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边城英烈传》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边城英烈传》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2018-10-01 02:06: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边城英烈传》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边城英烈传》是一部由John Lee Hancock执导,比利·鲍伯·松顿 / 丹尼斯·奎德 / 帕特里克·威尔森主演的一部剧情 / 历史 / 战争 / 西部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边城英烈传》影评(一):理性重要

  不管美国的历史是否干净,但这个片子传达了一个小信息——理性的精神是重要的。在墨西哥皇帝Santa Ana被俘虏后,民众激愤地要将他处死。山姆.休斯顿(Sam Houston)将军冷静地说,You are settle for blood, I want texas.

  《边城英烈传》影评(二):片中的美军怎么像乌合之众一样

  看这片有点疑问地方是,片中的美军怎么看都像是游击队一样。

  我记得看《爱国者》里面独立战争时期的美国殖民地至少能组织起一支比较体面军队

  阿拉莫战役之后不过三十多年爆发的南北战争,从《众神与将军》里来看,南军和北军也给人很正规化的感觉

  当然,也许德州当时还不属于美国,这支军队也属于民兵性质,是吗?

  《边城英烈传》影评(三):领土争端用战争解决是最为快捷

  乌克兰的克里米亚公投,宣布加入俄罗斯。现在乌国东部的一些地区也想故伎重演。于是乌克兰政府决定展开反恐行动。我相信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政府可以允许自己的领土被分裂出去的。因为德克萨斯本来属于墨西哥的,可是现在却想要独立出去。于是总统派兵剿灭乱党!剿灭之后,又不知道从哪里突然又冒出一支大军,并且这次也是由一个将军指挥。他们轻易的就将墨西哥人击败!于是德克萨斯宣布独立,又过了几年并入美国。

  《边城英烈传》影评(四):回荡在战场上空的琴声

  历史上因为一场战役名垂千古的地方很多。

  阿拉莫,却因为一群男人而被历史记住。“不胜利,毋宁死!”这群男人在敌我实力悬殊情况下发出这样的怒吼。让人久久不能平静

  大卫,这个传说中的人物,在战争的间歇,墨西哥人的战鼓因他的一曲小提琴而停止。非常喜欢片中的那一句字幕“silence”。寂静,就是这一刻守卫着城堡的男人们有力反击

  然而战争不像电影那样会有许多奇迹出现,这群男人最终战死沙场。然而,当我们今天站在黄昏中的阿拉莫,是否还能听到那首悠扬的琴声?

  《边城英烈传》影评(五):Alamo因你们而动人

  在了解了阿拉莫战役的历史背景后,

  再看阿拉莫……

  随着The End的字幕出现,

  我平复着对片中,

  那些留下的人们,

  坚持守护Alamo而直至战死的那一幕的震撼

  回味着片中那大卫,站在屋顶面对着敌人军鼓奏乐下,

  悠然的用小提琴拉着流传的乡村音乐,那么坚定……

  回味着,病入膏肓的鲍伯在最后一刻使劲全力握紧手中的枪,射向敌人。

  回味着,城破后临去迎战的村民深深望向紧抱着怀中孩子妻子的那一眼。

  这是一种坚持……一种魅力……

  《边城英烈传》影评(六):情节一般,内容尚可

  看了一下大概前面大半部分是关于守城,包括前期起义工作和守城的壮烈,最后谈了一下休斯顿将军决定性的作战,胜利有点夸张,不过历史上的确就是这么快。

  那个神枪手有点夸张了,记得南北战争里面火枪的射击精度还是挺差的,后来才突飞猛进,彻底消灭了列队进攻战术,代之以散兵线、铁丝网和堑壕等。

  内容的确以前没有看过,很有美国独立的精神,不过历史上貌似美国没有那么干净的,回头找找具体史料来看。

  《边城英烈传》影评(七):`

  由于墨西哥北部人烟稀少(大多数墨西哥老百姓不愿意迁往荒凉的北方)所以为了防御印第安人袭击 墨西哥政府放宽了移民政策 允许美国人进入国境 结果没出几年 美国移民人数大大超过了墨西哥人数 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墨西哥政府决心整治 1830年 总统颁布法令:“禁止美国移民进入国境;废除过去颁布的‘外来移民免十年物业税’政策;美国移民必须遵守墨西哥关于禁止奴隶制的规定” 可是由于此时美国移民越来越多 底气越来越足 已经不把这些政策当回事了 甚至对墨西哥政府的怨气越来越大了(比如:美国宗教信仰自由的 而墨西哥要求全名信仰天主教;美国不要求老百姓教会交钱 而墨西哥要求;美国移民希望种棉花 出口到欧洲去赚钱 但由于墨西哥国内还存在粮食不足的情况 所以政府要求移民养牛或者种玉米)一来二去 双方不满越来越严重 而且互不相让 于是 到了1836年 阿拉莫战役爆发

  《边城英烈传》影评(八):我几乎以为,那就是自由的乐章

  哀伤引导愤怒,愤怒呼唤奇迹,阿拉莫的微弱抵抗最终成为惨剧。以几百散兵对抗千余排枪,坚守本无意义一面倒的屠杀中后人追封了英雄主义——它引导着复仇的德克萨斯实现独立,实践了自由的美国意义。

  就像历代美利坚先贤所言,自由无疑是一种可贵价值,但我们必须承认的是,阿拉莫的价值仅仅属于美国,狭隘的说即使在那个质朴纯粹年代,这种理想也只是属于那片沃土上的一小撮人。好比大卫·克罗克特或山姆·休斯顿——潇洒的美国豪杰,这些形象充斥着美国教科书,正如我国先烈教材中的角色那样,拼凑成美利坚的激亢的主旋律。阿拉莫成为一面旗帜,移民以远离故土方式改变自己的命运,又以聚众举事改变整个国度的命运,这种无疑是伟大的,奠定了今日美国的基础,但他们所作的并不尽善,乃至今日他们依然沉迷于自我的利益实现,而不断忽视着旁人的感受

  美国的自由是美国人的,非美的价值即使在美国的羽翼下也不会受到庇护。桑塔·安纳的罪过影片简单处理为“暴君”——美利坚武力永恒对立面——而影片叙事着力忽视的当然是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墨西哥中央政府废止蓄奴,这无疑伤害了移民农场主的利益;作为一群外来者,“征服者后裔”和“五月花移民”当然都是侵入者,无权代表土著原住民的政治诉求,但西班牙-墨西哥人长期的定居和血统稀释以使他们扎根于这片土地——哪里又轮的上一个来自田纳西的雇佣兵来代表他们发出自由的呼声呢?克罗克特是这部片子里我最喜欢的人物,他并未受过什么高等教育,在克里克印第安人战争中先于其他白人意识到种族和睦的价值。他本以为战事结束,想以作秀赚取土地,西部荒野铸造了他广博心灵,彼强我弱使他心中升腾出一种侠义热情决心死磕到底:但他从没有去想想那些本地农民惊惶的表情:阿拉莫历来兵家必争,对于一切外来人——无论土匪马贼叛军皇帝,原住民所作的都是关闭房门消极自保;他也没有想到去直视那些黑人奴隶的双眼,不知他是否想过这些人是否真心诚意支持着这次自由的“义举”,又或者一些人的自由正是为另一些人套上更牢固的枷锁

  无论如何,作为一部主旋律电影,在各个方面本片都是堪舆我国同类媲美的。冰冷的军鼓乐中升腾的提琴变奏,那不羁的旋律也映照着一个个不羁的灵魂。在某个瞬间,我几乎以为那就是自由的声音。在最不设前提理解中,我能看见一个个敢于反抗敢于改变的鲜活生命——墨西哥常备军数量超过美国四倍的年代,一个光荣异类激励着紧随其后的无数人斗争的脚步

  《边城英烈传》影评(九):美国精神的象征:阿拉莫之战

  毋庸置疑,德克萨斯州第三大城市圣安东尼奥的最著名景点就是阿拉莫(Alamo)遗址。于德克萨斯独立战争期间(1835-1836)发生在此的阿拉莫之战在美国,特别是在德州可谓鼎鼎大名家喻户晓。它在美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与象征意义堪比1941年的珍珠事件

  阿拉莫所在的地区,原本属于Tejas印第安人。他们把肥沃的河边谷地称为“Yanaguana”,意思是“refreshing waters”。1691年的6月13日,一队西班牙的探险家和传教士来到此地,那天正好是宗教节日St. Anthony of Padua,于是他们就把此地命名为圣安东尼奥。

  当时,法国人正在密西西比河流殖民。为了抵抗法国人的势力,已经占领了墨西哥的西班牙人急于扩大他们的势力范围,于是在1718年于圣安东尼奥河边建立了首个教区,这就是后来的阿拉莫。建立教区的目的之一自然是用来传教,二是利用天主教的力量向北推进与巩固西班牙人在北美的殖民统治。阿拉莫教区后来逐渐被世俗化,又被扩建成军事要塞,在墨西哥独立战争(1815-1821)中,被墨西哥人占领,成为墨西哥人的国土

  1921年,圣安东尼奥成为新独立的墨西哥最北边的州,但距离墨西哥腹地遥远,并且人口稀少。墨西哥政府希望开放移民巩固统治,于是大量美国人涌入此地拓荒、开垦,建立家园。这片辽阔区域,后来被称为德克萨斯,从Tejas这个词而来,印第安语的意思是友谊朋友。随着拓荒者与墨西哥的利益对立逐渐加剧,特别是当墨西哥政府禁止蓄奴而德克萨斯人坚持蓄奴时,战争已变得不可避免。来自美国的拓荒者们谋求德克萨斯从墨西哥独立,于是占领了原被墨西哥士兵控制的阿拉莫要塞,开始备战。

  1836年2月23日墨西哥的独裁者Antonio Lopez de Santa Anna将军率领一支7000人的队伍长途跋涉,围攻阿拉莫200余人的“乌合之众”。以少胜多的戏剧性场面不常有,实力悬殊,结果可想而知。阿拉莫攻城战持续了13天,以几乎全部德克萨斯人的壮烈牺牲而告终。但却因为这场惨烈失败,激发了德克萨斯人的战斗精神。

  1836年3月2日,德克萨斯人宣布成立共和国。随后,以“记住阿拉莫”(Remember the Alamo!)为口号的、以前田纳西州州长山姆•休斯敦休斯敦(当年9月被选为共和国第一任总统)担任军事总指挥的共和国军队在圣哈辛托打败了墨西哥军队,德克萨斯共和国独立了。1845年,这个孤星共和国加入了美利坚合众国,成为美国的第28个州。阿拉莫之战作为德克萨斯独立战争中最重要的一次战役永载史册,“被美国人认为是自由意志勇气和牺牲精神的象征。”

  我之所以不厌其烦地梳理、总结以上这段历史,皆因我观点转变。最初,我对德州人或美国人对阿拉莫之战的无限赞美难以认同。从我这个外人角度看去,墨西哥政府所维护的是国家主权与领土的完整,而在德克萨斯的美国拓荒者所做的其实是分裂与强占。这场战争,谈不上什么正义,况且德克萨斯人的目的是为了独立后实行罪恶的蓄奴制。这样一来,就更引不起我的同情了。可是最近看了法国学者托克维尔1835年出版的名作《论美国的民主》后,我理解了美国人的想法

  在美国人看来,每个人都有权利管理自己的事务。这种观点延伸到政治上的表现是:住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有权利管理这片土地,并决定这片土地的命运。在发现新大陆时期,北美的广袤大地并没有固定主人,土地可谓先到先得。谁快人一步开垦了,谁就拥有这片土地,就是合法占有者。“占有土地是对捷足先登者的报酬。已经有人居住的地区,要想保护自己不受侵犯也得付出很大的努力。”因此,在拓荒者看来,德克萨斯这片地区后来虽为墨西哥所有,但墨西哥zf并未有能力实行有效管理,许多土地是荒芜的。正是因为这些外来拓荒者的努力,才建成了良田乡镇,成为居住的家园。他们作为建设者,理所当然认为有权利决定这片土地的命运,也理所当然认为有权利保护自己的利益。

  另外,当时统治墨西哥的是位残酷的独裁者,在美国人看来对暴政的反抗是正义的行为,他们是在为自由而战,与当年的美国独立战争反抗英国殖民者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因此,阿拉莫之战对他们来说是不仅是保护自己的利益不受侵犯,也是对勤劳苦干、获取自由、不惧艰险精神的一种肯定。只要他们有能力,他们就不会止步于任何所谓的边界,也自然会为了保护自己应得的利益而不惜代价。这种热爱自由、敢于冒险、勇于进取、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的精神是美国国民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阿拉莫之战就是这种价值观典型代表。因此,它一再地被美国人民浓墨重彩地讴歌也就不足为奇了。

  《边城英烈传》影评(十):阿拉莫的美国精神

  单位聚餐,在同事家的餐桌上,大家兴致勃勃地聊着各自假日计划。我说我们要去圣安东尼奥、科珀斯·克里斯蒂和奥斯汀。事实上我主要想去看科珀斯·克里斯蒂的大海,从我所在的城市到科珀斯·克里斯蒂,单程都要六个半小时,去圣安东尼奥和奥斯汀,不过是顺路停歇。听说我们去圣安东尼奥后,一同事说,好啊,可以去阿拉莫参观一下。“什么阿拉莫?”我问道。这时候桌子的人嘴里嚼着肉的、豆子的、面包的,全停了下来,满脸惊愕 —— 无知有时候和知识渊博一样让人震撼。

  一秒钟后,几个人试图跟我言简意赅地解释“阿拉莫”是怎么回事。一同事让我回家问孩子,因为他们的历史课上要学。一同事戴着刚到手的谷歌眼镜,赶紧搜索出相关照片来。在这七言八语当中,我这才明白了惊愕的源头。到了德克萨斯不知道阿拉莫,就好比到了山西不知道平型关一样。

  为确保给我彻底扫盲,一个同事圣诞节给我送了一本介绍阿拉莫的书。后来估计这样不妥,毕竟如今看书的人少,难保这家伙拿回去就束之高阁,他又推荐我看2004年拍摄的电影The Alamo. 看了书,看了电影,又实地参观了一下,不如再介绍一下,好让大家以后遇到美国人,说起德克萨斯,也多一个常识。我这么做,是以我的无知,获取大家的渊博。不用谢。

  1830年代的阿拉莫,以及整个德克萨斯,颇为蛮荒。当时的德州属于墨西哥。在那种拓荒的年代,土地不像今日这样宝贝。19世纪初,为了吸引人们搬到德州来,墨西哥政府许诺给每个来的个人或家庭4428英亩的土地,该面积约等于18平方公里,等于每个人都可以拥有相当于今日一个小镇的面积,另外新来的人享受十年免税。有意思的是,在19世纪,从外地赶到德州,加入墨西哥国籍,是很正当也很光彩的事。

  “记住阿拉莫” - 南桥 - 南桥的博客

  但是墨西哥内部“联邦派”(federalist)和“中央派”(centralist)有斗争,前者允许属下各地有更多自治,后者强调中央集权。属于中央派的桑塔·安纳(Antonio López de Santa Anna)总统上台之后,废除了1824年宪法,开始奔向独裁,也开始对北边的德克萨斯进行更多约束,比如开始征税。习惯了不纳税的德州人对这些新政不怎么买帐。桑塔·安纳非常不爽,觉得墨西哥政府敞开怀抱接纳的德州人忘恩负义。而德州人也不爽,感觉过去的自由(包括蓄奴的自由)被墨西哥政府蚕食。起初,德州人的态度还是有所分化的。德克萨斯独立先驱之一斯蒂芬·奥斯汀来属温和派,但墨西哥政府不分青红皂白将其野蛮投入大牢,使得他这样的温和派放弃了幻想,成了铁杆独立派。独立派开始和墨西哥发生零星战斗,最终桑塔·安纳决定亲自征讨,一次而永久地解决这些“海盗”般的叛变行为。这就是阿拉莫之战的背景。阿拉莫原为西班牙人没有修建完的教会,城墙很厚。稍加巩固后,这里成了防御工事。

  阿拉莫战役发生于1836年2月23日,这可以说是美国历史上最决定胜利的一场败战。战役的一方是“御驾亲征”的"西方拿破仑”桑塔·安纳,带来的是士气旺盛的墨西哥正规军。另一方是被包围的一百多德克萨斯人,包括“正规军” 和民兵,正规军和民兵之间还有所冲突。 很多参战的德克萨斯人是冲着土地来的投机客, 其中有工匠、农民、医生、律师等。这中间有传奇刀客詹姆斯·布依(James Bowie)。还有一位戴维·克劳克特(Davy Crockett),被称作“西部边疆之王”。他原为田纳西参议员,1835年败选后,他向选民发表败选演说时说:“既然你们不选我,那你们全都下地狱去好了,我去德克萨斯。”

  克劳克特这样的人物很耐人寻味。这种人不是那种能安分守己过日子的类型。 这也是一种人格类型。俄克拉荷马的夕马龙(Cimmaron)也是这样的人物:到一个新的地方,建起一个小镇,但是无法“安定” ,他宁死也要去寻找新的边疆。这些人乐于革命,擅长创业,他们没有耐心去建设和管理,要他们去守成等于要他们老命。即便进入了一个体制,他们也对对立面的姿态更舒服。克劳克特就是这样,即便在当国会议员的时候,他也更喜欢和安德鲁·杰克逊总统唱反调。

  这帮传奇人物和乌合之众在城内,指望能得到些救援。守城的将领威廉特拉维斯(William Travis)写信四处求援,结果却只有附近冈萨雷斯镇来了36个人,使得守城士兵接近两百。桑塔·安纳在城外按兵不动,偶尔夜间打上几炮,让对方睡不上好觉。桑塔·安纳视自己的士兵命如小鸡,这么等待,并非怜惜属下士兵的生命,让对方弹尽粮绝时轻松获胜。他要像一只猫,在吃掉老鼠之前玩够它们。他希望打垮对方的意志,让对方死也不得好死。他甚至放开一条通道,想把 “叛军头子”山姆·休斯顿(Sam Houston)诱惑过来一网打尽,以便让其他妄图独立的人知道破坏墨西哥领土完整的人是什么下场。而休斯顿有些战略眼光,不在乎一城一池,而着眼整个德克萨斯的独立,所以此刻没来,桑塔·安纳只得进攻,很快拿下了阿拉莫。阿拉莫城内外尸横遍野,其状惨不忍睹。这不是什么以少胜多的军事佳话,而是寡不敌众的惨败。关于战役,我问学过德克萨斯历史的孩子们,他们联想到的词语是“屠杀”。

  但是德克萨斯的独立,也有不少偶然因素。墨西哥军队去北边征讨而无接应,是一战略失误。电影The Alamo中文名叫《边城英烈传》。这个译法很不妥当,阿拉莫并非“边城”,而是在德克萨斯的腹地,要是正好在墨西哥边界上,墨西哥军队来往接应方便,历史又当改写了。德州面积实在是大,略大于法国,是德国面积将近两倍,是英国面积将近三倍。对远地鞭长莫及的远征,不管是诸葛亮的北伐,还是拿破仑的俄罗斯远征,都极其冒险。速胜可以,但是大家拖不起,尤其是天气恶劣的一二月份。一拖下去,要天时没天时,要地利没地利,要人和没人和,形势便会逆转。好了,我不再发挥了,我毕竟不是白头山天降名将。

  轻松拿下阿拉莫之后,桑塔·安纳继续远征,试图把休斯顿的军队彻底终结。但休斯顿一路撤退,诱敌深入,选准时机后,高喊着“记住阿拉莫”的口号,打败了桑塔·安纳的军队。阿拉莫的屠杀激起了德克萨斯人的愤怒,按兵不动的休斯顿也对没有提供支援倍觉内疚,此时兵是哀兵,将是哀将,借着这种屈辱、愤怒的巨大能量,德克萨斯从惨败到狂胜。圣哈辛托(San Jacinto)战役只花了18分钟,“西方拿破仑”桑塔·安纳在这里遇到了他的滑铁卢,战败不算,人还被活捉。为了活命,桑塔·安纳允许德克萨斯脱离墨西哥独立,成为独立国家。如果不是桑塔·安纳一意孤行去亲自讨伐被活捉,让休斯顿捡了个大便宜,结果尚未可知,没准今天德克萨斯还是墨西哥的。当时墨西哥境内闹独立的地方不少,唯独德克萨斯成功了。

  “记住阿拉莫” - 南桥 - 南桥的博客

  但话说回来,德克萨斯人当时有75%来自北边的美国,美国政府也对德克萨斯的独立给予支持。如果不是墨西哥割地,往后拖德克萨斯可能还会被美国拿下。桑塔·安纳虽是独裁者,还是有一些远见的,他想借着围剿,终结国土分裂的趋势,以免未来墨西哥子子孙孙,只能领受美国人的嗟来之食。今日,从休斯顿到达拉斯,常看到墨西哥移民,站在街头,等着美国人来领他们回去,做一些廉价的工作,装修,割草,修屋顶,可不就是桑塔·安纳担忧的状况!

  “记住阿拉莫”这种复仇口号,在美国和墨西哥两地的意义大不相同。在阿拉莫,参观的墨西哥人和美国人几乎对半。不知墨西哥参观者是什么感觉?有的墨西哥人可能就是1200多万偷入美国国境的非法移民。我一直不大理解为什么美国对这个群体手软,而对通过工作等手段移民过来的中国人左卡右卡,估计其间也有些历史原因,因为诺大一个德克萨斯,早些年本来就是墨西哥的。

  阿拉莫战役被视作德克萨斯人争取独立和自由的象征,是“不自由毋宁死”的一个写照,它也被视作一种核心的美国精神。德克萨斯独立十年后,加入美国联邦。直到今天,德克萨斯人还带着“阿拉莫”精神看待美国联邦政府。

  可是这种“美国精神”有时候开始和美国利益发生了冲突。奥巴马上台之后,从医保、控枪等方面,试图多方面管束美国人。不少德克萨斯人扬言,如果联邦政府太限制德克萨斯自由,德克萨斯人就可以像当年脱离墨西哥一样脱离美国。当年既然能脱离墨西哥,今日如何不能脱离美国?只不过而今的军事力量对比,已非 1836可比。而今美国打仗,无人机都用,士兵的靴子都可以一次不踏上敌国领土。要是德克萨斯再独立,奥巴马也不用“御驾亲征”来南征了。但是德克萨斯这种特立独行的姿态却在继续。沿途一路开车过来,看到高速公路上的标志都写着:别跟德克萨斯乱来,如果违规,你会被罚款多少多少(Don’t mess with Texas. You will be fined …if…)。德克萨斯据说也因为这种自以为是的姿态,成为美国人最讨厌的州之一。德克萨斯信奉个人自由和市场作用,反感政府干预过多,它是共和党治理精神体现得比较纯粹的地方。德克萨斯也是美国发展最快、前来移民最多的州。2013年《时代周刊》曾有一篇封面文章,称未来的美国或许就是而今德克萨斯的样式。我们辗转十来年,终于到了美国的腹地。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