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拉扎老师》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拉扎老师》经典影评10篇

2018-06-09 21:5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拉扎老师》经典影评10篇

  《拉扎老师》是一部由菲利普·法拉多执导,Mohamed Fellag / 苏菲·奈丽丝 / Émilien Néron主演的一部剧情 / 喜剧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拉扎老师》影评(一):拉扎老师——关于蝴蝶寓言

  十多年前,我曾奇怪于日本人的思维方式,那个时侯我正在读《挪威的森林》,在人满为患的都市里,我充满热情地去理解这本寂寞冰冷的小说,最终不得要领主人公行走在错乱的时空,倾听各种匪夷所思内心独白,而死亡笼罩人生孤独感却挥之不去

  这本书后来我读了很多遍,成为我最爱的小说之一。最爱的意思是,它已入选内急读物——上得厅堂,入得茅房,真真是大雅大俗。

  以上其实是废话思考生死亡的很多是废话,所以上帝很难严肃起来,欧洲杯上还不忘恶搞下巴神。自然,我没有带着太高的期望来看这部与死亡有关电影,却意外地被征服了——我欣赏的是这种姿态,不刻意追求思维的高度,用平静舒缓的镜头展示一种质朴坚决生活态度

  影片开头是这样的,加拿大的某个寒冷的早晨(那地方有不寒冷的早晨吗?),小学生西蒙发现老师自缢在教师。这颇有冲击力的开头把死亡的主题直接呈现出来,在儿童教育背景下,你会担忧,对西蒙,对所有人,这样的经历意味着什么。

  加拿大的教育体制孩子显然有着过度的保护,教师对孩子的触摸是禁止的。体育老师为此抱怨无法教孩子跳马,但显然除了在跳马,还有其他更为重要的扶持被隔离在保护之外,他们依赖各种专家,而缺乏交流的孩子变得封闭乖戾。只有来自阿尔及利亚的难民同时缺乏教育和加拿大生活经验的拉扎,全无顾虑地直面问题所在,在他认为必要时候搂住孩子的肩膀,触摸孩子的心灵

  死亡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每个人都将独自面对这无法预知却又确定无疑宿命。这就是那些日本人变得匪夷所思的原因,它让人意识自己存在,同时又否定了存在的意义。宿命带来的孤独感割裂了人与人的交流,展示了生存在荒谬。就象《挪》的开头和结尾,我在不确定时间哭泣,在未知之处呼唤绿子,都意味着生命是一件无法确知的事情

  但是,生活不是西西弗斯的石头——宿命不是目的,就象我绞尽脑汁,冒着谢顶的风险写这篇影评——文章最后一定是一个句号,但我不是为句号而来。

  所以,拉扎老师在被迫离去坚持要上完最后一课,和孩子们告别——告别可以消解宿命的荒谬感,当逝去被讨论和交流时,便具备了时间或逻辑上的确定性,象一个可以被见证故事,成为生命的一部分

  电影里,当西蒙说出内心的沉重时,转机出现了。死亡变成了一个故事,一个可供大家增删修改的寓言,一颗装着寓言而不是死亡的心灵,才能轻盈,才会飞翔

  还有另外的一些细节。通过移民官的质询,我们了解到拉扎在恐怖政治失去了家人。他对爱丽丝倾注的爱,用女儿的印章给试卷印上图案,那些温暖的镜头彼此呼应简洁却极为耐心地刻画出拉扎的内心世界

  和平的加拿大象一个童话,但世界不是童话,至少阿尔及利亚不是。在影片的结尾,拉扎用一个寓言向孩子们警示世界的残酷,以及我们在这世界该如何自处。

  是的,在这个日渐局促的世界,每时每刻都会有一只蝴蝶振翅欲飞,只有在封闭的内心世界,翅膀上的风才能掀起风暴。而那自由开放的心灵却伸出手,从风暴的另一端触摸生命的、永恒的主题。

  拉扎老师,谢谢你。

  《拉扎老师》影评(二):我的悲伤你可以去懂

  我的悲伤你可以去懂

  同样是来自加拿大魁北克的法语电影,同样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之前是《焦土之城》,这次则是《拉扎老师》(Monsieur Lazhar)。不同题材一样精致内敛

  魁北克寒冷的早晨,狭窄学校操场,一群吵吵闹闹等待进入教室的小学生……影片的开头马上转入一个悲剧班主任Martine老师被学生发现在教室自缢身亡。死亡在本片中是始终贯穿的元素,这个元素过早地进入了全班同学视线,也在他们心目中烙下了永难磨灭的印记,在这样一个班级,该如何教导孩子们学会在死亡的阴影之下继续生活和学习,是一个难解的课题。事发后家长如临大敌,校方也立即把教室重新刷了一遍,还安排心理医生,试图尽快让孩子们把这件事遗忘掉,就好像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样。但可以想象,孩子们的心情很难在短时期内恢复阳光

  这个小地方的学校人手十分紧张正当校长为谁来顶替Martine老师的空缺而挠头的时候,一位自称有十余年教龄的阿尔及利亚移民拉扎老师自荐上门。新班主任面孔的出现暂时冲淡了孩子们的悲伤,“你是谁”、“从哪里来”、“你的国家是什么样子”……对于孩子们的好奇,拉扎老师并不愿触及自己难以回首的过去,事实上他在阿尔及利亚只是个开杂货铺的商人,真正的老师却是他受政治迫害死去的妻子。在一场动乱中,拉扎老师失去了妻女,来到加拿大申请难民身份的永久居留权。来这个学校上课,只是拉扎老师需要被迫谋生的手段

  接手这个班级后,拉扎老师发现就在校方和家长希望尽快遗忘Martine老师死亡事件的同时,他的学生却对此有不同的想法。正如一个孩子所说:“大家都认为是孩子们精神上收到了伤害,其实,真正受到伤害的是那些大人。”过度强调心理保护,并不是一个好办法。孩子们确实有心理阴影,如果不正视这一悲剧,一味遮遮掩掩,强迫性地要求让这个话题过去,会给孩子带来更大的心理创伤。孩子们所希望的,不是去遗忘死亡,而是去谈论死亡。只有直面死亡,才可能让孩子从悲剧中痊愈。

  什么东西对孩子心理的影响严重,恰恰是所谓“不能说的秘密”,原本就很压抑的东西,需要抒发的情绪,为什么不能让孩子抒发,让他们表达自我才是最好的治疗方法。不顾校方的反对,拉扎老师尝试改变课堂上的做法,在他的引导下,当死亡可以被讨论和交流时,便具备了时间或逻辑上的确定性;当孩子们说出内心的沉重时,死亡就变成了一个可供大家增删修改的寓言故事,成为生命的一部分。孩子们装着寓言故事而不是死亡阴影的心灵,可以轻盈的再次飞翔起来。

  影片最后,加拿大政府批准了拉扎老师的难民身份和永久居住权,学校却难以容忍他的身份,逼迫他离职。在最后一节课上,在一个明朗的下午,拉扎老师给孩子们留下一则他自创的寓言“大树和蝶蛹”后悄然离去。在寓言中,拉扎老师袒露了自己的苦难过去,描述了自己内心的哀伤。然而就象他引导孩子们所做的那样,既然可以说出来,表达出来,那对于拉扎老师已足够成为一种心灵上的治愈。 片尾拉扎老师和他最钟爱的小萝莉学生温暖相拥,配以一曲十分动听钢琴曲,在那一刻,我唏嘘不已。希望在看过影片后,你也一样。

  打分:9分

  表演:四星级

  视觉:四星级

  节奏:五星级

  故事:五星级

  音乐:五星级

  《拉扎老师》影评(三):《拉扎老师》

  又一部教室电影,题材和内容含量介于《危险游戏Dangerous Minds (1995) 》、《这就是我That's What I Am (2011) 》和《墙壁之间Entre les murs (2008) 》之间,前两者代表着最常见的此类题材,关注特别学生、学校暴力、犯罪事件或者是老师在学生生命起到的关键作用,用的方式是戏剧化的处理,直捣人心的情绪冲突,后者则是一种纪录形式,以见微知著的形式,放弃部分利于观众常规看电影思维方式,讨论社会层面

  本片并没有走出大的框框,一个关于老师和学生相互帮助一起走出心理阴霾的侧重点也不少见,和上诉两种类型影片相比,编导用了一个中间偏传统路子,虽有将老师阿尔及利亚移民背景问题以及与女老师互动插曲总的来说主线清晰,没有无目的的桥段。而例如拉扎先生好几次让阿拉伯裔学生改说法语、与男老师的互动等小细节,也增加人物的立体感。总的老说还是一部比较丰满的剧情片,力度方面稍显欠缺,还好最后结尾很不错

  影片最大的亮点是简洁的摄影、布景,中性的色彩,中速的节奏与冬雪下加拿大魁北克相互作用下的效果。相较一直大爱的北欧系视听语言,这种会更利于剧情的推进。

  《拉扎老师》影评(四):First time(ps:此电影让我想起李庆明-南山实验小学校长)

  During kid's growth, there are many first times. How to deal with kids' first time is big deal which would set down the basis for the concepts sticking all their rest day and night, affecting their emotion and behaviors.

  On death, psychologist tried her best to eliminate kid's memory instead unfolding the concept. Dissecting death is necessary. not having proper attitude towards death might cause problem. Maybe sometimes, we just dun have to give an answer but to listen and guide. Then, individuals would be allowed to form their own stand.

  In the end, the teacher insisted to give kids a formal hinted goodbye,which is also the same reflecting on the "first time" of death. Kids sometimes are far more mature than we can imagine. If you treated them seriously, they would do so. Therefore, we should set them up as a kid for the first impression. They are human as well. They started their freedom mind as we do and made selected as we do as soon as they have their consciousness though it might be weak.

  In reality, we might should let go the unconscious pain or thought so easy, as they are part of our life. We should respect them as well.<why?should be deal with all these concepts seriously?i oversee death?did i ?my first impression on death was so..causal. how has it been influenced me for so long?>maybe its about"burst".It means that if we never treat sth seriously, it would never be valuable. Value is created by human themselves.

  I should own this DVD.!!

  《拉扎老师》影评(五):暴力 愛 生活

  在一所努力摒除一切暴力的小學裡,早上負責在所有人到達前送牛奶男孩看到了上吊於教室內的老師。故事由新來的阿爾及利亞移民拉札老師接手班級課程展開。學校明令禁止談論教師的死亡並把孩子的心理交給專業心理專家處理。專家自信的告訴拉札老師,孩子們很快就沒有問題的時候,拉札老師略帶諷刺的回:喔,就過了這幾個星期的時間?心理醫生厭惡的撇了一眼說到:孩子們沒有病!

  孩子們沒有病,但悲傷。所愛之人離開背叛的悲傷。而所有的悲傷,在冷酷的教育體制下壓抑而無處交流宣洩。這是否又是一種無言的暴力?

  所以女孩在作文裡寫著:Martine老師一定覺得生活充滿挫折,她最後做的一件事是踢翻腳下的凳子。有時候,我覺得她是不是傳遞了暴力的訊息。當我們犯下暴力的行為時,我們會被處罰。但我們不能處罰Martine老師,因為她已經死了。

  男孩哭訴著“她明明知道,星期四輪到我抬牛奶…她知道我會看到她上吊的樣子。 ”

  逝去老師經歷了怎樣的生活而選擇如此方式告別她的學生我們無從得知。我們知道拉札老師作為政治難民家破人亡,逃離祖國,夜不能寐擔心被遣返回國卻從不把自己的悲傷展現給學生。他或許格格不入,或許挑戰了體制,但對學生的理解和愛卻無所不在。

  所以,在迫於學生家長壓力下被迫離開學校之時拉札老師還是一定要上完最後一課。一節課傾囊相授盡在一文《大樹與蝶蛹》:

  在不公平的死亡之後,實在沒有什麼可說的,完全沒有。如同各位接下來將瞭解的。

  橄欖樹的樹枝上,吊著小小的蝶蛹,是翠綠色的。蝶蛹明天將會變成蝴蝶。大樹很高興看到蝶蛹成長,但他真希望蝶蛹能夠再多待幾年,他就會保護她不受傷害,保護她不受螞蟻攻擊。可是,她明天就要離開了,從此必須獨自面對敵人與惡劣天氣。當天晚上,森林發生火災,蝶蛹來不及變成蝴蝶。天亮的時候,灰燼已經冷卻,大樹仍然屹立,但心已經碎了,被大火燒焦了,被哀傷摧毀了。從此之後,每當小鳥停在樹頭,大樹就會述說這段故事。蝶蛹從來沒有蘇醒。他幻想她展翅,飛向碧藍的天空,自由地吸取花蜜。

  略微顫抖的嘴角,努力的微笑,將悲傷與不捨深藏心中。影片在拉札老師與最喜愛的學生依依不捨的擁抱中拉下了序幕。

  全片平淡細膩,感情深藏在表演和生活化的對白中,幾乎沒有激烈的情緒,也沒有任何文藝片常有的悲秋傷春,心靈雞湯,就那麼平白直敘,那麼真實,一如生活本身。

  《拉扎老师》影评(六):孤独者和《拉扎老师》

  《拉扎老师》应该是一部关乎教育体制的影片,但我想说的不是这个。整部影片的故事节奏一直有如缓缓流动小河般婉婉道来,平静但绝不失力度,而这力度的来源就是观影后的最强烈的印象——孤独者的寂寞。

  孤独者们讨厌寂寞,为了摆脱那黏黏的寂寞,我们渴望拥抱、亲吻,但又对那些拥抱戒备着,慢慢靠近却又竖起了身上的硬刺,最后伤人伤己。小男孩Simon在课堂上的那段哭诉表达出两颗深深受伤的心,一个是他,另一个就是自杀了的Martine老师。

  人生来孤独,所以我们才拼命的寻求朋友、伴侣,哪怕是个能同行一段的陌生人,这些寻找绝对离不开交流的存在,没有交流我们就永远是独自一人。影片中拉扎的身上交集了两个孤独者的身份:身处异乡的难民和僵化体制下的老师。作为一个寻求政治避难的难民,他需要与政府交流,需要和这个国家的社会生存环境交流,才能够融入进去。作为老师他需要与学生交流,这样才能真正的在教他们知识的同时,引导他们走上一条健康的人生道路上去。

  而影片中也正是“交流”推动了剧情的发展,政府接受了拉扎,拉扎终于不用担心被遣送回国。学生们接受了拉扎,拉扎终于能够走进学生的内心,帮助他们走出Martine老师离去的心理阴影。而最后也同样是“交流”的问题——家长用僵硬的态度堵塞了交流的通道——使得拉扎老师的身份最终被揭穿不得不离开学校。

  态度的僵硬阻塞交流,教育体制僵化同样的导致交流的受阻,这样两种孤独者,只能互相观望着,试图着靠近互相温暖,却又不能互相告知应该控制在一个什么距离是安全的,就这样互相靠近这,互相受伤着。

  又一个刺猬的故事。

  《拉扎老师》影评(七):将心比心

  悲剧已经发生,与其让同学们闭口不谈这件事,倒不如一次将它倒个干干净净。什么东西对心理的影响最严重? 是不能说的秘密。原本就很压抑的东西,需要抒发的情绪,为什么不能让他们抒发? 可能觉得这样是为了不让他们传播不良的情绪,但事实上受伤最严重的是他们,而让他们表达自我才是最好的治疗方法。正如去面对自己的过去,无论是什么样的身份,如果连自己都不能面对,那又从何谈起让别人去接受呢。

  教育的过程是将心比心的过程,教育的关键不在于教会了学生多少东西,而在于让他们懂得如何去理解,如何去接受身边的人和事,如何去面对周围的环境。有时候,一个真实的例子,比书本上千千百百个故事所带来的反响都要有效。

  在学会包容之前,请先学会聆听。有很多人都自誉为倾听者,但事实上有多少人能容纳一个喋喋不休的朗读者? 聆听别人的声音,不仅仅是听到这件事情,而是去尝试了解别人的内心,这件事的意义何在。更多时候的所谓包容,其实是懒惰地去接受所有的东西而不经过筛选整理。一个合格的倾听者,在听完别人的诉说之后,一定会给出一个属于自己的答复,不管是否对别人有用,但肯定会对对方造成影响。

  《拉扎老师》影评(八):《拉扎老师 》:请不要跨越悲伤

  今年看的法语剧情电影质量都很平平,

  要不过于激烈,要不过于煽情,

  倒是这一部的人物刻画的很有味道,

  也许又是关于一群迷茫的孩子和有故事的老师,

  但拉扎那颇具冲突的脸和故事的情绪设定的确选的很有代入感,

  在观看的过程中,

  我甚至想起了杨德昌先生的《一一》,

  那种亲切感油然而生。

  在阳朔的路上我又看了一遍,

  发现山水间突兀的工业线条,

  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商业气息,

  想起来人与人之间多多少少的疏离感,

  看着周围的孩子和年轻人受到的这些那些的困扰,

  难道教育者们都只能象拉扎那样身不由己么?

  纯粹是那么脆弱,

  如何才能小心的呵护;

  一旦你做出了坚强的决定,

  可能保护的不仅仅是自己,

  而是一群人。

  个人评分:8.2分

  请不要欺骗信任你的人,

  请不要跨越悲伤。

  《拉扎老师》影评(九):台詞記錄:一個真正關心學生的好的老師上課不是用教科書,而是用愛心。

  1. 00:10:46~00:11:00 Lazhar第一次來到課堂上,自我介紹。

  Lazhar:我的名Bachir的意思是「帶來好消息的人」。

  Alice:是什麼好消息?

  imon:Lazhar老師不會規定回家功課!

  Lazhar:我的姓Lazhar的意思是「幸運」。所以,好消息是:「我很幸運能夠跟各位在一起。」

  2. 00:12:08~00:12:28 學生自我介紹。

  女學生:Caron-McCarthy。

  Lazhar:如果你結婚的話,小孩會取什麼名字,譬如跟Garrido-Lariviere?

  女學生:我絕對不會跟維克生小孩!

  Alice:如果是女生,名字會跟媽媽一樣。如果是第二個…

  女學生A:第二個?第一個都沒門!

  3. 00:22:26~00:22:50 Simon在課堂上扔一名女學生紙團,Lazhar拍了Simon的腦袋,讓他給女學生道歉。

  Lazhar:道歉!

  imon:我不是瞄準她!

  Lazhar:無論如何這在課堂上都是不被允許的行為。

  imon:對不起!

  被扔的女學生:你也應該跟Simon道歉。

  Lazhar:什麼?

  被扔的女學生:你應該跟Simon道歉。

  Lazhar:為什麼?

  被扔的女學生:這裡不是阿拉伯。

  Lazhar:謝謝老天!還好我們不是在阿拉伯!

  4. 00:29:35~00:30:11 校長拿給Lazhar老師《學生的權利和義務》。

  校長:法律不允許老師體罰學生。

  Lazhar:我完全同意。

  校長:不能敲打、拉手臂,甚至摟抱也不行…完全不可以碰觸學生,沒得商量。

  Lazhar:可是,我沒有打過任何人!

  校長:當然,我不是在指責你,只是提醒你。

  剛進門的胖老師:幾世紀前,我總是擰他們的耳朵,很有用。

  校長:現在已經不是幾世紀前…你是說20年前?雖然,有些學生實在該打——我以前教過一些,但現在我必須對整間學校負責。

  5. 00:41:38~00:43:23 Alice唸自己寫的關於暴利的文章。

  Alice:當我剛來這裡時,我媽媽不斷告訴我,這所學校多棒。我當時認為,還好…但現在,6年之後,我也認為這裡真的很棒,因為這是我的學校。一個大操場可以踢足球、打籃球。爸媽早上把我們扔在這裡。他們照顧我們,檢查我們有沒有長蝨子,檢查我們的牙齒,看看我們有沒有太粗魯,太過動。

  但這裡也是Martine老師上吊的地方,用她的藍色圍巾綁在天花板的管子上…在某個星期三的晚上。我媽媽去了邁阿密,因為她是飛機駕駛員。我希望她趕快回來,因為我很難過。Martine老師一定覺得生活充滿挫折,她最後做的一件事是踢翻腳下的凳子。有時候,我覺得她是不是傳遞了暴力的訊息。當我們犯下暴力的行為時,我們會被處罰。但我們不能處罰Martine老師,因為她已經死了。

  6. 01:03:22~01:05:08 教職員工在開會,期間商議要不要讓Simon停課。

  校長:不要再提那件事。

  Lazhar:哪件事?

  校長:Martine老師會個別指導Simon。有一次,當他在家裡發生問題,她摟抱他。他用力把她推開。後來,他還抱怨,說老師「親吻」了他。

  Lazhar:親吻?

  校長:不!只是在臉頰上親一下。事實上,只是摟抱一下。

  胖老師:她跟大家都這樣,很熱情。

  校長:她沒做錯什麼。只是稍微「判斷錯誤」。

  體育老師:拍拍背安慰說,「判斷錯誤!」這小子從夏令營回來,二度曬傷…

  校長:Gaston,拜託!

  體育老師:因為他不允許別人幫他抹防曬油。現在,跟小孩子在一起,必須很小心,就像處理核廢料一樣。不要碰,否則會受傷!

  校長:你太誇張了!

  體育老師:是嗎?試著在鞍馬上教小孩,而不准碰他們的身體——不可能!

  校長:謝謝,Gaston!

  體育老師:這就是為什麼我吹哨子,讓大家像傻瓜一樣繞著圈圈跑。他們也把我當傻瓜。Martine老師輕輕摟抱這個小孩,結果被誹謗,她很難接受。

  校長:我們可以幫助Simon,或把他當垃圾,倒在別人家的院子裡。但我們仍有能力處理這件事——我建議先停課一個星期,然後找位專家談談。

  體育老師:又一位專家!

  7. 01:18:37~01:21:07 Alice因為Martine老師的死因和Simon發生爭執。

  Alice:沒用的膽小鬼!

  Lazhar:Alice!

  imon:我可以告訴你們,她是怎麼想的——都是我的錯!因為我跟她說了,我不喜歡她扮演我的媽媽!

  Alice:Simon,你喜歡Martine老師,跟我們大家都一樣!她還特別照顧你,幫助你做功課!

  imon:她送我照相機,但我從來沒要求過。我從來沒有要求她親我!

  Alice:騙子!她是在你哭了之後才摟抱你的!

  imon:現在妳高興了?!說我哭了!妳從來都不會哭,妳是完美的,妳才是真正的男子漢!沒錯,她沒有親我!可是,她摟抱我,我不喜歡人家摟抱!這不是我的錯…這一切不是我的錯,對嗎?這不是我的錯!

  Lazhar:不是你的錯。Martine老師狀況一直不好。

  imon:她明明知道,星期四輪到我抬牛奶…她知道我會看到她上吊的樣子。

  Lazhar:不要勉強解釋Martine老師為何會自殺。沒有簡單的理由。我們的課堂,就像個家庭,培養友誼和未來工作的能力,也是社交的場所——是的,社交——充滿生命的場所,是你們賦予活力的地方,所以請不要把你們的悲傷傳染給全校。

  8. 01:28:17~01:30:13 Lazhar老師因為難民的身份被迫在學期結束前離開學校。

  Lazhar:我唸文章,你們如果聽到錯誤,就說出來。準備好了嗎?

  全體學生:好了!

  Lazhar:《大樹與蝶蛹》。作者是Bachir Lazhar。

  在不公平的死亡之後,實在沒有什麼可說的,完全沒有。如同各位接下來將瞭解的。

  橄欖樹的樹枝上,吊著小小的蝶蛹,是翠綠色的。蝶蛹明天將會變成蝴蝶。大樹很高興看到蝶蛹成長,但他真希望蝶蛹能夠再多待幾年,他就會保護她不受傷害,保護她不受螞蟻攻擊。可是,她明天就要離開了,從此必須獨自面對敵人與惡劣天氣。當天晚上,森林發生火災,蝶蛹來不及變成蝴蝶。天亮的時候,灰燼已經冷卻,大樹仍然屹立,但心已經碎了,被大火燒焦了,被哀傷摧毀了。從此之後,每當小鳥停在樹頭,大樹就會述說這段故事。蝶蛹從來沒有蘇醒。他幻想她展翅,飛向碧藍的天空,自由地吸取花蜜。

  (影片結尾,Alice流著淚水走進Lazhar老師的辦公室,依依不捨地和老師摟抱在一起。)

  《拉扎老师》影评(十):又一次想到不做还是做错的选择

  开始看这部片子是冲着原味的相关加拿大移民的话题去看的,但一开始真正吸引我看下去的还是那群超萌的正太和萝莉。

  然后波澜不惊。于是很多白描式的镜头直接按着快进带过。直到最后二十分钟,那个课堂上情绪终于爆发出来,于是突然懂了这部电影。

  像那个女孩子说的,大家都认为是孩子们精神上收到了伤害,其实,真正受到伤害的是那些大人。孩子们确实有阴影,但成人的遮遮掩掩,强迫性的要求让这个话题过去更显得可恶。如果不是拉扎老师,我真的怀疑那个男孩子人生应该怎么走下去。连一个健全的心灵都不去保证的教育有什么意义。

  可是,话题说回来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多做多错,于是掩盖变的理所当然。保守的教育,比起那个在教室离去的老师的事实,更可怕。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