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经典观后感10篇
《香格里拉》是一部由蒋家骏执导,胡歌 / 王力可 / 金莎主演的一部中国大陆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香格里拉》观后感(一):动人心者,唯情而已
这部戏包含的内容很多,坎坷的爱情,宗教信仰,民族冲突,权力斗争,土司,民主制度,马帮,红军,国仇家恨,飞虎队,抗日,驼峰航线......
看的时候我联想到很多其它的作品,《尘埃落定》、《茶马古道》、《山间铃响马帮来》等等,还有令人吐槽的如同《天龙八部》里的母亲偷情而导致的男女主角关系恋人——兄妹——恋人的转换、貌似《黑客帝国》里的扎西躲开子弹一只飞刀干掉索朗,还有比《十面埋伏》里的章子怡生命力更顽强的各位主配角能够历经跳江、跳崖、枪击、火灾、谋杀、自杀、追杀、处决活下来,这一切,都发生在一片神奇的土地——香格里拉。
先谈谈演员。古装王子胡歌戏中的藏族装扮真爷们,演得也没的说,他饰演的扎西眼中满是沧桑,活脱脱一个刚毅隐忍的康巴汉子,经历过车祸后的他肯定把握得住“死”过一次的扎西,昨天临睡前恰巧看到胡歌的采访,才注意到他快30了,是啊,演了这么多的戏,演技也该成熟了,我对今年寒假里的《天之痕》充满期待。
再说王力可,真是一个大美人,心中的女王就是这个样子吧,剧中身著藏装的她高贵而灵动,就是美的化身,面对老美康威、贵族仁清的不懈追求,卓玛始终无法割舍他对扎西的爱,那种为爱坚守的执着,真的是十分令人动容,之前不晓得这位演员的我已经成了她的一个粉丝了。
还有金莎,她饰演的和梅是一个跟她在《神话》里饰演的吕素一样为痴痴爱着男主角的姑娘,她为爱不顾一切、死心塌地的表现看得我都心疼啊,不过本剧中到底没有像吕素一样成为悲剧,找到更爱她的伦布,另外,我又在本剧的某一镜头中发现和梅跟某慧好像啊,跟去年看吕素一个感觉。
在我眼中,狗血的情节、红军、主旋律什么的都是浮云,浮云~因为
当我看到伦布为了找并不喜欢他的和梅而满世界拉着弦子唱着对她的爱走到圣山卡瓦博格时,
当我看到扎西为了救大家而答应索朗跳下山崖之前终于向爱慕已久的卓玛说出“矮老扑油”时,
当我看到多吉土司在听完他弟弟桑吉陈数自己犯下的罪过后原谅他并对卓玛说早就全知道时,
当我看到重病的央宗母亲在看到圣山后终于安心逝去、狗腿子恰卡因为信奉莲花生大师而竟违抗索朗烧掉碧云寺的命令、恶贯满盈的格赞在死里逃生后由于感到自己无法得到佛祖的原谅而到金丹寺出家、日本间谍和尚一通在被当地民众的善良感染后主动向活佛忏悔时,
我已经被剧中人物对爱情的执着、对朋友的仁义、对亲人的宽容、对信仰的虔诚深深打动,所以我为本剧打5星。
《香格里拉》观后感(二):神奇的胡歌神奇的香巴拉
哈哈哈真是一部神奇的剧,看到最后除了索朗其他坏人包括那个日本间谍好像都能幡然醒悟,难道是美景所致,看得我都想马上飞去美丽的香巴拉,想去卡瓦格博转神山了,说不定也能顿悟出些什么呢。不过更神奇的是胡歌同学,如此美貌演个藏族粗糙邋遢的康巴汉子居然毫无违和感是如何做到的呢?能想到下图是同一个人吗?演的不错,也挺喜欢女主的,还好有情人最终没有成为兄妹[笑cry][笑cry][笑cry]
香格里拉很想再创造神话的辉煌,从神话的虎头蛇尾的表现,还是延续到香格里拉身上,只不过虎头只有一集,该剧遭遇的困难有:
1,演员阵容薄弱,没有深度。该剧定位为主旋律作品,其实有号召力的演员一个算不上,胡歌只是在年轻人当中有点知名度,巍子名气不大,至今的印象停留在岳不群身上,金莎和扎西顿珠就是歌手,王力可纯属新人,其他的就名不见经传。
2,导演的功力达不到。香港导演一般拍历史文化的作品都很少有成功的,蒋家骏这次有点虎头蛇尾,在开头营造很好的气氛,但是接下来的延续性变差了,而且很多处理和拍摄手法跟《无懈可击之美女如云》如出一辙。
3,剧名的局限性。香格里拉就是个风景名胜,一听剧名就像个地理纪录片,而且用这样一个旅游城市做剧名,不免是在华丽丽的做广告,而且剧名跟故事情节的连续性很低。
4,题材的冒险性。其实民族题材真的能成为热播而且有影响力的题材吗?这次剧组找到一个独特的题材,但是主体观众仍然是汉人,很多人多这个题材的背景,和氛围都不太适应。
5,播出时间的问题。这部剧据说为了吸引年轻观众,但是如此深夜档放一个如此沉闷和严肃的题材,年轻人也吃不消。
6,宣传和播出明显不符合。该剧的宣传,从新闻,预告片,剧情等都围绕胡歌进行宣传,但是从播出前六集来看,明显就是香格里拉的自我展示,胡歌基本就是打酱油的。用胡歌吸引来看的观众有没有受骗的感觉。
7,部分剧情还是不足。针对红军的看法,是不是在讲述那些人的愚昧和无知,将一个美国士兵塑造成花痴和傻子是不是不太好。
总之,这部剧看似不错,其实有很多隐患。
《香格里拉》观后感(四):难得世间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记“马贼扎西”!
还是忍不住要为我深爱的“马贼扎西”刷一弹!!!
“香格里拉”在胡歌的电视剧中是存在感比较低的那种。其实这部剧本来具备了一些“大热”的因素:“马贼+藏族文化+雪域高原” -- 神秘感爆棚!故事展现了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云南香格里拉这块神秘土地上的关于民族、英雄、成长的传奇故事。讲述了藏族青年扎西背负着血海深仇踏上复仇之路,历经重重磨难,从一个马贼成长为藏族首领,并带领藏族同胞走上抗日革命道路的传奇故事。剧里集合了一批好演员,胡歌,王力可,巍子,既有颜值又有演技!!
但是实际上这部剧并没有达到它本来可以达到的高度,在我看来主要问题在于编剧和导演:剧本前期很精彩,扎西出场的第一幕就秒杀了我,惜乎中后期剧情渐渐走向狗血:跳崖,兄妹虐恋一一登场;而导演对整部剧节奏的把握也同样存在问题,中后期出现很多国产剧的通病:拖沓。。。
而本剧的题材也比较边缘化,由于既不是古装剧,也不是时装剧,勉勉强强算在年代剧里,然而背景又不是常见的大北平大上海,所以造成它很容易被忽略,甚至在粉丝们剪辑的诸多胡歌MV 里都很少出现“马贼扎西”的镜头。。。
但是!!重点是--以上种种弊端都不能掩盖“马贼扎西”这个角色本身的巨大魅力!!这个男人简直太招人待见了--他绝对是目前为止胡歌童鞋所塑造的角色中最爷们最MAN最血性的一个!!!他是义气深重的土匪头子,是潇洒不羁的康巴汉子,是豪侠无畏的草原雄鹰,是痴情无悔的热血儿郎!在见识到这个角色之前,我万万没有想到胡歌可以把一个藏族青年演绎地如此动人--无论对于信仰,对于爱情,对于道义,对于民族,他都尽力守护,无愧于心--“难得世间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这部戏是断断续续看完的,因为香格里拉,因为胡歌。很早的时候就知道老胡演这么一部戏,看造型的时候大概跟很多人都一样,完全接受不了这样一个邋里邋遢的样子,尤其是我们的古装王子,发布会上看到他跟女主角站一块儿怎么都没有情侣的感觉,王mm在斯文的老胡那儿显得很大肢,这样不得不让我的期待值降到了最低。。。直到那次探班采访,面对一个活生生的马贼的时候真的震撼到了,原来老胡可以这么大气,王mm在他旁边唱歌,他认真地听,顿时目光流转,太登对了。
不可否认这部剧的剧情缺乏吸引力,没有坚持的意念追不下去的。从开播到现在才看完。胡歌在里面有三个身份,马贼扎西、平民马锅头丹巴以及土司勒仓丹巴,最喜欢的还是马贼扎西。为什么喜欢这个角色呢?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原因太多,说不清楚,但确实又不得不说的。当他在赛马场不羁地说我怕你丢面子时,当他制止索朗说老爹的死有隐情时,当他心甘情愿被卓玛激将时,当他在悬崖上对着卓玛说着‘矮狼扑油’时,当他在男人味十足的行侠仗义策马扬鞭时,当他用不惯刀叉而小小的发脾气时,当他……太多太多了,就这样马贼扎西已经深深扎根心里了,这样一只草原上的雄鹰哪个姑娘不爱哦,不论是电视里的还是电视外的。。。这里我真的得毫不吝啬地赞一下我们家的老胡同学,向来潇洒俊俏跳脱阳光,却把这样一位血性阳刚的康巴汉子演绎的如此动人,一举手一投足仿佛真的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藏族汉子站在你面前,那小眼神一抬,波浪卷一飘,鞭子一扬,心都要化成水勒,你不是李逍遥不是易小川不是胡歌,活脱脱就是马贼扎西---草原最傲娇的苍鹰。 特别特别要说一下这次的配音,我的老胡啊,你是怎么做到的呢,原本清脆的银铃也可以如此浑厚深沉呐,想起神话蒙将军的时候那个呼喊真的是心惊肉跳哦,短短一年光阴,声音的控制力就进步如此之大,不得不服哦。。。
《香格里拉》观后感(六):要说矮老扑油不容易啊,我的心里有你也有香格里拉
赏心悦目有:
1. 胡歌。 的确是因为胡歌才知道这部电视剧的,首先就暴露了我的胡椒粉身份……但是我的评论总体不会失去一个中文系写作者的理智与情感。
即使是卷乱长的头发,即使是黑黝黝的肤色,这名康巴汉子却活脱脱充满了一种逍遥哥哥一般的超凡之感。
虽然是胡歌第一次演少数名族角色,但是会第一时间让人想起《射雕英雄传》里的傻得让人变大猩猩的靖哥哥。从靖哥哥到丹巴哥哥,有几个时区?
至今我仍然觉得,非现代时装扮相的胡歌,还是比现代扮相的胡歌更能吸引人,更有魅力。
2. 片中取景地实在是川西和滇北地区自然景观和人文风俗的大集合。
走出国门之后仍然觉得祖国大好河山天下第一,天朝物产丰富风景优美,是绝对的。现在身在异国他乡的我,仍然十分想念九寨沟,泸沽湖,即使我站在英国的湖区,那风景绝人的湖山,却让我越发想回到祖国的怀抱。湖区不过就是 “小九寨”,九寨归来不看水,是真的。
《香格里拉》几个取景地,我能叫出名字的都是脍炙人口的旅游胜地。大概,胡歌们拍戏之余,也好好的过了把西部旅行的瘾吧。九寨黄龙,泸沽湖,丽江,香格里拉,爱极了这片土地的山山水水。这取景也算是一种小广告吧。这让我想起在拍摄《神雕侠侣》的时候,那些马儿跑过九寨沟的水,让我觉得心疼。而倡导“绿色剧集“的《香格里拉》似乎还没有让镜头直接反应那些在拍摄过程中破坏环境的地方。这一点让人看着稍微有一些放心。
除了绝美的自然景观,《香格里拉》还很好的起到了少数民族风俗知识的普及教育作用。在剧情发展中有意的安排了一些衔接点,将纳西族,傈僳族,藏族等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的主要内容都做了知识普及。卡瓦博格,玉龙雪山,白度母,这些少数民族的信仰图腾,很细心的经由剧中人物介绍给我们。真是用心良苦了。
先说金莎。她的戏份,不听声音,看着还蛮舒服的。只是配音不是很和谐,有点脱离演员的气场。金莎的演技还算是低调平顺,让人看着舒服,不做作。这让人想起《神话》里那段和小川的感情,是很感人的。
有没有注意到,卓玛小姐的女仆中有一个唱仓央嘉措的歌的,这女子,肯定是特殊照顾,不然怎么会一个仆人也有多次正面镜头还唱歌。俨然有打压主角的架势。长得也不错。
4. 巍子。
老戏骨了。是爸爸辈喜欢的演员。我第一次看他演的都是《笑傲江湖》中的岳不群了。真是出神入化的岳不群啊。巍子适合这种复杂而深厚的人物形象的刻画。这一点他的优势在《香格里拉》里多吉土司身上到我看的十六集还没有展现出来。
伤感:
1, 人物刻画不饱满
相信大家看过胡歌,王力可之前演的影视剧,都不会否认他们是青年演员中颇有演技实力的。但是为什么这部电视剧看着让人心里咯得慌呢,因为人物作为电视剧的灵魂因素,在塑造上太缺乏力道了。人物刻画不饱满,但是可能在剧本时期,人物还是饱满的,但是剧集一出来,感觉上映的版本似乎是剪接混乱的版本,根本没有办法展现一个人的完整形象。
但是我们仍然能够看出有几个人物的复杂性是编剧用心良苦,但是拍出来却没有体现到的:
索朗,桑吉老爷。
灵魂人物扎西和卓玛,以及他们的爱情,这一点应该会从多吉老爷的爱情这一条线索上找到呼应,还算是目前十八仍然清晰可见的刻画。
2, 感情描写不连贯
卓玛和扎西在第一集就已经相遇,却到16集才生死表白。中间被康威和卓玛的对手戏隔得太远,不具有完整性。如果说这是为了表现卓玛内心对爱情的追逐的坚定,也不无道理,但是对于这部剧中最重视的感情,这种观众的观影的虚拟时间被人为的拉的过于长了,不是成功电视剧的做法。
而和梅与拉弦子的伦布之间的感情,又因为少数民族风俗的原因,刚开始看起来有一点突兀。不过,金莎的温婉的表演,淡化了这种突兀带给观众的不适应感,也算是小小的成功之处。
康威对卓玛的一见钟情和后来的多次求爱表白,算是美景加单恋的较好表现。告一段落,在后面还会有另一种展现,期待。
3, 主旋律主题无法驾驭
主旋律不是错,但是此剧明显在驾驭主旋律这力度上还是很欠缺的。有一点骑虎难下的挫败感。希望后面的剧集能够深化这一点的努力。
4, 主题深度难有深度
看这部剧的时候我在深切思念小说《尘埃落定》。这是一部太好的小说。它就像罂粟花的种子种在我的心中。对于政治哲学和时间概念的探讨,思想高度上,没有哪一部相似题材作品能够与之媲美。但是作为电视剧《香格里拉》,在普世性的作用上应该是占了起手的。虽然《尘埃落定》有李解和范冰冰主演的同名电视剧,片尾曲很好听,但是当年似乎没有太持久的收视率。大概是男主角的造型并不讨好,美学有时候忠于了原著,就远离了大众视野。
我写着写着,就发现自己写的评论已经不可爱了。我曾经写过一些特别好玩的文字,但是终究不是我的风格。又最近复习了尘埃落定和阿来的访谈,更加感到保持文字的干净是多么的重要。在此,一名胡椒粉兼中文系人士,向《香格里拉》的努力致敬。
《香格里拉》观后感(七):爷们的胡歌很帅
实话实说,这剧说不上经典。剧本原作没看过,可能写得很精彩很热血沸腾,但是在导演给出来的实际效果来说,故事开局很精彩,但中后段实在太狗血,各种巧合都狗血得一一出现了,但是过渡铺垫又不够,实在有很多槽点。不过这剧也不无亮点,表现最好的是演员,剧里有老戏骨巍子,实力有保证,女主长得很像宁静年轻时候,哭戏不错,最出彩的还是胡歌。这是胡歌所塑造的长篇角色中目前为止最爷们的一个,有着藏人特有的淳朴热血忠诚和对信仰的执着,看剧的时候有些情节描述,很多人吐槽老胡饰演的扎西智商有问题太笨,因为他的选择是明知上有虎偏向虎山行。我觉得这不是笨,而是执着,对内心所认定的一些品质如信任忠诚的选择,如果有人没看懂这些,我觉得不是观众的问题,是导演的功力还有待加强。但是无论如何,老胡塑造的扎西很有魅力,冲着这个也可以一看~
《香格里拉》观后感(八):不走寻常路
其实现在国内的电视剧缺乏创新,而且题材比较单调;很多剧都是为了捞钱,而不断的翻拍,抄袭以及跟风;并且越雷剧就越火,因为伴随争论大,话题多;
至少香格里拉让我看到一点新意,其实以前关于民族题材的电视剧,还真的没有看过,对这个藏族题材的电视剧也比较感兴趣。
胡歌主演的电视剧基本都是好评不断,而且很多剧都是站在最前沿,都很有新意;虽然只看过两集,但是以这个与众不同的题材和独特的故事以及风景,很可能带来不一样的惊喜。
胡歌是该剧一点亮点,尤其是这造型,确实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给人都感觉完成了蜕变。里面会讲述感人的爱情,民族间的矛盾,宗教之间的摩擦,以及汉人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希望不会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