸟朝凤,敬那些坚守信仰的人。

  《百鸟朝凤》观后感(七):对电影的疑问我想在生活中找到答案

  焦三爷把百鸟朝凤传给天鸣感受颇多 一是感慨蓝玉善良聪明有天分却没有得到最终的认可不免惋惜 二是天鸣当上班主唢呐却遇上洋乐器的打击 时代追求改变 唢呐匠为了生计各奔东西 焦三爷和天鸣凭一己之力也没能保住人心涣散的游家班 看到后面蓝玉着手创办自己的工程队得到了些释怀 蓝玉聪明却没耐性 得到百鸟朝凤的技艺风光一时 但是不能保证一生忠于唢呐的传承发展 焦三爷不会冒险 唢呐行业遭遇危机蓝玉一心相护但没有因此所累 也算是福祸相依 对于天鸣的结局我不明白电影结局的用意 很希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可以起到宣传的作用 让人们重新认识到唢呐的艺术 但是这根本不可能 洋乐器作为新兴事物风头正劲 唢呐是的的确确的被人们抛弃 自己就是艺术生 技艺精湛的天鸣都难以传承 不知道我今后该何去何从 崇拜天鸣面临现实的问题还可以回答向师傅发过誓 纯粹坚定 结局交代了游家班却没有交代天鸣 不是悲剧 也不是鸡汤 也许以后可以找到答案吧

  《百鸟朝凤》观后感(八):寻找自身价值

  对于这部电影还是赞誉大过批评,但对于是否是个好电影还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借用一段话:“更多的时候人们是为了表达对一个人的追思,进而放松了对作品的评价,但是,为逝者讳这件事不应该出现在电影评论的系统中。以吴天明生前的性格来看,真实客观地评价他的作品,或许才是对他最好的纪念。”

  更多的还是一些细节的感叹,天鸣第一次接活发现不行行师礼的震惊和无奈,收到大笔钱后丝毫不为所动而是转而分给师兄弟们,他看重的不是给的钱多钱少,而是自己这份职业存在的价值和受人尊敬的程度,不禁又扯到医疗体系,一声衷心的感谢和医者非上帝的体谅就足以使人感动和莫大的鼓励,更想要追求的是自身的价值和对社会的价值,金钱其次,然而可悲的是如今的环境让价值和钞票都是那么的难以获得,真的现在优秀的年轻人如果不是为了一点点自己的梦想谁还会选择这样一个职业?天鸣吹唢呐也是为了传承和坚持自己内心的那一点执念,“我向师傅发过誓的”一句出现了两次,那也是一种匠人的精神,一股为了传承下去的精神,然而时代的取代是人力不可抗拒的,只是一种文化的衰落总让人多少觉得不安、惋惜和遗憾...就像之前去周城看的扎染技艺,不知道这个和那么多深埋的民俗非物质文化又能在世间传承多久,亦或只剩埋留在历史书中里的一声喟叹。

  《百鸟朝凤》观后感(九):不往传统 重拾中国民俗文化的初心

  《百鸟朝凤》吴天明导演的遗作,这部电影的说明有那么一句话:如果没有市场推广,这部有良心的影片就可能被淹没在逐利的市场中了。影片充满浓郁的西北风情,以一个桀骜不驯的少年被自己老父强迫学习唢呐为开端,到之后从一个驽钝少年变成一位贫苦缺坚守信念的艺术家成长史,以第三人称的叙事方式,缓缓阐述唢呐在这片大山中巨变,物欲横流的时代冲击中华民俗艺术的兴衰史。

  这部给唢呐一部情书的作品,唢呐的一声鸣响穿透了层层叠叠交融的历史,绕梁三日终究化作了低吟浅唱。在这个年月,我们或许再也找不到那些走街串巷的匠人们,无力悲凉只敢充盈你的内心。不过我们同样也不能回避社会进步让唢呐一步步走向淘汰,失传的独门手艺,传统的匠心已经渐渐成为绝响。

  我们面对商业化的电影市场,中国文艺片到底何去何从,在没有任何利润的商业社会还有多少中国导演坚守心中对艺术的热爱,选择顽强坚守,保持对传统“乡情”,不忘初心,让更多人知道中华艺术的仅剩不多文化瑰宝。影片总体不算完美,结尾过去老套和煽情,但我们之前类似《百鸟朝凤》这样故事还在每日生活中频繁上演。曾经熔炼民族之心的华礼盛德,到现今的荒凉凄惶,祭拜八方,喧哗大恸,如果你现在还在街上看到吹唢呐的匠人,可以献上你小小的爱心,毕竟你还能看到它的存在!

  《百鸟朝凤》观后感(十):憋足了劲写的观后感

  唢呐,它在焦三爷,天鸣,等众多匠艺的生命中呈现,在我这辈90的生命中出现。 以出现的形式,吹奏着或喜,或悲的曲子。 大概是从未意识到,它身为一种吹管乐器,只是幼时听闻,丧事居多,每每听起唢呐的声响,便觉得害怕。 喜事以新的西方形式进行,便甚少再听过它。 唢呐,它曾出现在我们的生命里,只是我们也许是没注意,也许是选择性的把“陈文旧事”遗忘。

  导演选择了这么一个题材,能够让我们重视那些被我们不知不觉遗忘了的东西是好。

  只是拍的时候带着些私心,有点操之过急的意味。

  这部电影也有感人的地方,镜头一转天鸣在焦三爷的坟前吹奏唢呐,我在这头嚎啕大哭。

  真是哭的惨,被导演赚足了一把眼泪,被打的措手不及。

  要是说,很喜欢焦三爷这个角色,有正义,不为钱所动。(某村长儿子祈求三爷吹百鸟朝凤,说钱不是问题。三爷说,不是钱的问题......)哈哈哈,真心帅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