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防兵为何多牺牲?
笔 尖 开 花 · 文 心 淌 情
再谈凉山火灾。
●●●
据统计,今年已有36名消防员牺牲,一场凉山大火就夺走其中30条人命。
凉山大火中牺牲的30名消防员,90后有24位,00后有2位,80后1位,70后3位。
从衡阳特大火灾,到天津爆炸案,再到凉山大火,这些举国关注的灾难中,牺牲消防员的年龄平均不足24岁。
时间一直向前,人们善于遗忘,灾难犹如缝隙,很快被日常冲淡。但牺牲消防官兵的家人,要穿越漫漫黑夜和沉沉绝望也未必能迎来新生。
中国消防员,缘何多年轻?中国消防员,缘何多牺牲?
2018年10月改制之前,列入武警序列的中国消防延续了53年的现役制。作为武警中特殊的一种,消防部队曾受多重力量领导:
组织上,消防部队配额为国家兵役编制,执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条令条例和供给标准,其工资、服装、生活费由国防经费支出。但业务上,消防部队受公安部消防局指挥,列入公安部第七局。
而消防车辆、装备器材、技能培训等业务经费上,消防部队又由地方财政负担。
而这项经费的多少,不仅事关火灾中人民群众财产和生命的安危,而且事关消防官兵个人的生死前途与旦夕福祸。
发达地区消防部队能获得的经费,远远超过经济落后地区。比如,江苏省财政每年在消防设备上可投入2亿元,而河南省只能投入5000万。
这种对比下,且不说高层灭火,化学保护设备,高难度训练,就是基本的营房建设,一些部队都没法保证。
伴随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消防部队在承担火灾扑救、常规救援的同时,还增加了地震灾害、抗洪抢险、爆炸排除等多项救援任务。责任和压力可想而知。
只让马儿拼命跑,不给马儿配好鞍,也不让马儿吃好草,马儿受不了。何况面对水火无情的消防官兵。
据2018年改制前的数据统计,中国有17万现役消防官兵,和14亿人口相比,只是国民总数的万分之一多一点。
有着14亿人口的中国,投入消防的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不到千分之一,只相当于发达国家的经费的十分之一。
而用生命营救生命的消防员的平均薪资,甚至不及一些垄断国企,在城镇职工收入中不占优势。
和国外职业化、高薪酬的消防员相比,我们的消防官兵长期被戴上“奉献牺牲”的帽子,一次次上刀山下火海。
直到,年轻而英勇的他们,被大火吞噬,因救火牺牲,而他们或苍老或年轻,或贫困或患病的家人,在镜头中掩面而泣,或在镜头后孤独余生时,很多人才意识到:
这群倒下的热血郎,也是他人父兄,也要养家糊口,也有儿女情长和牵挂忧虑。
受国家兵役制度限制,基层消防兵普遍年轻。消防兵分义务兵、士官,义务兵 2 年制,由武装部统一招入。由于选改士官比例有限,绝大部分消防兵刚刚精通业务就面临退伍。
熊熊大火面前,一瞬间的决定就事关千百人的安危,时间沉淀的经验和训练积累的技能,都会在顷刻间派上用场。不管是火情分析、救火方案还是撤退时机,都是考验消防员的生死难题。
我们不该苛责那些刚刚成年的勇士没有经验,但我们需要反思这样的机制对中国消防的戕害。
我们也不该在那些年轻的生命凋零后,发几篇悼文喊几声英雄流两滴眼泪,然后再重蹈覆辙地步入下一场悲剧。
因为,真正的铭记,不是举国上下的哭泣,而是悲剧不再有。
●●●
对比其他国家的消防,中国消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挪威奥斯陆消防队,消防员的人均年龄在24岁以上,正式工作前,要通过体能、技能、理论、心理等9个方面测试和1年培训。
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奥斯陆消防队没有一名消防员在救火中殉职。
日本建有56所消防学校,所有队员都经过严格的职业教育训练,然后通过层层考验,才能成为消防员。
2018年10月,中国消防部队不再列武警部队序列,全部退出现役编制转为行政编制,归属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
长达53年的中国消防现役史也就此告一段落,中国消防员职业化就此拉开序幕。
愿缓慢且进步的改革,不再让年轻的英雄,做无谓的牺牲。而不是一味鼓吹感动,而忘记了怎么前行。
有一种隔屏深爱
叫星标闲时花开
猜 你 想 看
上一篇:
推介篇:
闲时花开():作者刘娜,80后老女孩,心理咨询师,情感专栏作者,原创爆文写手,能写亲情爱情故事,会写亲子教育热点,被读者称为“能文艺也理性的女中年,敢柔情也死磕的傻大妞”。