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古老的庭院》经典观后感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古老的庭院》经典观后感集

2018-08-19 02:26: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古老的庭院》经典观后感集

  《古老庭院》是一部由林常树执导,池珍熙 / 廉晶雅 / 金应洙主演的一部剧情 / 历史 / 爱情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古老的庭院》观后感(一):《古老的庭院》:故园无此声

  《古老的庭院》:故园无此声

  对韩国光州事件认知,来自于王怡对电影《华丽的假期》的评论。在我看来,王怡与余华具有同样的冷峻,精神高拔,近乎圣修。我看《华丽的假期》时,对韩片还说不上喜欢,对光州也闻所未闻直觉地说,日本人很柔美,那么韩国人是不是很抒情?韩片一次次给我触动,就是这样一种深沉的抒情特质

  同样有过一场壮烈的广场运动,娄烨的《颐和园》,让人看后有点失望,也许娄烨只是先行者,我们的禁锢太深,有机会浅露出来,也要叩谢一下。这部韩国影片《古老的庭院》,豆瓣上评论说很差,王怡说它水准不够,我却被感动一塌糊涂,这类个人的、诗意的、抒情的电影,是我一向喜欢的。

  光州事件,有几十万市民参与,最后以一千多人死亡和失踪,几千人入狱,金大中被判死刑告终。汉城奥运会前夕,又是几百万人走上街头,反对军政专制要求宪政改革,终于促使这个国家走上民主之路。在网上看光州事件的资料时,我惊讶于有那么多人勇敢的站出来,捍卫自已和同胞们的自由尊严,让人从心底升起一股惊慕和佩服之意。引用《华丽的假期》的导演金志勋的话说:"我们过去的历史是走过黑暗迎来希望的一个历史,能够带来希望的是那些默默付出普通百姓。《华丽的假期》告诉大家的是我们一直以来寻求的自由和民主,不是某个英雄一瞬间形成的,而是通过我们普通百姓的不懈努力而形成的。"这段话似乎是这个走上正途的民族的一种精神符号

  假如说《华丽的假期》是宏大精准史诗片,那么《古老的庭院》是关乎个体命运的一段诗句,就象影片中多次出现满天飞雪,那年夏天发生的事,竟化作了绵绵不断的鹅毛大雪苦涩哀伤记忆,久久不能退去。烈火鲜血的背后,是一段催肠欲绝的浪漫爱情。

  参加运动被通缉的贤宇,在藏匿的乡村认识了女教师允姬,安宁的乡村生活,加上美貌女子爱慕,让他过上了幸福美满生活,而他因为那份卸不下的责任,最后还是选择离开。影片采用了倒叙,从十七年后,贤宇出狱后开始叙述革命事件和爱情情节穿插在一起,因为抒情气氛浓厚,淡化了革命本身,而接近于表现事件中的人们。他们有的因为憎恨叛变,而在聚会上打了起来,有的面对别人的质问,悲伤地说,革命是短暂的,而生活却是永远的。而贤宇所要面对的,是那个他现在可以偿还爱的人已过逝。

  革命和爱情,是人性永恒追求,可问题是,二者无法兼得时,怎么选择?辛亥革命中,有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知必死而义举,张婉婷借电影不无沉痛地说,革命中死的最多的是男人,而最痛苦的却是留下来的女人。允姬死之前,剃光了自已的秀发,把自已丑陋样子画在贤宇的身旁。影片结束时,贤宇对叛逆女儿说,你看过这幅画吗?父女俩很悲伤,却都笑了起来。具有意味的是,最后的雪夜中,允姬的倩影再次走过贤宇身边,头发花白的贤宇说,允姬,我不再需要你的温暖了,如此走过了漫漫的黑暗,而美丽的允姬却定格在柔和画面中。写到这儿,我想起叶大鹰的《红色恋人》,其中锦絮高下之分,实在不用去谈。

  青年时有过的热血青春,如今却都变得市侩和犬儒。我有时不免感动于长平吟哦纳兰的《长相思》,“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要么放弃这个问题,斥之为矫情,要么继续挣扎渐行渐远,渐远渐甚的“故园无此声”之中?

  《古老的庭院》观后感(二):比悲情城市更有艺术高度

  这部电影也是回顾一场不堪回首往事,和侯孝贤的悲情城市一样。侯孝贤用娴熟技巧所做的,是把那段往事“崇高化”、“悲情化”,用煽情方式把那段往事“神话化”,这里的回忆更像是一个幌子。最可怕的就是侯孝贤同学这种艺术创作,神话化,标签化,政治化,哪怕技巧是那样地纯熟。

  这部韩国电影则通过“回首”的情节与往事拉开距离,往崇高的往事里注入了滑稽成分。就此而言,它的艺术高度要高过侯孝贤。

  如果可以类比的话,《古老的庭院》与高行健的《灵山》有相仿之处,始终在表现着今与昔的距离感伤感,却不煽情。

  遗憾的是这位韩国导演的技巧还有待提高,叙事不够流畅,很多地方都显得笨拙。此外,也许导演在有些时候其实可以试着滑稽一下,难道主人公的回忆就总是准确的吗?假如在回忆方面多作一些疑问性的处理,或许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男主角跟苗侨伟有时候倒是有点像。但恐怕还是导演的问题,演员一点张力都没有表现出来。

  但有些细节在处理方面也还是很值得称道的,比如一个士兵不一小心让一个学生摔死了,另一个士兵责怪他,比如男主角回家一家三口相聚幻想等等。永载的故事是其中最精彩的。

  希望再有拍与这两部片子类似题材作品能够吸收它们的优点而弃其缺点,不要神话化,也不要太笨,比方说,把项羽活埋章邯二十万士兵的题材拍好——是吧?这可是中国人活埋中国人二十万哪,这应该不容易吧——什么?当时还没有中国人的概念?只有楚国人想埋秦国人?那就由你来操刀写剧本……啊?你推荐别的题材了……何平的《麦田》?一部很有想法,也有相当质量,却被围观的口水淹没的电影?

  《古老的庭院》观后感(三):足够

  如果一个人去韩国,我要去哪里?

  答案是:光州.前提一定是:一个人.

  关于光州,关于历史......我无话可说.能说什么呢?浓墨重彩或者轻描淡写?不,那都不是历史.

  对于历史的亲历者,总有着隐形的顽固,于无形之中推开后来者,好象提醒各位:走开,你现在所看到的不是历史.而那些亲历者本身,也会对于过去有着冰凉的恐惧和虚妄,那些明明是亲身感受过的,口耳相传许多年的,终于放在阳光下,也会让他们眯起眼:不对不对,不是这样......

  回过头,去看别人的身后路,尤其敬畏。因为他们的某些选择和坚持,敬重;因为他们的某些勇敢和愤怒,畏惧。

  在一个小朋友推荐我看《古老的庭院》时,还未意识到,原来是改编自那本书——多年前在图书馆里的一本书摘上看到过的。印象深刻的是男主角在出狱后,已然不适现实生活,他看着电视上教家庭妇女烹饪节目潸然泪下。只因为他想到了在狱中绝食的感觉。短短几段字,把绝食的骇人痛苦写到......让我在图书馆独自颤栗。那是人们所不知道的,换句话说,那是人们所不能忍受的。

  所以,在大家不约而同地表达观片的感觉是“闷”的时候,在看到某牛人稍带不耐烦指点什么什么是“败笔”的时候,都没有削弱我对它的小心翼翼——我根本没有把它当作电影来琢磨,而是一段历史的某个镜像,需要安静完整地独自品味

  我想它被改到不是本来面目。这里所谓的本来面目,是说那本同名小说。但是,需要表达的和倾诉的,并没有因为改编而淡化。插叙和倒叙,并非完全是花哨技巧。男主角经历了数十年的牢狱之苦,回到一个陌生到有些荒谬世界,过去和现实的恍惚交杂,是必然的吧。男主角出狱后已是满头华发,而他的母亲却依然一头青丝。“白发人”和“黑发人”的混淆、对调,让人无法不感慨究竟今昔是何年?尤其,现实是那么让人失望,故去的“战友”隐在墓碑之下让人怀念、变得世故的“同志”一脸疲态让人觉得面目可憎、逝去的爱人只能在回忆中浮现、未曾谋面的亲生女儿让他微笑却没有立即相认。

  他后悔了没有?年轻时的生猛、无畏,在多年的压制下,是不是消失了?他失败了没有?当年这些年轻人献出生命灵魂所争取的,有没有被他们自己遗忘、放弃?

  岁月,只用是非衡量,孰是孰非,哪里能说得清。只是最后的那副铅笔画,把两个人的人生,不,是一代人的人生,全都凝到画布上:作画的人,是画中的人;观画的人,也是画中的人;逝去的人,是画中的人;留下的人,还是画中的人。

  看着那幅画,看着那些人,突然觉得,足够了......

  《古老的庭院》观后感(四):革命的代价

  影片中有一个场景意味深长,当因犯政治罪被判17年的吴贤宇出狱后,再次遇到当年那些一起为民主战斗过的伙伴时,大家都已到了不惑之年晚宴朋友们都很沉闷,不多的谈话间也只是随便说说现在的事业家庭,谁还在为昔日的“革命”发愁呢,明日的“稻梁”就够人筹谋的了。一个事业有成朋友这样说另外一个失意者:“你呢,就知道喝酒,还有什么人生?”他的朋友这样回答道:“那是因为人漫长,而革命短暂。”这一句,真是道尽人世沧桑

  想想我们,兴许还在民主的彼岸,这时倒要感慨人生短暂呐,我们等待那一天,而要消耗时间和付出的代价还是未知的。

  ——参考于何东平的文章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