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颤涌》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颤涌》观后感10篇

2018-06-21 21:4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颤涌》观后感10篇

  《颤涌》是一部由Baldvin Zophoniasson执导,阿特利·奧斯卡·法奈森 / Hreindís Ylva Garðarsdóttir / Gísli 主演的一部剧情 / 同性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颤涌》观后感(一):尘归尘

  这个世界灰色的,没有绝对的白,也没有绝对的黑。像一条长长的光谱。

  颤涌的色调让我想起很久以前窝在沙发里看的暮色1,是灰蓝色,白种人

  在这种灯光下看起来格外苍白。同样是小清新名号(我只承认暮色1是

  小清新,后面几部基本是重口味balabala),但似乎是没有相似之处,暮

  色像春梦,颤涌是尴尬情景剧。

  整片断断续续才看完,最打动我的地方是那个女孩葬礼牧师呆板滞重

  的声音讲'Ashes to ashes.'

  只能说我这人的兴奋点很奇怪.

  还有这部剧说是小清新版的皮囊同意。但我更喜欢本片里面的party拍

  摄,这里面的party明显是那种会被皮囊里主角鄙视的那种。

  不明不暗的灯光,没有疯狂扭动的身躯角落里的荷尔蒙发泄,劲爆的

  音乐。主角几张半熟的脸,还有青涩演技,涩涩的冰岛语。这更像青春

  无处安放的尴尬,动不动就要流泻出来,像是一条未融尽冰块小溪

  慢慢流慢慢走

  《颤涌》观后感(二):少年

  第二次看这部片子。偶然在电脑的角落发现一张剧照。第一次的印象模糊回忆许久都想不起片名。而后又找寻许久,得以第二次崭新地重看这电影。

  电影的开始并不吸引人。异国相识的少年。相遇离开,和所有的故事相同。只是少年的世界,永远不乏新奇想象

  若非这电影。怎么知道这世界上会有这样的家庭关系相近如同陌生,彼此却不是没有爱。朋友亲密如同同一棵大树上的叶子分享各自的世界,而又各自寂寞敏感

  或者这中间的关系太简洁现实中可以这样子吗。

  干脆的交谈,表达“你是我母亲永远不可能在我身上找到友谊”这样的感情。寻找未曾见过的父亲最后两人如同朋友相处。女孩问男孩你懂不懂。男孩问男孩,或者我们可以,可以尝试怨恨过,可以释怀,始终是因为爱。

  这些都是合理美好的。但是怎么觉得不能存在于能看到这文字的你我或他的现实。

  存在于现实的,是半夜裹紧风衣走过的无人的路。是所有丰盛的派对里面就算是安静独坐也不愿离开因为除此之外没有更好的姿态可面世的你我或他。是仰面躺着对着的不说话的天花板。是透过公车玻璃照在少年脸上的光。

  真正的生活,是永远不能厘得清楚毛线。你看到了所有面,慢慢失去所有的感受,永远到不了最后的剧终。能够记住的,只是一些零落片段温暖的相拥而眠。咖啡馆的畅谈。轮流交换喝的啤酒。无数次不欢而散争执。玻璃倒映出的侧脸。这些组成少年的世界,屏幕外却只得一声无声的喟叹。

  感受到了,少年说的,生命的颤涌。

  而无端想到一些其他的。

  在日复一日平静生活机械行进的世界里,也发生着无数少年破裤子旧背囊环游世界。

  只是想要看到更宽广的世界。看到更多的生活方式。变得更为宽容平和,抛弃狭隘客观看待事物

  所有的生命都有消亡的一日。只希望在无数复杂矛盾艰难的生活之中,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

  《颤涌》观后感(三):刀片滑过你的美

  是滑过而不是划过,这就为电影定了基调。两者的区别么,大致相当于岩井俊二与北野武。我们仿佛看到刀刃在空中画出一道清亮弧线,最后落到肌肤上的却是刀面,只留下不痛不痒痕迹。同样是岛国,冰岛的新人导演Baldvin Zophoníasson显然不如邻居拍“皮囊”来得凶猛,至少人家青少年的狠话大招放得个个给力

  如果你觉得电影tempo不太对,那么恭喜你,第六感很强大哦。“颤涌”是根据冰岛女作家/演员Ingibjörg Reynisdóttir的两本单独的小说改编的,一本侧重校园生活,一本讲述性萌芽话题。1+1显然在这里没有达到2的效果(或者,达到了?)Ingibjörg Reynisdóttir是“颤涌”的编剧,也是在片中扮演加百列妈妈控制女强人,我怀疑是不是因为她在现实里也这么强势,才让剧本如此的面面俱到、一个不落...

  电影首尾清新简洁,有“美好事物”的味道,让人心花怒放;中间就麻麻地,太多人物太多线索导致散漫。不过都不影响我给出五颗星,因为我的星星全是奔着男主角去的!饰演加百列的Atli Oskar Fjalarsson只在08年演过一部短片“比翼”(顺便插广告:这短片强大的,提名戛纳金棕榈,另获19个影展的最佳短片奖),拍“颤涌”时由于未成年需要妈妈陪同在场拍摄(怨念,是不是因为这样才没有XX镜)。电影里面的加百列第一眼看过去太高,太瘦,还是巴掌脸,但不到10分钟就让人萌到血涌。就如里面基友形容的,这个少年简直是美到梦幻的抱抱熊。他的美是干干净净、不带丝毫杂质的;是安安静静、不构成任何挑衅的。像晾在蓝天下的花格子衬衫,飘啊飘就让人荡漾好半天。只要一想到这样的美注定是无法留驻的——不信我们隔个三年五年——你就会忍不住多看他几眼然后心里说:骚年, 请长慢一点。

  《颤涌》观后感(四):水面的余波

  明明没有经常使用豆瓣的舍友豆瓣猜了这一部电影给她,她转送给了我,美少年让我耐着性子看完了这一部电影。估计舍友觉得我很喜欢像这样缓慢叙述且看似文艺玩意吧~

  好吧……回归正题。冰岛的美少年加百列一开场就让许多人给煞到了,爱得不行修长手指,雪白的皮肤自然透入出的无害与可爱。相较之下同样是冰岛男的马斯列就跟一个坏男孩一样好孩子带入另一个世界(或许这么说一点也不贴切,之后加百列跟朋友的各种派对是多么的迷乱,但到现在我还是相信如马斯列给他的评价——他是一个抱抱熊样的乖孩子)。微醉的青春,两个少年一不小心接了吻,只因为气氛刚刚好,只因为荷尔蒙的吸引,正如一颗石子扔入水面产生了一圈圈波纹一样需要好一段时间才能恢复。他们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第一个男生异性恋为主流社会,他们不知道波纹会扩散到那里,也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停止一样。与此同时,加百列的朋友他们的青春有的如他们一样有了动荡而有的是玻璃破碎碎片(恩,还是蘸着血的碎片)。总之,像葬礼上牧师说的“尘归尘,土归土”我们都要回归生活,水面总会平静,当然很快又会有别的玩意打破了它。

  青春本来就是不平静,躁动的因子个人或大或小,他们迷乱的生活,正是青春犯傻的冲动,这时候的他们可以用各种理由说明他们的不安正当得不行,谁也不能责怪他们)。最后马斯列见了加百列的家长,怎样都希望他们有个美好的结局……

  《颤涌》观后感(五):不要控制,要爱

  史黛拉的命里有她外婆,她不想被监视,被控制。然而外婆的执念最终要了史黛拉的命。

  史黛拉一直爱着加百列,后来的俄罗斯男友应该是感动+逃避对象吧,遗憾的是对于加百列来说,她的爱是不可能得到回应的。尽管史黛拉的朋友们都挺喜欢她,但她实在是一个悲剧,一个连她自己都很难改变的悲剧。

  加百列的命里有和他不对盘的妈妈,他其实也是烦透了被控制。

  马科斯令他期待令他痛苦,加百列发现自己是gay,正视这一点之后的他,和马科斯站在一起甚至敢于面对母亲和继父。

  眼镜厌恶妈妈,和她从没见过爸爸或许也有关。她的爸爸也没有拒绝女儿的见面要求

  我还是挺喜欢这个片子的……学会了爱与控制无关,爱是尊重自己,也是尊重别人。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颤涌》观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