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大甩卖》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大甩卖》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2018-07-01 03:02: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大甩卖》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大甩卖》是一部由丹·鲁什执导,威尔·法瑞尔 / 丽贝卡·豪尔 / 斯蒂芬·鲁特主演的一部喜剧 / 剧情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大甩卖》影评(一):人,總有這麼一段時候

  一個男人突然一天,沒了工作妻子走了,房子進不去了,屬於自己的東西擺滿了草坪。。。如果是個中國人,也許天就塌下來了。而美國人會有很多選擇,他選擇了默默的坐在那裡,不斷的喝酒。

  有後果,就肯定有前因。。父親是酒鬼,簡介了造成了他嗜酒的惡習,也許我們會說,忍住忍住。。。但美國人不會這麼干,如果這麼容易就讓他們忍住的話,就不會有這麼多戒酒會了。

  他只有五天的時間整理自己,雖然看起來他很想把自己喝死,但這麼多年的工作經驗還是讓他很好的利用身邊的一些資源儘量使自己好一些。讓小男孩為自己工作,威嚇鄰居給自己提供便利,但這並不能讓他振作。

  高中朋友是一個轉折,我什麼都沒有了,都失去了,但至少還有人記得我。。這就足夠了。所以當他得知自己被解雇是個誤會的時候,他原諒了他的上司

  但萬萬沒想到最後一條交易法則“不要與朋友做生意”會應驗在自己身上。大悲後,大定,大變。。

  人,總有這麼一段時間,不知道自己在做些什麼,該做什麼,要去做什麼。記住,不要胡思亂想,放輕鬆,身邊總你所關心的人,關係你的人。。

  (看到最後,可能理解有一些問題,我總覺得主人公在送走所有東西後,會自殺。。畢竟他已經沒有什麼可留戀的了。但轉念一想,雖然他把東西都送人了,賣東西的錢也給了小男孩,但他畢竟離婚了,他可以拿會銀行裏的部分錢,他可以重新開始,而且他已經重新開始了。。GOD WITH HIM。)

  《大甩卖》影评(二):你必须要敢于面对这部电影才能面对人生

  在电影院看过一遍,通读过两遍剧本,又买了盘看了一遍,依然感触颇多。总体而言此片远远没有得到他应该有的重视,哪怕在独立电影界都没有,非常可惜

  编剧:4.5/5

  这个故事文学性可谓当年最佳:平淡残酷真实。或者说,是因为真实所以才平淡而残酷。人物发展非常舒服,可以说是剧情片的典范。每个场景都写的很完美冲突明显对话中的人物内心展现丰富,偶尔的喜剧点恰到好处。简直是完美的剧本!如果我有一天能写东西谢成这样就死而无憾了!!当然这不是所有人都喜欢看的片子文艺范太重,剧情微缓慢

  如果你们有幸能买到A区的盘的话,被删减的场景也是一个个都写的很棒。

  表演:5/5

  人物,人物,全部是人物,甚至连剧情都可以不需要,就只是表演。有很多场景的情感冲突是非常难演的,但是演员完全到位。Will Ferrell真心惊为天人了,Rebecca Hall也是,小黑孩也是。这才是电影应该有的表演,真实的表演。

  画面美术:4/5

  看上去没难点,但是任何一个做摄影的都能看出这片子用光的考究,尤其是那几场夜外的戏,真是舒服!最后甩卖的magic hour好看死了,色彩控制不错。毫无瑕疵,实属不易

  剪辑:4/5

  有很多小的笑点效果不好全在剪辑节奏上,而这片子剪的格外舒服,很满意!

  音乐和音效:4/5

  插曲选择很有匠心。环境把握的很好。

  整体:4.5/5

  这是一部在技术上没有瑕疵的电影。有很多人觉得这片子矫情,闷,无病呻吟。我想这大概是因为他们不愿意承认这可能就是生活本质。每个人都有对生活的恐惧,而这片子恰恰把我们所惧怕的赤裸裸的表现在我们面前。有人选择挂上窗帘,不愿看到这种自己可能的未来,而有的人则能从这种可怕的未来中咂摸出点味道来。能喜欢这部电影的人一定是敢于接受生活的可怕的人,甚至接受了之后还能好好的笑一笑。

  《大甩卖》影评(三):沙砾中的钻石

  1976年,潦倒半生的雷蒙德•卡佛时来运转出版了他的第一本小说集《请你别说了,可以吗?》,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提名。1981年,小说集《谈论爱情时我们都在谈些什么》奠定了卡佛在美国文坛地位,他与玛丽安25年的婚姻也走了尽头。长期在精神物质支持卡佛写作的玛丽安,并未从卡佛的成功中得到合理补偿著名作家斯蒂芬•金在《纽约时报》为玛丽安打抱不平抱怨卡佛的薄情寡义减少了他“读卡佛小说时的愉悦”。

  卡佛在电影界的大粉丝罗伯特•奥特曼,1993年根据卡佛的九篇小说和一首诗拍摄了一部大杂烩似的电影《银色、性、男女》,汇聚了莉莉•泰勒、小罗伯特•唐尼、蒂姆•罗宾斯等一大批实力派演员。观众感到郁闷的是,卡佛小说的妙处在于不断地做减法,那些常人无以言表的伤痛沉默,在你合上书本时依然挥之不去。而电影如果不想血本无归和达到必要长度,就只能做加法,用影像再现卡佛欲言又止的东西。奥特曼使出了浑身解数,电影充满小人物辛酸黑色幽默酒精的味道,但卡佛小说那种内在的张力却不见了踪影

  2006年,澳大利亚导演劳伦斯将卡佛的小说《家门口就有这么多的水》改编成电影《湖边疑云》。四个大男人发现一具女尸没有及时报案,而是继续钓鱼、打牌、喝酒,引发一系列冲突。既然“家门口就有这么多的水”,可以随心所欲地钓鱼,你们何必舍近求远,惹事上身?卡佛的这篇小说并不出色,对夫妻矛盾处理显得过于刻意和形式化,说教味道很浓。为了加强戏剧性,导演差点没把这么一出伦理戏搞成惊悚片。媒体评论一针见血:“演员在影片虐待了自己两个小时,观众也跟着在旁边受罪。”

  2010年,卡佛的短篇小说《你们为什么不跳个舞?》被丹•鲁什搬上了大银幕。导演显然从卡佛的人生经历中获取了灵感作为一个无可救药的酒鬼,卡佛多次入院治疗,一度靠妻子端盘子维持生计;影片《大甩卖》的主角尼克因为酗酒失去了工作、家庭住宅存款陪伴他的只有亟待处理的家具满天星光。丹•鲁什大刀阔斧地将本来就短的小说砍去了一大半,仅留下大甩卖的故事主线和再多的酒精也无法淹没的苦涩

  一个万念俱灰的男人,问一对来买他家具的情侣:“你们为什么不跳个舞?”倒也是,闲着也是闲着,为什么不跳个舞?以喧闹热烈衬托苍凉孤独心境,这种不显山露水绝望和幽默,非常彻底、非常卡佛。导演在原著基础增加小孩警官、大肚婆、高中同学角色,似乎都在突出这种卡佛式的绝望,但却砍去了“你们为什么不跳个舞”这个主要情节实在令人费解

  扮演尼克的演员威尔•法瑞尔,2006年因与著名女星妮可•基德曼联袂主演《家有仙妻》,获得金酸梅奖的最差银幕搭档奖。法瑞尔看上去很有喜感,一脸无辜表情好象整个世界都在故意跟他过不去;他维护自尊小心翼翼,面对流氓忍气吞声,以及酒瘾发作时的无赖,令观众大有“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之感。尼克与非洲裔小男孩肯尼的对手戏十分精彩,后者看似呆头呆脑,内心的小九九比谁刨得都快。尼克打算用每小时4美圆雇他帮忙,对不起,亚利桑那州法定最低工资是每小时7.25美圆。另外,还有附加条件:教我打棒球

  翻检旧物,尼克偶然发现高中纪念薄上的一条留言:“尼克,你是沙砾中的钻石。黛丽娜。”正处于人生低谷、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的尼克,像是打了一针强心剂,当即决定前去拜访这位老同学。原来,20年前的一次疯狂派对,酒壮英雄胆的尼克危难之际显身手,令黛丽娜感念至今:“尼克,你有一幅好心肠,这一点一直未变。”尼克都要哭了,他早已忘记自己曾经有过见义勇为壮举,他的悲哀和被人惦记的好处,都与酒精密切相关。

  为了让我们的主角更倒霉一些,导演让尼克红杏出墙的妻子爱上了对尼克关爱有加的警官。就像历经坎坷、终于摆脱酒瘾成就作家梦想的卡佛一样,尼克意识到了酗酒给妻子带来的伤害,决意戒酒,重新振作起来。原著的绝望至此让位于励志的轻喜剧,换句话说,《大甩卖》无助于加深你对卡佛作品的理解,在经济危机和占领华尔街的背景下,励志必然成为好莱坞的主旋律

  用“沙砾中的钻石”来形容卡佛的小说亦未尝不可。美国低收入人群的日常琐事,犹如一望无边的沙砾,经过卡佛及其编辑Lish的创作、剪裁,给读者留下大量揣摩、回味空间,那就是文学艺术的“钻石”啊。如约翰•莱曼所言,当他阅读卡佛的时候,他找到了自己那些已经迷失的部分。

  《大甩卖》影评(四):为什么不找个锁匠?

  70美元上门服务。手上还有手机证件的时候,一般人第一个想的是锁匠吧……

  消防队不是也能干这活?

  不然,美国人丢了钥匙都怎么办?

  或者,花20块钱请黑人小孩帮忙把东西搬到后院

  ick和他的家当在那摊着,就为了带出后面的剧情。

  设计一个不可能的情景发生感人肺腑的故事,这种结构只能发生在幻想动作片里,《大逃杀》什么的,不适温馨感人小励志电影……

  开头说服力不强,再发生的事情就不打动人了。

  另外,Ferrell 的脸和喜剧纠缠太深。

  就像Jim Carey出现在《美丽心灵永恒阳光》里,那电影不错吧,可是,还是需要一点时间适应那不是个喜剧。

  《大甩卖》影评(五):失业33天

  一 叫你***酗酒

  生活的一切后果都是有前因的,正如月亮下去太阳就要升起;一切的原因就在于,叫你他们的酗酒。

  酒后无德,跟女人上没上过床都不曾记得,还有暴力倾向。这样的你,凭什么得到爱。

  酒浓一分,爱就少一分,控制不住自己的哥儿们,记住了,要不就趁着清醒干脆滴酒不沾。

  二 失业三十三天

  就算在不济的人,也必然会经历类似的一个从低谷到爬起的过程,怎么说我们也是正常人,尽管偶尔偏离的轨道,但堕落的也堕落的平庸,除了冲着上司撒气,冲着7-11店员撒气之外,你也没什么出格的举动啊。

  唯一一个比较出格的是打警察,不凑巧,还是你得朋友,甚至你前期的老公。(我当然不希望如此,我还是希望他前妻也能开始一段跟他,他的警察朋友完全没有牵连的生活)

  我想说的是,这个过程谁都有,无非是你丫运气好,有个你酒后吐真言虽然气愤但是只是用空啤酒罐而不是玻璃啤酒瓶子砸你的邻居;无非是你丫运气好有个说话语气完美控制的销售天才替你打开销路哪怕只是扶你起来的第一步;无非你丫是导演选中的,配合优雅背景音乐,暖暖夕阳重获新生的人罢了。那又能怎么样呢?谁敢保证街角酒吧里再也见不到你 不争气身影

  失落总有时,我希望把从从抑到扬的时间控制的越短越好!

  三 销售是什么?

  你怎么不去卖酒?自己最喜欢的事业化身其中!

  《大甩卖》影评(六):你在卡弗的小说里做什么

  《你们为什么不跳个舞?》,卡弗的一个短篇,3000字不到,如果字正腔圆地朗读一遍,也不过十来分钟,但实在搞不懂好莱坞为什么看中了它,要去兴师动众拍摄这么一部长达一个多小时的电影——《大甩卖》。

  卡弗凭其短篇小说,已跨入经典大师行列。其作品往往与其早期流连困顿的生活有关,不去追究故事的完整性,往往从一个生活横截面入手,对人生束手无力的苍凉和绝望弥漫通篇。《你们为什么不跳个舞?》里出场的只有三个人,一个是在草坪上拍卖家具的“我”,字里行间暗示婚姻已然破裂,另两个人物为一对处于恋爱之中的男孩女孩,在那些象征着一对夫妻往日美好生活的旧家具里嬉笑流连。小说波澜不惊,男人胡乱报着几乎白送的低价,作势是要快刀乱麻,内心却又颓唐无力,倒是那一对未曾历经世事的男孩女孩,仍有着能把男人嘲笑一番的青春与爱情。

  比起有头有尾的电影,《你们为什么不跳个舞?》可说是没头没脑,如若阅读之时再加上一点走神,或是心不在焉,更会一不留神发现小说煞尾时,竟还不知所以然。所以,《大甩卖》貌似要更容易理解一些。

  尼克因为酗酒被卖命大半生的公司一脚踢开,屋漏偏逢连夜雨,恩断情绝的妻子又趁自己不在家时,换了门锁,把属于他的物品统统扔到了房前的草坪上,尼克有家不能归,于是寄居自家草坪,开始甩卖属于过去生活的点点滴滴

  然而,电影缺少的恰恰是原著中弥漫的一以贯之的卡弗式的绝望感。

  与小说相比,电影把男孩女孩直接删去,在其他方面却是做足加法,仅出场的人物就有十几名之多,人物的走向变得有头有尾,甚至可以说是丰满起来。不仅仅原先小说省略掉的背景全都卖力地一一补足,更是更主人安排了了无数分岔的情节。如尼克在草坪上翻看自己当初的毕业留言簿,心血来潮地去找旧日女同学,而对方韶华不再,当初也不过是一场误会,最后悻悻而归;比如短短几日,住在草坪上的尼克和一个同样失意的女邻居竟是有了朦胧的情愫好感;再比如尼克猛然发现妻子红杏出墙的对象竟是身边一直帮助自己的警察好友;到最后的结尾处,尼克更似已重燃对生活的期望,然而这些情节,越到最后,越是显出好莱坞一贯洒狗血的本质。

  《大甩卖》给《你们为什么不跳个舞?》做了一次十足的加法,硬生生地把一部经典小说毁于一旦。其实,卡弗的小说注定是改篇不了电影的,即使如罗伯特·阿特曼这样的大导演,一口气改编了卡弗的九篇小说凑成一部《浮世男女》,也终究是有形无神,韵采皆失。说来奇怪,一个完整的篇章,却始终是比不过无头无尾短篇的那致命一击。

  一边是严肃作家,一边是好莱坞;一边写尽绝望与孤独,另一边却是无论如何都要重燃人生美好与期望,即使不惜生编硬造,这就是真实的美国,也是矛盾的美国。

  但《大甩卖》却也有了一次无心插柳柳成荫之旅。尼克经济上被老婆彻底封锁,信用卡取不了钱,连手机也无法通话了,衣着光鲜的他在小超市里买几罐啤酒都是捉襟见肘,为了顾及面子还在百般掩饰,邻居们在一旁看笑话,开始愿意和他搭讪交朋友不过是一个黑人帮佣的小孩。有着花园洋房的中产阶级竟是如此脆弱,所寄居的富足的生活不过是一场浮华之梦,哪一天说没有就没有了,联想到美国现在如火如荼的“占领华尔街”,《大甩卖》里描绘的这个场景,也正是其中不少示威者最为恐惧的噩梦啊。

  《大甩卖》影评(七):真的好久没有看过这么好看的电影了。。。

  难得一见的好电影,可以打动人到流泪。if you are not weeping, U must be a buster~!

  这才是电影,讲人,讲人性,讲经历,讲人生。。。

  让我们从纷繁复杂的生活中用90分钟体会人生。

  everything's gonna be lost, even though U R so low or so high, you are unmarried or divorced. selling old stuff is a good idea. it means U don't have to carry it anymore and won't see it again. so it won't annoy U still.

  maybe we all need to have sort of this spirit to cut-off the the crap and move on and on......

  《大甩卖》影评(八):摧毁你的移民梦,Everything Must Go

  移民去美国,是多少人的梦想。这一部中年励志片,彻底摧毁了你这样的梦想。

  失去你的工作只是悲剧的第一步。信用卡被停,老婆可以冻结你的银行财产,当你跟着男主人公一起走到银行,你是否有疑问,这样的一个男人只有45000美金的存款吗?告诉你,这算多了的。

  家具破烂被老婆扔出门来,无家可归的晚上躺在自家的草地上喝啤酒,警察过来说你又犯了两条法律,不可以在公共场所饮酒,不能在草地上睡觉。

  汽车被回收公司无情的开走。一个男人的半生就这样没有了,没有的干干净净。这个片子还隐晦的告诉你,这样的一个男人居然没有一个朋友。

  如果美国真的是这样,美国有中国好活吗?不一定了。

  从影片第一分钟我就没有办法把这个故事当喜剧来看待。

  故事背景应该是结合着近几年的美国经济萧条来说,随然说是改编自同名小说。

  主人公的人生波谷低到了极点,而对我的理解,工作的丢失和被赶出门只是他内心挣扎的一小部分。

  3天内他要放弃的东西几乎是他的一生,母亲留下来的中古相机,童年得到的全明星签名棒球,父亲留下来的黑胶。这一切对很多人来说几乎等同于生命。放弃这些,如果换我,比放弃工作要难的多。。。

  相信导演把这个当做一部励志电影来拍,说是喜剧,但是在通篇我的心情却比看《当幸福来敲门》还要低落。男主人公面临的是凤凰涅槃般的重生。而结尾是什么,谁也不知道。。。

  《大甩卖》影评(九):正常的生活

  这部电影是谈人生的,显然。我的一个朋友说,没有谈好。并不是谈人生没意思,而是这片子谈得没意思。

  让我们先放下雷蒙德卡佛的原著。

  朋友的意思是,成人本可以为所欲为,却最终选择缴械投降。尼克本可以爆发,哪怕不是像《城市英雄》里的道格拉斯,至少也应该宣泄出情绪。

  关于为所欲为,我不知道一个普通人如何可以做到。一个普通人,中年人,为了养家要在社会面前处处讨巧,稍有不慎,或者是上头有人稍有不爽,立即就没饭吃。如果他可以不用工作就有钱,那当然可以为所欲为。问题是,这种机会不是人人都有。当你选择要过正常的生活,你就要为此付出代价——你会失去你所珍视的自由,尤其是对于男人——男人几乎都是长不大的,尤其在现在,索性拒绝长大。为了吃饭,人就要屈从于社会秩序,这是目前的游戏规则。所以本片的意义就在于,告诉大家,在你的人生无比操蛋时,你可以先无序一段时间,卖卖旧货,叙叙旧情,喝喝啤酒,打打棒球,做做好人——但你最终还是要回归有序。这就是为朋友所憎恶的“接受”、“俘虏”、“长大”。人就这么一辈子,不能“为所欲为”,确实相当可惜。一辈子当个小螺丝钉,小棋子,随时被抛弃、背叛、伤害,无论作何“努力”,面前的大山岿然不动——然后无数励志学成功学告诉你,rule1,rule2,告诉你,你改变不了世界,但你可以改变自己,告诉你,即使在你最无能为力的时候,你仍然可以选择做“最好的自己”。这些都是狗屁。尼克都rule17了,他的人生依然悲剧。真相是,世界确实不可改变,但人同样不能改变。这是人的失败。

  这电影还有一重意义,就是明确指出,每个人都在自欺。酒壮怂人胆,尼克鼓足勇气说出孕妇一直在回避的问题,也包括其他邻居的问题。大家都很有默契地逃避自己的困境,这些困境可能是自己不断错误的选择所堆积起来的顽疾,要推翻就等于推翻自己,否定自己,而且代价巨大。所以孕妇才会气急败坏地fuck you。尼克没义务充当人生导师,他只是随便聊聊。你以为我流离失所就不正常吗?你们所有人都是。片尾孕妇老公变成好男人,这是极大的败笔,电影可能还是为了维稳,和谐。

  《大甩卖》影评(十):生活跟你开玩笑,你就笑一笑

  一个酗酒成性的中年男人,尼克,被公司解雇,回家时发现妻子换了锁,也离开了家,把他的东西都扔到了门前的草坪上。他们没有孩子,有一池鱼,大概是外出旅行时带回的名贵品种。

  尼克在草坪上的物品堆里,边喝酒边住了下来。

  一个黑人小孩在他旁边晃悠,尼克的车被公司收了回去,骑着黑小孩的单车出去买酒,顺便给黑小孩带回可乐和零食。他们像对难兄难弟,一起在早晨吃烤熏肉,一起把东西标价卖出。

  还有个新搬来的邻居,是个怀孕的女摄影师,在尼克酒瘾发作却无酒可喝的深夜,递给他一杯水,和几片药,等着他好些了,再回家。

  都是很寻常的情节,尽管放在一个有点荒诞的背景里:看上去劳朴沉稳的酒精依赖者,和一堆乱糟糟的杂物一起,住在自家门口的草坪上。

  杂物中有他父母的旧唱片和简易相机——都成了美国人意义上的“古董”;有他高中时代的纪念相册,里面有个女孩子写到:你的好心肠是一颗钻石。

  物品都卖掉了,酒也戒了。妻子托人把家门钥匙和离婚文件交给他,说房子得归她。或许他不得不重新开始一段人生,就像女摄影师在他的提醒下离开太阳城,重新开始自己的婚姻生活。

  电影散场时,我挺诧异:就这么完了?转念一想,又觉得,这就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呀,像从日常中随手剪下了一段,放到黑暗的放映厅的大屏幕上。

  没什么惊心动魄的大事,也不需要有。

  你喜欢这个电影却不会去推销它,就像你度过了平淡而若有所思的一天也并不觉得有必要重复一遍。

  影片末尾,尼克把一箱《花花公子》杂志作为礼物放在另一对邻居门口——

  你如果在家门口的草坪上生活过,你就难免会得知邻居夜生活的秘密。人们藏在自己的房子里,你不必去揭穿他,也不必吝啬一个善意的玩笑。

  这些都不算暴露情节。因为你知道了一个人一天的生活,却仍然难免对生活本身带着你本来就有的茫然与期待。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