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上书房》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上书房》经典影评10篇

2018-07-30 03:5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上书房》经典影评10篇

  《上书房》是一部由曾丽珍执导,袁弘 / 杨幂 / 何苗主演的一部剧情 / 古装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上书房》影评(一):爱风流缱绻,只是独悲

  女主性格是分时期的,在小王爷去找慧如的时候,女主还没有转变,她说:你们可以让我的父母看着我,但管得了我的人,管不了我的心,这时的女主,不在乎别人的看法,别人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自己依旧,转折点在被迫嫁入徐家,女主说:在皇上赐婚的那一天她就明白了,明白了再深刻爱情也抵不过现实的阻隔,再深情故事那些人也不会怜惜,于是,女主不求他们,只变了自己,这转变,是因为看清了现实,但慧如的选择与现实无关,或者说关系不大,只有一个目的,只为了那个自己爱的人,那个即使只以诗文相交却也能让自己欢喜的人。慧如的转变开始觉得有点太快,但若从合理性上去解释,可以归结为对四阿哥的情,之前因为这份情,慧如愿意冒天下之大不韪与四阿哥相交,愿意陪他去独石口,想着他做不做阿哥无所谓,之后因为这份情,她愿意牺牲自己,牺牲自己,故事里常有,但却不是容易的,谁都能做到的,纵然是现在开放的社会封建制度与礼教只是被金钱利欲给代替了而已。

  开始的时候,十分喜欢慧如,饱读诗书才情过人,智慧聪颖冰雪聪明活泼伶俐,追求自我,崇尚真爱,那个时代,再也找不出第二个那样的女子,但也曾觉得慧如的一些做法言语偏于随性,不过可以理解,有人看不起女主前期说的什么当不当阿哥皇帝也没有什么,这是一个追求自由的女子,她不懂宫里的事,她和四阿哥以文会友,他们不聊抱负,又为什么要求这样一个女子有那么高远见识呢,不是她做不到,而是她未曾接触又不想接触,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绝对不单单是靠完美支撑的。

  慧如与四阿哥诗文唱和的时间里,她给了四阿哥自由自在时光,她让四阿哥暂时逃避了紫禁城逃避了宫墙甚至避开了抱负,如果没有慧如即使偶尔出了宫也没有太多意思吧,慧如与四阿哥私奔前后,其中的牺牲,不必说。那个活泼俏皮的女子最后沉默少言,那个追逐自己爱情的女子最终不求人不求天只牺牲了自己,我倒宁愿她不必有着什么天下人的见识,我倒宁愿他们真正远走高飞。她是真正的懂得她倾慕的人,她多么想要和四阿哥在一起啊,可是她太懂四阿哥了,在独石口四阿哥想要为那几个孩子京城,还没有说出口她就明白了,她更支持着,即使她说当不当阿哥没关系,但她从来不是只为了自己和他在一起,而是四阿哥的心意,从这里看,女主性格上的转变并不突然,因为即使是最初的女主最看重的也是对四阿哥的成全。

  她是那么的喜欢四阿哥,做梦都想嫁给他,但是她一生只穿了一次不想穿嫁衣,从此之后,葬送了自己。

  男主,女主曾说这样好的人,老天爷是一两百年也不肯给人世间一个的,是的剧中的四阿哥太好,好到戏外的观众都要为他太善良君子而气不过,但如果不这样,他就不是四阿哥了,就不会让慧如倾心,对这样的人,怎么能不由衷的爱呢,皇上曾说:小王爷看不上三阿哥,那么他为什么看得上四阿哥呢,因为关系好,又为什么关系好呢,纵然小王爷自己不是那样的君子,但也会被四阿哥折服,他和女主一样,饱读诗书,才情过人,但他和女主又不一样,他的心里有抱负,即使他不会刻意去求得,但他仍然希望写入历史,只不过因为他又是一个始终坚持着心中的准则的人,愿意为小事情上的道义放弃大事情上的得失,所以他不能不让人喜欢,但又注定了慧如必须迁就他,迁就他心中的抱负心中的道德准则,慧如可以放下一切去爱四阿哥去牺牲,但四阿哥却不能像慧如那样放下一切,即使他可以义无反顾,也比不得慧如彻彻底底,这不是他有所保留,而是人物本身的限制

  墩儿,女主那样的女子热烈,即使最后的她性格变了,仍然不掩热烈的心,女主值得被怀念,而墩儿值得拥有一个好结局

  悲剧有两种性格悲剧和命运悲剧,那么这一场是命运还是性格呢?墩儿对女主说,我倒宁愿你和他做一对神仙眷侣,那么他们可以吗,恐怕不可以,女主说得对,男主属于天下人,天妒英才,不只是磨难更是命途的注定,这样好的男主偏偏不能做自己的主,偏偏要失去自由。我想,男主曾经说的那句当仁不让,不只是因为抱负,更因为对自己的认可,他知道除了自己别人难当大任,所以,他一定要做阿哥,所以他最后回来了。注定的悲剧,没有的结局。这个悲剧是注定了的,现实不会退步,女主一定会这样选择,注定了的,注定了的,越因为不可改变越觉的无尽悲伤,言不尽,意难平,伤难抚,悲难去。

  慧如离开的时候,那么多人都在,无一不流泪,可是有谁想着去告诉四阿哥一声呢,封建礼教下的人们,怎么可以这样残酷呢?

  一场落花流水终究春去也的爱情。纵使风流缱绻,不过如秋风逝。

  女主终究是没让男主知道最后的设计,就连最后的归宿也是隐瞒,她真的轻飘飘的化作一声叹息离去了,再也不见了。只愿那周围的人们能将女主真的安葬在草长莺飞地方。同在一座城,就隔得那么近,却是没有结局,没有最后。这是最合适的结局也是最不禁唏嘘的结尾。

  写照女主:爱风流缱绻,只是独悲。

  《上书房》影评(二):浮波柳絮夕阳长堤

  只看了前20集,结局怎么样也猜的到:

  1、私以为慧如这姑娘书虽然读的多,却对情之一字过于专注在意:第19集,母女两个闲话,一听母亲说当初与父亲婚姻艰难,差点有性命之忧,慧如第一个反应是追问父母是否私奔,整张脸喜形于色,当得知并不是时,又马上兴致不高。

  2、撇开其他,慧如的性子说不上坏,乐观活泼,心地纯善;只是相比之大姑,就如小家碧玉与大家闺秀,浮波柳絮与夕阳长堤;一个精灵,一个淑雅,然柳絮纵是才气逼人,到底在生活中输夕阳一些沉稳大气,与人相处间也少了些体谅,在京城勋贵之家生存,终究不适宜,缘也,命也。

  3、整部剧人物塑造、剧情都不算上好,倒是一些生活上的小处很能一观,比如第3集:砌诗塔,先有下一句~柳絮飞来片片红,再来对上一句~夕阳返照长堤外;夕阳之下,长堤浮波,可不就能将柳絮照红吗?

  慧如是被返照出不同于那个时代女性勇气聪慧,但大姑那从内而外一身的大家气派也不会叫人忽视。

  (出自扬州八怪之一,金冬心的~廿四桥边廿四风,凭栏犹忆旧江东,夕阳返照桃花岸,柳絮飞来片片红。)

  诗意人生,才叫人心向往之

  《上书房》影评(三):皇子皇孙,命运也得多波折

  看了几部清穿的剧,算不上太追星,只是关注那几个看着过得去的演员,原来袁弘、杨幂他们以前早就合作过,这就是圈子缘故具体他们私交如何,不得而知,毕竟一部剧多则一年少则几个月,能了解个人吗?

  还是比较喜欢杨幂在剧中敦儿的扮相,和《美人心计》里的雪鸢的性格展现方式很像,忠义肝胆型的付出,这种稍微一些冷的面孔我觉得还是比较适合杨幂的,那时候看起来真的很漂亮,不像现在整的一张什么脸?

  袁弘当时好帅,可能年轻的缘故,英气逼人不说,还是一个多情的种,在经历了上书房的起起落落爱恨交织中,不断走向成熟,也担当起未来千秋大业来。

  说实在的,对雍正和乾隆时期的关于皇位争夺的剧不多,也看的不多,这部不知道是接近历史的正剧还是民间传说,王庆祥的演绎真的不错,他虽然没有李幼斌那么红,但是他的戏真的不错,我觉得和陈宝国算一个等级的,回头看看几年前的剧,还是有感受的,虽然场地、布景以及服装没有《宫》和《步步》来的精美,但返却多了一种历史的厚重感,一直拼命跟随的小叔叔,大智若愚的朱师傅,为了当皇帝师的田师傅,还有亦正亦邪喜怒无常的雍正(雍正的演员选寇振海,显不出皇家的威仪来),原来后宫里也是这么办事不牢靠举棋不定么?

  不过就我看的那些关于乾隆的野史而言,这位四爷不像是那种一根筋的人呢?上书房里他可是一根筋坚持正义的主儿,这个,历史人物,不知道怎么去探究真相了,也许以后会有穿越回去的女子帮咱们解释吧。

  《上书房》影评(四):清朝的男装真是赞!!!

  最近看了篇穿越的文,写的是明末清初,爱上了里面一个角色——铁帽子王多铎,于是对清朝的历史很感兴趣,以前一直对唐朝很敬仰,觉得霓裳羽衣才是最美的古代服装,最近我才发现,清朝的男装和发式才是真正的威武俊美

  说来也也巧,刚看完影视同期声,采访《上书房》里五阿哥的扮演者,他大致讲了下他扮演的角色,总之就是个很怀的人,但唯一的好是对敦儿痴情无比。就像小时候看的一部动画片——六神合体,里面那个大坏蛋特别喜欢六神合体里的一个女孩,每次都是在阴谋即将得逞的关头,因为他顾及那个女孩儿而导致失败,当时我就很喜欢那个坏蛋,大概这是每个女生都会幻想的吧!对别人都坏,偏偏对你好,你说这个杀不杀?(擦把汗)于是很想看这个剧,刚好影视同期声播完,接着就开播每天两集的《上书房》,于是本来应该坐在电脑前的我,在电视前端坐了两集的时间。

  里面的服装真的很精美,皇帝那套龙袍除外,好像从照相馆借的。几个阿哥,当真是华服公子俊朗挺拔,缎面长袍,修身合体,绸缎腰带,立领,紧袖,坐下时一撩后襟,倜傥极了,站立,行走,飞身上马都非常方便,腰间做装饰的荷包,让我仿佛能感受到当时的审美潮流。至于清朝男子发型,以前我非常不解,前面剃那么秃,后面那么长的辫子,哪里看出美来了?可这次,我看出来了,前面剃光了后,显得人特别精神,而且可以让脑门血管清楚激动时,发怒时,奋勇杀敌时,动情时,脑门上的青色血管鼓起来,多MAN啊!个人认为这可以很体现男人阳刚一面,后面的发辫则是亦柔亦刚,而且也颇有讲究吧,我昨天看见三阿哥的发辫根处有一个扣子形的装饰,下面一根线编进了发辫里,这些小细节,都是当时的流行风尚吧。而且看了几个演员本人的照片,觉得都比剧中丑,还是清朝打扮好看

  本来是冲着五阿哥去的,等我看了《上书房》,却被四阿哥吸引了,怎么形容他呢?谦谦君子,温润如玉——这八个字最合适不过了。肉麻的话不想多说,我说够多了,大家自己去看吧。

  《上书房》影评(五):今夜卧阑珊,那人却在灯火繁华处。

  两个女子,一个黛一个钗,两种性格我都很喜欢,都是真性情

  无奈来到世上就是受劫,命中的劫,性格的劫。一段情,一辈子;心疼,一生。

  所有的人,都在拖着弘历走向江山社稷,走向万古流芳,除了慧如。在慧如看来,四阿哥就是她爱的人,只是属于她的,不属于天下。“你这一辈子,我要不起”只是当时已惘然,真等他们出走了,慧如反而却步了。君王如何,阿哥如何,走了便罢。

  慧如的劫在于执着,执着于一个错误的人。总以为那个人是和她一样,可以不要一切地和她走天涯。就算越来越看清,尽管已知自己错了,还是放不下,只能心痛。就算舍了自己,也想成全他。对于和敦儿的友情,慧如也做不到全心的信任文人最大的悲哀就是不容易过信任这一关,清高超拔而不易交心,容易受伤。于是乎,孤单落幕。命运给她一场际遇,但她始终一个人。

  一面圣人之词闲云野鹤,一面又想入世立功济养天下,这是四阿哥的矛盾。所以他既不能和慧如放逐天涯,也不能和敦儿一心共治天下。本是世外闲人却托生帝家,社稷的诱惑,是弘历的劫,他还是逃不了。以天下为己任的选择不是悲哀,但对一个心猿意马的皇帝来说就有些悲哀了。终归要做一个选择,终究是一样的结果,不论皇帝布衣,他都不得专一,都是遗憾

  敦儿的劫在于世故,过于周到反成负累,太为别人而活了,也太以己度人,为慧如作嫁殊不知反误慧如的心意。人人都称她周全,但她最在乎的两个人和她自己都受尽折磨

  今夜卧阑珊,那人却在灯火繁华处。

  《上书房》影评(六):记忆中的冬天

  日子一晃,8年竟过了。其实并不是这个电视剧有多好看,倒是当年看这电视剧的日子,让人至今都忘不了。感觉那是什么都很棒的日子,一切都是那么的充满希望。家里的日子变得好了起来,有能力超市里给我买零食了,最高兴的是能在超市外面的所谓专卖店里买了件白色羽绒服,还有喜欢的帽子,记得那个冬天,穿着衣服,带着新帽子,去找当时的小伙伴,专门显摆了一下呢。那冬天,有朋友,有希望,似乎也有着未来。家里的人围在一起看着电视剧,姥爷当时还很健康,感觉一切都是那么棒。如今,离开了家,姥爷也走了,家也早就搬了,记忆中的那个冬天,有这个电视剧的冬天,感觉可真棒。

  如今,一个人,在电脑上看,什么都回不去了,当年的小伙伴,已经有3年没有联系了,当年一起看电视的人哎。。。并不知道杨幂,袁弘,的年幼的我,现在,感觉那么的孤独,失去了全部希望的感觉。

  《上书房》影评(七):温情脉脉的毒鸡汤

  闲极无聊看了这部剧,感觉也算制作精良了。演员演技一板一眼像模像样,从服装到台词无不考究——但无论表面文章做得多好,也掩盖不了人物设置的失败和剧情的牵强!说实话,如果没有后来大红的烂剧女王杨幂拔牙以前的认真出演,我都坚持不下5集,再加上从第一集起就不喜欢女一号,所以我真想看看最后女二号是如何上位的。

  导演和编剧一定都很喜欢红楼梦,这部剧里随处可见红楼梦的影子。

  男主角乾隆天资聪颖、人品贵重、相貌出众、文武双全、康熙宠爱、雍正看中、不骄不躁、超凡脱俗~具备白莲花宝宝与生俱来的一切特质。当然,过刚易折,不愿接受心术不正之人的巴结攀附,无形中得罪了一大波小人。因为犯了一个愚蠢的错误从而开启了倒霉模式,各种打击迫害接踵而至防不胜防,他却洁身自爱不忘初心以不变应万变,不急不慌不喊冤不自救~临危不乱从容不迫,真堪是封建帝王之圣人典范!但是说回袁弘演绎的乾隆,一言一行一个眼神,含情脉脉娓娓道来,像极当年的贾宝玉!而且同样有对他重视疼爱的老祖宗,有对他恨铁不成钢的父亲,有多情才女做红颜知己,有名门淑女当稳妥备胎~但是他可不是补天剩下的无用顽石,他是承载着掌管天下的命运的。皇帝恢复父爱后,对于他的“胡闹”给了这样一句安抚:你要怨,只能怨自己托生错了地方!

  女一号慧如,是一个出身书香门第的多情才女。四阿哥为其才情倾倒,视为红颜知己。再加上有个对四阿哥肝脑涂地的父亲,所以两个人有了诸多接触了解的机会。相比女二号富察墩儿,她和四阿哥没有那么门当户对。恰似宝玉有玉宝钗有金,外人都道金玉良缘,黛玉难免介怀。她不希望四阿哥当皇帝,一是她本人淡泊名利,二是那样她会更加不安,她对墩儿偶有阴阳怪气的小气言语像极了黛玉调侃宝钗的酸话。被嫁到徐家后,反倒似一夜长大,懂得忍耐顺从,开始为别人考虑,有点讨人喜欢了。

  女二号富察敦儿识大体、有能力,出身高贵,自信沉稳,但是少了点浪漫才情。喜欢弘历,却因为重视和慧如的闺蜜情谊而克制隐忍。对慧如照顾忍让有加,似宝姐姐对林妹妹的谦和包涵,但又比宝姐姐对林妹妹的感情纯粹,这种真诚也让宝钗的那一点心机相形见绌,当然也只有这样纯良的白莲花才配得上男主这朵白莲花。

  再说正派的朱师傅,一个正直清廉才高八斗的谦谦君子,一个脸谱化的正面人物。存在的最大意义就是把男女主人公联系起来,找存在感的唯一方式就是讲大道理唱高调。当然,演员演得是极好的,堪称教科书级的演绎了一个说教的楷模。为了四阿哥的前程,牺牲一切在所不惜。

  反派的田师傅比朱师傅有看头多了,但是多得又过了。他是道貌岸然的小人,师圣贤之书行龌龊之事以沽名钓誉,将帝王之家玩弄于鼓掌,日行一坏而有恃无恐,这还要归功于咱们处女座的纠结皇帝——

  开头看雍正如果真是这样的性格,打死我也不相信他能夺得江山。这分明是琼瑶戏里的男主角,拖拖拉拉深情款款,不过是把重点放在了和自己的儿子怄气上面。这样的性格设置还非要给加上贾政的“假正经”属性,一见弘历吹须瞪眼,错也是错、对也是错!宁信贼人不信自己的儿子,全然不听解释不讲道理——然而贾政见不得宝玉是因为宝玉不求上进还成日厮混在脂粉堆里,皇帝见不得四阿哥是为什么?是为惺惺作态吧!以“爱之深责之切”的名义笨拙地管教,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过,强迫儿子认同自己,用“孝”字来绑架良知!再加上被谗臣一再误导,不求真相数次任性地冤枉自己的儿子,只是怕伤了自己的面子——这样的人也配为人父?许多影视作品中雍正都是矫旨篡位、残杀手足的狠厉之人,但是这里的雍正我只觉得烦人,是老糊涂了吗?

  虽说大丈夫能屈能伸,但我要是四阿哥,宁可一死以唤起父亲的良心!可能是这剧要表达的孝心更“纯善”吧,四阿哥甘之如饴地逆来顺受!后来害他的人未遂,皇帝可能也是觉得玩累了,突然间就恢复了他,还对他展现出了慈爱——合着皇上对他经历的一切都心中有数,那么惩罚他折磨他是什么用意?是将降大任与他,特意苦其心志?对此我真是不理解,弘历在经历这一切的过程中受尽屈辱,早已看清了许多人,尤其是老三老五俩兄弟,突然又让他得势,就不怕他有朝一日双倍奉还?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皇帝这是有意让儿子们自相残杀?

  四阿哥重回上书房,不为自己出气也罢,反倒总结出从前怠慢兄弟的不是,开始故意示好笼络人心,这就是他得的教训?不是亲贤臣、远小人,反而拉拢安抚小人……一路下去难怪乾隆后期会出现和珅这样的巨贪!

  还有一点我也看不懂,富察敦儿凭什么要处处帮着让着朱慧如?好朋友就应该有求必应?给吃给穿给钱给人都不说了,可是因为慧如和四阿哥一时任性要带三个孩子去玩,她居然冒着一家人被砍头的危险帮忙掩护!她是豪门小姐,慧如不过是一个寒门女儿,她却像是慧如的一个衷心的丫鬟。玛丽苏也要有限度好吧!

  小王爷从开始就自作主张暗中帮助四阿哥,但是老感觉力不从心。后来亲自出马拆散慧如和四阿哥,跟徐家瞎老太太的一番对话,才发现这个小王爷当真是了不得的一个人物——跟四阿哥一对比,他所用的不过都是四阿哥最看不上的手段,但这些手段却直接体现出小王爷的果敢决断。有人希望墩儿最后能跟小王爷在一起,觉得他俩般配——确实是,他俩都是明白人,不似四阿哥和慧如活在美梦中。但是编剧又为了墩儿的圣母人设,总让她违心地去做糊涂事。

  看了二十多集感觉有点看不下去了,记得以前看过一篇文章《我们不爱完美人》,四阿哥太完美了,我已累觉不爱。相比较我更喜欢三阿哥,最起码是个真实的草包,而且,对老婆好啊!

  这剧的主题大概是“忍耐”吧,你是四阿哥,命运就是你皇阿玛,不管他如何捉弄你,但你的一切他都看在眼里,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忍得住不抱怨命运就会像你皇阿玛一样对你露出慈爱的笑容?

  《上书房》影评(八):最后应该留白的

  看第三遍了,此剧就像中国的超级英雄类作品,只不过超能力是为人的道理;

  觉得最后应该留白的,这样的结尾就相当于说事业责任就是比陪伴温情更重要,而向往的自由终是打不过命里注定;但其实不是这样的,因为就算慧如不能和四阿哥在一起,他们的心有灵犀也不是就一文不值了,读了那么多书,慧如看到的不只是命运,最后的牺牲很大程度上是她自己选的,要是小王爷力争似乎也不是不可能。而四阿哥突然之间拉起了敦儿,就好像是说这两个人之间必须选一个,能成就事业的必须是一心在他身上的敦儿,而不能是并肩站立的慧如,这个不好,也辜负了前面对慧如的描写。

  所以除了这个“男人成就伟业必须要女人做贤内助”的观点之外,还是很不错的。

  非常喜欢慧如,这个被卷在命运里,又抗争到最后的人。

  《上书房》影评(九):央视大戏,表现孝心好帮手!

  在家闲来无事陪老爸看每天中央八套黄金八点档的3集连播,就当是孝顺,倒也把这部48集的电视剧看完了,先是感叹个就属央视的大戏剧集多,要问为啥,情节拖沓呗!一天三集看完之后就大呼这就完了?看的时候就恨不能像youku那样拖着往前走。。。下面是些小小的牢骚,算不上恶评,毕竟我是给了“还行”三颗星的,看完之后感叹句:“央视大戏,表现孝心好帮手!”

  1.整个情节看起来就像是央视版《还珠格格第一部》(主要是2、3我没看过)情节总结起来就是:处罚,恋爱,逃跑(其实就是私奔),回宫。除了没有穷阿姨亲亲我我“xx你不要死!!”的酸腐劲儿外,故事主线几乎安排的没有差别。

  2.再说转牛角尖的一个事儿,戏里面有两个兄弟,允禄和允袐,看起来允袐是按照雍正的十三弟允祥来出的,我没查过史书,不记得允禄和允袐是雍正的第几个兄弟,但雍正登基的时候,闹腾的兄弟相煎是都知道的,除了十三,编剧编剧本之前还是把这点基本的历史搞清楚才对吧,虽然我还蛮喜欢戏里的允袐王爷的。。(帅。。)

  3.戏中有一段讲到啊哥们去浮图县,那个外竞拍的才不忍赌啊。。看上去就向后面搭了个幕布演话剧似的,电脑特技的哥哥拜托你们有一点专业精神好不好?

  4.前面47集我都以为乾隆(就是四阿哥)是个痴心少年,结果看了48的最后20分钟才明白,原来这乾隆果真还是2字:“风流!”你说男主人公都爱了女一号47集了,到了48集前半集,男主人公还在女一号生前的卧房里沉痛缅怀着女一号,结果女二号一进去两人谈心没过五分钟,男主角就牵着她的说面带微笑说要娶她!我禁不住要骂人了,编剧哥哥,虽然我们都知道乾隆风流,但在这里你努力塑造了47.5集的男主角高大伟岸,深情专一的形象不要在最后0.5集轰然倒塌好不好?这人的感情有个转变过程呀。。。你不能这么没来由的啊。。orz。。。反正都知道富察氏是乾隆的第一任皇后,就给观众留下些美好的想象空间,让大家一位乾隆为情所伤所以导至了后来的风流成性什么的。。。

  5.不过转回来说,央视的戏还是能循着一些历史的气味,雍正爱修道炼丹是出了名的,戏里说到雍正赐丹药给大臣却把大臣给毒死了,后来被儿子劝诫停用,却碍着脸面不愿赶道士出宫,把这件事留给了乾隆处理,果不其然,后来史书上就说乾隆一继位就把张太虚王定乾这两个老道士处理了。编剧也算给让雍正给观众留下了个虚心纳谏的印象。

  《上书房》影评(十):爱风流缱绻,只是独悲

  女主的性格是分时期的,在小王爷去找慧如的时候,女主还没有转变,她说:你们可以让我的父母看着我,但管得了我的人,管不了我的心,这时的女主,不在乎别人的看法,别人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自己依旧,转折点在被迫嫁入徐家,女主说:在皇上赐婚的那一天她就明白了,明白了再深刻的爱情也抵不过现实的阻隔,再深情的故事那些人也不会怜惜,于是,女主不求他们,只变了自己,这转变,是因为看清了现实,但慧如的选择与现实无关,或者说关系不大,只有一个目的,只为了那个自己爱的人,那个即使只以诗文相交却也能让自己欢喜的人。慧如的转变开始觉得有点太快,但若从合理性上去解释,可以归结为对四阿哥的情,之前因为这份情,慧如愿意冒天下之大不韪与四阿哥相交,愿意陪他去独石口,想着他做不做阿哥无所谓,之后因为这份情,她愿意牺牲自己,牺牲自己,故事里常有,但却不是容易的,谁都能做到的,纵然是现在开放社会,封建制度与礼教只是被金钱利欲给代替了而已。

  开始的时候,十分喜欢慧如,饱读诗书,才情过人,智慧聪颖,冰雪聪明,活泼伶俐,追求自我,崇尚真爱,那个时代,再也找不出第二个那样的女子,但也曾觉得慧如的一些做法和言语偏于随性,不过可以理解,有人看不起女主前期说的什么当不当阿哥皇帝也没有什么,这是一个追求自由的女子,她不懂宫里的事,她和四阿哥以文会友,他们不聊抱负,又为什么要求这样一个女子有那么高远的见识呢,不是她做不到,而是她未曾接触又不想接触,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绝对不单单是靠完美来支撑的。

  慧如与四阿哥诗文唱和的时间里,她给了四阿哥自由自在的时光,她让四阿哥暂时逃避了紫禁城逃避了宫墙甚至避开了抱负,如果没有慧如即使偶尔出了宫也没有太多意思吧,慧如与四阿哥私奔前后,其中的牺牲,不必说。那个活泼俏皮的女子最后沉默少言,那个追逐自己爱情的女子最终不求人不求天只牺牲了自己,我倒宁愿她不必有着什么天下人的见识,我倒宁愿他们真正远走高飞。她是真正的懂得她倾慕的人,她多么想要和四阿哥在一起啊,可是她太懂四阿哥了,在独石口四阿哥想要为那几个孩子回京城,还没有说出口她就明白了,她更支持着,即使她说当不当阿哥没关系,但她从来不是只为了自己和他在一起,而是四阿哥的心意,从这里看,女主性格上的转变并不突然,因为即使是最初的女主最看重的也是对四阿哥的成全。

  她是那么的喜欢四阿哥,做梦都想嫁给他,但是她一生只穿了一次不想穿嫁衣,从此之后,葬送了自己。

  男主,女主曾说这样好的人,老天爷是一两百年也不肯给人世间一个的,是的,剧中的四阿哥太好,好到戏外的观众都要为他太善良太君子而气不过,但如果不这样,他就不是四阿哥了,就不会让慧如倾心,对这样的人,怎么能不由衷的爱呢,皇上曾说:小王爷看不上三阿哥,那么他为什么看得上四阿哥呢,因为关系好,又为什么关系好呢,纵然小王爷自己不是那样的君子,但也会被四阿哥折服,他和女主一样,饱读诗书,才情过人,但他和女主又不一样,他的心里有抱负,即使他不会刻意去求得,但他仍然希望写入历史,只不过因为他又是一个始终坚持着心中的准则的人,愿意为小事情上的道义放弃大事情上的得失,所以他不能不让人喜欢,但又注定了慧如必须迁就他,迁就他心中的抱负心中的道德准则,慧如可以放下一切去爱四阿哥去牺牲,但四阿哥却不能像慧如那样放下一切,即使他可以义无反顾,也比不得慧如彻彻底底,这不是他有所保留,而是人物本身的限制。

  墩儿,女主那样的女子热烈,即使最后的她性格变了,仍然不掩热烈的心,女主值得被怀念,而墩儿值得拥有一个好结局,

  悲剧有两种性格悲剧和命运悲剧,那么这一场是命运还是性格呢?墩儿对女主说,我倒宁愿你和他做一对神仙眷侣,那么他们可以吗,恐怕不可以,女主说得对,男主属于天下人,天妒英才,不只是磨难更是命途的注定,这样好的男主偏偏不能做自己的主,偏偏要失去自由。我想,男主曾经说的那句当仁不让,不只是因为抱负,更因为对自己的认可,他知道除了自己别人难当大任,所以,他一定要做阿哥,所以他最后回来了。注定的悲剧,没有的结局。这个悲剧是注定了的,现实不会退步,女主一定会这样选择,注定了的,注定了的,越因为不可改变越觉的无尽悲伤,言不尽,意难平,伤难抚,悲难去。

  慧如离开的时候,那么多人都在,无一不流泪,可是有谁想着去告诉四阿哥一声呢,封建礼教下的人们,怎么可以这样残酷呢?

  一场落花流水终究春去也的爱情。纵使风流缱绻,不过如秋风逝。

  女主终究是没让男主知道最后的设计,就连最后的归宿也是隐瞒,她真的轻飘飘的化作一声叹息离去了,再也不见了。只愿那周围的人们能将女主真的安葬在草长莺飞的地方。同在一座城,就隔得那么近,却是没有结局,没有最后。这是最合适的结局也是最不禁唏嘘的结尾。

  写照女主:爱风流缱绻,只是独悲。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