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双人床条约》观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双人床条约》观后感精选10篇

2018-06-07 21:43: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双人床条约》观后感精选10篇

  《双人床条约》是一部由吴卫东执导,耿乐 / 刘威葳 / 王豪主演的一部喜剧 / 爱情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双人床条约》观后感(一):《双人床条约》:谁说我不在乎?

  以喜剧的形式结构了一部关乎家庭温情片,这就是《双人床条约》。是平凡生活道理,是历经生活兜转后的幡然醒悟,是站定回身蓦然回首的笑中带泪,这一切都可以拿来定义《双人床条约》。听起来蛮好,但要把平常事讲得有滋有味,是特别考验功力的。

  2001年的《谁说我不在乎》讲的也是夫妻感情的平常事,也有一个处在青春期的女儿成为夫妻离婚的“绊脚石”。《双人床条约》的故事设定与《谁说我不在乎》十分相似,冯巩与吕丽萍遍寻不着的结婚证,在《双人床条约》里变成了耿乐与刘威葳离婚后仍住在一起但互不侵犯的一纸合约;《谁说我不在乎》的片名中的“我”指代的是女儿,在《双人床条约》里变成了耿乐饰演的具有强烈男人特征丈夫

  两部片子虽然存在着诸多相似的地方,但质量却相差甚远。《谁说我不在乎》主要以儿女视角来审视父母一代的中年感情危机,《双人床条约》的视角就特别游离,虽然片中多次出现耿乐的主观镜头,也以与离婚事件关系紧密的几个人物的身份进行了影片段落的划分,但耿乐的主观镜头每每出现,只是为了以一种喜剧化的面目增加影片的喜感,最多也只表现了一下人物心理活动,而影片段落的划分也消解了叙事线索的集中,沦为为形式而形式的可有可无的鸡肋。作为电影这种艺术形式,并没有必要表现得那么满,更多的应该留给观众思考空间

  个人认为,影片所设定的赵静初(耿乐饰演)这个人物的身份,与他在离婚事发生经历的种种非常不合拍,甚至还有些“高大全”的虚无感。《双人床条约》找到了一个不错的切入口,但导演把更多的精力花在了花哨的形式上,而没有耐心打磨故事本身,这暴露了故事创作乏力。这样一个生活化的故事,《双人床条约》的导演选择了喜剧的表现手段,不过也许用生活化去还原生活,出来的效果会更好。

  《双人床条约》观后感(二):刘威葳床上争夫补救冷战婚姻

  虽然传说中的玛雅末日年2012已经到来,但洋溢在每个人脸上的新年喜庆却丝毫不减。在告别了又打又杀又飞又炮的2011贺岁档后,看一部轻松爱情喜剧让自己轻松一下不失是一个好的开端。这个时候如果看一看刘威葳和耿乐两位个性明星上演的“双人床冷战”,不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看完电影回想一下十几年前冯巩和吕丽萍一样分手不分床的《不是我不在乎》,从当年90年代知识分子夫妻面对离婚的犹豫顾虑,到今天新世纪型男熟女的率性洒脱,进化式的婚姻危机,相信所有从哪个年代走过来的观众都能够涌出许多感触

  而纵观整部影片,除了故事具有鲜明的现代感和导演风格,新熟女系性格女星刘威葳紧接地气表演是最大亮点。其实从《失恋33天》创造票房奇迹后,越来越多的电影开始标榜自己“接地气”的草根身份。爱情喜剧《双人床条约》同样也是主打都市现实题材不够这次接的不是白领生活,而是接到了现代家庭中普遍存大的有名无实、勉力维持的“双人床模式”。

  耿乐扮演的赵敬初和刘威葳扮演的妻子丁雪莉离异后为了女儿赵薇薇的学习身心健康成长,签署约法三章的“双人床条约”。虽离婚还假扮夫妻,虽同床却身心分居。条约时效的结点那就是女儿结束中考的日子结果单身老男人在外结识80后性感新欢,在家却又和前妻死灰复燃,三个人面对一张双人床,爱情争夺战一触即发笑话闹剧接踵而至

  主打中年婚姻情感危机的中外电影往往聚焦于男人内心的情感变化,这类影片细腻而又不失沉稳才能获得目标观众的认可。而反观《双人床》在这一点上则略显失算。中年爱情没有青春少年激情荒唐,不是那些年一起追的女孩,所以本片的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穿越总觉得有些牵强,虽然有些笑料包袱,但很多都是一笑而过。三位主演在处理各自角色上也有明显不同,耿乐中规中矩,喜剧始终不是他的菜;王豪人如其名,但发挥空间不大。于是乎三人躺的双人床就只剩下刘威葳一个人在忙前忙后,用新世纪女性的个性和勇力把观众的心牢牢的锁定在这场离婚纷争上。

  从电视剧起家的刘威葳在《征服》、《团长》、《风声传奇》等经典热门剧的突出表现早就深入人心,大银幕作品《左右》提名柏林影后则是她演技的最好证明。在之前的采访中,刘威葳对于自己角色的理解以及电影内核的深挖都独具见解。她把自己定位成男人心中的白玫瑰,居家温馨温柔纯情;而另一个女人则是男人心中的红玫瑰,年轻激情性感火热。所以她一方面很理解男人在自己欲望中的摇摆,同时也要用尽办法夺回属于自己的男人。所以,一个显而易见情景就是,入戏很深的刘威葳在镜头中十分抢戏,和她在影片中强势妻子相得益彰。同时生活化的演出也让她的角色更能让观众接受,也是本片最让人称道的亮点。

  《双人床条约》观后感(三):婚姻的真相

  每对情侣的经历大体相同,从刚见面的天雷地火,尔后的你侬我侬,继而相互厌倦,最后水火不容,直至分开。就像影片中的男主人公在离婚后不禁发出感慨,其实我老婆还是有很多优点的,可是为什么结婚后这些优点我就统统看不见了呢?想来这是我们大多数人的困惑,为什么呢?是什么改变了我们?生活的琐事工作的不顺,当柴米油盐取代花前月下浪漫抱怨不满便趁虚而入,我们都变了,只是彼此未曾发觉。于是我们越发不甘平淡,对婚姻不满,有人因此毅然决然跳出围墙,结果却也未必都能如人意;有人顺从天意,却也抱憾而终,这样,谁又能说,婚姻中自己是赢家?《双人床条约》就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生活就是这样,平淡中有激情,琐事中有乐趣,只需彼此包容。请记得,当初相爱时,ta在你心里是多么的完美,而如今,ta也在包容着你的诸多不完美,你还有什么好不满的呢?

  一部缺乏新意却以手法取胜的小清新影片,三星,是因为它已足够打动你。建议爱人一起观看,轻松温馨,适合对婚姻有期待的你。

  《双人床条约》观后感(四):近几年盛行的恶俗喜剧

  真是没办法给这个电影定性,标签上是喜剧 爱情,先说喜剧,我一直以为真正的喜剧就是两种,一种是让你笑到尾的喜剧,比如一些冯氏贺岁剧;一种是笑中带泪,泪中带笑的喜剧,近一点的比如《那些年。。》;可是这部电影两个都不是,一些笑点打动不了观众,只是让观众莫名其妙,哭点做的幼稚,确实让观众恶心无奈。再说说爱情,没错,夫妻之间的故事你可以定义为爱情,但是我想了想,还是‘亲情’这个标签更贴切,因为后来你会发现,女儿根本就是故事的主线。。。所以它像其他的一些国产喜剧,不,或者说是其它无聊喜剧一样,毫无保留的、毫无惊喜的烂了一次,耿乐和刘威葳都是红而不火的演员,我其实很喜欢他俩,可是一些演员,你可以认同他们,但是永远都不要对他们有所期待。好在这部电影没有太重的恶搞气质,比那些充满网络用语的片子强了不少,毕竟所有导演都应该知道:网络玩剩下的东西,根本就不该出现在电影里。通过这片子,你可以感觉到导演貌似有很多新奇想法,想法虽不错,可是他功力不够,最后把片子搞得杂乱碎,还是希望这些导演多用心,喜剧最是应该贴近生活的,还是应该先发现感受生活中的笑料,再将其添油加醋到片子中,切记少一些肉麻的东西,因为观众不喜欢

  《双人床条约》观后感(五):沉浸在幻想

  第一次期待这部电影是在三环的公交车上,我坐在里面,大大海报在外面。我不得不说“2011年12月30日 邀你上床”这句话吸引了我,期待着也许会有什么劲爆的情节给这个平淡无聊的冬日增添一些乐趣。所以我参加了活动,希望在平安夜的晚上能与这部电影共度。很感谢,我得到了观影机会

  首先,我只能说这电影一般,让我打分我最多给三星,这三星是给赵薇薇同学孝心的。

  赵静初和老婆丁雪莉有着浪漫的青春,而他们以为感情随着时间流逝不见了。为了避免和丁雪莉父母一样的命运,两个人决定离婚,为了女儿的中考,他们需要瞒着女儿离婚的事实,双人床条约就此诞生

  自以为万人迷的小三杨茜出现了,原谅我,个人情感上觉得她就是小三。杨茜这个胸大无脑的主,奉赵静初如神明,开口赵老师闭口赵老师,爱的死去活来。赵静初在杨茜这里找到了在老婆那里丢失了很久的男子汉自信,而自己又离婚了,正好跟杨茜很正经的暧昧了起来。

  但是别忘了,家家都有一个鬼精灵,赵薇薇同学更是个中翘楚,用各种方法让赵静初和杨茜没有办法在一起,最后由于女儿的撮合和丁雪莉母亲的改变,一家三口又回到了一起。

  说起来算是个简单的故事,好像也耳熟能详。女性在生活中越来越独立男性找不到自信,两个人感情好像越来越淡,导致离婚。

  其实女性的独立不应该建立在对男性的颐指气使上,家务分摊,家事讨论,出门报告行踪,两个人的生活就要从两个人的角度考虑,话说出口之前要考虑一下是否会伤害对方的感情。

  对于孩子,不是隐瞒,是告知,就像《星空》,孩子知道了父母离婚,父母双方告诉孩子,不是因为你的原因,是因为爸爸妈妈不再有感情了,所以离婚。孩子的心灵脆弱的,大人们,请小心呵护

  还想说一下小三,赵静初曾经爱的女人是丁雪莉,人都说一个人喜欢的人永远会是一个类型的,那么赵静初和杨茜一起也许就不会有好的结果。幸好,赵静初知道了自己不喜欢。

  永远记得,不要为了报复去开始另一段感情,否则,伤了自己,伤了不相干的人,还会伤害那个你心爱的人。

  整部电影都在幻想与现实,过去与未来之间切换。现实生活中的人也如此,也许看着苍老师的爱情动作片,想象着自己身边美女如云;也许工作忙的人仰马翻,但是却会抽空幻想自己躺在夏威夷海滩上晒太阳;也许个人能力并不强,却幻想着自己开着跑车,年薪千万。人没有想象也许生活就没有乐趣。不过电影的话,不是侦探片,真没有必要,看着头晕。

  《双人床条约》观后感(六):60分:我不太厚道

  看了这部电影,其实之前也不是很期待,心想国产电影拍出来的搞笑爱情剧总不会很好的,结果果然应验了自己的预感:这部电影很一般,甚至不值得称之为电影。

  电影从一开始就是耿乐的独白,似乎形式新颖,但总让人感觉剧情很乱,抓不到主线,也许还是导演讲故事的能力有限吧,这种多线头的叙事手法不容易搞定,就是在《疯狂石头》中也不能说宁皓运用的多么娴熟,所以与其这种尝试,也许还不如中规中矩的讲出来比较好。

  其实剧本来说还算可以,但如果细节没有处理好,那这种剧本估计就难以算是成功的啦。作为搞笑题材,笑点有限而且还不明显,人物的性格我觉得也没有很好的发挥出来,总觉得大家演的多不是那么带劲儿,藏着掖着的感觉。耿乐和郑佩佩也算是老演员了,但郑佩佩哭的时候让我觉得好假啊,甚至连一滴眼泪都没有出来,耿乐嘛,完全被我忽视了。反而是刘威葳让我有点意料之外的感觉,之前看过她演的两部电视剧,也是主角,但特点不鲜明,这次嘛,沿袭了电视剧的感觉,要想演好电影恐怕还要更加得适应这种媒体形式才行吧。倒是演田壮的那个小孩还不错,也许以后还会有所发展呢哈。

  个人觉得,一部电影或者电视剧,要想好看,必须有强有力的剧情主线和强大的人物性格表现,以及在这之上的情节节奏,不得不遗憾滴说,这部电影在这几个方面都没有做好,所以在我心中是不成功的,也不值得各位去影院观赏,甚至更不值得现在到电脑上当做肥皂剧来看。如此而已。

  .s.发现我好不给面子啊,被人家请来看电影结果写影评时还是大大滴毁人家的票房,哈哈哈。说个小花絮,当时找领票处时大费周折,人实在太多了,然后穿着圣诞老人的小帅哥骗我说必须和他或者兔女郎拥抱合影才行领票哦。朋友说不会是小帅哥看上你了吧。其实我还是很想和小帅哥拥抱的,但还是太羞射没敢哈哈,有点小后悔~~~

  《双人床条约》观后感(七):《双人床条约》:学会玻璃的角度就是幸福

  一对中年夫妻,整日过着左手右手,爱情变亲情的毫无半点情趣的婚姻生活。四目相对,看见的全是对方的邋遢龌龊,任何一点感情的差枪走火都会让这种婚姻瞬间土崩瓦解,就算上学的女儿维系中间,也是风雨飘零四处摇摆。男主被一直纠结于良心责任的双重压力之中苦苦挣扎,最终总算发现主动投怀送抱的小三儿并非是自己的情感取向。终于守的云开见明月,让剧情产生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圆满结局

  不知我们是该庆幸现在小三儿们的情操修养太低,还是该佩服男主的自控能力十足。总之,这都不是一部具有十足说服力的引导影片。但还是应该庆幸,我们终于能够看到一部与金钱撇清关系的大陆爱情剧,没有加入丝毫铜臭气,并且试着对子女与爱人的双层感情进行探讨,尽管显得那么幼稚可笑不值推敲,也还是值得博得大家的鼓励与支持。毕竟这不是一个小话题,是困扰着千万中年男女们的终极噩梦,而且从未过完美答案。

  “幸福就是玻璃,只要稍微改变看的角度,就会看见照进的光芒”,如影片台词所诉,有时稍微做些小的改变,就会产生巨大的新鲜与不同。但当生活成为一种习惯,微小的改变并非易事,就像男主只有经历过分离与痛苦之后才明白改变的重要意义。而影片也似乎对自己的宣传理念底气不足的以插科打诨式的幽默风格贯穿始终,其实,完全可以以成年人的角度来拍摄一部让成年人思索的严肃影片,这样,大家才会认为你说的是真的。

  《双人床条约》观后感(八):《双人床条约》:十三钗之外的别一选择

  《双人床条约》:十三钗之外的别一选择

  文/马庆云

  《电影一周酣》节目昨晚录制了第七期和第八期,第七期辛辣点评了11年度十部最差院线电影,而第八期,则重点推荐了十部值得一看的电影(其中,又以小成本制作的电影为主)。在中国,小成本的电影生存空间是非常小的,基本上处于吃了这顿没下顿的生命线上,但又是这些小成本电影中,才酝酿着中国电影的未来出路——坚定的现实主义路线。《双人床条约》这部电影,便算是一部基本上吻合现实主义路线而又照顾了大多数观众审美需求的电影。

  11年的国产电影市场中,充斥着大量的粗制滥造的片子,而这些片子又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对“现实主义”的回避。比如,《密室2》、《刀见笑》、《大人物》、《嘿店》等等,这些片子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关起门来手淫”。当然,我上边批评的还都是一些小成本的电影,像《东成西就2011》、《杨门女将之军令如山》等等这些中等成本的电影,更是浪费了大量的资本,而无“现实主义”上的任何突破。中国绝大多数的电影人都是自我阉割的,开始的时候是不敢触碰现实主义题材,因为光腚的老爷们,后来,自己也便丧失了触碰的能力。

  《金陵十三钗》算是国人手淫电影的一个高潮。想疯了奥斯卡的张艺谋,无所不用其极,下三滥的手段都拿出来了。他唯独不敢触碰现实。有人说张艺谋在古代,算是个国师级别的,专门负责给皇帝老儿弄个道场什么的。“可不能这么侮辱奥运会!”但是,我们仔细想想,《金陵十三钗》难道不是闭着眼睛意淫出来的吗?它的现实主义在哪?有朋友说,张艺谋连里边殊死作战的部队是国军这个现实的问题都不敢说,连个国民党的标志都不敢有。这位朋友说的有问题吗?张艺谋今年的片子,我看,真是关起门来坑观众这个爹,开开门来,意淫奥斯卡这个大佬。

  有消息从国外传来,《金陵十三钗》这个电影奥斯卡落选了。诚如《电影一周酣》节目第六期所言,“一脉相承的十三钗”,里边绝大多数的桥段都是抄袭的,无新意,无亮点,不落选才有问题呢。话又说回来,现实主义,是中国电影以后必须要走的路子。像《画壁》、《白蛇传说》那样扯个咸蛋的东西,乐乐还好,不登大雅的。现实主义的电影才是有价值的电影。

  比如,《跟踪孔令学》这部电影,就算是现实主义的作品。它是有营养的,让人看了之后,知道中年人的焦虑到底是个什么玩意了,不会白看。再比如,《树先生》这样的电影,让人看了之后,知道,原来中国的农村真有树先生这样的人,中国的未来很可能真是红彤彤的一片迷惘。这些,都是对现实的把握,是有价值的,虽然价值是有大小之分的。

  岁末年初,意淫大片恢突乎南北之际,众多中小成本电影纷纷让路,让婊子电影横行了。这个时候,基本上没有什么成本的电影,《双人床条约》,如期上映了。这部电影,讲了一对中年夫妻在女儿即将中考之际,遭遇感情危机的故事。这个故事,是按部就班的一个老故事,但是,导演讲的很真诚。我倒是觉得,甭整什么斜的歪的,先安心把故事讲好了就行。在这一点上,《双人床条约》做到了,而且略有突破。

  这部电影,在有条理的讲这个危机故事的时候,又不失时机地略微迎合了一下观众的审美口味,用诙谐的风格进行叙述和故事延伸——总体来说,故事看着不累。《双人床条约》是用笑着的方式讲了一个值得思考的中年婚姻危机问题。最后的那句话又能托底,看待这场危机的角度不同,则能看到的东西亦不同。这个电影,算是稳扎稳打的,而且是现实主义的题材,不是什么粗制滥造的电影。

  我们的电影人,应该更多地去关注现实主义的题材,而不是搞那些讨巧的意淫电影。嫖个娼嫖出了《画壁》,玩个植物僵尸玩出了《嘿店》,做个试管婴儿吧还整出了《密室2》……这些玩意,还是不要有的好,对当下无价值,对艺术无贡献。真正的电影是敢直面现实的,对现实的记录,方是有希望的突破。当然,不是《双人床条约》太好,而是与它一起上映的那个片子太差。

  我在博客中国的作家群里边说,做电影还是有意思的,因为这里还真有一点民主的气象。影院大厅就是投票大厅,观众们就是投票员,大伙都是拿自己的脚投票的,支持哪个,才去看哪个。张国师如果不面对现实,不触碰中国当下的现实的话,我将不再用脚给他投票,而且将继续用我的文字给他投反对票。话说回来,像一些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我们应该给予支持,有钱的,可以去影院享受一把,没钱的,也可以上网上找找看。《双人床条约》这部片子已经有网络版了。做个电影不容易,大伙尽量不要支持盗版吧。

  那国师的电影呢?咱们还是谈谈世界和平的事儿吧。

  《双人床条约》观后感(九):最坚硬的“双人床”,最柔软的刘威葳

  尽管时间、时代如何变幻,中国男人的传统审美,以及普遍择偶观还是不会变化太多的。容貌秀丽却并不见得非要如何惊世骇俗,那样容易让人心生胆怯,最是那一低头、一抬眉的温柔,就足以让人心神陶醉;性情却最好是温婉大方,体贴细致些的好,如今这时代,女权主义盛行,惯使的姑娘们不象姑娘,男人自然也就没法个个都象男人了。一直以来,刘威葳在荧屏、银幕上予人的感觉都是如此,尽管在《双人床条约》中略微颠覆,好在最后影片结局处大翻盘,始终还是延续了她一贯的形象。

  总的来说,在《双人床条约》一片前半段,刘威葳塑造的丁雪莉这个角色并不讨喜,虽然也有不管不顾,青春烂漫的时期,但是迅速地,就直接跳入颐指气使,对爱人却不闻不问的女强人阶段,其间种种在幻想与现实之间的跳跃、对比,不只是让片中男主角幻灭、怀念,也让多少观众忆起自己的家庭生活,不由得暗自神伤。但是换个角度思考,这大概正是目前普遍的中国家庭常态,而至少这也证明了作为演员,刘威葳的形象和演技都是过硬的,能够随时转换自己的状态,而且丝毫不露破绽。

  影片后半段,有了小女儿的缓冲,曾经平淡止水,因为现实与理想的差距,甚至龌龊丛生的夫妻关系才有了转变。当然在此对思想严重守旧、老化的导演稍有一些微词,其实故事中的矛盾冲突完全可以再现实一点,再激烈一点,现在这样隔靴搔痒的,实在没啥意思。所以尽管耿乐在极力表现出自我内心的挣扎,却因为矛盾冲突不够激烈,缺少一点力度,唯独刘威葳醉酒诉衷肠一场戏,力道拿捏恰到好处,把在这个现实社会,因为好强努力打拼,打拼到最后都浑然忘记了自己还是个女人的“女强人”,内心里那点不足为外人道,甚至都不愿意流露给最心爱人知道的柔软心思,全都通过几句对白,一个眼神,传达了出来,至少令人相信影片这个强行扭计的结局,尚有几分合理性和值得祝福的地方。

  其实,刘威葳一贯的戏路真是如此,在波澜不惊,看似强势、坚硬的外表之下,却潜藏着一股温润、柔软的情怀,从《征服》到《左右》,从《风声传奇》再到《双人床条约》,虽然表现形式各异,但是刘威葳的演技却始终予人这种印象。

  在物欲横流,每个人都被逼得拼命往前赶,却浑然忘却了停下脚步,好好审视自己与身边种种人,尤其是最心爱人之间关系的当代,有多少夫妻就因此劳燕分飞。能够有机会从头来过,《双人床条约》虽然稍微童话了一点,但是至少还算给人希望,更难得的是,在如此坚硬、残酷的现实之下,还有刘威葳偶尔流露出的那一丝柔软的温情,恰如隔岸梅香,清新、淡雅,似有若无,却分外沁人心脾,足矣!

  《双人床条约》观后感(十):《双人床条约》:离婚就一定不好吗?

  郎启波/文

  离婚就一定不好吗?离婚就一定好吗?这两个题目,答案都是不一定。有人选择相信爱情,要给对方留有尊严,虽然爱情经常被增值。有人信这个,也信别的。相信爱情,还要像《双人床条约》里那句话所说的那样——“我选的的都是最好的”,不但要自信,而且要“他信”,这也是尊重对方的一个基础。

  《双人床条约》里的丁雪莉说:“你娶了我,至少少奋斗了二十年。”又说:“你又少奋斗了五年。”“奋斗”一词的使用在此很有意思。站在丈夫的角度想一想,本来“奋斗”一词在词典里就是褒义词,在男人的词典里就更是绝对的褒义词,但在自己妻子的口中竟然变成了一个十足的贬义词,这多伤自尊,情何以堪!

  赵敬初与丁雪莉的婚姻之所以出现问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只是在生活的惯性的轨道上被动地来适应婚姻,而没有主动地、特意地去想法设法地经营婚姻,所以要善于经营婚姻。长久的惯性之下,必然会产生审美疲劳,如果说有爱情的话,那么爱情一定是既要需要一定的陌生感,又需要一定的安全感的东西——所以完全的熟人之间的感情是很难修成正果的,而我们一般也不会与一个明知会危及自己生命财产安全的人坠入爱河。初恋的时候,一个人既能给你激情(陌生感),又让你觉得安全,这大概就是所谓的爱情了。安全感与陌生感的比例变化,大概刚开始时陌生感占上,之后是安全感占上,但婚后,如果不去经营婚姻,往往就只有了安全感。影片中赵敬初与丁雪莉夫妻俩已熟悉到彼此知道对方心里想什么的程度,这个时候就应该经常地给对方一些意外的惊喜,来使彼此的感觉常新,从而使爱情常新。

  当然,《双人床条约》也体现了对婚姻中责任的肯定与强调,特别是对孩子的责任。诚然,正像影片中表现的那样,离婚可能会对孩子产生伤害,但我不赞同仅仅只为孩子而选择不离婚或假装不离婚离的做法。确实有孩子把父母的离婚看作不能与同学讲的糗事,甚至自认为因此而失去了自尊从而去自杀,但是有没有孩子因为自己的父母之间没有爱情而直接去自杀?再者,一个勉强维持的婚姻对孩子的不利影响,是否一定小于离婚的不利影响?乔布斯的亲生父母分手了,苹果的奇迹诞生了;奥巴马的父母离婚了,美国的第一位黑人总统登基了;周杰伦的父母离婚了,这个两岸三地的音乐巨星成功了。父母的离婚成就孩子的杰出与伟大,我们是否可以这么下结论?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正如这些成功人士是各种因素造就的一样,其实父母离婚的孩子沉沦也是各种因素导致的,事实已经告诉我们:孩子缺的不是名存实亡的婚姻,而是婚姻结束之后的真正的父爱、母爱!所以,离就离吧,请不要拿孩子说事,关键是不要在离婚之后让孩子失去那宝贵的、无可替代的父爱或者母爱!

  《双人床条约》的剧本还是很给力的,很多情节贴近生活,贴近大众,频频地令人会心而笑,却又引人思索。如影片中有一个镜头,赵敬初与丁雪莉教孩子学说话,最后的结果是孩子学会的第一个词不是“妈妈”也不是“爸爸”,而是“笨蛋”,这让人不禁思索父母对孩子的榜样作用。影片中“我不想像你爸那样”“我也不想像我妈那样”之后是很多很多美丽的肥皂泡漂浮在男女主人公身边,这似乎是在隐喻当初对婚后美满生活的期待,又似乎是在隐喻对离婚之后自由生活的期待,又似乎是在隐喻虚无缥缈的爱情,引人遐想。影片中赵敬初和老婆离婚的事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就传遍了整个单位,甚至连八杆子都打不着的人都知道了,这种以极端的夸张形式达到的戏剧性效果,让人在一笑之中不禁思考中国人的劣根性。其中还有对其他影片的致敬:如影片中赵敬初歇斯底里地喊着“这是谁干的,这是谁干的?”,令人捧腹。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