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琅勃拉邦》观后感10篇
《早安,琅勃拉邦》是一部由Sakchai Deenan / Anousone Sirisa执导,Ananda Everingham / Khamlek Pallawong主演的一部爱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早安,琅勃拉邦》观后感(一):早安,琅勃拉邦
作为老挝史上第一部故事性电影,《早安,琅勃拉邦》本身赋予的历史意义肯定要大于电影所要表达的现实意义,偶然的推荐让我看到了这样一部清新还不失淳朴的作品。
故事情节很简单,讲述了一位祖籍在老挝但生长在澳洲的记者回故土游玩爱上当地女导游的故事。我们理所当然地在影片里观赏到了老挝在法统时期的法式古楼、盛大又带有强烈民族风味的老式婚宴、老挝南部潮湿温润的亚热带雨林和朴实无华的传统民风。然而这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爱情故事,男女双方的不善表达正是电影出彩的地方,导演把双方的拉锯与欲言又止表现得恰到好处,“我们能像朋友一样聊天谈心,但是无法正式对方的眼睛。”营造的就是这种属于东方的小鹿乱撞不知所措的效果。
要讲好一个故事不在于故事本身,而在于讲故事的人,这电影是对这句话的最佳诠释,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和矫情做作的台词,在平和、静默的叙述中,时间缓慢流逝,影片进入尾声,一切都显得自然、温柔,这也不得不让人联想起老挝人民信仰的保持原始佛教传统的南传佛教。
听阿吉说,老挝目前正在拍摄史上第四本故事性电影,不知何时才能看到呢~
《早安,琅勃拉邦》观后感(二):老挝的样子
最近的爱好是看泰国电影~
这是最近看电影的新视角
这部电影应该不算很泰国
因为是泰国和老挝联合拍摄,取景也在老挝,讲述故事的方式也不是泰国电影惯有的
老挝其实就是个粗糙版的泰国
相似的语言 寺庙 河边餐厅 热带植物 木房子 简单的食物~~
故事很简单 可是感觉很美好
这部电影其实更像是老挝的旅游宣传篇 很难得的在电影里看见老挝的
样子
《早安,琅勃拉邦》观后感(三):老挝的民风真彪悍
略去优美的风光与传统的风俗不说,片中还侧面体现出老挝彪悍的民风。
四处流浪兜售小物件的小男孩是片中的一个亮点。男主到老挝万色的第一天,在宾馆外的走廊上等导游时,小男孩第一次出现。这是一个久经“商场”的小男孩,脖子上背着的小箱子中装着各种各样的小纪念品和饼干、水,他不厌其烦地向男主卖自己的东西,喊高价慎讲价,而且眼神中显示出很老道的样子。
第二次遇到小男孩,他与双胞胎哥哥“变魔术”给男主看,骗取了一点表演费奖励。
第三次遇到小男孩是在万象,男主与女主在河边的餐厅,小男孩很有技巧地先把报纸卷好的玫瑰花递给女主,女主自然地说谢谢。然后小男孩说不是送给你的,要六千。女主把花递回给小男孩后,小男孩又把花放在男主面前,说“傻笑有什么用啊,喜欢人家就买花送给人家啊”。男主都没讲价就买下了那束花。
第四次遇到小男孩是在琅勃拉邦,他给男主指路找到了女主,之后又把自己的自行车借给男主,自己坐在后座上啃面包,一起去码头追女主。
女主的妹妹说话天真可爱,一边跟他说姐姐跟朋友说他又老又是GAY,一边又跟他说姐姐不喜欢别人喝醉酒。
只有一个镜头。男主回到老家,接受了全家族的人为自己做的祷告和祝福后,与从没见过面的爷爷一起喝茶。爷爷问他不来老挝住,是因为女人的原因吗?他羞涩地笑着说不是。爷爷又问,那你是喜欢男孩子咯?
电影中,先是女主跟闺蜜煲电话粥时提到GAY,然后看妹妹是不是假睡时又跟电话中的闺蜜提到了GAY,爷爷问孙子时也提到GAY。。。老挝对待性取向问题已经这么开放了吗???
《早安,琅勃拉邦》观后感(四):阿南达·爱华灵咸电影系列之1:早安琅勃拉邦
作为一部风景有限拿明星做卖点的观光电影,《早安琅勃拉邦》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大人不象大人,小孩不象小孩。
此话何解?
电影里的大人都不善于表达情感,父辈那一代人因战争远离故土,失去与生命里所爱的人携手相伴人生的机会;等到任职摄影记者的儿子重返故土采风,感受家乡美景风俗人情,也继承了父辈对家乡女子的一种情感追求。山长水远而来,风声呼啸,月色蒙胧,竹影婆娑,花香袭人之际,明明对面站的就是所喜欢的人,却碍于世俗的考量,缺乏勇气大胆告白说一声LOVE。
而影片里的孩子们一个二个赛鬼精,他们为生计跑江湖、使尽百宝蒙骗客人、热衷于当红娘做月佬,关键时刻促使男女主角表白各自的心迹,间接的成全了一对有情人。
仔细想来,这个世界不是因为孩子们太早熟,而是因为我们太忐忑,考虑得东西实在是太多,以至于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勇气。
说到底,是我们退化了吗?
童话里总说灰姑娘遇到白马王子;真正的王子吻醒了沉睡的白雪公主 。说来说去,童话之所以成为童话,是因为它们省去了人生必经的步骤,看起来才单纯而可爱。
人们也总说每个女孩都是公主,可问题是,谁知道一位公主在一生中需要吻多少只青蛙,才够格遇到生命中的王子?
以上种种,是作为成人的我们所考量的话题。因此在孩子们看来,我们总是瞻前又顾后,庸人自扰之。
《早安琅勃拉邦》是一部风光片却又不同的普通的风光片的地方:它别出心裁的选择了孩子们来做抒发感情的桥梁。
正因为这些可爱而勇敢的孩子们,我们才会明白,一生中遇到对的人千万不要错过,不要放手。哪怕是用笔和纸来告白,至少,它在适当的时候说对了:“LOVE”。
《早安,琅勃拉邦》观后感(五):泰国电影
最近的爱好是看泰国电影~
无关演员,无关剧情,只是想增添对泰国的熟悉和认同
毕竟是每天生活的地方,总能在电影里发现些亲切有趣的地方
这是最近看电影的新视角
这部电影应该不算很泰国
因为是泰国和老挝联合拍摄,取景也在老挝,讲述故事的方式也不是泰国电影惯有的
如果是以电影的角度 应该不算是部好电影 故事简单拍摄粗糙
可是就是因为这样的粗糙 让我看到一个真实的老挝 美丽的老挝
老挝其实就是个粗糙版的泰国
相似的语言 寺庙 河边餐厅 热带植物 木房子 简单的食物~~
一直觉得就是熟悉的泰国 可是又不完全是
老挝要更粗糙 更原生态 我喜欢这样自然的感觉
看的过程中一直想起韩国电影《恋之风景》
同样是导游和游客的故事 喜欢告白的那一段
故事很简单 可是感觉很美好
这部电影其实更像是老挝的旅游宣传篇 很难得的在电影里看见老挝的
样子
.S喜欢男主角的样子 深眼睛 长睫毛 眼下的痣 忧郁的样子
《早安,琅勃拉邦》观后感(六):热带镜像之五:纯氧旅行
片名:早安,琅勃拉邦
导演:萨柯查埃•迪南
主演: Ananda Everingham / Khamlek Pallawong
上映:2008年
像柬埔寨的吴哥窟、泰国的普吉岛、越南的西贡一样,老挝的琅勃拉邦是全球著名的旅游圣地,青山绿水上面民风生动,古物横陈,宛若人间仙境。热带雨林边缘上古老的文明吸引着一批又一批世界各地“小资”前来度假寻乐。影片的故事内容有些像1980年代中国大陆张瑜和郭凯敏主演,轰动一时的风光片《庐山恋》。
《早安,琅勃拉邦》为了宣传当地风光,以旅游为方式,用一个美好动人的故事来包装电影,美人、帅哥加上明媚的热带美景。在欧洲等地放映之后,吸引了很多对东南亚充满向往的游客。钟灵毓秀的自然风光像是一张立体生动的明信片,带给人如沐春风的享受,吸引人去度假消闲。
影片讲述了一个老挝裔澳大利记者回归故里,在游览琅勃拉邦的过程中爱上了当地一个美丽导游的故事,画面漂亮,情节简单却不失人情味。羞涩含蓄的女孩,作为一个导游,既显得灿烂善良,又显得矛盾而忧郁。有趣的是故事里的人物和现实中的演员身份有些重叠,扮演记者的泰国著名演员阿南达•爱华灵咸,母亲是老挝人,父亲是澳大利亚人,因为出演《鬼影》、《爱情保险期》等片一举成名。
把影片当成一部严肃的电影来看,也许会有一些失望,故事浅显,戏剧冲突不够张力,镜头转换不紧不慢,中规中矩,纯粹就是为了循着地图介绍老挝风光。即便是配乐,也简单浅淡直白,重复出现的音乐片段,不过是斯汀和警察乐队的经典曲目《Every Breath You Take》的变种演绎。我期待中的老挝民谣并没有过多出现。
但是,把影片当成一部旅游故事片来看非常舒服,侧目老挝的民风民俗会有新的发现,吃、喝、住、行一目了然,老挝人的精神面貌呼之欲出。影片有一个细节很值得玩味,男主角在乡下一农户家里夜宿,为了表示感谢,他拿出单反相机准备给小孩子拍照,以为小男孩从没见过相机,有些自得地给他比划讲解,没想到小男孩狡黠一笑,反而拿出更快、更先进的一次成像的相机给他拍照。
该片是第一部以琅勃拉邦为题材的电影,也是老挝历史上的第一部故事长片,由老挝出资并协助泰国电影团队全程合作完成,因为剧本简单,行程流畅,加之自然风光配的得恰到好处,影片的摄制速度惊人,只用了13天。也许下一部琅勃拉邦的片子正在酝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