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边缘之舞》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边缘之舞》经典观后感10篇

2018-06-01 20:54: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边缘之舞》经典观后感10篇

  《边缘之舞》是一部由Stephen Poliakoff执导,马修·古迪 / 汤姆·休斯 / 切瓦特·埃加福特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边缘之舞》观后感(一):如何以不平等姿态平等地恋爱

  其实都是挺老套的梗和剧情。

  《Dancing on the Edge》中,男女主角某种程度上就如镜像的两面。借用摄影师Sarah的话:“再也找不到比他俩相差更多的人了吧?”诚然二人本质有着共通之处,譬如耀眼容貌轻浮表面固执灵魂——但就气质而言,一个是跳跃的火苗,一个是浮动的冰山,营造出的氛围全然不同

  amela是最典型交际花,美艳优雅、轻佻,从第一话登场起就洋溢着纸醉金迷的名媛气息。她衣着华丽表情高傲言语尖刻,住在奢侈的大宅里,拥有自己社交圈,与王室子弟来往密切,没有正式工作却深谙上流社会法则。她像大多数碌碌无为贵族一样,从不早起,耽于娱乐,对心仪的男子毫不掩饰地引诱,对长大成人弟弟保护欲过剩。即使是她名义上的朋友Sarah,言语中也不自主同时流露出对她高不可攀的仰视,以及空虚度日的不屑。她的美丽傲慢似乎都建立在与生俱来地位上,好像一恍神就会被时代遗忘

  而Stanley,他只是个处在上升期的小杂志主编。他的工作环境窄小、简陋、初成规模,而他成日睡在杂志社或母亲家里,好像自己从没有过真正的住所。但他活跃忙碌圆滑、充满激情积极出没上流社会场所,与达官贵人们相谈甚欢,被他们所赏识。他撰文、画漫画指挥乐队计划电影,多才多艺野心勃勃地为未来勾画了无数蓝图。他不放过每一个可能轰动舆论机会狡猾设计大胆冒险。虽然是新兴刊物,他的文章依然得到不少业内人士的推崇,使他能风度翩翩行走于每一处正式而尊贵场合

  这是两个一开始就站在落差位置上的人。他们熟识于衣香鬓影的聚会,之后她坦然邀请他参加火车上的野餐,目光几乎一直没有离开过他周围。在小小的火车隔间里,她举手投足几个流转的眼神熟练暗示就诱得他靠近,之后便如蜂群遇见花蜜,在床榻间纵情交合。从头到尾,Pamela是完全占据了主动权的人,甚至包括亲密时的姿势。Stanley像是她相中的猎物,抵御不了危险甜美的蛊惑。

  在社会地位上,Stanley显然远不如Pamela。他大力宣传的新兴黑人爵士乐队需要各方势力推波助澜,跑得他应接不暇,而她甚至不用他开口求助就知道要做些什么来疏通他的障碍。早期的Stanley在Pamela面前不时会流露微妙谨慎,当她说起野餐时他暧昧感谢她的赞美,之后又反问:“是赞美吗?”而Pamela就算示好也始终保持她特有的姿态,玩味而娇媚,会让你觉得什么都在她掌握中,她是支配者。

  但这种假象很快就能看出破绽。

  tanley只是个闯入上流社会的平民,但他从未失去过自己的自尊。他对任何人都能做到不卑不亢,时而文质彬彬,时而大大咧咧,绅士且不乏可爱无赖。他对自己有充分自信,对追逐梦想一清二楚,他向上爬的气势一往无前从未终止。很显然,他并不那么挂心男女情爱,和杂志社同事Rosie的露水之欢只是各取所需,从Rosie不信任评价中足够看出他对恋爱的态度。他拥有年轻英俊外貌良好教养风度,面对急于攀附的对象Cremone夫人,也会不经意地流露些许异性魅力来讨好她。他还是个明显的机会主义者熟悉女主唱死去时除了悲痛更是第一时间意识到这当中的新闻价值,以此为动力,再次精神抖擞投入工作中。

  而Pamela呢?她大概比任何人都清楚自身真正的价值有多么容易被遗忘。每一次与Stanley会面,她或多或少都会含蓄提醒他,自己关心的“不止是衣服男人”。他们的谈话中她从不按常理出牌,却一次又一次观察到他作品里的变化,揭开他内心深处想法,“我知道你觉得我不是真对你的杂志感兴趣。”她看似漫不经心,却有敏锐直觉锐利眼光,善于随机应变。但贵族的桎梏女性身份压制着Pamela,她的生活始终空洞压力有增无减,甚至会在日常的小摩擦后突然情绪化忍不住泪水。她担忧并羡慕着天地比自己广泛得多的弟弟,同时因彼此共有的冷酷父母焦虑,痛恨这个充满歧视保守势力的社会框架,也痛恨无法改变现状的自己。

  可Stanley的出现像是一道光,他俨然在扮演他漫画中那个有着神奇经历主人公,不断冒险,积极探索。他的打字机时刻指尖下忙碌,发出愉悦声响。他告诉Pamela,只要自己愿意,甚至能带他们去月亮上——对于Pamela来说,Stanley身上有着她最向往的一切,那么明亮绚丽生机盎然。在他面前,她保留着贵族的矜持,却又不由自主被吸引。所以她在Stanley面前单纯地哭泣,在找不到弟弟行踪时贸然向他求助,甚至大过节跑去他家一起用餐。她告诉Stanley,看到杂志就会想起他,而他促狭地问她每周只会想他一次?她笑着说这已足够。

  而当Stanley快活地又一次耍弄了上流社会,挑衅了纳粹,在德国人晚宴上公然让才华横溢的黑人乐师演奏后,Pamela望向Stanley的目光渐渐变得更加闪耀和坚定。在夜空的焰火之下相拥共舞后,她从他背后叫住他,对他说:我爱你

  那一瞬间,Stanley异样的表情足以证明Pamela惊人勇气。但之后的事情更令人惊讶

  因为她微笑着重复了一次自己的话,用最明媚的眼神注视着他,说:但我们都知道你并不爱我。

  他没能反驳,因为她并没给他反驳的机会。在交谈中她几乎永远掌握着主动节奏

  她说:我现在一点也不介意,也许是因为我相信,我能让你爱上我。

  他的回应断在半空,最终化为炙热的吻。

  骄傲敏感坦诚、时刻不忘保持优雅坚韧微笑,这就是Pamela。她的冷淡中有自省和尊严,轻佻下是勇气和柔情。被她这一刻直率表白强烈推动着,Stanley对Pamela的情感开始产生质的变化。他的表情从诧异犹豫转向迷茫

  对于年轻气盛记者来说,这个难以预测的女人到底算什么呢?无疑他是喜欢着她的,他会被她鲜艳的红唇和妖娆身姿所吸引,会把与她的合照挂在离自己最近的墙上,看到她情绪莫名失控会紧跟出去柔声安慰,尽力协助她有些任性傻气的寻找弟弟方案惬意地迎接圣诞节她突然闯进自己家像小孩一样扑进怀里的吻。他会在言语间迎合她顽皮浪漫的小念头,由衷赞美她的妆容,与她一起窃窃私语后开怀大笑。他们日渐熟悉,足够默契,他了解她的狡黠、她的需求她的眼泪。他们在多处公开场合下携手并肩,出双入对,旁人看来俨然是赏心悦目伴侣,眼神胶合,姿态亲密。

  但这时候的他确实不爱她。至少不够爱。

  在共同扶植的黑人乐队女主唱暴卒之际,Stanley也迎来人巨大的转折。挥金如土的美国富翁收购下他们的小杂志社,记者们不用再在狭小书桌阳台上抱着打字机挤破头,他们将拥有真正的办公室,Stanley的职位薪水会得到巨大的提升。这一切既得益于Stanley敏锐又冷酷的新闻触角和创作才能,也得益于他与Pamela亲弟弟Julian等各贵族间那些千丝万缕联系。与此同时,他也需要放弃一些东西,譬如各种企划的主导权,譬如对杂志未来走向把握,譬如那个承接着月亮般梦想的漫画小连载。野心喜悦充溢着Stanley,让他并无时间去细细品味不安

  可Pamela却比他孤独敏感得多。年轻的弟弟即将去美国发展事业,她将独自面对冰冷的宅第和双亲,对神秘的美国富翁她更是保持着一种无法言说的警惕。而沉浸在未来中的Stanley却不能理解她眼中流露的深深寂寞,直到晚宴上她挂着空虚的表情举杯祝福“我祝在座的各位一定都会像自己期待的那样成功——通过为Masterson先生工作”时,他才露出异样的目光,似乎感应到她那种个人价值日渐失落无助,也警惕到自身的境遇。之后他迅速离座回到杂志社最后一次检查工作的举动,是庆幸还是自省,实在别有意味

  人生中细节里,Pamela其实对Stanley是更偏向于依赖憧憬的,但她的言语行为却往往在有意无意中点醒或刺激着Stanley。

  说到底,因为他们的信念意志中有着许多共同的东西。他们的灵魂是融合一致的——新兴艺术的挖掘,人种平等的思想渴望反抗心情利用规则的狡狯,以及最终不约而同做出为保护无辜友人Louis不惜挑战健全法制的冒险决定——这对于Stanley来说不容易,是少见的看到他流露真性情正义感的时刻;这对Pamela来说更不容易,她几乎是在亲人原则之间做出了这个选择。虽然并不曾真的对弟弟犯下的杀人罪行有所了解,但潜意识中深知Louis的清白,还是毅然陪在了四面楚歌的乐队身边。

  出现在Louis身边的Pamela,对于Stanley来说是一次新的猝不及防。他喜爱她,却未真的对她全心信任与了解,而她却令他再一次刮目相看。奔赴车站前Stanley一再认真地劝说Pamela回家,并留意到她丢下Julian的事实。此时的他,无疑没有去考虑到任何身份、金钱机遇利弊相关,他是在真心实意地担心这个女人,担心她那一触即碎的家庭和她苍白努力的微笑。

  但Pamela还是留了下来。这一决定让她失去了最珍视的东西,也得到了最重要的东西。

  再一次共同乘坐的火车之旅,是Stanley和Pamela最后的情感升华点。两人默契地掩护乐队混迹在头等车厢中,Pamela的机智打发了前来查证的各种专业人员。Stanley轻声说,我们的确需要你。Pamela的表情悲喜难辨,与Julian电话未遂满怀焦虑的她已经拼尽全力

  送别脱离危险的Louis,所有人松了一口气,Stanley第一反应动作是不自觉地揽住Pamela的肩膀。她对他也报以释然与信赖疲惫笑意。她去候车室拨通往家里的电话,他最终放心不下她独自一人,跟上前去,却看到她因亲弟自杀的噩耗而崩溃的容颜。她彻底地失控,对他嘶声哭喊:我都干了些什么?我怎么能留他一个人?What have I done?

  他试图拥抱她,勉强组织几句苍白零碎的安慰,声音混乱犹疑。最终他紧揽她颤抖的身躯,果决、郑重一字一顿地说:

  我爱你。

  一遍。又一遍。

  如此走来,早已成为彼此的记忆那一部分。他知她聪敏骄傲,他知她柔弱仓惶,他知道她对他无法自抑地渴望,却不可能放下尊严苦苦纠缠。他知道自己需要她,也被她所需要着。

  不可否认这一刻的感情中多少有同情与怜惜,然而那正是因为在她内心防壁全面崩塌的这一刻,他如此地想要保护她,守住她的溃堤,却发现自己对这汹涌而来的悲伤绝望完全无能为力

  他唯一能做到的只有爱她。

  这是Stanley对自己情感的确认,也是对Pamela之前表露心迹的坚定回应。

  命运转折起落之际顺势而生的爱情,在最炽热也最冰冷的时刻,催化成熟

  《Dancing on the Edge》本质上是一部极为内敛的古典剧,剧情淡淡道来,确实沉闷,却不难看编剧为它注入的苦心。它的情感节制细腻、优雅,用许多不易觉察的小细节用来刻画角色,这些人物群像的关系变化才是这一平铺直叙故事最富戏剧性之处。往往演员一个不自然的动作,一个相视而望的眼神交换,你就能意识到有什么在发生变化,伏笔已然埋下。阴晴不定的Masterson、偏执焦躁的Julian、明哲保身的Arthur、刻板阴沉的Harry、不安现状的Cremone、再到无比强势又极度脆弱的Pamela,以及时而热情又时而薄情的Stanley,他们都是自身充满矛盾个体。一开始你很难看好Stanley和Pamela这段轻浮的关系,却随着主线进行时轻轻点缀的情感脉络一步一步发觉,他们真的可以给予彼此幸福

  与之相映成趣的是另一对黑白官配,Louis和Sarah。俩人之间虽有种族隔阂,但因家庭背景的种种关系使得阶级距离更近,从一开始就相处得极为自然,一面志同道合,一面情难自禁。但他们最终分道扬镳,男人输在了信任,女人输在了勇气。你可以说这是命运捉弄,也可以说是性格使然,但最终落得连个温情的告别都不剩,是多么讽刺

  而时代的车轮已经滚滚碾过,将艺术、文化商业政治人性统统推向变革悬崖固步自封的、歧视他人的、引领弄潮的、两面讨好的、恐惧变化的,形形色色的灵魂都无法完全控制自身的命运。惊世骇俗的冲击过后,一切看似恢复到原本的平静,但早就有什么暗涌的东西发生了质变,随着时间一点一滴渗透到全新的世界中去。

  就如失去亲人的Pamela,让身侧Stanley轻握她的手,看舞台上黑人女歌手深情而从容的演唱,静静绽放她从未有过的娴静笑容。

  愿他们永伴对方左右。

  补充:

  作为一部群像剧,还是觉得《Dancing on the Edge》最主要的败笔在Julian和Jessie这一对儿这里。故事线相对激烈突兀,情感铺垫不够,许多线索含混不清,但所占歌舞份量不少,人物塑造也旁敲侧击花了不少笔墨,大有冲散模糊主线剧情之嫌。目前留下的大致印象来臆测,男方定位是笼中挣扎的小兽,也是中二性格埋藏太久的定时炸弹;女方徒有巨星的歌艺才能,却没有野心规划也缺乏责任感和大局观。但剧本并没有更多篇幅来展现这两人的性格。可能是导演感觉Tom hughes的演技不足以撑住更多的戏码,也可能编剧里有某个《梅林传奇》的粉丝实在太想换主唱了。

  以及,虽然正片推黑白男主的感觉很明显,但我更喜欢Stanley和Eric这对互相较劲火花四溅的互补战友,如果有续篇请务必成为黄金搭档XD

  最后附上本篇评论剧情截图版地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83cdd540101nfsb.html

  (没错说到底我就是来推男女主的颜和CP的)

  《边缘之舞》观后感(二):哥们,这片还不好看,你们是没看过SP的系列闷片吧

  突然出现,oh,it is you.她去月亮和饥饿的灵感。少爷对歌女的成名描述,人们会横跨大西洋只为听你唱歌E3pamola的表白 E5stanley的回答。SP爷爷绝对是春心萌动级别的了好吗~什么悬疑杀人案,乐队成名史,阶级对抗,种族歧视串的多好啊,而且你还能看出来这个故事在说啥,至少有条主线吧,自从Glorious 39 后SP就看多了,试看看capturing mary ,oe`s palace,Gideon's Daughter,the lost prince,多是些什么跟什么,呓语似的影像,光是有种愁绪袅绕又戳不出的感觉Shooting The Past ,the perfect strangers根本不敢看啊

  这编剧导演大人很神的,每部在作品都风格雷同的相似,某些意象也重复使用,好像跟他的个人经历有关系吧

  《边缘之舞》观后感(三):有空的话可以看看

  这些人在最后一刻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也显露了他们的本性,有MASTERSON这样出于个人目的豪不犹豫陷害他人的人,有DONALDSON这样下意识地为了明哲保身而助纣为虐的人(这是个骗技高超的人,实乃该剧一大恶人),有SARAH这样随风倒出卖了恋人还装可怜的人(但也算情有可原),有LADY GREMONE这样在权衡利弊后选择撇清干系的人,也有STANLEY和PAMELA这样立场坚定对朋友不离不弃的人(当然驱使P这样做的原因还有她对S的爱和因为弟弟所犯下的罪行却要由LOUIS来承担而产生的愧疚,虽然她极力否认这点),其他小配角略过,他们都做出了属于他们所处的社会阶层的大部分人会做出的选择(ERIC算是个挺奇葩的人,他的出现使该剧有了点美剧的风味,当然这个角色本来就是放眼全球的)。

  这些人之前表现出来的大部分友善、欣赏最终为自私和冷漠所取代,而P和J这对姐弟只是穿着皮草和西服出入于上流社会的可怜人,在乏爱环境中长大的弟弟JULIAN因懦弱和爱慕虚荣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独立的人格,这使狡猾残酷喜欢掌控一切的MASTERSON一下子注意到了他的利用价值,从小到大求而不得的痛苦和愤怒也许在求爱遭拒的情况下爆发和失控从而引发了罪案(还是受到了M的指使有意为之?剧中疑点没有完全交待清楚,只能凭观众自己去拼凑了),在认清了自己人生的悲哀并意识到自己一生都得与M、D这类人结交后,他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身为姐姐的PAMELA虽然身长环境与乃弟相同但她要坚强的多,她用高傲掩盖自卑,深爱自己的弟弟却又无力阻止他沉陷泥潭,她对L的帮助就像是豁出去一样,这其中也有对她父母和社交圈的报复心理在起作用。激起她这种反抗心理的正是STANLEY,那个在玩世不恭的背后坚定执着地追逐梦想的STANLEY,不与M等人同流合污的STANLEY,在大部分影视小说中都不乏此类带有些英雄色彩的人物,倒也不必多说。

  从服装、音乐来看,《唐顿庄园》的年代再下去就要与这部剧接轨了。

  《边缘之舞》观后感(四):爵士乐本来就不是大众菜——就偏爱那摇摆

  前几天金球颁奖,《边缘之舞》获得了提名。片花短暂放过,其中摇摆爵士乐队的表演现场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心——除了那些爵士乐相关的纪录片,想看到一部高质量的纯粹风格的爵士乐剧集真心不容易。

  只是大概在豆瓣上看了下介绍,觉得情节确实值得一看,当时根本都没注意到主演们都有谁。刚一开始看,一方面被Miles Davis式的长调小号感染了,一方面为两个男主小叹了一下。切瓦特·埃加福特这个角色演绎的很成功,他把一个才华横溢、充满智慧的英伦绅士范爵士音乐家演绎的无可挑剔。由于他一直被悬疑缠身,所以看的时候总难免出戏到《为奴十二载》中,但我觉得他在这里表现出的英国本土气质比在《为》中好多了。《为》中真是既不像自由人也不像努力,角色演绎很模糊。

  很多看这剧的人想必都对爵士乐没什么真心的爱,反倒是奔着那几个主演去的,特别是在豆瓣的短评中,吐槽滚娘的占了大多数。有人说这剧的剧情太过温吞,不知道最终想表达什么。也有人说这剧的套路过于简单,不够精彩。要我说,这剧精彩的地方正在于这些为人诟病的地方。就像它的主旋律爵士乐一样,尽管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当代,爵士乐都有很大一部分受众群体,但它毕竟不是classical也不是pop,它只是jazz,他的受众群体永远不是最大众的。而喜爱爵士乐的人喜欢的是什么呢?不是大气磅礴也不是时代论调。喜欢爵士乐的,大概喜欢的就是那种专属于它的缠绵悱恻的调调、不明走向的曲风乐章、暗夜中带来的暧昧气息。像《边缘之舞》中这种十一人的乐队,正是最惹人的swing,带你去摇摆,惹你起舞。

  也正是像一只爵士乐队一样,无论是三人、五人还是多人,无论曲章多么热情奔放,只要你够细心,你总能在整支曲子中听到你最爱的那个声音。或许是细碎如散落星辰的钢琴,或许是恣意的小号,或许是有的放矢暗暗用着劲的顾店。就像《边缘之舞》里这个庞大的主演团中的每一个人。一起参加各种party的这一群人,每个人其实都是本剧的主角,每个人也都很好的诠释了自己的人物。从旁暗暗的观察他们每一个人,去猜想他们的内心,去品味他们的立场,是件很有意思的事。而不经意间的一些场戏,更是突然就让内心温暖起来。像是他们的火车之旅,像是王子打鼓Jessi伴唱,像是他们在冰雹天的短暂露天狂欢,像是每一次祝酒……就是这些个小细节,让你觉得你已经随着爵士乐来到了他们身边,来到了那个特别的时代。BBC营造气氛的本事也依旧强,那浓浓的英伦风,让人欲罢不能,只有陶醉。

  故事的背景设定在大萧条时期,大部分的设定都是符合时代背景的,包括剧中还刻意的安排了罗斯福遇刺的情节。那个时代的英国爵士乐确实还不够繁荣,倒是法国的爵士乐已经有了一定的高度。在现有的资料来看,搞不清楚这部剧的乐队是否真有其原型。有人评论说本以为这是一个讲一支黑人爵士乐队奋斗发展史的故事,没想到最后竟转向了悬疑。我觉得这只是为了更好的写实人性。本来一个黑人爵士乐队的发展史就是随着历史的洪流一点点向前推进的,不可能大跨步前进,不可能完全一帆风顺。而正是这样一件谁都意想不到的谋杀事件更能刺穿每个人虚情假意的面具。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party总有收场的时候。而且剧中最终没有对谋杀案给出明朗的交待,但星星点点的线索已经说明了一切。金钱权力的力量,从古至今无不如此,明眼人都是心照不宣的。

  最终故事的结局,看起来很简单,却是最好的。一切看似回归到了原点,其实时代携带者每个人都向前走了很多步。爵士乐依旧响起,更多的故事未完待续。

  这部剧在BBC诸多精彩绝伦的剧集中相比,实在是又冷又弱。没有通天的基情,没有扭成团的狗血剧情,没有傲娇的角色,没有慷慨激昂的原声。而我爱的就是它的平实。略带恣意的爵士乐,每一个认真演绎出来的角色——完全符合时代和身份、符合人性,略揪心的悬疑剧情。

  总的说,这是一部献给爵士乐迷的小礼。完全可以跟着沉醉、摇摆。

  《边缘之舞》观后感(五):边缘这个词很贴切。

  其实我想给三颗半星,因为女主唱完全可以换一个人...实在难以接受。边缘之舞,edge这个词很贴切,人在各种边缘之上,言谈举止都会很有意思,无分好坏。

  男主Stanley,在中下层和上层社会连接的的边缘处。男主louis,在下层社会及至“谋杀者”的边缘处。女主Pamela,在上层社会迷失自我的边缘。女主Jessie,在下层社会中突获巨大成功和名誉后迷失的边缘。其他人不一而足,也都生活在边缘,大概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样吧。

  感想有二。

  一是人还是鲜活点好,平日里温文尔雅知进退,事情来了就惊慌失措退缩不前,倒不如那种平日里桀骜不驯骄傲自负,事情来了勇往直前重情重义的好。反正我喜欢后者。

  二是信任,老旧的话题新说,人和人之间关系远近,一方面是利益瓜葛,一方面是纯粹的感情,还有一种是二者搅合在一起。中间那一种的信任,是与生俱来满满的,相识之初莫名就有,待一件件失信的事情发生之后慢慢减分,是从100到0的。第一和第三种,信任是不确定的,需要一件件事情来证明,分儿嘛就是上下浮动,区间值上限大概永远也无法到满分。由此,我们知道天然的那份信任感弥足珍贵。

  至于穿插在人群中,阶层,人种,性别,年龄,职业,是障眼法,诸相而已。

  《边缘之舞》观后感(六):节制的音乐古典群戏

  看到7.7的评分,原以为是一部平平淡淡毫无任何亮点的英剧,但第一集就把我吸引住了。看完之后觉得,大概是实在节制的剧情发展导致大多数人觉得沉闷,到最后都没能完成整部剧的观看吧。

  前四集开篇都是倒叙而来。最开始是黑人爵士乐队的发展,选角,被发掘来到上流社会的宾馆进行表演。于是所有人物一一出现。第一集是所有剧情的大铺垫,而本身的小剧情也是看的挺励志,值得一提的是,jazz写得都很棒,也许是有代入感,比单纯在耳机上听更有风情。

  主线便是谋杀案开始的凶手寻找,不得不说悬念感设置的很棒,作为观众,这种悬念感一是来源于本身对凶手的一无所知,哪怕有猜测,也被剧情刻意转移。二是,、里面所有的人物,那些上流社会的人们,各有各的立场和心事,他们不会那么高高在上让你觉得遥不可及,剧本展示了每个人的脆弱与渺小,使得人物更立体,而反过来,更服务了剧情,感觉每个人背后都藏着什么。

  作为一部典型的英国古典群戏片,感觉每个角色的表演都拿捏的很棒。看了其它影评老被人诟病的Hughes的表演在我看来,根本不差,反倒是一大亮点。尤其是那空洞的眼神,一方面自带贵族公子的纨绔、颓废与心理的空虚,一方面也暗示了其作为凶手的自我放弃。姐姐Palmela的角色也十分重要,她表现了大量的软弱,让人唏嘘贵族大小姐的自我贬低的心理世界,最后相信是出于自己弟弟所犯下罪行的愧疚,勇敢的挺身而出。这个角色很勇敢,也十分正面,是印象最深的之一。相比之下,其它几个戏份更多的角色,反倒没能让我印象深刻。

  总之,古典年代感的氛围,不急不缓的剧情,沉静的英式对话,当然还有让人惊艳的爵士歌曲,推荐这部剧(可去冰冰字幕组下载,其实总共五集,豆瓣上显示六集,是不是有什么花絮?没找到..)此篇长评打算打个五星,哪怕没什么用,也希望稍稍拉高下这个本不该这么低的评分(竟然连8都没有?..)。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