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箭士柳白猿》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箭士柳白猿》经典观后感10篇

2018-06-03 21:42: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箭士柳白猿》经典观后感10篇

  《箭士柳白猿》是一部由徐浩峰执导,宋洋 / 于承惠 / 李呈媛主演的一部剧情 / 武侠 / 古装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箭士柳白猿》观后感(一):你所认识的古龙

  这是个充满江湖气息社会。以武定成败。柳白猿是个通名,叫这个的,要解决武馆纷争主持大局

  处处江湖,处处是领悟得颇浅的大道理

  柳白猿的师父跟柳白猿说,你碰上了大凶的名字,这个名字传了六代,没有一个人得善终,因为叫这名字,要主持公道

  如果你喜欢看江湖,如果你热爱古龙,你一定会沉进去。

  因为第一遍肯定不懂,所以我来给大家真理一下思路

  男一柳白猿喜欢女一。

  女一爱男二。喜欢男一。

  女二喜欢男一,男一一直喜欢女一,最后发现自己也许喜欢的是女二。

  女二跟男三是战斗之友。拥有共同敌人

  男三是男二的徒弟

  男二谁都不喜欢,他想找个人去辅佐。

  他辅佐的人往往是渣渣。

  男二说,

  二十岁,认为自己有霸才,将来会有一地一省的地盘

  三十四岁。明白自己成不了,退而想辅佐一人成就霸业。

  但我遇上的人,不是没才,便是没福。为何会这样?因为我自己,就是无才无福的人。我有的,只有武功

  六十岁了,很久没干过正经事了,满世界的人都在追求投机取巧,比武是为数不多的没法取巧的事,我想,求一场比武。

  女一跟男一说,你刚才有机会,为什么不杀死他?他或者,永远都会去找人辅佐,他活着,我就必须跟着他。

  《箭士柳白猿》观后感(二):古朴武林

  徐浩峰导演对民初武林细节的描摹已经很纯熟,动作设计不花哨,非常利落剪辑凌厉,无声胜有声。本片的音乐是一大惊喜,不论是东方的长萧管乐还是西式的风琴键盘,跟北方的武侠风情竟然很搭,让人血脉喷张。主角柳白猿(双喜)的“跳墙式新生”,主持公道却被暗算,老师傅匡一民一生波折一身功夫却无处施展,只能靠踢馆来宣示自己的才能,老年还只能当一个下野政客的保镖,导演都是通过武人个体际遇描述表达整个武林的衰落和无奈。粗狂的的黄土高坡,萧索的树林肃穆的武馆,庄严的佛寺高塔......摄影师带我们通过风景画面走进一个个武人挣扎内心,或肃杀,或绝望,或慈悲,本片在流畅度和把控力上弥补了倭寇的踪迹不足,在精炼和古朴意味上也比师傅更到位,在同档期的叶问3和卧虎藏龙2这些无甚新意的特效爆米花片中完全鹤立鸡群,希望徐导能保持这种在当下国产电影环境下十分珍贵的古朴风格,能把真正的武侠精神传承下去。

  《箭士柳白猿》观后感(三):最后的箭,最后的柳白猿

  这部电影看得时候确实有些云里雾里,看完之后也似懂非懂。这样一部片子,对我来说,只适合在电影院里看,如果是下载之后观看,我一定坚持不下去。

  看得时候一个很明显感觉就是对话很少,多了很多类似写作中“描写”的部分,只是它是用镜头去描写,所以感觉上有些沉闷。剧情也并不紧凑,有很多“留白”,需要细细体会。如果说缺点的话,大概就是对感情线的刻画单薄,来的快去的快好像龙卷风。

  男主从一段悲惨命运亲眼目睹姐姐地主恶霸强奸,自己却没能力阻止)中跳出来,误打误撞被赋予了“柳白猿”这个名字,却由此开始了另一段悲惨的命运。

  “柳白猿”是个名号,是江湖武林的仲裁人,调解矛盾纷争,以自己的绝对权威使双方打成和解。柳白猿不好做,可以说吃力不讨好,处处与人结仇,全靠自己的超群实力震场,然而等年纪大了,状态下滑,震不住场的时候,下场自然不会好。因此,之前的七任柳白猿,都不得善终。

  个人观影后的感觉,男主是不想成为柳白猿的。但是他没得选,这是他的命,他姐姐求了寺里的大师让他做跳墙和尚,他向新人生迈出的第一步就遇上了柳白猿。他想强大、想报仇,所以他跟着上一任柳白猿学武学箭;但柳白猿本身却代表公正,是平息江湖纠纷,是绝对的公信力,成为柳白猿,就要摒弃个人恩怨,甚至要放弃报仇。

  男主最初因为仇恨想要成为柳白猿,但真正的柳白猿却要求他放弃仇恨。

  电影中有一处是他在成功调解了两家武馆的纠纷后,在一家酒馆里喝醉了。这里暗示得很明显,即便他现在很厉害人人惊叹柳白猿射的一手好箭,个人武力值爆表,他也觉得不开心,他想醉一场。或者醉的时候就不用想那么多,就可以不用做柳白猿了。

  整部电影的主线情节大概就是柳白猿在外国妹子的恳求下去为她的父亲报仇,刺杀杨乃兴。而这件事的源头,是外国妹子设计了柳白猿,让他误以为两个人发生关系,以此作为交换。柳白猿醒后问她:昨晚我们发生什么了吗?外国妹子说:没有。柳白猿就说了一句:交换,不行;但帮忙,可以。

  这是他的“本我”部分和“柳白猿”部分的斗争和妥协。作为他的“本我”,他是不能帮助外国妹子的,因为倘若自己和她真的发生了关系,这种“交换”关系就是私人性质的,它不公正,自己做这件事的动机也就不纯粹,这不是柳白猿的行事风格;但作为“柳白猿”,他可以帮忙,因为柳白猿可以把这件事当成一件江湖纷争,按照平常方法处理

  在他刺杀杨乃兴的过程里,他遇到了唱落子的月月红,这个姑娘有血有肉生动活泼,有时豪气有时招人疼,他动心了。他的“本我”又一次占据了上风,所以他放弃了任务。甚至后来他向哭泣的月月红妥协,准备放弃柳白猿的身份,跟她一起浪迹天涯。却没想到月月红是白胡子派到自己身边的卧底,他迷茫了。

  他一直以来都不想做柳白猿,但事实是他做的还不错;可是他真的决定不做柳白猿了,他却发现这是个骗局,他不做柳白猿,自己就什么都不是。

  他回到家乡寻找姐姐,遍寻不着,在河流边想或许从来都没有过姐姐。他一直生活在“为了报仇成为柳白猿”和“成了柳白猿就不能报仇”的矛盾中,而“姐姐或许从来不存在”这种思想实际上是解放了自己,因为这样他就不用再报仇了,他的矛盾就不存在了。他好像又可以成为那个公正的、不被私人恩怨拉扯的柳白猿了。

  所以他没有杀死当年强暴姐姐的王老爷,因为他意识到了对于姐姐,自己比王老爷更可恶——最开始他因为想抓紧姐姐而成为柳白猿,最后却是因为放弃了姐姐而在此找回成为柳白猿的自己。

  他回去那个卖水果的铺子,想做柳白猿该做的事,把刺杀杨乃兴当成一件普通的江湖纠纷处理掉,但没想到有人带了火枪,还在他的屋子里埋了炸药。原本只是“武行”的事,需要用“武行精神”去解决,现在不用了,一把枪就解决了。柳白猿的武功再厉害,也从神坛上摔了下来,血肉之躯敌不过一把枪。——没有人需要柳白猿了,纷争通过一把枪就能解决,就像乱世里再没有人需要侠义精神了。

  在这次事件里,白胡子失去了他寻觅了大半辈子可以效忠的对象,男主失去了腿,他们都意识到这是江湖侠义精神的末路,所以才有了后面“但求一场比武”。

  比武的结果是柳白猿赢了。但他没有杀白胡子。白胡子还活着,月月红就得跟着白胡子走,她和柳白猿就不能有花好月圆结局。这里的暗示已经非常明显,柳白猿没有私怨,所以他不惹是非,他敬重白胡子是当世高手,身上也残存着不多的侠义精神,所以即便他明知如此,他也没有因为自己而杀掉白胡子。他选择坚守自己是一个柳白猿,所以放弃了和月月红在一起的机会,自此相忘江湖。

  战争频起,热武器时代已经到来,一把枪让所有的事情变得简单,没有人需要江湖侠义精神,就像没有人需要柳白猿了。

  他是最后一个柳白猿。

  《箭士柳白猿》观后感(四):情之一物方是武侠精髓

  《箭士柳白猿》,有一种人当他爱上一个女孩,他会自卑为此他需要强镇定,并且为了保护自己患得患失的心,他更可能会去有意远离这个女人,柳白猿之于混血革命后人二冬便是如此,柳白猿就好像他那纸贡于高阁的箭,被二冬的刀早已凿下了一个个只属于二冬的烙印

  柳白猿试过要忘记二冬,他让自己爱上唱落子的月牙红,他试着去看月牙红唱落子,却又鄙夷月牙红的轻浮,拉低了帽檐无法直视。他半推半就的睡了月牙红,却又马上发现月牙红对她的感情并不单纯,柳白猿最后甚至还和月牙红一起过起了日子,但是没多久月牙红又和她那个跟了十年的男人走了。他没有去挽回月牙红,没有多说一个字,却对有意经过的二冬问“你来干什么”二冬回答他“只是过来看一眼”,两相告别,更像是一种真爱因相互误会错过

  我最想说的却是一种更至高无上的爱,那就是成全,月牙红最后是真爱柳白猿的,他对那个跟了十年的白胡子老头早在白胡子老头把她作为筹码留给柳白猿的时候就已经心灰意冷。她后来和柳白猿一起过日子也并不是她当时唯一的选择,她可以再选择白胡子老头,但那时候她没有。在这之后的日子她慢慢发现了柳白猿的心并不属于她。最后离开借口苍白,她说“你本有机会杀了他,你不杀他我必须跟他走,我跟了他有十年了”。她希望柳白猿觉得她是个水性杨花,摇摆不定的女人,让柳白猿永远忘了他,去寻求自己内心真正的向往

  一部武侠剧内核闪耀的是人性光辉,人与人之间最微妙的感情。有人说看不懂这种武侠,其实他们不知道,他们真正看不懂的是人世间纯真的爱。

  《箭士柳白猿》观后感(五):我觉得大众并不会因为看不懂这电影就装逼想给它打高分

  鉴于前不久刚在cctv电影频道看完2015年的《我是证人》,对这柳白猿差点就冲动之下打五星了。但还是冷静下来了,这片还是有硬伤的。

  看到前面有那种“打高分的人其实也看不懂,但为了显示自己的装逼,所以要表现得自己能看懂所以给很高的评价”的评论。天,你不觉得看不懂《无极》的人更多吗,为何没那么多人装自己能看懂?为何还评分那么低?

  话说,看完这部片我直想看原著,因为感觉电影很多东西交代清楚。看电影后感觉原稿应该是个好故事,对原著挺期待的。

  在知乎里面“如何评价徐浩峰的电影《箭士柳白猿》?”这问题下有很多关于武打的说法了,我这里就不说了。

  很多人说这部片子给人感觉很装,我觉得是一种舞台剧的表现形式吧。京剧比这更抽象符号化,但不能说就不能打动人

  先说说片子的硬伤,我觉得就是故事的问题。作为一个仲裁者,为何会答应刺杀下野军阀,虽说片中有解释,但感觉不够圆满,这个忙帮得还是有点莫名其妙(网上搜了下,据说原著中他的职业刺客,这样的话就能说得通了,所以说像看原著)。顺便吐槽一下,洋妞只定一间房那次,那张床好像没办法睡床底啊。。还有把洋妞推开,怎么就推到床上了,按理他后背那个方向地板呢~。有人说不明白为什么洋妞老要拿刀干他,第一次在小树林是因为怕他走漏风声,不暗杀了就要灭口,第二次是在旅馆,一是觉得他反复,怕可能他有问题,二是因为被拒绝恼羞成怒,但事实上她都不忍心真的伤到他,柳白猿也明白她这一点。有人说他怎么不一学成武功就去帮姐姐报仇,因为姐姐的事情是他内心不敢面对的心结不然他在一开始不会失心疯似得,他一直都想逃避这个事情,直到内心被骗得遍体鳞伤后,想回去找一下“自己”。最后箭枪对决的时候,据说枪本来就是箭的克星,匡一民其实可以一枪戳死少了一条腿的柳白猿,但他却没有,选择了更公平的对决。

  我最不懂的地方是匡一民赢了徒弟以后,为什么要帮月牙红找柳白猿,他突然慈悲为怀要撮合他们?而且他发现柳白猿回来了,他也没亲自保护杨,是去干嘛了?或许看了原著我就懂了吧。

  话说,一开始没认出宋洋,觉得挺帅的,后来有几个镜头一给出,突然就感觉脑海浮现了猥琐的甄志丙的脸。。。

  《箭士柳白猿》观后感(六):为什么《箭士柳白猿》成了一部今天难以看见的0.1%电影?

  《箭士柳白猿》上映一周后成了一部排片比低于0.1%的电影,换言之,从目前的走势看,不说它能不能有《师父》一半的票房,哪怕《推拿》、《闯入者》一半的票房,它都难以达到。

  《箭士柳白猿》并不是一部不尽如人意作品,它甚至是三部徐皓峰作品里,我相对喜欢的一部,年度华语十佳也是没跑的。和《倭寇的痕迹》的开宗和《师父》里的圆滑商业考量不同,这其实是一部相对处于他的理想状态的片子,或者说,他的这次自说自话,怕会被很多人理解为“误入歧途”,但对于他而言,是没有妥协。

  一些影片技巧上的争议,其实我倒觉得是无所谓的,一生短暂,其实我时常想看到的,是对自己来说新的东西,是火候不那么好的作品,是有缺陷但缺得有特色的东西,换言之,我不想见太多太圆的作品。总之,叙事究竟是简约还是零碎,想必你也有自己的答案

  徐皓峰说,自己是在拍真实的已经流逝的武林和武术,拍别人淘汰掉的东西,仅此而已,这也就令人发现,他的作品既是一种开宗立派的,大家口中的“新武侠”,其实也是会成为孤本的一种类型片——意即,也就只有他会这么拍这样的电影了。

  最近有部甄子丹主演的《叶问3》,其实是我们现在99%的动作片的思路——想要拍一个东方的好莱坞思维动作片。导演叶伟信采用了好莱坞式的追求视觉上冲击力强的加法,功夫戏也更好莱坞化,无论是几段群斗、电梯单挑泰拳打手、三分钟泰森比拳还是与张天志的终极一战,都有着东方功夫西化感。

  也有人说徐皓峰装腔作势,其实我倒觉得,这个时代,传统的,有东方感的东西,不这样,似乎也没有别的更好方式出现在大银幕上,包括之前有很多人批判《刺客聂隐娘》作为武侠片的小气和意淫,实际上会陷入一种有胜于无的矛盾——真的能更好吗?

  而即便是这样来“装”了——《箭士柳白猿》还是成了一部再难以看见的0.1%电影,如果再没这点面,它的票房生命会不会前几天就凋零殆尽呢?

  这就说回了这个问题的答案——时代。《一代宗师》里说,“武学千年,烟消云散的事儿,我们见的还少吗?”自己不争气,怨不得时代;时代不争气,怨不得自己。

  原创文稿 | 徐若风

  写于2016年3月18日

  首发于 风影电影纪

  《箭士柳白猿》观后感(七):改变还是回归是

  从师父开始看的。到箭士柳白猿,没有看过徐浩峰的书,也没看道士下山,与其说徐浩峰在写故事,拍一个故事,不如说是在拍一个内心,拍一个记忆,写一些找不回的东西,找不回的就已经失去,强求来的故事只能剩下故事,人已经失去意义,一个没有人物为载体的故事,说多了就是矫情,说的少了又闲得故事太过空虚无物。从师父开始,导演总是想找一些规矩,只是规矩无关于江湖,可江湖本身就是各种规矩了集合体,柳白猿的剑,师父的刀,都在找规矩,在一个已经有枪炮的世界,冷兵器总会退出舞台。

  世界已经是这个样子。一部电影,一本书,一个故事,看过了就看过了,活在一个垃圾桶里,垃圾桶里找不到净土的,敷衍如你我,浮躁如世界,风花雪月的浪漫抵不过一粥一饭。逝去了就逝去了,想起很久之前看过的一个电影等风来。风会来的,风来了又能怎么样。风只是风不会是世界的停止和完结。

  所谓的规矩,所谓的晋商时代无字据可借无字据可消的时代完了,一个时代的逝去,更多的是无奈,无奈的本身也只能找回无奈。规矩已经是哪个最后鹿角上的箭矢,伤痕累累,沟壑纵横。不够光滑的直挺的箭矢是没有膛线的枪,有出发缺无目标,电影也一样,箭士柳白猿貌似找到一个正确的出发点,也确实找到一个正确的切入点,然后后继无力,靶向太多,几乎深入深入骨髓之疾,切肤不可止也!

  改变!还是回归本心,可能会是一个很大的命题。

  《箭士柳白猿》观后感(八):硬派武侠,到底有多硬——兼评师父

  看完《师父》,看完《箭士柳白猿》,每一个画面在脑海里挥之不去,进与退,武与文,硬派武侠,到底有多硬?

  背景里苍野远道,古寺颓墙,暮的云霞,晨的霜,厚实的木门,青石板地,三炷香。

  划勒巴子,挟刀揉手,一个膝盖相抵,一个短兵相接,都是考的手上功夫,咫尺乾坤,电光火石,力和劲道摆在那里,像一出恢弘正剧的背景乐,音色沉闷,但振聋发聩。

  一板一眼,拳拳到肉,定格的姿势和模样,略显笨拙的招式,没有特技,不会飞,不飘不扬,像是一碗藏了几十年的酒,似乎暗淡无光,实则在心里早已波翻浪腾,该是望见了大海之上一道隐秘的奇观,十年一次,或者更长。

  是两颗从山上滚下的石头相撞,我听到一声响。

  硬吗?

  硬,但不够。

  师父陈识摆开长袍坐在巷口的长凳上,挨着他保护的女人,等着敌人去搬来百八十个救兵,也没有风吹动他的衣襟,也没有雨打湿他的帽子,女人望他,他说,想打架了。

  话落了,人不动,头上黄灯隽永,灯下古井的面容。

  一如他之前在马车上的在先冷言,做什么,不要问,猜到了,不要说。

  一如柳白猿,面对外国女子波澜不惊,不愠不怒,美人在前,他低眉不望,女子用一根绳子,他用一支箭,开始,绳子想敌,敌不过,最后,想缠,也缠不稳。有气在身,岿然不动,话不多,简短有力——交换,不行,帮忙,可以。

  硬吗?

  很硬,但还不够。

  一个长长的巷,一人当关,对一个武行。一双八斩刀对上十八般兵器,他不退,看见枪,他不急,挨着打过去,大水冲堤,无人能挡。

  这是师父,是陈识。

  四支飞羽箭,四四方方钉入门匾,不偏不倚,不浅不深。敢,仲裁公道,主持正义,威,成了名号,服了江湖。抱着箭,他闯入人群,像是闯入了大海,海里醉意也能燃烧起来,跌跌撞撞,但是踏月破沙,他说,别挡我的路,会发酒疯的。

  这是箭士,是柳白猿。

  而徒弟耿良辰,腹上斜插两把刀,血染襟花,死临到了头,他还把头仰了起来,他说,我哪儿都不去。

  哪儿都不去,只是要回家,所以背着医院向着天津,他跑了不止五十步。心一横,就像刀一横,铁一样的骨头就出来了,血洒在他的书摊上,三侠五义的话本沾了一片红。

  硬吗?

  太硬了,可是,还不够。

  所以陈识说,螃蟹管够,每次八十只,你五十,我三十,你不在的时候,这只狗陪你。

  所以柳白猿说,衣服的左边袖子里,有你的一百顿饭。

  所以柳白猿纵使知道月牙红骗了他,手还是抖了,例无虚发的飞刀头一次插到了镜子里,刀入了几寸,情有多深。对着那张每日三省的人面图,他深埋了头,伤透了心。

  所以当陈识看到自己徒弟染在书上的血时,还是攥紧了拳。心里从此种上了一颗荆刺,在每个暗夜里渗血,本以为可以忍,但气,忍不住,恸,流不完。坐在自己新开的武馆里,从来不流泪的陈识低着头,颤声说了句:我不是师父,我是个算账的。

  武馆是开了,师徒的情放不开,眼泪还是砸在了刀上,亮堂堂的。

  硬吗?

  不硬,但是够了。

  我们看到了情,看到了温柔,看到了他们的可爱。刀刃兵戈,长袍冷面,但是有一颗温热的心,不是圣,不是战斗的机器,是人。武功是实在的,所以拔了刀,搭了箭,心是实在的,所以动了情,落了泪。全能放下的,那是空门,在红尘就有羁绊,苍茫草野,最美的点缀是一抹炊烟。

  师父讲的是规矩,柳白猿讲的是“士”,他们讲的都是江湖,是武行,也是讲人生的无奈。江湖多险恶,武门多迂腐,人人想迎风弄潮,却有多少沦为时代的牺牲。最后一战中,陈识打倒了所有武馆,柳白猿赢了匡一民,但他们的整个人生,都是输的,陈识理想失落,徒弟惨死,柳白猿家人未寻,自身残废,名号无继,最后一战,无非是用性命搏了一口气,也搏了一个解脱。

  该是佩服,浩浩江湖,煌煌武门,陈识和柳白猿,在各自落难的人生里和我们相见,却以性命一口气与我们相识。

  够硬。

  首发于公众号 二号酒馆。

  《箭士柳白猿》观后感(九):他没疯,只是厌恶自己了。

  “似僧有发,似俗无尘,作梦中梦,见身外身。”

  你叫双喜亦或是柳白猿没有人会在意,在意的是我们自己。正因为我们在意了才决定了我们能做什么,才能让别人在意我们的名字。“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这是每一个男人都曾有过的江湖梦,徐浩峰用最直观的方式将这个幻想表现了出来。“武馆从来都不教真的”这是与前一部《师傅》最呼应的一句,两部作品最大的不同主角的设定,一个是老派少气,一个是少年老成。宋洋固然不如廖影帝在刻画角色上的游刃有余,所以本片的少年的老成多少有些生硬,但这并不影响本片的流畅度,因为我们本来看的就不是某个人,而是一个系统的江湖。

  少年老成,总归是要经历些什么的,作为少年双喜在亲眼目睹了自己的亲姐姐被恶霸强奸,他深深的厌恶了。厌恶这个恶霸,厌恶这些冷漠的村民,更厌恶这个无能自己,他疯了,也没疯,就是找不到自己了。因缘巧合他有了一个新的名字一个新的身份,一个每个少年最梦想的身份,江湖仲裁人。这身份固然会给一个人增加了很多的仇人,但却代表了正义,绝对的正义,四箭射出,一时无二。正义,就注定错了。一切到这里只是波涛暗涌,只是他生命里又出现了两个女人。一个不惜用自己身子求他帮个忙,他意气的就答应,虽然在答应时还固执的说“帮忙,我可以帮,也可以不帮。”另一个,用真感情去试探他,一颦一笑无不令人动容。讽刺的是用身子的确是真心的,动真感情的最后却离开了他,一个军人,一个小旦。

  故事并不难理解,一方面讲的是杀与不杀,另一方面讲的是主角从厌恶自己到找到真的自己的故事。

  如同《师傅》一样,本片的配角都很出色,于老爷子的世外高人,李呈媛的妩媚,王燕妮的果决。尤其是于老爷子最后的那段自白“二十一岁,自以为有王霸之才可割据一省之地。四十岁后发现自己并无此才能,便想辅佐一人,但所选都是无福德之人。”戳痛了多少老年中二的心。

  至于动作,不赘述,看过《师父》的人都动,一个字,爽。

  最后,好想遇到这样的姑娘,虽然她是个骗子……

  《箭士柳白猿》观后感(十):画虎不成,类乎蛇也,不酸不甜不辣不咸

  好吧,作为一个弓箭爱好者,就不指出里面关于弓箭的错误了。

  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被枪手深深的骗了,才看了这部所谓的电影,这也能叫电影?浪费了多少钱,拍出来这样一部不中不西,不洋不土,不知所云的东西来。里面好像讲的是中国话,可惜就是不想让人懂。

  一星给里面的演员。优点,里面2位女子长得还行身材还行,演技由于导演的能力,没有表现出来,但起码没有明显失误。

  武术呢动作也还可以。

  主演和配角都没有很大问题。

  要说缺点其实就一个,8流的编剧,9流的导演。

  难得各位影评人有心,大家竟然有空详细分析了一堆屁的组成成份,以及为什么屁是由这些成份组成的。也算是科学精神吧。

  所谓的导演明显想学古龙之风,小李飞刀有木有?三少爷的剑有木有?都木有学到,连皮毛都没有学到。

  画虎不成,连犬都不像。。。画虎不成,类乎蛇也。

  可惜心中有古龙,手中却整出一大窟窿。

  西洋管风琴的乐曲配上中国功夫,不酸不甜不辣不咸。开始让人错觉,以为里面有古龙之风,谁知道整个一个大窟窿。开始看到是杨贵妃的影子出来了,谁知道出自一个韩国整容室,而且主体整容失败。

  所谓的“导演”同志,一边打着手枪,一边暗自叫爽。

  好比一个没拿过菜刀的厨子,拎着一个景德镇的仿元青花磁碗,冒充古董。里面装了一盆子意大利面条,面上浇了一层蕃茄酱做臊子,配菜是没洗过的一整根原味山东大葱。最后,不知道是忘了还是故意的,里面没有放盐。

  老不宜少不宜,文艺青年更不宜。

  中不宜西不宜,只宜导演打手枪。

  不过还是有价值的,看影评,毕竟比电影有价值,起码能逗得一乐。

  你浪费我90分钟,我不在意多浪费一点,让大家省点时间,大家少浪费时间。

  请微信扫描 公众订阅号 心源学说 视频节目/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