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烽火》观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烽火》观后感精选10篇

2018-07-30 02:3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烽火》观后感精选10篇

  《烽火》是一部由杨树鹏执导,张涵予 / 龚司宇 / 冯岩主演的一部剧情 / 战争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烽火》观后感(一):《烽火》——为了看这电影我一大早就爬起来了我容易吗我?

  [《烽火》在星美只有每天早上9:50有一场,因此无论我下面说什么,都不能否认我对它的基本认可——否则我不会没事一大早爬到电影院看一部很闷的电影。另外,值得说一下的是,我看的那一场卖了三张票,但算上我只有两个观众入场,不知道那个一直没出现神秘观众是谁。而坐在我后面的那个老哥,我严重怀疑他是发行公司剧组的人,因为他在看片的过程中一直在摇头叹气,还接了个神秘电话,里面谈及天津电影制片厂。最后鄙视一下我自己,我真是闲得没事干。]

  《烽火》我之前看过预告片,已经在心里有了预期,因此看片的过程还算愉快。我必须要解释一下的是,这些年我看的好莱坞电影实在太多了,用某些人的话说,我的脑子“已经被门挤扁了”,所以有时候我对《烽火》的感受不能代表少数文艺青年喜好

  《烽火》毫无疑问是一部具有“闷骚”气质文艺电影,所以它可以享受批评的豁免权。即使我用到的某些词看起来有些刻薄,但我决没有批评它的意思。好歹我去电影院花钱买票去看了它,作为一个观众我还能用什么方式表示我的支持呢?

  据说《烽火》是在有投资后才写的剧本,之前只是一个故事梗概,因此整个故事因果链上的连续性是有些问题。基本上,这部电影是由不同状态场景串联起来的,就故事性而言,本片是很沉闷的。但因为每个场景所具有的那种情绪气场,这种沉闷和乏味还是有区别的,所以我用“闷骚”来形容。

  很明显的一点,就是整个故事是由一个概念生发出来的。据说导演是看到一张老照片后才想出的整个故事,所以整个故事的质感氛围虽然非常微妙暧昧,但就人物和故事来说,确实有些单薄。这种人物和故事的单薄,导致了影片整体氛围虽然营造的很好,但缺乏支撑,对普通观众来说可能理解上会有点勉强。

  女主角正如我之前看到预告片后的感觉一样,她的表演完全支撑不起故事的诉求,因此显得缺乏说服力。对于一个缺乏明显戏剧冲突的故事,这个女主角缺乏内涵的表演,把所有的暧昧和微妙全部表层化了,那种导演努力营造的氛围被她的出现一扫而光,我想这个女演员应该是没有达到导演的要求的。而和她配戏的张涵予,也没有办法用他的表演经验带动女演员,两人之间的所有对手戏都明显缺少火花

  张涵予在片中的表演只能用“稳健”来形容,也就是说正常发挥,没有失常也没有超常。不是我在《集结号》之后当事后诸葛亮,当年张涵予还在演电视剧《动什么别动感情》的时候,我就很看好他(有两个当经纪人朋友可以作证,哈哈。)他的状态基本上能达到导演所需要的那种微妙暧昧,但也就这样了,因为电影故事也没给他更多的发挥空间

  除了女主角这个明显的缺陷外,《烽火》作为一部处女作还是值得表扬的。尤其是影片的美术,在质感的营造上处理的非常不错。本片美术也是导演杨树鹏兼任的,据说导演杨树鹏是学油画的,因此很多画面的处理可以用“诗意”来形容。

  本片号称“小成本影片”,据说成本是三百万人民币,是用胶片拍摄的。对于一部胶片电影来说,三百万真不算多,甚至是捉襟见肘的,因此在画面质感上肯定会受到影响。虽然我上面表扬了美术,但从整体来说,还是有一种“树小墙新画不古”的感觉。考虑到导演表现出来的意识,这种缺陷就应该和投资额有关系了——美术质感的营造是要花钱的。

  另外,导演对于利用声音效果塑造画面外空间的意识也是本片的一个亮点。对于国产影片来说,尤其是低成本影片来说,这种塑造电影空间的意识确实是少见而且值得赞扬的。在军官和小寡妇城墙上溜达的段落里,画面内只有两人在城墙上溜达,但画面外传来了部队集结和操练的声音,一下就把这个原本局促的空间给无限延展开,给观众留下了丰富的想像空间。类似的处理手法还有好几处,都能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八卦一下,杨树鹏导演作为《电影传奇》的前任总导演,我在电影里看到至少两个《电影传奇》栏目的工作人员客串。具体是谁大家自己去看吧。哈哈。

  先小心翼翼地声明一下,文艺片应该也是可以讨论故事性的,如果不认可这个基本出发点,下面的部分就可以不用看了。

  《烽火》的故事以我的口味来说,是很沉闷的。在零碎的人物状态描述下,串联起整部电影的不是故事不是人物不是视觉不是场面,而是导演的小情怀。我觉得整部电影中最能符合导演这种小情怀的场景,就是教堂里那个教书先生慷慨陈词给大家上爱国主义教育课的段落。那段半文半白的台词实在太过拗口,我只看一遍肯定是记不住的,只有依稀印象。但那种稀薄的气场还是通过这个段落散发了出来,成为萦绕整部电影的一种味道

  艺术片和商业片的最大区别,我以为就是很多艺术片是不讲逻辑的,也就是我前面说的因果链。商业片会刻意地设计很多冲突和矛盾,然后还要把这些冲突和矛盾都解决掉,目的是营造和引导观众的情绪。而艺术片就相对不太在意这些叙事技巧使用,因为气场和感觉是不需要用这些技巧来传达的(起码这些导演应该是这么认为的),所以艺术片在故事上很多都是跳跃的,段落的,状态的,它们之间未必有很严格的因果链,但在气质上一定是贯通的。

  只是对于这些无法用技巧标准衡量的艺术手段,最后的效果真的只能是看个人感受了。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几乎没有变通的渠道

  具体到《烽火》,整部电影几乎就没有在故事性上花功夫。如果以一般的商业片套路来看这部电影的话,90分钟的《烽火》里讲的所有故事合起来也就是15-20分钟的量。那么多出来的时间花在了哪里?

  对于好演员来说,这部电影会是一部很爽的戏,因为大量的时间都花在了状态描述上。而这正是一个好演员趁机飙戏的好机会。但对于一个业余演员来说,例如女主角,她就会很茫然,完全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于是大量的时间里,她走来走去,说话,动作,看着很忙碌,但眼神空洞声音发虚。

  相比之下,张涵予就很会抢戏。他的每一个小动作,都应该是经过思考和设计的,所以看起来就很有味道,而且耐得住特写镜头考验。我不知道这是导演要求的还是他自己设计的,但从女主角的表现来看,我觉得军官这个角色应该是经过张涵予自己的思考和演绎的。

  可惜剧本也没给张涵予的角色留什么空间。考虑到张涵予扮演的是一个国民党军官,我不知道审查手续对本片有什么影响,如果以我看到的公映版本而言,这个剧本留给张涵予的空间太少了,主要的戏核都放在了女主角身上,而她的表现又带不动故事和人物的发展,所以张涵予在很大程度上被浪费了。

  所以说,对文艺片来说,选对女主角是多么重要啊!哈哈哈~~~

  最后提一下,我看的这个版本,可能是洗印问题,有两个段落色温有问题,同一个场景中,上一个镜头还是冷调,下一个镜头就变成暖调了。过了一会儿,又直接变回冷调。这应该不是导演的艺术手法吧?因为实在太象技术故障了。

  《烽火》观后感(二):倔强孩子

  她说:我15岁了,明年就可以嫁人了。她说:你比我20岁,我爸比我妈大11岁。

  他看着她,从怀里掏出妹妹的照片,鬼使神差地对她说:这是我妻子

  他说:这小丫头片子没一句实话

  他要请她吃饭,为了她从当铺要回手表,他送她钢笔。他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在逃乱的人群中,他握住她的小手,表情僵硬地拍了一张照片。这张照片最后又被她寄还给他。还有那块男士手表。

  她不接受他的请客,对他冷嘲热讽,可是当弟弟包子老板虐待之后,她抱住他哭了。

  所有这些,这两个倔强的,不肯直率表达,或者说根本不知表达的大孩子和小孩子湿润了我的心。当看到景萱对小文说:跑!自己却跑向相反方向,最后倒下的时候。我的心都揪起来了。

  他知道吗?在战事结束后,那个他曾对着说:你要好好的,等我回来。的女孩子,已经在他的身后,远远地去了。

  恍惚中,他看到她的笑颜,不禁泪流满面

  那是1944年的冬天,黎明前的黑暗

  《烽火》观后感(三):很非主流

  这部《烽火》应该是我看过的最糟糕的一部战争电影了。上了媒体的当,还有张涵予的当,不值得一看。

  看战争电影一看战争场面,可它没有,也许是投资少的缘故。画面、音效都差很多,完全登不了大屏幕;二看人物,一个靠谎言维持尊严小女孩爱上一个比她大20岁的军官。很好奇编剧会如何写这段爱情的,想看是否会比《红色恋人》好,可看到结尾,我就完全被雷倒了。用荒诞来形容它的结尾应该不为过吧!还有我无法认同杜景宣的谎言行为,导演是想说:是战争让她谎话连篇的吗?我觉得不是,她人性丑陋的那一面和战争无关,至少她骗绣兰的行为是不能被原谅的和宽容的,即使是在战争中。男主角嘛,在两个女人间的暧昧表演;三看故事,时间背景清晰地点也是,说是在北方,可为什么有徽派建筑呢?故事也不流畅,断的而且还很散。总之很糟糕。没有深度,平的一眼望到尾。战争电影应该给观众更多思考才是它的根本职能,否则电影中的战争就不是灾难了。

  就算《烽火》不是主流,不代表主旋律,可也不要非主流的太远了,远到无从理解了。

  《烽火》观后感(四):在炮火中的烟花

  因为看《最后的99天》,迷上张大哥,才想找他的作品看看。而这个故事只按官方介绍来看,显然很对我的感觉。

  烽火连天岁月,很多事情会像炮灰一样炸散再无痕迹,同样也会有很多的故事来去匆匆,但开得如烟花绚烂极致美丽

  我期待在《烽火》中看到炮灰中的烟花,看到灰色中的赤红,就如杜景萱剪掉她爸爸领带,为黑发系上的那一种夺目的红。

  我看到了,很沉默,很晦涩,但存在。十五岁的小女孩的示爱与三十五岁的军官的拒绝,显得举重若轻

  他粗犷,但他听懂了,于是他把妹妹的照片递给她看曰:这是我妻子

  她小,但她也听懂了,于是她说我该走了,但叛逆的她不甘心回过头又说:绣兰是个小寡妇。带着恶意诅咒嘲讽,一种犀利尖锐的试探和刻意。

  这两个人之间的感情复杂,我觉得官方介绍算是蛮准的。就是一个上尉与一个少女之间的情感故事。并不纯粹是爱情,也不纯粹是友情亲情,其中夹杂了一个成年男人对少女的保护欲和怜悯。也细腻地写出了少女的依恋不知所措莽撞

  他知道她说谎,却一直包容她的谎话,从不拆穿,小心翼翼的保护她的尊严。

  她用冷漠和谎言包装自己,但在他面前软弱落泪。

  今天刚刚在豆瓣小组看到两个短句,大约颇为适合:

  默然 相爱

  寂静 欢喜

  当她趴在路边悲惨凄凉地死去可会想起他说:你好好的等我回来。

  这样一个模棱两可约定

  当冬日舞会彩带飘飘,他在恍惚中看见的那一张笑脸,那系在黑发上的鲜红,是否有预感到不祥和悲情

  :最可怜是绣兰。错不该爱还是错不该信?最错是在战火连天的岁月生为女子,而美丽在那时成为一种包袱罪孽

  《烽火》观后感(五):愤而离场

  我一向不喜欢评没看完的片子。

  但是这个片子我只有两句话说。

  1.观众们不是各个都心脏强健,你做剪接的凭什么连着三次突然切镜头又配背景音乐吓唬人?你们以为自己在做咒怨吗!

  2.张涵予骑的那个是马还是狮子?你以为晃晃镜头我们就以为你是米高梅啊?

  孟中说得好,做电影的人,一定要爱护观众。

  KAO,一帮电影学院学生老师都被你们吓唬的心脏难以承受退场了,你们后面拍再好有什么用啊?

  《烽火》观后感(六):所谓女人对男人最真挚的感情

  她看着他,眼睛里满是温暖爱慕崇拜。这是一个女人所能给予男人的最真挚的感情,尽管她只有十五岁。

  不知道在哪里看的,说只有一个女人深深的崇拜着她所爱的那个男人的时候,那才是她最深的爱恋

  不管故事是不是叙述得有些苍白,女主角是不是表演的有些过头,这个故事里面所包含的那种情结确实真诚、不做作的,现在的电影,这样已经难得。

  杜景萱还太小,她的感情充满了锐利锋芒,薛又方这样一个在战场厮杀的人有时候也不得不避其锋芒。可是,也就是这样的感情,才更美丽,在那个离乱的背景中,更加夺目,也更加冰冷。

  她不是一个好孩子,无论怎么定义。偷窃、撒谎、打骂弟弟,最后还因为撒谎害死了她自己的所谓情敌。可是,我却无论如何恨不起来她,如果不是最后护士死去的话,所有人都能原谅她的一切过失,可是,她还是害死了别人,不管是不是故意,不管是不是最后自己也赔上一条命。

  有那样一个人,值得她用尽所有去爱慕,而她也用尽了所有,这其实就是故事的命题之所在吧,结局是什么,对于导演来讲,不重要。

  不能原谅她,却又深深地喜欢她。这个有点任性、非常自尊、内心还有些小自私的女孩子,她女王样地打弟弟,偷吃包子,最后却为了他付出自己的生命。

  我希望她能活着,最后遇上已经失去了所有生活希望的薛又方,不管她是不是善良,确实他唯一的生的希望。

  《烽火》观后感(七):体面的爱情片

  如果作为抗日片不合格,作为爱情片是很动人的,而且体面。套路何其多,真心太难得。

  哭成狗是因为背后的真心:追风筝的人,他的仆人对他是真心;锈与骨,他对双腿截肢的她是真心;烽火,杜小姐对薛先生是真心。生活是每日互相鼓励,一句话、一餐饭、一件干净衬衣。但是有多少女人带着崇拜在做这些,多少男人怜惜和感激。

  她认认真真地照顾甚至没有意识的他。她真诚。

  她要求他叫她杜小姐;她说父母不在家不能招待客人;他请她吃饭,她一口饭都没吃,也不让小文吃。她体面和骄傲。

  包子铺的老板看他带着两姐弟来凑近乎,他看一眼势力老板,就清净了;他去趟当铺,表就拿回来了。他多厉害啊,只是拿她没办法。

  他给了她钢笔,她给了他手表,都是自己最珍爱的唯一。

  战争残酷,但并不是电影里描绘的这样,这是乌托邦里念的一首情诗罢了。

  《烽火》观后感(八):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一个中年军官和一个小女孩的故事……

  电影的介绍总是如这般暧昧,这般含蓄~

  这部片子的前半部分情节少而散,

  看不出什么道道来,混混沌沌,不太吸引人,

  只是偶尔蹦出一段插叙,提高声音分贝才把人的视线再次抓了回去。

  (这种突然转换的手法把影院氛围营造得像恐怖片似的,而且太过频繁,有些让人疲倦。)

  这部片子是大学生电影节开幕后的首场放映,

  导演、女主角、制片人悉数到场,只是张涵予没有出现,小失望。

  导演的传奇经历似乎是制片方的一个炒作点,

  有点欲盖弥彰,欲说还休的意思,

  似乎想要把导演打造成为这场商业战中的万能男主,

  一人包揽导演、编剧、剪辑,

  而且曾当过消防员、新华社记者、电视编导等,

  丰富的人生经历让他对生活和生命都有着独到的见解,

  不同于学院派导演的作风,似乎剑走偏锋在这些年比较吃香。

  顺带提一下,这位导演在回答同学提问时,

  解释为什么自己喜欢用实力派演员,而不采用更有票房号召力的偶像派演员,

  他说,刘德华是有票房号召力,但他没有拍过好电影。

  顿时底下嘘声一片……

  他立马改口说,刘德华可能会拍出好的电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这导演真是够个性,够磊落。

  这时小制作电影导演都会有的几分傲骨吧。

  :这次算是知道了三四百万的电影也叫小制作……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