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桂英挂帅》经典观后感集
《穆桂英挂帅》是一部由宫晓东执导,苗圃 / 罗晋 / 鄢博雅主演的一部动作 / 爱情 / 古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穆桂英挂帅》观后感(一):《穆桂英挂帅》超过了我容忍的下限
我一向喜欢看大陆的古装剧,有些剧风评很差,但我也能宽容,新《三国》《水浒》《西游》等剧褒贬不一,却都在我的宽容之列,但这个《穆桂英挂帅》,实在是超过了我忍耐的界限。有人会说“你有能耐也拍一个,拍不了就别骂”,首先我声明咱是文化人,我从来不“骂”,我只是“批评”,其次我确实不会拍电视剧,但不会拍电视剧并不代表我没资格批评电视剧,就像我不会造火车造大桥,但别人造的火车翻了大桥塌了我照样可以强烈“批评”。《穆桂英挂帅》在我心目中就是一个翻了的火车,一座塌了的大桥,在观看它的时候,我的精神遭受了摧残,我现在说它几句就相当于抵偿精神损失费了。
主演穆桂英的苗圃,这个演员有人说她不漂亮,有人说她有气质,我觉着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东西,杨门女将中演穆桂英的宁静也并非倾国倾城的美女。但我认为就算苗圃漂亮,但她在剧中的声音也太难听了,这是她的原声,简直就像变声没变化的公鸭嗓子,导演你为什么不给她配个声优呢?难道导演偏爱这种效果,以傻姑娘的声音反衬穆桂英的高智商?我想起以前看《大宋提刑官》里面苗圃饰演的玉娘,苗圃还是苗圃,那清新女装一穿,娇滴滴的声音一配,可真是回眸一笑百媚生,只能说导演把一个本来有潜质的气质古装美女给浪费了,甚至可以说丑化了。
罗晋饰演的杨宗保,如果不是他自己说是“两面人”,我都怀疑他有精神分裂的倾向,这小伙子相貌倒是英俊,但这是演戏,不是T台,不是光是帅就够用了。罗晋在新《三国》里面的汉献帝演得倒是不错,但以他的演技撑不起这部戏的男主角。而且这个杨宗保被编剧为了拔高穆桂英而丑化了,本来穆桂英那傻乎乎的形象就不高大,为了显得她高大只好把杨宗保编得丑恶一些,我只能说这编剧对杨家将的了解不如对官二代的了解。杨宗保确实是官二代,是在娇生惯养中长大的,但他也是杨家将的人,杨家将是只要违反军法连亲儿子都能杀的将门,这杨六郎还活着,佘太君还没死,这杨家不至于堕落到培养出这么一恶少爷吧?杨宗保可以骄傲自大,但他不能没家教吧,你看他和公主说话那口气,跟他爹说话那口气,还给婶婶下药,这不要说是杨家将了,古代但凡是大户人家出生有这么没教养的孩子吗?还有穆桂英,管她爹叫“老头”,我知道编剧想表现出穆桂英的草莽性格,但这种台词再加上演员的演技表现出的就不是草莽,是不孝顺,杨宗保表现出的也不是娇惯,是缺乏起码的家教。
先撇开杨家将这个话题,因为我感觉这部剧是一部彪悍女追男的爱情剧而不是杨家将和宋辽战争为主题的战争剧,单说演技,罗晋相貌有余演技不足。我记得他第一次被穆桂英抓住的那一段,他想表现宁死不屈的精神,但表现出的就像破罐子破摔的疯狗一样,我不知道是导演想把他导成疯狗还是他自己演技不足演成了疯狗。苗圃本身也算是不错的演员,但穆桂英这个角色设定有问题,让人感觉她的智商和情商都忽高忽低,总体来看还是低的。张铁林、李琦、于承惠……我只能说他们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对于老演员是敬重的,但不得不这几位近年来没演出什么好剧来,而斯琴高娃,她的时代也快过去了,希望这些老演员以后慎重选戏,即使是手头缺钱也不要做自毁名声的事情,我个人以为在整体名声不好的演艺界,有个好声誉比临时赚点钞票更有价值。
关于那段三角恋,我个人觉着太拖沓跳过了很多情节,只是杨宗保说了一句“穆桂英比公主好百倍”,暂且不说这话是不是有以下犯上之嫌,我咋就没看出来穆桂英比公主强半点呢?我不说相貌,单说性格,公主虽然是千金小姐娇生惯养,但好歹让我看到了一个正常的白富美的样子,穆桂英简直就像开了暴走状态一样,一个女土匪性格野蛮是可以理解,但你精神要正常啊。而且我要说公主和杨宗保都是官二代,公主虽然骄傲,但比杨宗保有家教太多了。
关于本剧中的战争戏,我可以理解导演拍不出古代战争场面的那种大感觉,但战争这种血腥残酷的东西毕竟不是儿戏啊。这让我想起了《少年杨家将》,里面也有不少搞笑情节,但到了战场上剧情就变得严肃了,你再喜感也不能拿战争开玩笑啊。还有穆桂英,她的那点辣椒粉之类小聪明居然让佘太君甘拜下风,实在是有悖常理,这是编剧的问题,难道这点小儿科的伎俩就可以挂帅吗?再看以前拍的《杨门女将》,里面的穆桂英也是很有小聪明,但被佘太君评价为“领军经验和统帅之才都不如杨八妹”,让她挂帅只是因为穆桂英熟悉天门阵,这样设定我认为比起《穆桂英挂帅》要合理,元帅不是会挖个陷阱放辣椒粉就可以担当的,如果把全军害死了,编剧你能负责吗?剧中说杨宗保熟读兵书,依我看编剧同志是一点兵书都没有读过。这些改编纯粹是为了拖足三十九集的剧情需要,结果剧情是拉长了,但把原本就不高的质量下拉了一个层次。
最后再说说那个辣椒粉大破天门阵,这是我见过的最跌眼镜的破阵方法,就算是为了艺术创作,导演编剧你也不能这么胡来啊。不过黑猫白猫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胡椒粉辣椒粉能破天门阵就是好粉,我就不追究这不合兵法的问题,只提两点。第一,这不合情理,被烘托了三十八集的穆桂英你从常理来推断也不可能把取胜的希望放在辣椒粉上面。第二,这不合逻辑,尽管破天门阵不是主题只是个线索,但三角恋拍了这么多集,天门阵一集这么简单就给破了,从一个故事起承转合的要求来看这也是不符合的。
我觉得自己的素质还是可以的,说了半天没有低级纯喷也没有脏字,我想说这部《穆桂英挂帅》只是套用了杨家将的人物说了一个没有价值的故事,把杨家将撇开这部剧就形同空洞,但如果我不把它当做杨家将故事来看,我也不会有痛不欲生恨不得自杀的心情,这部剧对于杨家将形象的破坏不亚于《杨门女将之军令如山》,关于杨家将的影视作品在过去一向是不错的,《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碧血青天杨家将》都是经典,《杨门女将》不是尽善尽美的,但演得还不错,连《少年杨家将》这样大的改编我也是能接受的。要说我心目中的杨家将,那还是大陆山西版的那部《杨家将》,这部电视剧与同时期的《三国演义》《汉刘邦》相比水平算是差的,但它表现出的杨家将精神是我最认同的。杨家将精神就是一种悲哀的宿命,哪怕明知皇帝昏庸,朝廷腐败,但杨家将还是必须为了保家卫国,前赴后继,父亲死了儿子上阵,丈夫死了寡妇上阵,无论流多少血都无法改变这残酷的命运。这是我个人关于杨家将的理解,与很多人不同是很正常的,但我要说《穆桂英挂帅》你演绎的杨家将与我的理解不同没关系,你不能跟大多数人对杨家将的理解对着干,很多年轻的观众喜欢在杨家将的故事里看到帅哥美女,我相信他们也认为杨家将不是仅有帅哥美女这么简单就行了的。
《穆桂英挂帅》观后感(二):好玩儿之外的各种扯淡
今天晚上将穆桂英挂帅的大结局看完,虽然对苗圃饰演的穆桂英喜爱有加,却也不能不说这电视剧实在是头重脚轻还过于扯淡,然后联想起今日广电总局发的六部禁令,说是历史剧不能戏说,顿时觉得杨家将不能拍了,据说不允许翻拍,可是历史就那么多,不让人拍那我们总不能编造历史,况且穆桂英本身在历史上就不留在。言归正传说这部电视剧,虽然带给我们无限的欢乐,而我却不得不说此部电视剧存在着诸多漏洞。虽然穆桂英本身个性鲜明,却过于傲慢,朝堂之上不下跪,公然挑战皇权,实在是太现代主义了。再说这杨宗保就是一个小白脸,童心未泯的如何当得起这御辽先锋,穆桂英三戏杨宗保,这每一次就看着很小资,每一次都不是什么攻打,根本就是谈情说爱的。还有那佘老太君,每到关键时刻都故作镇定,实际上却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解决问题,看着是个强势的人,每次却都那么令人莫名其妙,仗着自己有龙头拐杖,公然抗旨的事情可是不少,例如这杨宗保抗旨拒婚,佘老太君却糊涂的和众人一起欺瞒八贤王和圣上,等到最终东窗事发的时候却还义正言辞的请罪,然后朝堂上威胁圣上,照我说佘老太君本是久居朝堂之人,应该知道皇帝最讨厌的就是众人一起欺君罔上,特别是权臣,每一到危难时刻,老太君总说自己的丈夫儿子什么的为国捐躯,杨家是大宋的功臣,自恃功高不应该是老太君这样的人应该的态度。最扯淡的就是佘老太君和那杨延昭设计假传圣旨,那皇帝还真是心胸宽广啊,能纵容杨家的各种大不敬,杨延昭也是,难闹这皇上是可以一而再再而三的被戏弄的吗就不说那穆桂英给皇帝看病什么的了,一个假冒的郎中能把众御医忽悠的团团转,这大宋真是无人了呀还有那杨延昭,什么统军大元帅简直就是个窝囊废,第一次见面就被穆桂英擒于马上丢尽颜面,在老太君面前也是个龟孙,柴郡主让他洗脚他就洗,再说这战场之上,自贬三败萧天佐就说自己不行,绝对打不过,是个男人就应该挺起胸膛而不是畏惧失败。每日的就是愁眉苦脸,没有见的一次真着,看不出是个真男人!再说这穆柯寨的女兵们,自古以来还真没见过这么胆大妄为的女兵,大宋民生彪悍啊!还有那击鼓的,照我弟的说法就是都疯了有病吧还有的就是杨宗保居然能够起死回生实在是天佑大宋啊,那战争场面的什么我就不说了,最感兴趣的就是它的演兵台啊,真TM的现代啊,至今我都没弄明白这工作原理,还有个小小的疑问,三弓强弩居然是穆桂英发明的?!朝廷里除了八贤王就没有替他们杨家说话的,他们家人缘是有多么差劲啊
再说这边关和朝堂是离的有多近啊,这一眨眼的功夫说去前线就到了,说班师就回了,这消息灵通的实在是太玄妙了,敢情比飞机还快
我是从头到尾得看过一遍,然后再把杨宗保和穆桂英对戏的部分再浏览了一遍,想说,这部剧真的太扯了。
关于演员的选择,看前几集的时候,觉得演杨延昭的就像是一个奸臣,不知是不是长得过于像奸臣,所以才放弃了由他演王建军的打算。不过好在,杨延昭演得挺卖力,看到后来觉得这家长演得挺好。
张铁林演的皇上演得很尴尬,到底想要表达其无能还是智慧都说不清楚,整体做派混乱,风格也不是很明显。确实如前面评论所说,随便找个不知名的演员就可以把这剧本上的台词念好。倒还可以省下钱来把最后几集的特效做做好。
我是通过这部剧才认识罗晋和刘恩佑的,想说,这俩确实长得可以,我想这应该是我坚持看完这剧并且近乎看了两遍的最主要原因,在此,想犯一下花痴:真是爱死罗晋了。
杨宗保演得很好(编剧这个问题不在此处讨论),但是穆桂英就真的不行了。我觉得这不是演员的问题,演员很好实力很强,我觉得,这跟导演有关(或许跟演员的理解有关),看第一遍之时,就觉得穆桂英的台词中,分不清哪些话说来是为了逗弄杨宗保,而哪些是内心真实所想,觉得戏中穆桂英在“演戏”,而非在剧中“生活”。直到看完第二遍,才能勉强挖出一些细节说服自己,哪些是逗弄,哪些又是内心表白。
至于那位七公主赵书颖,我倒是觉得演得十分传神,那个眼神,以及做派,都十分贴切传神。百度百科其演员,似乎是头一回演电视剧,也算是天赋极高。
还有么就是群众演员。着群众演员实在太少了,首先一人身兼多职令观众汗颜,还有就是军队的人数,前后一直看到的之后四五十人,只有最后一集才算来一个正儿八经的总览画面(还是辽军的军队总览)。
接下来谈谈编剧。逻辑问题百出,剧情连接过于牵强;台词重复多遍;语言文白夹杂,语素多次重复,还有很多不登大雅之堂的话语。
令我不解的剧情有很多,最大的一处便是打一开始强调的:边关军情紧急。但是真正出征,电视剧已经演了三分之二了。“军情紧急”确实是取降龙木的理由,也是穆桂英用来倒追杨宗保的砝码,但是摆在第一集,就让人感到剧情拖沓。
小的方面还有很多,比如穆桂英一再用“如果你*****,我就给你降龙木”这么一句话,让我很是不爽,一方面表现了穆桂英言而无信,另一方面把杨宗保描画得过蠢,理由就不用说了。
穆桂英与田壮士比武那段,我本以为穆桂英坚持比武是想通过这位田壮士,给奸臣来个将计就计,揪出奸臣。可谁知穆桂英只是为了比武而比武,这一整段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毫无作用,并未让我感受到穆桂英的不怕死的精神,反而还令我觉得穆桂英无理取闹。写作文还讲究伏笔铺垫,这一段则是孤零零的,既没有对整体起作用,也没有与后文有所关联,实在是败笔。
关于“穆桂英挂帅,请求皇上颁圣旨”这么一件事儿,整整演了四集,前后用“且不说****,就****让臣觉得让穆桂英挂帅实为不妥。”这句型用了不下百次,而且每一次那些官员翻来复去就那么几句话,真的与现今的天朝有些相似了。整整四集,耳朵和视觉就被这拖沓的剧情台词蹂躏了。
语言文白夹杂和语素重复实在太多,我便不列举了,但是总给人以编剧语文没学好的错觉。关于不登大雅之堂的台词,我想是应人而异,我写累了,不想多说。这里顺便说一下配音,口型没对准的太多了,我看过得大陆剧中应该是居于榜首了(港台演员配音的不算在内)。
评论最后部分,说说后期制作和服装造型。其他人都挺满意,就是穆桂英的发型令我汗颜。苗圃额头宽大饱满,但是却愣是挂了两条儿耳上辫,就凸显头型上宽下窄,不是十分美观,后来头发盘起,造型的设计仍然没有避免用过宽的发型发饰,仍旧没有避短。
服装整体令人满意,尤其是那些盔甲,唯一的不足是,公主竟然衣服少到会去穿本用来定亲的红色衣裙。
关于后期,这战斗场面的制作是真的太差,翻来覆去十几遍都是同一个镜头。后期还非常偷懒,有几次表示清晨“日出”,竟然用“落日”的片段倒着播放,让我哭笑不得。
写得有些乱,又很长,感谢阅读的豆友们耐心阅读。
《穆桂英挂帅》观后感(四):《穆桂英挂帅》:傲娇苗圃 一路痴癫为卿狂
一向大大咧咧的苗圃这次给观众带来一个比她自己更加大大咧咧的穆桂英,有些混不吝的人物形象扭转了无数人对既往女英雄的印象,同时,也让观众对苗圃给予更多的审视——她是在创作一个英雄,还是在演出心中的自己?
穆桂英是极富传奇色彩的女英雄,较之无数风靡荧屏的武侠或传说中的人物,无疑她拥有更为广泛的知名度,她与杨宗保的爱情以及挂帅出征大破天门阵的传奇对抗让她的故事虽无多却充满遐思的空间,而被苗圃全新演绎的穆桂英在这些既定的历史背景与故事环境中,更增添了几许独有的个人魅力。
且先不去谈论苗圃塑造的穆桂英性格行事是何种的癫狂,就其将小儿女内心萌动的情痴在诸多细节里的描摹便值得以掌击腿大声叫好。粗放之人做细腻之事最值得玩味,就表演而言也最考较演技,苗圃的穆桂英灵动而不轻佻,狡黠却不失善良,大开大合中心思周全,蛮不在乎又欲拒还迎,她的心计都写在脸上,对爱情更是全力以赴,所以即使在敌对的情况下遇上杨宗保,依然能凭借智慧的坚持与之成就欢好。
这一过程也是充满情趣的,比武招亲的戏份处理的一波三折,而攻打穆柯寨的过程,更是给了两人在较量中情愫渐生的机会,尤以期间两人在船上的一问一答,当穆桂英问杨宗保娶她好不好的时候,杨宗保一时口误竟然应承了一个“好”字,看似儿戏般的桥段给了杨宗保一场羞涩,也给了苗圃表演上主动权,让她的穆桂英御姐把玩小正太一样,在情感的世界里,推倒了一个风华正茂的少年郎。
苗圃的傲娇一方面来自平日里行事的癫狂,在这一点的塑造上,苗圃可谓得心应手,犹记得当年她在《刺陵》中一副鬼脸面具,一把劈风大刀横行沙漠,端的是威风八面笑傲群雄,这种傲然她给了战场上的穆桂英,也给了生活中的穆桂英,战场上的穆桂英飒爽凛然,匹马单枪亦有万夫莫敌之势,而平日里她虽大大咧咧但凡事却保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这也是她为什么始终不肯对皇上下跪的原因,她的攻击是因为心存正气,而她的一切付出和服从则来源于对对方的认同和尊重。
以当时的环境而言,这种始终不肯下跪的改编是充满危险的,也正是因为这种危险让剧集充满了无数次逆转的惊喜,深夜城门楼子上的散步,小狗摇屁股式的喝药姿势,她的狡黠被展示的淋漓尽致,而行至结局,一场“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战争让穆桂英迎来最高领导者对自己的尊重——从穆柯寨的女悍匪到朝堂之上不行跪拜之礼的女元帅,苗圃给观众带来了一出女屌丝的励志传奇。观众应该做的是——鼓掌。
《穆桂英挂帅》观后感(五):咱只是个看帅哥滴!
第一次在电视上看老妈每天坚持看这明摆着无聊无趣无内涵的雷剧很是鄙夷啊,笑话老人的欣赏水准呐。
剧情一看就巨雷,然后是苗圃,不小啦,真不太适合卖萌了的。
不看内地剧很久啦,很久啦,很久啦。
但是,奇迹发生了!
十一期间无意中看到8套在播,正好是要和田壮士比武的那段啊,是各种的纠结啊,计策啦,碰到生死攸关的大事啦。芝麻大的事情急成魔啊!
可是,可是咋啦,我咋忽然觉得这2只出奇的恩爱呢,这2只看演员表没法想象是一对的竟然恩爱啊,感动啊。
大龄剩女最缺的是啥啊,是嘛啊?
对啦,就是YY,就是自我的玛丽苏催眠。
所以,所以,我竟然手贱的上网把整部找出来加快看完了。
最后的最后,我只能说,我不是看剧情的,不是看抗辽的,不是看穆桂英这个巾帼女英雄的。
只是个对有着帅哥呵护的玛丽苏无限羡慕嫉妒恨的吃不着葡萄的酸客了!
罗晋撑了这部剧啊。
别笑我花痴脑残没见识,咱就是个看帅哥的!
把这当个偶像剧看看,还是不错滴,比有些弱智偶像剧还更适合YY啊!
《穆桂英挂帅》观后感(六):论穆桂英挂帅午夜两点半在少儿频道播出用心何在
刚刚在吃夜宵的时候电视里刚开始放的是
白娘子传奇
后来电视开始进一些傻逼的998手机广告
什么男人品味尽显地位啦
傻逼 谁他妈要你这种破手机来彰显地位
然后楼下小哥就开始调频道了
啪嗒 啪嗒 啪嗒
直到 CCTV少儿 才停下来
刚开始不知道还以为是CCTV戏剧
主题曲一直单曲循环
穆桂英大姐大
穆桂英大姐大
穆桂英大姐大
穆桂英大姐大
穆桂英大姐大
穆桂英大姐大
穆桂英大姐大
穆桂英大姐大
穆桂英大姐大
然后我没理 低头吃了口豆腐
之后再注意到电视的时候里面开始打仗了
先是圣上下旨穆桂英你不能迎战
穆桂英怎么能就这么乖乖地接了圣旨呢
不然也太不符合剧情了吧
然后就开始各种浮夸的演技上演一段抗旨大戏
看到这里我觉得有情可原便继续闷头吃了起来
再次注意到电视的时候看到了斯琴高娃阿姨
心想这电视应该还不错吧
然后地上的就出现了一堆小人跟麻将桌洗牌一样转啊转
这斯琴高娃很是心慌啊 各种皱眉头啊
只见这穆桂英静气凝神胸有成竹啊
然后就开始布阵了啊
尼玛随便说一下地面上顿时刮起了两股麻花般的龙卷风啊
呼啦啦的尼玛以为玩游戏王吗
穆桂英的手下们敲鼓的时候开始唱戏了卧槽
大破天门阵之后天上开始放烟花了卧槽什么情况这是
背景音乐突然响起吓死我了
后来穆桂英打完回去了
一看皇上哎哟我去怎么是张铁林啊
不要在意这些
皇上开始赏罚分明了
首先开始对穆桂英周围的人开始各种赏
后来开始严肃状
穆桂英你可知罪
穆桂英的表现也太弱智了吧
人家没有罪认什么罪嘛
卧槽卖你麻痹萌
后来皇上让穆桂英脱袍
穆桂英大吼
你们想干嘛!!!
此时 嘴里塞满香菜已经无话可说
这种电视剧谁拍的
估计就是当地政府为了宣传所谓的英雄人物投资的吧
可这尼玛剧情也太传奇了吧
真是浪费钱浪费时间
抬头一看
CCTV少儿
看了下表两点半
央视用心良苦
这个点儿再不睡就让你变傻逼
《穆桂英挂帅》观后感(七):苗圃给经典形象注入现代感
杨家将的故事流传至今,满门忠烈中最具个性魅力的就是穆桂英,以这位民间传说史上第一女将为主角的影视作品不胜枚举,凌波、汪明荃、陈秀雯、宁静都曾演绎过大家非常熟悉并喜爱的版本。珠玉在前,却并非不容超越,如眼下正在多家卫视热播的《穆桂英挂帅》中,苗圃就凭着灵光飞舞、叛逆与柔情兼备的人物塑造赢得了这场青与蓝的赛跑。
和以往多个版本中的穆桂英相比,苗圃在《穆桂英挂帅》中表演具有更强烈的阳光气质,更多的青春无忌和率性而为,体现在她与杨宗保大胆恋爱的现代女性意识,在父亲穆羽和佘太君面前的三分顽劣七分娇,错擒公爹杨延昭后顿足无措的少女情怀,不跪皇帝的我行我素,爱惜部下时的义胆柔肠,领袖全军时的智勇双全,种种细节在剧中连续不绝,最终形成了接近喷薄状态的全新穆桂英形象。
如上所述,苗圃版穆桂英用异常丰满的人物性格,给经典形象注入了现代感和新鲜感。有此成绩既要归功于《穆桂英挂帅》整体风格和故事格局的编排效果,也不能抹杀苗圃十年如一日的投入表演之积累,以及对把握角色真我性格和微妙情感的不凡演技。正是有了这位非常接近现代人心目中邻家女孩标准的青春版穆桂英,《穆桂英挂帅》才得以收视率节节攀升,吸引到越来越多的观众围坐在电视剧前驻守。
除了戏剧方面专业的表演,苗圃还展现了曾经让很多荧屏女杰大打折扣的动作戏,因为现代影视越来越追求视觉效果和制作品质,动作戏成为明星演员们不可回避的功课,熟悉影视制作的人都知道,所有动作戏之中,马上的戏分是最为艰难而且危险的,很多男星甚至是专业硬汉都退避三舍,选择由替身演员来实现。《穆桂英挂帅》作为一部古装战争大戏,“挂帅”的苗圃责无旁贷,几乎每一集中都有不少纵横沙场的动作戏,难得的是,全部由苗圃亲自完成,不仅有大量英姿飒爽、既刚劲又优美的对战,更有无数纵马行进间的人物表演,烈马上顾盼自若、谈笑风生,堪称近十年来的马上英姿第一人。
当初第一次关注苗圃,她还是黄建新导演在《求求你表扬我》中初显身手的艺坛新星,一转眼七、八年过去了,已经成为了作品等身的一线演技派,《证人》里面凭一根手指的表演就感动全场,《凤凰》中的跨国奇恋证明了她可以演出悲情和大气,《高兴》中的夸张戏谑证明了她有娴熟的搞笑技巧,《刺陵》证明了她可以威风八面不让须眉,《大宋提刑官》、《走西口》、《贞观之治》等电视剧作品则展露了苗圃不拘一格的多变性。那么《穆桂英挂帅》中独步华语演艺圈的马上英姿是否可以开启苗圃在荧屏上的一个全新时代呢?相信勇于进取的苗圃不会让喜爱她的观众等得太久。
《穆桂英挂帅》观后感(八):苗圃演的穆桂英为乡野版小燕子
苗圃演的穆桂英大大咧咧、我行我素,被观众笑称为乡野版小燕子
。但是我们却从里面看出苗圃版的穆桂英是不拘小节,敢爱敢恨,
是穆桂英的主要性格特点,电视剧里的一些改编很贴近人物。在剧
中“女追男”“姐弟恋”“隐婚”等现代婚恋元素的加入令观众津
津乐道,完全是现代版的穆桂英追男记,时代在变,古装戏也得变
,不然天天相同的故事情节,相信看的人只会越来越少,所以,就
让我们带着新的心情去看,不要去在乎那些墨守的情节。
本文出自 http://www.cngujian.cn
《穆桂英挂帅》观后感(九):神一样编剧,神一样的角色,加起来就是神一样的烂作。
看了这个电视剧之后我深深的明白了一个道理,现在编剧对于烂片的制作是没有下限的,任你想象力再丰富,做了再坏的打算,下一部烂片还是会突破你的想象,闪瞎你的狗眼。
对穆桂英的印象一直还停留再那个“耳听得金鼓响画角声震”的巾帼英雄中,伟大的编剧就给我奉献了一个小燕子式的穆桂英,当我以为穆桂英这个人物设定为小燕子已经是下限的时候,我发现我又错了,穆小燕子显然已经脱离了小燕子这么低级趣味的程度,你再往下看,你会发现穆桂英绝逼升级成容嬷嬷,这还不是最下限的,问题是你能想象出玛丽苏版本的容嬷嬷是什么样么?我们平凡人的想象力做不到,而我们伟大的编剧做到了这一点,我在这里不得不说,编剧,你们赢了。
帅哥杨宗保为了穆嬷嬷不得不把自己装扮成一代脑残以配合嬷嬷在剧中聪明绝顶的属性(尽管我一丁点都没看出来聪明在哪,也许把头套摘了本版的穆嬷嬷是绝顶的也是有可能),编剧甚至敢让穆嬷嬷情敌,大宋的公主被嬷嬷虐待完了之后爱上嬷嬷,谱写出一段感天动地的蕾丝恋,(或者说雷死恋),成了除了紫薇筒子又一个拜倒在嬷嬷SM手段下的痴情女纸。
总之对于这部以一个开外挂的嬷嬷为主角的电视剧我表示佩服的五体投地,在我看了无数雷片以为自己已经吐习惯的情况下突然发现自己的修为真的还是远远远远的不够,其实对于这部如此优秀的减肥作品我真心觉得编剧和导演没必要非套用上穆桂英的名字,比如玛丽苏嬷嬷传或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老嬷什么的,都能体现剧组的原创精神,放过穆桂英吧,她还是个孩纸。
《穆桂英挂帅》观后感(十):《穆桂英挂帅》不足之处
电视剧《穆桂英挂帅》影评
由宫晓东执导,苗圃,斯琴高娃,张晋,张铁林等领衔主演的39集大型古装传奇电视剧《穆桂英挂帅》,正在热播。该剧以“穆杨恋”为主线,描述了穆桂英从一个野丫头蜕变成一代巾帼英雄的人物成长史。我前几天听到一个朋友极力的给我推荐。于是,从来不看电视剧的我,突然来了兴趣。电视台播放太慢,于是就在网上下了全集。不分昼夜的看完了。看完一遍,又看了一遍,觉得余兴未尽,还想看。
网上很多的人对这部电视剧给了相当好的评价。从人物,构思,题材等,都给予了不同的评论。首先,看这么多人的评价,就知道这部电视剧是吸引大众的成功之作了。这不仅得益于这部电视剧本身的传奇故事,而且在人物塑造方面,苗圃塑造的穆桂英形象,成了大众眼中的标杆,爽朗直率的性格,敢爱敢恨,有情有义,将穆桂英这位巾帼英雄演绎的淋漓尽致。这部电视剧无疑成为一部佳作,它以轻松幽默的方式诠释了穆桂英的成长。但是在观看的时候,该剧不足之处和穿帮的镜头也不少,欣赏之余,总结了一下几点不足之处:
1.语言不简洁,重复之处较多。在夸穆桂英的时候,总是提到穆桂英擒住杨宗保,杨延昭,武艺精湛,才艺双全等,用词还是那么几句。并且在佘太君从三关赶回汴梁的时候,在大堂上,与群臣舌战的时候,对穆桂英的用词有点长,觉得像是在做广告,看了心理有点烦躁。并且中间,有个停顿,本以为她不在讲下去了,但是突然有开始讲,觉得好像不连贯,有点强加上去的意思。
2.口语比较多。什么没有法子的法子,那个事该咋办等,在书面语与口语之间来回的转换,不知道是不是故意安排这样的。
3.前后剧情话语不一致。在穆桂英与萧天佐大战的时候,是两负一胜。但是,在上朝时大臣向皇上禀报,却是两胜一负。还有呼延赞老将军说与穆羽是至交情深,而到了穆羽的台词却是:我与这呼延赞只是一面之缘。我想不通,一面之缘就是至交,就能产生这么深的交情?还有,呼延赞说穆桂英是佘太君第二,那么佘太君兵败于穆桂英。该说穆桂英是无人能及啊。却为什么还说是佘太君第二?这样比较是不是还是显示佘老太君无人能及?
4.城池不够专业。我记得城池外面该有一道护城河的,而三关的这个地方,我看了好像只有一个1米宽的渠沟。且一般都设吊桥的。而这个场景显得有点不是那么回事。
5.兵员不足。好像在剧中将领领的兵,都是三几个。根本不像那么回事。熙熙攘攘的。觉得有点小孩子过家家的感觉。
6.剧情,犯逻辑性错误。在穆桂英让杨宗保去催粮草,被毒死后复活,在擒拿奇乃将军的时候,焦赞和孟将军去协助,穆桂英说去到了就知道了,大家都在一个战场上,那么孟将军肯定见过杨宗保,可是,在审问王庆龙的时候。王庆龙执意验证杨宗保真假的时候,杨宗保出来时,孟将军也非常的惊讶,说你真的是宗保吗?等等很是惊讶。我靠,在擒住奇乃的时候,孟将军就是个瞎子?
7.穿帮镜头较多。公主说去天波府,准备换衣服的时候,转身的。后面的镜子上,有个人在活动。在佘太君攻打穆柯寨的时候,穆桂英刚开始明明抱着条小狗,可是镜头到跟前,却变成大狗了。三关的门前,明明是一片草地,还有土石堆什么的,可以在远机位的时候,我们看见的却是整齐的兵场,而且好像城墙变的长了。虽说你用的是特效,但是你也得像回事啊!
看完电视剧,一方面觉得过瘾,但是一方面,好像觉得剧组缺经费,缺盒饭。连个群众演员都请不起似的。个人见解,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