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宗教的荒谬》的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宗教的荒谬》的观后感10篇

2018-08-13 03:08: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宗教的荒谬》的观后感10篇

  《宗教荒谬》是一部由拉里·查尔斯执导,比尔·马厄 / Steve Burg / Francis Collins主演的一部喜剧 / 纪录片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宗教的荒谬》观后感(一):因为荒谬,所以信仰

  “你相信世界上神的有鬼吗?”

  “当然不信!”

  “那晚上两点你敢一个人去公墓里散散步?”

  “不敢...”

  “你不是不相信有鬼么!”

  我坚定不移的相信进化论,不是任何宗教的信徒直觉到告诉我,宗教是人类的必须品,在没有合适的替代品出现以前,消灭它,我们只会加速灭亡。

  早期人类住在没有安全防护的山洞里,偶尔出现的黑影,外面凄厉声响,加之千奇百怪威力无比的自然现象。人类体会自己弱小,隐隐觉得自然界中似乎有一种隐秘强大力量。为了获得安全感人们开始动物图腾,通过献祭,膜拜,与之达成协议,获得庇佑。这种图腾慢慢的演化成神话传说,然后转变为各大宗教的领袖

  每一种宗教都有一套荒谬透顶的传说,这些故事大多是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的。通常,都要求自己的信徒无条件接受这一整套荒谬理论。比尔正是试图通过科学证据逻辑的推理来证明,这些宗教信仰的教义是多么荒谬,人们是多么愚蠢。其实我一直也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即便如此荒谬,却有无数人去信仰?”。如果一件事物完全有价值,又毫无道理,它会被自然淘汰掉的。没有被淘汰,却顽强的生存了下来,其生命力在哪里?

  首先,所有的宗教的核心教义都是抑恶扬善的。通过一个无所不在,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强大形象给作恶的人以威慑,给行善的人以庇佑。这个是除道德法律以外,维持社会良性运行有效滑剂。在困难时候相互帮扶,给孤苦的人以温暖。这些宗教提倡的行为虽然是通过什么转世,赎罪这样荒谬的借口,但的确对自己,对别人,对社会都有积极作用

  其次,宗教给人精神依靠。人类太弱小了,而且现代社会精神日益激烈。尤其在中国,无数的人在社会的底层每天挣扎,徘徊在自杀和杀人的边缘。那些绝症患者无家可归流浪汉,电子厂每天10多个小时青年夏天37度高温工地上的民工,各个政府门前躺着打滚的人....这是一个很多人欲哭无泪的社会。我们可以寄希望于国家民主法治健全,社会公正科技进步,民富国强。但我觉得即便是精神的鸦片,给他们以暂时的宽慰,让他们相信有一个强大无比的虚拟存在给他们一个精神依靠,不至于走向绝望。又有什么不好呢。

  再次,大自然神奇,神奇到我们无法理解地步。每个人都做梦,稀松平常,但为什么会做梦,梦的原理是什么,至今我们知之甚少。我一直都相信造化的神功,但并不认为这背后有一位人格化的神,用七天造就多样的生物。但在科学尚未萌芽的时代,我们需要一个解释,于是祖先假设这一切是一个万能的人创造的,消除他们的不安全感。个人认为通过这样的方式设立一个超级偶像,通过聆听他的召唤而使得我们获得力量,去探索未知的世界,帮困助贫,对他人没有损失,却可以给世界增添几分美好,又有什么错呢?牛顿探索宇宙不也是为了给上帝添加荣耀么?

  但宗教会产生很多的问题,第一个就是不同宗教间因为神的唯一性而产生的仇恨。各种战争人体炸弹,大屠杀都是以宗教的名义进行,叫“圣战”。未来的社会,如果实现宗教之间的和睦将是一个很艰巨但很异常重要的问题。我不了解宗教研究,或许这个问题需要专业人士解决。其次就是个别人以宗教名义进行的欺骗,很多人借宗教的理由大肆为自己敛财,什么为汽车开光、举办什么**小姐大赛,8888块一炷香,500块可以投胎到美国...此外,民众对宗教作用的误读误用。教堂成为罪恶清洁剂,寺庙成为用贡品交换心愿市场。以上这些这些才是应该排成纪录片曝光和批判东西!最后,政治对宗教的利用由来已久利弊皆有,其中机制过于复杂,我也不懂。

  综上,事物是辨证的,宗教本身就有荒谬成分,这些成分可以产生积极效果,也可以导致负面影响。比尔不应该手握着理性的大棒,用高傲姿态对别人的信仰猛烈责问。而他应该去曝光那些借宗教来揭露借宗教敛财的伪君子展现宗教屠杀的血腥,探讨如何避免不同宗教之间冲突提醒那些对宗教的误读误用,教导大家正确积极的看待宗教的作用;通过专业的分析,解释宗教如何被政治利用,实现其隐秘的洗脑和教化目的

  生活中也会遇到一些有信仰的人,他们大多友善,并没有把他们的理论强加给我,我也不会把我的想法强加给他们。你不需要去对他们大喊大叫进化论,问他们上帝是否能造出一块自己都举不起来的石头。何必呢,这个世界就你一个人聪明,别人都等着你去启蒙?如果一个癌症晚期的人相信死后会进天堂,可以跟自己的已故的亲人在一起过快乐生活,所以每天生活的很happy...你会傻里吧唧的去建议他看一看《宗教的荒谬》,发现第二天他吊死在家里?你看不惯麦当劳里的垃圾食品,你会跑进去大吵大骂,问他们害死了多少人,给国家增加了多少医疗负担,对每个人拿出一本科数据,指出顾客是多么的愚蠢?...稍微宽容适度理解,辨证看问题,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最后,两颗星是给比尔的批判精神、毅力勇气和小幽默...

  ---------------------------------

  :带了个自考班,发现自考教材看了,写出来的都成八股文了,首先其次再次,综上所述....

  《宗教的荒谬》观后感(二):就不能给别人不信的自由

  尽管刚开始看这片子的时候觉得BILL老是打乱别人说话很讨厌,可后来我明白了其实那些宗教人士说的还是老一套,BIll实在不想浪费时间听布道,因为他提出的怀疑基本上得不到任何正面回答

  关于宗教我思考过很多很基本矛盾来证明它的荒谬之处的,我最不明白的是为什么不给别人不信的权利(信者上天堂、不信者下地狱;穆斯林据说甚至不能退教等等),这些宗教里的神都是那么小气吗?毫无疑问,现在宗教其实已经作为一种控制文化不高缺乏思考能力的人的工具,为政治和金钱服务

  TW:片子中插入的一些文字画面很搞笑,不过最后结尾哪一段核爆太可怕了!

  还有留意字幕的最后

  In loving memory of Julie Maher (Bill Maher怀念母亲

  《宗教的荒谬》观后感(三):知道该怎样

  看了这部电影的人,或许都有个问题。为什么没谈及佛教?是因为地域遥远吗,还是其他。

  信仰是人活在世间的一棵稻草,但不是唯一。无谓的去信仰,或因经历感念而信仰,或者生命寄托,或者精神向往。但很多西方信教者,在刚到对世界有所涉猎的年纪,就被无条件的拉到教堂。我也很同意,很多时候,我们的命运原非自己所能决定,而是父母环境。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跳跃周围的泥沼,去到大森林,涉及遥远的高地

  在为达到某种意图完成目标任务,去征战,达成所谓“使命”,使自己不管杀戮与否,获益如何,“口念有词”,获得洪大广博力量。这种,信仰便成为一种工具,附庸。助兵举戈。当政治牵扯到宗教,这是非可悲的。政治含有私自的成分,被各自自私的能力所格局。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所有的分庭抗礼……猪多没好食,人多没好饭。虽然猪为争食也会咬伤对方。说猪堕落,猪不讲究是残羹冷炙还是美味佳肴,只要能吃饱。这就是人不如猪的地方

  凝望某载体哀伤的眼睑,高高撑起的双臂。你软了下来,投向怀抱。似乎无条件,虽然你不是很明白他为何哀伤(如果可以拯救)。应该是张开双臂同样拥抱他,而不是垂下双臂,备受拥抱。你是否对具有积极意义设想言论充满敬仰,不管是真是假。如果有心,你可以去侍奉辅裨,或诠护于心。这些需要你较沉稳理智和以往生活际遇产生而做各各思考。罗里八嗦,为什么要想这么多。因为你“不是一个人”,你的所想所为甚至会影响到身边的一颗树。

  虔诚与否的时候,你可以选择适当需求部分,就像你想晒几小时阳光就晒几小时。不需要钱来阻绊衡量交换。你信任某一言说理论主体戒训,【可以达到虔诚,但不会纯粹】。激进说法并不一定让任何事物快速改变。当一个体系达到一时无法轻易改变其本质,其中就含有这样或那样的谬误。虽然有时间洗涤,但人本身就有一种安于稳定心理需求。宗教也是这样。因为你必须进食,才能维系你的轿子不被快速腐蚀坍塌。这就是修行的重要性。私自胡乱的谈论某一信仰的先进性,就是对自己信仰的狂虔愚忠。卧在那神彩美好纹路之上而钦喜。走进理会的藩篱,是你误解思维。喝掉那阳光霞月,还要用欲念来煮酒。能使精诚致魂魄的唯有向自己讨问反省。请问你做到了吗,是否够坚持

  《宗教的荒谬》观后感(四):要反的不是宗教而是利用宗教作为手段统治利益,以及一些狂热并且盲目的“信徒”

  当我们说到基督的时候 ,或许会想起教规严格苛刻的天主教,想起13到19世纪的教皇设立的宗教裁判所。想起部分基督徒嘴上挂的“信者进天堂,不信者下地狱”

  基督教最令我感动一句话是,神爱世人。基督教宣扬无私的爱,德兰修女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并且德兰修女的仁爱之家总部是在印度的加尔各答,无私的付出自己的爱,所爱的对象并不限于基督教徒,而是需要爱的人。一位背包客去面试人爱之家的义工的时候,修女问他,你为什么要来当义工?义工回答,想要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这个时候修女对他说,不,是你需要我们的帮助。的确,最后背包客在仁爱之家学会了如果去爱。如果是这样,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去反对基督教?

  当我们说到伊斯兰教的时候,或许会想起塔利班武装组织,人肉炸弹的恐怖分子包裹头巾,社会地位地下的妇女,甚至于到现在还有地区少女实行割礼。

  其实伊斯兰教重视布施,并且经文规定收入的十分之一,在开斋节每个家庭成员穷人发放“开斋捐”,甚至免除穷人的债务。(我对伊斯兰教了解甚少,所以就不多说了)

  当我们说起佛教的时候,似乎没有前两个宗教问题这么凸显。但是在我接触过的“佛教徒”中,有不少人把不说僧过 ,奉为修行的至上真理,日本地震,说是轮回报应。

  佛教最大的教义是慈悲为怀,宣扬众生平等,善待生命。顿悟人生,思考生老病死。佛教本事无神论的,但是我们却在现实生活中看到逢神就拜,老和尚也拜。有求财的,求姻缘的,求子的,反正求各种各样的。所以我们遇到了各种名目的“与佛有缘”的香油钱,位于各个显眼位置功德箱,潜伏于大小寺庙的职业上班族假和尚尼姑,甚至于有“佛教徒”说,对于一个真正的佛教徒,只要他披着袈裟,哪怕明知道他是假的,也要维恭维敬,这是“佛教徒”奉行的至上修行真理?

  前段时间传出来的释永信丑闻,于是乎,奉行“不说僧过”的“佛教徒”便出来履行他的神圣职责,只要有人上传释永信的一切不利消息,就删删删,删不了也要跟帖,请提高素质,以至于还有人说你这样是犯了口业,你要回去抄XXX经书XXX遍方能抵制,南无阿尼陀佛,双掌合十。实在是让人哭笑不得

  《宗教的荒谬》观后感(五):结合影片,谈谈个人对宗教的感想

  身边有很多信仰基督教的好朋友,她们坚信自己所信仰的神,她们为人诚恳,友善,并且富于思考,但从类似我这样一个理性的旁观者来说,她们的所有这些思考都是在这信仰的前提下的,她们很少反问在现代人们看起来十分荒诞的问题(复活升天,与蛇讲话,6天创造天地万物,用5个饼两条鱼喂饱5000人等),当别人提出这些问题的时候,她们无法辩驳,她们就是相信,仅此而已便足矣,就像影片录制中那位肥仔一听到对信仰的怀疑便离场一样。我钦佩她们这种义无反顾信念,并且尊重之,但仅仅是在感性层面上。总是有朋友说在祷告的时候听到上帝给她的指示,我相信这个,从心理学角度看,这个是完全合理的,但我所相信的是那个指示其实就是自己对自己内心暗示,但她们不会这么想,她们认为这是上帝的声音。就像服了某种药,认定了一个主人一样,毫无怀疑。

  真正从理性的角度讲,个人认为宗教在理性的框架里就是荒诞的,毫无疑问。2000多年前一个人相信人可以和动物聊天、相信复活升天,这一点也不奇怪,但是2000年后的今天如果有人对此确信无疑,那么的确让人感到震惊,我认为她们并不是相信,而是愿意去相信,因为这种相信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并且还能得到精神上的财富,这种愿意超越了任何理性思维的反驳。“证明上帝的存在是件很难的事,但是证明上帝不存在则更难”,她们经常会引用这句话来作为辩解或者自己心里的安抚。但是理性的人会问:难道你会无中生有地去相信一个没有被证明的事实?那么这个世界上什么事是我们不信的?当然,信仰是个人的,是自己的。我非常赞同这句话,并且我尊重别人的信仰,因为和朋友之间的交流并不只在信仰的框架下,如今我也很少去对她们的信仰提出反驳性的质问,因为信仰不适合在理性的框架下讨论。回到影片,我想导演和主角最终要表达的是宗教对人类的摧残,宗教是一种不经思考的美德,冠以上帝的名义来进行种种毫无人道的杀戮,这才是作者最终要批判的,而之前的种种质问则是提醒人们两个字“怀疑”。宗教信仰是一种没必要去做过多理性讨论的东西,讨论得越多就会觉得这种讨论越没有意义,正如之前所说,信仰是自己的,你可以带着这种信仰创造人生的辉煌并且感谢上帝,这是一种人身自由,或者更确切的是一种心理上的自由,无神论者可以展现出对宗教信仰者的尊重,宗教信仰者也有必要尊重你们眼中所谓没有“信仰”者,毕竟并不是宗教才是信仰,无神和严谨的科学也是信仰。因此千万不要有这种心理和行为上的习惯,就是“信者上天堂,不信这下地狱”,这是一种极其卑微的尊严感,也不要总是把“上帝会怜悯你们这些不信者“挂在嘴边,这甚至是一种侮辱行为。

  《宗教的荒谬》观后感(六):所谓科学真理,在他们眼里也是本圣经

  出国留学的第一个中秋节,不信教的室友拽着不信教的我去华人教会吃免费月饼。月饼当然也不是白吃的,开始是大家一起唱歌,用中文唱着“阿!耶和华。。。”,这使得我想起30多年前那场又狂热又血腥的个人崇拜。唱完歌了,一个姐妹上台分享她的心得,中心思想是她感到了上帝的存在,其中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有一天她正要推孩子出一个楼,突然下起了雨,她就一直在心里向上帝祈祷,当她穿过走廊到门口的时候,雨就停了,她感激上帝的照顾。。。我当时坐在那里,在一群听得热泪盈眶的人中间,感觉背后冒出嗖嗖冷气。是我不明白,还是这世界变化太快?接着牧师用中文布道,也就是讲一个圣经故事,自然是为了说明一个什么道理,但恕我愚钝,没有想明白这故事怎么就和那道理联了姻。布道完毕,分小组讨论,我们分到的那一组大概10多人,基本上是过来读博士的研究生,虽然我不知道大家的专业都是什么,但是我肯定没有一个人是读神学专业的。讨论开始,有一个新来的男生极其细密地说起了自己初到异国他乡的思家之情孤独之感,听得我起了一身密密麻麻结结实实的鸡皮疙瘩,接着又有人说到如何感受到了上帝的存在。最后。。。我终于分上了四分之一块月饼,并赶紧逃离了现场。

  美国中部的一些州的确保守,甚至有人向政府上书不教进化论而改教上帝造人论,在这种环境耳濡目染下成长起来的美国人,若信宗教,想必是诚心诚意的。而另外一些人,与其说是信教,或许只是寻求他人的陪伴,没有那么多娱乐,那就去教堂”派对”吧。在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地方,信徒的比例很可能比在生活丰富的城市里要高得多。

  言归这部片子,太讽刺太有趣了,虽然偏激——就像狂热的宗教信徒一样偏激。宗教远非科学,如果把它当成科学,多问一个问题,就能漏洞百出。情理情理,宗教不是讲理的,而是讲“情”的,强调的是感情和信念,基督教说的“凡事相信,凡事忍耐”就好比一些伦理励志书上教给人的那样,只是解释的原因不同罢了。说这部片子偏激,是因为它把宗教里的那些“糟粕”都集中表现了,但是宗教教导人们善良美好的那一面却几乎没有展现。

  刚来美国的时候,在路边看到山达基的“压力测试”(http://baike.baidu.com/view/1114510.htm),我心里不屑地说美国还真是民主,这不是邪教嘛。现在,我只想说,如果人家没有拉着你入教,你也不必试图说服人家相信科学。那些科学真理,在他们眼里,只不过是另一种圣经。不管是宗教的宗教,还是科学的宗教,可以尽情质疑,但也要尊重别人的选择。不管一个人出发点多么好,立场多么正确,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别人,都未必是合适的。

  话说任何事物的存在都得有个“天敌”,科学和宗教这对冤家,谁也少不了谁。一个光有解释得通的科学,而没有说不清的理论和信仰的社会,就算可以进步,想必也是乏味的。

  《宗教的荒谬》观后感(七):《神和无神》

  《神和无神》

  先从热门的说起,比如:民间地震预报!

  这里借用@瓦巴杰克 的精彩文字:

  它是最有意思的,没什么科学依据,和跳大神的差不多,但是就有很多人相信,这是智商问题,在我眼里,这种行为偶尔会蒙对,概率基本就和掷硬币的猩猩差不多。其实类似的行为都有一个规律——每次出现大的地震,总有几个民间地震预测者的所谓“预测”被翻出来炒作,以此证明他们的预测有多准多准,个中道理并不复杂,你可以这么设想:哪天我心血来潮,写100本书,每本书讲述一种地球毁灭的方式,其中充斥了大量可以自圆其说的“理论”,万一哪天地球真的毁灭了,我又恰好蒙对了其中的一种,那我就是真正的“先知”,这就是所谓的“存活者偏差”,一般人只要经过专门的“训练”,基本都可以成为这样的人。

  说完地动仪,我们回到本文要说的GOD!

  有神论,虽然统一信奉一个东西,但也千奇百怪!比如科学宗教派(Scientology)。

  科学教是50年代中期建立的一个邪教组织,总部在美国,其分支遍及欧美和南非,机构严密,信徒号称800万之众。

  科学教的创立者拉斐特·罗纳德·哈伯德1911年出生在美国内比亚斯加的蒂尔登。据说,他12岁来从家乡到华盛顿时,遇上了海军军官汤普森,此人曾经在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手下从事研究。受汤普森的影响,哈伯德对精神分析学很感兴趣,并认为在这个领域内还有许多问题难以解答。年轻时,他的经历十分丰富,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旅行,16岁时还到过中国,接触了不少东方哲学。1929年,他进入华盛顿大学工程系学习,曾经离开大学两次去加勒比海探险,参加西印度矿物调查,在这个过程中对当地的伦理道德也进行了一番考察。从30年代到40年代,哈伯德写作了很多小说,尤以科幻小说出名。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哈伯德参加了海军部队。显然,战争对他的心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1947年10月,美国退伍兵管理局曾收到他的一封信,因为"抑郁和自杀倾向"请求管理局提供心理治疗。解决自身的问题,这似乎也可以解释他后来写了关于精神方面的文章。

  哈伯德正是利用了精神科学在美国的发展,在1955年7月在华盛顿宣布科学教的成立,堂而皇之地登上舞台。

  它主张人的本质为“精神个体”,拥有无限能力并且灵魂不死。BBC记者约翰-斯威尼曾调查后指出,该教派涉嫌使用精神控制手段,以各种名目敛 财并使学员与家人切断联络,它还擅长封杀反对意见,涉嫌派出多人跟踪及滋扰“不同意见”者,从各方面看都属邪教。

  那这个就是疯狂了吗?或许再看看倡导一夫多妻制的摩门教(Mormonism)吧!它全称为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The Church of Jesus Christ of Latter-Day Saints)。

  它覆盖全球超过176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性基督教会。总部位于美国犹他州盐湖城。国家教会协会组织在其2011年美国和加拿大年册中认定其为全美第四大教会,拥有全球教会成员人数超过1400多万,其中美国本土成员人数600多万人,约占总数的43%。

  教会成立于1830年4月6日,由当时24岁的约瑟·史密斯(Joseph Smith Jr.)在美国纽约州组建。

  史密斯称其于14岁1820年春在小树林中做祷告后见父与子(神和耶稣)显现的异象。1823年9月21日,天使摩罗乃在同一晚向其显现三次,告知其关于埋藏在克莫拉丘(Hill Cumorah)丘顶的记载着美洲大陆1000多年文明(主前600年至主后421年)的金页片。4年后,21岁初婚的史密斯于1827年9月22日获得金页片,开始翻译,并于1830年3月26日出版。

  金页片,上有先知摩门所书古埃及文。1830年他宣称凭神启将其译为英文出版,即《摩门经》。他的几名同伴表示曾亲见金片与天使,后常称见到异象,得到神启。

  《摩门经》说上帝来自外太空某星球,而几千年前有以色列先知利希之子尼菲带领一个犹太人支派尼菲人迁居美洲,于是有了印第安人吧!

  教徒吗,8岁可以洗礼了,以后须交纳收入的十分之一作教会经费,每人自费传教两年。

  当时被其他众教会认为属于异端,于是教众受到迫害,由于迫害和期于建立锡安(Zion)社会,教会和圣徒向当时的美国西部国界迁移,总部先后在1831年迁至俄亥俄州(Ohio),在1838年至密苏里州(Missouri), 然后在1839年迁至伊利诺州(Illinois)。最后连创立者史密斯也被枪杀了!

  摩门教认为耶稣是亚当与马利亚所生。

  但,摩门教的人若稍微有一点历史的观念,也该知道亚当(约于主前四千年)与马利亚不可能结婚,除非他们真的将亚当看为神,至今仍活着。

  摩门算极端?在荷兰还有拜大麻教呢!在美国,自称为耶稣重生或者iJesus二代的还少吗?

  总之,在各类教派中,布道者津津乐道的大多为诸如“钉死于十字架上-三天后复活;处女所生;亚当与夏娃......”并宣称唯一,且证据确凿!

  其实,古埃及文明和其神话早于犹太教就更早与基督教,埃及文明和文化对犹太教的影响是很深的,作为犹太教的分支的基督教根源受到犹太教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其也必然受到古埃及文明和其神话是不奇怪的。随着近代考古学的不断进步和文化的更发达国际化,基督教本源的神奇故事的真实来源越来越变的清晰的摆在人们面前。也是西方从知识阶层越来越脱离基督教的原因。

  “三天后复活”等神迹就是典例!

  物理学之热力学第二定律告诉我们,万物的自然变化现象,全部都是越变越坏,越变越旧的。宇宙之中,没有一样事物是例外的。

  《新约》从来就没有过希伯来语版本,其创作完全是在当时的世界文化中心亚历山大由当地的埃及人完成的(希腊文是当时埃及的官方文字)。

  《新约》在埃及被创作出来且大量抄袭了古埃及的宗教文化,其风格和犹太人的《旧约》完全不同。我们来看看古埃及的三位一体神-奥西里斯、荷鲁斯神、伊西斯:奥西里斯是父亲,一次宴会上被陷害死,尸体后被(古埃及圣母)伊西斯找到,并使之复活。复活后的奥西里斯主持对所有死人的审判。伊西斯是母亲,传说她伏在奥西里斯尸体之上痛哭,与其体内的生命力相结合,结果感应怀孕而生荷鲁斯。圣子荷鲁斯,于12月25日出生,由处女伊西斯所生。他出生的时候,在东方有一颗星,有三个国王追随这一颗星找到救世主并给他带来礼物。在12岁的时候,他成为神童式的导师,在30岁的时候他由一个叫埃纳普(Anup)施洗礼,然后开始传教。荷鲁斯有12门徒,与他一道游历。做了一些神奇的事情:为生病者救治、在水面上行走等。荷鲁斯有许多名字,例如有“真理”,有“光明”,有“神之受膏子”,“善良的牧羊人”、“上帝的羔羊”等。在被提丰(Typhoon)出卖之后,荷鲁斯被钉死在十字架上,被埋葬3天后升天。博学的读者或许会知道,世界上类似例子不止耶稣和荷鲁斯,再比如:菲利吉亚(Phyrigia)的阿提斯(Attis),在12月25日由处女娜娜(Nana)所生,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下葬三天后复活升天。印度的奎师那(Krishna)由处女黛娃克伊(Devaki)所生,当他出生时东方有一颗星,与其门徒一起也做了神奇的事情,死后也复活。

  不仅如此,基督教里上帝“创世纪”的故事,审判日理论,阿门的称呼,祷告词的风格都源于埃及神话。

  说了有神论,那无神论就是万物正统?

  广义上讲,无神论是不相信一切鬼神或灵魂的存在的思想的总和;狭义上,无神论指认为鬼神不存在的思想。

  但一些无神论者可能相信诸如占星术、缘分等伪科学。无神论经常同反神论(或反有神论)相混淆,前者是拒绝相信有神论,而后者是直接明确反对有神论。

  否定神、鬼迷信和宗教神学的理论,是一种认为神或灵魂是不存在的哲学思想。历史上的无神论一般都提倡理性和科学,反对信仰主义和蒙昧主义,反对传统宗教的精神束缚,讴歌人的尊严和自由,与“启蒙思想”具有类似的性质和意义。

  不过,请注意啊,一般说来,唯物主义者同时也是无神论者,无神论者常常是“自由思想家”的同义语。

  ----看完这句话,您是否该笑一下呢?太多的自称唯物主义的者们,创造的人间真神,还少吗?

  因此,或许可以认同这种解释:

  在西方国家,“无神论”一般都指“一种认为根本没有超自然力量存在的理论”;而在中国大陆,一般的无神论者其实只是不可知论者。在西方人来讲,不可知论者只是“没有宗教信仰”。

  但是不可知论这个弱无神论定义,恰恰指向T.H.赫胥黎,看看百度吧

  其实,挺愿意相信这个指向的,因为只有这类解释指向后,我们才可以明白为何无神论帽子下,积极造神的运动流程!

  好吧,算那些无神论者赢了!

  那去除了有神论后,人类作为一个群体性生物,他们在现代工业化条件下,用什么管道释放多余的荷尔蒙呢?

  似乎华尔街是个好地方,每隔几年创造出新型衍生品,大量复制代码和数据结构重塑模型,然后将模型直接多元多次方几何重构!

  “嘭!”-----诞生一个全新金融产品!

  “嘭!”-----诞生一个全新理财产品!

  “嘭!”-----诞生一个全新次贷产品!

  “嘭!”-----诞生一个全新保险产品!

  这似乎不错!真的,而三位一体完全可以由“银行家+投行家+交易大师”重组一下!

  至于其他神迹,我们身边也从来不缺乏,就不必劳动大洋那边费心了!

  ok,胡说八道一番,其实就是这部美国纪录片《宗教的荒谬 Religulous (2008)》

  由美国电影明星兼脱口秀主持人比尔•马赫(Bill Maher)作为诘难者,携摄制组走访了天主教、基督教、摩门教、科学教派、拜大麻教、犹太、穆斯林等不同信仰宗教的圣地和代表人物,援引被采访宗教的教义和掌故对受访者进行“责难”与“攻击”,通过一场场机智狡黠的交锋,隐藏在宗教外衣后面的私欲和荒谬被慢慢揭露出来。

  影片借比尔之口阐述了当下各种宗教所存在的荒诞和误区,以及由此引发的难以挽回的恶果……

  “信仰,是一种不需要思考的美德” 人类有更多现实的任务,需要去完成!

  《宗教的荒谬》观后感(八):态度问题

  作为一个暂无宗教信仰的同学,又见识过各个大众教派的疯狂和小众教派的荒唐,我当时看本片时笑得可带劲了,觉得比尔说得真是犀利,有一种终于有个小孩戳穿了“皇帝的新衣”的痛快感。要搁在当时一定给五星没话说。但在大学的这学期里听了些好老师的课,于是现在不太喜欢该脱口秀主持人戏谑挖苦与全盘否定的态度。宗教里有很多智慧与有意味的东西,各种宗教的形成也有复杂的因素,况且至少应该尊重别人的信仰,尤其是当比尔面对几名普通基督教信徒的时候用那种语气谈论别人的信仰,在他眼里也许他自己是“知道的人”他们是“不知道的人”、他的认识水平是在他们之上的,但在我眼里,那几个微笑着和他讨论并最后帮他祈祷的人要比他有风度的多。

  做一个方舟子式的唯科学主义者并不是多么值得骄傲和正气凛然的事,其狭隘程度甚至堪比一名狂热的某教派传教士。当然,现在我仍然能理解比尔的出发点,在他的追问下某些宗教头目的嘴脸我也一样觉得可笑,在他的分析下那些针对宗教的人为利用与狂热我也一样觉得荒谬,他的表达的确精彩,有迈克尔摩尔式的引导力与煽动力。我并不是要否定本片的价值,只是现在的我觉得理智与包容才是应有的态度。在这个多元的时代每个人(这里体现为无论是宗教人士还是非宗教人士)都没有意识形态上专断的权利,而要同时维持多元与和平,所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尊重并试着理解他人。

  《宗教的荒谬》观后感(九):Doubt

  为什么只有2个选项,要么是A - 信仰,要么是B - 反对。我会选C,C是什么?我也不太清楚,但起码我知道A和B都不是我会选的,选A和B的头脑都有问题(要么是借着反对异教徒的幌子屠杀人,要么是借着反对封建迷信的幌子做些苟且之事),所以我选C。

  .S.: 不要去扯自己是无神论者之类的。如同你和唯物主义者说自己既不是唯物主义又不是唯心主义一样。事情原本就没有所谓的中立,一旦你入局了,要么是赞成,要么是反对。弃权?那是你还没入境,或者是另一种形式的赞同或反对罢了。

  那我的立场到底是什么?C。不可知论者?当然不是滑稽扯淡的不可知论者,是C,看清楚了。

  《宗教的荒谬》观后感(十):屁股大的优势

  http://axinlove.com/2009/03/religulous/

  《Religulous[宗教的荒谬]》屁股大的优势

  y @xinl.ve 090313

  一个没有信仰的人,向你解释宗教是什么,告诉你应该有什么样的态度去看待宗教,以及宗教/信仰在现实中的作用—-《Religulous[宗教的荒谬]》好似也在说教。主持人Bill Maher开篇就表示了他并没有任何信仰,他对于宗教的了解来自于报纸、电视的新闻,部分电影的片断和手里的一本圣经,于是开始了他像对抗大风车一样的对抗整个宗教的世界,用他伶俐的口齿、预先准备的资料和达尔文教给他的自然科学知识。

  Documentary用一个介入影像的主持人去表达观点,看似并不正统—-因为不够客观。被看作导演、制片一伙的主持人Bill Maher,进而会被以为他的观点代表了本片幕后人员的观点,对待宗教的态度是嘲讽和调笑。Documentary变成了某种态度的展示?想到这里,我就很乐。《Religulous》讲述宗教的方式变成在比谁的屁股大—-谁拿到了发言权,谁就能扯着嗓子喊:“根本没有圣诞老人!!!圣诞树下的礼物是昨天你爹娘塞进袜子里的!!!”

  《The Painted Veil[面纱]》里修道院的修女救治儿童,目的是为了传教。《Doubt[疑虑]》里的神父和本片里的某个报纸标题“xxx Abuse”一样,神职人员可能猥亵儿童。《Gran Torino[老爷车]》的娃娃脸神父除了坚持,并不能提供安全感和解决问题的办法。《Religulous》扯着和平、科学和现实危机的虎皮,借由电视采访,又捅了宗教信仰自由一刀子。

  回到电影本身,《Religulous》的表现方式,很像对话,很像旅行,也很像教育片。可怜的受访者,某一句话后就被打枪(立马接上后期剪辑的视频或资料),或者煞有介事地愚蠢自封为耶稣的后人,被Bill Maher追逼到角落里,或者某些美国的村妇彪出“信者上天堂,不信者下地狱”,被镜头后的人阴暗地嘲笑一下。

  对于信仰或宗教的态度?听听Truckers Chapel里神父的总结:we may voice our opinions and hear others。

  靠比较话语权的屁股,谁大谁有优势?若不把Bill Maher的态度当作本Documentary的客观记录之一,《Religulous》的眼界就非常小了。那结局是,若我们不能信仰宗教,那只能信仰主义了,等到共产主义实现的时候,我们去领自己微薄的退休金吧。但若把Bill Maher的存在,当作本片的客观记录一部分,那电影还是很有趣的。真正有了Religulous=Religious+Ridiculous的趣味。

  ——————–

  gomorra

  Religulous.DVDRip.XviD-SAPHiR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