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圣治》经典观后感集
《X圣治》是一部由黑泽清执导,役所广司 / 萩原圣人 / 氏木毅主演的一部犯罪 / 恐怖 / 悬疑 / 惊悚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X圣治》观后感(一):放大
lt;<X圣治>>影片的剪辑风格无疑是这部电影最值得称道的.影片采用了一种以中边为导向的绝对主观的视角,由冷到热的渐变叙事看起来就像是David Fincher电影和David Lynch电影的杂交产物,无孔不入的日式恐怖细节和在规整影像中兀然插入长度不足半秒的怪异镜头更使得电影有一种狂乱失控的特质.
黑泽清电影里的角色总是会如此轻易地陷入疯狂的境地,抛弃所有伦理纲常;总是会轻易地放弃对生的渴念,郑重其事地赴死.也许<<X圣治>>本身更像一柄放大镜,通过它看到的是阻挡情绪洪流的隐忍大坝上裂缝满布;<<X圣治>>也可能只是一部玩笑的罪案电影,但即使它只是个不疼的玩笑,也不见得舒坦.
《X圣治》观后感(二):影评
《影评》
巾城
据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军队会为战士安排灵修课程,意在让他们变成纯粹的心无旁骛的杀人者。影片似乎要表现一种类似的杀人情结,片子的意象中充斥着蓝胡子的凶灵童话、催眠术创始人Franz Mesmer,以及连环杀人者惯用的身份记号,等等;基于这些东西原本的意义,噱头大于实际。
通过剧情,似乎是催眠者间宫利用环境和语调激发了被催眠者的潜意识,让他们变成了行凶者——因此似乎片子想要表明我们每个人在潜意识中都是一个冷酷的杀人狂的想法。在结构上,电影非常完美——间宫通过催眠让他的受害者再杀死他人,直到最后,他让高部警官杀死了自己(如果除去最后作为尾声的高部之妻不算的话)。自始至终,间宫成了操控电影情节的人,因此与很多杀人狂电影相似,杀手最终成为胜利者。但影片的缺陷也很明显,在看似浓烈的黑泽清个人印记之下,电影在很多地方事实上并未走出传统杀人狂电影的框架;且,总体来说,它显得略微拖沓、平淡、生涩,而催眠段落又常常显得缺少说服力。
《X圣治》观后感(三):没有鬼怪的恐怖片,封神全靠「细思极恐」
说起日本的恐怖片,派爷是服气的。
没有美式的血腥暴力,也没有港式的武打玄幻。
跟日本恐怖片领军导演中田秀夫、清水崇等人的风格完全不一样,黑泽清的这部经典作品似乎也有惊悚和恐怖的元素,但更倾向于分析人性中最为黑暗的一面,那似乎是一个鲜有人触碰的角落。也正如导演跟外界宣称的一样,影片受到《七宗罪》的启发,片中无理性的犯罪动机以及残忍暴力的刻画却显现出更为冷静、日常化的描写。导演趋向回避暴力的直面展现,往往通过静止长镜头,而非刺激感官的特写去呈现。
我最感兴趣的是反而那名来历不明的失忆青年。他每次出场都会向人抛出“你是谁”这个无厘头的问题。而后经过多次反复的出现,我隐隐意会到这并非是无的放矢的设置。作为“人”总会被众多不同的社会化角色规范着自身的行为,而这些角色往往也承担着必定的社会责任和道德规范。导演通过这名青年的“催眠治疗”,渐渐摆脱掉各自身上沉重的“束缚”,渐渐显露出最原始的“本性”。
而这一点却是最受非议的,是否人的本性中只有最残忍暴力的一面?从影片最后那个让人不寒而栗的结尾似乎暗中印证了这一点。因此,展现暴力和犯罪并不是最惊悚和恐怖的,最可怕的往往是深不可测的人性。
《X圣治》观后感(五):迷迷糊糊
美帝的官能恐怖已免疫的一清二白,本想从欧洲的惊悚悬疑开始学习,结果偶然接触到排山倒海的日影清单。。
其实看完之后迷迷糊糊的,有太多东西没有明白好像,所以这也不是影评哈哈,想记录一下没明白的东西梳理一下。
1. 最开始的蓝胡子在电影中是怎样的存在呢。
2. 两次洗衣店,第二次的红裙是做环境衬托,健忘是暗示中边的被诱导。
3. 对我来说最疑惑的就是中边的被诱导。为什么麻美会知道中边看见猴子和马萨(还有别的吗忘了)会知道中边产生妻子死去的幻觉呢,以及在那次谈话中,在水滴中,中边似乎成功的被诱导了,但是被诱导做什么就并没有继续展现,以至于在这之后的几段场景,比如生牛排,还有和佐雄在一起的时候,我都一度以为他也要杀人了,但并没有,而且假使就是那次谈话使他心理发生转变,但我依然好奇他被诱导的内容。。。即他选择杀人者和被杀者的理由在哪里呢?在很多地方他依然是个正直的警探,然后最后很多迹象表明他被诱导成为继承者。
4. 其实后来那个很恐怖的日本画像是干嘛的我也不太知道。。。
5. 佐雄也陷入其中了是吗?他在墙上画了巨大的x,有一段中边问他,你是不是和他谈过了是不是。他说,我忘了我不记得了。那他又被诱导了什么呢?
《X圣治》观后感(六):催眠惊魂
恐怖片算是我敬而远之的类型,因自幼胆小敏感,也认为单以视听刺激、血腥暴力、妖魔鬼怪来唬人不算高明,当然,会为高妙的心理悬疑片击节赞赏,日本导演黑泽清的《X圣治》(Cure,1997)即属此列。役所广司扮演的警探发现一系列杀人案凶手都会在被害人脖颈刻“X”型,他们疑似被催眠而将内心隐秘暴力欲望倾泻。警探终与催眠者会面,是心智,更是意志的较量,而结尾,更加诡异而令人不安……影片比中田秀夫《午夜凶铃》早一年出现,令黑泽清在执导筒十余载后登上国际影坛。黑泽清承认受到大卫·芬奇《七宗罪》(1995)影响;开篇浴室一场也有向希区柯克《精神病患者》致敬之意(他将希区柯克和小津安二郎列为对自己影响最深的导演)。
杂糅西方心理学、邪教、东方神秘主义与畸形社会中人性压抑之邪恶释放,影片冷静精准,无论节奏、气氛、表演,都不动声色,而暗流汹涌,诡谲全出。不确定的物质状态无论对催眠的实施还是影片视听效果都至关重要:明灭的烟头、闪烁的打火机火焰、流动的水(及声音)、烘干机空转噪音……而残破的城市、垃圾焚烧场、空旷精神病院、废弃的邪教聚会场所,都有浓重末世色彩。空间契合人的焦虑感。催眠者“你是谁?”的执迷问话,是对身份与自我认知流动性和不确定性的质问,也令人意识到所谓人的理性、智识与道德感实则脆弱到不堪一击。
《X圣治》观后感(七):高部才是幕后黑手
这只是我个人的理解,说错勿拍。
从佐久间死亡那里就可以看出,高部长官才是幕后主使。这才可以解释为什么间宫被关期间佐久间还会自杀,因为他触碰了高部的秘密,即那部录像带,还有这个神秘宗教的含义,所以高部要杀了他。他的死有两种理解,要么是自杀,害怕自己已经被催眠,将要做出危害社会的事,要么是被高部所杀,还记得高部提醒他墙上的X吗?为什么在放录像带之前高部没看到墙上的X呢?还有正在放录像带给高部讲解的佐久间为什么会陷入幻觉之中?答案只有一个——他被高部催眠了。哎。
高部长官的妻子为什么会失忆?间宫为什么会失忆?
因为真正的顶级催眠大师——高部先生手下的作品才会如此短暂失忆,最后高部问他:”你想起来了吗?“那个傻乎乎的间宫还以为高部被他催眠了呢,完全不知道自己的精神病和短暂性失忆完全就是高部造成的,这真可悲,他被轻易解决后,高部开始寻求下一个目标。记得最后那个服务员还有精神病院护士吗??高部把妻子送到精神病院起就是在培养下一个X催眠师,即他的妻子和那个服务员。
在1898年传承下来的宗教真正的继承者就是高部。只有这样才能解释为什么只有他一直未被催眠,为什么开枪后他要问间宫:”想起来了吗??“间宫之所以会从医学院失踪便是因为被高部催眠。还有他的妻子之所以会得短暂性失忆也是因为被高部催眠。
《X圣治》观后感(八):可以说,这是部治愈系电影
电影里,受害者们纷纷跌入间宫掌控的节奏,意识麻木、进入幻觉、梦游行凶。看完电影的第二天还在回忆情节,这种情况在我身上已经许久没有出现过。观影界最微妙的情形,莫过于观众相互之间不敢苟同,而导演却说,我不解释。(此信息取自网络讨论,未经考证。)不过至少,就本片而言,若不是直白了然的片名,恐怕我们还得就某一方面,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几处情节似乎都难以给出唯一确定的解释: 高部的妻子在医院讲蓝胡子的故事时桌子为何抖动?(可否联系间宫逃狱前制造的震动)间宫不合常理的失忆症状有几分是伪装?甚至是最后,高部是否通过催眠他人杀死了妻子?(如果理解为幻想似乎也并不很牵强,当然片尾女服务员给观众的“恍悟”是无疑的)。
不过影片最能让人深陷其中的“疑团”,在我看来,是高部在多个似真亦幻的场合都有被间宫催眠、并吸纳其能力的可能性(我记得的有三处较为明显): 高部出现妻子自杀幻觉之后来到监狱,两人对话时扑灭打火机火苗的屋顶渗水; 高部带间宫接受众人询问时,后者在耳边一番洗脑式的倾诉; 以及后来高部在留声机面前的恍惚表现。
不得不说,这些场景为观众的思考和想象提供的素材实在丰富,是否能够解惑其实已经并不重要。
而影片前半段对于间宫的三次催眠过程的叙述,是一种抽丝剥茧的呈现: 在年轻教员家中有了“聊聊你的事”这一模式的开始,最后的凝视有所暗示; 在中年警察面前,出现了打火机这一道具; 和女医师的对话则展现了整个催眠过程,并道出了对方被压抑的心声。(女医师受解剖欲望驱使行凶,警察对同事的厌恶被释放,妻子给高部的负担也被点穿,另三次命案的发生,想必也各有其固然的原因。)
从间宫与年轻教员在海滩相遇长达四分钟的远景拍摄(荒凉寂静的画面配合压迫感极强的音效),心理学家搭档自杀前与高部对话时灵魂出窍般的幻觉展现,到高部搜查间宫住所后出现的令人倒吸一口凉气的犀利闪回,给观众“惊喜”和回味的手法如此之多,是黑泽清的高明之处。而无论是影片开始伴随第一件血案始末的欢快乐小调,还是片尾让一切戛然而止的钢琴曲,都让我为找不到锦上添花的替代表达方式倍感困扰。
距离第一次看本片的五年后,我对情节的印象几乎已经所剩无几。唯一留下印象的两处,是片末高部妻子的尸体(阴影之深让我再看时选择了遮挡)和洗衣店。两段总共可能不到一分钟的洗衣店情节——自言自语的路人甲、刺眼的红裙、高部健忘的征兆,让人在回想起来拍脑袋的同时,不禁自问: 是不是还错过了别的什么。
精神病太太抖桌子,开洗衣机空转运作, 听到要旅游去买旅途中用的牙刷却迷路了,一本正经的看旅游杂志像个正常人一样期待着想到哪里玩。
看到这样的剧情我叹了口气笑了起来,笑着想
你无法理解病人说着意味深长的怪话,无法理解病人为什么听不懂你的话,无法理解她为什么要打开水龙头,无法理解她偶尔展现出的正常的一面。一切的无法理解只能归咎于她病了,不能怪病人,错的是没有照顾好她的人。当自责和无法理解的痛苦袭来的时候,忍受忍受再忍受,无视转动着的洗衣机说一起去旅游吧,痛苦的呻吟着幻想看到一切的终结,冲出去寻找未回家的她,承诺一定会去旅游,快步走去关掉了洗衣机拿起了刀,送着以为是在旅途中的她去住院。
一切的一切塑造了这位坚强的刑警,对我来说这是这部电影里最让我深思一切的地方。
然后就是各种奇异的地方了,奇怪的浴缸,奇怪的洗衣店,奇怪的日本最早的催眠录影带,奇怪的墙上的X,奇怪的废弃大楼,奇怪的佐久间自杀,奇怪的模糊相片,奇怪的录音带,奇怪的间宫,奇怪的催眠能力,奇怪的精神病太太脖子上再现的X,奇怪的拿起刀的女服务生。
如果说催眠的主题是暗示,讲催眠的电影的主题也是暗示,那么好的我接受。
但我不接受影评里不少人说的刑警继承了X的所谓仪式控制护士杀了自己妻子,红光满面衣着得体的吃完了晚餐,抽根烟喝着咖啡,镜头的延展展现了刑警满足的表情,是因为他刚控制了女服务生杀人。这样的结局我不接受,在我看来这完全没道理,就和影片从头到尾一个莫名其妙的傻瓜间宫轻易催眠控制他人进行谋杀一样无法接受。
我寻求解释,对影片更透彻和有说服力的剖析的解释。
如果有人故作深沉的跟我说,这就是电影,电影就是提出问题,有的好电影就是讲半截故事让观众品味猜测,开放式结局任人想云云我爱不信什么结局解释和自己怎么想都可以。
我恳求独到的影评人至少告诉我废弃大楼的剧情代表什么,从剧情中突兀出现的废弃大楼到底有什么寓意,还有开头那愉快的和电影节奏毫无关系的音乐是什么用意,那开头音乐和取水管杀人的片段起初还让我以为这片会有什么黑色幽默呢。
如果这些问题全部都是单纯的引人入胜陷进电影剧情的暗示,那么我不得不说这些暗示成功了,我已经走进迷雾里了
用催眠来揭示人性的罪恶?人性的罪恶和本质就是想杀人杀人?为什么我觉得这样的解释反而最肤浅呢,毕竟用的是催眠,连冲动都不算,判个七宗罪也得是做了那些事才能判吧,想想都是罪的话,还真是极端扭曲的原教旨味道呀。
神奇的催眠,神奇的电影,神奇的黑泽清
完
诶?这就完啦?
《X圣治》观后感(十):执行X能治愈自己的人生吗?
首先感谢杭州豆友XY分享的影票,让我观赏到一部如此出色并差点错过的电影。
自感这种压抑到极致的内心感触好久没有过了,下面是一家之言,抛砖引玉。
为什么要CURE?如何去CURE?用X能治愈吗?说故事:说复杂确实复杂,说简单也简单,归结如下2句话
1、罪犯自始至终使用一种方法毁掉一个又一个生命,简单而又行之有效;
2、警察忠于职守找出真相,却深陷其中,无力抗拒早已注定的悲剧
说人生:目前感受到以下3点
1、生活中决不止工作一项内容,已婚的家庭为重,未婚的以己为重,个人觉得警察老婆的病症很难说不是因为丈夫忙于工作,长期不关注家庭引起的。
2、生活中不应长久压抑自己的苦恼,学会自我调节,适当发泄尤其重要,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
说来简单,但当家中有痴呆症状患者,过着长期无望又无法放弃的痛苦生活,常人是无法想象的。
3、邪教之所以能获得众多信徒的支持和拥护,是因为在他们眼里它是圣教,可以治愈自己灰暗的人生
说电影:
1、记得希区柯克说过"人们恐惧的不是突然爆炸的炸弹,而是知道炸弹就在那里却不知道何时响起",X圣治就是这么一部电影,悲剧在已知的情况下一再上演,观众和警察一起苦思破解之法却屡屡受挫
2、男主警察的演技确实一流,喜怒哀乐令人感同身受,无法自拔。
总结:
1、凡人生活不易,重压之下血肉之躯不是钢筋铁骨,放弃并不意味着失败,而是给自己另一个机会;
2、传教者要人信教,号称能为你指点光明的前程,但往往他们自己也是生活的弱者,无法说清又无法左右自己的人生,面对他们的咄咄逼人,我们需要质疑和反问,请你先说清自己是谁过着怎样的人生
3、为爱而活,爱人爱己,世上没有圣人圣教,救赎就在你心中,不要轻易对自己的人生划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