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彼得调频》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彼得调频》经典观后感10篇

2018-08-18 03:07: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彼得调频》经典观后感10篇

  《彼得调频》是一部由Oksana Bychkova执导,Yekaterina Fedulova / Yevgeni Tsyganov主演的一部喜剧 / 剧情 / 爱情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彼得调频》观后感(一):按另一种方式生活可能

  暖暖湿湿的风吹过来,阳光松软,平底鞋,短风衣女人倚在桥上看河水。这是我最向往气候天气,像走廊里蔓延的高二下午的春天突然有点想去圣彼得堡了,可惜夏天短暂。 电影就是一个简单故事,俄语B2考试时候 看的是这个片段,我考试前没有看过这部影片,看完片段后,主考官问我,你觉得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我说,他们会相遇,相识,相爱,结婚。主考官问,他们怎么相遇?我说,男主会不惜任何代价找到他。主考官吃惊地一笑。看完电影,我为自己回答羞愧。 为什么要那么努力那么牵强,爱情、事业,本来该和圣彼得堡夏天的气温一样,暖暖软软凉凉,不厚不薄,站在桥上看桥,走在街上看街。为什么要牵强,为什么一定要相遇 要热烈的相爱?我们何必渴望热烈?心无旁骛地爱圣彼得堡,爱圣彼得堡的夏天,也可以过一生

  我开始反省,正因为自己对生活太多要求,才会觉得被束缚人生,几十年,没有那么多一定 必须 结婚 婚宴 离别 作息,这些词都太“重”了,太“向下”。在现代舞课上,老师动作品质轻重两种,轻 多向上,会引导愉快,重 多向下,引导负面情绪。我不知道这样类比对不对,可我就是想说,Маша Максим 活得很轻,像舞蹈课我们用来体验“轻”的纱巾,每一次抛弃 形状不同,而Маша 的未婚夫活得很重,他向下向下。很难说Маша 真的不爱他,她只是不能 “просто не могу" 不是不想 不乐意 不渴望,竟然是不能。

  只是个电影,我知道,现实中如果真的有Маша Максим,未必会这么晚相遇。Маша和未婚夫分开后,也不会只哭了一天。Максим也许真的会载满失望飞往德国。电影只是突然提醒我,警醒我,还有用另一种方式生活的可能。

  至于他们会相遇吗,像我最初设想的那样 相爱 结婚吗。相遇就一定要相爱吗,别再按照一个轨迹原地打转了。

  《彼得调频》观后感(二):Что такое жизнь: равнина или гора?

  В Китае есть стихи: Кто приехал с горы, с озера, с моря, но ограничивается сутками, кухней и любовью? Эти стихи отображает что, свободная душа проиграла мечту, но выиграла обычную жизнь.

  Мне интересно что, такая жизнь и идеальная жизнь существует или нет?

  В этом фильме режиссер дает ответ. Идеальная жизнь есть, но для каждого она разная.

  Главные герои Максим и Маша они свободные души. Маша веселая и симпатичная девушка. Профессия диджей приносит ей возможность общаться с разными слушателями. Поэтому ей никогда не скучно. Я думаю, что Маша любила Костю, но действительно она больше любит свободу. Представьте себе, что после свадьбы она будет женой Кости. Костя успешный бизнесмен. Мало времени он уходит на Машу. После рождения ребенка, ей обязательно уволиться и поставить центр жизни в семье, в ребенке, в муже. Это нормально для многой женщины, но для Маши, этой свободной души, тогда семья как тюрьма и жизнь как ад. Ей нужен тот, кто тоже свободная душа и может с ней разделить радости и печали.

  В то время как Маша обдумывает о будущем, Максим появляется.

  Максим - другая свободная душа. Надоела неизменная жизнь. Будет работать в Германии как архитектор - надежная профессия. Перед ним блестящее будущее. Но после того, как он нашел мобильник Маши, план упал. Максим проиграл мечту но выиграл любовь Маши.

  В любви парня и девушки одна сторона нужна уступить. Максим - тот человек уступает.

  Их выборы о жизни разные, но для них эти выборы лучшие.

  Несмотря на равнину или гору, если эту жизнь люблю, я за ней последую.

  《彼得调频》观后感(三):因此爱上彼得堡

  不知道为什么特别特别地喜欢这部电影

  情节也很简单

  总共只有3天时

  因为这部电影爱上了彼得堡

  温暖阳光下老旧的房子屋顶

  宁静晨光 微曦的白夜

  夜晚波光粼粼的涅瓦河水

  Максим骑自行车穿行过的大街小巷

  整部电影都是明亮温暖的色调

  房子都是朴实敦厚大地色系

  即使夜晚 也是清明透彻的暗蓝天空

  导演很喜欢用频闪的镜头

  悠闲自在的各色人群

  形形色色建筑

  变幻的街景

  整部电影里

  白天时候 房子是主角

  出现频率最多的一幢房子

  是马克西姆坐在桥上看的那座房子

  那座房子的画像也挂在玛莎的直播间里

  而晚上的时候 水和桥就是主角

  玛莎披着毯子坐在窗边挂电话

  下边河里波光盈盈的水纹映在墙壁

  马克西姆坐在桥上

  遂蓝遂蓝的水波在河里荡漾

  女主角Маша并不是标准的俄罗斯美女

  没有惊艳漂亮

  个子不高 有点瘦小

  喜欢戴帽子 像只兔子

  男主角也不算特别帅

  一直穿件蓝色外套

  电影分两条线

  男女主人公都要急促地奔走

  仿佛冥冥间 就是为了彼此的邂逅

  为了斑马线前的两相凝视

  为了地铁电梯里的回头注视

  为了雨后桥上的不断回头

  Маша面对Костя

  一直有种莫名的骄躁

  在结婚的事情上一直很犹豫

  就像Максим

  一直对要不要去柏林犹豫不决

  最后的最后

  Маша和Максим都按自己心底最深处的愿望

  做出了选择

  Маша不爱自己的未婚夫Костя了

  就毅然地放弃了优厚的生活条件

  而Максим最后也没有离开自己心爱的彼得堡

  有时候想

  最后男女主人公会在一起么

  毕竟Маша的未婚夫Костя可以给她提供

  明亮宽敞的跃层房子

  凯迪拉克的婚车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而Максим住的是从窗户跨出去就是屋顶的昏暗阁楼

  骑着破旧的自行车穿行在大街小巷

  看到Максим和他的朋友楼顶上放飞白色风筝

  Маша在窗边挂电话时 旁边夜晚的桥和水

  Маша在自己楼下摇着吱吱响的铁栅门

  加上后边加配的音乐

  画面美好到让我想哭

  总之

  这部电影

  大爱

  :几个零散配角

  那个假装算不过来账的阿婆还真搞笑

  那个要跟Маша sex的男人

  穿的文化衫居然是带汉语的

  阿拉山口

  ⊙﹏⊙b汗一个

  拘留Максим的少校

  用其他书皮包色情杂志

  还被将军看见了

  俄罗斯女人还真开放

  Маша也是抽烟的

  Максим在监狱里和狱友聊天

  狱友说他有个女学生

  不抽烟不喝酒

  Максим还要问 她是不是有毛病

  《彼得调频》观后感(四):有缘自会相遇 幸福永远不会缺席

  自己总是对俄语没有什么信心,在课上也是觉得无比难受。但就是因为那么一瞥,便爱上了这部电影。

  十分搞笑的剧情,男女主颜值也很高。他们同样也都是有梦想的人。因为勇于追随自己的内心,所以选择留下。因为知道自己想嫁的人不是他,所以选择诚实。男女主一次次的错过着实很虐人,手机落入涅瓦河的时候我的心亦随之漏了一拍。但命运总会让有缘的人重逢,不是么?

  剧情一定程度上与《С лёгким паром 》很像。但结局上我认为这部电影略胜一筹。它赋予观众以无限想象同时,导演都入镜了(真的很强势啊!)。

  圣彼得堡。嗯,是个很浪漫城市呢。这不禁让我越发期待今年六月新上映的《Петербург только по любви 》了。

  《彼得调频》观后感(五):圣彼得堡真美

  《Питер FM》这部电影,说实话,这片子比《向左走,向右走》拍的好多了。画面很美,音乐很美,意境很美,一切都美。

  只不过是个平常的再不能平常的爱情故事,可能是因为彼得堡,因为它的魅力,所以,这部电影才能如此出彩。

  喜欢masha在睡不着的夜里,裹着毛毯坐在窗边的画面,想起了921的那扇窗户。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想起这扇窗户。其实那屋子一点也不好,对着大马路,吵死了。唯一的好处,可以趴在窗口,看来往的行人,经常可以看到熟悉身影印象最深的是那副《十面埋伏》的巨大广告,和地铁站的一些灯光。后来边上建起了那座大厦,就挡住了我的视线,再无风景可言。

  扯远了。《Питер FM》是2006年夏天的某个下午,在小吴的房间里看的。看之前就有人告诉我,这部号称是俄罗斯版本的《向左走,向右走》。对这个评价倒是不以为然,毕竟我对《向左走,向右走》这个电影没什么特别的印象。看了之后,才发觉《Питер FM》这部电影真的很好看。怎么说呢。原本直觉得会打动我的都是那种让人看了会苦思冥想,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很多,都是些琢磨不透的问题诸如此类的电影。这些电影,探索的都是些人性中的弱点,最本质的弱点,人似乎是最脆弱,但又最残忍动物。或许艺术手段可以在短短几十分钟内将一个人的一生浓缩在眼前,一切的矛盾,一切的美丑,在眼前罗列出来。在最短的时间内,甚至可以去猜想,在虚构情节中,每个人不同的感受表现。或许这就是电影的魅力所在。可是这部电影,就是很简单的一个故事,甚至挺俗套的一个情节,或许只是适合我现在这种浮躁不安心情吧!

  又扯远了。任何浪漫的爱情,都不会只与两个人有关世界很大,而我们都太渺小,人与人之间总是有着千丝万缕关联。一切的爱情故事中,总会有第三者,第四者的出现,毕竟有时爱情的开始与结束都是毫无准备的。无论是自己是第三者,还是被第三者破坏了,无论是自己变心了,还是对方变心了,都无需太过在意,毕竟爱情不是能掌控的,只要问心无愧就好。

  不再扯了。喜欢masha,毕竟她敢真实地面自己的感情,毕竟爱情不等同于同情,谁都不要接受怜悯的爱。骗得了别人,骗不了自己的心,即使骗得了一时,也骗不了一辈子。

  最关键的一点是:圣彼得堡真美!

  《彼得调频》观后感(六):公共空间中的创意新贵

  反正不是严肃影评,考据和思考都懒了。对下面提出的现象,我并不能给出满意的解释;对下面提出的问题,我并不能给出圆满的答案。

  这是一个发生在大城市中的当代爱情故事,男女主角都属于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阶层——创意阶层,而且是创意阶层中的核心。女主角是一位电台播音员,男主角从前是一位体力劳动者(铺沥青),经过自己的努力成长为一名获奖设计师,拿着德国来的合同准备好迎接新生活。

  马克西姆的设计师职业体现最明确的是影片刚一开始的镜头,随后的剧情中却没有太多表现他职业的镜头,不像个优秀设计师倒像落魄的社会青年。他用一瓶酒的贿赂告别自己原有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却还被人逼着退房子。不像玛莎的工作,在片中被反复交代——天气预报、点歌、解答心理问题,主持各种节目。在玛莎和马克西姆共同的场景中,玛莎总是处于强势一方的。先挂电话的总是她;第一次约见被放鸽子,最后马克西姆沿着电梯向下走,玛莎向上走;第二次没见到,玛莎在地下通道出口张望,马克西姆在地下通道底下接受盘查;直到后来两人“盈盈一水间,天涯共此时”的敞开心扉,玛莎在楼上,马克西姆在河对面的岸上,还是比她矮一块;就连玛莎闺蜜的崇拜者对她的追求都是从窗户爬上来,一定是以一个“矮一块”的形象站在女方面前。导演把女性表现得自由、潇洒、高于男性,这很有趣。到了后来玛莎对着电话哭泣,二人的地位渐趋平等,也开始有马克西姆先挂的电话了。

  从事“文化产业”的创意阶层是现代社会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的工作不跟着既定的计划按部就班,而是不停地需要新想法,新变化,有很强的自主性。这点在玛莎和上司的斗智斗勇中表现得再明显不过了。创意阶层有很强的流动性,他们认同于自己的职业而非企业或地域,所以马克西姆一开始拿了德国的合同要走。一个地区想要吸引创意阶层有三个要素(参见《创意新贵》,理查•福罗里达),可以通俗化为科技(工作机会,人往高处走)、人才(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宽容(丰富多彩的生活可能,开放的社会心态等等)。玛莎的未婚夫在宽容问题上一出场就犯了严重的错误:他要求自主性这么强的未婚妻,连帽子、口红、穿着都要依着他的喜好。道不同不相为谋,互相排斥的阶级之间的婚姻必然是失败的。玛莎在床上对他说“我认识你都一辈子了”,意思是她不能容忍在毫无变化的单调生活中面对一个永远没有惊喜的人过一辈子,这话未婚夫不懂,所以他的结局从一开始就已注定。窗外的电焊作为分手的背景真是精彩。

  而玛莎和马克西姆却门当户对,说句瞎话(女朋友——未婚夫)点支烟都能到一块儿去。而且这俩人职业的联系还不仅仅都是创意阶层这么简单。电台播音员是“公共空间的建设者”。公共空间是市民社会的产物,人们在拥有私人财产之后走入公共空间企图影响社会,网络、电视、广播、论坛等等都是公共空间。玛莎还小小地利用了一把自己的影响力把马克西姆从监狱里捞了出来——这说明玛莎已经有了使用自己力量的自觉,再加上和领导不合(“这是色情”),说明她还有坚守自己思想的自觉。可惜她还没有使用自己的力量传播先进思想的自觉,不过作为一部爱情片还能要求什么呢。玛莎是公共空间的建设者,马克西姆干脆就是个建筑设计师,没有展示他的作品,电话中的他向玛莎讲述着彼得堡的建筑。建设者——设计者、欣赏者,他俩的职业实在没法再般配了。

  有联系也有区别,玛莎的职业使用的是自己的声音(属于时间的),而设计师的建筑作品是属于空间的。虽然本片总的时空安排是很传统的,但若干小细节很有新意。比如在两位主角之间切换场景常用收音机换台的嘈杂声音结合上眼前飞速驶过的建筑群,好像观众自己动手像调收音机一样在选择继续观看谁的故事。除了这“配音的空间转换”外,还有一处,马克西姆喜欢的姑娘告诉他自己要结婚了,她走后马克西姆躺在床上关灯,同时音乐也戛然而止。列举这种小细节有些琐碎了,就此打住。

  公共空间这个概念不算新兴,但本片中却加入了时代的特色。如果要举出本片中最重要的叙事道具,那一定是玛莎的手机了。手机和网络使陌生人有了交流的可能,也使人与人之间变得孤立起来。人与人的交流不再需要表情,不再需要面对面了,刚刚和你互诉衷肠的人当面却形同陌路。从前一村人都知根知底,如今连邻居姓什么都不知道。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远了,心理距离还能近么?物理距离近了,心理距离会不会反而远了?心理距离近了,怎么在滚滚人流中拉近物理距离?体会这些微妙的情感,恐怕只有去观看影片本身了。在影片的结尾,马克西姆出于被迫拨通了彼得调频的热线,让这个故事进入了公共空间,这个设置煞是精彩,和开头广播中对马克西姆的祝贺(由公共空间引入主角的故事背景)成为一组有趣的对照。插话:三星的广告好夸张,下雨顶箱子那段让我无语得很开心。

  故事选择圣彼得堡作为自己的背景,而且把“彼得”放在片名里,选择这座如此有意味的城市一定有其政治意义。一个简单的解释是导演想“去政治化”,理由是圣彼得堡城市名称的变化。但由于俄罗斯民族的历史不了解,我不敢确定。感觉导演喜爱把镜头对准很多颇有古风的建筑,但它们是不是在苏联以前就存在了,还要了解历史的同志们来分析了。还有第一次约见的地点被水龙头冲洗的是谁的像。如果是去政治化的话,影片的定位就很明确了,玛莎没有使用自己的力量传播先进思想的自觉也不足为怪了,马克西姆以畏惧“不可抗力”为由留在圣彼得堡也是因此。大家都只是追求美好生活的普通人嘛。

  影片的开头结尾都有天气预报,表面看来是提醒大家公共空间的“公共性”,此外是否还有别的用意?

  《彼得调频》观后感(七):我想和你在彼得堡有一次浪漫的邂逅

  你,想和谁,在哪里,

  有一次浪漫的邂逅?

  在文艺的大理?

  在小资的厦门?

  还是在多情的巴黎?

  ——一部手机开始一段缘分

  故事发生在彼得堡。所以在影片中处处可见充满风情的中世纪建筑、街道、河流,甚至彼得堡多变的天气都被很好的展示在影片中。

  女主人公Masha是一位非常受欢迎的电台主播,正在和一位青年才俊筹备婚礼;男主人公Maxim则是一位沥青工人,在自己的设计作品获奖后,准备奔赴德国实现自己的建筑师的梦想。

  一次,Masha在去见未婚夫的路上弄丢了手机 ,偶然被Maxim捡到,通过电话联系之后, 两人约定见面。然而见面的计划一波三折,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见面不成?中间两人各自又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

  由此,故事的幕布在"拿回手机"这个线索下徐徐拉开。

  ——这是我想要的生活吗

  如果说“拿回手机”是影片的主要线索的话,那么思考“眼前的一切究竟是不是自己想要的”,或许是这个影片主要要思考和传达的讯息。

  充满活力,个性自由的Masha和自己的大学同学Kostya相恋多年,步入婚姻殿堂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然而,面对未婚夫的各种挑剔——“不要戴这个帽子,我不喜欢”、“你涂的是什么颜色的口红”等等,Masha又觉得非常压抑和无奈。

  想起最近大火的电视剧《我的前半生》中,贺涵在老金第一次跟罗子君表白之后说,他现在生活的样子就是你未来生活的样子,基本是。Masha的困惑应该也是来源于此——这究竟是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而Maxim呢,此时的他已经由生活落迫的油漆工转变为准备远赴德国的建筑师,然而当他在犹豫要不要为了心爱的姑娘留在彼得堡的时候,姑娘说自己要结婚了。似乎生活总是这么不如意,生活的落迫抵不上心灵上的无所归依,所以,即便是在朋友们给他举办的“饯行宴”上,他依旧无法排解心中的郁闷。该离开还是留下,这是Maxim的疑惑。

  这个隐形主题看似很简单明了,但是放在生活中会发现,我们每一个人基本上都要面对这样的困惑,有纠结,有将就,也有勇敢的断舍离。说到底,艺术,还是来源于生活。

  ——没有结局的结局才是最大的浪漫

  每一部影片我们都期待有一个Happy ending,因为这才叫完美。国内的爱情轻喜剧在诙谐幽默之后,一个感人的“王子和公主终于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为影片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然而,这部影片没有给出结局。

  或许最后只是Masha拿回手机,之后两人重新开始各自的生活?

  或许两人一见钟情,接着发生了一段感人的爱情故事?

  再或者两人见面之后,在已经暗生情愫之际发现,两人竟然是失散多年的兄妹?

  又或者两人相爱结婚之后,Masha开始了痛苦的与婆婆矛盾重重的婚后生活?

  ... ...

  *(以上情节均为杜撰,没有任何依据 )

  生活没有剧本,却远比剧本精彩。导演清楚观众们的想象是无穷的,因此把它留给看客来遐想——这是整部影片最棒的设计。没有落入传统影片的俗套,也给这部影片的主题做了完美的升华。

  ——它会让你向往彼得堡

  看过这部影片的评论和影评之后,发现很多人因为这部影片想要去彼得堡。的确,这部影片中,彼得堡的元素太浓厚了,甚至背景音乐都让你觉得它就是彼得堡的一部分。

  频繁出现在影片中的河流,印证了彼得堡被称为“北方的威尼斯”这一美誉;

  Maxim和Kostya在街头买花的场面,可以看出俄罗斯人对于花的喜爱;

  所有的外景场面,没有拥挤的人群,没有高耸入云的写字楼,足以见得彼得堡悠闲的生活步调;

  ... ...

  向往一座城市,没有那么多复杂的理由,可能只是有一个点打动到你,让你有了想去一探究竟的好奇。

  那么,相信我,《彼得调频》可以做到这点。

  影片的故事脉络清晰简单,节奏欢快,将一个充满浪漫与情调的彼得堡展示在观众面前。所以,这是在悠闲的周末,在家抱着爆米花窝在沙发上的不二选择。

  哦,对了,不要吃太多,会胖哦~~嘻嘻~~

  《彼得调频》观后感(八):重温

  重温这部很爱的电影

  镜头飞速的转换

  简单的情节 干净的场景

  喜欢maksim阁楼外边的屋顶阳台

  可以在上边躺着晒太阳 唱歌 放风筝

  男主人公骑自行车穿行在彼得堡的大街小巷

  彼得堡的白夜

  9点钟天光仍然很亮

  即使凌晨也是天光微亮

  微曦显露的河上驶过船只

  那个要求帮忙算钱的婆婆太有喜感了

  警官太杯具了

  被将军发现在看色情杂志

  这部片子反映出俄罗斯很多社会问题

  政府机关办事效率低下

  腐败贿赂横行

  那个在扭腰机上锻炼的街道办事处大妈

  因为一瓶葡萄酒才给maksim的解聘书上签字

  将军也可以因为masa的一个电话

  去把maksim捞出来

  Maksim的狱友说自己有一个女大学生

  成绩好 不抽烟 不喝酒

  Maksim马上就问 她不正常么

  一个大叔因为酗酒被老婆赶出家门

  穿着短袖短裤在外边坐着

  太好了

  终于有机会亲眼去看彼得堡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