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大劫难》观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大劫难》观后感精选10篇

2018-06-22 21:05: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大劫难》观后感精选10篇

  《大劫难》是一部由肖风执导,刘迈 / 梁思琪 / 孙荐玺主演的一部剧情 / 战争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大劫难》观后感(一):导演的918博物馆观后感

  这部电影是在学校剧院放的,放完之后剧组的导演和两位主演神奇出现在了舞台上。原来是为明年的大学生电影节造势。

  抗战类型片里并不缺少烂片,比如这一部,唯一的惊喜是看完片后可以质问导演。下面说说提问环节我的两个问题

  之前导演单独谈自己的电影:"......我希望大家不要忘却这段历史........我希望大家能够理性爱国......"

  1请问导演,片中出现三次挑战尺度的血腥场面,我注意到身旁的这位女生在以上场面时都用衣服遮着脸不敢看,请问闭着眼看这段镜头,您究竟想给观众带来什么样的观影感受

  2第二个问题是早先网上有评论说因为这部影片是所谓的主旋律,加引号的(笑)。所以在审查方面有所放松,比如之前的鬼子来了,就是因为出现了血腥场面,当然还有其他原因根本没有通过审查,请问导演怎么想?您对血腥场面的尺度是怎样把握的呢?

  下面是导演的回答

  先回答你第一个问题吧,对于血腥的场面,我是希望所有的成年人都看到。因为拍片之前我去到了东北的九一八纪念馆,里面的陈列比这个残酷和血腥多了(以下省略导演关于纪念馆若干血腥描述)。我的一个朋友之前看完电影也说:“你这么拍(指里面的血腥镜头),没必要吧?”等他跟我参观完纪念馆,他气愤的说:“你拍的还远远不够!”我去参观就一八纪念馆,所有的参观者都非常的气氛!(对于日军的暴行)(注意,谁刚开头呼吁大家理性爱国来着)如果这是一部关于九一八的纪录片或者是史料,你会不会看?你看定会看。我就希望大家把这部电影当作史料或者纪录片来看,这部电影里的所有情节来源真实的史料。

  至于审核嘛,并不像你说的那样。我们的电影被剪掉了很多血腥镜头。比如......(省略血腥描述)我们是拍了全过程的,但是上面要求剪掉,我们只好剪掉。原本电影有两个多小时,但是太冗长,不排除大家会中途走掉。另外结局原本也不是这样的,并不是二姑与川岛同归于尽,而是川岛发现两个孩子藏身的地洞,但不幸被两个孩子拉近地洞用绳子勒死。其中还有一段很有深意台词:(导演画外音:由于孩子不懂人勒多久才会死,所以松手后川岛又活了过来,准备摸刀,这是小子又勒紧了绳子,并最终了解了川岛)咋还没死呢?不好死。

  请问我的回答您满意么?

  我说:满意,谢谢导演。

  在这里我请问大家,关于导演的回答,大家满意么?

  《大劫难》观后感(二):习惯煽情和做作,估计你不习惯这真实了

  其实本身说这电影拍得有多么高层次切不说,但它和众多抗日题材的电影对比起来,反而觉得有点小清新了。

  大凡抗日电影都有太多煽情的气氛,很多次看电影,大家都在揪心关注结局怎么样了,结果非要刻意安排些虐心的戏份,不把你的心虐的死去活来就显示不出来这题材的深度了。但是这电影恰恰相反,反而用恰如气氛的小幽默,东北人特别爽朗反衬出了那个时代压抑黑暗和窒息。

  粗俗语言醇厚乡土气息,估计很多人都吃不消。看完电影会觉得电影里面的每个主角特色那么的鲜明和真实。五孩儿为了自己的女人忍辱偷生,小子爹在看到小子娘自杀后的幡然悔悟,二姑娘果敢嫉恶如仇刻画的十分形象

  我没有经历过真实的抗日战场,我不知道那是什么样,但看了这么多抗日片,我还是觉得这个比较接近现实。有个观点我还是第一次从这部电影中看到的,原来日本人在侵华的时候,不仅到处抢粮食,竟然还有开荒团。。。。整部电影都让人有种窒息的感觉,到快让人窒息的喘不过气来得时候,导演就用东北人的幽默让我们喘口气,但是这样的一松一驰,更让人觉得难过。真实的生活就是这样,我们在强大邪恶实力面前,在面对蹂躏和强大的精神压迫过后,我们忍着泪安慰自己,邪不胜正,总会正义的。而最后你发现,当自己的亲人朋友一个个被杀害,无数冰冷的刺刀正对你的时候,你会觉得真你妈操蛋,人真他妈渺小,也许正义是有的,但没降到老子头上。我想二姑娘最后面对刺刀的时候,已经万念俱灰了,哥哥叛变了,五孩儿死了,陪在身边的几个朋友也相继被害,命运抗争微不足道了。虽然后来“细腰大腚”让人觉得鄙俗,但就是这真实的话,让我们感觉悲怆

  但是老实讲这电影中的群众演员真的是打酱油的,太酱油了。。

  也许抗日电影你看的时候一时激愤,但过段时间就会忘记,但是这电影估计你记得。因为它的真实和奇异的幽默。很多人都说这是烂到不能烂的片。如果中规中矩的拍摄估计即便看了也没什么意义了。

  习惯了煽情和做作,估计你不习惯这本该有的真实了。

  《大劫难》观后感(三):骂她可以,但请抚平她的伤痕

  占坑性质,非常规影评

  整部电影我印象深刻地方百姓们群起而攻之鬼子们的时候,一个个拿着把大爬犁就上了,结果鬼子一枪崩一个,轻轻松松。

  怒发冲冠的去拼命,结果嘭的一声过后就应声而倒了,都说人命如草芥,可是你要想斩草除根也得正经八百费上点劲吧,这特么倒好,不费吹灰之力说崩了你就崩了你,不服?那你来试试?人命尚不如草芥坚韧,让人如何不麻木过活。

  问题说到根上,不是中国人没有血性,而是你的血性在别人的火力下鸟用不顶,顶用也是顶了鸟用。

  但是为啥中国人要想反抗就只有血性而没有武器科技落后但是大砍刀大盾牌总能造出来吧,也没有,为啥?三千年的集权统治,集的就是你手里反抗暴政的武器,统的是你脚下一亩三分的土地,治的就是你手持武器想要保卫你脚下一亩三分地的血性。其实,你连血性都没有了,你有的那叫悲愤,而已。至于最后你连悲愤都没有了,那实在不是你的错误,悲怆的民族,悲悯的人民

  所以鲁迅只知道一味的骂,却忘了安抚这个遭受了如此长期摧残的民族的悲伤:她是一个长期活在摧残里的孩子,你要想让她成长,你至少要先抚平她骨子里的伤痕累累。挑错是最容易的,谁都知道好赖;骂人是最简单的,张嘴都能骂出声来。

  鲁迅们究竟有没有做错?仅以以上为引子,日后做详尽展开。

  《大劫难》观后感(四):现实百搭剧情,精心挑的背景,这才播得出

  广袤庄稼,丰殷足食,筵席忙碌,两小无猜,然后被几个孩子间的冲突打破,走出日本人,来收粮食的,收购;再转眼,就是抢了,“按土地的面积推算粮食的产量”,“我们讨厌说谎”,俩孩子荒凉野岭,“不被冻死也被饿死了”;最后,抢粮、杀人、占屋,还要垦荒,“我是在救中国”,“我得把二姑,收起来”。情节挺简单,“九一八”这么个大背景下东北一家子人的事儿,导演编剧也好,三言两语就描出来了,简了。

  最有东北味儿的二姑娘,少媚、宽厚泼辣任性、摆浪、硬骨头。过年扭秧歌,跟提枪拿刀的日本人在院子里掰扯“我打一生下来就在这儿,这屋是我的,地是我的,粮食也是我的”,万马齐喑第一刀;嬉笑怒骂、疾风骤雨也扭捏羞红,“咱俩从小一起长大”,从日本人马下爬起来“这么大的人了,整的跟泥鳅似的”;叫小子回去偷衣服、披风、胭脂、唇红一干东西“可是纪大哥我不嫁给他真是不甘心啊”;弑敌夺驾单枪匹马也敢临城叫骂,“我是真生气啊”,被老纪开导“那我以后告诉你还不行吗”;一直到最后仇了事毕,都不带吃亏的。

  大哥敦厚,玲珑,遇事化了,一家顶梁柱风骨很透,我自己忍痛挨打吃亏被骂罢了,老婆孩子姑爷仆人还得靠着我呢,所以我不能倒下——责任感什么的都说烂了,但就是这样。大哥疼小子,断指去臂痛都忍得住,受不了小子落下,后来憋足挣扎着也得摁地窖里。后来说把全村人害了这事儿,怨不得。

  王五儿招人喜欢,面软怂颓但还是惹人爱,靠着留学回来的日语闪转腾挪,左邻右舍乡里乡亲的也明白。大哥亲他,这俩男人一脉相承,“等你吃饭”。会讨姑娘欢心,送围巾“爱是不能被理解的”,真疼人“我把那边安排妥了就来找你,陪老婆打猎了”,也有男人味儿“你吃中国喝中国,还杀中国”。

  小子浑,春阳让她,老纪说二姑娘“那要我们这帮大老爷们儿干啥使得啊”“得打一回日本人了”。

  小子二姑娘楞、硬,说恨道仇,一泻千里,混不吝滚刀肉;大哥王五不是不恨不仇,只是容不得你恨你仇;老纪嫂子春阳背景角儿也大众化,因为那个时候大众就是那样的。大巧不工,有的时候真心没必要卖弄大技术小雕饰,精纹理轮廓,细形象粗背景,潮台词古立意,平铺直叙自然天合。

  另外搭一句,艺术作品这东西,不管音乐电影文字绘画,从作者脑子里出来的时候一个样儿,一合自己又是一个样儿,再想能不能骗得了观众哄得住媒体赚的了票房那就是另外一样儿了,这还没加上看投资人脸媚领导人心送广电局审这些道流程

  本来我想娶林志玲的,看看自己钱包父母脸色丈母娘态度闺蜜身价,当然还有单位领导的批示,娶到手的也就是凤姐了,好一点芙蓉

  所以,导演说这一家子事儿,也算是屏幕上最能贴近现实,大背景渲染,也就是“九一八”了。不信你把年代换成21世纪某年“一家子本来衣食无忧好好的后来一群人来买庄稼然后发现其实可以白抢再到最后不但粮食,女人房子土地也抢要,还要绝后患把人处理掉”这么个剧本,一家子的事儿还会是那么些事儿,但电影你肯定放不出来了。

  胡乱联想,“九一八”前之前,所谓的“汉奸大概就是王五这样儿的,之后大哥沦陷,二姑娘反唇相讥“日本人来得越多,你们不越有仗势”,再到后来……,直到最后……。

  《大劫难》观后感(五):大劫难,让世界读懂东北人

  来沈阳好几年了,常被各地的朋友问起对东北的印象,话里话外能感受到更多的还是怀疑甚至讽刺,虽然我一直以“热情豪爽、幽默”来作答和解释,但仍然无法真正摘掉一些人的有色眼镜日子久了,特别是连很多东北人都玩起“自黑”时,也不敢随便接茬关于东北人这种话题了,只能勉强地以“东北人多是山东人后裔,都差不多”这种含糊其辞来应付,其实,自己心里也是没底的,至少在“以后还回山东定居吗”这个问题上就证明了这一点。

  春节闲来无事,在电脑上看了一部战争体裁的电影《大劫难》,倒成了我彻夜难眠的“劫难”,让自己狠狠地深度思考了一下关于东北人这个“课题”。90分钟里字字句句嘎嘎脆的东北方言萦绕在耳边整个晚上,残暴无耻的日本人行径也把满腔的热血烧得滚烫滚烫,苟且偷生中那勇敢无畏却又显愚痴笨拙的反抗也是令人唏嘘叹息,那么多部抗日体裁的影视作品,惟独这一部带给了我如此心潮澎湃冲动来写影评,或许是因为这几年的东北生活带来了身临其境感觉的原因吧,一切都是那样鲜活、真实、准确地诠释了自己心目中的东北人形象。

  ——先说说影片>>>

  影片以辽宁葫芦岛绥中县一个叫西台屯的村庄遭遇日军迫害杀戮的故事缩影,真实地展示了30年代初处于侵华战争中的东北人水深火热的生活处境与爱国情结,形象地记录了当时的农民作为弱者本能地求生思想与迫生手段,也从而微妙反映出东北人骨子里的爱国热情与抗争精神。一个小村庄里发生的所有一切,准确恰当地反映了东北人民反压迫反奴役反侵略的残酷抗争,也正是1931年到1937年之间全面抗战之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真实写照,是诠释东北义勇军抗战精神、消除世人对东北军不抵抗误解的绝好证明。

  影片的真实感把握得如此细腻饱满与恰到火候,是其它同类影片所望尘莫及的,它没有任何感情效果渲染之处,相反却把一切轰烈都拍成生活一样的平凡,从而给人一种更写实更真切的感觉。这并不仅仅表现在通场全部使用纯粹的东北味儿方言,还包括很多生活与人性角度科学很恰当的细节反映。比如全影片没有一处技巧型抗战和英雄化情节镜头,每个人都死得血肉模糊又并没有刻意渲染悲壮痕迹;两个小孩主动传达了“爹当汉奸”的消息而忽视了小子爸“叛变”前一分钟内至少救了他俩及部分逃跑的人这一情节,是符合孩子童真无知不辩真假性格特点的;日本垦荒团进驻村子下车时虚化镜头的几句简单对白,更是简明准确地诠释了1937年前日军侵华占领东三省的真实时代背景和罪恶目的

  整个影片每一帧都写满了一个大大的“反抗”,王五孩儿用牺牲名誉的“汉奸”身份进行明投降暗反抗,二姑娘是豪放鲁莽无畏无惧言行上的正面反抗,被一根根切掉五指都没吭声眨眼的小子爸受尽折磨成为汉奸是种命运挣扎式的反抗,软弱无能的小子妈出钱出力最后选择了上吊死去默默进行的是精神反抗,手无寸铁的村民百姓用一声整齐的“嗯呢”表达着团结的力量,就连伪军们也都选择了“反戈”把手中的枪指向敌人更是象征着全面抗争的军队抵抗。

  ——再讲东北人>>>

  五孩儿戴着“汉奸”的帽子做着利家利亲的事,干着“和稀泥”的活儿,这在东北男人中很是多见,他们可以在人前卑微地“装孙子”,心中却也是辩真伪明是非识大局的,这也造成了人们对“东北男人怂,东北女人凶”的认识假象,其实这只是东北男女维护爱情与婚姻的一种方式与手段,是“二姑娘”这样厉害的东北女人还能痴情迷恋“窝囊废”东北男人的根本原因,或许是基因与环境作用,这一点在“小子”与“春阳”身上同样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女尊男卑”的现象在当今东北人的现实生活中仍然比比皆是。

  贯穿影片始末的主角儿“二姑娘”,身上继承了满清帝胄遗留的傲慢与豪放,是个大大咧咧、无畏无惧、敢爱敢恨、暴烈倔强的东北女人形象,她那“理所当然”的行为习惯性地制造着各种祸起,她从来都以一个“强者”姿态出现,却又从来展示着一个女人的“弱者”本质。除了偷马时用绳子勒死日军这一“女侠”之举彰显了女真(后来的满族)这个马背民族的骁勇善战外,她始终破口大喊杀鬼子却并没有带给我们酣畅淋漓的杀敌复仇大片,她对“汉奸”哥哥满目仇恨把嫂子一顿冷嘲热讽后仍然落泪相送,她“排兵布阵”让大家分散打仗却未能放一枪就都被一一击毙,她在战乱紧急关头仍一个人沉浸在花红的新婚洞房,她听到枪声看到死亡比任何角色都胆战心惊,这一切无一不在诠释一个东北女人的刚强与软弱。“二姑娘”本身就是一个弱者,一个女人而已。

  在当代生活中,人们对东北女人的偏见很大,总别有用心地把抽烟喝酒、懒惰虚荣、浪荡无品这类的贬责加于她们身上,却不能客观地全面地去解读她们的爱与恨;总寄期望于她们性格的强势能创造出相对应强大的成就,却无视她们只是女人这一事实。如果,既要求她们秉承性格像男人一样力拔千钧,又要压抑她们骨子里的豪放去相夫教子,既想从她们嘴里听到昵昵细语娇嗔酥嗲,又说喜欢她们的坦率爽朗,结果只能是:“滚犊子,臣妾做不到!”——哪里的女人又能做到呢?

  小子妈这个角色,是所有人里精神表演最浓厚的,动不动就以泪洗面一副中老年版林妹妹模样,其实仔细琢磨,她每个白腊一样的表情和每次山泉一样的泪流,都与内心世界紧紧牵系着,简直就是心作灯泪作影的皮影戏。对小子爸的爱与对村民的愧活活煎熬着她,对小子的那一巴掌更是像荆条抽在心上,为抚慰二姑娘受伤的心她更是承担下来一切委屈甚至导致了死亡。

  其实,这样的女人同样也是现实生活中某些东北女性的写照。面对酗酒家暴的丈夫,面对破落穷困的家境,面对强势霸权的环境,她们不怒不言不抗,而是识大体顾大局地做着自我的牺牲,她们从山东祖先身上继承下来的善良、老实、忠诚、束礼的基因在特别的环境里结出了自己默默承受的苦果。

  当然,整个影片中,“小子”这个演员是最完美的,不是演技超群而是没有演技,100%纯天然纯本色出演,一口地道的东北腔,一个地道的小子范,每句台词,每个表情,每个情景,把东北人的外形内象全部演活了。只是不知道为什么,这部电影是这位名叫梁思琪的小演员惟一的作品,真的好期待看到她更多的影片。

  出于篇幅考虑,其它人物就不一一剖析了,希望大家都能静心看一看这部影片,去发掘你心目中的东北人。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