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定》经典观后感10篇
《约定》是一部由斋藤耕一执导,岸惠子 / 萩原健一 / 三国连太郎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约定》观后感(一):桎梏——
但总感觉太压抑了,作为岸惠子的个人show,堪称经典;作为一个故事,它缺乏基本的起伏。这可能是导演的短板,也可能是剧本固有的缺陷。还有结尾,最后的镜头暗示这是个倒叙手法,但是为什么不挑明呢,似乎挑明了才算圆熟呀。
这个不知所云的结尾没有交待男主角的身后事。在我看来,算是一大败笔。可能这是风格需要,但作为成熟的叙事,这是应该避免的。
作为斋藤耕一的代表作《约束》,其在影片的画面上落足了功夫,选景也很有考究。全片始终笼罩在灰暗,阴郁,朦胧的氛围之中,这正是通过这些画面展现了松宫萤子这位有着痛苦过去的女性的内心,悲伤,悔恨,甚至是冷漠。看到了漫天飘雪和连绵起伏的群山,仿佛看到了女主角坎坷曲折的人生。已年近四十的著名女星岸惠子,依然风韵犹存,形象地表现出一位心灵饱经创伤的女犯人心中莫名的孤独,一世无法忘怀的的伤痛,尤其是在公园等待这个注定没有结局的约定的松宫萤子,给人异常凄美沧桑之感,我见犹怜。
《约定》观后感(三):法式风情
我认为《约束》是最能表现岸惠子表演功力的影片之一。内敛,含蓄,冷艳。特别是影片一开始,几分钟镜头不动的脸部特写,没有激烈的表情,没有复杂的眼神,仅仅靠几乎没有表情的淡淡的忧郁的神情和眼神,就攫住观众的心,给整个影片定了基调。正如片名《约束》一样,压抑,无奈。这种角色的挑战性很大,整部片子的成败全在女演员,火不得,一火就破坏了整部片子的淡淡的气氛;更温不得,整部片子的气氛已经很压抑了,一温就非常沉闷。岸惠子的表演就是能稳得住,整部片子中,没有一丝过火的表演,甚至没有一丝越轨的眼神,忧郁着的笑,忧郁着的激情,在忧郁和压抑中,又让人分明能感到她的对激情的渴望。她风华绝代,沧桑中见凄美的评价恰如其分。
《约定》观后感(四):其中隱忍的寂寞與蠢動,自己照著鏡子都是羞愧難當不敢承認的。
“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啟笑先聞。”
“雖怒時若笑,雖嗔視而有情。”
瑩子便是如此神態之人,只是並非多情粉嫩。
87分鐘標準長度的老片子,到了六分之一長時,女主瑩子才啟唇吐了兩三個字。然而卻已將她的所有悲情與媚熟完整呈現。
一個將所有情感沈澱為緘默似如寡淡之人,卻與一個連假裝穩重都不會的一顧去討人歡喜之人隔空對座,經山越水一路,此中若無些許歡愉,如何忍耐,又如何風情得起來?
否則,當他從旋轉鞦韆上下來直衝到她面前時,她何以毫不躲閃,況且按住她敏感的雙肩,依然笑靨如花?
避雪的屋簷,想起來了麽,片頭她出現的地方。從這裡開始,從這裡延伸,也在這裡遠去。他那漁火螢光的小聰明,便將她沉睡的情感攪得不知所措,只有淚流。
聽不得旁人任何關於夫婦的言語,見不得他人戀情的絲毫流露。這其中隱忍的寂寞與蠢動,自己照著鏡子都是羞愧難當不敢承認的。
而相似的橋段,在湯唯的《晚秋》中並無差異,連同結局都是如出一轍,也沒有誰是更幸運的。
男主中原君很聰明,也是認真得深情,懂得將剩餘時間假裝瞌睡,只要還能十指交扣,手心緊貼。
出逃的吻,是他們應得的,也當作是他們彼此交付的罪惡與安撫。
只是,她怕,她慌。
怕的是“愛比死更冷”,慌的是自己會將所有情感再次掏付與另一個男人。她不能不銘記過去的愛人心切與罪惡深重。
既然如此,不如就此回頭,也在此絕戀。
只是,在不願承認的無意間,早都把一切掏付,把一切交付,與了那個男人。
陽光打在眼上、眉上、唇上、臉上,每一束光線所傳達的溫度都在告訴他們,“一秒,二秒,三秒⋯⋯”
最後離別的時刻中,會是如此不捨合眼,更別說吃碗拉麵了,太過奢侈浪費。
“約束”,日語意為“約定”“相約”。
相約兩年後在公園避雪的屋簷下等候,可是如何等?怎麼等?如同等一個死人。
在晚日秋風中,只有風在撩撥她的額髮,只有風在撫摸她那歲月的臉龐,不是他的手掌。
只是,只是,並非他無情,並非他無意。
题记:
日本人本质上是悲情民族,所以,许多影片的最后是无可奈何的怅惘,生命无常,爱情无常,当我们错过的一刻,我们是否会相信诺言的耽搁是因为他在回归的路上。
――――卡夫卡·陆(KavkaLu)
http://i1.ebayimg.com/05/i/07/00/d2/6a_1_b.JPG
被剥离环境声的世界总是充满了心的茫然,当生命空落的时候,世界是寂静而冷漠的。
第一次知道音画对立的电影是张军钊的《弧光》,在《约束》的开头造就的疏离里风姿卓越的她漠然于尘世的发生。善于画面营造的导演以冷色调营造出生命的冷意,在空洞回音在铁轨上寻找生命的落点。
孤独是可以被投射的吗?带着多年的怨愤,在别人海边的剪影里应答自己的寂寥,对于大海,人世的一切都会浪涛过尽,不留痕迹。
梦里会有一条小径,属于我们的心意,在深秋的的黎明,朝露打湿了你的发梢,这是当下电影里的场景还是我们的曾经,所有的足印都会重迭,可心不会,永远不会。即便伤感在一层层的脂粉后面隐匿,即便在话语里建构一个坚定的自己,你那失神的眼睛说出了你的心。
日本电影和它的短篇小说一样在人物心绪上的刻画非常到位,同市川准的影像一样,宿命般的海蓝让生命觉得冰寒,这部1972的电影是否影响了《两个人的车站》,在命运的蹉跎里,雪原封存生命的渴望。
观众直到最后才会明白为什幺两人会在火车上擦除火花,特别是刑警和带着疑犯的段落已经暗示了观众,中原朗开场时的喋喋不休也有了合情合理的基础,而萦子和朗隔着铁窗的饮泣不仅是道别也是内心无法叙述的苦衷。
导演没有把影片搞成侦探片的形式,而是在幽蓝的色调里慢慢叙述着天涯沦落人的苦涩,犯罪有时是一念,可它的惩戒却是一生,萦子寂寞坐在相约的地方,那声画对立的疏离感让我们明了心灵的空寂,可这一切观众需要整整90分钟的等待,等待他们的邂逅,等待那饭盒引出端庄和知礼,我们可以在萦子表演者岸惠子沧桑的眼神里找到等待答案。
日本人本质上是悲情民族,所以,许多影片的最后是无可奈何的怅惘,生命无常,爱情无常,当我们错过的一刻,我们是否会相信诺言的耽搁是因为他在回归的路上。
只有寂寞已久的心才会有在飘渺的感动里去寻找那一丝的温暖,就像两个“罪责”在身的人在许久的探询后以不知可否的约定去确信一个未来。
不是海枯石烂的誓约,只是慢慢长途上给自己的标杆,不是为了永恒,而是为了相信活着可能的永恒。
影片不是讲述追悔,而是讲述孤独者试图抓住一线的机会,当人不知未来的时候,任何对于自己的一瞥都会引起生命的震颤,关于火车的电影有许多,但是,两个在救赎途中的人在无法确信里依旧寻访精神的支点。
斋藤耕一被称为新感觉派的代表,然就本片而言除了高潮确实出人意料外,从影像本身而言并不出色,甚至不及ATG的一些影片,他的风格倒和《幸福的黄手绢》是一路的,三国连太郎在里面只是客串,没有多大看点,即便是岸惠子也没有多大的发挥。
我们身处规则,规则让我们绝望,因为偶然的愤怒却要以一生的光阴来赎罪。
因为绝望,身外之声毫无重要,因为绝望,凉意的海潮也不再感觉得到。
就如萦子坐在约定之所,等待只是使命,只是一个让自己活下去的理由,别的都是缘,是缘就有怨!
【附录:影片资料】
《约束(Yakusoku)》日本1972
導演:齋藤耕一
演員:岸惠子、萩原健一、三國連太郎
片长:90分钟
奖项:《電影旬報》年度十大最佳電影第5位,入选创造社日本百年映画史20
2006年10月16日 星期一 下午23时50分 贾导倒计时 云间 寒鸦精舍
版权所有,请勿私自转载
联络方式:MSN:kavkalu1967@hotmail.com
邮箱: kavkalu1967@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