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跨国OL》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跨国OL》观后感10篇

2018-07-18 02:51: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跨国OL》观后感10篇

  《跨国OL》是一部由岩本仁志 / 大谷太郎 / 本間美由紀执导,观月亚理莎 / 阿部隆史 / 美波主演的一部日本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跨国OL》观后感(一):好笑的《OL日本》和让人反胃的日企文化

  几乎不看日剧传说中的日剧是怎么样的呢?

  因为对日本企业比较兴趣,于是找了有胡帅哥参演的“OL日本”观摩一番

  睹毕该片以后,让本人对所谓的日企“文化”鄙视到极点,一部以日中亲善为主旨电视剧让我这个中国人作呕

  1、首先比较蛋痛的一点是情节设定就是,一个日本公司为什么要把办公室打杂的工作外包出去?

  跨国公司在华设立子公司,无非是把生产外包出去,在华建立生产型公司,it类企业呢,就是服务外包。无非这两种

  出于本地化的考虑,这种公司要建立相应的营销财务物流人事体系,但这不属于外包,只是建立配套的一套中国人班子

  有一些欧美企业会在中国设立研发机构,这也不是外包,只不过作为全球战略的一部分,意在研发适合本地市场产品

  真正的外包,只有制造和服务外包,退一步说,哪怕你真的把销售、物流等单元说成“外包”到中国,我也能接受

  可从来没听说哪个公司会把办公室打杂的工作外包出去!百思不得其解

  一个日本公司,总部还在日本,办公大楼漂亮的,其董事会、销售、财务等各个部门驻扎在这个漂亮的办公大楼内

  然后突然有一天,董事会突然对办公室小白领下达命令:我们要解散办公室,搬到中国去,因为中国的人力资源便宜!!——我吐血三升,

  然后镜头一转,出现无数个如同机器人一般的中国女孩在杭州的一个电脑间内如同纺织女一样熟练进行日文输入操作比赛

  然后,日本办公室白领开始乱作一团,一大堆没事找事的蛋痛情节开始上演——我再吐三升

  一切的一切都源于编剧您这一荒谬至极的设定~

  2、看完此片后相信不少中国观众都会为日本人可爱的“中国观”、“中国人观”哑然失笑

  从片中我们可以看出日本人对于中国人那种孜孜以求而又不求甚解研究态度,无比滑稽

  片中日本人把中国人作为外星生物一样放在放大镜下研究,如同盲人研究大象那样happy,

  有人说日本人喜欢细致入微工匠活儿,匠气十足而天才不足,出巧匠而不出大师,出谋术者而不出战略家,

  这种民族特质使得日本人极端擅长于制造业品质控制机器技术等精密领域

  日本人机器人做得出色是因为他们自己类似于机器人,严丝合缝而又呆板

  有时候容易一叶障目”。

  于是乎,片中日本人经过研究,“拜金”“直率”“欲望强烈”等一系列标签开始派发给无辜的中国人,并且他们以为可以简单地用这些标签来做加减乘除。

  剧中日本人看中国人,如同我们看广州的黑人一样,具有优越感

  中国人没有任何创造力,他们只适合于作为廉价劳动力,他们的个性人格思维、兴趣对工作来说是不重要的,除此之外,他们还容易偷懒,

  因此需要用日本的职场道德约束他们,教化他们

  于是乎,两个中国小MM——统统受过大学教育,其中一个还从上海过来,怀着朝圣的心态,来日本学习如何在办公室努力地打杂。

  不仅如此,两个MM还肩负着更加神圣使命,那就是制作样本——所谓样本我估摸着就是说明书,

  把他们在日本努力打杂的程序一条条的记录下来,然后回到中国去言传身教——打杂虽然简单,但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嘛,

  看到这里,我不禁再次吐血——拜托,办公室工作的话,没必要到日本去学习,

  需要日本学习的那些,日本的国粹——比如核心技术、研发管理,品控、现场管理、精益生产,

  这些东西,如果你想学的话,呵呵,恐怕日本人就要“泥棒”“盗人”的乱骂了吧,那些愿意教的企业,比如川琦重工,“卖国奴”的帽子就要扣上了吧,

  所以,日本电视剧把中国人描述成日本工业体系成本控制链上重要的一环就行了,

  但是你把中国人描述成这样,还要突出一下中国人是多么感恩戴德于成为廉价劳动力

  特别是如同原始渴望文明教化一般如饥似渴于成为日本的“办公室廉价劳动力”,我的天哪,我接着吐~

  3、日本人常说中国人具有“中华思想”,总是以自己为中心思考问题,喜欢先入为主主观带入。

  这一点我承认,不管愤青,普通人,都有那么点。

  不过,要论自我为中心,不懂得换位思考,我觉得日本人即使不高于中国人的话,也完全不会输给中国人,

  更特别的是一种我可以称为“岛国思想”的东西,在日本人血液里蔓延。

  “岛国思想”是一种只认同纯同质,拒绝异质的思想

  以这种思想为指导,那就造成了一种极度的排外:

  日本人爱洗澡,爱到世界最爱,你不那么爱洗—>你脏—>你们中国人脏

  日本人犯罪率低,低到世界最低,你偷了一盆花—>你小偷—>你们中国全小偷

  日本人工要求最严,严到世界最严,你不认同这种理念—>你懒—>你们中国人懒

  “岛国思想”从根本上抵制“求同存异”,使用日本标准来套一切,

  使“互信、包容尊重理解”变得困难

  日本是一个岛国,历史上没有戏剧性的起伏,万世一系,民族成份单一,在封闭情况发展繁荣的江户文化,

  明治维新也是空前成功,战后更是成功得一塌糊涂

  使得日本人对于本民族的同一性有自豪感,认为这是他们成功的关键因素

  另一方面呢,由于是一个岛国,从小日本人便被教导自己条件不好,没有资源,地震海啸火山频繁

  所以日本人内心有两个深层次恐惧

  第一个恐惧是担心自己的民族丢掉危机感

  第二个恐惧是担心自己人团结

  出于第一种恐惧,日本人便时刻提醒自己要“一生悬命”,人在职场,要努力再努力,不断完成剩余价值的自我压榨,,永远把弦绷紧。

  片中日本职场男女忘记了“业精于勤,而荒于嬉”的古训,只要在办公室里发一会呆、吹一会牛,

  那个永远西装笔挺的小矮人就会在他们意志薄弱的时候及时出现,提醒他们、鞭策他们。

  为了反衬出日本民族目前是多么危险导演塑造的两个中国MM和一个中国帅哥。

  中国帅哥胡兵(在本片担任花瓶角色),在街头看到几个吊儿郎当的日本人,联想到旧有对日本人的印象

  对他的小矮人上司抱怨说日本人变了,已经不是他所崇敬的日本人了;

  而两个中国MM呢,更是身体力行地告诉日本人:你们不行了。

  两个小MM不光是玩命,几乎是发疯一般地工作,精力旺盛求知欲勃发,永远不知道疲倦,永远对工作抱有兴趣:哪怕是再机械的工作,也不存在一丝的怀疑干劲十足,而且特别聪明,一点就通。

  对于这一点,小矮人监工是这么和女主角解释原因的——他们和我们日本人不同,他们是在为生存而奋斗目的只是为努力的活下去。

  当那个湖南妹子用无比用力的日本话来表达她内心的激情时,

  我看不下去了,我真想跳进电视机对导演说:导演,停,停,这不是真的,我们说话没那么用力,我们做事也没那么用力,

  这不是中国人,这是机器人,

  我们中国人正如你们所闻,又笨又懒,我们知道累,虽然我们为生计奔波,但我们同样知道怎么放松,我们知道努力工作是一个人优秀的品质,

  但对于富士康流水线上的那些工人,我们的态度是同情而非自豪——他们是全球采购时代罪恶价值链条上的牺牲品

  如果可以自我选择,我们不会把自己当作工作的奴隶,不会让工作占据生活乃至生命的全部,

  除此之外,我们是五颜六色的,我们当中,有的人聪明,有的人笨,有的人慢,有的人快,

  每个人的思考模式也不相同,有的时候彼此分歧很大——比如对这两个中国小MM的看法上,就会有观众与我不同。

  一句话,我们的劳动力不是你们的威胁,因为我们没有你们“一生悬命”的自我洗脑习惯

  出于第二种恐惧,日本人便时刻提醒自己要“团结”,心往一处使,减少内耗,为集体付出最大,为自己着想最少,努力不要把自己的过失变成同事负担,为了集体的最高目标牺牲自己的个性、主张权利,甚至扭曲自己的尊严,服从上级,隐忍愤怒,说违心的话,办违心的事,被认为是高尚行为

  在知道自己即将失业以后,这群白领乱作一团,

  大家开始争论、吵架、找工作、离职,也有人坚守岗位——那个女主角,但为此心急如焚

  的确,对于日本人来说,最大的危机不是危机本身,而是不团结,

  当抱团的日本人落单成为个体后,团队不再形成合力后,他们会有一种本能的恐惧感,

  所以最重要的是找到一个目标让大家再次凝聚到一起,重新团结起来

  遗憾的是,导演尽管费尽心思,鼓捣出种种令人蛋痛的无聊剧情,他也没说清楚一个问题,

  那就是:这个让大家重新形成凝聚的共同目标到底是什么?

  是与中国人的竞争,打败中国人?显然不是,这个公司就是一“日奸公司”

  女主角要让所有人明白工作对人生的意义,好好干,以便让董事会对重新认识本部门对于公司的价值,

  为此她不断以身作则,先是激励后进的小女生好好努力,再组织运动会、试吃会,这个活动那个活动,

  可惜,董事会就如同那个老太部长的脸一样,顽石一块,在他们眼里,一切为成本让路,公司的决定已定,

  就是搬往中国,这帮残留的日本白领所需要做的,就是配合两个中国小MM完成样本,然后各自滚蛋。

  这样一个在我中国人看来毫无留恋价值的公司,居然还能让女主角费心费力领导大伙儿“为团结而团结”

  这样一个在我中国人看来无比简单的决定——“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竟然还能演绎出这么多芝麻绿豆、没事找事的肉麻励志桥段实在滑稽。

  但是,不管解释得怎么狗屁不通,导演还是让一个又一个曾经分裂的个体,在大家的掌声中,重新回到组织的怀抱

  每个人都眼含热泪,每个人都在为别人的小小进步感到欢欣鼓舞,每个人都在大声的激励:岗巴跌!

  连两员中国小MM居然都大声说着:加油、岗巴跌!

  拜托,正是你们两个把人家饭碗抢走的不是么?

  如果我不能这么理解,就只有承认你们纯粹是为这种团结的状态而感到欢欣鼓舞了,

  对不起,我的违和感又来了,我们中国人通常不会“为团结而团结”的,咱老中精着呢,

  如果一家企业要我们为你卖命,那么你必须拥有让我为你卖命的理由

  当两种恐惧叠加后,我看到了一群精神错乱者,其症状因为日本职场的压抑氛围而不断恶化,

  举二例:其中一个帅哥因为反对外包的方针,被贬到一个小屋里修史志。

  长期压抑下,他已经成了一座火山,在被冤枉以后,他强烈喷发了,而他被冤枉的事由十分匪夷所思

  就是在风俗店里殴打了一个中国小姐

  这是本片最弱智的情节,首先,为什么这帅哥在受到公司如此凌辱后还会选择留在那里继续受气

  难道是日本企业“终身雇佣制”体系崩塌后留下的后遗症么?

  其次,你受到的冤枉和工作无关,而且很容易说清楚,去和法官说清楚就行了,没必要在办公室生气

  结果这个受气包子完全丧失了自我辩护的功能冷静,在满腔愤怒下摇身一变为办公室怪兽横冲直撞

  如果他手里有把冲锋枪,绝对会搞场屠杀而后自尽。这哥们是被日本职场的压抑气氛逼疯的。

  不过说实话,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很难理解这日本哥们的感受,更很难理解导演的用意

  我只能片面理解成这是日企“企即是家,家企不分”的传统带给每个人认知上的误区:我的私生活也是企业的一部分。

  第二个例子是我认为本片最垃圾的一个情节,这里我首先要说一下日企文化中一个让我很不舒服的东西,

  就是日本企业中或者说人际关系中强烈的尊卑秩序

  在一个高度讲求集体主义社会中,人们需要高度的团结,牺牲自己小利,保持秩序,服从上级,

  从日企“年功序列制”等薪酬制度上看,这种论资排辈、官大一级压死人可见一斑

  因此,我在本片中看到的日本领导个个如同市侩,全无半点个人修养

  一旦下属下级部门有了过失,则当着面非吵即骂,严厉训斥,而被训斥者,轻则低眉头顺目、唯唯诺诺

  重则身如筛糠、口不能言。更为可笑的是,日本人似乎认为他们这种做法并无什么不对,而且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

  在本片最后一集在描述中日差别的时候,有这么一个画面

  一个中国厨师因为做错了,旁边一个日本老头的师傅大声斥责,结果这中国人甩了袖子鼓囊了一句“不干了”

  画外音起来:对于中国人的过错,不要责骂他们,要照顾他们的“面子”。

  笑话!你管起码的对人的必要尊重叫“照顾面子”?

  对不起,我们中国人没有无条件服从的习惯,我们讲以理服人、以德服人,而且,我们对上级的个人魅力要求很高,

  这就是为什么曹操、刘备有资格成为好领导,而董卓、吕布则没这个福气的原因,

  如果你们想全球化做跨国企业,或者继续吸纳“研修生”给你们干活,

  你们就必须收敛一下你们“岛国思想”,别用你们日本人能接受的方式来套一切。

  (题外话,我想,大概在日中国人犯罪率高也有这个原因吧,去日本的所谓“中国研修生”就是日本廉价苦力,

  干着没人愿意干的“3K工作”,还要受日本人的气,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闲话少叙,且说这个我认为的最垃圾的情节是何等的垃圾。

  那个暗恋胡兵的办公室小白领因为给一个部门的大头头安排座位,出了点差错,被骂得不成人形,

  你们办公室是干什么吃的?居然用这么不懂事的小屁孩来办这种重要差事?

  于是,一个在我们国家的公司里算不上事儿的事儿,让这个大头头大动肝火,自认为受了天大的侮辱

  在收到小MM诚惶诚恐的道歉后,这老头还得理不饶人,直接杀到办公室,拍桌子骂娘,

  办公室无一人敢申辩解释,无不惊恐莫名,道歉赔礼,那个课长,一个30多岁的男人,更是努力安抚,

  可是,那个倔老头就是不买账,站在门口一定要把人骂臭了才肯罢休。

  这个时候,让我惊呆了一幕出现了,课长,这个30多岁的男人,几乎是五体投地一般跪趴在老头的面前,祈求原谅。

  这个镜头夸张到什么程度呢?就像电影《功夫》里和周星驰最终决斗的那个“火云邪神”

  像只丑陋的癞蛤蟆一般趴在那儿,这男的,穿西装打领带,头伏于地,趴在那里!

  我不行了,连隔夜饭也吐出来了:

  男儿膝下有黄金,你一个30多岁的男人不知道这个道理吗?

  是何等变态的企业文化,能让一个30多岁,马上就要结婚的男人,当着她未婚妻的面,

  为了一微不足道的小事而舍弃尊严啊?

  而他这种代人受过、舍尊取义的做法,居然他的同僚无比感动!晕了,彻底晕了。

  看完此片,我算知道日剧粉吹嘘的日剧的“励志”究竟是个什么玩意了,

  所谓“励志”,大概如同桔子榨汁,压力压力再压力,

  在压力下面,弱者逼疯,强者恒强,于是,帮助弱者,团结团队,大伙各安其职,共度危机,

  每个人都在强大的压力下隐忍再隐忍,最终爆发出惊人的潜能,

  大概都是就是这么个路子。

  也许日本人都喜欢《少林足球》、《喜剧之王》这类题材吧,

  而这种日剧编导偏爱的“压力”,可能既有生离死别、爱恨情仇等等所谓真正的压力

  也有一大堆如同本片所讲述的,芝麻绿豆大的,没事找事的自加压力

  更有一大堆因为日本人的交流障碍和自我表达能力不足,而带来的扯淡压力

  本片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压抑无比的日本社会和一个压抑无比的日本公司,

  和一群敏感、神经质、重礼仪、勤鞠躬、负担沉重,无法表达自己情感,心情压抑却强力振作,总是不断加油鼓劲,

  但是随时有崩溃可能的日本白领。

  我老妈看到第一集就大摇其头:“这些人说话为什么这么费劲、这么用力啊?”

  亏片子里还有个人写了幅书法“人是宝”,还挂在他们公司门口,

  可麻烦导演告诉我这到底是什么意思?通片看下来,我真没看出来“人哪里是宝,人为什么是宝”

  日本的企业是创造了奇迹,但是这背后的日企文化到底有多高明?

  日本企业在七八十年代的成功让西方的管理学更加注重“人的要素”

  但从本片可以看出,日本人的“以人为本”无非是把泰罗制引入到人力资源领域罢了。

  这种企业文化适用于制造业。但从70年代以后,在信息领域等需要人的创造力的领域,日本毫无建树

  近十几年来,在制造业又面临其他低成本国家的冲击

  一个印度人、一个中国人或者一个爱尔兰人可以坐在google的办公室里一起工作,或者说,一起合作,

  这也是一种企业文化。

  做事认真、标准严格、讲求成本和效率,这是日企文化的长处,可是我想只要是亚当斯密定义那种民营企业,

  都会把此作为天职。

  除此以外,日企文化的长处发挥有赖于日本人独一无二的国民性——“日本人容易管理”

  因此,日企文化并不神奇,可以借鉴,没必要膜拜。

  只有一个例外,那就是中国的国企,中国的国企还是膜拜一下日企的文化好了。

  《跨国OL》观后感(二):我的确很肤浅

  我是冲着阿部サダヲ去把这部当成喜剧来看的,虽然我被上海潮刺激到不行,而且脑子里不时浮现胡兵穿着红毛衣风骚的样子……

  看来国家间的固有印象果然很可怕,当中国奸商的形象迎风舞动的时候,不得不承认大多数中国老百姓对日本人的第一印象还是嘴唇上一抹小胡子的倭寇。只是编剧把隐藏在两国人潜意识里的印象给放大了,于是乎日本人更加确信中国是个奸商,盗版众生的国度,虽然这是事实,但也未免太过苛刻。

  先说下陈怡,这个超女某赛区50强靠着脸袋儿去闯荡日本娱乐圈,想分一碗羹,出道的方式是让大多数在家看着日本毛片长大爱国情节严重的愤青所不能容忍的写真集……也许编剧是为了突出中国女性的独立和平等,但是我看到的是一个掌握了一点日语,不分敬语胡乱接话插话,没事找事不分长幼,把中国礼仪之邦格式化的小丫头,这里我只能说编剧可以夸大事实,但不要胡编乱造,先不说日本人的好大喜功,礼仪廉耻,接近晚期的自尊心。但中国人在对待陌生人,又是在孤立无援的日本,有多少资本可以把公司当游乐场?更不可能刚到那就气势汹汹的跟日本办公室老头叫嚣。不过看到这我突然想到了中国威胁论,日本就像那个老头,遵循规矩一步一脚印,而中国的小丫头,漂亮,机灵,甚至狂妄,拥有无限的可能。

  另外一个中国小女孩,很写实,听着她蹩脚到神经病地步的日语我突然觉得很温暖,这种朴实在日本水泥森林般的办公楼中不会有了。她代表了中国乡村人为了家庭生活的改善而外出打工的早熟和无奈。他们廉价,但他们优秀。

  编剧用一次比赛让日本人临近晚期的自尊心在第1集崩盘,但我也不难想象以后肯定还会讨要回来。日本人享受意淫在逆境中突出重围获得胜利的快感,而这次的“炮灰”毫无疑问是中国人。

  其实编剧无非是想让现今的日本粉领族自醒,但他对于中国人的感觉似乎仍停留在80,90年代初,不化妆,不打扮,自给自足。另外我很喜欢中间转场时候那个包含了太多的金色图片中国版图,闪闪发光,虽然我没有仔细看台湾,海南是否包含其中。

  阿部サダヲ的角色是个日本人的确很有意思,编剧用一个喜剧人物缓解日本和中国的文化冲突,自说自话的突显日本而又不想太过自大。而他的手下竟然是胡兵,幸好的是第1集,他像个保镖一样没怎么说话。

  如果把他当成一个喜剧看我觉得片子还行,我也确实想看看中国的少女是如何改革日本OL的。等看完后是骂是夸我到时再说。只是目前来看,我很肤浅,所以我觉得还行。

  如果电视剧都跟现实一样,那就成纪录片了。

  《跨国OL》观后感(三):题材还行

  看遍日剧近千步,这部虽然被雷到和囧到,但是题材却是很难得的,日本人的确表现了少有的客观。

  阿布同学,这个精神特好的小个子,在与柴崎幸演的那个歌舞伎痴电影就表现很出彩。此剧延续了他的风格。

  陈怡的表现太过了,这样不讲礼貌的形象的确太over了,就是在国内office里也会被整的。有人对她借负面新闻炒作的手法颇有微词,其实都为了混口饭吃,何必呢,人家毕竟还没去做AV啊,如果做了,我应该现在就在看了。

  我们湖南妹子为何演得那么弱势啊,日语发音为何要那样拖拉,生硬啊,多听下磁带也不至于这样吧?按理说发狠学习的应该更加标准啊。

  观月姐姐到底老了,一双美腿还是不变,可惜真的“素颜”,还是很雷的。

  《跨国OL》观后感(四):一点点小思絮

  从去年开始看看了四集,然后到今年三月份开始看,现在看到第七集,看来这部不勾眼球啊,看成这样,不知是有魅力还是没有,因为要是没有的我根本就直接删除了,可我还是想知道个结局吧,居然一直没删除。

  我这不是评论只是想到啥想啥,算观后感吧。

  关于假货:中国到处都是,很现实,不过假货也分A仿和一般的吧,A仿也不便宜啊,我也买不起~。而且我觉得买假货也不是太丢人,因为因为有的假货比小牌子的东西还要质量好一些,如果这样不是为了虚荣,你会选择用哪个呢?

  关于饮料中的糖:这点我学习了,那以后我除了水不买饮料喝,因为在超市中发觉几乎所有的平价饮料都有糖,本来我也不爱甜,很少买,以后更是禁了。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运动后,最好喝体饮,这个里头成分多,能补充水份的同时保持水份不那么快变成汗流失,而且补充能量,让大消耗量后不会感觉那么疲惫,还能做几组力量练习。

  关于上班化妆,片中说国内只有卖的才化妆,是有点以偏概全,不过许多老人及受老辈教导的都有这种思想习惯,有时候我也有,明明是到公司卖脑子去了干嘛要化妆,干嘛要讨好别人,虽然知道现代的说法是化妆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但是免不了会想到,中国人的老辈习惯不是不以貌取人吗?只要衣貌干净就OK,化妆就是一种性趋势的明显提醒,告诉他人我是女性,有时候觉得这个米啥大意思,有时候希望在工作岗位上把自己的性别淡化,但是现在许多人都在说要学会在工作中利用你女性的优势比如柔美温和,但有人可能会说这不是我想要的,我只是想尽量保持一个中性的姿态。就好比有人被异性用眼神吃了豆腐觉得很享受,有人觉得还是算了吧,省省吧。

  这个我想,想化妆、不想化妆都是个人好恶,无谓尊重不尊重吧,有人觉化妆是尊重,有人觉得化妆矫情自恋的东西。

  那个零下五度的北京:北京可是中国的首都,那个上海小妞和湖南小妞不知道吗?不知道北京是个国际大都市吗?不知道北京的冬天都有暖气的吗?比上海可是暖和多了,怎么会搞得到北京会象是到非洲充满瘟疫的地方,搞不懂。如果说因为不舍得和家人分开才不想离开东京还可以理解,可是有时候也不懂那些人一辈子守着家有什么意义,只是单纯的在一起不能为家人创造更好的更多的东西,一辈子守着没有错,但也就是那么守着了。也许他到了北京才知道日本国有多小,才知道中国可以让他放眼观望的东西那么多,而且吃的东西要比日本的又便宜又好吃,才知道什么叫地大物博。有到日本留学工作的人,呆了几年,天天吃鸡肉,因为只有鸡肉最便宜,回国后就再不吃了。听听都害怕,在国内普通老百姓也可以经常吃各种肉食,只要适当规划,餐餐都可以吃得很好。现在所有都会说:人活着还是多一些观察外界世界的机会最好,开开眼界,为啥日本老伯伯就这么想不开呢,还是在大企业的。

  关于女猪的对企业工作的忠诚度:无与伦与的类。我是很受不了这种虚假的电视教育,真的要裁你还要管这么多?都没地方吃饭了,还不急着骑驴找马,投简历吧。唉,企业忠诚度+经济危机=裁员,就是说无论你有没有忠诚度基本上该裁还是要裁的,忠诚度不如充分利用自己的能力多学一些东西,能跳则跳,尽量实现就业的双向选择。当然为了不让领导讨厌,还是要装做很有忠诚度的,相信这一点许多人都深有体会。(看了他们整理办公室戴手套觉得这是个好方法,要不然被纸呀刮伤也是会痛的,学习了)

  至于胡兵,我对他几乎没啥印象,统共说了不到十句,至于三寸钉,真的象日本动画片里的跳梁小丑,真不敢想象女猪和他搞在一起。至于那二个中国妹子,有时候说话是太直了,中国是讲说话的艺术的,而且文化渊远流长,个别人这样说话,不看脸色不分场合,不能代表中国人吧。女猪象王小骞,男课长短发应该象陈小春吧。

  其他看了再来八~~

  3。19今天看到了第九集,逐渐有丝感动。看到他们为了运动会齐心准备、为了中日的那个讲座使劲拉人,虽说不顾自己的未来工作着想,仍为公司总务忙碌有些不现实,但是那股子劲头着实值得学习,就是做什么只要有一丝希望就会去拼命努力。

  有时候觉得许多人都会习惯怀疑,怀疑一切,当充满怀疑的时候就不会做得那么拼命,那么执着,当然成功率也会低,有些事,认准就要去做,别考虑太多不利因素,憧憬是必须的,心诚一点也是好的。

  想太多的后果就是瞻前顾后,有时候事情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看他们不用研究中国通史,也敢开讲座就很佩服了。

  做个笔记括号内为日本意思:爱人(情妇)手纸(信)大丈夫(没关系)嘿嘿

  另这部片子有些地方的确有些褒中国作派贬日本习性。

  4。1嘿嘿真的很不好意思,不太感冒这片子以至于拖到愚人节才看完最后半集,不过也的确适合在愚人节看,因为日剧有时候总是特充满阳光的鼓励你去生活奋斗,弄得有点假,不过我已经不会为这种剧感动了,不过仍想到的就是,人活着要多学,做有意义的事,象许三多一样整天讲有意义的事时时提醒自己也不是坏事,我小的时候妈妈让我练字时经常写的一段话,至今记忆犹新: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致于因为虚度年华而痛悔,也不致于因为过去的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奥斯特洛夫斯基

  可见各国的教育都是要做有意义的人生,“眼高”不是错事,那是理想不是宿命,“手低”也不是错事,那是现实是宿命,要把眼高和手低很好的结合在一起,把认命和不认命结合起来,才能够有成功的希望。

  最后的结局,每个人都在逐渐适合着并非完全自己选择的生命轨迹,人的生存适应能力是很强的,我们能在各自的环境中生活得滋味浓浓其乐无穷,也是令观者感到温心的事情。(没有打错字哦,感受的是温暖的心)

  小小的人,在大大的城市,每个人都有其安身之处,并尽可能的把自己的巢穴弄得安稳,把自己的心灵弄得丰润,这样要求自己也可以了。

  《跨国OL》观后感(五):那些日本人所教的事

  会选择看这部片,并不是因为観月ありさ或阿部サダヲ,也不是因为胡兵或超女陈怡的加盟,更不是为了看中日关系这样恢弘的大主题,完全只是因为这出戏是脚本家中园ミホ的作品。

  写过《Anego》、《派遣员的品格》、《大和拜金女》等一连串经典戏剧的脚本家中园ミホ,很多次将目光投注在职场上。换句话说,中园ミホ应该是最受企业家欢迎的电视脚本家吧,因为在他的笔下,勤奋而高校地工作,将工作当成终身最爱,完全符合公司发展的需要。

  就像这部《OL日本》,你完全可以将它当成一部教育职员如何深爱工作,并以其为终身目标的教科书。

  然而,我却并不想说这一点,更让我感兴趣的,确是这部戏里所呈现出的中日两国之间的关系。

  我依然很清楚地记得,第一回开播的时候,网络上所出现的一系列言语。很多中国观众看到第一集所表现出的“中国是假货的天堂”,“绿茶里也有砂糖”,甚至是贫穷的中国样貌时,所表现出的愤怒。而参演该剧的中国演员胡兵,更是成为众矢之的,被人炮炮轰为“卖国求荣”。

  可是,到这部戏播了一段时间,所有的声音几乎都消失了。甚至更可以说,这部戏与同期的另一档有华人参演的日剧《上海潮》一样,被忽视了。

  愤怒只是一时的。连评论也少之又少。网上所留下的,大多仍是愤怒之后未加整理的炮灰。

  据说,这部戏在日本也是争议连连。当中国观众认为《OL日本》在贬低中国人的同时,日本观众也认为它在抹黑日本。

  对于这种情况,或许我只能说,有些真相往往是残忍的。

  因为残忍,所以才用愤怒来掩饰我们的恐惧和不安。

  我们才用一把大火,烧掉我们害怕这种真实的残忍所带来的毁灭。

  坚持看到最后一回,我真切地明白了。

  真相到底是什么!

  我们真的蠢到看不出来吗?!

  就像一直反对中国人加入日本会社,将工作外包的野吕主任与研修生杨洋之间不断地争吵一样,当我们触及到与我们习惯所不同的观点时,我们总会习惯性地排斥与抗拒。我们总是认为那些不符合我们“理所当然”的行为是荒谬的,是低下的,甚至是必须斩尽杀绝的。所以,当中国观众看到日本人将中国拍得很落后,两个中国研修生穿得很土时,日本观众或许也在抱怨制作方在为“夺走”他们工作的中国人辩解,甚至是在抹黑日本的一些“优点”。

  可是我一直不明白的是,我们真的有那么笨吗?!当我们看到那些我们认为不正确的东西,我们真的就要全盘接受吗?身为中国人的我们,当然知道中国的现状为何,更应该毫不犹豫地为中国的发展而骄傲,身为日本人的他们,难道不知道自己的细心与体贴,也是闪着耀眼光芒的优点吗?!

  我更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宁愿将视线放在一些小细节上,而忘记看更珍贵的东西。

  就像戏中所呈现的,双方的理解。

  就像戏中所呈现的,双方的互相学习、帮助与进步。

  就像戏中多呈现的,双方抛弃了成见,真心地拥抱彼此。

  历史上,日本对中国造成了无法挽回的伤害,这当然要中日两国的每个人都真实地面对。然而,中日两国之间,真的只能有仇恨吗?!我们必须争吵,必须敌视,必须永远多一个仇人而非朋友吗?!

  《OL日本》的制作方,用了很大的勇气,对很多的细节进行了反思,也展现了中日两国交流的另一种可能。就像小旗健太对神崎岛子所说的那样,要用一种标准去理解中国人是不可能的,只有放开心胸去接受对方,平等地对待,才有真正理解的可能。而胡兵饰演的大龙也在最后一集里,面对一个说讨厌日本人的小孩时,说出了等你长大后,亲自去那个遥远的地方生活过,你就会明白的。

  其实,真的就是这样呵。

  很简单的道理,不是吗。

  如果日本人愿意学习中国人对工作的勤劳与刻苦,我们为什么不能学习日本人在职场的细致和周全?

  如果日本人愿意学习中国人的直率与勇敢,我们为什么不能学习日本人的坚韧与有礼?

  有些友善的日本人,确实能教会我们一些事。

  只要我们愿意用心与他们交流!

  谢谢你阅读我的字。

  欢迎光临kivoのblog「念情书」:http://blog.sina.com.cn/kivo

  《跨国OL》观后感(六):认真工作要有多性感就有多性感

  不管剧集里存在这样或那样的bug,但是真的好感谢中园编剧所要传递的工作态度正能量。不论是派遣员的品格或是总务部OL们的态度,投入的去做一份工作真的是再有魅力不过了!何尝是工作呢,任何事情,都没有意义,你的投入才赋予了它足够的价值。

  已经正式作为社会工作人员的我,就像当初学生时代热衷于看各种如何高效学习的励志文章与视频,现在同样兴奋于各种职场励志剧。但很明白,我不会完全因为这两部剧完全改变自己在工作上的不足,但至少这两部作品所传递的价值观让自己明白,认真、付出、投入于你的工作是可以那么有魅力的!普通的办公室岗位上,尽自己的全力让自己有存在感,存在感或是意义这些都是在你实践后才有的,付出后所感受的不管有没有用,你的看法与态度才是最真实最有价值的!

  同样的,中园女士为了编好这部作品,做好这份工作,同样做了那么多功课,她的创作过程本身就是踏踏实实做好工作的典范。感谢编剧通过角色传递的正能量,那些我们不敢正视的现实。即使现实残酷,那有怎样,那些本就是生活常态,要改变的只有你自己而已!!

  工作当然不是全部,但却是大部分人的【大部分】。

  总之,找事去把它做好!

  你不是尼采,没有天赋花一生的时间去思考人生全部的要义。平凡的人们,边做边想如何能做得更好吧!

  《跨国OL》观后感(七):有用和无用,人情与功利-------《OL日本》观后感

  昨天看完了《OL日本》,从一开始以为它只是职场搞笑剧,到后来发现它的主题非常深远,让我联系起了很多事情。

  不过此文还是有点词不达意,感觉很多感想没有清晰表达,文笔太烂,见笑了。

  故事讲述的是日本东庆商事公司为了削减成本而将公司的部分工作外包给杭州人才有限公司,因此东庆商事总务科来了三位杭州人才有限公司的研修生对公司事务进行学习,并制作事务处理指南。

  一开始,对于将工作交给一些从未谋面的中国人,以神崎岛子为首的总务科员工们都感到愤慨,但是后来看到赴日研修的中国人认真努力的姿态,总务科的员工们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

  本作有着真实的现实背景:由于成果主义思想的导入,日本企业大量的起用派遣人员,正式职员的地位已不再如以前那样,象基磐石那样稳固。因此不少人有“指导外国人=自己的工作将被夺走”这样的想法。

  此剧贯穿全剧的矛盾基本就是,实用功利主义和人情之间的矛盾。

  看完全剧后我在想,一个好的公司的标准或许不仅仅是它能带来多大利益,还有公司员工对公司的归属感,员工之间的向心力,同心协力共同应对难关的信念,还有公司里面相互扶持的人情味。用剧中的话来说应该就是【这是指南无法取代的重要的事情】。这些看似无用的东西,却是一个公司重要的内涵。一如第7集中生田部长在即将搬迁的公司旧大楼整理东西时所说【这些家伙啊!就只会照着指南做事,在这里可是有很多金钱也换不到的重要的东西在运作呢!】

  然后以此类推,同样的道理不仅仅对于公司,小到家庭,大到一个城市似乎都是如此。

  一个好的家庭,不仅仅在于它的经济条件多么令人羡慕,还有家庭成员之间和睦的关系。

  一个好的学校,不仅仅在于它的升学率多么高,还有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否融洽,学校是否让学生有更多的感情,而不仅仅是把学校当做一个升学的学习工具。

  我之前写过一句话----------- 从小学到高中,就读过这么多所学校。如果问我哪一所学校管理最为严格,我会毫不犹豫的说CAS;如果问我哪一所学校的师生关系最好,我也会说CAS。因为它是我遇到的唯一一个,老师和学生在私下可以像朋友一样打招呼;在课堂以外,学生可以安心叫老师的外号或者小名,而不会被老师责备的学校。

  看了此剧以后,我瞬间明白为什么我会这样说,因为在我所经历的学校中,CAS是师生之间最有人情味的学校。

  上课时,大家是师生,下课后则更像朋友。在课余时间,同学遇到老师时,不是礼节性的说一句“老师好”;更多的时候是像朋友一样打招呼----“嘿!XX(老师的昵称)”

  而且不仅仅是师生之间,学生与宿管之间,也不像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

  宿管老于,与其称为我们的宿管老师,倒更像我们这群学生的大哥。记得刚到CAS时,见到宿管经常叫老师,后来老于跟我说,别叫我老师,那样太见外了,平时见面叫我老于就行了。

  平时我们不能买东西,有什么需要大多数也是靠老于帮我们带进学校。

  前年回老家,一位在外闯荡的老友对我说“一个城市的人情味很重要”。

  这让我想起有一次暑假在ZQ购物的经历,那天下午母亲和我一起去建设二路买东西,我们逛了很多商店都没有买,最后在一家店买完东西后往回走时,天上下起了倾盆大雨。

  我和母亲在经过一家逛过但是没有买东西的店铺前停了下来,因为雨实在太大,即使在有遮挡街道上走也会被雨淋湿。但是我们不好意思进店铺躲雨,而这时店铺的一位售货员似乎看出了我们的尴尬,走到门口对我们说“没关系,请进来躲雨吧!”

  所以一个城市的好坏,不仅仅在于它的发达程度,还有看似无用的,这个城市所拥有的人情味。

  就像第7集中杨洋对于神崎小姐去旧公司大楼帮忙整理东西不解时,神崎的回答

  杨洋:“明明没有加班费,为什么要去帮忙呢?”

  神崎小姐:“因为在那栋旧楼里我受到很多照顾。”

  张琳:“那里有对神崎小姐来说很重要,是指南无法取代的事情,是吗?”

  神崎小姐:“是的。”

  剧中最后两集,总务科在快要解散时还积极自行举办公司运动会以及中日交流讲座,然而这些行为在小旗和富士田部长看来,都是和工作前途无关的事情。在总务科快要解散的时候,居然还有心情去做这些没用的事情,与其做这些无用的事情还不如花时间考虑自己的前途。

  曾几何时,这样的思想也教育着我,我在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想要看一些历史名著,却被父亲以【这些东西和你的考试有什么关系】而拒绝。

  然而就是些看似没有意义的事情,却意外化解了公司营业部和财务部的积怨,帮助营业部和中国公司成功谈下合作。而后来的升学考试中便有考察学生课外阅读的题。

  在小旗的身上,我仿佛看到曾经的自己,一切皆为“有用”而做。就像曾经的自己留在教室看书而没有去参加学校的元旦晚会。

  还有值得一提的是,第8集中富士田部长因为坚持处理公司事务,而不愿在结婚20周年纪念日回家和长期分居两地的丈夫一聚。于是在纪念日当天富士田部长收到了丈夫从大阪发来的加急邮件,没想到拆开一看居然是一张空白的离婚协议表。看到这一幕的神崎在离开公司时遇到了前来送花庆祝富士田部长结婚纪念日的小旗,神崎瞬间明白了什么,然后拿着花去找富士田部长,此时的富士田部长正在拿着那张离婚协议表流泪。

  神崎对富士田部长说:这可能是你的丈夫写给你的情书,看了这个的话,无论是有多么执着于工作的部长,也会放下一切,赶回家的吧!你的丈夫在奋力一搏啊!

  第二天富士田部长在前往大阪的路上收到丈夫发来的短信,证明了神崎的推测无误。

  对此我想说的是,新技能get!

  第二天早上小旗和神崎见面。

  小旗:管别人的闲事,开什么没用的运动会,做这些明明不会涨工资的,为什么你要把精力花在这些无用的事情上呢?你就不能潜心钻营一下现在的地位吗?这些都只是在浪费你自己的人生罢了。

  神崎:你又懂什么,OL就是会做这些你所谓的无用的事情,从化妆品,衣服,到长筒靴,这些又不是经费可以报销的东西。大家每天都穿戴整齐地来到公司。

  小旗:所以我说这是无用功。

  神崎:我们没有必要被你这样的人当傻瓜,无论是谄媚还是端茶送水,我们都很认真在做。就算涨不了工作,就算当不了社长,大家还是很努力地在做。虽然也会有一想到将来的事,就变得非常不安的时候,可是只有一到早上,还是会把心情整理好,不忘带上微笑。每一天都在努力中度过,请不要用“无用”二字一概而论。

  《跨国OL》观后感(八):观察中日文化差异的小切口

  全球化的浪潮中,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不但将生产基地迁往成本洼地,近年来正陆续将后勤支援、技术支持等高端服务外包给发展中国家......

  这样一个相对宏大、专业、小众的话题,可能是一个新闻专题关心的对象,也可能会成为一部有关经济史的纪录片关注的焦点。但是,你有没有想过,这会成为一部娱乐时间的电视剧的主题。

  无线肯定不会,CCTV更不用说了。但是日本人却将它变成现实。实现这个难以想象任务的就是一部叫作《日本OL》的日剧。不得不佩服,日本剧作人对现实世界的敏锐洞察和精准把握。从与奥巴马竞选口号不谋而合的《change》,到对恐怖主义快速反应的《血色星期一》,再到这部与服务外包潮流丝丝入扣的《日本OL》,日剧几乎在一个剧集周期之中同时完成了对世界经济、政治大局的全面对接。什么叫关注现实?这就叫关注现实。什么叫立足当下?这就叫立足当下。当台湾剧在琼瑶式的卿卿我我到新偶像的情情我我中沉醉,当国产剧在历史来谍战去中兜兜转转,当港产剧仍然在坚定讨好师奶的道路上原地踏步,当韩剧(不好意思,韩剧没看过,不便评论,此处省去若干字)......日剧再一次在亚洲剧集圈中扩大了领先的身位。不谈制作的精良,不谈细节的精准,不谈配乐的精美,单在题材选择的视野和胸襟上,已足以确立无人比肩的地位。

  几乎日剧中所有常见的元素,都能在本剧中找到影子,包括日剧最坚固的精神内核—— 每一个平庸(甚至另类、非主流)的工作都有伟大的梦想和使命。这一次,这个工作群体的主角落到了日本OL身上,更确切的说是一帮“总务部”(也就是我们的行政部、办公室)OL的身上。这个最能打杂的人群,在本剧中披上“公司之母”的光环,完成了这个平凡卑微职业的伟大升华。

  与许多专业领域相比,OL可以说是大众最熟悉也觉得最乏味的职业。用普通的视角,无论编剧有多能妙笔生花,很可能都难以打动观众。但是,如果把这些OL的生活用两个中国小实习生的眼睛来观照,会有什么效果?于是,日本OL的镜像还原旅程成为一场中日文化的碰撞较量。中日关系之微妙,中日情结之复杂,无需赘言。用这个近邻的眼光来审视自己,这又是一分怎样的气度?用这个近邻的眼光,来一针见血的指出自己的固步自封、不思进取,这又需要多大的胸怀?(此处省去若干字,以免反日愤青拍砖)

  既然要来一番文化碰撞,当然先要了解邻居的文化。可以看到,日本剧作人为此作出的努力。但不可否认,要读懂对方绝非一朝一夕,剧中的片面和曲解比比皆是。但换一角度,这种文化误读亦可作为我们了解双方文化盲区的难得机会。在这个层面上,《日本OL》早已远远超过了一部消费性剧集的意义,不仅可作为中日文化比较研究的范本,亦可作为有志推动改善中日关系人士团体的研究对象。

  就观赏性而言,《日本OL》绝对算不上是一部好看的日剧。但若是想看看主流日本剧集圈代表的日本传媒、娱乐圈对中国的印象,或者想看看日本人眼中的中国人眼中的日本人,这肯定是一个很好的切口。

  《跨国OL》观后感(九):看了第一集,有点搞笑,有点新奇

  我觉得那个绿茶有点奇怪,确实中国的绿茶有无糖和低糖两种,那编剧为什么不改成:

  “哎呀,买错了,低糖,我只喜欢喝无糖的也”

  另外,那个陈怡,我不认识这个超女,日语水平怎么样也不晓得,只是觉得或许确实有这样的人在日本吧,因为他们是外包公司,有业务往来,但又不是真的在这家公司工作,所以有点傲慢的感觉,而且她自认为日语很好吧,这种人物在日剧里面的中国人还是第一次看到,有点搞笑,有点新奇。

  关于冒牌货,中国的盗版确实蛮厉害的,但是要看你会不会买了,有些盗版做工还不错哦,出了侵犯了版权外,质量上面也是有上、中、差啦。盗版不等于质量差劲。

  关于化妆,这个要看在哪些地方,做什么工作,在上海的办公楼,化淡妆的女性正在增多,因为有那股风气在,电视里面所说的估计是化浓妆吧,浓妆在中国才是小姐的象征吧,这个也不是很清楚。这个编剧不知道是从哪里知道,中国的OL不化妆,杭州跟上海差不多的情况,不能以偏概全吧,陈怡如果说来自上海,那就不太对,如果是另外一个来自湖南的中国女孩来问,我觉得合适。

  影视剧有放大效应,无论是写的人,拍的人,还是看的人,特别是那种涉及到别国,特写是中日这对特殊又敏感的关系,佩服编剧和制作单位的勇气,不过这种题材比较高危,如果是政府出资,有为了给中日友好做宣传的话,那不怕,但是如果是博取收视率的自拍,真的是很汗啊。

  其实很多时候,当看到韩国或者日本或者其他国家,在影视剧或者小说,或者别的什么地方,用一些让他们自身感觉优越和良好的东西来污蔑中国的时候,心中虽然气愤,但是我经常想:“只要事实不是这样,你们高兴去吧,等我们超过了你们,看你们还得意儿地笑”,这个是我的自我安慰,可是那个时候的他们也是没把中国重视起来。

  但是在这个片子的某些观念,看到了日本人的那种危机感,我觉得还是值得学习的,在某些方面,看到了中国人身上的长处,他们给予了肯定,并且用来警醒自己的国民。

  我觉得这点真的是日本这个民族给我留下最好的印象,我想虽然日本也是花了很长时间慢慢发展,现在成为了发达国家,但是他确实有一些观念和先进的理念在大部分人的脑中形成了国民观念,特别在环保和城市规划方面,中国应该是看到的。

  不过在影视剧中用这样的方式让日本国民感到危机,只会一小部分人接受,大部分还是会骂骂咧咧的吧,所以第一集的收视率那么低,为了讨好日本观众,估计后面也会再次多次的贬低中国人的某些特性,然后宣扬日本OL,如果意识到了某些东西,加紧努力,认真工作的话是不会输给中国人的。

  可是话说回来,在发达国家,工作不是应该变成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吗?我自己一直认为,像这种OL工作,只要把交给你的事情全部做好做完,混日子还是可以的,又不是那种什么策划部,需要有激情的地方,需要这么拼吗?

  《跨国OL》观后感(十):女性时段再度挑战派遣的品格~OL日本~中日决战PART10

  【罗越的日剧人间】冬季档信息汇总!收视率持续更新!投票中!

  站内~http://www.douban.com/note/19732080/

  秋季剧集投票结果发布!

  http://spreadsheets.google.com/pub?key=p0VGHOOCOdtivSCDrXvpjZg&gid=5

  ART10

  亲如一家的总务科终于面临四分五裂的局面

  我忽然好奇,若干年后与现在的同事分别又会是什么样子

  会不会像电视演的,只需一年就云淡风轻,各自追逐起人生的新境界

  或者我会把那一年的时间都花在伯青哥上也不一定呢。

  唯一有些可惜的是,没能亲眼看到都留君站上光灿夺目的歌剧舞台

  ART9

  株式会社总务虽然只是个玩笑,却证明了众人相互依靠的信赖关系

  都留君又唱歌了,我忍不住要为他鼓掌,他做的事情跟我何其相似

  就算公园里的人寥寥无几也好

  ART8

  看完这一集,更加喜欢这个说关西弁的倔强女人了,她果然是可爱的

  在这么多实力派的配角簇拥下,观月的说教和老好人也变得恰到好处

  ART7

  一道密令让面临裁员危机的总务科进一步四分五裂

  可爱的矢部削发明志,“剪短发也很合适呢”莫非是想听这句话么?

  顽固的主任单身赴任、天涯孤独,零下五度也不阻碍他发挥余热

  美声的都留摇摆不定,音乐与爱情之间的距离到底这么近还是那么远

  对公司的归属感是剧中人极力想找回来的,我们何尝不是呢?

  ART6

  部长和神崎的关系还是走到了尽头,三个月的工资换来一阵畅快

  小旗又开发了新的配音对象,真是欲罢不能啊

  暧昧的日本人尝尽了自己酿造的苦果,KY的作风却不会因此改变

  ART5

  日本的办公室简直是情场如战场,仓促订婚的神崎和部长

  突然表白的都留和神崎,一见钟情的小旗与神崎

  痴迷肌肉男的矢部和大龙,混乱的局面如何收拾

  听到都留令人感动的歌声,“我也会唱这歌”小旗不服气地表现着

  部长好像已经看出什么,至少神崎在他的面前从来不曾如此像个孩子

  我喜欢神崎反过来为小旗配音的一段,还有学李小龙的夸张动作

  ART4

  围绕着结婚大做文章看来是失败了,有钱的男人无论中日都吃香

  当小旗说没钱没房子的男人在中国没人要嫁的时候,谁能否认呢

  追求财富尚且是正当的行为,相信他们没看最近热播的类戏剧吧

  连着从6点的老娘舅看到9点的心灵花园,不想对人生失望都不行

  抛开耸人听闻的“中日决战”,这部剧骨子里还是梦想的主旋律

  都留迫于无奈的内心挣扎和用歌声唱出的曾经闪亮的梦想近在咫尺

  这样的情绪不也每一天都在我们的身上流淌着吗?

  办公室的爱情只是最廉价的调味品,不要奢望会演变成魔女的条件

  就算腿踢得再高、再怎么撒娇着要吃便当、从更多的地方钻出来

  小旗的心意或许也难以得到回应吧?

  ART3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身边也发生了裁员事件,越来越对这部剧感同身受起来

  从来没有那么努力过的矢部第一次加班到深夜,她开始明白

  “卖力工作原来是这么愉快的事情啊”

  “工作是自己去找的,而不是分配的”——我们也应该时刻记得

  当然,她的醒悟仍旧假手于两个中国女孩的无心启发和无私对比

  尽管我们不难找到不合逻辑的漏洞——

  日本女性婚后离职的直接原因是男性收入够高,而中国不可能

  不管怎么说,OL们总算在男人以外的领域发现了人生的价值,可喜可贺

  面临部长的施压,神崎更多的是无奈,以至于选择结婚保住矢部

  平时不怎么靠得住的课长在重要关头挺身而出一下子打动她了吧

  还有那跪到小腿发麻的人情味和毫不掩饰的真诚

  小旗对神崎的爱在这里多少有点突兀,雨中自虐的举动颇似港片

  我还是喜欢他从神崎身边钻出来,可爱地配上内心独白,无微不至

  .s.中国女孩拿着日本的工资却宁愿走路回家省下车费,我何尝不是为了省下从酒店到地铁站的4块7小巴钱,以至于狂走香港呢。中国人的消费力看来真的差不多。

  ART2

  看来是无法平心静气地看剧了

  即便磨灭掉很多,却还是忍不住被小旗的一句话刺痛

  “中国人在饿的时候就一定要吃,中国人做错事不会马上道歉,

  中国人……”你真的懂么?

  更可怕的是办公室里的众人还像踩死蚂蚁一样えぇぇぇぇぇ个不停

  好吧,我们将心比心,我们换位思考

  身边不也常听到“日本人最死脑经了,日本人最下流了,

  日本人……”那我们又懂什么呢?

  突然想起天龙八部里面,辽狗和宋猪的故事了。

  最后还是小旗拉回了本剧的主旋律“这就是日本人”

  ART1

  这部剧集大约背负着某种使命,或者至少代表了近期热络的中日关系

  但起码从第一集来看,中国仿佛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向日本展开大报复

  最巧妙的是,这一切却来自于日本的妄想,或许还有对大陆的依恋吧

  这纯粹是源于危机感的海市蜃楼、自欺欺人,快看看这里面的中国人

  一个是杭州人力公司的经理跟班,一身武功是标准的中国符号,名字还叫个大龙

  一个是上海公寓的女孩,日语很溜,敢说敢为,我还以为这样的人都嫁过去了呢

  一个是湖南农村的女生,文科状元,她付出的努力我曾经也在江苏的省会见识过

  他们让我想起爱丽丝漫游仙境时不可或缺的伙伴们,各个奇形怪状抢尽戏份

  从齐藤太太一路过来,观月依然是那个女强人,正义化身

  或者这个档期历来只需要坚强的女人,即使不成气候也得磨练一番

  只不过这次的波折磨难是来自一个确定的发声源——中国

  我们多么不敢当

  这跟实现梦想的大象恰恰殊途同归,都在为现代人反省着

  说得难听一点就是鸡蛋里挑骨头,这股没事找事的认真劲让人汗颜

  要知道中国电视里的日本人还停留在米西米西丝拉丝拉的阶段

  以满足于把最浅薄的虚荣升华为最高尚的骄傲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