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山清水秀》观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山清水秀》观后感精选10篇

2018-09-13 01:33: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山清水秀》观后感精选10篇

  《山清水秀》是一部由甘小二执导,甘小二 / 胡淑丽主演的一部中国大陆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山清水秀》观后感(一):真实真来越困难

  耶稣说,敬拜上帝用心灵和诚实,然而作为一位基督徒艺术家孤独和困难是必然的。既要面对不信者的不理解,也要面对信徒的不理解。然而导演甘小二在追求着这种真实。本片是一个开始

  《山清水秀》观后感(二):这个男人已经尽力了

  在这个青山绿水的小村庄里,一家人远离城市的纷纷攘攘,却用最真实的生活演绎人性中最脆弱一面原本家里的每个人都是为了生活贫穷让他们一点点毁灭,如同钝刀子拉肉一般,每一刀都让人生疼却都直指人心

  阿水卖儿卖妻卖血是为了救弟弟阿冲,阿冲抢劫入狱是为了家里的生活和妹妹学费,阿妹辍学到深圳赚钱也是为了减轻家里负担。最后阿水、秋月、阿冲都死了,阿妹不过只剩一具皮囊。唯独襁褓中的孩子,愿他此生不再受苦。

  《山清水秀》观后感(三):上了他一个学期的课

  他拍的就是人的软弱.可以与其他同样题材的电影对比着来看.比如<午夜牛郎><出租车司机><任逍遥>这些同样题材的电影,因为手法不同,所以看的观众也就大不同.<午>拿的是奥斯卡最佳电影,因为他无懈可击演员,和符合大众心理镜头语言,还有导演的功力.<出租车司机>司机就更不用说了.<任逍遥>的演员比不起前两个,但怎么都比<山清水秀>好,镜头也比较通俗结构还是挺巧妙的,但是设备不怎么样.听得到雨声,看不出在下雨.它适合于小众群体,而<山清水秀>那种不顾一切朴实手法,就注定它的孤独了.

  上了他一个学期的课,这片的确实践了他整天讲的。

  艺术创作是从心开始,而不是从脑袋开始。

  对生活的感受促成表达欲望,再从实践的过程中学技术

  这部片,不依靠演员的魅力,也不依靠设备的精良。只是对生活的感受,靠结构的巧妙,靠导演的力量

  都是人的软弱和一丝的痴心妄想<午>中是迈阿密海滩,<出>中是刺杀总统,<任>中是任逍遥,<山清水秀>中则是末日审判

  如果抛开一切偏见,其实这几部电影的艺术价值都是差不多的.

  《山清水秀》观后感(四):《山清水秀》:罪恶滋生 人伦之爱无望

  甘小二的《山清水秀》中,阿水一家人,每个人都因为爱的名义,陷入深渊

  阿水为了妹妹上学,卖血,最后染上艾滋病;为了救锒铛入狱的弟弟一命,卖儿子,甚至还想过将自己妻子出租,最终妻子投湖自杀。

  阿冲为了给妹妹凑上学的学费,抢劫入狱;再为了妹妹的学费,越狱、抢劫杀人,最终被枪决。

  妹妹承载着两个哥哥殷切的希望,顺利考上高中,但她为了不拖累哥哥,她偷偷和好友阿芳一起跑到深圳打工,给哥哥寄钱,但一直没有回来。半年后,从阿芳的变化表现来看,她估计也没有什么好的工作可做,只能出卖肉体

  阿水的媳妇一直任劳任怨,一切都听丈夫的摆布,最终孩子送人,丈夫得了绝症,她在绝望之中,投入瀑布潭中。

  在这个家庭中,如果从爱的角度来说,没有坏人,每一个人都不为自己着想,都为了自己的亲人,甘愿奉献自身。但每个人都走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世俗的爱无法拯救他们,天国的爱收留了他们。

  影片的开始,阿水去卫生院看病,看到一个挂着白色十字架传道的小船;后来他再次与传教士相遇,逐渐向神靠拢,但张校长却告诉他那些传教士都是骗人的祈祷者;在影片的最后,一病不起的他,在绝望中,是神父给他布道。

  阿冲越狱之后,除了给妹妹50元的学费,还给妹妹一个十字架,是狱友所赠,他告诉妹妹:只要认信了神,神就会帮你。虽然这种认信简单直接,但他在上刑场之前,完成了认信。

  阿水的儿子被警察找回来之后,在庆功仪式上,阿芳把一个十字架戴到孩子的脖子上,镜头一闪而过

  甘小二大概是中国导演中最具有宗教意识的一位,他励志要拍七部以基督教为题材的电影,目前已经完成《山清水秀》和《举止尘土》。虽然大都是用业余演员,低成本拍摄,但内容却直指人心,充满了浓郁的宗教情怀

  《山清水秀》观后感(五):山不清水不秀

  在偶然的契机下,观看到这部“难看”的电影。因为工作的缘故,知道独立影像存在。最开始对它们报以关注原因是因为低资本拍摄易于模仿。毕竟因为大众影响的原因,还是把目光放在成熟的电影上。但是现在因为个人的世界观认知越来越孤僻喜欢独立影像也就变得莫名契合。另一方面,成熟电影的虚假和达致目标的困难,也让我对它产生距离。看见看不到的事物,听见听不到的声音,是独立影像的尊严所在。我开始热爱它并且希望成为创作者

  所以漫长一个多小时观影时间,并不会觉得枯燥。对比小时候只看武打片的我,真不得不感慨成长过程发生变化的奇妙。虽说尊重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但还是觉得审美观存在上下层级的。当然开心就好,高层级没必要瞧不起低层级,低层级也没必要认为高层级在装逼

  影片讲述了一个美好时代悲剧故事主人公阿水为了救因抢劫越狱的弟弟免于死刑,不惜卖儿卖妻卖血来筹这个关系免死费。最后,本无选择的选择得到验证,也就剩下死亡和悲剧。影片讲述的故事让我联想起了余华的两部小说,《许三观卖血记》和《活着》。前者我忘得差不多,暂且做不了对比,只是卖血作为相同的引子。后者,《活着》是一个个的死去,它的死亡是突然性的。而影片是一个个的不得好活,拖拉着死亡。面对现实残忍,《活着》相比较《山清水秀》居然幸福多了。

  会后的讨论共识是悲剧源于没有选择。确实,默默以牺牲来换取的耕田佬阿水是一种选择,抢劫越狱的阿冲是一种选择,不读书不嫁人去深圳打工的阿妹是一种选择。能想到的选择,导演都写出来了。也许有乐观者指出少了有关成功励志的选择,拜托这种选择我们在新闻联播看看就好了嘛。选择而后的验证,阿水卖血染上鬼佬病死了,阿冲被判死刑死了,阿妹做鸡活如死。

  三种选择:忍让、反抗曲线式的忍让或反抗。

  阿冲的选择,大概是多数坐着看的观众较为赞赏的,尽管蝼蚁般的脆弱,但是面子支撑的对被恶心世界欺负的不吃亏精神,好歹可以窃喜下。

  阿妹的选择,“损友”阿芳指责阿水的时候,已经将她选择的合理性表达得很清楚特别声声震耳发聩的叼你老母增强了我们对合理性通透认知。我定义不了她是忍让或反抗,模棱两可表面上看,阿妹反抗了读书嫁人的童养媳之路,在恶心世界的诱惑面前,什么都没有的阿妹贡献了她女人身体,以换取较为舒适物质生活。内里看呢?阿妹从一个坑洞跳落到另一个坑洞里,什么都没反抗到,依旧遵循这个恶心世界的害人规则,依旧容忍着。苟且偷生,反面验证着死亡是唯一的解脱。当然也可以继续理解她同样在反抗着这句无奈的实在话。

  主人公阿水最为悲惨,谁叫你是主角,给观众看到最多的伤痛。我们看到在烂得不行价值观指导下,他一步步的容忍,为了救弟弟,卖妻卖儿卖血,最终命运直接跟他开了玩笑,赎金刚拿到手,弟弟就被枪毙了。两万块却连三块钱子弹费都付不到。卖血也理所当然得了艾滋病,妻子随后死于瀑布下。早知如此,还不如当初选择无情自私。但果真能早知如此,当初就不出生了吧!我们看到阿水抱着一点点的希望,无法预知最后希望点点的熄灭。这是另外一层悲剧。

  空间的距离,时间的距离,对于阿水除了悲悯,不解和指责也是有的。固化所处阶级思维,愚民的状态,让知识分子看得焦头烂额。而作为片中知识分子代表——张校长,则让知识分子欲唾之而后快。张校长在片中占了很大的戏份,还常常是作为故事引线作用,放在故事里面,完全现实版的你家红色救世主。他用近乎教唆的手段来活雷锋式地拯救阿水的不幸。我们见到这个世界,智对愚的领导。会后的讨论,从人性出发,都认为张校长为了从中获得实利,才会如此不舍的帮助阿水。我倒不纠结这一点,我认为张校长是个更看重名的人。名利双收,名在利前。他从头到尾是在帮助阿水,但他的帮助是毫无成本的。所以末尾我们看到他知道阿水得了艾滋病后仓皇离去,以及翻脸脱罪无事般地回归到他们家的红色大本营里,做感动中国的审定者。至今忘不了,片尾那赤裸裸的现实讽刺阳光下爱的奉献,瓦屋里死的哀歌。拿活人的骨血去做他们感动的戏。惯用的伎俩,在他们造就的悲惨基础上转化为他们的正义善良。他们从没救人,他们只是在扮演救人。

  这是一部制作称之为粗糙的独立电影,但是每个人物或多或少都刻画到了。手指数得过来的特写镜头:白色十字架,秋月(阿水妻子),阿水拿烟抽……我其实对特写镜头不在意,一个又一个的全景长镜头让我看得很舒服,上一次有这种感觉还是在看侯孝贤的《风柜来的人》。一部影片,能把故事讲清楚,并且让观众观后想讨论便是成功了。

  但是我要补上我对它的批评,宗教元素。基督教带着它的神话故事、原罪说、审判、救赎等内容,原本能很好的与影片悲剧故事相契合,但估计本身即为基督教徒的导演(甘小二,阿水亦由其亲自扮演)传教之心过急,反倒让宗教元素在影片中处于很生硬位置。信得把它捧在脸上,不信的踩在脚底。批判现实是好的,但本身带着偏见来批判现实就可怕了。对于张校长原名张圣儒混合进片中讽刺的红色官方,相比较导演对于基督教的正面处理,真是和现在的意识形态身份现状一模一样。偏见!无知!用偏见和无知对他国文化和本国文化进行阶级化统治

  电影名字《山清水秀》,按我现在的理解,是讽刺的。山清水秀,但人是模糊,看不见存在的价值。众人生活状态是贫穷,反不如将青山秀水糟蹋,以换取富贵

  在恶心面前,不管贫穷,抑或富裕,都是有罪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