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渺小的伟大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渺小的伟大读后感10篇

2018-06-29 04:04: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渺小的伟大读后感10篇

  《渺小伟大》是一本由[美] 朱迪·皮考特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498,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渺小的伟大》读后感(一):法庭上方正义女神塑像,为什么要蒙住双眼

  如果你看过TVB的律政系列剧,比如《一号皇庭》《陀枪师姐》《鉴证实录》等,你会发现每一集的片头,总会出现法庭上方正义女神的塑像,一手持天平,另一手握宝剑,蒙住双眼,以示公正,绝无偏私。而每一位做呈堂证供的人也都要把手按在《圣经》上对上帝起誓,我所做的一切供词均为属实。

香港高等法院上方的正义女神像

  为什么正义女神像要蒙住双眼呢?香港终审法院首席法官马道立在一次演讲中,做出了极为精准诠释,以此告诫各位法律同仁重温司法正义。他说,该雕像是古希腊的泰美斯女神(即罗马神话中的正义女神)。泰美斯女神蒙上双眼,一手持代表司法量刑尺度的天平,另一手持长剑。蒙上双眼是代表法庭处理案件时不会理会出席的诉讼各方的身份。在法庭里,无论任何人、任何机构,都不会因为他们是什么人或什么机构,也不会因为他们代表什么利益团体,而享有任何优势或遭受不公对待

  昭明天下公平无私神圣的法律面前,众生平等。这让我想起宣宣和陈锦鸿主演的TVB律政剧《老婆大人》,宣宣扮演一位法庭高官,她坚信自己职业操守,自认公正无私,绝无偏袒,当有一天她面对庭上被告是她的公公时,她同样认为自己能秉公处理,不会徇私。而她的上司却执意要求她回避,理由是自己相信自己公正没有用人们要的是看得见的公正。

  看得见的公正,这是多么理想化的状态。曾有刚刚法学院毕业加入著名律所的女孩辞职,她说无法容忍法庭上公然的作伪,但她很快就明白了,这是成人世界真实社会,她必须速速成长。于是她自己开了一家小小侦探事务所,取名“眼睛”,eye.com侦探社。她说只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个世界上只有眼睛最真。

  听起来好似一则童话,它也确实只是一本小说中的情节

  而另一本小说,显然就没有那么童话了,故事一开头,就把我们带到沉重压抑现实世界。

  纽约,曼哈顿,那天天大雪,鲁斯和姐姐学校因此取消了课程。她们当时年纪还太小,妈妈不能把她们留在家里自己出去工作,只好带上姐妹俩,坐上开往市区的地铁,冒着暴风雪赶往一户气势恢宏的府邸。

曼哈顿,一场暴雪,天地之间,人很渺小

  那是麦娜太太的家,妈妈在那里做佣人已经25年了。哪怕地震或世界末日,她都不会缺勤一天。

  天地间白茫茫一片,在鲁斯看来,穿越疾风劲雪前去工作的男男女女,和她的外貌没有一丝相似之处。

  那天,麦娜太太在家中突然早产,妈妈帮她接生。这无比震撼过程给鲁斯带来巨大冲击,从那天开始她立志长大后要当一名产科护士。而更令她难忘的,是她见证了一个更大的奇迹

  在麦娜太太生产时候主人家的女儿和她紧握着手,而麦娜太太紧握着妈妈的手,仿佛她们的呼吸不分彼此。

  那一刻,似乎所有人都是平等的。

  但之后的漫长岁月中,鲁斯都清楚意识到,那只是一瞬间的错觉

  她是黑人,生而平等这种事,在她身上是从来不曾存在过的。

  这是小说《渺小的伟大》的开头,也是一场黑白人大戏序幕

  小说的作者朱迪·皮考特是美国畅销书榜的常青树,曾连续八年夺得《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冠军,连续五年当选“全美最受欢迎作家”。

  自1992年出版第一部小说以来,她的十五部作品无一不畅销。

朱迪·皮考特的作品是畅销书保证

  她常常将小说中的人物置于道德困境之下,面对挑战,真实的人性弱点暴露无遗。这也使得其作品具有强烈的社会话题性,引起广泛争议探讨

  在这部小说中,朱迪接连抛出了两个难以抉择人生考题。

  鲁斯凭借自己的勤奋天赋,考入医学院,毕业后成为一家知名医院的产科护士。在她循例尽职尽责照顾新生儿的时候,却突然被上司下了一道禁令,在交班记录里,她看到一张刺眼的便笺纸:

不能派非裔美国人照顾这个病人

  原来,婴儿父母是白人至上主义者,他们向鲁斯的上司施压,要求鲁斯远离自己的孩子。在那一刻,鲁斯才发觉,多年以来她以为自己靠拼搏努力换取来的所谓成功,所谓公平竞争,不过是一场幻梦,一击即破。

“突然之间,我的眼中就只能看到肤色了。我已经厌倦了当妇产医院里唯一的黑人护士。我已经厌倦了假装我并不在意这件事。我已经厌倦了

  命运这只大手似乎是要注定推着鲁斯走上一条更坎坷的路,不惜一次又一次将她抛掷到漩涡中央。在医院最忙碌的一天,鲁斯赶来代班,在手术休息室竟又与那个婴儿相遇,值班护士被叫去处理一个紧急的剖腹产手术,在这个房间里,只剩下她和小小的他。

  她紧抱双臂远远盯着他。

  等她再次低头看向他时,他的肤色开始泛青,出现了短暂的窒息。

  她立刻伸手,把听诊器贴在他的心脏上,拍打他的脚后跟,可是几秒钟之后,她的手顿住了,那句话又出现在她的脑海里:

不能派非裔美国人照顾这个病人

  现在,试着给自己一分钟,扪心思考一下,如果是你面临这样的情况,你会继续对婴儿施救吗?

  后来,鲁斯被白人夫妇告上法庭,指控谋杀。白人女律师肯尼迪拼尽全力为她辩护,眼看就要大获全胜,女律师叮嘱她,你现在保持沉默即可,不要提到种族,不要说多余的话。

  但是在最后的关键时刻,鲁斯却意外地选择说出真相,对她不利的真相。

鲁斯,在那个瞬间你做了什么?我解开了包裹,开始碰那个婴儿,拍他的脚,希望他有反应。你为什么这么做?你的监管护士不是告诉过你不许碰那个婴儿了吗?我不得不这么做,任何一个优秀的护士在那一刻都会选择这么做。之后发生了什么?之后就是紧急召唤医疗人手,我听到了脚步声,我知道有人来了,但我不知如何是好。我觉得如果被别人看到我接触这个婴儿,我就有麻烦了,毕竟上级告诉过我不能这么做。所以我又把他包了起来,然后后退,玛丽走进了新生儿室,她问我在做什么。鲁斯,你是怎么说的。我说我什么都没有做。你撒谎了?是的

  法律要的是看得见的公正,但眼睛,从来都是有选择地看的,不是用来发现真相的。

  朱迪在后记中提到她写这个故事的缘起:在她的写作生涯进入第四年时,她被发生在纽约城的一桩真实案例吸引了:一名黑人便衣警察,在当天还戴着“每天用来分辨自己人颜色”的手环的情况下,被他的白人同事背部开了好几枪,因为他是黑人,便被简单判定有犯罪嫌疑

  于是朱迪开始着手写小说,结果失败了。她觉得,自己在这个主题上做不到公正,她是白人,她根本不知道作为一个黑人在这个国家长大是什么感受

  是的,我们永远无法对他人的处境感同身受,除非你穿上那个人的鞋,走上一里路。

  虽然小说中写的是关于种族的不平等,但是请注意,种族主义并不仅仅是针对肤色的歧视,它也关乎谁在制度上享有权力

  所以,这样的不公正,不平等,可能发生在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群体,任何一个社会,可能发生在我们生活中每时每刻,无人能够幸免。

  为了写作,朱迪加入了一个叫“停止种族主义”的社会公平小组,每天晚上参加完活动,她都是含泪离开的,她开始慢慢撕掉自己虚假外表,从她所认为的自己,变成真实的自己。

  这本小说的书名也很有深意,渺小的伟大,来自于马丁·路德·金经常被引用的一句话

  我也许不能成就伟业,但我能以伟大的方式做好小事

  If I cannot do great things,I can do small things in a great way.

  这句话说得鼓舞人心温和平静。当我们面对熊熊大火时,我们有两种选择:我们可以转身忽视,也可以与之抗争

  小说中的黑人女护士鲁斯,还有白人女律师肯尼迪,无疑都是这句话的践行者,她们在用自己的微小行动,来试图推动这个社会进步,以一己绵薄之力,让这个世界发生一些改变

  正所谓: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这本书在美国出版后引起强烈的反响,Goodreads上有143 884次评分,16 142份书评数以万计的读者热烈讨论,表示看完之后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有美国豆瓣之称的Goodreas评分

  《渺小的伟大》随即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榜第1名,入选亚马逊2016年度好书,《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出版人周刊》十大好书,它还被誉为“21世纪的《杀死一只知更鸟》”“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杰作”。

  全美国人甚至全世界的人都应该读一读这本《渺小的伟大》

  这部小说也很快被斯皮尔伯格影业搬上大银幕,朱莉娅·罗伯茨和维奥拉·戴维斯分别饰演小说中的女律师肯尼迪和黑人女护士鲁斯,相信这将是一部有望冲击奥斯卡奖的鸿篇巨制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在一次给中学生的演讲中说:历史是由年轻人推动的,他们让美国在法律上更公正、更有同理心、更平等。如果他们让长辈感到不舒服,就该这样。

  追求平等和公正需要勇气,一种具有使命感的勇气,愿我们每个微小的个体,都能拥有这样伟大的勇气;愿我们的眼睛,能够明辨是非,直面真相。愿看得见的公正,照亮社会每一个黑暗角落。愿正义女神的天平和宝剑,始终高高悬挂在你我心中。

  《渺小的伟大》读后感(二):以渺小之躯 行伟大之事

  凡差异所存之处,便不免要分出个你我、高下。这本是帮助我们快速定位自己和理解世界的途径

  但这亦是歧视产生根源

  书中以三个主角主线的故事交织前行——从小饱受黑人肤色带来的困扰,现在更因其无端获罪的鲁斯;只会通过贬低、痛恨和伤害其它种族来获得优越感的白人至上主义者特克;以及坚信自己毫无偏见的白人公共辩护律师肯尼迪。

  这又何尝不是对社会阶层反映——居其下者,想凭借过人的努力接近上层阶级,却被固化的社会歧视一再拖累;居其中者,向上不得,便只能通过歧视劣势阶层来博一份存在感;居其上者,自以为一直无失公允,可以理解、体恤和善待被歧视的阶层。

  但人和人本质上是无法完全互相理解的。不同家庭背景、成长环境特殊经历让每个人都成为了独一无二的个体。人与人对世界认知上的鸿沟,正如井蛙不可语海,夏虫不可语冰。而我们在此之上构筑的对自我和他人的认知上的差异,也就可想而知了。

  《渺小的伟大》一书,将这个问题毫无避讳地摆在读者面前。因为作者茱迪·皮考特深知,在正视、思考解决一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存在。

  这个问题就是:自己认知中的自己,和他人认知中的自己,有多少偏差

  作为黑人成长的鲁斯,一路拼尽全力读私立中学、获得耶鲁大学研究生学位,从事受人尊敬护理工作,独立抚养出品行兼优的儿子……她认为这些甚至连大多数白人都无法取得的傲人成就,可以成为她区别于其他黑人、被白人接纳的证明。但其他人亦如此认为吗?

  无法从原生家庭获得被需要感的特克,加入白人至上组织,以光复白人种族为己任。他坚信自己每伤害一个其它族裔,就是为与自己相同的白人铺就更好的未来。但其他人亦如此认为吗?

  出身优渥、家庭美满的白人肯尼迪,无时无刻不对种族问题万分警觉。她觉得假装忽略双方种族的差异便避免了歧视造成的伤害。但其他人亦如此认为吗?

  作者希望通过自己笔下层层递进的驳、立,带领每一位读者深入思考种族与种族、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本书的思考之深入,文笔细腻,相信会惊艳到各位读者。

  作者茱迪·皮考特通过写就此书,引发更多读者深入思考、广泛探讨这个问题。这就是她对种族歧视问题的解决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本书标题源于马丁·路德·金的名言:“如果我做不了伟大的事,那我可以用伟大的方式去做渺小的事。”

  这不也正是作者所做的事情吗。

  译者睿智

  于书中故事所在地 纽约哈林区

  《渺小的伟大》读后感(三):如果说出你心中所想,会让你入狱,那这样做还值得吗?

  设想一下这样的场景:如果你是一名护士,因为一个婴儿的意外死亡而被告上法庭,工作不保,穷困潦倒,与儿子的关系岌岌可危;你的律师过五关斩六将,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扭转局势,并且99%确定陪审团会裁决你无罪,只要你对真相避而不谈,保持沉默。这时候你会怎么办?

  这就是《渺小的伟大》的主人公鲁斯所面临的艰难抉择。

  她选择了发声。她的律师万分不解:如果说出你心中所想,会让你入狱,那这样做还值得吗?

  作为一个黑人,每年365天,鲁斯“都要想办法让自己的外貌和语言感觉不那么像黑人”,以假面示人,就像戴了一层石膏面具;每天只能工作、微笑、点头、付账单,保持安静,假装很满足,假装自己是白人中的一员。

  但是,名校学历、体面的工作、谦逊的态度,并不能帮她跨越肤色带来的障碍。

  她会被告上法庭,归根结底是因为她的肤色。然而律师却坚持不能在法庭上提起种族歧视,因为这几乎是司法制度中默认的一项规则。这对鲁斯而言,就好像,有人放火烧掉了她的房子和全部家当,邻居却说,千万不要提起纵火之人的名字,你只能自己收拾残局,承担损失。

  作者朱迪·皮考特在后记中写道,当面对熊熊大火时,我们有两种选择:我们可以转身忽视,也可以与之抗争。

  鲁斯选择了抗争。

  本杰明·富兰克林说:“只有当那些旁观者像受害者一样愤怒之时, 正义才能得以伸张。”因为旁观者难以体会当事人的真实感受。

  电影《追梦赤子心》的评论区里,有很多人在讨论,主人公用8年的坚持换来27秒的辉煌,值得吗?

  因为是旁观者,所以才会问值不值得的问题。

  当鲁斯坚定地站在证人席上时,答案不言自明。

  如果每个人都保持沉默,可能会有更多人被“熊熊大火”烧得一无所有。

  即使冒着会被终身监禁的风险,鲁斯也要发出自己的声音,代表千千万万个同肤色、同种族的人发声。

  马丁·路德·金有句话经常被引用:“我也许不能成就伟业,但我能以伟大的方式做好小事。”鲁斯所做的也许就是小事,但这样的小事多一些,特雷沃恩·马丁、埃里克·加纳之类的惨案便会少一些。

  《渺小的伟大》读后感(四):《渺小的伟大》经典语句赏析

  《渺小的伟大》的作者朱迪·皮考特是一位高超的语言大师,她笔下优美的场景,凝练的语句,形象丰满的人物,扣人心弦的故事,总能唤起我们心灵的共鸣。这不是你的故事,你却能在书中看到自己。

  以下摘录部分经典语句:

  1.每个婴儿生来都是美丽的。唯一丑陋的是我们看待他们时带有偏见的目光。

  2.如果这个男子不能明确认识到发生过这么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或者更糟糕的情况: 如果他余生都在假装从来没有发生过这么一件事, 那他的心上就会出现一个洞。即使刚开始这只是一道细小的缝隙, 但是这个空洞会越长越大, 越长越大, 直到某一天他才惊恐地发现自己的心早就空了。

  3. “宝贝, 对于一个黑人女孩来说, 实现自己的梦想可并不轻松。你必须用行动告诉她们, 你不是一个黑人女孩。你是鲁斯·布鲁克斯。生命会将好的东西馈赠给你, 这并不是因为你向上帝祈祷, 也不是因为你的肤色。而是因为你是个值得拥有好东西的人。”

  4. 从很多方面来说, 养一个青春期的孩子和养一个新生儿没什么两样。你要学会理解他们的反应, 因为他们无法用准确的语言描述究竟是什么伤害到了他们。

  5. 我说: “我5 分钟后就回来。” 然后我又望了一眼小宝贝, 我觉得自己的靴子好像已经钉在了地上。我还是想留在这里, 重新数一数他的小手指, 再看看那些小得不可思议的手指甲。我想看着他的肩膀随呼吸起伏。我想看他皱起小嘴, 就像在睡梦中亲吻别人。看到他有血有肉地在这里, 会让我变得非常疯狂, 真实地感受到我和布列塔那虚幻的、精神层面的爱情竟然可以创造出这样一个可以触碰的实体。

  5. 睡眠是让身体和心灵治愈的最好方法。

  6. “鲁斯, 你的朋友可能会攻击你。但是你知道有一个姐姐的好处是什么吗? 我会永远站在你这边。”

  7. 能清晰地看透自己的一生是一种相当奇妙的感觉。某一天你终于撕下了谎言编织成的灰色的膜, 你才发现你从来没有真正看清过自己。

  8. 虽然发生了这种事情, 我们每天还是要双脚轮换向前行进, 并祈祷第二天到来时情况能变得好一些。即使我们无法得到权利, 我们也要保持心怀希望。

  9. 我们失去自己关心的人是为了让我们更珍惜还留在自己身边的人。这是唯一可能的解释。否则, 上帝就是个浑蛋。

  10. 我说: “我没事。但是你呢? 你伤害了你的朋友。”雷切尔说: “我还有其他朋友呢。但你可是我唯一的妹妹。” 她搀着我站起来: “走吧, 我们回家去把你身上弄干净。”

  11. 如果说过去几个月的时间里我学到了什么东西, 那就是所谓友谊其实脆弱得不堪一击。你曾经以为坚不可摧的关系到头来也不过是水月镜花; 你低头看去才意识到, 还有一些你并不在意的人, 他们才和你拥有强烈的纽带。一年前, 我会告诉别人我和科琳娜的关系很好, 但这只是一种亲近, 而不是一种联结。我们是熟人, 互送圣诞节礼物, 周四晚上一起出门去西班牙餐馆吃饭, 这并不是因为我们有很多共同点, 而是因为我们在一起那么久, 一起努力工作, 所以和这种人快速交流比起和一个新人熟悉起来要容易得多。

  12. 同一件事情竟然有如此不同的解读方法, 真是让人吃惊。世上并没有真正的真相, 只有你在某一个特定时刻如何去看待这个真相。你怎么描述这个真相。你的大脑怎么理解这个真相。每个身在其中的人都不能摆脱这种束缚。

  13. 你承受不了真相。

  14. 我已经在严酷的考验中历练一番了, 就像钢铁一样。钢铁最神奇之处在于你把它捶打得那么轻薄, 轻薄到极限, 但它也不会断开。

  15. 小心你所渴望的。

  16. 恨别人比恨自己容易多了。

  17. 世界上可供你痛恨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可供你痛打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可供你一醉方休的夜晚实在是太多了。可供你推诿自己烂摊子的替罪羊实在是太多了。这就像一种毒品,但是现在它失效了。那么之后呢?

  18. 自由就是你可以发声, 而不会被别人的声音淹没。自由就是可以优雅地表示同意, 更重要的是, 也有表示拒绝的权利。在自由的“核心”, 是跳动的希望: 是一种叫可能性的韵律。

  19. 当面对熊熊大火时, 我们有两种选择: 我们可以转身忽视, 也可以与之抗争。

  20. “我来负责挣钱, 你来负责改变这个世界。”

  21. 如果你是一个护士, 你会比绝大多数人都更清楚地认识到日子一直在往前走。工作有顺利的时候, 也有不顺的时候。有一些和你非常合得来的病人, 也有一些你恨不得立刻忘记的病人, 但是总会有新来的待产妈妈、生产的妈妈, 她们推动你不断地向前走。当然其中也会有一些小婴儿, 甚至还来不及写下生命篇章的第一句话就死去了。其实生产的过程就像是流水线作业, 有时候当我不得不停下来重新审视的时候, 我总会感到吃惊, 恍惚间好像我昨天才刚刚帮助接生的婴儿, 今天就成了需要我照顾的产妇。

  22. 最高明的谎言莫过于在事实的基础上添加一些错误的细节。

  23. 也许为人父母, 最可怕的场景并不是看到自己的孩子伤心, 而是看到自己的孩子被铐上手铐。

  24. 在开始上课的前一天, 妈妈带我出去吃了顿晚餐。她告诉我: “就像马丁·路德·金所说, 你注定要去做渺小而伟大的事情。” 她开始说她最喜欢的一段格言: 如果我做不了伟大的事, 那我可以用伟大的方式去做渺小的事。她话锋一转: “但是, 千万不要忘记你的来处。” 当时我并没有完全理解她话中的深意。我们小区里只有十几个小孩上了大学, 我是其中之一。而这些人里也只有几个人还会继续读研究生。我知道她以我为傲, 我知道她为了让我走上一条不同的道路所付出的努力已经得到了回报。从我小的时候起, 她就在努力把我推出巢穴。她怎么会希望我在树枝筑成的巢穴周围逡巡徘徊呢? 我难道不能离开巢穴, 飞向更高远的天空吗?

  《渺小的伟大》读后感(五):生命中缺失了什么?——同理心和爱

  这本书是通过两个白人一个黑人三个人的角度切换描写,一个字一个字读着这本书时,它的“小”在于里面的情节仿佛就发生在你的眼前,不经意的一瞬心灵会被震撼到。美国的种族主义差异,好像一直都是“历史遗留问题。”白人的优越感来自哪里?来自于黑人被他们从非洲带出来成为了奴隶,来自于他们享有奴役和杀害奴隶生命的权利。当然现在的美国也在变,变得比较人权,但有时候一种潜在的意识比一些成文的规矩还难逾越与改变。与其说是肯尼迪和鲁斯的“渺小的伟大”不如说是作者朱迪.皮考特的伟大。她的伟大在于她不断的去学习与改变自己的固有意识,她在突破那个被从小输入的“白人程序”,她去理解与尊重黑人,与之成为朋友。书中字里行间还有一种感情不时的在流动,它就是——爱。母子相依的爱,姐妹之间的爱、夫妻之间的爱、种族之间的爱……

  从书中体会出来的“小”还在于,不论什么国家、什么民族,构成社会结构的都是每一个人,有了人才能构成个个行业,构成整个的社会形态。每一个行业看似都那么普通,是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社会形态,我们被遮蔽的眼睛、麻木的神经看到的都是成功人士的光环,而对于我们身边的一切却有点视而不见。就比如前几天在学校门口等着接孩子放学,一个面包车司机爸爸也在等着他的孩子放学,被头发花白的环卫工注视着往地上扔了一团面巾纸,环卫工有点不愤地说了两句,面包车司机并没有捡起地上的纸同时什么没也说。如果这位爸爸想想我们的城市是这些“城市的美容师”凌晨三、四点钟就从温暖的被窝爬出来只为我们走在马路上时是整洁干净的,也许就会自觉的将纸团放在车上或是走下来扔到走几步就到了的垃圾桶里了吧?这是什么呢?这就是同理心,同时也做到了对别人劳动的尊重。

  这两天在微信公众号上看到最多的就是“甘肃十九岁高三少女跳楼”和“山东某小学第二名将第一名杀害的事件”。 (两个事件随处都可搜到,就不作多余的赘述了。)看似两个事件跟本书没有什么关系,可如果往深了稍微想一想,还是有其相似的地方。肯尼迪对鲁斯的同理心和跨越种族之间的爱,换来了鲁斯的自由——无罪释放。而现实是没有同理心与爱的人换来的却是让人心惊胆战地无情与颤栗。

  如果那个少女不是被大家“怂恿”,“呼喊群众”将最后一棵稻草放上去,而是换位思考,假如她是我的女儿……,或假如是我遇到了相同的事,我会怎么办?林弈含在《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也几乎是相似的事件……可最后这两个鲜活的生命都是如此决绝,而这样的事件却不断发生。

  如果我们对孩子不是一味的不认同,一味的打压,多点肯定,多点关爱与心灵的疏导,第二个事件的孩子应该也不会伤了别人的性命同时也毁了自己的人生吧?

  两件事的伤痛点在哪里?在于有些人可以麻木的认为别人的生命可以拿来当成笑话,别人将要去见死神时,可以冷漠的高声催促而且发到朋友圈去催促。在于孩子小小心灵的空洞,可以将别人的生命停止后自己就可以变成第一名的冷酷。我们的成长中从来没有同理心、尊重生命和要爱别人。包括自己的和别人的生命我们都是放在了功利心与竞争心之上的,我们只要孩子成绩好,肯上进,处处都争个头筹。我们疏忽的是什么?是心理的恨和扭曲。我们只允许孩子优秀优秀必须优秀,却忘了孩子是未来社会的主人。却忘了构筑这个社会的基石还需要什么?却忘了禹治水是靠疏而不是堵。

  同理心不是同情心,而是能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能够换位思考。我们对别人尊重了,赋予爱了,对别人宽容理解了,换来的才是别人对我们的尊重、爱与理解。我们很少表达的是什么?是爱。爱的缺失只会让这个社会变得越来越乱,越来越没人情味儿。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