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与龙》影评10篇
《虎与龙》是一部由金子文纪 / 片山修 / 坪井敏雄 执导,长濑智也 / 冈田准一 / 西田敏行主演的一部剧情 / 喜剧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每当遇到困境的时候,都想着,以后要怎么把这件事编成个好笑的故事说给别人听。”
这就是一个段子手的自我修养,就算还没成段子手、成了怎么也红不起来的段子手,或已经从段子手退役,这颗段子手的心都在燃烧着,等待给你说笑话的那一天。那一天我会说出很多笑话。
一个剧,如果有个结构性笑点,就已经成功一半了。这里的结构性笑点是,一个很成功的黑社会成员为自己的性格缺陷烦恼,这个缺陷就是,他说话很无聊,连自己帮派成员都不愿跟他聊天。好烦恼啊。于是,在听了一次相声以后,该帮派分子惊异于怎么有人这么好笑,下决心拜师学说相声。
每一个经典相声段子,都曾经是一群小市民的苦闷心声。终于走到,可以笑着把这件事说给别人听的一天,逗笑了很多人,这个段子就红了,大家都在传诵,传到了海外,传了好几百年。
今天,有个小市民听到你的故事,他的心弦被触动,他看看自己的故事,哈哈一笑。——总是有这样的时候,一个人心绪如麻,整理不出头绪,就算最亲近的人也理解不了他,然后他看到一个古老的作品,那正好表现的是他的故事。
原来我身处一个喜剧里。这是一件……好事吧。
剧里点出了很有趣的一件事,根据讲故事的人不同,故事角色给人的印象也完全不一样。同一个妻子角色,由师父来讲,就是进入疲惫期的老年夫妻;由徒弟来讲,就是年轻傲气的新婚妻子。
讲来讲去,都是讲自己的故事。讲不出自己的故事,就不算是个好段子手。
不知不觉,我第四次看了这部连续剧。能让我有心重看的东西少之又少,至今为止只有《圈套》、《银河英雄传说》、《爱情呼叫转移》和《中国式离婚》而已。
最近在听侯宝林老先生的作品集,侯老先生说制造幽默最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对比”。正是如此,这部日剧中对比的戏份高得让人难以想象。
黑道客VS说书人,债权人VS债务人,古典VS现代,感情VS道理,天真烂漫VS久经世事,欲罢不能VS求之不得,悲惨的身世VS娱乐大众……
男人的梦想和荣光由一个个古典故事来验证真伪,想起了阿姆罗那句我最喜欢话,“人間は、同じ過ちを繰り返す”,人类总是在犯着同样的错误。要么怎么说“人类从历史上得到唯一的教训就是:人类无法从历史中得到教训”呢。
一切历史都是现代史,你总能从现在找到历史的影子。
豪华的阵容更是让人兴奋,木更津猫眼VS池袋西口公园的组合堪称绝配。
曾经写过一篇作文,把中国和日本的相声做了一些对比,当时把“落语”定位在中国的“单口相声”上。虽然都是些现在看来过时的东西,但总归是一种当今的艺术形式无法超越的经典。日本托前两年お笑いブーム的福,小品和相声又重新有了长足的发展,而中国的语言类节目却衰落得令人心痛。
有人说马季第一个穿西服表演相声是挑衅传统艺术,我倒是觉得是一种勇气和创新。传统艺术如果不求发展而拘泥于形式,只能走上灭亡的道路。服装是小事,素材和表演才是重点。
一个头脑里完全没有“古典”概念的讨债小混混醉心于债务人的表演主动投其门下学习落语,难以记住生硬难懂的古典,就用自己身边的人和发生的事来了个“古今融合”,得到了大众的认可,也赢得了对手的尊敬,最后是一个happy end。
每当看到每集最后学生前脸儿毕恭毕敬地给老师学费,转脸之间就拍桌子踢凳子让债主还钱的情景,总让我暗暗佩服長瀬和西田敏行的表演功力。融天真与复杂为一体的惠美,以及林家亭门下的几个学生,也为这部喜剧添色不少。
有人说日本除了AV没有“文化”,都是古今中外抄过来的。我只能遗憾地说,融合贯通的能耐也不是能轻易学来的。俳句、落语、漫才、歌舞伎、茶书画三道、能剧、漫画……或许有些人太小看了日本人的创造能力和学习能力,少见则多怪。
如果你想了解日本的传统文化落语,如果你想了解日本黑道上的仁义和现状,如果你想了解对梦想的追求,如果你想了解男人最需要的东西,不用说,看了就会懂得
《虎与龙》影评(三):虎与龙
此剧实在太出色了,出色的都没办法形容,也许真应该象别人所说“恨不得打六星”。
故事实质以日本传统文化“落语”(类似于单口相声)为载体。通过一个个单元的故事,展现出一个精彩的人生。
剧集可以说分为几个层次,正如一个大圆(“落语”以及山崎虎儿的人生转折)套着几个小圆。整个故事以山崎虎儿从一个混混,无意中接触到“落语”,然后拜师学艺,最后脱离黑道的故事为大背景。每一分集介绍一个“落语”,而这一分集的“落语”前半部是古典“落语”,中间穿插现代的类似故事,后半部则是山崎虎儿根据中间的故事改编的新“落语”。结合完美,即介绍了传统文化,又穿插了社会故事,然后则是传承与发展。这种旧新结合的完美结合令人赞叹而且不让人感觉枯燥。这比一般的介绍传统文化项目的剧集(如《歌舞伎华之恋》)要高明得多。使观众不仅深深被故事情节所吸引,而且爱上古典传统,并且引发新的思考。编剧果然是天才。
而且演员的演出也相当到位。特别是长濑智也,我已经看过十余部他的作品。就是黑道人物的也有,但只是此剧中的山崎虎儿才是最吸引我的。当然伊东美咲也不错,还有师父师兄弟们,此剧配角的出彩程度并不比主角逊色。倒是苍井优算是花瓶了。
《虎与龙》影评(四):一入宫九深似海,从此喜剧伴我身
聊起最喜欢的日剧,我妈妈会选择《东京爱情故事》,那个明亮的静香。年长的姐姐们会选择《悠长假期》《pride》,那个苏裂的木村。年轻一代的小伙伴会选择《求婚大作战》《一吻定情》,没办法,颜值在那里。
一开始看日剧,是喜欢柯南,认识小栗旬,看了花君,又喜欢了生田,然后看了自恋刑警。那时我以为花君漫画般的剧情已经是搞笑的巅峰了,然而自恋高密度的笑料和前后不停铺垫的梗真真让我无法自持。我倾佩编剧宫九造梗的能力,连续看了《对不起青春》《曼哈顿爱情故事》《池袋西口公园》,第一次感受到什么叫停不下来。我第一次,想给出我的膝盖。
从豆瓣上看到宫九这部剧评分很高,于是我决定看一看。说实话,第一遍看,我因为不太懂落语和日剧表现形式,很多地方都看不明白,只能快进地粗看一遍。想来也是后悔,又看一遍,这一遍,慢慢看,剧情好棒,古典与现实的结合,各式各样的人物设计,笑点密集,脑洞大开,虐点也不少。第三遍看,看一些忽略掉的台词,宫九简直没有一句废话,一些看似流水账的话却是为了后面铺梗。演员们的表演也好棒。《虎与龙》,我心中的第一神剧。
不同于大多数人心中喜欢一部剧的标准,《虎与龙》没有强调多么揪心的爱情或者多么深刻的内涵,它只是一个单纯的喜剧。但就是因为它的单纯,它所体现的爱情,友情,亲情也是简单而又深深戳中我们普通人。生活的嬉笑怒骂,不是简单的打个嘴炮,而是化作一个又一个搞笑或讽刺的落语故事,像是流传久远的寓言,以最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承下来。
《虎与龙》并没有宫九另一部剧《海女》传播度高,评分也偏低,但说实话,我看过《海女》,虽然也保持着宫九一贯地搞笑反转,但其带给我的情绪触动,远远不够《虎与龙》。《海女》在豆瓣的成功得益于演员足够吸引很多粉丝,而且时间比较晚,流传度足够高,而《虎与龙》,则是故事架构和人物设计上的全面成功。我第三遍看《虎与龙》,何止台词,每个演员的表情,眼神都传递着信息。我常常看一个镜头就停下来一次,因为信息量太大,我得慢慢领悟。那么多人物和情节,那么多的信息量,也只有宫九这种鬼才才能做到了。
大热的日剧我也看了不少,密集的笑点和感人的道理也有很多,但是它们服从与观众视线,直线型地表现剧情,而看《虎与龙》,我完完全全是它的奴隶。这也是它无可替代的原因。
我想,《虎与龙》会是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部剧。因为我从来没感觉它像哪部剧,也从来没有哪一部剧能有它的影子。其他的电视剧,无论好坏,都有其他剧的影子或者会被某一部剧代替。即使大热的剧,感觉只是某种类型电视剧的极致而已。
这也可能是《虎与龙》没有被广泛接受的原因之一吧!它不像爱情剧,没有暧昧的千回百转,但它也有可爱的情侣们(小银银和丽萨那一对或者腐女心中的长准);它不像职业剧,充满一个个三观不正的少男少女需要你一个一个嘴炮地去攻略;它不是能感动大多数人的亲情剧,靠着家人的冲突与爱来浇灌鸡汤。但它是一部喜剧,还是一部在所有人看来很死板的喜剧,然而它无可替代,笑中带泪,看似浅显,实则隐藏很深。
我是没有看到有那部剧能替代它,如果有,请回复我。
《虎与龙》影评(五):给我说个段子吧
其实写这个东西还蛮无聊的,因为编剧用古典落语的壳装现代故事,就是为了告诉我们:表现形式可以不变,内涵却永远都在无限延伸。
关于剧情
ep1:患得患失
是不是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越是焦急地等电话,手机偏偏就不会响;越是十拿九稳,最后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失误。
龙二一边对店员lisa说,之前遇到银次郎根本是做梦;一边又拿起一大堆奇形怪状的衣服强迫银次郎买下,还叫他付钱给lisa。
细看龙二给银次郎装钱的信封,上面写的是“这两个月的工资”,这一幕还是很感人的。
剧中的酱油乌龙面就是code blue里面的眼镜男。看了弹幕才认出来。。。
ep2:以恨之名
这集,就是一大群傲娇吧。。。
嘴上说最讨厌最讨厌,其实还是很喜欢的嘛。
结果组长说:不行,这么坏的事情怎么做得出来!在婚礼上小小捣乱下就好了嘛。
被若头抛弃的组长的女儿还在边上拼命点头附和。。。
ep3:叶公好龙
小虎和龙二在关东煮小摊前的挣扎和对话,让我看到了身边很多人的影子。
这集小虎遇上了和他遭遇很相似但是人生完全不同的荒川良良(一个当了混混,一个当了搞笑艺人)。然后小虎很郁闷,别人说:这就是关西和关东的文化差别吧。
——文化差别。。。
ep4:选择
故事很简单,重点是最后:
被组长和师父推让了一个晚上的春子小姐在出租车里面睡着了,疲于奔命的龙虎还有银银终于忍不住偷偷拿出那封当年的情书来看,结果署名是中谷中。
看了ep8才知道,这居然是组长和师父当年搞笑组合的名字。
“年轻人总以为成长就能变成熟……但是生活中除了遗憾还是遗憾……时间越来越少……唯一变化的是外表……内心仍然像以前一样坚硬……”
最搞笑的是,春子不顾少主的阻拦冲到师父家里,结果撞上了师母小百合。我以为这次要玩脱了,结果这两人根本就常常联系,简直是闺蜜啊。
ep5:以爱之名
这集应该是除了最终话感动最多人的一集了。
在台上每天表演争吵的二人转演员夫妻,在台下,丈夫每天酗酒、伤人、乃至入狱,妻子忍不住怀疑:这样的他还爱我吗?
于是小虎和龙二设法保释了丈夫,骗他妻子得了癌症。
后台,化好妆的妻子忐忑地等待着丈夫的时候,对小虎说:其实我想反过来。就算我得了癌症,如果他是个那么轻易就沮丧难过的人,我从一开始就不会嫁给他了。若是他还能像平常一样打我,无论发生什么我都跟着他;但是他有一点犹豫的话,我就马上离开。
这是在说,如果丈夫对自己有一点真情,为了不让他难过,那就只能离开吗?
妻子说自己得癌症是骗他的,丈夫不相信。
妻子笑着说:你看着我的脸,就知道我说谎没有了。
然后下一秒,她的笑容就定格在一张放大的黑白照片上。
灵前,丈夫竖起手指说着:“对不起……忍忍”的搞笑台词,然后回到了监狱,继续在单人牢房里重复搞笑表演。
尽管生死永隔,尽管活着的那个还进了监狱,但是最后,两人都明白了对方的心意。
这话龙二带惠美到了自己家,然后开门一看,是个又脏又乱的小房间。而且,这个小房间是别人的,龙二就住这个小房间里的一张上铺;帘子一拉,下铺居然还有一个中国人刘桑住着。
——这一幕笑喷了。
ep6:体验
人生有多少第一次?屯吉的第一次联谊,龙二第一次和异性泡温泉,银次郎第一次独立讨债……
温泉里,龙二终于鼓起勇气靠近惠美,三个队友在关键时刻不合时宜地出现。
那又怎么样?
就吻给你们看吧!
ep7:挑战
在看这集之前,多少人能想到那个从小听到大的“古董商去买猫吃饭的碗”的故事和伊朗电影《小鞋子》有什么共通之处?
这集的古典落语部分就是猫之皿,现代部分则和电影剧情如出一辙:为了第三名的奖品去比赛,结果却得了第一。
龙二终于回到舞台上,却发现这正是几年前自己惨败的地方。直视台下的评委,他放弃了原先的搞笑节目,移开话筒,跪在台上说了当年的那段古典落语。
多年前失落的勇气终于又回到身上。其实勇敢不是在后台愤怒地质疑没有教自己落语的师父;而是在台上,坚持自己的表演。
本剧最闪狗眼镜头之一:古董商在逗猫,前面都是正常的小猫,结果忽然出来了穿着猫娘装的屯太趴在地上吃饭,还钻到古董商怀里撒娇。
我真的被吓到了。
ep8:热血
这就是从头到尾都很燃的一集。
银次郎被说成是NEET(Not in Education, Employment or Training),于是和当年的同学金子去单挑黑帮团伙,感动。
银次郎被捉,小虎和若头去解救,感动。
舞台上找不到人上场,组长摈弃当年的不愉快上去救场,感动。
小虎赶回剧场,被打成傻逼,还是坚持跪到垫子上表演,继续感动。
小虎最后终于说出了组长当年用的梗,最感动!
看了这剧我要萌上日本的黑道了好么,我以为银次郎冒了这么大危险会找到什么枪支毒品之类的,结果就摸到张碟片,打开一看:里番。还是打码的。
本剧最闪狗眼镜头之二:古典场景里银次郎闯空门,居然碰到了一堆半果体的男人(都是落语协会演的)在集会,然后银次郎一着急说了个人名,叫出来一看,是少主演的花魁。。。
反正这一段,我的嘴就没合上。
ep9:解甲归田
我是活着还是死了?做黑道还是当农夫,哪个才是自己的人生?
这集是为了让偷拿黑帮五百万还和老大的老婆私通的朋友逃脱,小虎帮他假死脱身的故事。
背着名字是自己的尸体,朋友最后问:如果这个是我,那么背着我的又是谁呢?
——然后这个糊涂的家伙就把自己种的一大箱萝卜和结婚照寄给了以为他死了的黑帮老大。真无语了。
ep10:生之沉重
可能是没看sp的缘故,始终不是很萌惠美女神。总觉得相对男性角色,这剧里面的女性角色塑造得不是很给力啊。
这集的剧情有点像《樱桃的滋味》,就要走向死亡的时候,却不由自主的对生命产生了留恋。
我们都是失去了才知道珍惜;都是不得不离开的时候才懂得留恋。
少主从对方的老大手里抢过枪,然后用手帕包好递到银次郎手里,说“请”。
——这一幕真是帅爆了!
顺便这集终于证实,少主的帮会真的只有四个人。。。
ep11:离别与重逢
这话简直处处都是泪点。银次郎的成长,组长和师父对坐一起大哭,还有在夜店的重逢,最后大家一起齐声大喊辞令tiger……
但是我最感动的是,出狱后忐忑的小虎在观众鼓励下偷偷来到剧场,结果看到师父穿着和自己当年一样的衣服,继承了“小虎”的名号在表演。
“关切有时是不问,就像沉船后静静的海面,其实也是静静的记得。”
至于最后在夜店里面师徒相对跪下然后滚到地上嚎啕大哭什么的,也很感人没错啦,不过我看的时候,总有一种“原来前面十集都站错cp了”的淡淡桑感。
关于宫藤官九郎
对于他,可能一部分人永远都在“yooooooooooooooooooooo”;然后另一部分人永远都在“。。。。。。。。。。。。。纳尼?”
虎与龙确实是很考验编剧功力的剧:师徒、父子、兄弟、朋友、夫妻、恋人,乃至黑帮里的老大和小弟,落语协会里的前辈和新人种种错综复杂的关系都要表现出来,还要讲出古典和现代两段剧情相似又不雷同还必须条理清楚笑点满满的落语故事,整集45分钟简直没有沉闷的地方。
总之,你可以说不喜欢,但是不能否认这是部精彩的作品。
不管剧情怎么变,宫藤官九郎的剧其实都在传达一个道理:
不管怎样,都要快乐的生活啊。
《虎与龙》影评(六):工匠精神
日本电影非常擅长刻画小人物的喜怒哀乐,可以说泪点 和笑点俱佳,小人物的喜怒哀乐就在自己的身边,不像总裁和校花那样的剧集感觉空洞乏味,小虎的表演是漫画式的,有些夸张,但是确实很搞笑,日本的电影,但是就像日本制造的很多产品一样,非常注重细节,总能把目光聚集在很多不引人注意的地方,但是拍出来之后,总有一种温暖的感觉,而且绝不枯燥,就像 入殓师 这样的作品,也不会让你感觉有人和压抑的感觉, 反观我们的作品,题材扎堆的情况太严重,流行穿越就各种穿越,流行抗日就各种打鬼子,流行都市剧就各种婆媳不和 职场撕逼,剧中在表现古代的事情的时候,如实的在书信上用了我们古代的繁体字,可见我们的文化对周围国家的影响有多么的大,我们不缺工匠,不缺题材,不缺资金,但是,真的缺少工匠精神,缺少一笔一划 ,踏踏实实做事的精神,就像小虎,做黑社会,就兢兢业业的收保护费,演落语,就认认真真的听录音 看现场表演学习,这就是工匠精神,顺便说一句,单口大王刘宝瑞先生也有一个著名的段子就是 猫碗,文化果然是不分国界的
《虎与龙》影评(七):好看的不行
豆瓣处女五星好评给它了。
真的很好看。
从自恋刑警过来的。
一开始看的时候,就觉得很不错。虽然说里面讲的段落笑点并不是能很好的能get到。
但还是觉得好笑。
有的时候就跟着剧情里的人一起笑。
最后也特别感人,也很温馨。
很久都没这么感动过了。看最后一集的时候,眼泪就不自觉的往下淌。
宫九真的厉害。
《虎与龙》影评(八):抄袭?抄袭!(找到答案了!)
很喜欢通过影视动漫来推广传统文化或运动。《棋魂》《灌篮高手》《足球小将》《交响情人梦》都很成功。看了《虎与龙》也一定会对日本的落语感兴趣把。也许这样传统文化才不会渐渐消失。长濑智也很个性嘛,长得好看却不用,偏偏喜欢挑战夸的表演,喜欢他!
感觉剧中的落语和中国的评书,单口相声之类的相近,不过奇怪的是,剧中的段子为什么都是我小时候听过读过的中国故事预言呢??是本剧抄袭的中国的故事,还是小时候听的看的都是中国抄袭日本的??如果日本抄袭中国,这片子也太让人失望了,自己的传统文艺居然没有自己的故事,和韩国人改写历史一样可悲可怜;如果是中国抄袭日本,那我的选择也太失败了,自认引以为豪的中国预言居然是山寨文!不管哪种情况都太糟糕了!!这些故事怎么可以是我知道的?!?!?
有谁能验证一下啊,那些故事,那些师傅讲的原版的段子,到底是中国的还是日本的啊!!!
---------------20110309更新---------------
找到了!百度的解释:“落语起源于300多年前的江户时期,无论是表演形式还是内容,落语都与中国的传统单口相声相似。据说,落语的不少段子和中国渊源甚深,有的直接取自中国明末作家冯梦龙所编的《笑府》。后来又受到《宫廷野史》和《聊斋志异》等文学作品的影响,经过不断发展,才变成落语今天的这个样子。”
原来如此!果然还是日本抄袭的中国啊。。。这下可以放心了!呼~ 不过呢,中国的东西拿去外面都是金子,在自己家里却无人问津,全盘西化毁人不倦啊!现在小清晰的复古风复的是欧美风,希望折腾几十年后复中华传统文化也能成风,让世界可以辨识:这是中国。
《虎与龙》影评(九):温馨琐碎,笑泪与共
哭和笑,相信是剧里剧外很多重要的时刻,相互交映,甚至很常见的手法是泪点和笑料接连出现,简单说几个很明显的。
第一集,师父哽咽着说小虎多么不容易时,很有感染力的一个泪点,当时我的泪水已经在眼眶里打转了,但是突然的,师父脚下踩到一个积木块大喊痛痛痛,我又没控制住笑了出来。当时又哭又笑,不由得在心里暗骂一句,编剧这个王八蛋!
后来漫才夫妻那一集也是颇为精彩,最后丈夫在监狱里的搞笑段子,却又让我哭了出来。还有第十集,小虎被抓时终于露出了笑容,我却哭了。
最后一集实在是精彩中的精彩,小虎为夫,师父为妻,扮演儿子的jump亭jump和龙二代表着他们热爱的落语,上演了一场严丝合缝的亲子别。还有这一集的泪与笑:小虎重投流星会时三个紧锁眉头的囧脸让人忍俊不禁,之后立刻接上银次郎让人泪目的独白;桃色巴士俱乐部里小虎和师父感动地相拥,龙二立刻大叫别误会他们不是同性恋。这些情节完整了这部剧,着实让人印象深刻。
至于温馨,不提一家人围坐吃饭,不提师兄弟依次报名。单单说小虎出狱来到剧场看到师父承袭了自己的名字这一个情节,就如同断背山的结尾恩尼斯看到杰克的衬衫披在自己的衬衫上,一切都无需多言,一声“師匠”,蕴含了太深的感动。
一部成功的影视作品不应该仅仅表现在立意高远,形式新颖上,而这部片不仅做到了前面两点,也从细节上树立了一个优秀的标杆,实在值得反复欣赏。
《虎与龙》影评(十):你说我笑,我说你笑
无论是落语还是我们中国的单人相声,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观众笑,并且笑得越开心越好,要是哪位观众不笑,下次再来捧场的话,那可算是奇迹了。
日本的说书方式充满大和气息,恐怕他们是由古代一直把这个传统延续到现在,说书人跪在台上,面对着观众,每一场只讲一个段子,观众在台下边看边笑,说书人把段子的每一处笑点拿捏得非常精确,以确保观众在该笑的地方笑,该沉默的地方沉默。当然,前提是说书人的经验要丰富,要是新人的话,没准他说完了观众还不知道说什么。所以在日本,说书也有严格的晋升制度,一般一个新人要做两年才会升下一个等级。倘若在中国,这种艺术形式便不叫说书,大多数人称为单人相声,或者现在流行说的脱口秀,栋笃笑。
日本的说书和中国的说书在表演方法上非常类似,同样是讲故事,故事中涉及多个人物,每个人物的性格都不相同。这个时候就需要说书人一人分饰几角,每个角色都要非常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观众才会知道,哦,这个角色是忠的,那个角色是奸的。说到底,说书人这么做都是为了让观众更加明白故事的内容,观众明白了,也更容易接受这个说书人。说书人的表演获得观众认可,他自然会出名。
粤语地区以前没有单人相声,在中国北方地区却早已存在,而我作为一个南方人,对于北方的表演艺术,自然是知之甚少。直到黄子华在90年表演第一场栋笃笑,人们才认识到,哦,原来还挺好看的。自此,黄子华被称为栋笃笑开山鼻祖,虽然他是从美国引进过来的,英文叫“stand-up comedy”。
栋笃笑有别于单口相声,栋笃笑更加讲求与观众互动。
有不少内地行家认为,栋笃笑其实就是单口相声,其表演形式看上去一模一样。但据我多年观看央视春晚的经验,相声只是表演者在台上演独角戏,完全不与观众互动,更别说加入一些肢体动作语言,至于好不好看,就要看观众在台下的反应。笑肯定是有人笑,不知道是真戳中笑点还是有人假装欣赏。
落语在表演形式方面类似单口相声,但表演内容却相差甚远。落语像讲故事,一个落语就是一个典故,类似于中国的成语故事。如猫之皿,品川心中等著名落语,看完之后不单令人发笑,有的还会发人深省,给人以启发。同样地,好多成语故事也能够给人一种启示,例如叶公好龙,望梅止渴,卧薪尝胆等著名成语故事。所以说日本落语在表演形式上似单口相声,表演内容似成语。
栋笃笑的发展比相声和落语更加多元化,更加创新。
形体表演大师詹瑞文开创了形体栋笃笑,光是听名字就晓得这不是简单的栋笃笑。本来表演者在台上光是用口表演,观众已经笑得乐呵呵。现在你手口并用,效果当然是妙不可言。再加上现在不止有粤语地区讲栋笃笑,上海有个周立波他看不下去,于是他创立了“海青派”,其实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在模仿栋笃笑。嘛,他讲得还算过得去,在电视上看过一点,也许我这个广东人很难明白上海话的笑点在哪里吧。
说书,落语,栋笃笑,无非是你说我笑,我说你笑,只要观众开心,你就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