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子弹》经典影评集
《消失的子弹》是一部由罗志良执导,谢霆锋 / 刘青云 / 杨幂主演的一部动作 / 悬疑 / 犯罪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消失的子弹》影评(一):【消失的子弹】好一个伪善的时代
撇开这个故事本身,也撇开一切演员选角以及演技的讨论,我认识这部片子最大的主题,或是说暴露出的问题,不在正义与非正义,而在伪善。看这部片子的时候,脑子跟着情节飞转的过程中,不停地因为片中各种人的各种伪善嗤之以鼻。
先说与丁老板(廖启智饰)同流合污的金局长(吴刚饰)。吃公家的饭还与黑恶势力结盟,包庇纵容中饱私囊,还自称公安局长正义的化身,一面要求手下干净利落除恶安良,一面又对有钱人家的公子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现如今金局长这样的人物在某些国家是不少见的,具体我就不列举了。
再说丁老板。丁老板在片中是个实在作恶的人,苛待员工,贿赂警官,还滥用私刑杀人灭口。这样坏事做尽的人,怎么还能是伪善呢,这明摆着就是大奸大恶啊?!可是别忘了,女工阿嫣的死不是偶然是必然,而所谓的“让老天判案”只是丁老板杀人威慑员工的一个托辞。伪善意思是故意装出来的友善,虚伪的善意。而丁老板则是借用“让老天判案”对自己的危险,来让员工们看到自己的公平和厉害。
关于女囚(江一燕饰),其实从她对自己谋杀丈夫的描述中不难看出,她是一个伪善的人,她的伪善手段高明。明明是自己想杀掉丈夫,为了不让别人怀疑,费尽苦心让丈夫对自己实施暴力,并招摇于邻居前;伪造丈夫的日记,用苦肉计制造出自己才是受害者的假象,使自己杀害丈夫又不担责任的目的。
我并不准备吐槽杨幂,却要说一说小云雀这个人物。她爱郭追(谢霆锋饰),愿意为他做任何事——何况又是利用自己的职业之便。正是因为这种爱,她并不问郭追做那些事的原因,只乖乖听话,从不质疑。有时我们也何尝不是像小云雀一般不自知地伪善着,顶着爱的名义,做了多少见不得人的坏事情,还觉得是忠贞的证明,哪知害人又害了己。
现在来说剧中的最大阴谋人物郭追。他的伪善想必已经不用我多说,事情败露时已经显露无遗。因为希望坐上局长的位子,给全镇的人以真正公平安全的生活,与只认钱财的杀手王海(子义饰),导演了这出“消失的子弹”的诅咒。案件中的玄机不必我再赘述,郭追为了权利,当然也真是为了正义,牺牲了很多无辜的人的性命。这实在让人分不清是善举还是恶性,即使想要位高权重,也该用干净的方式方法,这已经不是好心办坏事的程度了。在某种意义上,郭追用一颗自以为聪明公正的心,做了比以上任何一个人都可怕的事,而且他还找了替罪羊。
最后,来说本片中的终极伪善大BOSS.他就是——松东路(刘青云饰)。其实他是本片中最为正义的化身了,愿意忠于工作客死他乡,愿意冒着生命危险与真正的阴谋者对峙,甚至愿意为了正义不顾自己与郭追的同事之情。但是!他就不伪善么?我对他最后不肯放过郭追的举动非常不能理解。就算你为了正义把搞出这么多事情的郭追打死了,他做不成局长职位了,之前死的那些人能活么?郭追意图得到这个位子,就是为了顶替假公济私的金局长,松东路把镇上好不容易得来的公平正义给瞬间毁灭了。而且他们是曾出生入死的同事,郭追怎么说还救过一命啊!瞬间都为“正义”二字化为乌有了?拜托啊,讲公平正义也看看时候好不好,莫非松东路是想铲除真凶自己坐上局长之位?那此人伪善之心就变了司马昭之心了。
整部片子,我觉得只有小五一个人正常,可惜年纪轻轻的就死了,成了郭追阴谋中一颗毫不知情的无辜受害者。可怜他临死之前还在想的,还是怎么把一根筷子从酒瓶里拿出来。多善良的人啊!
《消失的子弹》影评(二):还可以.
六尺之下 第二季 Aired on HBO from 3 March 2002 to 2 June 2002
——————由此发现此书
南城警事 · · · · · ·
这部由三大艾美奖获奖演员John Wells、Ann Biderman和Chris Chulack联袂主演的罪案剧,以独特的视角讲述了发生在洛杉矶警察局的警察故事。从风光秀丽的马利布(Malibu)海滩,到错综复杂的东洛杉矶街道,到处都活跃着他们的身影--他们要与犯罪分子作斗争,要与受害人打交道,还要求得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Michael Cudlitz("A River Runs Through It")扮演经验丰富的资深警察John Cooper,奉命指导警队新秀Ben Sherman(Benjamin McKenzie, "The O.C.")。Cooper忠诚、严肃、务实、做事必求结果的工作态度,让浮躁的Sherman怀疑自己是否能当一名合格的警察。
女警探Lydia Adams(Regina King,"Ray," "Jerry Maguire")与母亲同住,照顾母亲是她现在的首要任务。她的搭挡Russell Clarke(Tom Everett Scott, "Boiler Room")是个婚姻不幸的男人,家里还养着三个孩子。Daniel "Sal" Salinger警探(Michael McGrady, "The Thin Red Line")是刑事侦探组的小头目,Nate Moretta警探(Kevin Alejandro, "Drive," "Ugly Betty")和Sammy Bryant(Shawn Hatosy, "Alpha Dog")警探都听从他的指挥。巡警 Chickie Brown(Arija Bareikis, "Crossing Jordan")是个单身母亲,梦想着有朝一日能成为特种武器和战术部队(SWAT)的第一位女性成员。
——————由此发现此书
如果真要选一个,这就是我最喜欢的一部美剧了。虽然每个人喜好不同,我平常不会做什么强烈的推荐,但是对于这部,真是非常值得一推。
从第一季看的时候起,我是很忐忑的,把场景设置在一个经营殡仪馆的家庭里,总是从开头就无端设置了一点沉重和古怪。
但从第一集fisher先生的离世开始,整部剧的基调就是充分尊重却不严肃的,很深刻的幽默感贯穿着始终。
我对一整家的人的认识也是由浅入深,从开始单纯喜欢其中的一个两个,到第二季看完,在整部剧里我没有一个讨厌的人,处于观众的角度,我向来觉得这难以达到,因为看剧的时候,每个人都带着倾向的投射。
开始时,我也还是有偏好的,比如,我很不喜欢Claire,因为这个姑娘开始的表现蠢蠢的,带着青春期的神经质,令人很恼火。可是第二季里,她却渐渐展现出来一些艺术的天分,说起话来时常妙语连珠,甚至到最后,我也发现她虽然古怪,却心地善良,虽然时常苦逼兮兮怨爹怨妈怨社会,但很聪明,识大体并且偶尔很贴心,长得不漂亮,身材也平平,很路人的青春期少女,到后来任何一个镜头看来,都分外迷人。就像经由她,来承认并且接受自己的青春期一样,谁在那个时候没个45度忧伤什么的,没个不堪回首什么的,看到她,却想通了,青春就是美啊,生动得很。
能喜欢所有的出场人物,大概是因为这是一部没有主角的剧,每个人都活生生,有缺陷,也优点,有怨言,也大声吵架,也相拥而泣。有一段Claire和哥哥Nate的对话是这样的,Claire对Nate说,知道你的生活也这么糟糕真是令人高兴啊。
从一部剧里看到自己的生活,并感觉正参与其中,明明剧里没有教导你任何的价值观,根本没有对错的界限,却有那么种力量敦促你去修正自己。如果一定要比喻,这是像镜子一般的一部剧,总是能从中映照出你想要那部分的真实,然后你自己思考得出答案。
——————由此发现此书
《消失的子弹》影评(三):重点是伏笔啊伏笔……
看到三分之二的时候基本的悬念其实已经大概清楚了,“天意”的机关、连环杀人案的凶手,因此,这剧必须有反转,不然后面三分之一将被视为对观众智商的严重侮辱。
结果,反转是反转了,可这是探案剧啊,你不能因为怕观众猜到结局就事先一点提示不给啊。从头到尾谢只留下了一个很模糊的破绽让刘抓住,这就破案了啊。实施着巨大阴谋的谢从来没有任何不自然表情啊,从来没有在任何不该出现的地方出现啊,从来没透露过一点点“如果我当上局长就能……”的强烈愿望啊,也没有人怀疑过看似冷血无情的凶手干嘛要费这么大劲为个没关系的小女子申冤啊,凶手临死前跟谢对峙的时候,谢也超级冷静啊…………这就好像整部剧演到最后,导演让谢突然坐上飞碟飞上宇宙了,原来他是外星人啊,之前他百发百中、军火库爆炸也毫发无损,你难道就没想到吗,哈哈哈哈,被这个反转吓到了吧……
个人认为真正好的悬疑剧应该是,不断留下种种细节,这些细节看似凌乱不知所云,一旦真相揭开,所有的细节就都串成一个完整而有力的证据链。这种突然就破案了,自然就破案了,一点小提示就破案了,估计也只有被编剧大神特殊照顾的男主能做到吧。重点是,真凶在编剧大神的淫威下,也乖乖地在微小的证据下火速缴械投降,不敢做任何狡辩挣扎。
另外,谢设局的能力也太弱了吧,整个过程中他至少有三次差点点就死了啊,被好几个机枪男扫射的时候、跟自称比他更快的凶手举枪对峙的时候、局长拉手雷自杀的时候…………敢情他是侥幸万幸才从自己设的局里活着爬出来的。既然这么会安排什么都知道,好歹多算计下,好让自己留着小命咯,毕竟你的目的又不是鱼死网破去报仇,而是要登上局长宝座为民伸冤啊。
《消失的子弹》影评(四):《消失的子弹》,消失的不止是子弹
推理:
推理的戏份,占据了剧中很大一部分,不仅分量足,还有质量。在近几年看的电影中,不计康伯巴奇的《神探夏洛克》,这一部《消失的子弹》可算是推理的精品。推理剧一忌谜题过于简单,二忌答案无中生有,三忌剧情松散,《消失的子弹》却大玩了界限一番。”消失的子弹“这一全剧线索一直穿插引领着剧情,推理剧常有的”伏笔“也用的炉火纯青,枪战、重口味等一直维持影片的热度。
我认为推理剧的核心应由两大部分构成,一,犯罪情景推理,即凶手如何杀人的推理。二,犯罪动机推理,即凶手为何杀人的推理。不得不说本剧在这两方面都把握的相当好,通常一个好的推理剧都是把其中一方面做到极致,而《消失的子弹》把两方面都做到了。
全剧一直捉住观众的视觉与思维在”如何杀人“上,而把”为何杀人“这个想法给遮盖了。到后来,消失的子弹真相得出之后大家才开始会想,凶手为何杀人,这种二次推理无疑是非常成功的,因为观众的大脑没有放松的机会。而导演的绝就在于,当观众到最后也想不到凶手为何会杀人的时候,导演还要告诉我们,幕后凶手另有其人,并且是一个好人,这时我们可能会怀疑结局会不会很坑爹。然而,动机就是我们深有体会的”社会的罪“,并且根据之前埋下的伏笔,结局就显得出人意料却又情理之中。
本剧的重点并不在于”消失的子弹“,而在于人物之间的关系与社会的各种矛盾,但无疑”消失的子弹“本身已经是一个成功的案件,因而在讲述社会话题时,不会让人产生说教的感觉。
人与社会:
民国时期的气息虽充满着整部电影,但里面的社会架构和利益关系却让人似曾相识,让人心里不由得感叹一句,现今的社会何不是这样?官商勾结,底层人物不择手段攀上社会阶梯,这不正赤裸裸的把现今社会讽刺了一回。
按照剧情安排,本剧虽然是"双雄"结构,但从开始的监狱对话,到最后的离城都可以看出,叙事主体显然是刘青云所饰演的“松东路”。 不得不说,刘青云此剧中饰演的松东路,与他几年前的电影《神探》中的角色有非常相似的地方,就是都会以代入角色的方式去破案。
一场推理剧,推的不是案件,也不是凶手,而是人心,是社会的罪。松东路来到了一个新的城市,看尽了社会间的争夺,于金局长与丁老板,他无可奈何,于郭追,他于心不忍。 松东路并不属于这个社会,他是”体制外“的角色,导演借他讲述了社会,他是电影中才会存在的角色。他是民国的”小王子“,看尽世界,走马观花,却无奈离开。
谢霆锋饰演的“郭追”是矛盾共同体,既有善心,却又残忍;目的高尚,手段却不正确。就正如戏中一段,郭追在介绍和金局长手下关系(忘了详细名字)时说过,”我们曾经是军人,后来当了杀手,不问原因,只收钱。“到后来,郭追成了警察,而金局长的手下则仍然是受雇的杀手,可见郭追心态上向公义的追求。但可悲的是,雇佣金局长手下的正是郭追,一个为了高尚目的而雇凶杀人的人。错的是郭追,错在他生存在如此社会。
多少生活在底层中的人没对过上层社会报以恨意,想登上顶端改变不公,但登到顶峰时,单纯的想法不复存在,利益与诱惑却油然而生。社会中也难免预到这种情况,为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谁没试过。当初高尚的目的最后成为嗤之以鼻的罪行,不胜枚举。
结局:
最后两枪,是看的最紧张的时刻。本是郭追要先对自己开枪,但松东路却对自己连开了两枪(加上第四枪)。这是因为松东路追求真相,他等不及要问清楚郭追。他永远不顾性命去追求真相的本性在影片一开始上吊的情景已经可以看出。而最后郭追坦诚了自己的一切罪行与目的,他也警告了松东路说”你要知道我是第一快枪手。“最后谁会开枪,又会是谁倒下,我们好像并不知道,也好像早就知道。
我认为,松东路不会开枪,于理,松东路不支持“私刑”(参考郭追悬吊工人片段);于情,他认为郭追也是一个变坏了的善良的人。郭追最后的自杀,应该是他对自我过错的醒悟。他制造了消失的子弹的同时,他也注定制造了他良心的丧失。郭追其实除了自杀还有两个选择,一走了之继续当局长,或把松动来杀了。但这两个选择都无疑是对自己罪恶的一个延续。
最后,枪声一响,影片终结,消失的子弹得以寻回,丧失的良知也用生命换了回来。可是,生命已经消逝。
剧终,人却不得释怀。是因为,戏,真如人生。
戏已终结,但现实却还继续演着。
《消失的子弹》影评(五):逻辑不通,漏洞百出,可惜了帅哥演员
丁老板说是女工偷了子弹,就可以杀了女工? 那还要警察局干什么?而且警察局的侦探(以郭追为代表)侦破水平据说非常之高! 工厂丢了子弹,不用报警?不用破案? 来一个天意赌局(实为谋杀)就可以结案?! 工厂多人被杀,恐慌情绪漫延,工人要罢工,被工头镇压。可是要注意,工厂不是监狱!工人要罢工,何必到工厂里去被工头打?直接在家睡觉不上班就行了。 注意细节: 一家三口被杀死(明为火灾)的知情人小陶是在家里被杀,不是在工厂里。 小云雀也多次提到有工人去算卦,说明工人没有被关起来,是有人身自由的。如果一个女工仅凭老板一句话就得死!工人还敢去上班?民国也是一个有法律的社会,就可以这样随意杀人? 郭追解释了:这个(天意赌局)是厂里定的规矩!拜托,有点常识好不好!一个工厂定的规矩就可以随意杀人! 如果这个工厂早该定个规矩:拒不上班者一律枪毙! 看谁还敢罢工?!
丁老板为何杀了女工?
理由1、是女工真的偷了子弹?从之后剧情看明显不是,如果真的是女工偷的,找警察破案就行了,说不通。
理由2、是杀一儆百,震摄工人,让工人不敢罢工?如果工人相信女工是因为偷子弹被杀的,那么工人不会害怕自己被杀,因为自己没偷子弹。可这与罢工有关系吗?因为女工偷子弹,被老板杀了,就不敢罢工了?如果工人不相信女工偷了子弹,想到了是老板随意杀人立威!天哪,在这个工厂上班别说工钱了,连小命都随时可能保不住!你还敢去工厂? 老实在家呆着吧,难道你要钱不要命,如果你真那么贪财,你至少该听到老板说了:所有的工人扣三个月工钱!你去干活喝西北风的?
郭追想干什么?追求正义,或是当局长?
如果郭追想追求正义,何必杀害三个无辜的工人?直接做掉丁老板就行了,连王海都买通了,杀丁老板还不是自己挑时候,还完全可以制造一个完美的谋杀案,不完美也没关系,反正破案是郭追自己的事!
如果想当局长?制造一系列杀人事件,与局长有关系吗?破不了案局长会被上头责怪,会下台?难道你同样破案不力的郭追就能顶替局长?好,你设计的杀人局,你杀了王海,破了天大的案,立功了!就算这样,局长领导有方,只有功没有过,你如何让局长下台?如果这样,郭追制造一个连环杀人案,只是为了自己破一个惊天大案?人性之黑暗,令人不寒而栗!
郭追在设计连环杀人案之初,是否知道丁老板有一本红皮帐本?如果知道有,何必搞得这么复杂,直接让王海做了丁老板,拿到帐本,就可以整死局长了!如果不知道,那么,杀了三个人,就算丁老板,金局长都很狼狈不堪,但又能改变什么?
郭追在连环杀人之前,是否知道丁老板杀女工的“天意赌局”是谋杀?从之后剧情看,杀第一人时,枪里有一粒子弹,杀第二人时,枪里有两粒子弹,刘青去说这是为了告诉人们“天意赌局”的真相,那么,郭追是事先知道了真相的。那么,以他的本领,有两条路可走:1、正途,正常调查,找到证人,查明直相,拘捕丁老板。 郭追没这样做,说明他已经知道金局长是丁老板一伙的,调查一定会被阻止。此路不通。2、设计完美谋杀案,杀掉丁老板,制造局长与丁老板因利益争斗的假相,嫁祸他人(比如是局长或其的亲信),由自己来破案,一举为民除二害!可他没有,杀掉几个工人又有什么用?
小陶工人一家三口被杀案,居然没有尸检?一千多年前(宋朝)的法医就知道检查火灾案中死者的口腔以判断其是否死于火灾,已经民国了,警察居然不知道吗?
以郭追心思之缜密,居然把重要证据放在家里,让刘青云一查全找到了,拜托,郭追是个神探呀!连普通人都知道作了案要销毁证据的!比如红本帐本,是用于对付金局长的,金局长都死了,你留着它干什么,用于睹物思人吗?
丁老板最后时刻知道了王海才是连环杀人案的凶手,他是怎么发现王海是杀手的?想不通。
杀死设计师(第三个被杀者)后被灭口的杀手是谁?谁派他去的?他后来是被局长的亲信灭口的,这个杀手是局长派去的?应该是,局长派了杀手去杀人,之后将其灭口,将前两起杀人案全推到他头上,以此宣布结案。
连环杀人案走的是鬼魂复仇的路线,幽灵子弹,无人作案,死者被枪杀,却没有子弹。可是,这个设计漏洞很多,首先,关于第一起杀人案(工头被杀案):1、人骨打磨的子弹能够射穿人的头骨(前后头骨都被射穿),并打到墙上留下一个洞吗? 2、就算能,那这粒打到墙上的骨头弹头呢?蒸发了? 有人说是杀手捡走了。太搞笑了!如果杀手有能捡走人骨子弹,何必费这么多事打磨人骨子弹,直接用标准子弹再捡走不就行了。 其次,关于密室杀人案,也有三个明显的破绽:1、死者先被杀,后当刘青云经过时有人制造枪声,引他们到现场,时间差如何计算,刘青云等人听到枪声后赶到现场3分钟不到,此时死者血正在流,身体与正常体温基本一致,甚至人可能还没马上死。可死者是先被杀的,如果时间久一点,刘青云等人赶到时,血都凝固了,身体都凉了怎么办? 2、死者生前是被绳子捆绑的,这样的痕迹藏不了的,这一来,所有人都知道死者是被人绑起来后杀的,幽灵子弹不会先把人绑起来再杀!那么,幽灵子弹的诅咒还有什么意义? 还有工人会相信吗? 玩穿帮了! 3、用人骨子弹是为了让法医将弹头与碎骨混合在一起找不到? 太愚蠢了!在密室里,直接用标准子弹击穿头骨杀人,再将子弹捡走不就行了。什么?是为了不传出枪声?能麻烦杀手搞个消声器吗?不是很贵的?明摆着是人干的,还搞什么人骨子弹?吃多了撑的!
追杀小云雀的人是谁?只能是局长或丁老板,他们怎么知道小云雀在搞鬼? 如果都知道小云雀搞鬼了,难道还不知道是郭追在后面?直接灭了郭追不就完事了?郭追等人抓到了局长的亲信,私刑逼供,令他招了受命局长杀小陶一家的事。立即有杀手追踪而至?这批杀手谁派来的?局长吗?如果是局长,早该把郭追灭口了。非等到郭追抓了亲信才动手?另外,如果杀手不来,郭追要怎么办?以亲信的口供为证据,抓捕局长吗?那不是找死?或者,向更高级的部门举报?如果这样能行的话,郭追早就可以用几个知情人证的证词为证据向更高级的部门举报丁老板谋杀女工的事了,又何必设计连环杀人案?
郭追最后的死法无法解释!郭追为了自己的目的,不惜制造连环杀人案,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最后却因为刘青去揭露了真相,就愧而自杀?为什么?他认为自己是做法是对的,就应该直接杀了刘青云,继续他的理想!以他的枪法,杀刘青云不就是踩死个蚂蚁那么简单吗?是他突然良心发现?愧而自杀?如果内心如此脆弱,如何一步步设计这个惊天大阴谋?要注意:此时知道真相仅刘青去一人而矣!杀了他,不会有任何后患。
细究起来,本案逻辑不通,从犯罪动机,到实施手段,看似缜密精巧,实则破绽百出,种种细节无法自圆其说,全案无法成立,最后的结局更是扯淡!对于国产侦破片,我只能一声叹息!
《消失的子弹》影评(六):真相从来都只是自己认为的真相
其实从来没有真相而言。所有的一切都是自以为。我们连自己的想法都无法主宰,如何知道别人在想什么。
很多时候我们看到听到知道的只是别人想让我们知道的所谓真相。而我们不想让别人知道的所谓真相却总能被别人发现甚至被谣传。
刘青云这样的性格在现实中就是疯子的存在,而且这样的性格真的让人很难喜欢。
其实谢霆锋说的对,自己没有权力怎么去帮助更多的人伸张更大的正义。其实革命也就是这么回事。战争可能不是件好事,但是符合乃至推动历史发展进程的战争就会被人歌颂。
事情全都是两面的。谢霆锋死后未必会有比谢霆锋能力更强的局长上任。
不知道我是不是对杨幂存有偏见。我感觉杨幂的演技,没话可说,有点尴尬。但是我明明很喜欢杨幂啊。
剧情还好吧,算不上跌宕起伏,但也不会无聊透顶。江一燕的人物设定有点超脱。
总体来说不算尴尬。
《消失的子弹》影评(七):几个基础人性问题
如果郭追能够布下这么大一个局,杀这么多无辜的人以求上位,
那么会不会那么轻易自杀
如果王海是一个单纯的杀手只拿钱做事,郭追一个穷警察靠点分红收买他,有没有可能
如果王海始终不知道郭追,只靠小云雀一点钱和一个任务做事
有没有可能自己去磨人骨子弹、利用密室杀人、为小陶三口收尸
如果一个女人能苦忍一年、精妙布局杀了老公,会不会两年后就因无人分享而毅然自首
如果松东路是一个同情杀夫女人、相信人性本善的警察,会不会在最后无人知晓、不涉及自身利益的情况下必须杀掉一直信赖、并肩作战的战友
⋯⋯总之几个问题说不服我,其他都是扯淡,违反人性常规的片子无趣死了
《消失的子弹》影评(八):消失的变坏的好人
作为香港类型片对欧美侦探剧一次成功的借鉴,在借鉴人物、配乐同时,通过细致的布景,到位的光线和漂亮的摄影,将福尔摩斯式意境的刻画做的到位,尤以街市追小云雀一场戏最为凸显。摆脱了国产片惯有生搬硬套的恶习,至少这点是用心之作,值得表扬。
本片摄影不知是谁,但定是一位光影大师,刚才提到的追小云雀,柔暗的兵工厂远景,还有夕阳昏黄下郭追云雀情意缠绵,无不印象深刻。但一缕柔光透过四目相对的剪影打在镜头上,一股暖暖爆棚的充斥画面,就似乎有些过了。不知是对幂啊之音容果无抵抗,还是如大家所言真的腻了,那一瞬间我竟有了晕车感。(我这样说是不是就很婉转。)
《消失的子弹》影评(九):看得出,导演很用心,但,也就是很用心而已了
几乎每一个片段,细细思量一下,发现导演都是有他的用意的。
比如,郭追在炸弹乱飞的情况下救助路人甲的时候(说服郭追是善良,关爱生命的)。
还有,松路上吊求证自杀的细节(不知道说明啥,也许是在说明松路冒傻气吧,反正都是些塑造人物性格的细节),等等等等。
但全都很突兀。
那前局长失魂落魄的走了,一屋子警察居然没一个想到控制住这个疑犯?就算没想到他会去当董存瑞,就不怕他给跑了么?
松路就算想求证,你不能让手下在一旁看着,等有危险了,赶紧救你么?
那个突显郭追是福尔摩斯的案子更是可笑。前面有人说了,富家少爷去抢一个妓女的钱,还是个饭店弹钢琴的(否则饭店里的人不会毫不动容的让一个闯进来的人去弹琴还优哉的跳舞)多不可思议。这些都不说了。问题是为啥你郭追在隔老远的另一幢楼听床还要去啃一个爬着蚂蚁的饭团?你到底是闹哪样啊?
不行,一想问题就发现这电影没法看。
最佩服廖启智,把一把装满子弹的枪交给一个站在前面没多远的一仇敌。就不怕她一枪打过来啊?老廖可是没穿防弹衣的。
不知是不是大陆的片子被剪了,反正很多地方不能细思量。
主题应该是:无论动机多好,非法的行为总是不可宽恕。因为,谁知道你下次的动机会不会还是好的呢?
可惜,这主题导演又语焉不详了。也不知我没有没猜对。
最后吐个槽,民国时期居然有女法医。真是吓我一大跳的先进啊。
《消失的子弹》影评(十):《消失的子弹》,打中我的视觉神经了吗?
转载——来自blog 圣弗朗西斯科的渔人码头
这个时候很想很想@观影三人组的其他两位成员,和瑶姐以及大宾一起麦当劳小坐之后再去看电影真心是一种享受,尽管黑白汉堡有点不伦不类,奶茶也都点桂花味,冷气也抠门十分,但依旧在电影的氛围里寻求着各自关于这个产业的不同声音。庆幸买票前的斟酌选择了《消失的子弹》而不是《听风者》,并非是周迅和伟仔没有吸引力,而是我们很好奇杨幂到底会有什么表现,结果她到底是没有接近刘青云,长舒一口气。
尔冬升的高明之处在于他这次没有担纲导演,但是片子里依旧有很明显的尔式风格,以致于我们三人不停的在剧里找到诸多影视作品的类似场景。并不是每个导演都可以让自己的下一部影视作品走出新路子,罗志良和尔冬升此次算是配合得当,筹划了5年,厚积薄发,难怪诸多细节都看出了二人的心有灵犀。看看罗志良的履历,作为演职人员在电影里出现,最早是1993年刘镇伟执导的《东成西就》中的B组副导演,然后就是1994年《新不了情》的副导演。而尔冬升九十年代以来拍摄的一系列影片都少不了罗志良的影子,从《新不了情》、《烈火战车》的副导演,到《色情男女》的联合导演,几部作品接连叫好叫座的同时,亦令尔东升这位重要合作者 ——罗志良,开始广为人知,此次做了监制的尔冬升已经很极力去让大家忘记过往。
此番电影里很具新意的美术特效还是让人眼前一亮,特别是每一个柯南式的案件回顾都会有反差极大的配色来彰显办案警员的犀利眼光,可见把钱花对地方才是拍电影最需要去做到的,这次的故事背景让本就会精打细算的尔冬升更加显示出了他的掌控力。不多的场景却造得及其精妙,外场戏似乎只有火车开过花丛的那几幕,其他都是在那个民国小县城里的精雕细琢。估计花钱花得最多的就是那个兵工厂的建造了,港片的特色就在枪,这次一大把性感的子弹由始至终地贯穿在电影里,它是哑弹,是骨头弹,是冰弹,更是谢霆锋最后一枪自毙的实弹,换了时空,武器照样犀利,谁是拔枪最快的神枪手,谁是那个一枪爆头的狠角色,想起了平头男,想起了子弹的威力。
民国奇案奇就奇在这颗神秘的子弹上,看完电影之后在影院门口再去看那张宣传海报,就出现笑点了,三人目不转睛地盯着演职员名单上方的几行字,觉得罗导这次卖的关子算是把大家都勾引住了,在电影里极其平常的恐怖惊悚点却让这张海报最重要的解说文字成了脆弱的证据。罗导编了5年这幕剧,甚是辛苦,却忘了一些对于我们这群观影者很重要的东西,那就是重点的把握和剧情节奏的控制。可能是口味的不一样,我从喜欢上了香港电影之后就变得怀旧了起来,宁可看一部简单直白的成龙戏剧武打片,也不愿为青年导演自以为精妙的救世之作去叫好,更希望的是节奏明快紧凑之下多多在重点情节上加些火候。罗导把节奏掌控好了,可是在起承转合四字上,他转在了最后,原本影片的高潮却直到最后几分钟才出现,当大家正为着真凶被找出来而较好的时候,江一燕又利用一封信穿越到了另一边主导了一个意外的发生。观众看不懂了,到底这一幕是伏笔还是牵强的意外??除了郭追没有被假凶手打死之外,我看不出他有什么值得怀疑的地方,罗导设了一个小陷阱,让替死鬼先死了,谢霆锋在最后十几分钟演了一回反派,似乎是对得起这位演技超凡的影帝,可我们三人却觉得不值,还是那个诟病,就像《大魔术师》的高潮来得不够适时一样,尽管镜头切换的速度够快,可是依旧没有让我在合适的点上长舒一口气。
悬疑系列电影总是一环扣一环的揭露出最后的真相,香港导演当然比内地导演拿捏得更加到位,以鬼片为一大标志的香港电影不乏会说悬疑故事的能手,再加上这个不大的地方时常会发生很多让市民瞋目结舌的奇闻轶事,有背景自然也就更加贴近群众了。相较于内地更加开放的文化环境也让电影有机会去触碰那些可能会被和谐掉的东西,还记得《香港奇案》系列几乎是索罗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坊间最具话题性的刑事案件,搬上荧幕之后就更显故事性了。内地的好故事自然不比香港的少,这亘古几千年的历史长河里就流淌着数不尽的大小传说,终究还是体制的问题,倒也不去强求更多的历史事实被搬上大荧幕,只求观众在玩味影视作品时可以感受到文化如一的认同感。
“聪明”的谢霆锋、“戏骨”刘青云、“奇妙”的杨幂、“新鲜”的井柏然、“内敛”的吴刚、“霸气”的廖启智,很给力的演员阵容,杨幂到最后也没有太让我们几个不自在,除了稍显刻意的激情戏让瑶姐和大宾浑身抽搐,以及像极了刘晓庆的剧中造型让我忍俊不禁之外,还算是没有太过于做作,毕竟是演员,她的戏路还会有突破,“演”字还需淡化些。看了影片之前的宣传说谢霆锋很希望和刘青云合作一次,这次导演暗中搭了一次桥,让两大影帝可以同台飙戏,买票进影院的观众也倒是饱足了眼瘾。上一次看谢霆锋演反派还是在《新少林寺》里,亦正亦邪的表演拿捏得十分到位,他是一个拍戏很认真的演员,大宾一直在说看到郭追从花街楼台上跳下来的时候想起了很多次谢霆锋被车撞和从高楼上往下跳的情形,一个好的职业演员就应该像霆锋一样,拍戏不受生活的影响。
江一燕和刘青云配合的也算是中规中矩,一直很喜欢气质和戏路与张静初有几分神似的她,和黄渤假装过男女朋友,这次又演了回智商情商都很高的女性,竟然可以设局杀死老公又去自首,相信这样的角色把握起来绝对不易,可江一燕有一双空灵的眼睛,太漂亮了,眼睛背后总有无数的故事等待发生或已经发生,曾经在古诗词中领略过闺怨的情怀,相信江一燕亦是不在话下。
刘总又来了,这次演了回神探包正,谐了包拯二字的音,更谐了整部剧,大家在他出现时都会有机会乐一把,进来怕是想走谐星路线了,演过大军阀,也演过神经质的小混混,这个张力十足的演员从来就没让大家失望过,为什么暗战拍了两部,这个男主角也没换,他的形象有正义感,不怕人家说警察羸弱。
最后用廖启智让我眼前一亮的演技来结个尾吧,这个在港片里时而落魄警察时而落魄黑社会跟班的黄金配角也算是个老戏骨了,瑶姐看中了林雪,看中了配角在一部戏里的重要性,我也知道,可能是习惯了看星爷电影有吴孟达的日子,希望配角长青。
再问问自己,《消失的子弹》打中了我的视觉神经吗??我想这颗射向我的子弹是颗冰弹吧,穿透了我,却没有留下弹头这个证据,也有了些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