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守望者:罪恶迷途》影评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守望者:罪恶迷途》影评精选10篇

2018-06-26 02:4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守望者:罪恶迷途》影评精选10篇

  《守望者:罪恶迷途》是一部由非行执导,任达华 / 陈思诚 / 黄圣依主演的一部剧情 / 犯罪 / 悬疑 / 惊悚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守望者:罪恶迷途》影评(一):偶然和必然之间

  选择这部电影完全是因为被它的宣传所吸引,具体没怎么看,只是记住了“首部”、“惊喜”这几个关键词。看就看了吧。

  电影刚开始时候显然被那辆极其青春的吉普给楞到了。“这么青春的片子?我们有没有走错了场啊?” 等到阴森森的任叔配着阴森森的音乐出场的时候才感受到一丝“惊悚”的味道。片子在演到将近三十分钟的时候那四个青年解决了三个,而且都是被同一种极其幼稚,比拐骗小孩还要单纯手法解决了3个,在大呼“这么2”的同时还不得不疑惑一下“不谙世事”(好听了说)果真普遍存在于现在的年轻人中吗?之前明明还是在怀疑任叔的,被任叔三言两语就哄骗到了,戒备心似乎太弱了吧!

  等到人民警察出现的时候大家开始疑惑了,这电影是怎么了。应该还没结束的吧。人民警察都出现了。人民警察不都是最后才出现的么!

  在第一部分中我们大致可以知道,任叔辛苦守在这屋子里并不是什么“远房亲戚”,而是一个复仇者,是在等待某人的回来。

  在电影的第二部分中,出现了一个很轻浮男子,与任叔相遇,起源于任叔在墙上敲钉子。电影演到这里的时候我突然明白了这电影是在倒叙呢。然后我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了那部看得我直晕的法国电影《不可撤消》。在这一部分里面,周栋的话瓦解了任叔最后一丝理性。“公平世界不允许欠债不还”,看似无意识话语有心人听来是可以产生强大力量。所以任叔在周栋像游戏一样语言中找到了复仇的方式,在头上钉一颗钉子。这部分内容呢,大概导演所要安排的一个重点部分,所以占了很长的时间。导演安排周栋这个轻浮但不失善良男人编了一个故事,而这个故事却是这一部分的核心,正是这个故事却让任叔下定了复仇的决心。“我只是将二宝闹离婚的故事按到了自己身上”,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突然产生了一丝无奈的心情

  就在寿宴高潮大家都沉浸在兴奋中的时候,任叔将一家三口干净利落地解决了个遍。

  但是在这一部分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周栋对任叔的一段长长的“思想教育”,其中心是“时代改变女人也在改变”。那么目的呢,是叫任叔放弃那一棵死守的大树去寻找另一片森林,还是要说,现在的女人很好“泡”(请允许我用这个词)?作为一个观众在看到这一段的时候,本能地产生了很排斥情绪,我听到边上有人说“好2的男人”之类的评论。我猜测,仅仅是猜测。可能是导演的一个刻意安排。一个对自己完全不了解的男人,紧靠着自以为是的一点猜测却在那边自我陶醉自我满足,自以为是地将自己摆放到救世主位置对旁人大加指责,我想,换做谁都会觉得很愤怒。“你并不了解!”或许会这么说。但是任叔并没有这么做,他很相信地听着周栋的夸夸其谈,相信他的话,并从中得到启示(好吧!复仇的启示)。我觉得这很神奇,很不可思议

  当然啦,这一部分内容里面槽点特别多,各种2的情节特别多。好吧,没有槽点的电影是不完整的!

  周栋跟任叔去赴宴时候的那段特写,我的神啊,那齐崭崭的特写的步伐身影跟音乐配合,作为观众还以为穿越到某黑道电影里去了。以及,周栋跟红姐那几段热舞,是不是太过于喧宾夺主了,如果说作为渲染用的话,也太过于刻意了。电影看到这里的时候已经有点抓不住要领了。

  当周栋心怀满意的心情坐着汽车回城里的时候,在汽车上听到了关于任叔的事情。这时候,故事又遭遇到了一个巧合。周栋在拦不到汽车的状况下遇到了那开着吉普车的4个青年。胖子说,这种车坐四个人舒服,多座一个人都会觉得不舒服。这一句话让开车的余少群抛下了周栋。回过来想,要是那时候能让周栋上车了,是不是可以避免很多事情?真的很难说出那个“假如”。

  然后,故事演到了第三个部分。任叔从厚厚的铁门里出来,瞥了一眼阳光,大概是想着以后的生活。在面对着“孟楼”和“曹家镇”的二选一的选择的时候,他犹豫了。他来到了那家茶馆,遇到了那个像黑道大哥一样的人,听了两个脑筋急转弯

  1、大宝在路上看到一盘红烧排骨和一块金砖,大宝却选择了红烧排骨,为什么?

  2、老张从河边走过,河里有两个美女在洗澡,老张却视而不见地走过了,为什么?

  第一个答案是大宝是狗,第二个答案是,老张是瞎子寓意为:不识货的人永远不能认识到什么事真正的价值所在。黑道大哥在讲这两个故事是为了来指责他的妻子为了钱背叛了他,永远不能认识到什么才是最有价值的,为了制造氛围的吗?但反过来想一想,对于狗来说,红烧排骨才是最需要的吧,对于老张来说,看不见美色也并不能说明生活没有了真正的价值。难道人们就这么喜欢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被人么?导演是刻意为之意在讽刺呢还是仅仅为了做一个铺垫,我也不知道。

  任叔在黑道大哥跟他老婆演技中复仇的意志彻底被激发。

  最后一个部分,老头老太太坐在屋子里,满脸期待等待着任叔的回来,说着,“回来了,以后就热闹了。”电影在一片希望与期待中结束,似乎让我们忘记之前的仇恨恐惧

  电影采用的是倒带式的倒叙手法。如果说电影最后的结局处理得跟《不可撤消》如出一辙只是巧合的话,那么我只好感慨这个巧合是不是太狗血了。

  这电影还有一个很2很狗血的地方。周栋在赶到那幢大宅子的时候,我们先不管他是怎么知道的,那一段跟ppt似的,将前后发生的事重新快进一遍,难道导演是想提醒一下观众电影发展脉络?如果是这样,那么导演也就太看清观众的智商了。大家都懂的,电影是倒叙的。

  6.5的打分感觉有点低。这种叙述手法,至少是导演的一种努力探索,虽然有些细节安排得过于刻意,虽然有很多狗血的地方,但对叙述手法的探索多少可以得到一些肯定。当然了,并不是说要抱着同情来看待一部电影,同情对于导演来说或许是一种变相的侮辱吧。

  看电影的时候有个很搞笑的小插曲。有一对父子坐在我后面,小朋友嚷嚷着要看怪兽,嚷嚷到三十分钟左右的时候便没有声音了。电影结束的时候,被爸爸叫醒了,醒来的时候,还问了一句“爸爸,大怪兽有没有出来?”这电影还真是不适合小朋友看呢。很多事情看上去虽然是偶然的,但偶然往往包含着必然的东西。有人说,必然是决定因素,但偶然在很多时候往往更致命。这些小朋友不会懂,我也不懂。

  如果说,悲剧的必然性是任叔的性格(我觉得),那么那两个很荒唐的故事则是催化了悲剧的致命的偶然。

  其实,导演在电影里还是想要表现很多东西的,比如青年的冷漠、轻浮等等,或许还有生活的巧合,巧合之下的无奈。这个世界到底不是一个刻意的世界啊。

  《守望者:罪恶迷途》影评(二):基于犯罪心理学的解析

  周日与小茹无意中看了这部电影,然后就有写影评的冲动,加上在豆瓣上看的豆友们写的影评,没一片产生共鸣惊愕之余,更加加强我的装B欲望。好吧,就写写,大家一起探讨

  我想从犯罪心理学上来说。

  看过影评,很多人第一印象莫过于,一系列的外部因素的影响造成陈志辉制造这一连续的杀人事件。他受黑衣人影响在分岔口去了潘家镇找前女友,后来又受了那个风流小伙子的影响去杀害前女友一家。诸如蝴蝶效应,事情发展的轨迹一环扣一环,撇除电影的戏剧化表现手法,难道还真的表示都是外界一手造成的吗?

  这让我想起了那个古老调调——外因是变化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没错,核心还是内因。我始终认为,犯罪的最终产生,就是跟罪犯本身的特性有关

  据此,查阅了些关于犯罪心理学方面资料。在《精神病质的人格》一书中,阐述了个体的性格对犯罪事件的最终实施的影响,书中提及以下几种性格的人容易实施犯罪。摘录部分如下:(1)意志薄弱型,这种人对外界的诱惑缺乏抵抗力,易受外人引诱而去犯罪。(2)情感缺乏型,这种人缺乏羞耻怜悯、同情、名誉感、良心高尚情感,具有冷酷无耻的人格特征。(3)爆发型,这种人稍受外界刺激,便会暴怒,用暴力手段攻击他人。(4)激奋型,这种人很容易激动兴奋,做事谨慎、无耐心,很容易与人发生纠纷。(5)自我显示型,这种人有强烈虚荣心,处处想表现自己,不顾场合方法。(6)偏执型,这种人顽固坚持违背社会规范错误观点信仰,并付之于行动。(7)情绪易变型,这种人喜怒无常,情绪一日多变,难以捉摸。(8)软弱型,这种人缺乏人格的尊严,经受不了外界的压力,常违心地屈服于他人,做自己明知不该做的事情。(9)自卑型,这种人极度自卑,否定自己的能力知识经验,认为自己无法像正常人那样生活,只能依靠他人,或采取非法手段来谋生。(10)忧郁型,这种人整日情绪低沉消极,遇到任何事情都看成是不利于自己的事,并以此支配自己的行动。

  对照陈志辉,发觉他存在以上若干种特性。

  意志薄弱:刚刚出监狱的他其实最需要别人引导,就如同一个刚出生的小鸭,第一眼见到谁就跟着谁。然他接连碰到两个对他产生不良影响的人,所以就杯具了。而在入狱前,他的故意杀人的那种举动,也是意志薄弱的体现。一般人动了杀机,对于首次犯罪,一般是在他本人受到很大压力的情况下,想解脱而不得,才升起的念头,也算是一种逃避现实的方法,是内心不够强大的表现。

  情感缺乏:陈志辉在狱中20年,这20年,其实能改变一个人很多东西,尤其是对于那种不具备人文关怀的监狱而言。20年前,也许他只是一个偏执,能为爱放弃很多的人(其实深层次来说,不是为了爱)。20年间,他放不下这个心结,在监狱中又无人给予有效疏导。这个心结,让他觉得人的冷漠,自私,进而扭曲他的人生观以及改变他的性格,让他变得也冷酷、丧失基本的同情。

  软弱:陈志辉20年前为什么那么死心眼的爱一个人?我猜测,也许就是他软弱的本性。他在跟前女友的相处中,没理由不会了解到女友的冷漠,但他还是继续放下尊严,违心地为她付出很多,他希望得到什么?他希望得到的是她的爱。为什么那么强烈的要得到她的爱?是否因为他存在另一些爱的缺失?最大可能就是亲情的缺失,陈志辉那时已经丧失了父母,或是从父母那得到的亲情不够。(最后桥段桌子等他回来吃饭的其实是他堂兄一家)缺失了亲情,就希望从爱情中得到补充。过于强烈的想要得到某种东西,能为之失去原则的付出,其实就是自身软弱的表现。

  基本分析完了,接着想说说本片的现实意义

  从对罪犯的人文关怀上来说,这部片子启发我们,应该做好罪犯的心理疏导,尤其是在犯罪前的,还有就是监狱中的。

  对于本片的定位,本片偏重点在于描述人犯罪前的心理,因此对于社会批判这点上来说弱化了很多,加入了很多温情元素,这也正契合它标榜的犯罪剧情片。说到犯罪剧情片,其实这部不能算是首部吧?20年前那部杨德昌的《牯岭街少年人事件》肯定也是这个类型的,只是那部没那么多温情,对现实刀刀见血的批判以及对小四犯罪心理的刻画,让人震撼。因此,前者只能算是商业电影,能赢得市场;后者就是大师级电影,也许叫好不叫座,但是能入选电影学教材

  貌似没啥写的了。

  《守望者:罪恶迷途》影评(三):再美的姑娘也经不住扔煤堆里

  开头那一众小青年们僵硬肢体,战战兢兢的念着台词,再配上昏暗色调,乍以为是中了“咄咄失”的法术呢。据看过的仁兄解释,后部分会好些。于是我这根本不是在享受,而是在忍受电影了。

  小青年们到林里拍照一段,明显延伸的部分不是实景,背景制作也太假了,完全没有立体感,真怀疑余少群半蹲着,脑袋会不会撞墙上。

  直到陈思成出现,才觉得这像部电影了。任达华和陈思成的对手沉着舒展,两人忽近忽远的关系可以算是亮点了。相对的,张静初少了几许风致,热情不足,不过比起黄圣衣、余少群们那无疑是天上人间了。

  对于这种倒叙的方式,已经非常习惯,但是编剧似乎对观众的智商十分的没有自信缘由细节一定要在台词中说明,就差再旁白补充了,镜头语言可以表达完整的内容非通过角色来说明,效果适得其反,使得电影内容更显重复累赘,过于生硬而不自然了。

  而故事本身并不糟糕,重刑释放犯陈志辉因一系列偶然的事件走上了夺人性命不成反而走向不归路。他每一次的犹豫,都有一个负面的事件催化着他做出恶毒的决定。而在我看来,并不是那些事件本身是消极错误的,而是陈志辉内心渴望做出报复和杀戮。即使没有那些事发生,只要他的意志是破坏的,是攻击的,是恶毒的,那么总有执刃而行的理由。

  电影中有那么些自以为是的人,把报复看得理所当然的陈志辉,把开解别人当作儿戏的周栋,把接受珍贵文物当作玩笑的小青年们,把抢夺钱财当作小菜一碟的前释放犯……单位的小干事能旁若无人的问对方是否是重刑犯。那可不是善茬,一般人看出来可都是选择绕道走的。年轻女孩的房间多次无防备下被中年男子进入,而无怀疑或害怕……真想问一句,还可以再没有警惕心一点吗?

  电影的题材不错,只是前面半小时,是完全没有血肉的表演,渐渐地才像部可以在电影院放映的影片。不过整体来看镜头也太朴实了,原本色彩就单调,人物图像的结构实在乏味,更有拧断脖子般的配乐,只能说导演真是有些眼高手低了。要不是有任达华、陈思成和巍子,真没法看了。真是再美的姑娘也经不住扔煤堆里呀,灰姑娘还得要双水晶鞋呢。

  也没想到看完我能不满成这样。

  《守望者:罪恶迷途》影评(四):闭上你的嘴,让别人走路

  “闭上你的嘴,让别人走路”,这句话是王小波在一篇杂文最后得出的寓意,在那篇杂文里,他重新为我们讲了那个关于爷俩和驴的故事,推翻了那句旨在反思自己的金句,“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是啊,当我们都在嘲笑那爷俩的没主见时,为什么没有人对那群叽叽喳喳的臭傻逼喊一句:闭上你的嘴,让别人走路!

  ————我是剧情重演的分割线————

  在我看来,这部电影就是对爷俩和驴那故事的新版演绎,因杀人未遂判刑20年的陈志辉刑满释放踏上了回家的路途,他走啊走啊,走到了一个岔路口前面,是向左走呢还是向右走呢?左边是堂兄家,他为人宽厚,早年的木匠手艺还是拜他所传,他应该会接纳自己;右边呢,是入狱前的准老丈人家,当年自己辛辛苦苦打工供女朋友上大学,没想到丫翻脸不认人要跟别人好,一怒之下自己起了杀心,但被人拦下判了个20年,我要不要去讨个说法?陈志辉心里琢磨来琢磨去拿不定注意,这时候他看到路边有个茶馆,于是坐进去打算仔细想想。

  这时候路人甲出现了,他叫魏子,跟自己老婆郝蕾导了出戏,想要抢一个黑社会老大的钱救自己身患重症的女儿,你抢钱就抢钱,过来臭贫毛啊!他看到了陈志辉,一眼看出了他是刚放出来的,于是摆阔装老大请了他一壶碧螺春,过来套瓷,说哥们儿你丫刚放出来吧,老陈在里头呆了20年,脑子都木了,迟钝的不行,就点头,魏子又说,我也里头待过啊,见着你亲啊!我的瓷!老陈还是点头,完了魏子开始贫,说你看里头那女的,那是我老婆,结果现在要跟着那老男人跑,可我们的女儿还在医院里躺着呢,她竟然要跟人跑!这样的女人能原谅吗?不能够啊!人人得而诛之啊有没有!!大哥你坐这儿,一会儿里头发生什么事儿你也别管,就坐着,等警察来了告诉他们,告诉他们真相,我也就死得其所了!行了,哥们儿,萍水相逢就是缘,干了这杯茶,兄弟我这就去了,锵锵锵...魏子就本里面雅间去了,然后跟老婆郝蕾balabalabala一阵演戏,里面虽是演戏,可外面老陈不知道啊,他还以为这是上天在暗示他呢,眼前这是什么?这分明是当年的自己啊!那忘恩负义的女的就是我杀之不成的贱女人啊!操!我要去老丈人家!

  就这么着,老陈就在魏子的忽悠下踏上了右边那条去老丈人家的路,心想妈逼的一定得讨个说法!

  来到潘家镇时候已经是夜里了,所以老陈住进了一家旅店(这旅社可不一般啊,坐店的账房和服务生都好漂亮啊!跟这个破败的小镇形成鲜明的对比,一看就不是池中物啊!),与此同时,有一个叫周栋的年轻人下了大客车也住进了这家旅店,这个周栋也他妈是个能说的主儿,不能说也不会被厂里派出来出差,无巧不成书,这周栋正好住在了老陈的隔壁,是夜老陈当当当的在墙上钉钉子,小周忍不了去理论,两人这算认识了,第二天早上小周在楼下边打电话边吃早点,老陈坐在旁边,电话内容听得一清二楚,原来这小周也是来找老陈的老丈人的,老陈的老丈人是他们厂得退休职工,小周这次来就是看看这老家伙死没,不要让丫骗了厂里的退休金!老陈得了这个消息,于是就想通过小周先探探他老丈人家,于是他帮小周付了早点钱,希望对方能帮这个小忙,小周呢,留个八字胡,见人笑三分,一看就是个爱贪小便宜的主儿,冲着这早点钱也就对老陈好感顿生,两人一来二去这就熟络起来了。老陈这个时候之所以迟迟不去自己老丈人家,是因为这个时候他心里又犯嘀咕了,我到底去了说什么呢?是去报复一下呢还是去讨个说法就完了呢?更重要的是不知道自己当年的姑娘现在怎么样了呢?老陈这边儿心里正在琢磨,那边小周回来了,带回来的消息是老丈人还健在,今天还正好过七十大寿,姑娘呢?姑娘早移民美国了!这时候小周看出门道了,好啊,原来你老陈是来找人家姑娘呢!小周对自己犀利的眼光颇为得意,于是开始喷,说你看这就是你的不对了,我没猜错的话你丫是刚放出来的吧,里头待了有时候了吧,不少于20年!20年了,你出来了,这世界连手机都有了,你竟然还来找你当年的姑娘!我操,说好听点儿这叫浪漫,说难听了你丫傻逼吧?别说没结婚的姑娘了,就是结了婚的老婆又怎样!你看见那坐台的女的没?多风骚,我就能把上!你不信?成,我给你表演表演!这时候电影的感觉一下从惊悚片变为歌舞片,哇哦,小周那土鳖样竟然能把上张静初大美女,这是什么世道啊,这是什么电影啊!小周跟小张把各个舞种都跳了个遍之后又回来跟老陈喷,我看小周相当享受跟个木头吹牛逼的过程,连跟美女跳舞都比不了。说,你看到没,这女的这就算被我搞定了!多简单,所以你别指望人家姑娘等你20年了,该干嘛干嘛去吧!老陈一看是啊,我真是太傻逼了!然后问小周,那要是你辛辛苦苦养着的姑娘跟别的男人跑了,你怎么办?小周一听,矮油,这能忍?在她身上钉钉子!复仇啊!其实小周也他妈是个怂逼,但是吹牛逼嘛,没办法,肯定要说的狠点儿,谁不这样啊!

  好嘛!老陈可当真了!心想这小周纯爷们儿啊,我得向他学习啊!复仇!钉钉子!复仇!钉钉子!...

  至此,老陈成功的被两个路人侃晕,走上了自己复仇的道路,于是出现了电影开始30分钟的故事,而与此同时,在这个小镇往东40里一个叫孟镇的地方,老陈的堂兄,那个性情宽厚的老人,正跟他的老伴儿安详的坐在饭桌前等待自己堂弟的归来...

  —————我是重演结束的分割线——————

  老陈的悲剧在于他在监狱蹲了20年,全然忘记了社会的复杂性,他以为他眼睛看到的都是真相,耳朵里听到的就是全部,而真相却是魏子的老婆没跑,两个人只是演了一出戏,真相是小周是个爱吹牛逼或者爱开玩笑的家伙,真相是张静初并不是个风骚的女子,她喜欢小周只是因为小周长的像自己死去的丈夫,真相是他的堂兄一直在等他回去...

  导演非行是编剧和电视剧导演出身,《天下无贼》的本子就是出自他手,所以说这部电影的故事也非常不错,倒叙式的三段论结构也很有新意,但是除此之外,电影真的是不怎么样啊,开篇30分钟烂的那叫一个惨不忍睹,跟《荒村公寓》《午夜出租车》什么的绝对有一拼,演员表演做作,镜头莫名其妙,好在我阅烂片无数心理承受力强,不然直接pass掉了。第一段结束后,陈思成和张静初上场,电影开始能看了,好歹人家表演到位啊!而且那个从头到尾一直出现的对黑猫的特写镜头也开始变得有意义,这流浪猫的处境是对老陈的隐喻,老陈对他格外好,杀人不忘给它带回条鱼解馋,问题也有,就是我一直觉得那小镇的景致与故事非常不协调,那建筑肯定是个影城里为拍古装戏搭的景儿,所以镜头一给东风旅社的大全景我就非常别扭,好在室内戏多,估计是成本限制,都请大牌了,没钱搭景。第二段聊天和跳舞穿插的那段蒙太奇我个人还是挺喜欢,剪辑很流畅,音乐配的也恰当,是全片两大亮点之一。另一个亮点在接下来的第三段,第三段就是故事最初开始的那个茶馆戏,华哥和魏子飚戏一场是亮点,华哥那眼泪噙在眼里的样子可真让人触动,已经苍老,已不是对手!

  电影最后在老陈堂兄堂嫂的对话里结束,这是全片最温馨的一个镜头,它本来可以是老陈的归宿,可是老陈在来的路上走岔了道...

  《守望者:罪恶迷途》影评(五):罪案伦理总比惊悚好

  隆重推荐。很惊艳。开场半小时惊悚拍得差,没想到中间陈思成、张静初这一段故事将一段华丽丽复仇故变为罪案伦理故事,导演展现出他讲故事的才华,让故事散发出迷人的时代气息,也让这部不出名的片瞬间超越《刀见笑》和《观音山》。其中,可以窥见旧式男人所守护的伦理,已然被这个世界所覆灭,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部片还是有价值的。但是很遗憾的是,这部电影的故事在知音体和读者体之间徘徊,电影风格也从一部被宣传的惊悚恐怖片变为一部文艺伦理片。

  我不知道原因,但是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当剧情发展到后半段,任达华饰演的复仇者完成复仇之后,一段华丽的特效像时光倒流一般,又从他自监狱出来的场景开始。我当时心肝一颤,不会这是他做梦吧,又悲剧了,因为广电局已经逼得很多电影只有在主人公做梦的时候才有资格犯罪的地步了。幸好不是。

  看完感触颇深,广电局经过多年努力,已经可以活生生把类型片逼成文艺片了。

  导演很有才华,半个小时以后的气氛把握得还不错,就是有的地方技法有些问题,很多地方拍得很差,但是,我转头一想,要是宁浩的水平再差点,不要有那么成熟的导演技法,也许他的《无人区》也能上映了吧。

  这是一个不完美的世界,请相信牛逼的作品都被阉割了,牛逼的人也是。

  《守望者:罪恶迷途》影评(六):电影和人的精神分裂

  已经忘记了当时是怎样的心态去下了这部电影。写题目的时候很矛盾,电影的剧本很好,人物心理很分裂,但电影也拍得很分裂。慢慢说吧:

  开头的第一段比较让人失望,与众多国产恐怖片一样,想达成恐怖效果却还是到不了火候。后面几段把握的就很好,场景以及人物,包括演员的演技。很多影评说的要慢慢看我是很赞成。

  整部电影的倒叙分段形式是很值得称赞的。有些电影你看着看着就知道了结局期待着圆满或其他;有些电影让你一直猜结局,让你推理;还有一种电影,把结局先给你,带你回顾过程。这部电影就是最后一种了。记得常有句话,不要在乎结果,享受过程。

  记得看到电影的最后,自己还是着实伤感了一把。一个人迷途的过程,让人扼腕。

  题目说成人的精神分裂可能有点过。看完电影我一直在想,我们应该怎样去看这个世界。通过看?通过听?显然这部电影告诉观众,不是。转到哲学中,要看清事物的本质。在旅馆和茶馆的两段,因为我们看到了真相所以提男主角惋惜,但没知道真相之前,我们的选择是不是也和男主角一样呢。

  是不是人生也一样,我们看到的事情只是表象,这些点滴的事情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价值观,最后我们渐渐失去了原来的自己,变成另外一个人。人生无数的岔路口,我们不断的选择着。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男主角的一层一层选择其实也有原因深究。因为这世界上,每个人做事情心里多少都会有自己的理由,有时候没有做成某事,是给不了自己一个理由。男主角曾经被背叛,心理是有阴影的,茶馆与旅馆的事情都是给了他一个去报复的理由。

  综合以上,一个人的选择包括两个因素,自己的内心,外界的影响。两者互相影响。如果不这样结论,我怕自己也精神分裂。

  《守望者:罪恶迷途》影评(七):难得一见这么深刻的国产电影

  难得一见这么深刻的国产电影,本人力荐。

  对犯罪,对人性,对社会表现如此赤裸,看完久久不能释怀!

  如果要说这部电影最大的缺陷莫过于前30分钟剧情。看着感觉就和前面《荒村公寓》之类的低级惊悚片一样,若不是看张静初、巍子等人还没出现,早就不看了,前面不经剧情烂,而且演员太嫩了!

  在解决那几个嫩学生后,升华部分才慢慢到来。

  客栈,寿宴,茶馆对爱情、对婚姻、对良知、对人性的解读

  向任达华树大拇指!

  向非行导演打五星!

  或许是我太期待对国产电影期待大多了,多么希望能拍出些发人深省的经典之作,所以对此片评分会偏高!毕竟很久未见了!

  《守望者:罪恶迷途》影评(八):没有对错,只有立场

  记得很小的时候看电影,我们都喜欢按“好人”和“坏人”来给片中的角色分门别类。如果这部电影是在我十年前看的,无疑任达华扮演的陈志辉会成为头号大坏蛋,因为,因为——他杀人了。

  陈志辉杀了人,但他一定就是坏蛋么?而黄家有人被杀了,那他们就是受了迫害的好人么?道理当然不是这么来说的。

  为了供自己的女朋友念完大学,陈志辉扔到了一切(包括自己的青春和梦想),去当木匠打工赚钱。但遗憾的是女朋友最后出国了,嫁人了,而新郎不是他。一气之下他举起利刃砍向了这个他深爱着却又痛恨着的女人。杀人未遂被判服刑20年。出狱后他本想找个地方踏踏实实地过完剩下的人生,但各种机缘巧合煽动起了心中的复仇之火。当踏进黄家大院的时候,他其实也并不想杀人,只是简单的想得到黄家的一个歉意。

  但我们转念又一想,难道黄家的人就该杀么?陈志辉的女朋友,也就是黄家的小姐,当初念书时和陈志辉只是普通的恋人关系,人家并没有承诺会和你在一起一辈子。况且,你对我好,我就必须跟你一辈子么?道理似乎不是这个样子吧。因为那根本就不叫做爱情。当你学问深了,在精神上和陈志辉就存在了很宽的鸿沟,两个人根本就没有了共同语言,以后又怎么能在一起一辈子?在这里,是不是又体现出了陈志辉的一些心理方面固有存在的一些问题呢?

  在这个故事中,如果非要怪的话,我们就怪人生的无常与无情吧。它总安排一些错误的人出现在错误的时间与地点。

  片中有一个情景给我的印象很深,这个场景也一直在反复出现,就是陈志辉站在去往孟楼与潘家镇的那个岔口。我想,导演在此处一定在暗示着什么。

  看完这部片子,如果你能分辨人物的好坏,也不能说明什么,是不过是你的所处立场不同,考虑角度不同罢了。

  《守望者:罪恶迷途》影评(九):一部一上来就触碰G点,但没有给我们高潮的电影!

  刚刚看完这个片子,记得前一段时间我在电影频道看这部电影的介绍,评论说这部电影是中国版的《七宗罪》,而且内容恐怖,所以抱着期待的心情,进行了观看。在观看前,我专门拉上窗帘,自己缩在办公室最后面的角落里,充满期待的打开这部电影,希望能像前几天看的《1408幻影凶间》一样吓吓我......

  可是悲剧来了,我没有被吓到,也没有悬念,更谈不上惊悚,但这并不代表这部电影不好看,电影讲述了刑满释放的陈志辉,因为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从而走上了复仇的道路,其实要说复仇,也未必是,我认为他也许只是迷茫吧,他又想为自己所受的一切讨回公道,又矛盾是否应该继续纠缠下去,如果他真的是想报仇,那么他就不会只用钉子将人钉晕,藏在缸里,而是直接杀死,可见在他内心的深处还是不想杀人的,他只想等那个20年前的负心人回来,给自己讨个说法(又一个秋菊啊)!

  剧情上没什么可说的,只能说上映前的预告太离谱了,这个充其量只能说是个犯罪片,和悬疑、惊悚根本联系不上,我认为这部影片在叙述上有一点不好,影评的叙述用的是插叙,也就是先把高潮展现给了观众,那么也就是说一开始就触刺激我们的G点,有过“体会”的人一定知道,要是一上来就触碰G点会造成2个效果:

  第一、持续的高潮。这需要影片富有激情和超强的能力,比如《低俗小说》,从一开始观众就达到了高潮点,自始至终每一章节都让人快感连连,这是很难做到了,因为不是每一部影片都有这个能力的。

  第二、高潮提前到来、后期索然无味。这个感觉是最恐怖的,影片在最开始给观众展现了最精彩的部分后,剩下的部分如果过于平淡,那么观众就会没有兴趣,导致整部影片失去了对观众的吸引力。

  很不幸,《守望者》这部电影给了我第二种感觉,而且比这个还恐怖的是,这部电影一上来就触碰我们的G点时并没用让观众高潮,而是差了一点点,于是观众觉得更刺激的应该还在后面,可是越往后电影越软,最后就结束了。

  其实作为一个剧情片来说,《守望者》做的很好,他给我们展现了错误的引导与错误的道路给人们造成的毁灭性的结果,所以内容上是成功的,但是在剧情和悬念的设计上,太过于平和了,此类电影的一大看点就在悬念的设计上,成不成功一半就在于能不能吓到观众,但是这个电影的所有悬念总是让人一目了然,至少我是这种感觉。

  所以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不要把它当成一部悬念惊悚片,把它当作一部剧情片来看,看完的感觉会更好,因为有时候前戏也蛮舒服的,就算木有高潮!!!

  《守望者:罪恶迷途》影评(十):假故事里说着真心话

  最近看了两部板块拼图一样的电影,或者说画中画结构。一部是《刀见笑》,就是有张雨崎和俏江南的那个,另一部就是任达华,陈思成,魏子的《罪恶迷途》。两部都存在着板块质量参差不齐,头20分钟需要耐心和煎熬的问题。

  非行,这个名字第一次听说,可能是新生导演?感觉剧本上做了相当努力,也许这部片子是效仿好莱坞叙事手法的习作。说不出模仿的哪些部,但我们熟悉的好莱坞实验风格是这样的:一个司空见惯的雕像,打碎,把分离的肢体重新组合拼接,或搭积木,完了雕像还是那个雕像,但给人焕然一新的视觉。国产电影的传统叙事方式顶多是章回体,所以国产故事套上一个洋讲话,好比说外语,不能不给我强烈的实验感。但我很喜欢,尤其喜欢任达华,陈思成,张静初在小旅馆大堂的几场戏。

  非行对音乐的巧用比李玉有潜质。虽然大家探戈舞跳的一般 - 中国演员探戈戏都跳的一般 - 但荒诞的浪漫表达的很到位。一对风骚人,男的一边逢场作戏,一边解剖女人的现实和多变,而女的心里其实有一个满深情的故事。当你感叹这种成见和误解的时候,男人的牢骚和怨恨又是虚构的....

  出狱的路上,本来是要选择回家,平淡了此一生,无奈遇到两个“剧作家”,都以女人的水性杨花做文章,推波助澜,成就了男主的悲剧。最后谁也么死,除了他自己。

  原来还有点震惊,导演仇恨女人就仇恨呗,敢在拍电影时当主题,这不要找骂,而且是和谐问题...看完就知道是包袱,虽然有点配合剧情需要的荒诞和戏剧性,但也是说明一个道理,男人所看到和所理解的女人,未必是女人的本来面貌。

  还有就是,人生很多时候走到三岔路口,一条通往天堂,一条通往地狱,但是进天堂不一定幸福,去地狱不一定悲惨。短命而酣畅的一生,和长寿而滴酒不沾的活着,对于一个酒鬼来说,哪个才是天堂?导演不同之处在于,把这种辩证的选择题放到一段虚构的激烈矛盾里去说,假事情里说真心话。也可以理解成平淡人生的内心,有激情释放的欲望。男主的不幸是两个“戏剧家”各自给他放映了一段谎言故事,但台词又是那么真实,对于说话人都是胡扯,却挈合了听者的人生际遇,因此即荒诞,又有振聋发聩的效果。这就是这部电影给人的感觉,好像吃夹心糖,当你以为这糖没滋味,口中含出了甜,当你以为会甜到吃完,里面又舔出了酒味,一层一层,不断变化。

  陈思成在士兵突击里给人留下一定印象,好久不见,在这里出场时候的造型是典型江浙一代长途公共车上的民工形象,完全没认出来。直到和任达华坐下来,“闲着也是闲着,聊聊天”,才正式开始放电。他的胡子和头发应该是蓄意的,蓄意制造一种毫不起眼的出场,不给观众任何预感,整部电影也是以这么低调开始。所以渡过前面无聊的20分钟,后面的还是很值得一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